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计算器》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计算器》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计算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计算器》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功能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养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和功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避免计算错误,并能够将计算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计算器的使用和功能。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计算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计算器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0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1.课件出示: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二)引入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一)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1.用计算器的方法(1)课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

(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4)课件出示: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1)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2)订正答案。

(3)学生质疑①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②师:对呀,万一按错一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方法一: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设计意图: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这节课之间就用过。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并采用学生间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解决用计算器计算时会遇到的按错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设计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其功能的强大和使用的便捷性使得计算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

为了能够更好地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机会,我们设计了这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

本课程设计主要面向四年级的小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操作和简单的计算器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发起自主探究,并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for 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器,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3. 了解和掌握计算器在数学计算中的使用方法;4. 具有一定的计算器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数学四则运算。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功能;2.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3.计算器简单应用技巧;4.算术基本知识和计算器练习。

3.2 教学方法1.通过展示计算器结构图、讲解计算器原理和介绍计算器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概念。

2.利用小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特点,鼓励学生手工操作计算器。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3.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计算器应用,例如算数习题解答等,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4.通过教师引导,设计一些数学练习题和计算器应用题,让学生将计算器的应用技巧运用到实际数学计算中,从而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安排本课程计划安排为 3 个课时。

4.1 第一课时1.讲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展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3.发放计算器并教授基本的操作方法;4.小学生自主探索计算器,熟悉操作方法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4.2 第二课时1.教授一些简单有趣的计算器应用,引导学生发起兴趣,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2.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用计算器计算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用计算器计算

48675010
购物。
3670+2488= 6158 (元)
答:一共要6158元。
按 3 6 + 2 4 = 8 8 键 7
0
4980-2689= 2291 19126+7306= 26432
64897-5329=
59568
用计算器计算。
7930+8785-13600= 3115(千克)
答:今年比去年多收梨3115千克。 按 7 9 + 8 7 8 6 = 5 键 3 0
=66079
=25370 =8933
=36077
=88421 =46596
4791000-3862000= 900000(平方千米)
4800000 3900000
答:珊瑚海比阿拉伯海的面积大约多900000平方千米。
=560
=4万 =6865
=9320 =3574
=68183
=47万
=91万
=32390
1
3
0
0
4251+23096=
27347
86408-51266= 35142 1680+9275-7328=
3627 19719
25736-8690+2673=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吗?
15649×9= 140841
78432÷6= 13072
1、在计算器上找出开机键和清除键,并与同学交流。
(2)哪种农产品的收入最多?
答:大米的收入最多。
(3)水果比蔬菜少收入多少元?
2459080-820000= 1639080 (元)
答:水果比蔬菜少收入1639080元。
重庆市云阳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讲解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讲解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问题导入任选一个自然数,按下面的顺序用计算器算一算,你会发现什么?(教材35页下面例题)过程讲解1.计算,发现规律当选“15”时,计算如下:发现:结果与所选自然数相同。

当选“115"时,计算如下:发现:结果与所选自然数仍相同。

2.整理算式.探究规律将算式分三步计算,假设所选自然数为a,则有:第一步:计算(a×878-765)×2。

(a×878-765)×2=a×878×2- 765×2=a×1756-1530第二步:用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加2000,再减470。

a×1756-1530+2000-470=a×1756+2000-1530-470=a×1756第三步:用第二步的计算结果除以1756。

a×l756÷1756=a3.结论任选一个自然数×878 -765 ×2 +2000 -470 ÷1756任选一个自然数×878 -765 ×2 +2000 -470÷1756 的计算结果仍然是这个自然数归纳总结运用计算器可以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误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做完一道题之后按键,就可以接着做下一道题了。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对键的功能不够了解。

键只起到修改当前错误的功能并不能把输入的数据全部清除。

如果按键会造成前面输入的信息与后一题的信息累计。

错解改正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做完一道题之后按键,就可以接着做下一题了。

温馨提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算完一道题再算另一道题时,要先按键清屏。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8课时《用计算器计算》精选习题+详细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8课时《用计算器计算》精选习题+详细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8课时《用计算器计算》精选习题+详细解析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一项技能。

