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想
青海省草地资源及保护利用对策

业 畜 2年1 第3 与 牧 o 第期总1 o 2 3 6 期
C YYX U A E M O U U
草 地 资 穗
薛艳 庆
( 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
摘
西宁 800) 10 1
要 :草地资源是青海省 畜牧业生产和 广大农牧 民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物 质基础 ,是青藏 高寒 生态 系统 的绿 色屏
于北 纬 3  ̄9~ 9l 13 3。9,东经 8 ̄5~0 。4,东 两长 93 l30
12 0k 0 m,南北 宽 8 0k 0 m,总 而 积 7 2 0 k 2 . 3X1 m 2
耐牧性较强 ,足理想的放牧型草地 ; 牧草种类简 , 缺 少 豆 科 牧 , 科 植 物 仅 占 全 省 植 物 总 数 的 37 . %,所占比例极小 ;牧草营养丰甯 ,具有 一 6 高
障。爱 恶劣气候 、超栽过牧及人类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 ,草地 资源遭受 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 ,加强 宣传教育 , 高保护意 提
识,做好经营管理和结构调整 ,完善基础设施 ,健全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 用是促进 畜牧业经济持续稳步
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草地资源 ;保护 ;利 用;对策
沧江的发源地 ,素有 “l t 。 华水塔”之称 , 拥有草地面 积 3 4 . 49 6 4×l m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的 4 . %; 0h 96 3 其中可利用草地 面积 3 6 3 0 h 2 。 1 1 m ,占草地总面 1 0X 积的 8. %。草地资源是青海省畜牧业经济持续发 62 7 展的物 质基 础 ,是 发展 草食 家畜 的饲料 来 源 ,足 青藏 高寒生态 系统 的天然绿色屏障。 同时 ,具有 防风 固 沙、 涵养水源、净化空气 、减少水土流失 、维系牛态 平衡等重要作用。因此 ,科学地开展草地资源的保护 bm -J  ̄ ;用对促进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歪要的
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及其构建

e p n ie g n tc b s sf rp su a e b e dng a d h r dt su y x a sv e e a e o a tr g r e i n ee i i y td .Ho v r we e,ma y d f c le r e n n i ut sa e m ti i i c l c in c n e v t n r s a c n tl a in o a tr g e mp a m e o c s b c u e o t u e ol t , o s r ai , e e rh a d u i z t f p su a e g r l s r s u e e a s f i h g e o o i o r s sz ,S ti e e s r o su y a d e tb ih t e c r o lcin o su a e g r ls e o c s ie O i sn c say t t d n sa l o e c l to fpa tr g e mp a m r s u e .Ths s h e r i p p r d srb s h c n e t e tb ih e t e o a d m a g m e t f c r c l ci n f p su a e a e e c ie t e o c p , sa ls m n m t d n na e n o o e ol t o a t rg h e o
21 0 0年 1月
Jn 2 1 a. 00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OURNAL OF T EJ ROP C I AL AGRI UL URE C T
第3 O卷第 1 期
Vo . 0 No 1 1 , . 3
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措施

250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措施才让卓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林业和草原局,青海久治 814499)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牧草是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畜牧业得以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还是推动草原生态缓解的良性循环“助力器”,对于草原建设与保护,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培育牧草新品种等方面均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随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牧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牧草的生长速度早已不能满足牲畜的日常需要,提高牧草的种植效率与种植规模就极为重要。
本文就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牧草;种植;管理技术1 牧草种植地区的选择首先,牧草种植地区应该尽量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性能好、平坦宽阔的区域,且该区域还要可有效支持牧草多季生长与茂密生长的营养需要。
其次,待确定了牧草种植地区之后,要全面而又彻底地翻修1次土地,这样一来,既便于让土壤内的营养成分更加均匀地分布,又能够让土质更趋于疏松。
2 选用优良牧草种子第一,从目前来看,牧草种子的品种较多,务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选择适宜品种,以此来满足当前畜牧业养殖的需要,所选用的种子要符合本地肥水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的需要,否则的话,必将会导致牧草的产量下降,而且还有可能会让所生长出来的牧草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
第二,要对牧草种子的选用质量予以严格把关,务必要做到纯净度高、籽粒饱满。
第三,为了能够更好地增强牧草种子的发芽率,若牧草种子的质量不佳,还可通过热温处理、温水浸种处理、机械性处理等一系列方式来清除杂质、晒种处理。
3 加强田间管理3.1 破除土壤板结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壤表面水分得到大量的蒸发,但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而导致出现板结层。
处理方法:采用短齿耙类工具来开展耙地工作,并且再结合小水清灌方式来促使牧草幼苗出土成活。
