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本对比分析的描写翻译学方法
最新 图里描述译学对比模式的简介与应用-精品

图里描述译学对比模式的简介与应用强制性转换是单纯基于语言层次上的转换,包括词类转换、结构转换等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图里描述译学对比模式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吉迪恩·图里(GideonToury)是当今世界着名的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里在对希伯莱翻译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特拉维夫学派另一着名学者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
他提出的描述译学对比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适用于检验目标文本与原文本的对等程度。
本文旨在对这种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通过具体运用证实其适用性,并指出其某些方面的缺陷。
一、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翻译学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描述翻译学的出现对国内外的翻译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南峰(2004)在他的《中西译学批评》中高度评价了描述译学对翻译研究的价值,并拓展了“规范”一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王东风运用描述译学,从文学译本的地位及译者对这种地位的态度的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根茨勒(EdwinGentzler)(2004:131)在《当代翻译理论》中认真地分析了描述译学,并总结了它的主要贡献:(1)放弃了一一对应的对等概念以及言语对等的可能性;(2)在翻译原文本时考虑到目标语系统中的文学取向;(3)翻译时使具有固定属性的原文本中的信息发生改变;(4)在相互贯穿的文化系统所形成的符号学网络中原文本与译本互相融合。
国内外学者对描述译学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图里对于翻译研究的贡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对于描述译学的研究仍不够全面。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图里提出的描述译学对比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对这一理论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见解。
二、图里描述译学对比模式简介图里的对比模式包括三个步骤:(1)对原文本进行系统的文本分析,以形成标准充分文本,并找出原文本的文本素(texteme);(2)将原文本的文本素和目标文本中与其对应的文本单位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从源语到目标语过程中所发生的转换(shift);(3)通过对部分文本素的比较概括出目标文本与原文本实际的对等程度及其与标准充分文本所要求的对等程度之间的差距(Toury1980)。
从翻译实例看英汉对比翻译-精选文档

从翻译实例看英汉对比翻译、英语原文赏析So far as my small experience goes,the most wonderfularrival in the world is at Venice ; but you should time itafter dark.Venice is so unlike anything else on earth thatthe first impact of it must be a marvelous experienceatany hour ;but after dark it is magical.You may have been reading books about Venice all your life ;you may have seen innumerable pictures of the glories of the city ;but no book and no picture can prepare you for the enchantment of thisarrival.To step out of the glitter and bustleof thestation — rather weary and jaded with the long journey fromMila n — straight on to the landing stage aga instwhich thewater of the Grand Canal is lapping , to step on boardagondola and to go gliding down the dark ,broad ,silent highway,with dim-lit ,ghostly palaces on either handnot till memory forsakes you will you forgetthisexperience.The strange silence ,broken only by the measureddip of the oar and the soft plashing of the wateragainstyour cleaving prow ,and the occasional hoarsecries of the gondoliers as you pass another of these black ,funeralbarges ;the few and feeble lamps ,giving you momentaryglimpses of balconies and finely carven arches ;the suddenintensification of the silence and the darkness asyouabruptly leave the Grand Canal and slip along one ofthenarrower waterways ,always with tall houses on both sidesof you, and above you a clear sky of stars , stars reflectedtremblingly on the black waters —thousa nds of touristsmust have tried to describe all this , but the magic and the mystery and the beauty of it defy humanspeech.And the spellis heightened by the consciousness that this isVenicat the back of your mind is all that you have readaboutthe strange history of this city ,once the richest and mostbrilliant and most powerful in Europe ,later fallen uponevil days of decay and subjection to a foreinpower,now beginning to lift her head again as one of thegreatseaports ofItaly.二、译文(英译汉)在有限的阅历当中,我所到过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要数威尼斯了,但是,你应该选择在夜幕降临以后再去参观。
