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排血量CO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心功能不全

心核功心能知不识全点—1—— 病因一与、诱炎因症的概念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二)心室负荷过度 2、后负荷:心室射血时所要克服的阻力,又称压力负荷。
后负荷过度: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肺动脉及瓣 膜狭窄
特点:射血阻力↑
心核功心能知不识全点—1—— 病因一与、诱炎因症的概念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三)心室舒张及充盈受限 在静脉回心血量无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因心脏本身的病 变引起的心脏舒张和充盈障碍。
心核功心能知不识全点—1—— 分类一、炎症的概念
三、按心排血量分类 1、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心 肌炎等 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主要见于严重贫血、妊娠、甲 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及维生素B1缺乏症等
心核功心能知不识全点—1—— 分类一、炎症的概念
四、按病变程度分类
1、心功能不全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静息时无症状,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可 引起呼吸困难、疲乏和心悸等症状 Ⅲ级:在静息时无症状,轻度活动即感不适,体力活动 明显受限 Ⅳ级:在静息时也有症状,任何活动均严重受限
心核功心能知不识全点时1临—床—表一现、的炎病症理的生概理念基础
一、心排血量减少 (三)心排血量减少的竭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体内血流重新分 布,使脑血流仍保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代偿失调后,脑血 流量下降。脑缺血的病人容易疲劳、虚弱,可出现头痛、眩 晕、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病人可以意识模糊、嗜 睡甚至昏迷。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有进行性器质性心脏病, 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患者仍表现出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核功心能知不识全点—1—— 分类一、炎症的概念
五、 根据心力衰竭的发生速度 1、急性心力衰竭: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炎 等疾病引起。 2、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心瓣膜 病和肺动脉高压等。
血流动力学监测

六、周围循环监测
周围循环可反映外周组织的灌注状态。除了 BP、SVR是周围循环监测的重要指标外,临床 上常采用一些间接而简便的指标。 1 毛细血管 充盈时间:正常为:2~3s。 2 体温:正常时中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2°C, 如>3°C,表明周围循环监测不良。 3 尿量:正常时不应少于1ml/min。少尿或无尿 常是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
3 测定方法
3 注意:A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存在差异;B 经常用肝素液冲洗管道,以防凝血和堵塞; C测定仪的零点或换能器的位置应于心脏 在同一水平。 4 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血栓形成或栓 塞所致肢体缺血或坏死;出血;动脉瘤或 动静脉瘘形成;感染等。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 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 由四部分组成: 1 右室充盈压; 2 静脉 内壁压或静脉内血容量; 3 静脉外壁压或 静脉收缩压; 4 静脉毛细血管压。CVP与 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等有关。正 常值为:5~10cmH2O。CVP监测是有创 的。
3 并发症的防治:
主要有:心律失常;气囊破裂;肺动脉 撕裂和出血;感染;肺栓塞;导管打结等。
四、心排出量监测
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是指 心室每分钟排出的总血量,正常时左、右 心室基本相同。CO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 要指标,主要受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后 负荷、心率等因素影响。此外,通过CO 可以计算出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
五、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
利用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是将超声探头 插入食道,采用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 普勒血流计,结合ECG对心脏及大血管进行连 续、无创检查的方法。可对心脏舒缩功能、心 壁运动情况、瓣膜活动、瓣口大小、血流速度 与方向、有无栓子、心肌缺血等进行有效的监 测。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应用渐趋广泛的血流 动力学监测手段。其优点为:成像更清晰;测 量更准确;连续而无创;影响因素较少。
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⑶β受体阻滞剂(心衰治疗基石)
抑制交感神经,减轻症状 提高LVEF,逆转心肌肥厚 抑制室性心律失常 延缓病变进展,减少再住院率 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及猝死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原则
“从小剂量,逐渐增加,长期维持”
前临床 心衰阶段
心衰高危期,有结构性心
无心脏结构 脏病,Fra bibliotek或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
也无心衰的
症状和(或)
体征
临床 心衰阶段
难治性终末 期心衰阶段
已有基础结 难治性心衰
构性心脏病,
既往或目前
有心衰症状
和(或)体
征
心力衰竭的类型
心力衰竭分级
I 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 过度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未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 原因;
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
症状 :
劳力性呼吸困难
1.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肿
2. 咳嗽、咳痰、咯血 3. 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4.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体征:1. 肺部湿性罗音:随体位改变
2. 心脏体征:P2↑,舒张期奔马律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1)心脏指数下降 CI<2.5L/(min ·m2) (2)肺小动脉楔压(PCWP <12mmHg ) (3)心排血量监测(PICCO) (4)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为6-12cmH2O) 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最大耗氧量(VO2max) : >20 ml/ ( min·kg ) 正常心功能 16~20 ml/( min·kg ) 轻~中度损害 10~15 ml/( min·kg ) 中~重度损害 <10 ml/ ( min ·kg ) 极重度损害
心肺复苏

