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学习导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学习一、问题导向学习概述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的方式,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学习实施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问题导向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将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导向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情境中提取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3.解决问题,巩固知识问题导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导向学习的核心是问题,因此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问题,确保问题的难度和广度适中。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导向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
以问题引导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以问题引导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2023年,科技、社会、文化在迅猛发展,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教学模式,成为了新时代教学中的一种核心方法,为学生的人生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维基础和能力支撑。
一、什么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并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学习模式。
该模式将学习变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重视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创造性思维、实践和探索。
通过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二、以问题引导学习的优点1. 提高学习效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和能力。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逐渐形成自主思考、探究和创造性思维。
3. 改变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探究的氛围,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 提高学习兴趣:问题引导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和成长,更有动力去深入探究和学习。
三、实施以问题引导学习的方法1. 将课程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该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立为课程目标,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问题的解决贯穿起来。
2. 提供探究思维的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思维环境,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研究,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3. 将创新成果与社会联系起来: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进一步扩大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与社会联系起来,帮助提升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的注意事项1. 确保问题的适当性和有效性:选定问题前,要确保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且问题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还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符。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学习方式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学习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学习方式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论证和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调整。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
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只需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主动探索者和学习者。
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提出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步骤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面临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总之,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学习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常常被灌输一大堆知识,而对于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知识爆炸的时代的到来,仅仅记住知识已经不再足够。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原理及实施方法。
一、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常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思考和质疑。
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实践去验证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相比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最后,它能促进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鼓励学生跨学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的原理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原理是“学生是问题解决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问题导向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问题导向强调学习的目标和实践的连接。
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最后,问题导向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导向式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导向式学习方法一、问题导向式学习的重要性在中学教育中,问题导向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和尝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实施步骤1.确定问题:首先,教师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讨论和文献查阅等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2.制定计划:学生需要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需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施计划:学生需要按照计划开始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尝试和探索,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记录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的反思和总结。
4.反思和总结:在解决问题之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需要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问题导向式学习的特点1.实践性:问题导向式学习强调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创新性:问题导向式学习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批判性:问题导向式学习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并评估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协作性:问题导向式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施问题导向式学习的注意事项1.教师的角色:在问题导向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评估者,他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大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导向学习

大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导向学习一、引言问题解决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实际问题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
在大学教育中,问题解决导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然而,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问题解决导向学习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大学教育中问题解决导向学习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计不合理一些大学课程设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
这导致学生缺乏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技能,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挑战和成就感。
此外,一些课程设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一些大学教师对问题解决导向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缺乏了解,或者缺乏相关培训。
这导致教师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缺乏问题解决的意愿和动力,或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这导致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三、解决方案1.优化课程设计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加强教师培训大学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了解问题解决导向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培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学应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导向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提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小组进行项目合作,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如何在教案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

如何在教案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在教案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案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目标。
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提出问题在教案中提出问题是问题导向学习的核心环节。
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直接提问、问题情境、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问题的难易程度也需要适当把握,既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思考,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激发讨论和探究提出问题之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引导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和探究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资源、指导解决方法、组织实践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还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
五、总结归纳问题导向学习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归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深化理解。
六、评价学习效果在问题导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可以包括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深度、表达的清晰度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问题的引入、学生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探讨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引入问题导向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际存在的问题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电影院里有100个座位,已经卖出了60张票,剩下的座位还能容纳多少人?”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学生主体性问题导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引入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实地考察,与同学进行讨论等方式,搜集和整理问题解决所需的材料和信息。
同时,学生还应该有机会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和借鉴对方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评价和反思问题导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的思考和调整。
总结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问题为学习导向
王作安
2013-4-8 5:37:44 来源:2013-4-8 学习时报
对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态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一定赋予学习太沉重的使命。
但对于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对于肩负政治使命和公共责任的领导干部来讲,学习有着特殊意义,也有着明确要求,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历史往往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我们党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器精良的八百万蒋军,夺取了政权。
我们党在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靠摸着石头过河和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走出了一条生机盎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世界为之惊艳。
我们党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诸多秘诀中,学习就是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事实证明,学习者智,学习者胜。
实际上,要不要学习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学,这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
我们党的学习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威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检验标准。
我们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在改革中学习改革,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打开胜利之门。
学习不联系实际是空学,学习不解决问题是白学,理论与实践之间一旦形成契合和互动,就会释放出推动解决问题的巨大正能量。
时代在发展,问题各不同。
我们正从事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起来后出现的大量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由于发展很快,许多问题来不及解决就累积起来了。
也由于发展很快,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新老问题叠加交织在一起,形成复合性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剪不断理还乱。
现在遇到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纷繁复杂,对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决堆积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问题之山,需要有大智慧和大勇气。
大智慧从学习中来,大勇气由学习中生。
现在有的干部不注意学习,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常常曝出“雷人”之举,为社会舆论诟病,被老百姓奚落。
这种例子一桩接一桩,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赶紧学习、老实学习、重新学习,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此之多、如此之难,这就需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问题进行疏理,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起到贯节通渠、破点带面的效果。
当前,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着重解决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重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重解决我们党自身建设存在的严峻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以问题为导向,不仅是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它还关乎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反映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懒学”和“假学”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懒学”就是不愿学,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学。
“假学”就是做样子,学习流于形式,不解决任何问题。
这是一种意志削弱、热情消退的表现,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中央发出大兴学习之风的号召,正当其时,因缘俱足。
我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咬定问题不放松,不解决问题不罢休,把学习过程变为形成工作思路的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检学,敏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善于破解问题。
检验学习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是否满意。
科学始于问题,理论始于问题,我们从事的事业也始于问题。
何谓“学问”?就是用问题引导学习,用学习解决问题。
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学会带着问题学习,让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