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思 考 题

1. 分别将元素Mn、N在下列两组物质中的氧化数按高到低顺序排列。

 (1) ⑤KMnO4, ③MnO2, ④K2MnO4, ①MnSO4, ②MnO(OH)

 (2) ②N2, ⑦N2O5, ③N2O, ⑤N2O3,⑥NO2, ④NO, ①NH3

2. 试分别写出碳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共价键数目和氧化数.

CH3Cl(-2), CH4(-4), CHCl3(+2), CH2Cl2(0),

CCl4(+4)(共价键数目均为4)

3.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Cs+,(+1) F-,(-1) NH4+,(-3,+1) H3O+,(+1,-2) H2O2,(+1,-1) Na2O2(+1,-1), KO2, (+1,-1/2) CH3OH,

(-2,+1,-2) Cr2O72-,(+6,-2)

KCr(SO4)2·12H2O(+1,+3,+6,-2,+1)

4. 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并把错误予以改正。

 (1) 3Ag2S + 8HNO3 ─→ 6AgNO3 + 3S↓+ 2NO↑+ 4H2O√

 (2) 4MnO4- + 4H+ ─→ 4MnO2 + (3)2O2↑+ 2H2O×

 (3) (2)NO2- + (4)2H+ + 2I- ─→(2)NO + I2 +

(2)H2O×

 (4) K2Cr2O7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 2K+×

Cr2O7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5) FeS + 4HNO3 ─→ Fe(NO3)3 + S↓+ NO↑ + 2H2O√

 (6) (3)Fe2+ + NO3- + 4H+ ─→(3)Fe3+ + NO↑+ 2H2O×

5. 指出下列各原电池符号的表示式是否正确, 并把错误的予以改正。

 (1) 氧化还原反应: Fe(s) + Ag+(aq) ─→ Fe2+(aq) + Ag(s)

原电池符号: (-)Ag∣Ag+‖Fe2+│Fe(+)×

(-)Fe∣Fe2+(c1)∥Ag+(c2)│Ag (+)

 (2) 氧化还原反应: Fe3+(aq) + 2I-(aq) ─→ Fe2+(aq) + I2(s)原电池符号: (-)Pt,I2(s)∣I-(c1)‖Fe2+(c2)│Fe3+(c3) (+)×

(-)Pt,I2(s)∣I-(c1)∥Fe3+ (c2),Fe2+ (c3) ∣Pt (+)

 (3) 氧化还原反应:

2Fe2+(0.010mol·L-1) + Cl2(100kPa)=2Fe3+(0.10mol·L-1) + 2Cl-(2.0mol·L-1)

 原电池符号:

(-)Pt∣Fe2+(mol·L-1),Fe3+(0.10mol·L-1)‖Cl2(100kPa)∣Cl-(2.0mol·L-1),Pt(+)×

(-)Pt∣Fe2+(0.01mol·L-1),Fe3+(0.10mol·L-1)∥Cl-(2.0mol·L-

1)∣Cl

2(100kPa),Pt(+)

6. 氧化还原电对当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发生下列变化时,电极电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氧化型物质生成沉淀;↓

 (2) 还原型物质生成弱酸。↑

7. 填写下列空白:

 (1) 下列氧化剂: KClO4, Br2, FeCl3, KMnO4, H2O2当其溶液中

 H+浓度增大时, 氧化能力增强的是KClO4, KMnO4, H2O2,不变的

是Br2,FeCl3。

 (2) 下列电对中, Eθ值最小的是OH-/H2。

 H+/H2, H2O/H2, OH-/H2, HF/H2, HCN/H2, H+/H2

8.下列电对中,若浓度增大,哪种电对的电极电势增大、不变或变小? Cl2/Cl-, Cr2O72-/Cr3+, Fe(OH)3/ Fe(OH)2Cr2O72-/Cr3+↑,

Fe(OH)3/ Fe(OH)2↑,Cl2/Cl-不变

9.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由于Eθ(Fe2+/Fe)=-0.440V, Eθ(Fe3+/Fe2+)=0.771V, 故Fe3+与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因为电极反应 Ni2+ + 2e- = Ni 的

=-0.25V, 故2Ni2+ + 4e-=2Ni的

=2

;×

 (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两个电对的Eθ值相差越大,则反应进行得越快;×

10. 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值判断下列每组物质能否共存? 并说明理由。

(1) Fe3+和Sn2+(2) Fe3+和Cu

(3) Fe3+和Fe (4) Fe2+和Cr2O72-(酸性介质);

