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

合集下载

行政诉讼时效法律规定(3篇)

行政诉讼时效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诉讼时效是指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行使诉讼权利的期限。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诉讼程序,我国法律对行政诉讼时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就行政诉讼时效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行政诉讼时效的定义与适用范围1. 定义行政诉讼时效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间内,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

超过法定期限,当事人不得再提起诉讼。

2. 适用范围行政诉讼时效适用于以下情况:(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2)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当事人要求行政机关赔偿的;(3)其他涉及行政诉讼时效的情形。

三、行政诉讼时效的种类与期限1. 诉讼时效的种类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时效分为以下几种:(1)一般诉讼时效;(2)特殊诉讼时效;(3)最长诉讼时效。

2. 诉讼时效的期限(1)一般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为6个月。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2)特殊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是指法律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作出的特别规定。

如《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从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四、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与中止、中断、延长1. 起算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应当以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具体情形如下:(1)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2)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3)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4)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企业询证函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断吗?

企业询证函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断吗?

The way to find happiness in life is to understand that you are given life for dedication.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企业询证函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断吗?导读:企业询证函能使诉讼时效中断,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对于为所欲为时效中断的条件有起诉、请求、认诺等,对于企业询征函是可以认定为请求的一项,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

一、企业询证函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断吗?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

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

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1.起诉。

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

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

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

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承诺。

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

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不同:(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诉讼时效制度若⼲问题的规定》为正确适⽤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接下来,店铺⼩编为⼤家进⾏详细介绍。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诉讼时效制度若⼲问题的规定》第⼀条当事⼈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民法院不予⽀持:(⼀)⽀付存款本⾦及利息请求权;(⼆)兑付国债、⾦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四)其他依法不适⽤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条当事⼈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当事⼈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释明及主动适⽤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裁判。

第四条当事⼈在⼀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审期间提出的,⼈民法院不予⽀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当事⼈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民法院不予⽀持。

第五条当事⼈约定同⼀债务分期履⾏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期履⾏期限届满之⽇起计算。

第六条未约定履⾏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条、第六⼗⼆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期限届满之⽇起计算;不能确定履⾏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要求债务⼈履⾏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起计算,但债务⼈在债权⼈第⼀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不履⾏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明确表⽰不履⾏义务之⽇起计算。

第七条享有撤销权的当事⼈⼀⽅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合同法第五⼗五条关于⼀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当事⼈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民法院不予⽀持。

法考与司法考试诉讼时效与期间重点知识点下

法考与司法考试诉讼时效与期间重点知识点下

诉讼时效中止「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1.不可抗力。

包括自然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如,暴乱、瘟疫等。

2.其他障碍(1)无民或限民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夫妻之间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请求权,因夫妻关系或者家庭成员关系不能行使的,时效中止;(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果」1.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的时效期间仍为有效,法定事由经过的期间为时效中止期间,不生时效期间的效力,法定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

2.法定事由发生在最后6个月内,如法定事由消除后,剩下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应补足6个月。

3.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注意】中止事由的影响与诉讼时效的最后6个月,何时结合,何时中止。

中止事由的影响消除后,自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到诉讼时效期满的时间,为6个月。

诉讼时效中断「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1.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请求其履行义务(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3)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前款本息的;(4)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注意】作为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债权人请求行为为单方行为。

只要债权人实施了请求行为,即可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至于债务人对债权人请求的反应如何,是否承认债务的存在、是否同意履行债务,均不会影响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一、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又称为即权利消灭。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的意义不是鼓励债务人想方设法拖延义务的履行,也不是鼓励债务人不劳而获,不履行债务,而在于:(1)稳定财产关系。

免得财产关系长久处于不肯定状态。

(2)有利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在规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而又无正当理由,说明权利人已不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

(3)有利于法院更好的地收集证据,解决纠纷。

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年代久远而造成纠纷难以解决。

二、民法典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有哪些?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1、不可抗力;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四、哪些诉讼请求不适用时效规定?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Albert Einstein: 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什么?导读:当事人面对对方的错误虽然在当时原谅,但也总会出现数年后又想追究的情况。