3.2 防除杂草播种之前要全面而又彻底地开展整地工作,出苗至封垄期间是中耕除草的最佳时机,或人工用锄中耕,或拖拉机带短齿耙中耕,这样一来,必然能够将牧区内的杂草进行彻底清除。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山西农业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学号 Z姓名李奶玉课程名称草地资源与管理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领域草业科学授课教师董宽虎2016年10月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摘要: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草地面积约有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是世界上第三草地大国。
面对如此庞大的草地资源条件,我们需要更好的利用各大草地资源的优势,在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资源,更好的发展好特色的畜牧业等,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态平衡;畜牧业;环境草地,即生长草本或木本植物,有相应的动物、微生物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景观,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陆地部分。
其泛指意义是草原的同义语。
它包含天然的和栽培的具有草地生产特性的土地,以及与此有关的气候、土地、水源、位点特性以及所承载的生物。
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水热资源,但草地也是生态脆弱地带。
不合理的农垦、放牧、采樵都可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导致草地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目前全世界草地资源绝大部分面临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
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家畜,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1]。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大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生产的比重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草原科学理论与技术,使草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一、我国草地资源的类型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2]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育种利用

创 造 而 形 成 的。 在 进 化 过 程 中 积 累 了 极
其 丰 富 的 自然 和 人 工 选 择 的 变 异 , 成 了 形 各 种 优 良 的遗 传 性 状 , 牧 草 育 种 的 物 质 是
1 牧 草 种 质 资 源 对 现 代 育 种 的
意 义
牧 草 种 质 资 源 ( em l m r o r s 又 gr pa * uc ) s s * 称 遗 传 资 源 ( e e cr ore) 指 具 有 不 同 gn t e uc. , i s s 种 质 , 供研 究 和 利 用 的 各 种 牧 草 品 种 和 可 类 型 。 它们 包 括 古 老 的地 方 品 种 、 良 品 改 种 、 选 育 的 推 广 品 种 、 进 品 种 、 种 牧 新 引 各 草 突 变 体 、 生 种 、 缘 植 物 以 及 人 工 创 野 近 造 的 植 物 类 型 。 在 牧 草 育 种 工 作 中 , 质 实 上 是 选 择 利 用 种 质 资 源 中 决 定 遗 传 性 状 的基 因 , 以 又 称 为 基 因 资 源 ( ee r. 所 g n e SI  ̄S 。 国 际 上 常 将 所 储 备 的 具 有 基 因 O De) L 1 资 源 的 各 种 材 料 称 为 基 因 库 (e o1 , gr p o) m 意 即 从 中 可 以 提 取 作 为 研 究 和 利 用 所 需 要 的 基 因 【 J。 。 J 种质 资 源 是 经 长 期 自 然 演 化 和 人 工
Ab  ̄rt t: rg g r l t Fo a e e mp  ̄m rs u o s i h mpo tn g n tc a e f r grs br e ig T a t lt e e 0 r e s te i ra t e e i b s o a s e d n he cuaiy.p t m i t o e Mi y. c a a tra p lc to ff rg e mpls r S U ̄,si ¥ c ua l e h r ce nd a p iai n o o a e g r a m e O l e n i h n p ̄vnc J r po td i t e p e e tp pe Ac o d e re n h r s n a r. c r —
草原牧草地规划管理策略分析

灾害的年份,应该适 当地减少牧畜的数量 ,这样可以较好的保护 济效益也会得到较为 明显地提高。 草 地 资源 ,也 可 以减 少不 必要 的经 济 损失 。 4 做好草地的保护、改 良和建设工作 做 好 草地 的保 护 、改 良和建 设 工作 ,首先 ,要 对那 些 滥伐 、 2 加强饲草储备量 ,建 立大面积 的人工和半人工草地
牧 草 会 严 重 不 足 ,这 个 时 候 的 牲 畜 极 易 得 病 ,遭 受 各 种 病 害 的 灌 溉 、播 种综 合 进行 。施 肥 可 迅速 提高 牧 草产 量 ,在 草地 上 合理 侵 蚀 。 而要 解 决 着 两 个 时 间 段 牧 草 供 应 不 足 的 问题 ,就 必 须 要 施 用有 机肥 ,可提 高产 草 量7 0 % ~1 0 0 % ;施无 机肥 可 提 高产草 量
3 改善畜群结构 ,提高畜群的整体质量
除 了上 述 的储 备足 够 的饲 草 、建 立人 工 和半 人 工草 地之 外 , 牧 草地 的规划 管 理 策 略进 行 了研 究 分析 ,为今 后 国内牧 草 地 的可 持续 发展 提 供理 论上 的支 持 和建议 。 调整畜群结构 ,提高畜群 的整体质量也是较为重要的 。在此期 间 ,可 以充分利用暖季优势 ,大力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在冬 1 确定牧 畜量要 依据牧草地可承受 能力
畜牧 业 的 可持 续 发展 。除 此之 外 ,还要 考 虑草 地 生产 力 在 不 同年 体质量 ,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 ,可充分地利用了幼亩早期生长 际 间 、不 同季 节 间 的动 态变 化 。 一般 来 说 ,在 冷 季 、干 旱或 者 是 发 育 快 和 消耗 低的 生长 特 点 ,提 高 了饲料 报 酬和 出栏 率 ,养 殖 经
