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误诊2例

合集下载

基层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2例分析

基层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2例分析
0 7. 2 54
疗, 当晚 患 儿 全身 皮 肤 冰 冷 , 未 测 体 温。 为求 进 一 步 诊 治 , 至 某 医 院就 诊 , 疑 为 “ 脑炎 ” , 给 予 约 物 治疗 , 夜 间 体 温 降 至 3 5 . 0 ℃, 次 日体 温 I 升 。后 义 转 院 治 疗 ,
季 长阳光不足 , 气 候寒 冷 , 居 室 很 少 通 风 换气 , 结 核 菌 易 生 存 J 。结 核 性脑 膜 炎 临 床表 现 复 杂 多 样 , 治 疗 时间长 , 预 后 可
嗽、 咳痰 , 无 异常哭闹 , 大小便 无异 常。无 抽搐 。查 体 右 眼 眼 裂缩 小 , 双 眼右 侧 斜
1 . 5个月前患儿 现阵发性 四肢 抽搐 , 双 手指 , 双足指挛缩 内收 , 夜间为甚 , 行脑 电 图检 查 提 示 “ 癫 痫 ”, 给 予 丙 戊 酸 钠 口服
液应 用 , 发作7 欠 数 略 有 减 少 。 患 者 神 志 清, 精神及 饮 食 尚可 , 反应可, 无 明 显 咳
视, 头右偏 , 口角 右 偏 , 右 嘴角 流涎 , 有 下
枝杆菌沿局部淋 巴管扩散 , 在区域淋 巴结 附近侵入血流 , 运 行 至 蛛 网 膜 下 腔 。 因此
改善基层卫生条件 , 加 强基 层 卫 生 丁 作 人
肢 短 缩 。双 侧 瞳 孔 等 大 等 圆 , 直 径 约 2 . 5 mm。 口唇 无 紫绀 , 咽部 无充 血, 胸 部 触诊 语颤正 常, 双 肺 叩诊 呈 清音 , 听诊 呈 清音 , 未 闻及干湿性 哕音。心脏听诊无异 常, 腹部查体 无异 常 , 神经 系统检 查无 异 常。四肢 活动 自如 , 搀扶 行走 时右下肢破
格 消毒 , 规 范化 医疗操 作在一定程度上预

