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_企业成长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_祝继高

货币政策_企业成长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_祝继高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指数”,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企业现金持有的关系。

我们发现,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会随着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货币政策趋于从紧时,外部融资约束增强,企业会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外部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

在银根紧缩期间,为了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满足未来投资需求,高成长企业会增加更多的现金。

我们还发现,高成长企业和低成长企业在增加现金持有的融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的结论支持了现金持有理论中的预防性动机和权衡理论。

关键词:货币政策现金持有企业成长一、引言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一旦企业出现现金危机,企业将面临着破产。

曾经有很多大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例如德隆。

因此,企业通常会储备一定量的现金以应付各种可能的情况。

Dittmar 等(2003)对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金持有比率进行了比较①,他们发现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比率为6.4%、英国为8.1%、日本为15.5%、新加坡为10.2%、韩国为8.9%、印度为3.4%、中国台湾为11.6%、中国香港为13.1%。

相比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较高。

我们根据Dittmar 等(2003)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约为16.8%,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约为24%。

中国上市公司不但现金持有水平高,而且季度间调整幅度较大。

图1是2004年第1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比率。

从图1可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比率在17%~22%的区间内变动,变动最大幅度达5%。

除了季节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上市公司频繁调整现金持有比率呢?以往的学术研究表明,企业持有现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结构、行业竞争等。

但是,财务状况、公司治理、行业竞争等因素在某一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这些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金持有量的季度变化。

金融危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浅析金融危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摘要:本文将对金融危机下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内容、关键作用和现金持有动机进行总结性的概括,阐述企业持有现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对金融危机下企业现金持有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金融危机;持有现金作为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同时是对财务决策结果最明了、最直接的反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是最早的有关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理论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最佳的持有方式和数量成为了相关人士的重点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代理理论、融资约束等为代表的丰富理论模型。

根据这些理论模型国内外都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对企业的规模大小、股权结构、现金流情况等对现金持有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性方向不同。

一、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企业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的评判成为了微观金融领域的重要难题之一。

现金持有是对一个企业经营战略、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综合反映。

同时现金持有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治理状况和企业的宏观制度环境。

因此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是企业现金持有到底会带来“价值创造”还是会为企业带来“价值毁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经济学专家和财务学者,根据具体的社会现状诠释了企业现金持有问题。

即,一个企业现金的持有量越大,其承受企业损失的时间就越长、承受损失的能力就越强、并购弹性大、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有利。

(2)企业现金持有的关键作用在企业的运营中,管理者往往会根据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行为准则进行确定,并对企业现金的持有进行权衡,以权衡理论判断企业的收益和成本。

很明显的,最少量的现金储备是必要的,因此,现金的边际成本会明显的低于初始化中企业现金边际收益。

但是,随着逐渐增加的现金持有量和逐步递减的边际收益,会造成边际成本递增。

003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003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熟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熟悉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关系;熟悉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置方式。

了解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以及财政指标的主要内容;熟悉各项指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概念;熟悉CPI的计算方法以及PPI与CPI的传导特征;熟悉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衡量方式;熟悉PMI概念及其应用;掌握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的概念;熟悉国际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内容;把握货币供给量的三个层次;熟悉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的含义和组成;熟悉社会融资总量的含义与组成;熟悉外汇储蓄及外汇储蓄变更情形;熟悉外汇占款的含义;把握利率及基准利率的概念;熟悉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和各项存贷款利率的变更阻碍;熟悉汇率的概念、汇率制度及汇率变更的阻碍;把握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掌握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股市表现与GDP、经济周期、通货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熟悉我国证券市场指数走势与我国GDP增长趋势的实际关系。

了解财政收支内容以及财政赤字或结余的概念;掌握财政政策和主要财政政策工具;熟悉积极财政政策及紧缩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掌握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掌握主权债务概念;熟悉主权债务相关的分析预警指标;熟悉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掌握收入政策含义;熟悉收入政策的目标及其传导机制;熟悉我国收入政策的变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