做好储草备料工作 ,通过及时充分 的草料储备来满足牲畜生长 5 0 % ~8 0 %。由于施用化 肥 ,可使 牧草含氮 量增 ̄ 1 2 % 一3 0 % ,维生 0 中所 需 要 的 营养 。从 过 往 储 草 的途 径 来 看 ,打 草 、贮 草 ,利 用 素 可增 加 2 ~4 倍 ,相 应 地提 高 了营 养价 值 ,改 变 了牧 草 的品 质 。 天然草地夏秋采 割 ,调制 干草是最经济 的贮草途径 ,也是我 国 施肥还可使牧草分蘖率增加 ,枝叶繁茂 ,再生力强 ,进而增加放 牧 区采 用 的最 普 遍 的 打贮 草 方 法 ,这 种 方 式 可 以有 效 的缓 解 草 牧次数和放牧时间。最后 ,要从修建 围栏、棚圈、人畜饮水点 、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孙进武,魏鹏飞,王跃栋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wykissme@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绩,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育种方法较为落后、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中心的解决建议.关键词:牧草育种,研究成绩,解决建议,生物技术1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的成绩1.1 牧草种质资源方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时代的到来,人类对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牧草育种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首先,初步完成了我国牧草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入库保存。
现已查明我国牧草野生资源中至少有28科、184属、567种,共3296份材料具有保护、引种、育种价值。
国家牧草中期库已保存牧草种质3500多份,可保存20~ 25年。
另外,在我国不同气候带的生态区建立起5处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对一些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等开展了鉴定和评价,并建立起了中国牧草与草地资源网站,通过以上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长期库、中期库为核心,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为网络的保存体系[1]。
1.2 牧草常规育种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牧草育种工作者采用野生引种驯化、地方品种整理、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基本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一批新品种,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品种达250个,其中野生栽培品种40个、地方品种40个、引进品种6个、育成品种84个。
从国外引进包括苜蓿、三叶草、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猫尾草、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等种质,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大量引种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应我国不同地域的草种,如蔚县苜蓿、晋南苜蓿、柱花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并驯化了一批野生牧草,如羊草、老芒麦、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等。
人工选育种研究也有不少贡献,如吉林农业科学院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高产、抗寒、适应性广的公农1号、公农2号苜蓿新品种;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的草原1号、草原2号、草原3号杂花苜蓿;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培育出了甘农1号、甘农2号、甘农3号、新牧1号、新牧2号、新牧3号苜蓿新品种等等[2]。
内蒙古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12 总 计
836
婆婆纳属 Veronica 12
性。在内蒙古 128 科植物中, 其中植物种类在 44~ 248 种 的 大 科 共 15 科 ; 20~31 个 种 以 上 的 科 有 8 科; 11~18 种以上的科共 19 科; 少于 10 个种的科 共 84 科; 含 2~3 种的科 32 科; 只含 1 种植物的科 25 科。含有 7~73 种植物的主要属有 50 个, 其中菊 科 ( Compositae) 、禾 本 科 ( Gramineae) 、豆 科 ( Legu- minosae) 植物种类尤为丰富, 野生种分别为 248 种 、205 种 、144 种 , 苔 草 属 ( Carex) 和 蒿 属 ( Artemisia) 2 个 大 属 , 分 别 含 植 物 73 种 和 51 种 ( 见表 1、表 2) 。 1.2 野生牧草遗传多样性丰富: 种类繁多的野生 牧草形成丰富的基因库。如禾本科是内蒙古草原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牧草种群, 有 76 属 205 种, 多 数 为 优 良 牧 草 。 如 赖 草 属 ( Leymus Hochst.) 有 10 种, 占全国总数的 90 %以上, 赖草以草质优美、适 口性好而被牧民称为头等饲用植物, 其中羊草 ( Leymus chinensis) 最著名。赖草耐干旱、耐盐碱、 种子颗粒大而受育种学家的青睐。近年来, 内蒙古
24 繁缕属 Stellaria
10
风毛菊属 Saussurea 23 紫堇属 Corydalis
10
堇菜属 Viola
20 千里光属 Senecio
10
绣线菊属 Spiraea
18 老鹳草属 Geranium 10
马先蒿属 Pedicularis 18 龙胆属 Gentia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想
李晓芳
(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北京 100026)
摘要: 介绍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概述了今后中长期保护目标和发掘利用的思路。
关键词: 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保存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S3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6311(2000)05-0074-02
我国是世界上牧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盛产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草种,而且还有一些具有特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旱生、超旱生及耐寒、耐盐碱草种。
