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合成方法

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合成方法
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合成方法

抗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 一、抗蠕虫药 1.抗线虫药: 苯并咪唑类:常用有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噻苯达唑、非班太尔 咪唑并噻唑类:左旋咪唑、四咪唑(噻咪唑) (光谱、高效、低毒) 有机磷类:(有机磷酸脂类中一些低毒的化合物)敌百虫(我国应用最广泛) 阿维菌素类: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一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类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谱高效安全和用量小的理想抗体内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莫西菌素(主要用于驱杀犬的某些体表寄生虫) 哌嗪类-:哌嗪、乙胺嗪 2.抗绦虫药【大部分为片状口服药】 依西太尔:伊喹酮(为吡喹酮同系物)、氯硝柳胺:灭绦灵(广谱高效驱绦虫药)、硫双二氯酚:别丁(对犬猫各种绦虫及吸虫均有驱除效果)、氢溴酸槟榔碱(对绦虫肌肉有麻痹作用)、丁氮脒(使绦虫在宿主消化道内被消化,常被制成盐酸丁萘脒和羟萘酸丁奈脒,是犬猫的驱绦虫药) 3.抗吸虫药

吡喹酮:是抗血吸虫的首选药,具有广谱驱血吸虫,驱吸虫和驱绦虫的作用使宿主体内血吸虫产生痉挛性麻痹而脱落,拜宠清因含有吡喹酮因此对吸虫是有效果的。 4.抗血吸虫药 硝硫氰酯:具有广谱的驱虫效果。 二、抗原虫药 1.抗球虫药 氨丙啉:安宝乐(结构与硫胺相似,是硫胺拮抗剂,对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抗虫作用最强,对巨型艾美耳球虫没有作用) 地克珠利:杀球灵(是新型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球虫药可驱除犬猫体内球虫) 托曲珠利:甲苯三嗪酮(杀球虫方式独特,安全性高主要用于驱除犬的球虫) 磺胺喹噁啉:属磺胺类药物,专供抗球虫使用,主驱除犬体内球虫 2.抗锥虫药物(锥虫是由寄生在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锥虫引起的一类疾病) 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二脒那嗪(对锥虫、梨虫和无浆体的边虫均有作用,是治疗锥虫病和梨形虫病的高效药,但预防作用较差,对犬的各种巴贝斯虫病治疗作用较好,对猫巴贝斯虫无效,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用途广,使用简便等优势,是目前治

化疗药物给药顺序原则教程文件

化疗药物给药顺序原 则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化疗药物使用原则 1、给药顺序基本原则 (1)药物相互作用原则 有的化疗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影响疗效或毒性。如顺铂影响紫杉醇的清除率,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2)刺激性原则 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应先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由于治疗开始时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性好,药业渗出机会少,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如长春瑞滨和顺铂合用时,长春瑞滨刺激性强,宜先给药。 (3)细胞动力学原则 生长较慢的实体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较少,G0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一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和依托泊苷合用时,先用顺铂后用VP-16。 生长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大量杀灭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减少肿瘤负荷,随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用药顺序 2、联用 顺铂化疗 PP 方案: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及肺癌,尤其是腺癌。 3、联合长春新碱(VCR )化疗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CHOP 环磷酰胺CTX 先用VCR ,6-8小时后在给CTX VCR 具有同步化作用,使细胞停滞在M 期,约6~8h 后细胞同步进入G1期,再用CTX 可增效。 VCM 甲氨蝶呤 先用VCR VCR 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VDLP 门冬酰胺酶 先用VCR 合用加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毒性,先于门冬12~24h 给药。 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 4、甲氨蝶呤(MTX )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CMF 氟尿嘧啶(5-FU ) 用MTX4~6h 后用5-FU 序贯抑制(MTX---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5-FU---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剂)。 VCM 长春新碱(VCR ) 先用VCR VCR 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 先用门冬酰胺酶,10日后给予MTX ;或先给予MTX 后24小时内给予门冬酰胺酶。 门冬酰胺酶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停止于G1期,不能进入S 期(MTX 主要作用于S 期),从而降低其对MTX 的敏感性。 5、紫杉醇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GP 吉西他滨 先用吉西他滨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的体内过程,加重骨髓抑制。 TP 紫杉醇 先用紫杉醇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调节作用,可使紫杉醇清除率大约降低33%,产生更为严重的骨髓抑制。 FP 氟尿嘧啶 先用顺铂 小剂量顺铂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酸,使细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从而增加5-FU 的抗肿瘤作用。 PP 培美曲塞 先用培美曲塞 若先用顺铂,随着肾功能的降低,培美曲塞的血浆清除率降低,而全身暴露剂量增加。