严重心脏病
严重电解质紊乱
重症胰腺炎
心律失常
低温
胆道感染
手术刺激
严重缺血缺氧
心导管操作
严重缺氧、CO2蓄积
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负性变力药
大剂量全麻药
心肌、心脏、心内膜等疾病
宽平面椎管内麻醉
大量失血失液
全身麻醉过深
肺动脉栓塞
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
骤然变动体位
过量应用血管扩张药
心室纤颤(VF)
ECG:P-QRS-T波消失,代之形状不同,大小不一, 极不均匀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min。
心脏停搏 Ⅱ
aVR
ECG: P-QRS-T波消失,呈一直线状。
心电机械分离(EMD)
ECG:较为完整的、宽而畸形的ECG; 频率在20~30次/min。
三、心跳骤停的诊断
心跳骤停,指因各种急性原因导致病人心脏突然丧失 泵血功能,血液的有效循环完全停止的一种病理生理
状态,意味着“临床死亡”开始。
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跳骤停后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
◆
脑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I(intensive care)加强医疗
一、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本阶段的基本目的:迅速建立人工呼吸与循环,为心 脏复跳创造条件。 基本内容:(A)畅通呼吸道;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本阶段的基本目的:恢复自主心跳并稳定循环、呼吸功能,为脑复 苏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000年2月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指 南在传统心肺复苏基础上有以下重要进展: 1、更强调CPR要尽早进行:(1)早期识别诊断,及时呼叫急救系 统;(2)及时实施BLS;(3)及时除颤;(4)静脉注射急救药 物。即早介入、早CPR、早除颤、早ALS。 2、更强调诊断的快速性:(1)非医务人员在公共场所一但发现循 环征象确实,即可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避免延误抢救时间。 (2)有条件可立即连接自动胸外除颤器(AED)。 3、机械通气强调用小潮气量(6~7ml/kg)、吸气相1.5~2.0秒。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王萌炜,张洪颖,滕 玥,高 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出量(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从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心外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共85例,对其进行无创CO监测,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picco检查,比较三种方法所得的CO监测情况。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三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q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无创CO监测、心脏彩超检查、picco检查测得到CO平均值分别是5.07L/min 、4.91 L/min、5.14L/ min,经方差分析,P <0.01,故认为三种检测方法测得的CO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三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用q检验,按α=0.05水准,可认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心脏彩超检查得的CO值、心脏彩超检查与picco检查查得的CO值有差别,还不能认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picco检查得的CO值有差别。
结论 无创CO监测与picco监测CO都是监测CO的好方法,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且较心脏彩超检查的CO效果更好,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无创;心排血量;危重病中图分类号:R 541 文献标识码:B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病患者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反映心功能最为常用的指标,对危重病患者开展CO监测意义重大。
它包括无创和有创2种。
对于有创CO监测,大量文献中已经有详实的报导,在此不再重复。
近年来无创CO监测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无创CO监测、心脏彩超检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三者在危重病患者中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探讨无创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从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共85例,其中男64例,女21例。
阐述心脏泵血过程