熟悉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原理;熟悉我国证券市场供需方的进展及现状;把握阻碍证券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熟悉阻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大体制度变革。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式(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投资价值,是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关键。

企业“存贷双高”现象研究与防范

企业“存贷双高”现象研究与防范

企业“存贷双高”现象研究与防范作者:朱珂瑶来源:《商场现代化》2024年第12期摘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康得新、东旭光电为代表的“存贷双高”企业纷纷爆雷,对资本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通过梳理“存贷双高”现象的成因、实现手段和经济后果,发现“存贷双高”企业通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因此,投资者和监管者应该跳出传统财务分析范畴,认识和警惕这一财务异象,防患于未然,尽早规避风险,加強监管。

关键词:存贷双高;货币资金;大股东;利益侵占一、引言在“现金为王”的时代,充裕的现金被认为可以帮助企业抵御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因此,投资者青睐现金持有量大的企业。

直到2019年1月,康得新债券违约事件以及同年10月东旭光电债券违约事件的曝光,都表明披有“高额现金持有”外壳的企业财务报表虽然亮眼,但并不能说明不存在财务问题,其有可能存在“存贷双高”异象。

类似地,其他企业如康美药业、永煤控股、宜华人寿和德威新材等,也因“存贷双高”被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问询函”。

可见,有必要重点关注“存贷双高”现象背后隐藏的真相。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尽快识别和消除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

鉴于此,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企业“存贷双高”的文献进行梳理,立足“存贷双高”现象产生原因、实现手段及经济后果,以期拨开“存贷双高”的迷雾,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等更加清晰和深入地了解“存贷双高”企业存在的风险与隐患,使资本市场参与者防范未然,及早规避风险或加强监管,进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企业存贷双高的认定一般而言,“存贷双高”是指企业账面货币资金和短期有息负债均处于较高水平。

“存”指货币资金、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暂时闲置或能快速收回的资金;“贷”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短期应付债券、应付票据等有息负债。

国内学者对“存贷双高”中“高”的具体定义暂无统一标准,但大多数学者采用企业货币资金和短期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在15%~20%,且高于行业均值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存贷双高”。

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形成机理与经济后果

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形成机理与经济后果

企业层面经济后果
01 02
财务费用增加
企业存贷双高意味着企业既需要支付高额的存款利息,又需要承担高额 的贷款利息,这将导致企业的财务费用显著增加,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 。
资金运用效率降低
存贷双高的现象表明企业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没有得到有 效利用,导致企业的资金运用效率降低,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存贷双高异象定义
01
02
03
存款高额
企业持有大量现金和银行 存款,资金充裕。
贷款高额
企业同时借入大量资金, 债务规模庞大。
异象
存贷双高的现象与传统财 务管理理念相悖,可能导 致资金效率低下和财务风 险增加。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深入剖析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形成机 理,探究其经济后果,为企业财务管 理提供决策参考。
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形成机理与 经济后果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存贷双高异象的形成机理 • 存贷双高异象的经济后果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主题背景介绍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 开放,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更加 活跃,为企业存贷双高异象提供 了土壤。
企业运营策略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企 业为追求更高收益和扩张,可能 采取更激进的存贷策略。
经济增长放缓
存贷双高的企业由于资金运用效 率降低,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 定的拖累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放
缓。
系统性风险积累
存贷双高的现象可能引发系统性 风险的积累,一旦市场环境发生 变化,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造
成冲击。
04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述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经济指标 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 (1)先行指标:对将来的经济提供预示性的信
息。先行指标可以对经济的高峰和低谷做出 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的时间可以比实际高 峰和低谷出现时间大约提前半年。如股票价 格指数 (2)同步指标:这类指标计算出的国民经济转 折点大致与总的经济活动的转变时间同时发 生。而这些转折点并不预示将来的变迁 (3)滞后指标:这类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的 转折点一般比实际晚半年
股价指数 经济周期
原因: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投资者对 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反 应等因素。
根据经济周期来进行股票投资的策略选择是: 复苏期---持有股票 繁荣期---中后期卖出股票 衰退期---持有现金 萧条期---末期买进股票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通货膨胀对债券市场价格的影响。
(2)产业为初创期、成 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其他因素:这主要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 的变动等因素。
(3)公司因素:只影响自身的股票价格。一般包括
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股息水平及政策等
(4)市场因素:
投机操作;
股票市场规律:比如股票循环规律;
利率水平: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将会使股价下跌。
汇率水平:本币贬值,资本流出,股价下跌。
货币政策:扩张性政策 社会总需求增加 公司 业绩提升 居民收入增加 证券价格上涨
紧缩性政策相反。
财政政策:扩张性 --- 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政府 转移支付、 降低税率, 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 降低政府购买水平,降低转移支 付、提高税率, 减少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中包括经常项目(贸易和劳务往来)和资本项目(国 外资金往来)。全面了解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从宏观上对一 个国家的开放规模和开放程度进行规划,预测和控制。