(5) Fe2+和MnO4-(酸性介质);(6) Cl-、Br-和I-

(7) Fe2+和Sn4+(8) I2和Sn2+

(1)不能。Eθ(Fe3+/Fe2+)> Eθ(Sn4+/ Sn2+), 2Fe3+ + Sn2+ → 2Fe2++ Sn4+

(2)不能。Eθ(Fe3+/Fe2+)> Eθ(Cu2+/ Cu), 2Fe3+ + Cu → 2Fe2++ Cu 2+

(3)不能。Eθ(Fe3+/Fe2+)> Eθ(Fe 2+/ Fe), 2Fe3+ + Fe → 3Fe2+

(4)不能。Eθ(Cr2O72-/Cr 3+)> Eθ(Fe 3+/ Fe 2+), Cr2O72-+6Fe2+ +14 H+ →

2Cr 3++6Fe3++7H2O

(5)可共存,都为最低氧化态。

(6)不能。Eθ(I2/I -)> Eθ(Sn4+/ Sn2+), I2 + Sn2+ → 2 I-+ Sn4+

11. 回答下列问题:

 (1) 化学反应的Δr H m, Δr S m, Δr G m和电池电动势E 及电极电势E 值的大小, 哪些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电池电动势E 及电极电势E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2) 为何H2S水溶液不能长期保存?易被空气氧化生成S

 (3) 能否用铁制容器盛放CuSO4溶液?不能,Fe+Cu2+→Fe2++Cu

 (4) 配制SnCl2溶液时,为防止Sn2+被空气中氧所氧化, 通常在溶液中加入少许Sn粒, 为什么?Sn4++Sn→2Sn2+

 (5) 铁溶于过量盐酸或稀硝酸,其氧化产物有何不同? Fe2+, Fe3+

 (6) 为何金属Ag不能从稀H2SO4或HCl中置换出H2气, 却能从氢碘酸中置换出H2气? Eθ(Ag+/Ag)> Eθ(H+/ H2),而Eθ(AgI/Ag)< Eθ(H+/ H2) 12. 化学试剂厂制备FeCl2·6H2O首先用盐酸与铁作用制取FeCl2溶液,然后考虑到原料来源、成本、反应速率、产品纯度、设备安全条件等因素选择把Fe2+氧化成Fe3+的氧化剂,现有双氧水、氯气、硝酸三种候选氧化剂,请问采用哪种为宜? 选H2O2

提示:成本:Cl2 < HNO3 < H2O2

反应速率: HNO3 > H2O2 > Cl2

13. 根据下列元素电势图:

Cu2+ 0.159 Cu+ 0.520 Cu

Ag2+ 1.980 Ag+ 0.7991 Ag

Fe3+ 0.771 Fe2+ -0.44 Fe

Au3+ 1.36 Au+ 1.83 Au

 试问:

 (1) Cu+, Ag+, Fe2+、Au+等离子哪些能发生歧化反应?Cu+和Au+

 (2) 在空气中(注意氧气的存在), 上述四种元素各自最稳定的是哪种离子?Cu2+、 Ag+、Fe3+、Au3+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 题

1.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硫的氧化数:

 H2S, S, SCl2, SO2, Na2S2O6, Na2S2O8

硫的氧化数分别是-2,0,+2,+4,+5,+6

2.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Cu + 8HNO3(稀) ─→3 Cu(NO3)2 +2 NO↑+4H2O 

 (2) 4Zn + 5H2SO4(浓稀)─→ 4ZnSO4 + H2S↑+4H2O 

 (3) KClO3 + 6FeSO4 + 3H2SO4─→KCl + 3Fe2(SO4)3+3H2O 

 (4)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10 NO↑+8H2O

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I- + H2O2 + H+ ─→ I2 + H2O

 (2) Cr2O72- + H2S + H+ ─→ Cr3+ + S

 (3) ClO3- + Fe2+ + H+ ─→ Cl- + Fe3+

 (4) Cl2 + OH- ─→ Cl- + ClO-

 (5) Zn + ClO- + OH- ─→ Zn(OH)42- + Cl-

 (6) MnO4- + SO32- + OH- ─→ MnO42- + SO42-

4.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写出原电池符号:

 (1) Cl2(g) + 2I- ─→ I2 + 2Cl-

解:(1)(-)Pt,I2(s)︱I-(c1)‖Cl(c2)︱Cl2(Pθ),Pt(+)