儿童白血病误诊42例分析

儿童白血病误诊42例分析
化, 对与本专业 相关联 的疾 病应 有一定 的鉴别 诊断 能力 。 对 于不 明原 因发热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局部突眼 、 浸润 、 物 肿 或骨关节疼痛者应放宽骨髓穿刺指征 , 时请专科会诊 , 及 以 减 少误诊 。 参 考 文 献 1 张之 . 南 血液 断及疗效标准 . 天津: 天津科 学技术出版社,9. 12 9 2 吴敏媛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现状 . 中国肿瘤,01 20 ,
山 西省 儿 童 医 院 (30 3 程艳 丽 00 1)
白血病病初表现 多种多样 , 可有 间断发热 、 血 、 贫 骨或 关 节疼痛及 出血等 , 病程拖延器官浸润症状 、 特征才会越来 越 明显 。由于早期表现 多样化 , 易造成误 诊 。现将 我 院初 期误诊 的急性 白血病 4 2例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状起病 者 1 4例 , 分别被误诊为骨髓炎 、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 病 理性 骨折 、 骨关节结核及 生长 痛等。以发热起病 者 被误 诊为上 呼吸道感染或 发热待查 ; 以贫血起病者 被误诊为各 种贫血等 ; 以局部肿物起病 者被误诊 为淋 巴结炎 、 淋巴结结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0 3 1 至 2 0 . 20 年 月 0 6年 6月在我 科经骨髓 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 型确诊 的白血病儿童 1 4例 , 5 均符合 白血病诊断标准… 。以出现首发症状并就诊至最后确诊的 时间超过 2周定为误 诊。共误诊 4 , 2例 误诊率 达 2 . %, 73 误诊时间 2 -1 0d 0个月 , 平均 (8 ) 。其 中男性 2 4 ±8 d 2例 , 女性 2 , 0例 年龄 9 月~1 , 个 6岁 平均 ( ±3 岁。 6 ) 12 临床表现 : . 本组 病例首发症 状单纯 发热者 5例 , 单纯 骨关节疼痛者 4例 , 单纯 贫血者 9例 , 贫血 伴骨 痛者 5例 , 发热伴骨痛 者 6例 , 血伴 出血 者 3例 , 贫 贫血 伴 发热 者 7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1例误诊原因分析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1例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在 儿童恶 性肿瘤 中占首位 ,其 中急性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约占 70%左右 [ 1] 可 治愈的 恶性 肿瘤 。为 减少 误诊误 治 , 现将收集的 11例误诊误治病 例汇 报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自 2002年 1月至 2007年 12月 ,共收 集小儿急性 淋巴细胞 性白血病误诊病例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年 龄最 小的 11个月 , 最大的 9岁 ,平均 年龄 5岁 。其 中被误诊 为淋巴结炎 和幼年特 发性关节炎的各 3例 ,各 占误诊病例 数的 27127% ;误诊 为急性 肾炎和支气管炎的各 2例 ,各占误诊 病例数 的 18118% ;误诊为 心肌病的 1例 ,占误 诊病 例数的 9101%。 112 临床表现 3例误诊为淋巴炎 的均以 发热 、浅表 淋巴 结肿 大为首 发表 现 ,热 峰在 39~4016℃,淋 巴结肿 大以颈 部为 主 ,直径 均在 1 ~ 3cm ,有不同程度 压痛 , 1例同时伴肝肿大 ,于右肋缘下 215cm , 3 例患儿经用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 治疗 ,效果 差 ,肿 大的淋 巴结无 明显缩小 ,并相 继出现贫血 、出血 、肝脾肿大等 表现 , 2例经骨髓 细胞学检查 、1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 为急性淋 巴细胞性白 血病 , 自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的 28天 ,最长 107天 ,平均 66天 。 3例 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患儿以发热 、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 , 热峰在 39~4013℃,肿痛的关节以手 、足 、膝关节为主 , 3例患儿 均有血沉增快 , 25~78mm /第一小 时 , 3例 患儿经 应用或 更换抗 生素 、非甾体类消炎 药 、激素 (不同 种类 、剂 量 ) 效果均 差 ,相继 出现白血病的其他表现 ,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最终确诊 ,自 发病 至 确诊时间最短的 35天 ,最长的 144天 ,平 均 93天 。 2例 误诊为 支气管炎患儿以咳嗽 、发热为首发表 现 ,热峰 38~3912℃ ,胸片 检查示两肺中 、下野肺纹理增多 、边缘模糊 ,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 镇咳等治疗效果差 ,渐出现贫血 ,淋 巴结肿 大 ,皮 肤出血 点等表 现 ,经 骨髓细胞学检查 明确诊 断 ,自发病 至确 诊时 间分别 为 62 天 、82天 ,平均 72天 。 2例误诊为肾炎患儿以眼睑浮肿 ,高血压 为首发表现 , 1例为 4岁患儿 ,血 压最高 达 120 /90mmHg, 1例为 7岁患儿 ,血压最高达 140 /85mmHg,经 B 超或 MR I发 现双侧肾 脏体积增大 ,形 态饱满 ,肾实 质内未 见异常 回声或 异常密 度影 , 给予 肾 炎 相 关 治 疗 效 果 差 , 一 例 患 儿 出 现 反 复 发 热 , 血 WBC3011 ×109 /L,经肾活检 确诊 ,自发病 至确 诊时间 为 79天 ;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罕见发病过程报道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罕见发病过程报道

