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案例介绍..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案例一:论文代写代发。
有这么个事儿,在一个高校里。
有个学生叫小李,他和一家所谓的“学术服务公司”签了个“学术合同”。
这合同呢,就是那家公司帮他写论文,还保证能在一个挺有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小李觉得自己可找到了捷径,就把自己的课题啥的告诉了对方,还付了不少钱。
结果呢,那家公司弄出来的论文完全就是拼凑的,从好多别人的文章里抄了内容,改了改就成了小李的论文。
期刊的编辑可不是吃素的,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就联系了小李的学校。
学校一查,这事儿就暴露了,小李可惨了,不仅面临被退学的风险,还在学术圈里臭了名声。
案例二:数据造假。
再说说科研领域的。
有个研究团队和一家企业签了个合作合同,要做一个关于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团队里有个研究员小王,他特别想做出好结果,这样自己就能在这个项目里出名,还能拿到更多奖金啥的。
于是呢,他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就动了歪脑筋。
本来应该按照严格的实验流程去采集数据的,他倒好,自己编造了一部分数据,让最后的结果看起来新产品对环境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但是呢,另一个合作的研究员发现了数据有点不对劲,就重新做了部分实验,这才发现小王造假了。
这事儿一出来,整个研究团队的声誉受损,企业也终止了和他们的合作,小王自己也被行业拉黑了。
案例三:署名权抢夺。
还有个情况也挺常见的。
在一个大型的学术项目里,有好几个研究人员参与,他们都签了相关的学术合同,约定好了各自的贡献和署名顺序啥的。
其中有个老张,他在项目里其实没做多少工作,但是他和项目负责人关系好。
等到论文要发表的时候,老张就跟负责人说,能不能把他的名字往前放放,甚至暗示说要是不这么做,他就会在背后搞点小动作。
负责人呢,一开始不愿意,但是老张总是软磨硬泡,最后负责人居然就答应了。
这可把那些真正做了很多工作的研究人员气坏了,这就是典型的违反学术合同里关于署名权的约定,严重伤害了学术公平性。
农学学术不端案例

农学学术不端案例1、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宗军涉嫌剽窃事件。
年仅37岁便被破格晋升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某某,2011年7月收到一封匿名网友举报的邮件,直指其2005年发表在《微生物学报》中的一篇文章涉嫌抄袭。
匿名举报者同时把邮件发给了《微生物学报》编辑部。
被抄袭的文章来自美国微生物协会旗下的学术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经过比对,李某某涉嫌抄袭的文章(以下简称李文)在摘要部分,与被抄袭文章(以下简称A文)中的观点与数据完全相同;在材料部分,A文中使用的是英国NCTC8164大肠杆菌,李文为购买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ATCC80739号大肠杆菌,A文中用的高压设备为美式设备,李文使用的是国内某研究所生产的设备,但其所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与A文如出一辙;在研究结果部分,李文中的图表只是在温度取值范围以及刻度间隔上与原文稍有不同,而数据表在格式和内容上则与英文文章完全相同;在分析与讨论部分,李文比A文的五个讨论内容少了一项,其余内容则完全相同;在参考文献部分,A文引用了46处文献,李文引用的全部15处文献中有14条文献与A文相同。
2、中国农业大学学术明星朱毅副教授涉嫌造假。
p.124,表5.5第二列的数据中,6个数据中,有4个的标准差(SD)竟然都是0.1。
如果说这是因为四舍五入导致的,另两个的标准差却又分别是0.08和0.01。
鉴于标准差的字体与其他数值明显不同,可以推测它们是随便加上去的。
朱毅还在学位论文中大规模地抄袭他人的论文、新闻报道、课文而没有注明,可以说其论文大部分就是从网上搜索、复制、粘贴而成。
例如在抄袭台湾学者的文章时,连“吾人”这样的说法也一并拷贝。
3、华南农业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实验师李涛在广州大学读研期间涉嫌抄袭两篇论文;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期间,李涛涉嫌抄袭14篇论文;在华南理工读博时,李涛又抄袭5篇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论文后发表,并以此顺利得到博士学位。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科学家应当推崇的核心价值之一。
校----科学家之间是基于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关系,但是,有时候由于利益的驱动、人性的弱点,科学家也会有不端行为。
因此,为了维护科研诚信,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典案例中吸取教训,强化科学家的道德意识,营造健康的科学研究环境。
一、科研诚信案例:Hwang Woo-suk论文造假事件2004年至2005年之间,韩国著名细胞学家Hwang Woo-suk在《科学》和《自然》等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声称已经成功地克隆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胚胎细胞。
然而,经过多项调查发现,这些论文居然是完全造假的。
调查结果表明,Hwang Woo-suk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虚假数据和图片来旁证实验结果。
Hwang还通过购买和利用非法获得的卵子来制造胚胎,大量侵犯了劳工的权益。
此事件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Hwang Woo-suk自己也成为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的造假骗局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科研诚信案例:于红专学术造假事件于红专是中国的牙髓病学专家,其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在2010年,有资料指出,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存在造假的情况。