经济周期、现金持有量与公司投资

经济周期、现金持有量与公司投资
现金一 现 金 流 敏 感 度 衡 量 公 司 的 融 资 约 束 程
方面 主要 有 M M理论 、 融资 约束 假说 、 自由现金 流
假说 等 。实证 方 面 , F a z z a r i 等( 1 9 9 8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投资 与现 金流 显著 正相 关 , 提 出投资一 现金 流 敏感 度 , 并将 它作 为衡 量公 司融 资约 束 的标准 , 认 为融 资约 束程 度 越 严 重 , 投 资一 现金 流 敏 感 度 越
实际上 , 已经有 学者 开始 关注宏 观 经济 、 现金
大 … 。其 后 , 出现 了大 量 关 于投 资 一现 金 流 敏 感 度 的研 究 , 这些 研 究 结 果 都 证 实 了 融 资约 束 下 投
资一 现金 流 敏 感 度 的 存 在 。但是 , K a p l a n和
Z i n g a l e s ( 1 9 9 7 ; 2 0 0 0 ) 以及 C l e a r y ( 1 9 9 9 ) 的 实证 结
经济周期 、 现 金 持 有 量 与 公 司投 资
吴 慧香 , 梁 美 健
(山东 _ T - 商 学 院 会 计 学 院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5 )
摘 要 : 在 考虑 投 资 和 现 金 流 内生 联 动 性 的 基 础 上 , 通过构 建投 资、 现 金持有 量与 经济周期 的联 立方程 , 以2 0 0 1 — 2 0 1 1 年 间 沪 深 两 市 上 市公 司为 样 本 . 研 究 不 同 经 济 周 期 阶 段 现 金 持 有 量 与 投 资 之 间 的 关 系。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公 司投 资 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 , 经 济 恢 复 期 和 紧缩 期 , 投 资与经济周期正 相关 , 现 金 持 有 的 对 冲作 用 显 著 ; 经 济扩张期 , 投 资 与 经 济 周 期 负相 关 , 现金 持 有 的 对 冲 作 用不 显 著 。 关键词 : 经济周期 ; 现金持 有量 ; 公 司投 资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7 5 ; F 8 3 0 . 9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1 1 6 ( 2 0 1 4 ) o l - - 0 0 8 3 _ 1 D 6

宏观经济学——精选推荐

宏观经济学——精选推荐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的总体行为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差异:a研究对象上,微观: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总体经济行为b研究的变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作为前提而假设的经济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成为研究的对象;而在微观经济中分析的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往往被忽略不计。

c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微观:政府是外在因素宏观:政府是一个重要的行为主体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a、失业(害处:资源未充分利用、收入下降、需求下降、社会治安恶化)b、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影响之一是货币贬值和汇率贬值)c、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总需求: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体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政府对国民经济中范围广大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封闭)总需求=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开放)总需求=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总供给:在封闭经济中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才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

总供给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供给还包括进口总量—)(封闭)总供给=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开放)总供给=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进口总量第二章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主要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原则”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有本国的长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包括本国国民在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本国国民的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不包括:外国公司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土原则”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包括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不包括: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附: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定义:国外对本国生产要素的支付减去本国对国外生产要素的支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作者:张诗琪
来源:《商情》2016年第29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对现金持有理论的梳理,研究了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关系,旨在对现有宏微观研究领域及现金持有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并对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现金持有
一、引言
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是近年来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一个热门话题,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交互影响密不可分。

