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

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
生化分析是临床常见的诊疗辅助手段,临床医生的诊断多需结合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如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则很可能是检测过程中操作失误,这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以下就是海力孚总结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主要有:
(1)护士因工作不细心,往往忽视患者正在输液的情况,从输液侧抽取血样,由于药物的掺入,严重影响化验结果的质量,出现了错误报告,误导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2)血液采集后,因各种原因导致送检时间不及时,检验前室温放置、等待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3)在采血过程中,如注射器或容器不洁,较长时间使用止血带致使血样中泡沫过多,混匀抗凝剂时用力过大都会造成血细胞中高浓度组分逸出,血细胞进入血清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他物质浓度的变化等现象而造成溶血的发生。
(4)患者自身原因也会导致检验结果异常,例如在血脂监测中,部分患者急于检查,对吃过早饭的事实进行隐瞒,或者间隔时间不足4~12小时也要求检查,这样所采集的血样就无法得出真实的结果。
(5)排除以上的人为因素,生化分析仪的稳定状态,生化剂和校准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是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
生化剂如超出有效期或贮存温度高于8℃或低于2℃都会发生污染,开盖后酶活动和抗体效价可使用时间下降,使灵敏度或工作曲线发生变化,如不及时校准以纠正实验误差,就会发生生化检验结果异常。
生化分析仪检验结果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差异,会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干扰。
检验人员对异常结果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在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对异常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生化检验异常结果的原因

生化检验异常结果的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医疗技术水平方面,逐渐突破了局限性,取得较大进展,在临床许多疾病的检测、诊断、治疗中,都需要借助检验仪器和方法。
其中,生化检验是较为常见的手段,通过各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指标的检测方法,对于人体的肝功能、血糖、肾功能、尿酸、电解质等多方面指标、器官功能进行全面检查,便于判断人体的情况。
在常规查体中,该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筛查疾病,各类患者通过血液、功能检查,得到有效治疗,临床意义显著。
但是同时,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不仅对患者的疾病诊疗方面有所影响,对后续的医疗事故、医患关系、误诊等事件的发生率也有干扰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旨在对常见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不断改善相关问题,做好积极预防。
1.标本采集方面影响1.1采集时间在标本采集上,采集时间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间采集,对于结果的影响变化,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位患者,在其各个不同时间段,采集标本后,结果都会产生明显差异。
因此,在标本采集时间设置上,医院应该进行统一标准,最大程度减少误差。
在生化检验标本采集上,根据不同患者,设定具体情况。
在清晨时间,患者空腹时进行采集,如果无法达到该条件,可以在进食后,等待12个小时后进行采集,通过临床试验,我们发现空腹采集的统计样本准确率相比之下更为准确。
许多医院设有急诊,很多患者在情况危急下,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急诊中需要紧急治疗,无法等待患者空腹等情况,会立即进行生化检验,所以在此情况下,会发生由于时间问题导致的结果异常。
同时,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也会进行输液等,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对于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为了后续治疗以及预后的速度加快,医生在此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提前考虑该情况,对于治疗方案重新调整。
在采集后,也需要对于患者的标本快速送检,停留搁置时间越长,对于其影响越大,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最终导致准确性出现问题。
生化检验异常结果分析

生化检验异常结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找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6年8月—2016年9月50例生化检验异常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结果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果:初检结果与复检结果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包括:20例标本处理不当,所占比重为40%,17例血液采集不当,所占比重为34%,13例严重溶血,所占比重为26%,其中标本处理不当是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
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要对检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各种误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有效确保。
【关键词】生化检验;结果异常;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324-02临床检验中,生化检验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
随着检验医学水平的提高,生化检验项目也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医生对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2]。
在临床生化检验的各个环节中,溶血现象、标本处理不当、标本采集方式不当等均会促使检验结果异常,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3]。
本研究主要针对引发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年8月—2016年9月50例生化检验异常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异常的原因。