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调查发现,于红专利用一个名叫“Kim”匿名发表自己的论文,并向自己投稿,来达到获奖和论文发表的目的,他还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随意伪造他人的姓名或与该论文有关联的实验结果。
此事件一经曝光,于红专在中国科学界遭遇了极大的谴责。
三、学术不端案例:张维为的剽窃和造假张维为,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然而,他却在2013年被曝光存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问题。
据调查发现,张维为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等现象,曾经对他人的论文进行剽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论文发表;还编造虚假实验数据用于论文中,从而给读者带来了不实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这种不端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更是损害了他自己的声誉。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h
21
观察思考评论 抄袭和一稿多投 – 刊物处理
刊物处理: 1. 论文或更正或撤销等等,应该发表公开; 2. 禁刊作者,应该一视同仁; 3. 问题严重或作者有异议时,可以通告作者单位; 4. 涉及国家奖励或院士选举等重大事项时,通告相 关主持单位;
刊物处理: 1.作者撤销论文(Vol.28, No.6(2011) 069901); 2.禁刊4年 3.一位署名合作者是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侯选人,刊物 把这篇论文的例09XSX: 自我抄袭
h
15
案例09XSX:自我抄袭 作者自白
‘…我的想法是我用到的是自己的数据。若是别人的, 需经人家许可。我自己的数据不存在侵占人家成果的问题, 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大家都看得到,所以就没把这个问 题看得很重。脑子一闪,就没有引用了。说到底还是观念 上不对,对自己要求不严。’
Optics Letters, 23, 485 (1998) Applied Optics, 38, 3399 (1999) 侵权事实:CPL论文的主要实验结果系抄袭自OE论文,不少文 字叙述也抄袭自以上三篇论文,未引用。
背景或起因:主要责任人为新任教授,急于出成绩。
刊物处理: 1.主编撤消论文(Vol. 24, No.4 (2007) 112); 2.禁刊五年; 3.通告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 4.通告所有作者单位和资助单位;
背景或起因:学校要求必须发表论文才授予学位,学生(和 导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破坏了与实习实验室的合作。
刊物处理:
1.实习实验室不同意增改作者名单,只能由作者声明撤销论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这些
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抄袭是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
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直接复制
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未注明引用来源。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误导了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真实情况。
同时,抄袭行为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降低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
其次,伪造数据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某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故意篡改数据,使得实验结果符合自己的研究假设。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也给其他研究者带来了错误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严重影响了学术界对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
此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某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未经允许就擅自使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损害了学术
界的公信力和创新力。
为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我们应当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诚实守信的学术研究态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标准,共同维护学术界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形象。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一、抄袭案例。
有这么一个事儿,在一个高校里。
有个研究生小王和导师签了学术合同,要完成一篇关于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文化影响的论文。
小王呢,特别懒,眼看交论文的日期快到了,他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在网上找了好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然后东拼西凑,把人家的观点、段落就这么直接拿过来,改改句子顺序,换换几个词儿,就当成自己的论文交上去了。
导师刚开始还没发现,毕竟小王在论文里还装模作样地写了很多注释啥的。
但是后来,有其他学者在阅读一些文献的时候,发现小王论文里有一大段和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几乎一模一样,这就露馅了。
这就是典型的违反学术合同里要求的原创性的不端行为,小王最后受到了学校的严重处分,导师也因为监管不力被批评呢。
二、数据造假案例。