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草地饲用植物达6704种,这既是天然草地的重要遗传基因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但截止到1997年,全国收集入牧草种质资源库保存的材料仅3000余份,许多珍稀野生种尚未得到保护,濒临灭绝;许多优良野生牧草也未充分开发利用。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切实做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使其在草地建设、饲草饲料开发、新品种选育及治理生态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该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是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为核心,以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中期库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牧草中心库为纽带,连结根据不同气候生态区域、行政区划及技术力量组成的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东北、华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及新疆等10个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技术协作组;软件是这个体系的有关信息资料、管理文件等。
全国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既是决策机构,也是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工作和研究的中心,负责制定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一系列技术规程(如入库保存规程、原原种及原种保存规程、种质资源收集规程、原始材料繁殖技术、原始材料圃及鉴定圃建置规程、牧草种质资源管理规程等),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承担收集、保存全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任务,开展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繁殖的研究,建立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的信息网络和服务系统;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中期库承担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牧草种质资源的备份保存任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牧草研究中心承担亚热带、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的备份保存任务;10个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技术协作组负责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和利用本区域牧草种质资源的技术指导工作。
2 牧草种质资源中长期保护目标
根据我国草地畜牧业跨世纪远景规划,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发展目标是:(1)收集入库种质资源5000种,保存种质材料达
收稿日期:2000-04-18
作者简介:李晓芳(1958-),女,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从事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中国草地
Grassland of China
2000,No.5,pp.74~75
1万份;(2)将现已通过审定注册的207个牧草品种全部得到保存,并妥善保存以后陆续公布的注册新品种;(3)建立牧草种质资源圃和评价鉴定圃若干个,第1阶段达20hm2,第2阶段达47hm2;(4)筛选和培育出一批可直接用于生产的牧草、水土保持植物和草坪品种,第1阶段达50个,第2阶段达100个;(5)为更好地与牧草良种繁育体系结合,促进牧草育种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建立和完善12个国家级鉴定和牧草品种区试、中试试验网站;(6)建立和加强牧草种质利用的工作运行体系、保存体系与技术创新、开发利用服务体系。
3 牧草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3.1 供种
牧草种质资源的妥善保存是为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把种质资源的对外供种看成是世界行为,每年向世界各地免费提供数万份种质材料。
我国在 七五期间向外供种3352份, 八五期间供种2500份;供种工作主要由保存利用中心总库、呼和浩特库和海南库进行,也积极支持各协作组的供种工作。
为了加强供种工作,保存利用中心每年发布对外供种目录,向利用者提供信息资料。
为了掌握种质资源的流动形势和演变,供种单位应做供种档案和追踪供种后的动态。
3.2 直接利用
包括野生材料和国外材料经试种以后直接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如前些年我国的野生羊柴、小叶锦鸡儿、柠条在飞播牧草中的利用,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黑麦草在南方渔业生产中的利用。
在我国草地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牧草有1122种,这说明直接发掘利用牧草种质资源的潜力相当大。
各协作组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市场状况发掘本地区的野生牧草资源,加强牧草种质资源利用态势。
这就需要在收集本地区牧草种质资源进行入库时对那些发展潜力大的牧草进行研究和推广,保存利用中心同时也应进行深入鉴定评价,迅速向全国提供信息资料和种质资源。
对从国外引进的材料应由国家统一管理,以免同一种材料因多渠道或重复引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3 鉴定评价
这是加速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的最重要前提,我国在 七五、 八五期间曾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不全面、不系统,对已入库的3000余份材料的种质特性大部分停留在农艺性状的认识,对抗性方面的了解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3.4 与良种繁育体系相结合
目前,我国牧草良种育成体系较混乱,有些品种未能根据牧草品种的繁育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宜的良种繁育体系,甚至有些地区的种子基地无原种和生产用种之分,常常用生产用种作为建立新的种子生产田的播种材料;一些单位和私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证生产畅销牧草种子的现象较普遍,不仅造成了品种混杂和退化,而且无法保证市场流通种子的真实性,假冒和低劣种子严重冲击市场。
因此,我国应迅速建立牧草品种良种繁育三级体系(原原种!原种!合格种子),使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与良种繁育体系一体化,全国牧草种子业成为一盘棋,牧草种子生产、流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75
第5期 李晓芳 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