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窦性心律过速怎么办

合集下载

窦性心律失常教学演示课件

窦性心律失常教学演示课件

03 窦性心动过缓
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 率低于60次/分。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P波 ,频率<60次/分,且每个P波后均有 QRS波。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也可见于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
避免使用某些可能诱发心律失 常的药物,减少咖啡因等刺激 性物质的摄入,降低心律失常
的发作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断方法
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 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原因。此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窦性心律失常。
02 窦性心动过速
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 率超过100次/分。
诊断标准
心电图上P波形态正常,频率大于100 次/分,PR间期大于0.12秒。
药物选择
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对于严 重窦性停搏或逸搏患者,可考虑植入起搏器以维持正常 心率。同时,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选择。
06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
01
02
03
心力衰竭
窦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 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 发心力衰竭。
血栓栓塞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内 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脱落可能导致栓塞。
05 窦性停搏与逸搏
定义及诊断标准
窦性停搏
指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产生 冲动,导致心脏暂停跳动。根据 停搏时间可分为短暂性和持久性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注:电复律或迅速心房起搏前,酌量使
用钙拮抗剂、 β阻滞剂或洋地黄类药物,可 提升转复成功率并使窦性心律得以长久维持。 c、伊布替胺(Ibutilide),转复成功率60%, 副作用主要为过分延长复极时间,而造成尖 端扭转型室速(TDP),但因本药半衰期短, 故TDP常为自限性,虽然如此,仍应备用硫 酸镁制剂与电除颤器。剂量:1mg稀释后静 脉注射10min,如无效,15’后可反复给1mg。
处理:
禁用洋地黄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均可增进旁道下传, 并阻滞房室结下传,从而进一步加紧心室率,诱发休克或 室颤)。
伴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立即同步电击复律,如机 器对多变旳QRS波辨认困难而不放电,应即改用非同步放 电,一般150~200焦耳即可复律。
普罗帕酮静注可迅速有效减慢旁道下传,从而减慢心室率, 合用于不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一般而言,AT伴明显症状和/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才 需主动治疗。
药物治疗可克制心房异位兴奋灶或减慢、阻断房内 折返径路而终止心动过速;或经过减慢房室传导而降低 心室率。
总旳来说,AT尤其是慢性AT旳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 想。近年对AT起源部位旳心内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已取 得较大进步,故伴严重症状旳顽固性慢性AT患者应考虑 射频消融治疗。
⑤普罗帕酮 首剂70mg(1.0~1.5mg/kg)20ml注射用 水稀释后静脉注射10分钟,无效者10分钟后反复注射 70mg,总剂量不宜超出210mg。
(3)伴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 禁用维拉帕米、地尔 硫卓与普罗帕酮,应使用电复律或心房调搏法终止PSVT。 药物可先用西地兰(总量可达1.2~1.4mg)或腺苷类,但 伴有显性预激征和反复发作房颤史者不宜用西地兰以防洋 地黄类药缩短旁路前传不应期,加速旁路前传、增快心室 率,而促发室颤。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你了解这些吗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你了解这些吗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你了解这些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心脏疾病,常见发病于青年人士,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们饮食和作息习惯不规律就会引起身体疾病,窦性心律不齐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等,那么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呢?★1.病因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

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律不齐。

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2.临床表现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

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

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3.心电图特点(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性P波;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呼气时减慢,吸气时加快,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律;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秒以上;(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基本相同;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

★4.治疗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存在原发病的则对症治疗。

分类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窦性心动过速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gt;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频率&lt;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

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次/分较少见。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gt;0.12s。

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min。 多见于颅内高压 、甲状腺功能低下或 β 受体阻滞剂 作用时。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超过100次/min。 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均相应缩 短,有时尚可继发ST段轻度压低和T波低平。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 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5.0sec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3.0sec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内科学课件-窦性心律失常

内科学课件-窦性心律失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 断】
(一)心电图
1.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①P波为窦性; ②成人窦性P波的频率一般在100~150次/分,很少超过160次/
分。
2.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①P波为窦性; ②成人窦性P波的频率一般<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征: ①P波为窦性; ②在同一心电图导联上PP间期不等,相差>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影响 窦房结的功能,频繁、长期的快速心房电活动对窦房结功能的抑 制可能是导致这些患者窦房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这种“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可称之为继发性(secondary)或外源性 (extrinsic)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本身无病理性改变,在 影响窦房结功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后,窦房结功能 会逐渐恢复。
(三)窦性心律不齐
常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 可有心悸的感觉。
(四)窦性静止
心脏电活动依靠下级起搏点发出,过长时间的窦性静止如无房室 交界处或心室逸搏发生则患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或晕厥,严重者 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表现为头晕、晕厥、胸痛、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甚至发生 猝死的一组综合征。部分患者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 替出现,后者包括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称为心 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简称缓速综合征。还有部分患者,以房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于数年或更长时间后,才发生心动过缓或 两者并存。
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性心律快慢显著不等,相邻心动周期的差值 ≥120ms。可分以下三类: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吸气时 快而呼气时慢,暂停呼吸时心律不齐消失,多见于儿童;②非呼 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快慢改变与呼吸无关,较常见于心脏病 患者或与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关;③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主要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夹有心室搏动的PP间距 均较无心室搏动的PP间距为短。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一.心律失常的分类1.: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激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如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窦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急救1.窦性心动过速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常见于:1).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等2).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经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2)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急救:①让病人大声咳嗽。