1.2 研究方法将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患者自身因素与临床因素作为依据,对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并且寻找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并且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检,对初检和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录入之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检验科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分析与判断

检验科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分析与判断在临床医学中,血液生化指标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器官功能、营养状况以及各种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那么如何进行分析与判断呢?本文将从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入手,为大家解析其可能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一、全血细胞计数异常全血细胞计数是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水平应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某种疾病的存在。
1.1 红细胞计数异常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骨髓功能亢进,例如多发性骨髓瘤;二是肺部缺氧,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引起的,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2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偏高常见于炎症反应,如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而白细胞计数偏低则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严重感染等原因导致。
1.3 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偏低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症的表现,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表现,也可能是药物引起的。
二、血红蛋白与细胞容积异常血红蛋白和细胞容积是反映贫血程度的指标,它们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和细胞大小有关。
通过测定它们的水平,可以判断贫血的病因。
2.1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
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则可能是贫血的一种表现,贫血的原因很多,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2.2 细胞容积异常细胞容积的异常表现为红细胞大小的改变。
平均红细胞容积的增大可能是由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而细胞容积的减小可能是铁缺乏性贫血等引起的。
三、肝功能指标异常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状况的重要参数,血液生化检查中常常包含肝功能指标的测定。
3.1 肝酶异常肝酶异常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
生化检验后指标异常怎么办?

生化检验后指标异常怎么办?我们在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有就医需求的时候,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检查时自然就会做各种各样检验,这其中就有可能包含生化检验。
当检验结果出来后,会发现有一些指标存在异常情况,而被检查者与其家人由于对生化检验并不了解,当看到异常指标时就会在心里产生担忧。
而到最后,很多时候这些担忧只是虚惊一场。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活着的机体,体内各种生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正常值区间内,各种被检查的指标也是在这个范围内波动的,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
比如,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在0-40U/L的范围,如果一个人两次检查的结果分别是21U/L和37U/L,虽然两次检查的结果存在15U/L的差异,但都处于正常值范围,这种情况就属于正常,不能被看成异常。
那么生化检验后,指标出现异常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1生化检验后指标异常的原因有哪些?(1)溶血原因。
对于红细胞来说,本身就具有高脆性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殊性,那么在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时候,如果采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任何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引起溶血现象发生。
一般而言,溶血现象的出现分为体内溶血与体外溶血两种。
导致体内溶血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性原因,比如采集样本操作不规范、采集位置不对等,都可能引起溶血;而引起体外溶血的原因更多,采集标本时、标本转运时,以及遗传疾病等原因,都会使红细胞的脆性提升,从而引起溶血。
而溶血发生后,检验结果水平就有可能升高,因为很多高浓度物质存在于红细胞中,只要溶血发生,那么检验结果就会出现异常。
比如,红细胞出现在血清组织中后,通过化学反应引起轻微溶血,对检验结果会产生干扰;再如血清浓度如果比红细胞浓度高时,血清稀释与溶血二者的作用一样,一定程度上血清指标水平也会下降。
此外,血红蛋白与总胆红素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结果是导致胆红素水平降低。
可见,生化检验指标异常的原因中,溶血现象是主要原因。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人体的生化指标,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本文将探讨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实验条件影响:实验条件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偏差。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确保温度、湿度等参数的恒定。