穆旦翻译对比

穆旦翻译对比
比穆旦翻译对比:一种研究方法
比穆旦法,指的是在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研究的一种方法。
其通过
比较源文本与译文文本之间的差异来检测翻译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改进。
大多数的翻译专业人士均熟知比穆旦法的重要性,而实践中其采用的方式也是
千差万别。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采用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确定翻译质量。
首先要确定翻译质量,比如:源文本是否准确译为该
文本要表达的意义?是否用词准确?是否遵循正确的搭配?句子读起来是否连贯。
第二步:找出译文文本和母文本之间的差异。
找出译文文本和母文本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判断翻译的准确到错。
第三步:译文文本的文字结构的安排。
此过程是指译文文本的文字结构的安排,例如分段、缩写、专业术语的使用等,都会影响文本的流畅性,从而影响阅读的体验感。
第四步:完成译文的最终修订.最终修订指的是译文与母文本内容和文笔衔接
上的完善,以保证最终的翻译文本在语言构成上更加地完美,而不失原意。
总而言之,比穆旦法是一种普遍地被使用的翻译研究方法,它不仅能够有效地
辅助翻译者完成文本的准确翻译,而且能够使得文本的阅读性更加优秀。
因此,对实施比穆旦法在翻译过程中可谓是十分重要,也是无可替代的。
多译文对比研究法

多译文对比研究法多译文对比研究是一种多角度、多语言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差异,揭示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选择和决策,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原文并评估译者的表达效果。
本文将从多译文对比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关参考内容以及研究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多译文对比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译文对比研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比多个版本的翻译文本,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来了解翻译策略和决策。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翻译过程中的取舍和转换,帮助研究者理解翻译的多样性及其对原文的解读和再现。
多译文对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多个版本的翻译文本,这些翻译版本可以是来自不同的译者、不同的翻译流派或者不同时间的版本。
2. 对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结构、文体风格、语义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3. 分析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了解不同版本之间的翻译策略和决策。
4. 对比研究结果,总结出一些共通点和特殊之处,帮助理解原文并评估不同版本的翻译效果。
相关参考内容多译文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词汇选择与翻译效果:分析不同版本中使用的词汇,在语义和语感方面的差异,评估不同译者的翻译选择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2. 语法结构与句型转换:比较不同版本中的语法结构和句型转换,了解不同译者对原文句式的理解和转变,评估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3. 文体风格与语言特点:分析不同版本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比如正式与口语化、笔记与口吻、诙谐与严肃等,评估译者对原文风格和语言风貌的恰当处理。
4. 语义表达与文化因素:考察不同版本对源语和目语文化因素的处理,包括文化隐喻、文化偏见、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表达差异,理解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研究的实际应用多译文对比研究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翻译与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和语言教学等方面。
1. 翻译与语言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翻译文本,揭示翻译策略与决策,探讨不同译者对词汇、句法和语义方面的选择,从而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 翻译中的语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第二章翻译中的语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形合与意合句的处理策略★英语的形合句翻译成汉语的意合句1)As I resumed walking I blurted out, “It’s a lucky thing ithappened that way. Y ou wouldn’t have met Mother. ”(R.Zacks: “The Date Father Didn’t Keep”)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又冒出一句话:“这样倒是一件幸/好事。
不然,你就遇不上你妈妈了。
”★英语的形合句汉语也可以用汉语的形合句来翻译1)Y 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了,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做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增译),宾利先生到看中你呢!2) It will be no use to us, if twenty such should come since you will not visit them.( 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既然你不肯去拜访,即使搬来二十个,那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2)That altered, frightened, fat face told his secret wellenough.( W.M.Thackeray: V anity Fair)他的胖脸蛋吓得走了样,他心里的想法全写在脸上。