解 , 腹 部 包 块 缩 小 不 明显 , 后 行 包 块 切 除 及 病 理 检 查 , 后 而 之 最 诊 断 为 : 巴瘤 , 巴 细 胞 白血 病 I 型 。 淋 淋 :
2 讨 论
白 伴有 双下 肢 膝踝 关 节 疼 痛 。人 院 查 体 : 中度 贫 血 貌 , 下 肢 双 瘀 点 , 表 淋 巴 结 无 肿 大 。心 肺 无 异 常 , 肋 下 4 5m , 下 浅 肝 .c 剑
2 1 急 性 淋 巴细 胞 白 血 病 是 儿 童 常 见 恶 性 肿 瘤 , 常 见 临 床 . 其
表 现 有 发 热 、 血 、 血 、 染 、 润 ( 脾 淋 巴 结 肿 大 、 痛 贫 出 感 浸 肝 骨 等 ) 也 有 以 胸 痛 、 闷 、 悸 、 包 积 液 , 痛 、 部 包 块 、 经 , 胸 心 心 腹 腹 神 系 统 表 现 异 常 等 少 见 临 床 特 征 为 首 发 表 现 的 报 道 [ 。 白 血 1 ~
病 多 因 临 床 发 生 发 展 存 在 非 特 异 性 及 显 著 个 体 差 异 而 误 诊 。
如 白血 病 外 周 血 多 表 现 为 白 细 胞 增 多 , 也 可 表 现 为 三 系 下 但
E V~ G + ) HS g ( ) 多 部 位 骨 髓 穿 刺 未 成 功 , 感 B I ( , V IM + ; g 抗
7 5 m, 软 , 未 扪 及 。血 常 规 : C 3 9 0 / , B . 8 .c 质 脾 WB . ×1 I R C 2 9 × 1 ” I Hb 7 g I P 9 1 。 I; 肌 酶 谱 : 冬 氨 酸 转 0 / 4 / I 3 × 0 / 心 , , T 天 氨 酶 ( T) 2 u I, 酸 肌 酸 激 酶 ( K) 0 u i, 酸 肌 酸 激 AS 5 1 / 磷 C 20 / 磷 酶 同 工 酶 ( K MB 1 . u l, 羟 丁 酸 脱 氢 酶 ( D 57 0 / C — ) 5 2 / HB H) 5 u I. 酸 脱 氢 酶 ( 乳 I DH) 5 u I; 功 能 正 常 ; B I M ( ) 77 0 / 肝 E V— g +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1例
薛军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1(4)15
【摘要】笔者下面介绍的病例是由于骨髓穿刺部位呈现增生低下而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达6个月之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总页数】2页(P138-139)
【关键词】白血病;误诊;贫血,再生障碍性
【作者】薛军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
【相关文献】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文献复习 [J], 李莎;张伟
2.误诊为脊柱关节炎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临床分析 [J], 满斯亮;李宏超;颜淑敏;黄彦弘;刘亚军;宋慧
3.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J], 袁江;彭超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J], 毛井兵;蒋雪梅;王艳春
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唐氏综合征伴关节肿痛误诊1例 [J], 马芹;张玉慧;李晓军;丁香;孙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误诊2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误诊2例
触诊较韧 , 全腹 压痛 , 反 跳痛 , 、 无 肝 脾不 大 , 移动性 浊 音 () .。血常规 WB 01 9LN5 , 8 ,b C1. X1 / , 0% L4% H 0
1 0 /L, i 1 6 X1 9 0g P t 0 0 /L