使用标准校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样本质量影响: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过程中,若存在错误或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样本污染、降解等问题,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对策:确保样本采集的规范性和无菌性,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在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尽量避免温度升高、冷冻和解冻等操作,以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患者因素影响: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可能对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生化指标的变化。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前,要询问患者的个人信息,例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情况,以了解其对结果的可能影响。
必要时,要在患者适当的生理状态下进行生化检验,例如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检测。
4. 仪器误差影响: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仪器的使用寿命、校准情况等都可能导致误差。
对策: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性。
在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误差。
5. 数据处理方法影响:生化数据的处理方法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对策:在进行生化数据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要进行多次实验验证,以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实验条件、样本质量、患者因素、仪器误差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生 经治 疗 后 ,多数 可 消退 ,故 早 发 现 、早 治 疗对
宫 颈 癌 至 关 重 要 。 本 结 果 显 示 T T检 查 结 果 中 C
T T检查 相结 合 用 于 >0岁 的 妇女 普 查 ,两 种检 C 3 查 均 阴性 ,复 查 1 / 次 3年 ; H V 阳性 ,复查 1 若 P
次 / 年 。应 用 HP 1 V检测 ,发现高级 别鳞状 上皮 内 瘤 变 的敏 感 度 为 9 . % ,特 异 度 为 3 . % ,阳 59 4 45 8
L I、H I 病 理 活 检 符 合 率 分 别 为 6 . 和 SL SL与 52 % 7.7 90%,提示 T T对 宫颈 癌前 病 变和 宫颈 癌 的诊 C
a d c e tea y f rl cl d a c d c ri l n e.N n l n h moh r o o ay a vn e evc c c r p l aa E g J Me , 9 ,4 (5 :1 4 1 5 . d1 93 0 1 ) 4 ~ 1 3 9 1
U S中 H V感 染 率 1.5 P 9 %,L I 4 SL中 H V感 染 率 P 8 .1 26 %,H I SL中 HP V感 染 率 8 . %。 提 示 高 87 3
感染 、炎 症 、反 应 性 改变 明显 ,但 未达 到 癌前 病 变 和恶 性 的程 度 。包 括不 典 型 化生 细胞 、不 典 型 修 复细 胞 、角化 不 良细胞 和 与萎 缩有 关 的不典 型 鳞 状 上 皮 细 胞 5。 由于 其 范 围广 泛 ,故 它 是 一 ] 个描 述 性 诊 断 ,而 非 明确 诊 断 。本研 究 结 果 中发 现 23例 A C U 9 S — S中组 织 学 诊 断 为 良性 病 变 1 1 7 例 ,CN 0 例 ,> I 1 ,提 示 诊 断 过 程 II 1 1 CN 1 2 例 中也 要 重 视 A C U S — S的患 者 ,有 效 结合 阴道 镜 和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分析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中的化学成分,以及酶、激素等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活性水平,来评估机体的生物化学状态,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如样本质量、采样时间、药物干扰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1. 样本质量样本质量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样本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血细胞沉积、凝血、溶血等现象,导致生化指标的偏差。
对于血清生化检验而言,血清的采集和分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采集时要确保样本不受外界污染,分离过程要避免血细胞、凝血因子等物质的混入。
对策:在采集样本时,要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在分离血清时,应该采用标准的离心速度和时间,确保血细胞和血清得到有效分离。
2. 采样时间生化检验的结果受到机体生物学节律的影响,不同时间采集的样本可能会导致生化指标的变化。
血糖、肌酐、尿酸等指标都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间采集的样本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对策:对于受生物学节律影响的指标,如血糖、肌酐等,应该在相同的时间采集样本,以减少因生物钟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差异。
3. 药物干扰一些药物可以影响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抗生素、抗凝剂、影响肠道吸收的药物等,都可能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一些药物本身也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如抗生素、激素等。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该了解患者的用药史,避免患者正在使用会影响生化指标的药物;对于一些药物本身可以作为指标的情况,应该进行相应的标本处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体位变化体位的变化会导致血液的分布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到一些生化指标的测定值,例如血压、血糖等指标在不同体位下的值会有所不同。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该注意患者的体位,尽量在相同的体位下进行检测,以减少因体位变化导致的结果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01T14:53:43.3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刘付湘
[导读] 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临床常规检查的方式,受到各个医院的重视。
刘付湘
(山东金岭铁矿医院检验科 255081)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通过将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检验标本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结果:标本混浊、溶血和采血后候查时间等都会直接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生化检验结果主要受到标本混浊、溶血和采血后候查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当中,需要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规范患者生化检验的样本采送,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他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生化检验;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73-01