译文对比分析

英汉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很多的差异,所以一篇文章,若仅仅秉着忠实于原著的直译原则来翻译,并不能算是一篇成功的译文。
翻译时,除了要遵守忠实原著,语言通顺流畅的原则,同时要兼顾中英语言结构,词义,语言应用,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
下面以文章Microscope 为例,做对比分析。
语言运用的差异:1.英语多被动形式,汉语则一般均为主动形式。
如:“... used to view materials that are too small to be seen by the unaided eye.”译为“……用以观察小得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而不是译为“被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同样,“For viewing objects that require still greater enlargement,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is used.”亦是如此。
2.表达复杂的意思,英语常用结构很长的各种从句,而汉语则多为短句,并用逗号隔开。
如:“The microscope is an optical device used to view materials that are too small to be seen by the unaided eye.”译为“显微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于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质。
”英语用了一句话来介绍显微镜,而汉语则拆分为两个句子。
语言结构的差异:1.英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是主谓宾齐全,而中文中常常会省略主语。
如:“An optical microscope of good quality can produce magnifications of several thousands of times, but in practice it is employed only for magnifications up to approximately 1000 times.”译为“一台质量好的光学显微镜能够产生数以千倍的放大效果,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只用来把物体放大到1000倍左右”。
试分析某一翻译作品中的翻译技巧

试分析某一翻译作品中的翻译技巧【摘要】这篇文章将试分析某一翻译作品中的翻译技巧。
在将介绍翻译作品分析的背景,并概述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在将详细讨论五种翻译技巧:信号词的处理、文化差异的传达、复杂句式的转换、节奏与韵律的保持、用词精准。
结论部分将总结翻译作品中的翻译技巧,并展望翻译技巧在未来的应用。
通过分析这些翻译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挑战与技巧,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关键词】翻译作品分析、翻译技巧、信号词处理、文化差异传达、复杂句式转换、节奏与韵律保持、用词精准、总结、展望、翻译应用。
1. 引言1.1 介绍翻译作品分析的背景翻译作品分析是对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桥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翻译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翻译工作者是如何应对各种语言难题和文化差异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翻译的艺术和科学。
翻译作品分析的背景来自于翻译研究领域的需求和发展。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不同翻译作品的比较和解析,探讨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和技巧,为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翻译作品分析也可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翻译任务中的种种挑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翻译作品分析不仅有助于提升翻译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对翻译作品中的翻译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翻译技巧的重要性翻译技巧在翻译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翻译者,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意。
翻译技巧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还可以增加译文的流畅度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翻译作品。
信号词的处理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连接句子和段落,使译文更连贯。
文化差异的传达可以让读者了解原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避免产生歧义。
复杂句式的转换可以让译文更容易理解,提高可读性。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80现代交际·2019年10期作者简介:刘笑彬,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刘笑彬(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 长春 130103)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
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英文差异 对比 英译汉 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0-02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称作汉语。