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方法

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方法 一.主要思路 二.主要步骤 1药物结构的剖析:在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时,首先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其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2药物剖析的方法: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团,进而弄清这些功能基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键易拆的部位也就是设计合成路线时的连接点以及与杂原子或极性功能基的连接部位。如:C -O 、C -S 、C -N 键等。 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如:基本骨架是芳香环,可采用苯或者苯的同系物或衍生物为原料合成; 基本骨架为杂环化合物的,有一部分可以以天然来源的杂环化合物为原料,例如吡啶,但大部分需要采用缩合或者环合的方式合成。 以此化合物的合成为 例: 4.类型反应法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 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利用典型有机化学反应:如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缩合反应等等。 例1 抗霉菌药物克霉唑(邻氯代三苯甲基咪唑)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 和引入次序功能基和侧链形成方法功能基一侧链架组合方式主环形成方法或基本骨主环与基本骨架工艺路线设计??? ? ???????→→?

路线一: 路线二: Cl C 6 H C 6 H 5 5 N H N Cl CH 3 Cl CCl 3 Cl C 6 H 5 C 6 H 5 Cl Cl COOC 2 H 5 Cl C 6 H 5 C 6 H 5 OH Cl C 6 H 5 C 6 H 5 Cl Cl COOH Cl COCl Cl COC 6 H 5 Cl Cl C 6 H 5 Cl Cl C 6 H 5 C 6 H 5 Cl

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

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 学习要点 根据药物抗虫作用和寄生虫分类,将抗寄生虫药物分成抗蠕虫药、抗原虫药和杀虫药。 理想的抗寄生虫药应该安全、广谱高效、具有适于群体给药的理化特性、价格低廉、无残留等。 抗寄生虫药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可归纳为:①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②干扰虫体的代谢;③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④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①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药物、寄生虫和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②为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在使用药物进行大规模驱虫前,务必选择少数动物先作驱虫试验;③在预防寄生虫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免产生耐药性;④为避免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应熟悉掌握抗寄生虫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状况,遵守有关药物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规定。 第一节抗蠕虫药 抗蠕虫药分为驱线虫药、驱绦虫药和驱吸虫药。 一、驱线虫药 根据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6类: 1.抗生素类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依立菌素、米尔倍霉素肟、莫西菌素、越霉素A和潮霉素B等。 伊维菌素具有:①抗丝虫作用。疗效高而快,连续用药4~5年(成虫寿命)可彻底治愈。 ②对其他肠道线虫如类圆线虫病、蛔虫症、鞭虫症和蛲虫症均有较好的抗虫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使神经麻痹,并导致动物死亡。两种途径:①增强无脊椎动物外周神经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②引起由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开放。该药对人畜体毒性很低。 多拉菌素的作用、应用、用法与用量与其他阿维菌素类基本相同,在动物体内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对线虫和节肢动物具有长效作用。 2.苯并咪唑类如噻苯咪唑、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硫苯咪唑、磺苯咪唑、丁苯咪唑、苯双硫脲、丙氧苯咪唑和丙噻苯咪唑等。 甲苯达唑为高效、广谱驱肠蠕虫药。对蠕虫细胞内的β-微管蛋白有高亲和力,与之结合而抑制微管的组装,引起物质转运阻塞、高尔基器内分泌颗粒积聚,使胞浆内细胞器溶解而死亡。它还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引起虫体能源断绝而死亡。 阿苯达唑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绦虫的驱杀作用基本同甲苯达唑,但对鞭虫的作用较好;对肠道外寄生虫病,如棘球蚴病(包虫病)、囊虫症、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等也有较好疗效。临床常用于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牛肉绦虫感 172

化疗药物给药顺序原则

化疗药物使用原则 1、给药顺序基本原则 (1)药物相互作用原则 有的化疗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影响疗效或毒性。如顺铂影响紫杉醇的清除率,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2)刺激性原则 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应先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由于治疗开始时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性好,药业渗出机会少,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如长春瑞滨和顺铂合用时,长春瑞滨刺激性强,宜先给药。 (3)细胞动力学原则 生长较慢的实体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较少,G0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一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和依托泊苷合用时,先用顺铂后用VP-16。 化疗方案联用 药物 用药顺 序 原因 GP 吉西 他滨先用吉 西他滨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的体内过程, 加重骨髓抑制。

生长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大量杀灭处于增殖周期的 细 胞,减少肿瘤负荷,随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用药顺序 2、联用顺铂化疗 PP 方案: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及肺癌,尤其是腺癌。 3、联合长春新碱(VCR )化疗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CHOP 环磷酰胺CTX 先用VCR ,6-8小时后在给CTX VCR 具有同步化作用,使细 胞停滞在M 期,约6~8h 后 细胞同步进入G1期,再用CTX 可增效。 VCM 甲氨蝶 先用VCR VCR 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 TP 紫杉醇 先用紫 杉醇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调节作 用,可使紫杉醇清除率大约降低 33%,产生更为严重的骨髓抑制。 FP 氟尿嘧啶 先用顺 铂 小剂量顺铂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 酸,使细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从 而增加5-FU 的抗肿瘤作用。 PP 培美曲塞 先用培 美曲塞 若先用顺铂,随着肾功能的降低, 培美曲塞的血浆清除率降低,而全 身暴露剂量增加。