本文将精选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8课时《用计算器计算》的习题,并详细解析每个题目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进一步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第一题:用计算器答题(1)题目描述:在计算器上按照下列的指令键,计算出答案。

指令:3 + 7 = ?解析与解答:根据指令,按照顺序在计算器上按下数字“3”,然后按下“+”键,接着按下数字“7”,最后按下“=”键,得到结果10。

第二题:用计算器答题(2)题目描述:在计算器上按照下列的指令键,计算出答案。

指令:8 - 4 = ?解析与解答:按照指令,在计算器上按下数字“8”,然后按下“-”键,接着按下数字“4”,最后按下“=”键,计算结果为4。

第三题:用计算器答题(3)题目描述:在计算器上按照下列的指令键,计算出答案。

指令:5 × 6 = ?解析与解答:按照指令,在计算器上按下数字“5”,然后按下“×”键,接着按下数字“6”,最后按下“=”键,计算结果为30。

第四题:用计算器答题(4)题目描述:在计算器上按照下列的指令键,计算出答案。

指令:16 ÷ 4 = ?解析与解答:根据指令,在计算器上按下数字“16”,然后按下“÷”键,接着按下数字“4”,最后按下“=”键,计算结果为4。

第五题:用计算器答题(5)题目描述:在计算器上按照下列的指令键,计算出答案。

指令:56 ÷ 7 = ?解析与解答:按照指令,在计算器上按下数字“56”,然后按下“÷”键,接着按下数字“7”,最后按下“=”键,计算结果为8。

通过以上的习题练习,我们能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不断练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并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的认识 第10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同步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的认识 第10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同步教案

数学
四年级上
1.10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 4年级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的】
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一、课程导入
(一)复习
1.课件出示:
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二)引入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知识精讲
【设计意图: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一)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1)课件出示:
(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

(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
(4)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
(1)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计算器》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计算器》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计算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计算器》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节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通过计算器完成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和运算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器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为家庭条件不同,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计算器完成数学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方法,如连续按键、清除错误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

通过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2.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用于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

3.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计算器?计算器有什么作用?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结构,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如加减乘除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完成题目。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 第 1 教时
教学内容:1.书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
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
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所带的计算器类型;了解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的学生数。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计算器问:这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呢?
2.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先学探究
1.自学书本第100页。问题导学,独立思考:
a.通过自学,你知道那些关于计算器的信息?
b.用计算器试着算:38+27 30×18 816÷68-9
(不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要及时请教同桌)
2.思考后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共享
1. 在学生补充的基础上,划出相关知识点。归纳:
在计算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常见的计算器可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个部分。
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可用笔算或口算的方法来检验计算器算得的结果是否正
确。
2. 通过核对结果来了解学生是否都会用计算器算。有没有用笔
算或口算的方法来检验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估计第3题会出
错,思考:计算器怎么会算错呢?算错了又该怎么办?
3. 让错的学生用计算器再算一次(注意一个数一个数地看与输
入,可介绍删除键的用法),明确:用计算器计算要看清数,
按准键。

二次备课
2

三、反馈完善
1.试一试中,选中间和右侧六道题进行两分钟练习。
核对结果,统计错的人数,进一步明确:用计算器计算要看
清数,按准键。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方便与快捷。
2.计算比赛,只写结果:125×8×7= 669+75+125=
32÷4= 36×99≈
学生谈谈比赛感想。
明确:一般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像一些
能口算、估算或简便计算的题目,不需要使用计算器计算,要
灵活选择计算工具和方法。
3.探索规律,激发兴趣。
游戏:找出最喜欢的数字,然后输入9个数字÷
12345679。报出结果。老师就能猜出你喜欢的数字。
111111111÷12345679=9
先让一优生回答要,教师猜数字,再根据学生的结果,多
回答几个,说出规律后让学生也来试一试。(师:有没有不符
合的?原因是什么?会玩吗?)
挑战极限:111111111×111111111
在学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时,出示第101页想想做做第
四题---化难为易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规律,发展学
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领略数学的神奇。
师:其实这就是我们数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思
想。先从容易的当中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难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看清数 按准键
正确 合理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