阐述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功能主要是射血功能,能够将静脉回流的血液,经过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射入大动脉,然后血液随动脉的分支分布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
心脏的工作效能可用心排血量或者心搏量来代表。
影响心脏作功的因素主要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的收缩力、心率及心肌收缩力的协同性。
左右心室泵血机制相似,且几乎同时进行,现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心脏泵血的过程。
1、心室收缩:
心脏先进行等容收缩,使心室内压力增高,此时心室内压力大于心房内压力,二尖瓣关闭,使血液不至于回流入心房,但此时心室内压力小于主动脉压力,因此主动脉瓣是关闭的,心房暂时处于封闭状态。
当心室肌继续进行收缩,压力再次升高,大于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瓣。
2、心室舒张:
左心室把血液射入主动脉后,压力下降,主动脉瓣关闭,而此时压力依旧大于心房内压力,二尖瓣不开放,心室暂时处于封闭状态。
心室肌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下降,当小于房内压时,二尖瓣开放,心房内血液充盈至心室。
随着血液充盈量增多,心室内压力增大,然后二尖瓣关闭,之后再进行新一轮的心室肌收缩与舒张运
动。
右心室的泵血过程与左心室相似,由于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压的1/6,因此右心室内压力变化幅度比左心室小得多。
内科学: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广西心血管病硏究所
: 定义(DEFINITION)
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
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
肺循环 体循环淤血
心室收缩功能 下降,射血功 能受损,心排 血量↓
组织、器官 血液灌注不足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室充盈压↑肺循环瘀血
广西心血管病硏究所
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
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
生理作用:扩张血管,排钠,对抗肾上腺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等的水、钠潴留。 心衰时ANP、BNP↑与之正相关,评定和判断预后标志 但心衰时降解很快,生理效应↓,外源输入中性内肽酶抑 制剂减少降解,增加抗心衰作用。新研究开发重组人 BNP(rhBNP)可发挥排钠、利尿、扩血管等改善心 衰作用。
上述因素加速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体液机制,形 成恶性循环
3.心肌肥厚
心肌顺应性差, 舒张功能↓, 心室舒张未压↑ 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肥厚
心肌细胞数不变 心肌纤维↑能源
不足→心肌细胞 死亡
后负荷增高
广西心血管病硏究所
心脏重塑:
水钠潴留致左室充盈压↑→心室扩大; 周围血管收缩致外周血管阻力↑→心室肥厚;
广西心血管病硏究所
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 精氨酸加压素(AVP)
生理作用:抗利尿和周围血管收缩,维持渗透压
心衰时心房牵张受体敏感性下降,AVP释放不受抑制, AVP↑,水钠潴留前负荷↑,血管收缩后负荷↑,心衰早 期有一定代偿作用,长期AVP↑,负性效应使心衰恶化。
低心排

扩血管药物应用
米力农:↑心肌收舒功能,↓肺循环及体循环阻力 扩张外周血管并降低心室充盈压
前列腺素E1:
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床 扩张肺血管 ↓PAP和PAR,改善肺微循环、扩张冠脉、 抵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心肌收缩力 用法:10-30ng/kg/min 对肺血管直接扩张作用,效果显著 可用于术后反应性肺高压或伴有肺血管阻力增高
中心静脉压
取决于 增高因素
右心室收缩功能↓ 右室舒张末压力↑及容量↑ TS TI PAP↑或残余RVOTS PI 心包积液或填塞 胸内压增高:血气胸、呼气未正压↑ 液体输入过多 右心室功能、三尖瓣功能、右室流出道梗阻 肺动脉压力与阻力
CVP、BP及尿量对循环功能评估
————————————————————————— BP CVP 尿量 评估 处理 ————————————————————————— ↓ ↓ ↓ 血容量↓ 补胶体液体 ↓ 正常或稍↑ ↓ 左心功能↓ 强心+扩血管 正常 ↑ ↓ 右心功能↓ 强心+利尿+扩血管 ↓ ↑ ↓ 全心功能↓ 强心+利尿+扩血管 ↑ ↑ ↑ 血容量↑ 利尿+扩血管 ↓ ↑↑ ↓ 心包填塞 开胸探查 —————————————————————————
监测指标
一般状况 神智、瞳孔、唇粘膜 甲床、肢皮温与颜色 心电图监测: 频率、节律、心律 失常特点ST段变化
BP CVP LAP PAP
尿量监测
一、心功能评估
1 ABP、LAP、 RAP、 CVP、PAP、
2
PiCCO、NiCO
3
SvO2、Lac
动脉血压
脉压差增宽(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 主动脉返流、B-T分流) 动脉搏动减弱(血管收缩或低心排) 低血压通常是病理性的(低平波、不规则波、 圆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