抗蠕虫药研究进展

抗蠕虫药研究进展 寄生虫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经国际兽医局调查发现蠕虫病为世界围流行最广的动物疾病,蠕虫的感染常因对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的影响而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蠕虫感染还具有重要的医学及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目前对蠕虫感染的控制在很大程度还是依赖抗蠕虫药物。所幸的是,在过去40年里,高效、安全、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大大降低了蠕虫的感染。当今驱治肠蠕虫中的扁虫类(吸虫和绦虫)药物首推吡喹酮(PZQ),而线虫类则以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Alb)和甲苯达唑(Meb)]为特效。如果要同时驱治线虫和扁虫,则需把上述两类药物联合应用,方可达到综合驱治的目的。大多数抗蠕虫药物对几乎所有的肠道或肠道外寄生性蠕虫的成熟或未成熟发育阶段的虫体都有非常好的杀灭作用。 1.常用的抗蠕虫药 1.1苯并咪唑类药物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benzimidazol carbamate)药物是一组广谱抗蠕虫药物,包括噻苯哒唑、甲苯哒唑、阿苯哒唑、尼妥必敏等。这类药物是许多寄生蠕虫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蠕虫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而发挥作用。 目前国外对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报道较多。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之一是药物通过不可逆性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使

虫体源性糖原耗竭。药物通过引起虫体肠细胞胞浆微管变性,并与微管蛋白结合,造成细胞运输堵塞,致使高尔基器的分泌颗粒积累,胞浆渐趋溶解,导致虫体死亡。 Jasmer研究了苯并咪唑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认为药物的作用机理之一是:药物通过使虫体微管解聚来抑制吸收通道分泌颗粒的转运[1]。Russell发现[3H]标记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脂类药物对哺乳动物大脑组织微管蛋白具有较低的毒性,而对寄生蠕虫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形成不可逆转的复合物[2]。Morgen研究了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和几种微管抑制剂在体抗梨形鞭毛虫虫卵的作用,两种药物作用相似,均能导致滋养体分离、形态和基本结构破坏,说明苯并咪唑类具有一种可能的抗微管作用模式。甲苯达唑、阿苯达唑、芬苯达唑被证实最为有效,对微管结构具有不可逆的改变,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砜以及其它的抗蠕虫药物,只显示对微管蛋白的短暂抑制[3]。 药物的作用机理之二是药物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止三磷酸腺苷产生,导致虫体死亡。Wani研究了缩小膜壳绦虫的与苹果酸代有关的酶类,包括延胡索酸还原酶、NADH氧化酶、苹果酸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和NADPH:NAD+转氢酶的活性和甲苯达唑、芬苯达唑等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对这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药物可显著抑制这些酶的活性,但苹果酸酶除外。由其结果推测甲苯达唑、芬苯达唑等可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活性,引起复合体中有关酶活性降低[4]。Marriner报道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寄生蠕虫糖原的摄取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也可能同时具有两种作用,他认为药物对寄生蠕虫糖原摄取的抑制可能是药物破坏虫体肠道细胞微管结构的结果。

血吸虫病的简介及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 简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的疾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建国后被一度扑灭。现又有抬头趋势。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日本血吸虫病 【拉丁学名】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伤。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本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治疗:病原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 预后: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牙肿。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免刑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编辑本段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0-22)mm×(0.5-0.55)mm,雌虫细长,大小为(12-28)mm×(0.1-0.3)mm。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一条雌虫每日课产卵的1000个左右。 虫卵:成熟虫卵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为82μm×62μm,内含一毛蚴。卵壳无卵盖,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 日本血吸虫生活始中,人是终末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牛、

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试题(附答案)