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临床常规检查的方式,受到各个医院的重视。
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分析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通过将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检验标本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结合临床实践生化检验结果,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够对临床生化检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以下为本次临床诊断研究的具体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临床生化检验主要采用日本古野400 全自动分析仪进行临床生化指标的检验。
1.2 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通过将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检验标本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采用KCI、10% 葡萄糖对患者进行输液,样本采集方法为异面采血或者同侧采血,采血的时间不能等同于检测等候的时间,将正常的标本和混浊的标本以及溶血的标本分别进行检验[1]。
2. 结果
2.1 标本混浊影响
混浊标本:Tn44mg/dl;Tn2.2mg/dll;经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浊的状态中,会增加肌钙蛋白对光的吸收程度,使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差。
2.2 标本溶血影响
正常标本LDH 176 U/L,AST 97U/L,K+5mmol/L。
溶血标本LDH 985 U/L,AST 288 U/L,CK 152 U/L,K+9mmol/L。
结果显示,溶血标本和正常的标本溶血标本中黄疸、溶血和脂血较为严重,能够对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产生影响。
2.3 采血后候查时间及温度不当的影响
在对患者采血后30 分钟内,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PaC024.6~6.1 kPa,pH 值7.3~7.4,Sa02 12~14kPa 。
在对患者采血后60分钟后对样本进行检测,PaC02 7.6~10.1 kPa,pH 值7.2~7.3,Sa0228~11kPa 。
由结果可知,采血后等待的时间越长,那么检验结果所出现的偏差也会越大。
3. 讨论
生化检验即为借助生物或化学的方式来对人体进行检查,生化检查主要包含肝功能检查、血脂检查以及空腹血糖检查、肾功能检查、肌酸肌酶检查等等,对于人体各项身体功能的检验具有重要的影响[2-3]。
生化检验对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临床常规检查的方式,受到各个医院的重视。
但是当前很多医院存在生化检验结果不同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生化检验结果受到了标本混浊、溶血和采血后候查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生化检验中,护士的工作不够细致,对正在输液的患者进行输液管侧样本抽取,则会使所采集的样本掺杂药物,使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使得患者的治疗工作出现了一定的误差。
另外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结束之后,样本的及时送达时间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化检验的结果,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生化检验方法和生化检验结果偏差问题的认识,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规范生化检验的方法和流程,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5]。
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通过将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检验标本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采用KCI、10% 葡萄糖对患者进行输液,样本采集方法为异面采血或者同侧采血,采血的时间不能等同于检测等候的时间,将正常的标本和混浊的标本以及溶血的标本分别进行检验。
结合本次生化检验结果异常问题分析可以看出,生化检验结果主要受到标本混浊的影响、标本溶血的影响和采血后候查时间及温度不当的影响。
经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浊的状态中,会增加肌钙蛋白对光的吸收程度,使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差。
溶血标本和正常的标本溶血标本中黄疸、溶血和脂血较为严重,能够对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产生影响。
在对患者采血后30分钟内,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PaC02 4.6~6.1kPa,pH 值7.3~7.4,Sa02 12~14kPa 。
在对患者采血后60 分钟后对样本进行检测,PaC02 7.6~10.1 kPa,pH 值7.2~7.3,Sa02 28~11kPa。
由结果可知,采血后等待的时间越长,那么检验结果所出现的偏差也会越大。
在本次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中,标本混浊、溶血和采血后候查时间等都会直接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结果主要受到标本混浊、溶血和采血后候查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当中,需要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规范患者生化检验的样本采送,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他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殷文正. 浅议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发生异常的原因[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14-15.
[2] 陆杨光. 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4):507-508.
[3] 张立. 探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8(21):61-62.
[4] 黄保荣, 王金松, 夏菁. 采血管质量问题导致生化检验结果高度异常的报道[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343.
[5] 姚瑶, 车晓燕, 宋喜国, 陈学东, 张梅霞. 基于6Sigma 过程改进的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研究[J]. 中国医院,2010,14(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