 (2) MnO4- +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2)(-)Pt︱Fe2+(c1),Fe3+(c2)‖MnO4-(c3),Mn2+(c4),H+(c5)︱

Pt(+)

 (3) Zn + CdSO4 → ZnSO4 + Cd

(3)(-)Zn︱ZnSO4(c1)‖CdSO4(c2)︱Cd(+)

5.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作为氧化剂KMnO4, K2Cr2O7, FeCl3,

H2O2, I2, Br2, Cl2, F2, PbO2。试根据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把上述物质按其氧化能力递增顺序重新排列, 并写出它们对应的还原产物。

解:由于Eθ(I2/I-)〈Eθ(Fe3+/Fe2+)< Eθ(Br2/Br-)< Eθ(Cl2/Cl-)< Eθ(Cr2O72-/Cr3+)< Eθ(PbO2/Pb2+)< Eθ(MnO4-/Mn2+)<

Eθ(H2O2/H2O)< Eθ(F2/HF)。故氧化能力顺序为:

I2〈FeCl3

6.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作为还原剂SnCl2, FeCl2, KI, Zn, H2, Mg, Al,H2S。试根据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把上述物质按其还原能力递增顺序重新排列,并写出它们对应的氧化产物。解:由于Eθ(Fe3+/Fe2+) 〉Eθ(I2/I-) 〉Eθ(Sn4+/Sn2+)>

Eθ(S/H2S)> Eθ(H+/H2)> Eθ(Zn2+/Zn)> Eθ(Al3+/Al)> Eθ(Mg2+/Mg)。故还原能力顺序为:FeCl2〈KI〈SnCl2〈H2S〈H2〈Zn〈Al

7.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 标准态下根据Eθ值 2Br- + 2Fe3+ ─→ Br2 + 2Fe2+

Eθ(Fe3+/Fe2+)〈Eθ(Br2/Br-),反应自发向左进行。

 (2) 实验测知Cu-Ag原电池Eθ值为0.48V。

 (-)Cu∣Cu2+(0.052mol·L-1)‖Ag+(0.50mol·L-1)│Ag(+)

 Cu2+ + 2Ag

Cu + 2Ag+

E= Eθ(Ag+/Ag)- Eθ(Cu2+/Cu)>0,反应自发向左进行。

 (3) H2(g) + 1/2O2(g)

H2O(l)

= -237.129kJ·mol-1

r G m<0,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8. 己知: MnO4- +8H+ + 5e-

Mn2+ + 4H2O Eθ=1.51V,

Fe3+ + e-

Fe2+ Eθ=0.771V,

 (1) 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MnO4- + 5Fe2+ + 8H+

Mn2+ + 5Fe3+ + 4H2O

Eθ(MnO4-/Mn2+) 〉Eθ(Fe3+/Fe2+),该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2) 将这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池符号,标出正、负极, 并计算其标准电动势。

(-)Pt︱Fe2+,Fe3+‖MnO4-,Mn2+,H+︱Pt(+)

E= Eθ(MnO4-/Mn2+)- Eθ(Fe3+/Fe2+)=0.74V

 (3) 当H+离子浓度为10mol·L-1, 其他离子浓度均为1mol·L-1时,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

E(MnO4-/Mn2+)= Eθ(MnO4-/Mn2+)+

=1.61V

E= E(MnO4-/Mn2+)- Eθ(Fe3+/Fe2+)=1.61-0.771V

9. 写出按下列各反应设计成的原电池符号,并计算各原电池的电动势E(注:浓度单位均为mol·L-1)

 (1) Zn(s) + Ni2+(0.080)─→Zn2+(0.020) +

Ni(s)E(Zn2+/Zn)=-0.813

 (2) Cr2O72-(1.0) + 6Cl-(10)+ 14H+(10)─→2Cr3+(1.0)+

3Cl2(10.0kPa)+ 7H2O(l)

E(Cl2/Cl-)=+1.30V, E=1.50-1.30=0.20V

10. 求下列情况下在298.15K时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

 (1) 金属铜放在0.5mol·L-1的Cu2+溶液中, E(Cu2+/Cu)=?0.33V *(2) 在上述(1)的溶液申加入固体Na2S, 使溶液中的c(S2-)=

1.0mol·L-1, 求: E(Cu2+/Cu)=? -0.70V

 (3) 100kPa氢气通入0.1mol·L-1HCl溶液中, E(H+/H2)=?-0.0592V

 (4) 在1.0L上述(3)的溶液中加入0.1mol固体NaOH, E(H+/H2)=?