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1 分) 1、关于化疗药物的用药顺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先用多柔比星后用紫杉醇 B 先用亚叶酸钙后用氟尿嘧啶 C 先用培美曲赛后用顺铂 D先用甲氨蝶呤后用氟尿嘧啶 2、只能用5%葡萄糖做溶媒的化疗药是() A 吉西他滨 B 奈达铂 C 依托泊苷 D 奥沙利铂 3、经临床长期应用证实安全、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的普通药物,在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一般使用抗肿瘤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肿瘤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肿瘤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4、以下关于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发应说法错误的是() A长春新碱和奥沙利铂易引起手足麻木等周围神经损害 B 多柔比星等蒽环类药物易引起心脏毒性 C 平阳霉素和博来霉素易引起肺纤维化 D 卡铂比顺铂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几率更大,更严重。 5、抗肿瘤药物进入体内的最主要途径是() A. 经口摄入 B. 直接接触 C. 经呼吸道吸入 D. 经皮肤吸收 6、异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需预防性使用的特效解毒剂是 A 氟尿嘧啶 B 美司那 C 美法仑美司坦 7、不能加入含有电解质的水溶液的药物是( A 吉西他滨 B 奈达铂 C 依托泊苷水溶性维生素 二、多项选择(每题 4 分,共12 分) 1、抗肿瘤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 一般使用 B 限制使用 C 特殊使用随意使用E经验使用 2、属于我院“限制使用”类别抗肿瘤药物的有 A. 比卡鲁胺 B. 长春瑞滨 C. 戈舍瑞林 D. 卡培他滨 3、抗肿瘤药物使用时,需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的有 A 抗肿瘤药物品种 B 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 C 抗肿瘤药物给药时间和治疗疗程

药物合成与制药工艺

药物合成与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药物化学:李家明 ☆制药工艺学:李传润 设计名称:罗美昔布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设计时间: 2012.3.1-2012.5.12 班级: 09 制药工程 小组成员:边术梓(09313001) 蔡华代(09313002) 陈捷(09313003)

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 一.前言 (3) (一)基本介绍………………………………………………-- (二)相关信息………………………………………………-- (三)药理学作用……………………………………………-- 二.部分GMP要求…………………………………………………-- 三.设计资料……………………………………………………-- 四.工艺路线选择………………………………………………-- 五.制法及流程说明……………………………………………-- 六.物料衡算……………………………………………………-- (一)物料衡算基准………………………………………-- (二)物料衡算过程………………………………………-- (三)物料平衡表………………………………………………-- (四)原料消耗定额……………………………………………-- (五)物料衡算图………………………………………………-- 七.能量衡算……………………………………………………-- (一)设备的热量衡算………………………………………-- (二)加热剂、冷却剂、压缩空气的计算……………………-- (三)设备选型………………………………………………-- (四)设备流程图…………………………………………--八.总结…………………………………………………………--九.参考文献…………………………………………………………--

药物合成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卤化反应 1 卤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为什么常用一些卤代物作为反应中间体? 答:卤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主要有如下应用:①制备具不同生理活性的含卤素有机药物 ② 在官能团转化中,卤化物常常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③为了提高反应选择性,卤素原子可作为保护基、阻断基等。卤代物常作为反应中间体是因为卤素原子的引入可以是使有机分子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发生一定变化,同时它也容易转化成其他官能团,或者被还原除去。 12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的试剂及反应条件: OH COOH OH COCl (1) (2) (3) (4) CH 3 CF 3 CH 3COOH FCH 2COOH O COOH O I PCl 或SOCl23F 2 F 2/P I 2/AgO 13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其主要生成物 H 3C C CH CH 3H 3Ca(OCl)2/HOAc/H 2O (1) H 3C C H CH 3 H 3OH Cl 2. HC CH 2 NBS/H 2O C H CH 2 HO Br (3) CH 3C CH 22 CH 3H 2 Br Br (4) OH 48%HBr Br (5) (CH 3)2C=CHCH 2CH=CH 2 24 CH 2CH=CHCH 2CH=CHBr CH 2=CH-COO-CH-CH 2CH 2CH=CHCH 2CHBrCHBr 2CH 2=CBr-COO-CH 2-CH 3(CH 3)2C=CHCH 2CHBrCH 2Br

第二章 烃化反应 一√ 烃化剂的种类有哪些?进行甲基化和乙基化反应时,应选用那些烃化剂?引入较大烃基时选用那些烃化剂为好? 答:烃化剂种类主要有:卤代烷类;硫酸酯、磺酸酯类;醇、醚类;烯烃类;环氧烷类;重氮甲烷;甲基化和乙基化时选用的烃化剂为:卤代烃RX (R 为甲基或乙基,);硫酸二甲酯或硫酸二乙酯,重氮甲烷。引入较大的烃基时选用芳基磺酸酯。 七、√完成下列反应 a b c d HN C O C HN N C NH O Me 2SO 4/Ph=4-7 COOH OH OH CH 3I COOH OH OH OH Me 2SO 4/NaOH HO 3 Me 2SO 4/K 2CO COOH OH OH H 3C COCH 3 OH OH OCH 3 H 3CO COCH 3 九、√完成下列反应 1 OH CH 2CH=CH 2OCH 3 + ClCH 2CH 2NEt 2 2CH 2NEt 22CH=CH 2 3 2 N Cl + CH 3 PhOH NH 2CH(CH 2)3NEt 2 N CH 3 NCH(CH 2)3NEt 2