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冬春季节最为多见 。任何年 龄均可发病, 多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 以下小 2岁
2m / ; 3 m h 胸水 WB 20x1 L N 9 % , % ; B C2 5 / , 9 L l R C 0 55 1。L 总蛋 白 3 .g L L H 42 / , D 2 10X 0/ , 62 / , D 8U L A A 9 .
6 / ( 2U L , U L 0~ 4 / ) 肿瘤标记物()结核抗体() 一, 一。B 超示脾脏略厚, 双侧胸腔积液。P D试验( )血清结 P 一, 核抗体( ) 诊断: 一。 双侧结核性胸膜炎, 淋巴结核, 伴有发热 , 体温波动于 3.℃上下。查体 : 85 腹平坦,
毒; 板蓝根专解温毒 ; 夏枯草、 赤芍疏肝散结 ; 僵蚕祛 风通络消肿 ; 随证加减 , 再结合青黛散外敷 , 共奏清 热解毒、 软坚散结 、 消肿止痛之功。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医政 司.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南京 : 南京大学 出版社 ,9 4 11 19 .7 2 汪受传. 中医儿 科学. 海 : 海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0 6 上 上 20
多 加知母 、 蒌皮 清 化 痰 热 ; 少 呕 吐加 竹 茹 、 皮 瓜 纳 橘 清 热和 胃。1天 1剂 , 煎 早 晚 分 服 。局 部 用 青 黛 水 散 适量 , 以醋或 茶水 调敷患 处 , 天 1~ 1 2次 , 治疗 共

最经典的白血病误诊病例分析

最经典的白血病误诊病例分析
误诊分析
2020/7/19
近几年来误诊率:
据文献统计,肺癌的误诊、漏诊率一般在30~70%,有的达90%以上。确诊 时,病变局限在肺内的不到20%。从症状开始到确立诊断的时间,自7天到4年不等 ,平均为3~5个月。有84%的肺癌病人在出现症状后1个月内就诊,但是在就诊后l 个月内确诊者只占13%,2个月内确诊者占41%,3个月内确诊者占53.5%。约有65% 的病人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此外,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 90%,而I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60~70%,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确诊并及时手术, 约有近30%的患者可以争取到5年生存。然而临床上却有65%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 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也就是说根本失去了5年生存的可能性。
误诊分析
2020/7/19
病例 1 患儿 ,男 ,3 个月 29 d ,因“反复咳嗽 、进行性面色 苍白 1 个月 ,加重伴发热 3 d”入院 ,有穿刺处不易止血 、
皮下瘀斑及接种卡介苗局部有糜烂 ,肝肋下 7 cm ,脾肋下 5 cm 。 血常规 :红细胞(RBC )2 .66 × 1012 /L ,血红蛋白(Hb)64 g /L , 白细胞 (WBC)3 .46 × 109 /L ,血小板 (PLT )19 × 109 /L ,中性粒细胞(N )0 .81 ,淋 巴 细 胞 ( L )0 .16 ,可 疑 细 胞 0 .03 ,C‐反 应 蛋 白(CRP)40 mg /L ; 骨髓检查 :细胞学 :粒系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细胞 3% ,早幼粒细胞 32 .5% ,细胞肿胀 、空泡及中毒颗粒 , 未见 Auer 小体 ,红系及巨核细胞增生减低 。 髓过氧化物酶 (POX )染 色 + + ,醋 酸 荼 酚酯酶 (NAE )及糖 原染 色 (PAS ) ( - ) ;免疫 表型 :CD33 、CD13 、CD2 、CD9 及 M PO 表 达 ,符合 AML‐M3 ; 染色体核型分析 :46 ,XY ,t (15 ;17 )(q22 ;q21) ;用RT‐PCR 方法 ,检测到 PML /RARα 融合基因 。 尿培养 :白色假丝酵母菌 ,胸部 CT 提示肺结核 。 综合考虑拟诊为 APL 合并感染 ,但患儿年龄小 ,APL 少见且骨髓原粒细胞比 例未超过 5% ,未见 Auer 小体 ,不同于常见 APL 表现 ,故给予维甲酸 (ATRA )7 .5 mg 每日 1 次诱导分化暂未加用蒽环 类药物 ;同时给予泰能抗细菌 、伏立康唑抗真菌 、抗结核 、静脉丙球替代治 疗 。 3 d 后复查血常规 :RBC 2 .35 × 10 12 /L ,Hb 68 g /L ,WBC 10 .41 × 109 /L ,PLT 92 × 109 /L ,N 0 .95 ,L 0 .05 ,CRP < 8 mg /L 。(四)骨髓细胞学 :粒系增生活跃 ,未见原粒细胞 ,早幼粒 细胞 16% ,细胞肿胀 、空泡及中毒颗粒 ,未见 Auer 小体 ,红系及巨核细胞增生有好转 ;染色体核型 :46 ,XY ;本次及复查第一 次骨髓标本 ,用 RT‐PCR 及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方法均未检测到 PM L /RARα 融合基因 。 免疫相关检查 :硝基四唑氮蓝试 验正常 ,免疫球蛋白 :IgG 2 .338 g /L (3 .05 ~ 8 .87 g /L ) ,IgA 0 .107 g /L (0 .11 ~ 0 .45 g /L ) ,IgM 0 .354 g / L (0 .31 ~ 0 .85 g /L ) ,IgE 3 .3 U /L ( < 150 U /L ) ;多次行淋巴细胞分类 均 为 :CD3 + 、 CD3 + / CD4 + 、CD3 + /CD8 + 及 CD3 + /CD16 + /CD56 + 均 0% ,CD19 + :100% 。 结局:结合基因检查 ,最终诊断为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severe combined Immu‐ nodeficiency ,SCID ) 、类白血病 反应 、重症肺炎 、败血症 、播散性 卡介苗感染 。 患儿未找到 HLA 配型相合供者 ,故给予抗感染 、定期静脉丙球替代治疗无效 ,11 个月时因重症肺炎 、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呼吸衰竭死亡 。