还有一个搞生物研究的团队,和一家医药公司签了学术合同,要研究一种新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老张啊,特别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看起来很厉害,这样就能从医药公司拿到更多的资金,还能在学术界出名。
他们做实验的时候,其实数据并不是很理想。
但是老张为了让数据好看,就开始造假。
比如说,明明只有30%的实验动物有好转迹象,他硬是在报告里写成70%。
而且他还伪造了一些实验记录,把一些根本没做过的实验步骤也写进去了,好像整个研究过程特别严谨似的。
结果呢,当医药公司想要按照他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开发药物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一下就闹大了,这个团队不仅名誉扫地,还被医药公司告上法庭,因为他们违反了学术合同里要求的真实性原则。
三、署名不当案例。
再说说小李吧,他在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里,和其他几个不同专业的人签了学术合同。
这个项目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小李其实就做了一点点边缘的工作,就是帮忙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下数据。
可是呢,当论文要发表的时候,他就想沾光,让自己的名字排在很靠前的位置,甚至想当第一作者。
他就去找项目负责人小赵,软磨硬泡,说自己虽然工作不多,但是也很辛苦,而且以后对自己的学术发展很重要啥的。
学术假造相关案例及学术诚信方面的问题分享 PPT

“ 学术诚信问题
第二部分
”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
案例分析
目录
1. 学术界的不端行为
• 论文发表的规范行为与常见的不端行为 • 不端行为有多少(刊物撤销论文统计)
学术假造相关案例及学术诚信方面的问题分享
目录
CONTENT
1 学术假造相关案例分享
2 学术诚信问题
第一部分
“ 学术造假相关案例分享 ”
一、学术造假相关案例分享
国产CPU“汉芯事件”
2003年2月,当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 的陈进,从美国一家公司买来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 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再加上自己的 LOGO,“研制”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 芯一号”。借助“汉芯一号”,陈进接连当选上海市新长 征突击手、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 等称号,并出任上海市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还获 得了过亿的科研基金。 2006年1月17日,有人在清华大学 水木清华BBS上,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 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1.CPL论文受到举报人和举报人发表论文的刊物的公开指控 并不许抗辩,CPL初步调查后建议CPL论文作者应该向主 管该刊物的IEEE申诉,IEEE最后裁决该刊物发表了CPL论 文作者的抗辩;
2.CPL论文内容的确已经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但该会议的 文集只是一个非正式的出版物,因此可不把CPL论文视 作自我抄袭;
1.1论文发表的规范行为与常见的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率在攀升,发生在教育机构、研究实验室和学术会议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的公平性,深刻损害了学术规则和道德准则。
学术不端行为可以根据其形式和实质,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擅自抄袭他人成果、伪造证据、擅自改变实验结果等假冒行为;破坏学术公平,如恶意抄袭、贿赂等不公正行为;以及不负责任的投稿行为,例如多次重复投稿同一文章或多次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等。
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抄袭、伪造证据和擅自改变实验结果。
抄袭一般指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文字和想法的剽窃,例如无引文的完全复制别人的论文或报告,从而避免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伪造证据主要是通过生成虚假的实验结果和提供不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为自己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提供虚假的支持。
擅自改变实验结果指擅自变动或删减实验结果,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屏蔽不同意的数据,进而使自己的研究结论得到支持。
破坏学术公平的行为是另一类学术不端行为,如恶意抄袭和贿赂。
恶意抄袭指研究者利用自己专业知识优势或其他违反学术规范的方法,在对他人成果的文献研究中抄袭他人成果,使他人难以发现。
贿赂指在学术活动中,为了获取论文发表机会或论文评审机会,研究者向学术机构、期刊编辑、审稿人等提供财物作为回报。
另一类学术不端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投稿行为,比如多次重复投稿同一文章或多次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些行为会给学术研究和出版的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和耗费。
投稿者多次投递同一文章,一方面浪费了编辑人员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版费用和发表频率,影响了期刊出版质量。
多次利用他人研究成果则损害了原作者的权利,极大地破坏了学术文化环境。
对于上述学术不端行为,有必要将其列为学术行为规范之类的文本中,并加以明确规定。
一些学术机构要求研究者提交有关其他学者工作的详细说明,以防止冒用他人的工作;另外,还要定期开展学术规范培训,加强学术控线,以及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郝迎学篡改出生年份