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医学前沿?JMedRes,Dec2009,V01.38No.12 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宋丽君余传信 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血液系统中的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非洲、南美洲、亚洲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TO报道,全世界有74个国家有血吸虫病流行,有6亿人受到血吸虫病感染的威胁,每年因血吸虫病死亡的人数达20万人…。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及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四川、云南两省,全国仍有515971名患者旧1。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其中日本、曼氏、埃及血吸虫是人体主要的寄生虫,前两者主要引起慢性的肝脏和肠道纤维化,后者可导致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的钙化和纤维化,引起上述器官器质性病变是血吸虫感染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等阶段。血吸虫复杂的生活史、表面抗原成分的不断改变,以及对宿主疫系统的干扰,使血吸虫拥有很强的免疫逃避能力,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血吸虫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于化学治疗。 血吸虫药物的研究始于1918年酒石酸锑钾的发现,随后又先后出现了一些非锑剂类药物,如尼立达唑、硝基呋喃、硫葸酮、海蒽酮、硝硫氰胺、奥替普拉等药物,上述药物都曾用于临床或试用于临床治疗,但由于存在疗效差、毒性大或疗程长等问题,现均已被弃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吡喹酮的发现是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的里程碑¨1,使血吸虫病的治疗取得了真正的突破。随着吡喹酮的广泛应用,血吸虫对吡喹酮的依从性下降,出现了耐药性现象14。,研制新的替代性血吸虫病治疗药物显得十分紧迫。本文按照 基金项目:周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58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110)江苏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2008zxlo004一011)、江苏省医学莺点人才基金(Rc2007095)、江苏省科技厅公益专项基金(BM2007704) 作者单位:214064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卫生部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寄生虫病学重点学科 -16?药物对血吸虫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对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治疗血吸虫病药物做一综述,为抗血吸虫新药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糖或能量代谢抑制剂 1.锑剂类药物(酒石酸锑钾、睇波芬):锑剂类药物抑制曼氏和埃及血吸虫葡萄糖代谢的调节酶——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mctokinase,PFK)。无氧糖酵解是血吸虫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而PFK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制约酶。Bueding等人¨1提出锑剂作用于PFK,可降低1,6一二磷酸果糖的生成,醛缩酶的活性降低,糖降解受阻,能量来源被切断而导致血吸虫死亡。锑剂类药物因毒性较大而被停用。近来Melo等人∞o证明脂质体(LcL)可以减小酒石酸锑钾的毒性,可使曼氏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成虫负荷数降低58%,可用于血吸虫感染晚期阶段的治疗。 2.呋喃类药物(呋喃丙胺等):呋喃类药物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雷兴翰等人首次发现的口服非锑剂抗血吸虫药物,此类药物特异性地抑制日本血吸虫的磷酸化酶磷酸酯酶,刺激虫体实质组织和角皮下肌层中的糖元分解,继而使虫体损伤。但由于单独使用疗效欠佳和潜在的毒性而被弃用。国外曾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呋喃烯唑相似的SQl8506,但Dunsford等¨。研究发现sQl8506可以导致膀胱癌,不适合用于临床。 3.硝硫氰胺:硝硫氰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的一个抗日本和曼氏血吸虫的广谱抗蠕虫药,它能与初级的氨基酸形成共价键,抑制与糖代谢有关的酶类——琥珀酸脱氢酶和三磷酸酶的活性,虫体因糖代谢出现障碍,能量缺乏而致死¨1。由于硝硫氰胺对肝脏、神经系统毒性较大,现已不用。 4.AAAT8(alkylaminoalkanethiosulfuricacids):早在20世纪90年代,Penido就合成了2一(Alkylami?no)一1一OctanethiosulfuricAcids,并证实对曼氏血吸虫有抑制作用。Marcus归1进一步研究了这一类化合物的抗虫机制,初步证实了AAATs抑制曼氏血吸虫虫体表皮ATP水解酶的活性,100斗mol/L的2一 万方数据