-0.41V

 (5) 在1.0L上述(3)的溶液中加入0.1mol固体NaOAc(忽略加入固体时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E(H+/H2)=?-0.17V

11. 已知在298.15K时,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36V。试计算Ag+的浓度

 (-)Cu∣Cu2+(0.010mol·L-1)‖Ag+(xmol·L-1)∣Ag(+)

E(Cu2+/Cu)=+0.340+(0.0592V/2)lg(0.01)=+0.28V

E=E(Ag+/Ag)-E(Cu2+/Cu)= Eθ(Ag+/Ag)+0.0592V*lg{c(Ag+)/cθ}

0.436=0.7991+0.0592*lgx-0.28

X=0.040mol.L-1

12. 己知半电池反应:

Ag+ + e-

Ag Eθ(Ag+/Ag)=0.7991V

AgBr(s) + e-

Ag + Br- Eθ(AgBr/Ag)=0.0711V, 试计算

(AgBr)

解:Eθ(AgBr/Ag)=E(Ag+/Ag)=Eθ(Ag+/Ag)+ 0.0592V*lg{c(Ag+)/cθ} = Eθ(Ag+/Ag)+0.0592*lg

(AgBr)

0.0711=0.799+0.0592* lg

(AgBr)

(AgBr)=5.04*10-13

*13. 今有氢电极其溶液由浓度均为1.0mol·L-1的弱酸(HA)及其钾盐(KA)所组成.若将此氢电极与另一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

为E=0.38V,并知氢电极为正极,另一电极的E=-0.65V。问该氢电极中溶液的pH值和弱酸(HA)的解离常数各为多少?PH=4.57,Kθa(HA)=2.7*10-5

14.计算下列反应在298.15K下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MnO2 + 2Cl- + 4H+

Mn2+ + Cl2 + 2H2O

15. 在Ag+和Cu2+浓度分别为1.0×10-2mol·L-1和0.10mol·L-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粉,哪种金属离子先被还原? 当第二种离子被还原时,第一种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是多少?

E(Cu2+/Cu)=0.31V,E(Ag+/Ag)=0.681V,Eθ(Fe2+/Fe)=-0.44V

{ E(Ag+/Ag)- Eθ(Fe2+/Fe)}>{ E(Cu2+/Cu)- Eθ(Fe2+/Fe)}故Ag+先被Fe 还原。

C(Ag+)=5.0*10-9mol.L-1

16. 己知反应: 2Ag+ + Zn

2Ag + Zn2+

 (1) 开始时Ag+和Zn2+的浓度分别为0.10mol·L-1和0.30mol·L-1,求E(Ag+/Ag), E(Zn2+/Zn)及E值。

E(Ag+/Ag)=0.74V, E(Zn2+/Zn)=-0.78V,E=0.74-(-0.78)=+1.5V

 (2) 计算反应的Kθ, Eθ及

Kθ=5.76*1052 , Eθ=+1.5671,

=-3.014*102KJ.mol-1

 (3) 求达平衡时溶液中剩余的Ag+浓度。

C(Ag+)=2.5*10-27mol.L-1

17. 已知锰的元素电势图:

 

MnO4- 0.56 MnO42- ? MnO2 ? Mn3+ 1.5 Mn2+ 1.18 Mn

│ 1.70 ││ 1.23 │

└────────────┘└─────────┘ (1) 求

(MnO4-/MnO2)和

(MnO2/Mn3+) +2.27V, +1.0V

 (2) 指出图哪些物质能发生歧化反应? MnO42- , Mn3+

 (3) 指出金属Mn溶于稀HCl或H2SO4中的产物是Mn2+还是Mn3+,为什么?是Mn2+,故反应式为 Mn + 2H+Mn2+ +H2

18.根据铬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势图:

 