郝迎学在2009年和2012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时篡改 年龄、编造个人简历;为逃避单位组织的基金申请项 目形式审查,在2009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时篡改学 生证复印件年龄,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决定撤销郝迎学2009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Tie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EMs)趋化胃癌缺氧/坏死区 域的意义及机制研究”(30901426),追回已拨经 费;撤销郝迎学2012年度面上项目“HIF-1α诱导胃 癌侵袭性干细胞形成的作用和机理”(81272428), 追回已拨经费;取消郝迎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 请资格4年,给予郝迎学通报批评。
河南某医院刘忠于假冒高春芳事件
河南某医院刘忠于假冒高春芳名义申报2014年度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受理号31477039),同时本人又 以同一内容重复申报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受理号 8143000566),且两份申请书中所列已发表论文有 2篇次将通讯作者篡改为本人,7篇次删除共同通讯 作者署名,8篇次删除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标识,2篇 次删除共同第一作者,存在造假行为。 决定撤销刘忠于、高春芳2014年度项目申请,取消 刘忠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7年,给予刘 忠于通报批评。
哈尔滨工程大学刘茂长、李柏洲剽窃行为
刘茂长、李柏洲等发表的标注基金资助的论文“刘茂 长,李柏洲.电子商务技术同化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 究.管理评论.2012,24(3):75-83.(标注基金批准号 70673014、70873026)”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决定 取消刘茂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 予刘茂长通报批评。 其后学校将其由副教授降为讲师。
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
日本理化研究所小保方晴子(下称“晴子”)学术不端 事件:今年1月,《自然》杂志刊登了两篇论文,来 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山梨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14 名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培育出一种能够分化为多种细 胞的“万能细胞”——STAP细胞,该成果随即在干 细胞研究领域引发轰动。 论文发表后,众多国际研究人员表示, 两篇论文存在诸多疑点,其他研究人员都 无法根据论文制作出STAP细胞。
南京医科大学王志梁学位造假
王志梁在2011年度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 81172822)申请书中在个人简介部分声称自己“作 为课题负责人2002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毕业”, 实际上王志梁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信息虚假属实。 决定撤销王志梁2011年度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用小鼠肝移植模型研究肝脏树突状细胞在 ‘肝源性免疫耐受’,追回已拨经费,取消 王志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 给予王志梁通报批评。
学术不端 案例分析
周二晚 肖振中 学号:1404322148
什么是学术不端??
美国: 在申请课题、 实施研究报 告结果的过 程中出现的 捏造、篡改 或抄袭行为
中国: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 规范》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 活动中的各种造假、 抄袭、剽窃和其他 违背科学共同体惯 例的c misconduct)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 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 告研究结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 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这不包 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 释和判断。
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他人的实验进行干 扰、阻碍。具体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出现问题 较少。显示国外审查机制较为健全,对各个项目的资 助管理到位。日本小保方晴子事件则体现出了学术界 一些弊端。
国内案例分析
高校在评价教授的学术成果时,往往片面地追求一些 外部指标,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等 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拉 课题接项目炮制论文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 多的“学术资源”和更高的“学术地位”,而真正应 该被重视的学术研究质量则被扔在一边。这使得许多 学术研究陷入了“闭循环”的路径之中。主要有三种 情况:
国内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主要是利用项目申报和国家基金资助作文章,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通常是造假,重复申报等行 为,浪费了社会资源,也显示出了现存监管机制的不 健全。而且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惩罚力度相 对于获利来说太轻,不构成刑事犯罪。导致许多人铤 而走险,为获得名利不择手段。
各国针对措施