化疗药物(抗肿瘤药)给药顺序

化疗药物(抗肿瘤药)给药顺序 1.先阿霉素,后紫杉醇:1.紫杉醇能破坏肿瘤细胞M期和G2期的正常分裂,而多柔比星对细胞M期和S期作用最强,两者联用时应宜先用多柔比星。如果先用紫杉醇,杀灭了G2和M期,而S期还会有肿瘤细胞分裂而来。2,紫杉醇會減少阿霉素清除率,增加阿霉素心脏毒性和黏膜炎。 2.先长春新碱,后环磷酰胺:1.VCR使细胞停滞在M期,约6~8h后同步进入G1期,CTX 对G1期细胞杀伤作用最强。联用顺序:先用VCR,6~8h后再用CTX临床应用。 3.先长春新碱,后博来霉素:实验和临床均证明,先给VCR后6小时再予博莱霉素,可明显提高BLM疗效。 4.先长春新碱,后甲氨蝶呤:1.VCR能将细胞阻滞在M期,以用药后6-8小时最显著。故VCR给药后6-8小时用CTX可明显增效。2.VCR减低MTX从细胞外流。 5.先长春新碱,后门冬酰胺酶:门冬酰胺酶會減少长春新碱在肝的清除率,並且會提高长春新碱的肝与神经毒性。长春新碱应在门冬酰胺酶之前12-24小时给药 6.先环磷酰胺,后阿霉素、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阿霉素阻碍DNA 及RNA的合成,对S期最敏感,M期次之,G1期敏感性较差。5-氟脲嘧啶是以干扰DNA 的合成而起作用,对S期细胞有作用。所以此方案应该先用环磷酰胺,后用阿霉素和5-氟脲嘧啶。 7.先甲氨蝶呤,后氟尿嘧啶:甲氨蝶呤与氟尿嘧啶同时给药或先用氟尿嘧啶均会产生药理拮抗,但在使用甲氨蝶呤4-6h后,再用氟尿嘧啶则可增加疗效。 8.先卡铂,后吉西他滨:CBP后4h后用GEM疗效更好 9.先顺铂,后长春瑞滨:其中诺维本是通过阻滞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和诱导微管解聚,使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形成障碍而停止有丝分裂于中期,因此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的主要靶点是增殖细胞的DNA,使DNA分子链内和链间交叉键联,因而失去功能不能复制,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个方案应用时应该先用顺铂,后用诺维本。 10.先顺铂,后氟尿嘧啶:顺铂作用于细胞膜,阻碍细胞内外因性蛋氨酸的进入,促进细胞内蛋氨酸生成,结果增强活性型叶酸的生成,此时再给予5-FU,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疗效。 11.先顺铂,后异环磷酰胺:先用顺铂会加重异环磷酰胺的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肾毒性。 12.先亚叶酸钙,后氟尿嘧啶:5-氟脲嘧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是阻碍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使之不能生成胸腺嘧啶核苷酸,阻碍了DNA的合成。这个过程需要细胞内活性型叶酸的参加,而体内活性型叶酸的浓度较低,如果从外部投予甲酰四氢叶酸,则可以增加细胞内活性型叶酸的浓度,从而增加5-FU对DNA合成的障碍作用。用药时应该先用CF,后用5-FU。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习题集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 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 r2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2、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 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 、SOCl 2、PCl 3、PCl 5)各有何特点,它们的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C CH 3CH 3 CHCH 3 Ca(OCl)2/AcOH/H 2O 1. Ph 2CHCH 2CH 2OH 2.CH 3 SO 2Cl Cl /AIBN 3. OH 48%HBr 4 CH 3 CH 3 5. 2 O C O CH 3OH I 2/CaO THF/MeOH AcOK Me 2CO ? 6.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CH 3)2C CHCH 3 CHCH 2Br (CH 3)2C 1. CH 3 CH CH COOH CH 3 CH CH COCl 2. HOCH 2(CH 2)4CH 2OH (CH 2)4CH 2I CH 2I 3.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200道)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写“A”,判断为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填写“B”) 1.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移行期童虫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B ) 2.急性血吸虫病的现场处置中不需要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B ) 3.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除人外,尚有40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血吸虫。(A ) 4.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病人即可定义 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B ) 5.日本血吸虫尾蚴多分布于水体表面。(A ) 6.为了加快加藤片透明速度,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可将加藤片放置于阳光下照射提高温度。(B ) 7.粪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杀灭血吸虫虫卵,控制血吸虫病传播。(A) 8.灭螺前活螺平均密度和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指标可用来考核灭螺效果。(A ) 9.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中使用过的微量板可以浸泡于酸性溶液中,然后用毛刷洗涤,晾干 后继续使用。(B ) 10.血吸虫病四类流行村要求每3年对有钉螺分布的村民组和有疫水接触史的常住居民(6-65岁) 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血清学阳性者即给予1次化疗。(A ) 11.防止钉螺扩散不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点和难点。(B ) 12.人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接触时间愈久,暴露的面积愈大,则感染血吸虫的机会愈多,感染的 程度愈重。(A ) 13.血吸虫病和钉螺的地理分布均有严格的地方性,两者分布基本一致。( A ) 14.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3个重要环节分别为: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中存在钉螺和人畜接触 疫水。(A) 15.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包括: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和山区丘陵型。(A ) 16.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致病阶段为成虫阶段。(B ) 17.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A ) 18.我国2006年颁布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中规定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坚持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A ) 19.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群。(A ) 20.日本血吸虫属于雌雄同体吸虫。(B ) 21.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B ) 22.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钉螺。(B ) 23.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B ) 24.日本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的移行途径为: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左心、主动脉、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A ) 25.历史上,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流行区为平原水网型。(B ) 26.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被称为疫水。(A ) 27.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为肝和肠壁。(B ) 28.50%以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A ) 29.急性期血吸虫病患者,排便多为果酱样便。(B ) 30.日本血吸虫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门脉-肠系膜动脉系统。(B )