谈及我国宏观经济,从2010年开始,GDP增长率便持续走低。

目前,逐渐在经济学家们之间形成的共识是我国经济将呈现“L型”走势,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处于一个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正置身于经济结构化改革、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大潮中,各个行业、企业都会迎来一系列挑战与变更。

21世纪初期,我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个个热门话题。

但是,宏观经济环境已然发生变更,不同的时代背景,企业的行为选择也会发生改变。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对一些经典问题的重新关注与研究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现金是企业的晴雨表。

在微观企业行为中,现金持有行为能够最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融资和投资行为。

我国企业一直具有较高的持现水平,这也使得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一直是我国财经会计界研究的热点。

但是,除了简单地关注企业持现行为,我们还应该结合宏观经济背景进行研究,并探究在不同经济波动时期,企业持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有何变动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宏观经济增长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企业现金持有理论对影响企业持现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

据此,对我国宏微观研究领域及现金持有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并对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二、现金持有基本理论
现金持有基本理论由现金持有动机发展而来。

最初现金持有动机由凯恩斯提出(Keynes,1936),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

交易性动机指企业持有动机为了日常业务需要,预防性动机表明企业持有现金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储备现金,投机性动机则是指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

这三种动机在企业中往往共同存在,难以分
割。

随着对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深入,学术界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代理理论三种企业现金持有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现金持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Kim et al(1998)最早用实证研究证实了该理论,发现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盈余波动大以及资产回报低的公司持有较高的流动性资产。

此外,Almeida et al(2004)、Han and Qiu(2007)、Riddick and Whited(2009)、彭桃英和周伟(2006)和连玉君(2011)等学者都发现,外部融资约束、经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未来投资机会等确实影响着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从实证角度证实了权衡理论的存在。

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Myers(1984)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没有最优现金持有量,现金是留存收益与投资需求之间的缓冲,当企业需要融资时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

Ferreira and Vilela(2004)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投资机会、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现金替代物总量、财务杠杆比率以及企业规模负相关,验证了优序融资理论。

上述理论都建立在股东和管理者利益一致的前提假设下,Jensen(1986)从“自由现金流”假说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认为两权分离、委托代理关系使得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发生了背离,当管理者手中拥有大量可处置的自由现金流时,他们更可能倾向于对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行过度投资,这些行为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或消费更多的额外津贴来增加管理者私人利益的。

国内外学者从经营者持股、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入手研究了这些因素和现金持有的关系。

代理理论在实证领域也得到了一定支持。

三、宏观经济与现金持有行为
企业现金持有的动机最早来源于宏观经济学。

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有研究指出持有较高现金的企业存活率更高。

可见,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融资途径
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政策一般而言较为宽松,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降低,能够较为便捷地从外部渠道取得融资。

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和权衡理论,此时企业持有现金机会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故企业倾向于持有较少现金。

同样,宏观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也将从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加剧,外部融资相对较难,企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现金持有水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因此,从融资途径而言,宏观经济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融资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

(二)投资途径
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众多行业也将迎来众多投资机会,在面临预期较高投资机会情况下,企业的投机性动机决定企业倾向于持有一部分现金储备以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

从权衡理论角度而言,企业虽然面临较高机会成本,但是现金持有收益也较高,所以企业可能倾向于持有较高现金水平。

同样,宏观经济衰退时期,投资机会骤然收缩,企业投资前景不乐观将倾向于用现金把握现有投资机会,从而具有较低持现水平。

可见,从投资途径,宏观经济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持现水平。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不同的途径,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各有不同,具体影响因素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微观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行为都将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决策和投资时都应该考虑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J].会计研究,2011(3):10-21
[2]彭桃英,周伟.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代理理论抑或权衡理论[J].会计研究,2006,(第5期)
作者简介:
张诗琪(199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