基层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2例分析

基层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2例分析

基层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2例分析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5岁,因“左肱骨外髁骨折术后4+个月”入院。

患儿4+个月前因摔伤于我院诊治,诊断为左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痊愈出院。

现拟行内固定取出术而入院。

入院查:t 36.9℃,p 108次/分,r 24次/分,体重 23kg,神清,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心腹无异常。

左肘关节屈曲60°固定,左肘外侧见一长约4cm手术瘢痕,局部无红肿压痛,左肘关节屈伸-左前臂旋转活动受限。

左肘关节片示:左肱骨外髁骨折术后骨性愈合。

入院诊断:①左肱骨外髁骨折术后骨性愈合;②左肘关节僵硬。

入院第2天完善术前检查: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胸片均未见异常。

血常规示:wbc 72.32×109/l,rbc 3.42×1012/l,plt 43×109/l。

中性细胞数16.63×109/l,淋巴细胞数52.79×109/l。

入院第3天行“内固定取出术”。

术后3天患儿无异常。

术后第4天患儿出现发热(t 38.8℃),阵发性串咳,痰少,伴盗汗。

复查胸片示:右侧胸膜炎(胸腔少量积液)。

b 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膈上探及厚约3.1cm的液性暗区。

血沉50mm/小时。

请呼吸内科会诊考虑右侧结核性胸膜炎。

转入感染科。

查看患儿发热(t 38.℃),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叩浊。

结合患儿血常规检查及短期内出现胸水,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拟行骨穿检查进一步确诊。

向家属交待病情后,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

后随访,患儿在上级医院骨穿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后病情恶化,放弃治疗,患儿死亡。

例2:患者,男,22岁,因“确诊肺结核1个月,颈部淋巴结肿痛半月,全身疼痛1周”入院。

1个月前患者确诊肺结核,并规律服用抗痨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误诊2例【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误诊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

以胸腔积液首发起病者罕见。

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性,8岁。

因“右侧胸痛,气促10天,咳嗽1周。

”入院。

院外胸片提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经“氟氧头孢”抗感染,胸腔置管闭式引流1周,症状有所好转。