化疗药物给药顺序原则

化疗药物使用原则 1、给药顺序基本原则 (1)药物相互作用原则 有的化疗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影响疗效或毒性。如顺铂影响紫杉醇的清除率,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2)刺激性原则 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应先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由于治疗开始时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性好,药业渗出机会少,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如长春瑞滨和顺铂合用时,长春瑞滨刺激性强,宜先给药。 (3)细胞动力学原则 生长较慢的实体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较少,G0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一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和依托泊苷合用时,先用顺铂后用VP-16。 生长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大量杀灭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减少肿瘤负荷,随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用药顺序 2、联用顺铂化疗 PP 方案: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及肺癌,尤其是腺癌。 3、联合长春新碱(VCR )化疗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CHOP 环磷酰胺CTX 先用VCR ,6-8小时后在给CTX VCR 具有同步化作用,使细胞停滞在M 期,约6~8h 后细胞同步进入G1期,再用CTX 可增效。 VCM 甲氨蝶呤 先用VCR VCR 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VDLP 门冬酰胺酶 先用VCR 合用加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毒性,先于门冬 12~24h 给药。 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 4、甲氨蝶呤(MTX )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CMF 氟尿嘧啶(5-FU ) 用MTX4~6h 后用5-FU 序贯抑制(MTX---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5-FU---胸腺嘧 啶合成酶抑制剂)。 VCM 长春新碱(VCR ) 先用VCR VCR 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 先用门冬酰胺酶,10日后给 予MTX ;或先给予MTX 后24小时内给予门冬酰胺酶。 门冬酰胺酶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停止于G1期,不能进入S 期(MTX 主要作用于S 期),从而降低其对MTX 的敏感性。 5、紫杉醇 化疗方案 联用药物 用药顺序 原因 GP 吉西他滨 先用吉西他滨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的体内过程,加重骨髓抑制。 TP 紫杉醇 先用紫杉醇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调节作用,可使紫杉醇清除率大约降低33%, 产生更为严重的骨髓抑制。 FP 氟尿嘧啶 先用顺铂 小剂量顺铂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酸,使细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从而增 加5-FU 的抗肿瘤作用。 PP 培美曲塞 先用培美曲塞 若先用顺铂,随着肾功能的降低,培美曲塞的血浆清除率降低,而全身 暴露剂量增加。

药物合成技术

1.药物合成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B) A.无机化合物 B.有机化合物 C.天然药物 D.生物药物 2.药物合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C) A.药物生物活性 B.药物毒副反应 C.药物结构修饰 D.药物剂型改造 3.药物合成技术的主要特点有(BCDE) A.选择性低 B.反应条件温和 C.产率高 D.绿色环保 E.操作简单 4.避免与金属有接触的反应是 C A. 烯烃的加成卤化 B. 醇羟基的置换卤化 C. 芳烃侧链α位取代卤化 D. 次卤酸与烯烃的加成卤化 5.下列反应中,会产生过氧化物效应的是 B A.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B. 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的加成 C. 芳烃与卤素取代 D. 醛或酮类的α氢卤代 6.氢卤酸作为卤化剂的活性顺序是 B A. HF>HCl>HBr>HI B. HI>HBr>HCl>HF C. HCl>HBr>HI>HF D. HI>HCl>HBr>HF 7.若无立体因素的影响,被卤化物中氢原子活性最大的是 A A. 苄基上的氢 B. 烯丙位上的氢 C. 叔碳上的氢 D. 伯碳上的氢 8.在卤化氢对醇羟基的置换卤化中,各种醇的反应活性顺序是 A

A. 苄醇、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 B. 伯醇>仲醇>叔醇>苄醇、烯丙醇 C. 苄醇、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 D. 叔醇>仲醇>伯醇>苄醇、烯丙醇 9.醛α-H 卤代反应不能直接用卤素取代是因为 C A. 醛的α-H不活泼 B. 反应太剧烈 C. 容易发生副反应 D. 产率太低 10.卤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BCDE A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B 增加药物分子极性 C 提高药物原料分子的反应活性 D 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E 制备不同生理活性的含卤药物 11.醇与氢卤酸的置换反应是可逆反应,要提高产率可采取 ABE A. 增加醇浓度 B. 增加氢卤酸浓度 C. 降低醇浓度 D. 降低氢卤酸浓度 E. 移走生成物 12.F-C 烷基化反应中常用催化剂中活性最强的是 C A. B C D C. 13.羟乙基化试剂是 B A.卤代烃 B.环氧乙烷 C.硫酸二乙酯 D.芳磺酸酯 14.常用于制备联芳胺的反应是 A A.乌尔曼反应 B. Friedel-Crafts 反应 C. Dele ′pine 反应 D. Gabriel 反应 15.羰基化合物α位C-烃化的反应条件是 A 4SnCl HF 3AlCl 42SO H