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有它独有的特点。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而英语句子中主谓机制突出,主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过连接词和语法标记进行空间构造,附加各种短语结构和从句结构,形成各种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
翻译作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
在当今时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可谓百花齐放。
一、归化和异化归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异化则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
归化和异化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等同于直译与意译。
接下来请看两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分别体会一下二者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文本对比分析的描写翻译学方法摘要:在众说纷纭的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中,描写翻译学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翻译,给各种各样的翻译方法论以正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在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时,描写翻译学以开放性视角看待源语和译语之间信息、功能及文体诸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翻译的优化,推动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翻译标准;描写翻译学;信息;功能;文体约翰·麦克法兰在杜伦大学学报(Durhram University Journal)上发表论文“翻译的模式”(John MacFarlane,1953)。
麦克法兰指出,我们决不可以认为有唯一的翻译,由于原文有不同的意义,不可避免地会从中产生出不同的翻译,这些翻译也许都是翻译,但没有一个翻译是理想的或真实的翻译。
一描写翻译学方法描写翻译学是相对于规定性翻译学而言的,它先对翻译文本语料进行实验的研究,然后才试图确定在某一具体文化中的某一历史时期有哪一些规范和限制在文本的生产中起了作用。
换句话说,描写翻译学的目的不是规定翻译应该怎么去做,而是观察翻译是如何实际完成的。
描写翻译学侧重实现了的对等(actualized equivalence),而不是理想过程中的对等(equivalence in the idealized process),其采用的是回顾视角(retrospective stance),而不是前瞻视角(prospective stance)。
麦克法兰认为,意义既然如此复杂、如此不可琢磨,我们便不可能从中得出准确翻译的绝对标准。
他认为:“我们倒是需要一种与此不同的研究翻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接受现有的翻译,而不去理会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翻译,这种方法从研究翻译的性质中获得灵感,而不是让翻译从事它办不到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方法即描写翻译学方法(许余龙,1992)。
描写学派的功劳在于给予各种各样的翻译以正确的定位,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谓而又无止无休的争论。
描写翻译学十分宽容,只要你说得出理由,也不管这种理由以传统的眼光看过去是多么地“荒唐”,某个文本就可以被认为是翻译。
描写翻译学派的兴趣不在语言上,它试图探讨翻译的起因以及翻译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
二描写翻译学文本对比特征1.文本对比的目的“自有语言研究以来就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
[2]翻译本身就是一个语言对比分析过程,翻译离不开文本对比。
翻译理论家Wilss 认为,翻译是在对源语在句法、语义、文体和语篇语用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书面的源语文本到最佳对等的目的语文本的过程。
[3]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一种语言的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评定文本对比中翻译转换的对与错。
描写翻译学文本对比以开放性视角来看待翻译转换,确认翻译转换不是为了要判断译文与原文是否完全对等或对应,而是作为一种描写机制来确定原文和译在各语言单位、文本片段及整个文本层面上的关系,而这一关系是作为信息交流的依据。
2.文本对比单位描写翻译学始于比较,文本对比分析需要建立能分析译作与原作逻辑对应关系的比较单位。
就比较单位这一问题。
Toury 提出组对式(coupled pair)比较的方式,即将原文和译文分解,在两者之间配对以构成比较单位,在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为了更准确的理解比较单位的建立过程,需要首先认识翻译单位。
Vinary 和Darbelnet 认为,“翻译单位是表达一个思想要素的词汇单位,也可以说,翻译单位是叙述的最小片段,这个片段的全部符号结合的如此紧密,以致不可能分开来译”(司显柱2001:9)[4] 翻译单位的确定是以源语语篇为基础的,而比较单位是两个文本的片段,它不是翻译操作的最小片段,它根据比较描写的意向可以是语篇的任何一个层次,即可以是音素、词素、词、词组、小句、语段直至整个篇章。
同时,比较时还要考虑上下文,语篇,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
由此可见,翻译文本对比单位具有不稳定性。
3. 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重点在文本信息和语用功能在分析比较单位时自然会关心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对等问题。
奈达的翻译程序论将原文的表层结构分解成核心句形式,然后将源语的核心句转换成译语的核心句,最后将译语的核心句转换为译语的表层结构。
奈达认为,核心句十分靠近深层结构,不同语言的核心句又惊人的相似,以核心句为转换单位,意义最不容易走样。
[5]而Wilss 等人提出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实际上是对Nida 的动态对等的具体化。
因此,可以以小句为翻译单位及比较单位,除了比较小句的语义及句内结构包括音、词和词组等层次外,还要在语用、语篇、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
例将它们拣出来)然后小心扎常年感一束)。
(When letters came)1, (he would stand up)2, (read)(and sorted them out)4, (and then put them into a bundle)5.以上例句无论从原文还是译文划分小句单位,都可以相互对应,并且词义和结构上对应的相当好。