 Cr2O72- 1.36 Cr3+ -0.424 Cr2+ -0.90 Cr

 (1) 计算

(Cr2O72-/Cr2+)和

(Cr3+/Cr) +0.91V ,-0.74V

 (2) 判断Cr3+和Cr2+在酸性介质中是否稳定? Cr3+和Cr2+均不歧化,但

Eθ(Cr2O72-/Cr3+)〉Eθ(O2/H2O),Cr3+不易被氧化,较稳定。

而Eθ(Cr3+/Cr2+)<< Eθ(O2/H2O),所以Cr2+极不稳定,在酸性介质中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r3+。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电路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2 试用外施电源法求图题4-2 所示含源单口网络VCR ,并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解:图中u 可认为是外加电压源的电压。 根据图中u 所示的参考方向。可列出 (3)(6)(5)20(9)50u i i A V A i V =Ω+Ω++=+ 4-5试设法利用置换定理求解图题4-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何处划分为好?置 换时用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为好? 解:试从下图虚线处将电路划分成两部分,对网路N 1有(节点法) 11 11967 (11)u u u u i ???+-=? ?+????-++=-? 整理得: 1511714u i =- 对网络2N 有 2 5 1133u i i i =?+?= 解得3i A =,用3A 电流源置换N 1较为方便,置换后利用分流关系,可得: ()121031V 1V u +=??=

4-9 求图题4-7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已知0.99α= 解: 施加电源t u 于输入端可列出网孔方程: 12335121(25100)100 (1) 100(100100101010)100.990(2)t i i u i i i +-=-++?+?-?= 将(2)代入(1)得135t i u R i ==Ω 4-14求图题4-10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路。 解 解: 图(a):因电压的计算与路径无关,所以

[5(1)]4(13)4ad ac cd ad ab bd u u u V V u u u V V =+=---=-=+=--=- 图(b): 流出a 点的电流(521)8a i A =++=,流入b 点多的电流(541)8b i A =+-=。 所以ab 之间的等效电路为8A 的电流源,电流从b 端流出。 图(c):导线短接。 4-23 电路如图题4-15 所示,已知非线性元件A 的VCR 为2u i =。试求u ,i ,i 1. 解: 断开A ,求得等效内阻:1o R =Ω 开路电压a u 所满足的方程: ()(11)12111/21 c a c a u u u u +-?=???-?++=?? 求得2a u V =,最后将A 接到等效电源上,如上图所示。 写出KVL :220i i +-=12A i A ?=-或 当1i A =时,1u V =,21120.5,[2(0.5)1] 1.52i A A i A -==-=---= 当2i A =-时,4u V =,21421,[212]32i A A i A -===-+= 4-25 试求图题4-17所示电路中流过两电压源的电流。

