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文化观后感

马尾船政文化观后感中国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工业史、海军史、教育史以及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中国船政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纪念的是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的官兵)与之为邻。
该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博物馆内在不同的楼层设立了不同的战区,通过大量珍贵文物、文字、图片以及模型并从船政创建、人才培养、海军建设、重大海战、科技发展、文化建设六个方面来介绍中国船政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里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船政文化,凝聚着一代中华人民对振兴中华的梦想。
船政不仅仅是马尾的辉煌,更是中国近代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博物馆里,当我徘徊在一件件文物前、当我驻步凝视在兵舰模型前,那悲惨的战争仿佛又重现在我的面前:自从188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1883年,法国发动中法战争,马江海战我军阵亡521人,这场战役让我们失去了多少优秀的英才啊!走在马江海战纪念馆,感受到烈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为了保卫我国海疆、抵御外国的侵略而牺牲了生命。
我们既为马尾船政取得的丰功伟绩感到无比的自豪,又为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感到无比的悲伤,自豪与悲伤之感由然而生。
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遇之强敌,中华名族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轰响中觉醒。
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冀,带来了蓝色的梦想与期望。
沈葆桢等船证人物是晚清政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名臣,忧国忧民,廉洁清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可见一腔热血,一片忠心。
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在兴办船政、主持海防,还是在为官理政、兴利除弊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卓越政绩。
然而,清廷的腐败和历史的局限,船政虽经一番艰苦创业,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
古老的昨天艰难离去,船政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2024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2篇)

2024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____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____年,我有幸参观了马尾船政文化,对于这一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地方,我心生敬意。
马尾船政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受震撼和启发,对马尾船政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我首先参观了马尾船政文化陈列馆,馆内陈列了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海洋航运、船政管理、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物和史料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闪烁着辉煌的光芒。
马尾船政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陈列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马尾木雕船模,这些船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可以看出,马尾船政文化是以马尾木雕船为标志的。
马尾木雕船是马尾船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船工的杰作。
马尾木雕船在形态设计上独具特色,船身线条流畅,雕刻精细,立体感强烈。
作为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杰出代表,马尾木雕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陈列馆中,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马尾木雕船,有战舰、商船、渔船等,每一艘木雕船都别具匠心,展现了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
木雕船模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它们我可以感受到当时的辉煌和风采。
除了马尾木雕船,还展示了许多其他与船政文化相关的文物和史料,比如船舶工具、导航仪器、航海图册、律令册等。
这些文物和史料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马尾,曾拥有繁荣的船政制度,船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当时的海洋贸易和军事征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了解到,马尾船政制度以官府直接管理渔船、商船和战船,实行统一的制度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船舶安全和经济利益。
参观过程中,我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表演。
表演以马尾木雕船为主题,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马尾船政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表演中,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展现了船工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舞台装置也精心设计,营造了浓厚的海洋氛围。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本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本我有幸参观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船政文化景区,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马尾船政的起源和发展,更领略了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马尾船政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地方船政制度,起源于明代,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船政制度中的瑰宝。
马尾船政文化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体现中国传统船政文化的重要地方。
参观之前,我对马尾船政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知道它与船只管理有关,但是通过景区的详细介绍和讲解,我对马尾船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游览过程中,我首先参观了马尾船政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大量的船政相关文物和图片,通过这些展品,我对马尾船政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具体和直观的了解。
博物馆展示了明代至清代的船政文献、奖章、印章、服饰、器物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船政制度的繁荣和兴盛,也展示了当时福建船运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博物馆中,我还学习了马尾船政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了解到马尾船政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船只和海上贸易,对于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船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我来到了马尾码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马尾船政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马尾码头是福州著名的港口,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而马尾船政则是在这个码头上扎根,发展壮大起来的。
站在码头上,我感受到了曾经船只频繁往来的繁忙景象和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马尾船政是如何管理和监督码头的船只进出的,同时也了解到当时航运业的发展给福州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参观完马尾码头,我来到了福州市区的船政衙门,这是当年进行船政管理的重要地方。
在衙门内,我看到了仿制的衙门建筑和当年的办公场景,仿佛能听到过去船政官员的忙碌声音和船只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
通过参观船政衙门,我不仅感受到了马尾船政的严谨和规范,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船政文化中对于法治精神和道德规范的追求。
福建马尾船政文化讲解词