大家试想如果把数年前的案件又重新翻出来去法院诉讼,对于法院甚至是国家会增加了工作压力。

诉讼时效就成了必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面对对方的错误虽然在当时原谅,但也总会出现数年后又想追究的情况。

大家试想如果把数年前的案件又重新翻出来去法院诉讼,对于法院甚至是国家会增加了工作压力。

诉讼时效就成了必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一、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什么?《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真题考试:2020 民法学真题及答案(2)

真题考试:2020 民法学真题及答案(2)

真题考试:2020 民法学真题及答案(2)共68道题1、村民甲在宅基地上修建一栋住宅,甲取得该房屋所有权的时间是 ( ) (单选题)A. 房屋竣工之时B. 办理房尾产权登记时C. 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时D. 提交产权登记申请时试题答案:A2、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 ( ) (单选题)A. 财产法律关系与人身法律关系B. 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C. 单一法律关系与复合法律关系D. 权利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试题答案:B3、将民事法律关系区分为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的意义在于【】(单选题)A. 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B. 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一般是不特定的C. 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负担的义务一般是消极的不作为D. 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实现权利无须义务人的介入试题答案:D4、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 ( ) (单选题)A. 应当适用违约金条款B. 应当适用定金条款C. 由对方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D. 可以同时适用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试题答案:C5、下列关于荣誉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 )(多选题)A. 荣誉权是一种身份权B. 荣誉权具有固有性C. 撕毁他人奖状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D. 非法剥夺荣誉称号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E. 荣誉权人可以利用其所获得的荣誉获取合法利益试题答案:A,D,E6、下列对法人的变更与终止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企业法人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法人承担B. 除公司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协议外,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C. 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需要进行变更登记D. 法人经营场所的变更无须办理登记试题答案:D7、甲外出前,将一只名贵宠物狗委托乙交给丙代为饲养,后丙将该宠物狗以合理价格卖给乙。

甲【】(单选题)A. 有权请求乙返还原物B. 只能请求丙赔偿损失C. 有权请求乙、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D. 有权请求丙返还原物试题答案:A8、下列有关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单选题)A.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B.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C. 顾客在餐馆吃饭时,随身携带的财物被盗,餐馆应该承担赔偿责任D. 守门员的眼睛被射门的足球击中受损,足球比赛的组织者应承担赔偿责任试题答案:A9、下列情形中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有(单选题)A. 起诉B. 义务人承认义务C. 权利人丧失行为能力没有法定代理人D. 权利人提出请求E. 不可抗力试题答案:C,E10、下列关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时责任承担的表述正确的是 ( ) (单选题)A.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B. 在醉酒情况下导致他人损害,可以减轻责任C. 因吸毒暂时丧失心智致人损失,适用公平原则D.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试题答案:D11、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

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中⽌和诉讼中断的区别是什么
当您⾯对⼀些侵犯您的权利的⾏为时,当您决定⽤法律的武器维护⾃⼰的合法权益时,您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系列的诉讼程序,当您遇到⼀些超出您的知识能⼒范围的事时,您不需要感到忐忑不安,⼿忙脚乱。

您不知道的问题,店铺⼩编为您解答。

今天为⼤家介绍的是“诉讼中⽌和诉讼中断的区别?”。

诉讼中⽌和诉讼中断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内,因不可抗⼒或者其他障碍不能⾏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

从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民法典》(2021.1.1⽣效)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义务⽽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是中⽌跟中断的区别:
主要在于发⽣是由、发⽣时间、法律效果等三个⽅⾯的不同
⼀发⽣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或者其他障碍不能⾏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义务。

⼆发⽣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

三法律效果不同:前者从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后者重新计算。

根据《民法典》(2021.1.1⽣效)第195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义务(承诺)。

这些事由区别于中⽌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主观意志⽽实施的⾏为。

以上就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法律咨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讼时效中止有两层意思:
1、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
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2、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
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
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例如瘟疫、暴乱等。

2、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72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
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
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认定为
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中止。

3、其他。例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时,其时效可中止
等等。
提出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

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或法定事由虽
发生于6个月前但持续至最后6个月内的,才能发生中止时效的法律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