药物合成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实验讲义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年2月20 目录 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 (2) 实验二扑炎痛的合成 (3) 实验三水杨酰苯胺的合成 (5) 实验四苯佐卡因的合成 (7) 实验五利尿药氯噻酮中间体的合成 (9) 实验六维生素K3的合成 (10)

实验一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熟悉搅拌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OCOCH 3 COOH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COCH 3COOH OH COOH (CH 3CO)2O H 2SO 4 CH 3COOH + + 三、实验方法 (一)酯化 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10 g ,醋酐14 mL ,浓硫酸5滴。开动搅拌机,置油浴加热,待浴温升至70℃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30 min 。停止搅拌,稍冷,将反应液倾入150 mL 冷水中,继续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得粗品。 (二)精制 将所得粗品置于附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30 mL 乙醇,于水浴上加热至阿司匹林全部溶解,稍冷,加入活性碳回流脱色10 min ,趁热抽滤。将滤液慢慢倾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少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收稿日期]20071211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血防科研基金项目(编号:XF06C32) [作者简介]朱绪元(1965),男,湖北潜江人,主治医师,从事血防临床内科工作。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少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朱绪元 (潜江市熊口血防站,湖北潜江433136) 李德珍,韩安萍,喻志发 (潜江市熊口农场医院内科,湖北潜江433136) [摘要]吡喹酮是目前较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总结了吡喹酮在治疗急、慢性血吸虫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少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病;不良反应;处理 [中图分类号]R53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8)01R09803 吡喹酮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问世的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实践证明它具有剂量小、疗程短、高效低毒及使用方便的特点,是目前被公认的少有的治疗血吸虫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吡喹酮主要是通过抑制蠕虫的糖代谢作用,影响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入,促进虫体内糖原的分解,使虫体内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以达到杀死虫体的目的。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绦虫感染。有少数患者在服用吡喹酮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严重者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通过复习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少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出血 吡喹酮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特别是单剂量过大时,可使胃粘膜糜烂、水肿,甚至渗血,最终引起便血和呕血。因此,对吡喹酮单剂量在210g 或210g 以上的病人,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心慌、上腹不适或隐痛、恶心、返酸,一定要警惕急性胃粘膜病变或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尤其是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和有胃病史者,更不能忽视[1]。2003年春,我院对本场农工进行血吸虫病的群体扩大化疗时,有1例17岁男患者服用吡喹酮(2400mg 顿服)2d 后,出现恶心、返酸、解柏油样大便,立即给予西米替丁018g+100g /L 葡萄糖250m l 静滴,1次/d,连用3d,大便转黄,恶心、返酸等症状消失,追踪观察1年未复发。故考虑为吡喹酮所致胃粘膜损害而出血。 2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性药疹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并不罕见,但因未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易被忽视。较轻的过敏反应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数小时即消失,若出现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者就会引起病情加重。张可可等[2]报告1例12岁男性患者,学生,因/急性血吸虫病0接受吡喹酮治疗。首次剂量400m g 。30m in 左右,出现眼脸浮肿,面部及全身出现荨麻疹,继而持续呛咳、胸闷、哮喘,不能平卧。给予糖皮质激素后上述症状消失。在后续治疗中,每次服用吡喹酮之前1h,即给予强的松口服,直至完成全疗程。邱菊秀[3]也报告1名女患者,36岁,因/隐匿性血吸虫病0于两年前顿服吡喹酮(40m g/kg),未发生任何不适。两年后再次给予吡喹酮顿服(40m g/kg )后d2出现荨麻疹性药疹,当即给予抗组织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 等治疗,1d 后皮疹消退。2004年2月我院收治1例男性患者,41岁,农民,8年前因/慢性血吸虫病0,在当地接受吡喹酮治疗(3600mg,2d,6次),因治疗中出现/全身荨麻疹0而中止治疗。此次在我院行吡喹酮治疗(3600m g,3d,9次),每次口服吡喹酮(400mg )前1h 口服强的松片10mg,疗程结束时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追踪观察1年未发生任何不适。 #98#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月第5卷第1期:医学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Nat Sci Edit) M ar 12008,Vo l 15N o 11:M edic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