然而只是形式对应是不够的,原文描述的是一名邮差收到一批邮件时的动作,如果不考虑文本的情景语境,就会形成误译,实际上他念的不可能是别人的信,而是信封上的地址,故经过对比发现3 和4 应译为sorted them out while murmuring the addresses on the envelopes.当音,词等更小的单位不能反映源语与译语的关系时,就应转向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对比。
例: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Gentlemen, order!”The entire class yelled,“Beer!”教授这里的本意“安静,秩序”,全班学生利用order一词多义故意曲解为“点菜”,而大喊“啤酒”,教授晕倒,读者难免捧腹大笑。
把这段幽默翻译成中文时,如果把order 译成“安静,秩序”或“点菜”等都不能反映原文双关的语用意义,这一话语也就变得不可译。
而有人突破order 的词义,把重点放在了该语段的核心对应即语用功能上,将其翻译成:教授猛拍讲桌,叫道:“你们吆喝什么!”全班学生齐声高呼:“要喝啤酒!”在原文和译文对比中,虽然把order 翻译成“吆喝”似乎有些偏离它的词义,如果在词或词组层次上对比,译文中也添加了原文没有的部分,但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双关表现出来。
翻译是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所以翻译的文本对比应该是多层次的。
在对比基本结构层次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文本的信息和语用功能上,这样才能充分认识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信息关系,促使翻译活动更有效地从源语到译语的交流,从而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三描写翻译学文本对比分析的价值1.促进翻译的优化通过对原文和译文以及原文和不同译文之间的对比分析,能使我们发现译文对原文信息和功能的转换程度,了解不同译者翻译时的目的和视角。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主观性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己主观的思维的制约(仲伟合,2001),描写翻译学的本文对比研究承认主观差异,在差异中根据肯定优秀的翻译,鼓励译者不断追求高质量的译文。
例如:原文:home is home, be ever it so homely译文1:不论家多么简朴,家还是家。
译文2: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译文1 非常准确地译出了句子的意思,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家的美好。
译文2 结合中国传统的通俗谚语,既抓住了原文的谚语式的语言风格,使用三个“窝”又使其与home, home, homely 的音韵相符,是不是这就是该句最好的译文了呢?描写翻译学会献给我们更佳的译文。
仔细对比分析,会发现homely的行与前两个home 存在差别,且该句虽然具有谚语式的语言风格,但还不是那种非常通俗的谚语,故译成下文更好。
译文3:家虽不佳仍是家2.开拓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原文本身意义就具有不确定性,原文作者在作品完成后就把其意义交给了读者,对译者来说,“作者已经死了”,译者有权对原著做出自己的阐释。
对同一部作品,译者的翻译动机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这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有时译者也会在不影响原文表达的一般意义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翻译的目的性,在译文中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因而翻译的差异性就不可避免。
例如:对于拜伦的《希腊岛》(The Isles of Greece),不同的译家便采用了不同的文体。
以第一句为例:The isles of Greece, the isles of Greece! Where burning Sappho loved an d sung,…梁启超译文: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和平时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马君武译文:希腊岛,希腊岛,诗人沙孚安在哉?爱国之诗传最早。
……苏曼殊译文:巍巍希腊都,生长奢浮好。
情文可斐斐,茶辐思灵保。
……胡适译文:嗟汝希腊之群岛兮,实文教武术之所肇始。
诗媛沙浮尝泳歌于斯兮,亦羲和、素娥之故里。
……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译者在翻译上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译者要借诗明志;另一方面,更由于各自的文学观和审美意识不尽相同(李占喜,2004)。
梁启超要用他的元曲全来宣扬政见,马君武则采用七言古诗来哀叹民族的命运,苏曼殊取五言诗体来抒发个人情怀,而胡适则要用离骚体来进行语言文化比较。
他们都非常成功地重塑了拜伦诗中的艺术形象和不同的拜伦形象。
描写翻译学理论在翻译问题上, 没有绝对的标准, 给译者更大的空间(谢天振,1999)。
采用描写翻译学的视角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把翻译放在文化背景下去研究,能容忍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性。
所谓功能对等也只是不能寻求最接近原文的对等,翻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时,描写翻译学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使翻译研究开始关注译者的心理领域。
从翻译的目的性角度来观察原文和译文,能够客观地认识翻译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探索更有效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从而指导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1]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3] Wilss, Wolfram, Translatology: Problems and Method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 司显柱,对近二十年中国译学界对翻译单位命题研究的述评[J].外语学刊, 2001,(1).[5] 仲伟合,西方翻译理论[M].广州:广州音像出版社,2001.[6] 李占喜,文学翻译的一个新视角英汉比较与翻译(5)[A].语用综观论[M].外教社,2004.[7]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