马尾船政主题公园讲解词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来展示当年船政人物风采,再现船政创办情况,让大家更好的去感悟船政文化。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
1866年他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
船政刚开始,他便被调任,这时船厂的工作千头万绪,于是他便推荐了他右边的这位,他认为最适合的人选来接任他的工作。
而他就是沈葆桢,林则徐的外甥及女婿,船政的首任总理大臣,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
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
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我们再来看其他的雕塑...刚才大家看了那么多的雕塑,现在大家到前面的这片榕树林了吧,其实它就是一株,因为它的“胡须”气生根垂到地面,深入土并不断成长,于是就成了支柱根,便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独木成林”的景观。
左边这一株原来生长在广场旁,但是在台风中被吹倒了,可它的生命力极强,根须沿着石墙石缝生长,形成了类似浮雕的奇特景观。
因为这两株百年的古榕是同根的,所以又称它为姐妹树。
而福州广植榕树也被称为榕城。
现在大家可以看看榕树下的这一组塑像。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启蒙思想家严复,1854年生于福州,在他12岁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派赴英国留学深造。
他翻译了《天演论》等书,运用“物竞天折,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来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12年,严复成为了首任的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曾担任过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
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和他合影沾沾他的才气。
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
辉煌马尾船政文化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辉煌马尾船政文化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外面景观马尾船政的开山鼻祖--左宗棠和沈葆祯。
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是马尾船政的创始人,而第一任马尾船政大臣是洋务派务实人物沈葆桢,马尾船政有“左建沈成”的说法。
左宗棠,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
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
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沈葆桢,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
沈葆桢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舅舅——林则徐,他对沈葆桢的少年时代乃至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林则徐将次女嫁给沈葆祯,亲上加亲。
1866年春,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设在福州。
8月,清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决定在马尾江的三岐山下建设船政局,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
10月,左宗棠因陕西回民起义,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到宫巷请沈葆桢出山。
然而,左宗棠两次探望沈葆桢时都被沈以“重孝在身”推诿了。
左宗棠也知道沈葆桢有许多难处,忙又奏请朝廷给沈葆桢有专事奏折权,“凡船政奏折无需经过巡抚衙门,仍由沈葆桢会臣领衔”。
左宗棠第三次到宫巷,亲口对沈葆桢说:“朝廷已特命总理船政,由部颁发关防,凡事涉船政,由其专奏请旨。
其经费一切会商将军、督抚,随时调遣,责成署蕃司周开锡不得稍有延误。
”沈荷桢点头首肯。
于是沈葆桢服期未满,只得出任“马尾船政大臣”。
左宗棠离任时为何选沈葆桢接替自己的职务呢?他自己曾说:“接办之人,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众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
此唯沈公而已。
” 坚持不懈、勤勤恳恳是沈葆桢一直被同僚所称赞的品德,这是其一;沈葆桢爱好读书,涉猎广泛也是出了名的,在他幼年的时候就从舅舅林则徐身上得到了一些关于洋务的了解,在江西巡抚任上妥善的处理了法国传教士与当地居民的纠纷,在和洋人打交道中有一定的能力,这是其二;其三,沈葆桢是本地人,在当地办洋务会得到群众的更多支持,遇到的阻力小。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介绍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介绍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的一座博物馆,主要展示马尾船政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的艺术品。
马尾船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船政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坐落在福州市马尾区的著名景点“马尾码头”旁边,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博物馆分为展览区、文物保护区、休息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展览区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马尾船政文化遗产。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几个大字,彰显了博物馆的身份和地位。
接着,游客可以看到一座精美的仿古建筑,这就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外观设计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步入建筑内部,展厅宽敞明亮,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展示了马尾船政的历史和发展。
在展览区,游客可以了解到马尾船政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马尾船政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船政制度,主要管理和监督福建沿海的航运和贸易。
马尾船政在宋、元、明、清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马尾船政逐渐衰落,最终在清朝末年废止。
博物馆内还展示了大量的马尾船政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模型船、船政文书、船政官印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马尾船政的制度和运作方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海上贸易的兴盛。
游客可以通过观赏这些文物,了解到马尾船政的独特之处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除了展览区,博物馆还设有文物保护区和休息区。
文物保护区是专门用来保存和修复文物的地方,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文物保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了解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休息区则提供了舒适的座椅和饮水设施,方便游客休息和观展之余的交流和思考。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如专题讲座、文化沙龙等,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马尾船政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马尾船政的机会,也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平台。
【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导游词

【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导游词【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导游词马尾船政文化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
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
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中国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
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
”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
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
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
-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
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中国造船的最高水平,而且这也是一艘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
船政文化

光耀青史的福建船政文化在中国东南沿海闽江入海处,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古老小城,她就是曾作为中国“洋务”运动发祥地而闻名海内外的福州马尾。
朱熹、郑和、徐霞客、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罗星塔、五虎礁、古炮台、磨溪、牛项风景区,古今相融、山水相依,令人流连忘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和台商投资区的设立,马尾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对外开放区域之一,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口,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口岸条件优越。
创办于1866年的马尾造船厂就位于马尾的闽江边上,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
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尾船政”是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前身,创办于1866年6月,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是马尾船政的创始人,而第一任马尾船政大臣是洋务派务实人物沈葆桢。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也可以说是倡导改革开放的先驱。
1866年,他就任总理船政大臣后,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
为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他创办船政学堂,定期选送优秀学员赴英、法留学,很快就把马尾船政建设成为近代中国的专业造船、育人基地。
其规模在远东首屈一指。
在此后几十年中,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电讯、铁路、外交、教育等领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
严复、邓世昌、萨镇冰、魏瀚、刘步蟾、詹天佑等,都是其杰出的代表。
从1866年12月23日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
1874年,在抗击日本侵略台湾的战争中,以马尾船政所建舰船为主体,组建了中国当时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不仅制造出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艘军舰、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而且创办了船政学堂、飞潜学校、海军练营,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社会科学人才,译著第一部西方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第一部西方学术著作《天演论》,极大推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和近代化进程。
1866年左宗棠、沈葆祯在马尾设船政局,创办当时中国最大的近代企业“马尾造船厂”,兴办清代第一所水师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使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
马尾船政经130多年历史沧桑,建筑群旧址保留有船坞、飞机滑道、考工所、拉铁厂、旧海军大门岗楼、钟楼、轮机车间、绘事院等。
船政局遗址建筑群巳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有马尾船政文化遗存,分布在马尾造船厂,以及马限山至罗星山东侧,头尾相距约为1公里。
目前,马尾船政文化正在进一步发掘、整修、对外开放,成为独具闽都特色的旅游品牌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