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杂志为例,有一个专门的审稿编委会,来自 全世界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他们负责审定提 交到《科学》杂志各类论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 这些论文只有约四分之一能通过编委会的审查,然 后由外部专家进行匿名评议。
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
一经认定从事了学术不端行为,造假者在一定年限内 将不得参与任何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造假者 的身份信息将在研究诚信办公室网站上公示,以供查 询,直到"刑满释放",造假者的大名才会在网站上消 失。
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应从学生抓起
只有在学生时代打好学术是严谨的方向,才能让他们 在以后面对诱惑时坚持好自己的操守,才能让更多的 人在科学领域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贡献。
结 束
谢谢大家观看
成都某高校刘鹏重复申报
成都某高校刘鹏利用他人2012年度已获资助项目 (批准号81272022)申请书重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受理号81481277),且在申请书中将 2012年“参加”基金项目写成“主持”基金项目, 同时申请书中的部分图片存在造假行为。 决定撤销刘鹏2014年度项目申请,取消刘鹏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刘鹏通报批评。
国外学术不端案例
资助被停,报复同事
霍森卡尼今年40岁,伊朗裔,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 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脏再生的分子机制。据其他同 事介绍,2011年6月霍森卡尼的研究项目不幸被医院 方面停掉,理由是研究进展太慢。另外,医院方面还 发现,他提供给院方的关于自身背景的信息“不可 靠”。失去基金资助的霍森卡尼非常恼怒,想到了疯 狂报复他的同事,用恶劣手段破坏其实验工作。 7月1日,霍森卡尼展开了首次报复。他偷偷溜进实 验室,故意将对照组小鼠与实验组小鼠相混淆。之后, 他携带大量医院资产——包括干细胞培养基,抗体与 其他样品外逃
北京301医院赵坡重复申报
北京301医院赵坡2013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PHLDA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样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受 理号81357502)在课题组成员2012年度已获资助科 学基金项目申请书(“Lgr5-Wnt/β-catenin信号通 路对胃癌干样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调 控机制研究”,批准号81272698)基础上几乎未作 修改重复申报,属抄袭行为且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决 定取消赵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 予赵坡通报批评
华裔科学家被敲诈
2009年底,华裔科学家张志文(音)发表在著名学 术期刊《科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的两篇关于新 型蛋白质糖基化方法研究的重量级论文,因实验结果 无法重现而被撤稿,在学术界引发很大反响。这次撤 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志文存有重要实验数据的笔 记本不翼而飞,导致实验结果无法重现。警方通过技 术手段发现张志文之前的博士后同事艾瑞克· 蒂普曼 是嫌疑人。
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
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报告,晴子等发表的论文存在造 假等问题。 她的国外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麻醉学家查尔 斯· 瓦坎蒂宣布辞职,休假一年。 日本理化研究所导师笹井芳树压力巨大,于3月初提 出辞职,但未获准。他甚至因心理压力太大而住院近 一个月。8月6日,笹井芳树自缢身亡。
国内学术不端案例
一是“基金、著作、基金”的闭循环。研究者申请基 金,利用基金买书号,出版“著作”,再以“著作” 去申请新基金。这种著作一般只有两人看——编辑和 作者。 二是“课题、论文、课题”的闭循环。学者申请课题, 然后炮制各种论文、报告,紧接着公关在各类期刊发 表,用论文去结题,再以论文去申请新课题。对于越 来越多的论文,学界自身的评论是90%以上是垃圾。 三是“成果、获奖、成果”的闭循环。在以上两个闭 循环中,还嵌人另一个环节,研究者(或机构)酝酿把 论文、著作等汇聚成成果,申报各种政府奖项,以奖 励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誉,再以奖励去获得新的“成 果”,获得新的奖励。 这样的学术活动路线图, 足以令人“名利双收”。
瑞典
根据瑞典高教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瑞典全国高校查处 的学术造假案件2001年也就100余起,然而三年后 2004年则翻番,增加到了200多起,2006年时再度 翻番,达到480多起。 2008年政府已决定成立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处置学 术造假问题。
国内
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通过了《科 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科学技术部令第11号《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 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科研 不端行为的通知》
谁动了我的样品
2010年,英国《自然》杂志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印度 裔博士后维普尔· 布里古干扰其他研究人员实验工作 的案例,引发了关于学术不端的激烈讨论。 在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7个月的时期内,布里古 “精心而系统”地破坏同实验室另外一名女博士海 瑟· 艾姆斯的研究工作,其行为被隐藏的摄像机拍到 了,布里古不得不向校警坦白并且认罪。布里古被判 赔偿实验室试剂与实验材料损失8800美元,加上600 美元的诉讼费,40小时社区服务,缓刑6个月并接受 精神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