第四章-串-习题及答案.doc

第四章串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4.1 简述下列每对术语的区别: 空串和空白串;串常量和串变量;主串和子串;静态分配的顺序串和动态分配的顺序串;目标串和模式串;有效位移和无效位移。 4.2 假设有如下的串说明: char s1[30]="Stocktom,CA", s2[30]="March 5 1999", s3[30], *p; (1)在执行如下的每个语句后p的值是什么? p=stchr(s1,'t'); p=strchr(s2,'9'); p=strchr(s2,'6'); (2)在执行下列语句后,s3的值是什么? strcpy(s3,s1); strcat(s3,","); strcat(s3,s2); (3)调用函数strcmp(s1,s2)的返回值是什么? (4)调用函数strcmp(&s1[5],"ton")的返回值是什么? (5)调用函数stlen(strcat(s1,s2))的返回值是什么? 4.3 设T[0..n-1]="adaabaabcaabaa",P[0..m-1]="aab".当用模式串匹配目标串T时,请给出所有的有效位移。算法NaiveStrMatch(T,P)返回的位移是哪一个位移。 二、算法设计题: 4.4 利用C的库函数strlen,strcpy和strcat写一算法void StrInsert(char *S, char *T, int i),将串T插入到串S的第i个位置上。若i大于S的长度,则插入不执行。 4.5 利用C的库函数strlen 和strcpy(或strncpy)写一算法void StrDelete(char *S,int i, int m)删去串S中从位置i开始的连续m个字符。若i≥strlen(S),则没有字符被删除;若i+m≥strlen(S),则将S中从位置i开始直至末尾的字符均删去。 4.6 以HString为存储表示,写一个求子串的算法。 4.7 一个文本串可用事先给定的字母映射表进行加密。例如,设字母映射表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n g z q t c o b m u h e l k p d a w x f y i v r s j 则字符串"encrypt"被加密为"tkzwsdf".试写一算法将输入的文本串进行加密后输出;另写一算法,将输入的已加密的文本串进行解密后输出。 4.8 写一算法void StrReplace(char *T, char *P, char *S),将T中首次出现的子串P替换为串S。注意:S和P的长度不一定相等。可以使用已有的串操作。 4.9 将NaveStrMatch改写为输出目标串中所有也模式串匹配的有效位移。 *4.10 利用4.9的结果写一算法void StrReplaceAll(char *T, char *P, char *S),将T中出现的所有与P相等的不重叠子串替换为S,这里S和P的长度不一定相等。 4.11 若S和T是用结点大小为1的单链表存储的两个串,试设计一个算法找出S中第一个不在T中出现的字符。 答案: 4.1 简述下列每对术语的区别: 空串和空白串;串常量和串变量;主串和子串;静态分配的顺序串和动态分配的顺序串;目标串和模式串;有效位移和无效位移。 答:空串是指不包含任何字符的串,它的长度为零。 空白串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空格的串,空格也是字符。 串常量是指在程序中只可引用但不可改变其值的串。 串变量是可以在运行中改变其值的。 主串和子串是相对的,一个串中任意个连续字符组成的串就是这个串的子串,而包含子串的串就称为主串。 静态分配的顺序串是指串的存储空间是确定的,即串值空间的大小是静态的,在编译时刻就被确定。 动态分配的顺序串是在编译时不分配串值空间,在运行过程中用malloc和free等函数根据需要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字符数组的空间(这个空间长度由分配时确定,也是顺序存储空间)。 目标串和模式串:在串匹配运算过程中,将主串称为目标串,而将需要匹配的子串称为模式串,两者是相对的。 有效位移和无效位移:在串定位运算中,模式串从目标的首位开始向右位移,每一次合法位移后如果模式串与目标中相应的字符相同,则这次位移就是有效位移(也就是从此位置开始的匹配成功),反之,若有不相同的字符存在,则此次位移就是无效位移(也就是从此位置开始的匹配失败)。 4、2 解:(1) stchr(*s,c)函数的效用是查找字符c在串s中的位置,若找到,则返回该位置,否则返回NULL。 因此: 执行p=stchr(s1,'t');后p的值是指向字符t的位置, 也就是p==&s1[5]。 执行p=strchr(s2,'9');后p的值是指向s2串中第一个9所在的位置,也就是p==&s2[9]。 执行p=strchr(s2,'6');之后,p的返回值是NULL。 (2)strcpy函数效用是串拷贝,strcat函数的效用是串联接。所以: 在执行strcpy(s3,s1); 后,s3的值是"Stocktom,CA" 在执行strcat(s3,","); 后,s3的值变成"Stocktom,Ca," 在执行完strcat(s3,s2);后,s3的值就成了"Stocktom,Ca,March 5,1999"

4国际金融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A)2(C)3(B)4( A) 5( D) 解析: 1.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虽然目的相似,但两者的运营方式是不同的,反映了英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和在争夺金融霸权上的尖锐矛盾 2.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 3. 在金币本位制下,流通中使用的是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储备体系。 5. 明确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 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 2.1.何谓国际货币体系?它包括哪些内容?试说明其演进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影响国际支付的原则、惯例、安排以及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国际结算制度,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汇率制度: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各个时期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协定之后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2. 简述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铸造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币,具有无限法偿效力的自由流通。 (2)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 (3)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也可以自由熔毁。 (4)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的黄金。 3.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 (2)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3)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 (4)由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5)取消外汇管制。 (6)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由 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取消外汇管制;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崩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特里芬两难。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充当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带来的一种内在矛盾。当美国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储备供应不足,从而国际清偿力不足并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就难以保持,产生美元危机。 4. 牙买加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