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③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④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

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

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

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

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

⑤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窦性心动过缓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1).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2).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以及应用拟副交感药物、胺碘酮、β阻滞剂、普罗帕酮、钙拮抗剂或洋地黄等药物3).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亦常见窦性心动过缓(2)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O次/min(3)急救:①如果急性的可以给以心前区叩击②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安装起搏器3.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判断:(1)临床:过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令病人出现晕眩、视朦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2)心电图表现:1)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时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2)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3)急救:心肺复苏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判断:(1)临床:1)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发作性晕眩, 视朦,乏力,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2)心电图表现: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⑤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急救:①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 (3)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 QRS波增宽的心动过速在其诊断不清时,按室速治疗(I、C) ; ✓ 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用直流电复律纠正(I、B); ✓ 如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指南推荐静注普鲁卡因胺(II a、B), 胺碘酮也是适用的。 ✓ 指南推荐胺碘酮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电击无效或电 击后复发的病例,(Ⅱa、C)。 ✓ AMI并发的稳定单形性室速也可选用利多卡因(Ⅱb、C)。 ✓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不能用于原因不明的宽QRS波心速,尤其 有心功能不全史者(Ⅲ、C)。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I类:膜稳定剂
Ib类: 缩短动作电位时间 利多卡因
✓ 适应证:AMI、心脏术后或洋地黄
毒性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 用法与剂量:静脉 ✓ 副作用:中枢兴奋与抑制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I类:膜稳定剂
Ic类: 不改变动作电位时间 普罗帕酮
✓ 适应证:正常心脏的心律失常
✓ 用法:口服、静脉 ✓ 副作用:负性肌力、频率、传导。
经皮心脏起搏
肾上腺素1mg IV/每3 – 5分 钟
阿托品1mg IV/每3 – 5分钟, 总量0.04mg/kg
持续心脏停搏 • 考虑复苏的质量 • 存在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 考虑终止抢救
VF / 无脉搏VT
A:气道 B:呼吸 C:循环 D:除颤
如果无效 进一步完善A、B、C D:鉴别诊断,寻找病因
<3mg/kg/h; 维持剂量:1 – 4mg/min 普罗帕酮:1 – 2mg/kg 以10mg/min速度 iv, 禁用于心衰。
多巴胺:5 – 10 μg /kg/min iv 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2 – 4 μg /kg/min扩张肾血管,但不推荐用于急性肾衰少尿;10 - 20 μg/kg/min兴奋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

心电图讲义5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讲义5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QRS波群呈室性(其时限≥0.12″, 其形态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②.心室率为140 ~ 200 bpm;心室律基 本匀齐;
③.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波群无 关;如能发现“心室夺获”、“室性融 合波”、“房室分离”,则是判断室速 的可靠依据。
三)、心室扑动:
1. 出现连续规则的正弦曲线样的大扑 动波,频率为150~250bpm; 2. 基线消失,QRS-T互相融合而无法 区分; 3. 持续时间极其短暂,很快变为室速 或室颤。
四)、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时,心肌只有杂乱的电活动, 没有协调匀齐的收缩,心电图呈现混乱 的波动,形态、振幅极不规则;频率约 250 ~ 500 bpm;血液循环停止,临床表 现为心脏停搏,心音消失。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 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增宽变形的 QRS波群的极性沿着基线上、下扭转—— 3~10个向上;3~10个向下,持续时间短, 可自行终止,但可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 心源性晕厥(阿—斯)。多见于长Q-T综合 征。
扑动与颤动
一、扑动与颤动 二、机制 三、心电图特点 四、有关的心电现象
入性时无代偿间期)。
二)、房性早搏: 1.提前发生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 2. P′~ R间期一般在0.12~0.20″; 3.QRS形态与窦性的QRS相同; 4.代偿间期不完全。
注:1.较早的房早下传时,可能遇到房室 结处的相对不应期而出现传导延缓,表现 为P′~ R延长;
2.过早的房早下传时,可能因房室结 处于有效不应期而被阻滞掉,形成房早未 下传(其后无QRS波群)。
余同正常窦性心律
临床特点: 1.心律不绝对匀齐; 2.其频率易受外界因素、神经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儿童窦性心律过速怎么办

导语:
儿童窦性心律一旦出现了过速现象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跳
加速,长期下来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气急的现象,这样的疾病对孩子
的影响伤害是很大
儿童窦性心律一旦出现了过速现象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跳加速,
长期下来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气急的现象,这样的疾病对孩子的影响
伤害是很大的,大家千万不要不重视,长期下来对孩子的生命也会有
很大的影响,这种疾病孩子一般都是由于先天性的因素 造成的,那么
儿童窦性心律过速到底该怎么办呢?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
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
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
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
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
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
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
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
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
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
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
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
“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