胸水化验提示为结核性。

转入结核科。

入院诊断:右侧胸腔积液性质待查:结核?入院查体:T 37.2℃,P 90次/分,R 21次/分,BP 90/60mmHg,全身未见出血点,双侧颈部可触及多颗米粒大小淋巴结。

右侧胸部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减弱,呼吸音低;心率90次/分,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

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9.8×109/L,N 52.08%,L 44.35%,Hb 135g/L,Plt 240×109/L;血沉23mm/h;胸水WBC 2250×106/L,N 99%,L 1%;RBC 5150×106 /L,总蛋白36.2g/L, LDH 482U/L,ADA 92.6U/L(0~24U/L),肿瘤标记物(),结核抗体()。

B超示脾脏略厚,双侧胸腔积液。

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

诊断:双侧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

给予“HRZ”三联抗结核治疗。

治疗1周后出现腹痛、腹泻,伴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5℃
上下。

查体:腹平坦,触诊较韧,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

血常规WBC 10.1×109/L,N 50 %,L 48%,Hb 100g/L,Plt 106×109/L,大便培养()。

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少量腹腔积液。

予以“阿洛西林”抗感染治疗1周,症状好转。

在连续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之间,并伴有颜面部浮肿,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刺激性干咳。

查体:贫血貌,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局部融合成团,边界模糊,有轻触痛,伴有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右侧胸廓膨隆,浅表静脉扩张,右侧胸部叩浊,呼吸音低,心率120次/分,律齐,可闻及奔马律。

血常规示WBC 18.7×109/L,N 17%,L 77%,幼稚细胞1%,Hb 53g/L,Plt 73×109/L。

胸部增强CT扫描示: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右侧胸腔积液。

骨髓穿刺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转入血液科行VDLP化疗,1个疗程后胸水和淋巴结明显缩小。

例2,男性,10岁。

因“胸闷、干咳10天”入院。

院外B超示: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

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

转入我科。

入院查体:T 37.2℃,P 90次/分,R 22次/分,BP 95/60mmHg,两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区可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质韧,光滑,轻压触痛,活动可,左侧胸部叩浊,呼吸音低,两肺未及干湿啰音;HR 90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辅检:WBC 2.3×109/L,N 27.34%L 52.74%,Hb 101g/L,Plt 774×109/L, 血沉35mm/h,肝肾功能正常,
血清CA125为45.57KU/L(0~35KU/L)。

抽取淡咖啡色样胸水,化验示:WBC 3500×106/L, RBC 15000×106/L, L 91%,LDH 110U/L, ADA 14U/L(0~24U/L),总蛋白37g/L,肿瘤标记物(),结核抗体()。

胸部CT平扫: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

腹部B超:腹腔少许积液,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脾偏大,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

给予“HRZ”三联抗结核治疗。

治疗后2周突发高热,体温在39℃以上,伴有胸闷、气促,两侧上眼睑可见多发紫癜。

复查血常规:WBC 1.7×109/L,N 6%, L 88%,异淋5%,Hb 77g/L,Plt 46×109/L, 急行骨髓穿刺及活检提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细胞性)。

遂转入血液科,经VDLP方案化疗后,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指标均完全缓解。

2 讨论
儿童胸腔积液以感染性疾病多见,高达83.3%,其中结核性胸液占20%[1]。

儿童结核病以原发性肺结核为主。

原发性肺结核易侵犯全身淋巴系统,尤其颈部及胸内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2],可以伴有特发性胸腔积液。

白血病虽也可以累及全身淋巴结,但首发表现为胸腔积液者罕见。

国外曾报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3],国内也有相关的零星报道。

该2例PPD试验均阴性,误以为处于免疫系统抑制状态所导致的假阴性,且未及时行结核菌素复阳试验。

若复阳试验仍为阴性,方可判断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