第四章 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4. 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 解:初始化:(1,0,119), (0,1,67) 1:Q=119/67=1,(0,1,67) , (1,-1,52) 2:Q=67/52=1,(1,-1,52), (-1,2,15) 3:Q=52/15=3,(-1,2,15), (4,-7,7) 4:Q=15/7=2,(4,-7,7), (-9,16,1) 所以67-1 mod 119=16 10.设通信双方使用RSA加密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是(e,n)=(5,35),接收到的密文是C =10,求明文M。 解:由n=35,易知35=5×7,进而?(n)=?(35)=24, 由RSA加密体制可知,ed≡1 mod ?(n),即5d≡1 mod 24,所以d=5 ∴M=C d mod n=105 mod 35=5 11. 已知c d mod n的运行时间是O(log3n),用中国剩余定理改进RSA的解密运算。如果不 考虑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代价,证明改进后的解密运算速度是原解密运算速度的4倍。证明:RSA的两个大素因子p,q的长度近似相等,约为模数n的比特长度log n的一半,即(log n)/2,而在中国剩余定理中要计算模p和模q两个模指数运算,与c d mod n的运行时间规律相似,每一个模指数运算的运行时间仍然是其模长的三次幂,即O[((log n)/2)3]= O(log3n)/8,这样在不考虑中国剩余定理计算代价的情况下,总的运行时间为两个模指数的运行时间之和,即O(log3n)/8+O(log3n)/8=O(log3n)/4,得证。 12. 设RSA加密体制的公开钥是(e,n)=(77,221)。 (1) 用重复平方法加密明文160,得中间结果为 1602(mod 221)=185,1604(mod 221)=191,1608(mod 221)=16,16016(mod 221)=35,16032(mod 221)=120,16064(mod 221)=35,16072(mod 221)=118,16076(mod 221)=217,16077(mod 221)=23, 若敌手得到以上中间结果就很容易分解n,问敌手如何分解n 解:由以上中间结果得16016(mod 221)=35=16064(mod 221), 此即16064-16016=0 (mod 221) 即(16032-1608) (16032+1608)=0 (mod 221) (120-16)(120+16)=0 (mod 221) 104×136=0 (mod 221) 由gcd(104,221)=13及gcd(136,221)=17,可知221的分解为221=13×17 (2) 求解密密钥d d=e-1mod ?(221)=77-1 mod 12×16 由扩展Eucild算法可得d=5。 13.在ElGamal体制中,设素数p=71,本原根g=7, (1)如果接收方B的公开钥是y B=3,发送方A选择的随机整数k=3,求明文M=30所对应的密文。 解:C1=g k mod p=73 mod 71=59 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所以密文为(59,29) (2)如果A选择另一个随机数k,使得明文M=30,加密后的密文是C=(59,C2),求C2解:由C1=g k mod p得59=g k mod p=7k mod 71,即k=3 而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14.设背包密码系统得超递增序列为(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试对good night加密。 解:由A=(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4 组合逻辑电路 1.4选1MUX(数据选择器)如附图所示,其逻辑功能如下表所示。试仅用4选1数 据选择器分别实现二变量和三变量异或逻辑函数。 , " 答: 2.试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153设计一个全减器,它能完成二进制减法运算S=(A —B—C),CO为借位输出,写出设计过程,画出逻辑电路。4选1数据选择器功能 表和符号图分别见功能表和附图。 4选1数据选择器74153功能表 输入 选通地址数据 ST A1A0D3~D0Y 1 ×××( Z ) 0 0 0 D3~D0D0 0 0 1 D3~D0D1 表0 1 0 D3~D0D2 0 1 1 D3~D0D3 } 答:S:D0=D3=C,D1=D2=C CO:D0=D3=C,D1=1,D2=0。 4选1数据选择器功能表 E S1S0Y 1 X X 0 0 0 0 D0 0 0 1 D1 0 1 0 D2 0 1 1 D3 1 A B — ! A B

A 1=A ,A 0=B 3. 用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构成一个全加器,试画出其连线图。4选1数据选择器惯 用符号及其功能表如下: " 答:S :D 0=D 3=C ,D 1=D 2=C | CO :D 1=D 2=C ,D 3=1,D 0=0。 S 1=A ,S 0=B 4. 用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分析逻辑电路写出逻辑表达式。4 选1数据选择器惯用符号及其功能表如下:: [ E S 1 S 0 Y 1 X X 0 0 0 0 D 0 0 0 1 D 1 0 1 0 D 2 0 1 1 D 3 E D 1 》 D 2 D 3 S 1 S 0 Y 1Y 2Y 1D 0 1D 1 1D 2 1D 3 [ 2D 1 2D 2 2D 3 S 1 S 0 1E 2E S CO · E S 1 S 0 Y 1 X X 0 0 0 0 D 0 0 0 1 D 1 0 1 0 D 2 0 1 1 D 3 Y ? S 0 S 1 S 0 S 1 E E ≥1 1 1 &B D C F D 0D 1D 2D 3 D 0D 1D 2D 3

第4章 串与数组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串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B ) A.串是字符的有限序列 B.空串是由空格构成的串 C.模式匹配是串的一种重要运算 D.串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 2.串的长度是指( A ) A. 串中包含的字符个数 B. 串中包含的不同字符个数 C. 串中除空格以外的字符个数 D. 串中包含的不同字母个数 3.设有两个串p和q,其中q是p的子串,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算法称为( C )A.求子串B.联接C.模式匹配D.求串长 4.设主串的长度为n,模式串的长度为m,则串匹配的KMP算法时间复杂度是( C )。 A. O(m) B. O(n) C. O(n + m) D. O(n×m) 5. 串也是一种线性表,只不过( A )。 A. 数据元素均为字符 B. 数据元素是子串 C. 数据元素数据类型不受限制 D. 表长受到限制 6.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进行存储,a11为第一元素, 其存储地址为1,每个元素占一个地址空间,则a85的地址为( B )。 A. 13 B. 33 C. 18 D. 40 7. 有一个二维数组A[1..6, 0..7] ,每个数组元素用相邻的6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 那么这个数组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是(D )个字节。 A. 48 B. 96 C. 252 D. 288 8.设有数组A[1..8,1..10],数组的每个元素占3字节,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始以列序 为主序顺序存放,则数组元素 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B )。 A. BA+141 B. BA+180 C. BA+222 D. BA+225 9.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存储表示方法( B ) A. 实现转置操作很简单,只需将每个三元组中行下标和列下标交换即可 B. 矩阵的非零元素个数和位置在操作过程中变化不大时较有效 C. 是一种链式存储方法 D. 比十字链表更高效 10. 用十字链表表示一个稀疏矩阵,每个非零元素一般用一个含有( A )域的结点表示。 A.5 B.4 C. 3 D. 2 二、填空题 1. 一个串的任意连续字符组成的子序列称为串的子串,该串称为主串。2.串长度为0的串称为空串,只包含空格的串称为空格串。 3. 若两个串的长度相等且对应位置上的字符也相等,则称两个串相等。 4. 寻找子串在主串中的位置,称为模式匹配。其中,子串又称为模式串。 5. 模式串t="ababaab"的next[]数组值为-1001231,nextval[]数组值为-10-10-130。 6. 设数组A[1..5,1..6]的基地址为1000,每个元素占5个存储单元,若以行序为主序顺序 存储,则元素A[5,5]的存储地址为1140。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3在25℃,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4.580℃时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 4.720℃下HCl溶于苯中达平衡,气相中HCl的分压为101.325 kPa时,溶液中HCl的摩尔分数为0.0425。已知20℃时苯的饱和蒸气压为10.0 kPa,若20℃时HCl和苯蒸气总压为101.325 kPa,求100 g苯中溶解多少克HCl。 解:设HCl在苯中的溶解符合亨利定律 m = 1.867g

4.11A,B两液体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在温度t时纯A的饱和蒸气压 ,纯B的饱和蒸气压。 (1)在温度t下,于气缸中将组成为的A, B混合气体恒温缓慢压缩,求凝结出第一滴微小液滴时系统的总压及该液滴的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为多少? (2)若将A, B两液体混合,并使此混合物在100 kPa,温度t下开始沸腾,求该液态混合物的组成及沸腾时饱和蒸气的组成(摩尔分数)。 解:由于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均符合拉乌尔定律; (2)混合物在100 kPa,温度t下开始沸腾,要求 4.13液体B与液体C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常压及25℃下,向总量n = 10 mol,组成x C = 0.4的B, C液态混合物中加入14 mol的纯液体C,形成新的混合物。求过程的△G, △S。解:n C =( 14+10×0.4) mol = 18 mol n B= ( 10×0.6) mol = 6 mol n总= 24 mol 4.15在25℃向1 kg溶剂A(H2O)和0.4 mol溶质B形成的稀溶液中又加入1 kg 的纯溶剂,若溶液可视为理想稀溶液,求过程的△G。 4.16(1)25℃时将0.568 g碘溶于50 cm3 CCl4中,所形成的溶液与500 cm3 水一起摇动,平衡后测得水层中含有0.233 mmol的碘。计算点在两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设碘在两种溶剂中均以分子形式存在。(2)若25℃在水中的浓度是1.33 mmo l·dm-3,求碘在中的浓度。 解:(1)的分子量为,因此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 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集答案第四章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说课稿 林银花 教材说明:一、1、课题:《一定能摸到红球吗?》 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作出合理的决策,概率正是通过对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为人们更好的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本节内容又是 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生活. 3、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A)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B)体会事件的发生的不确定性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2)、能力目标: (A)经历游戏等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B)在与其它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情感目标: (A)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B)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C)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确定和不确定两方面分析一件事情. 4、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的重点是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学习的难点是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学习本节知识应注意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 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4 第四章 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P 135 7. 1)用OLS法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线性模型。create u 20; data consump income; ls consump c income Dependent Variable: CONSUMP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 20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INCOME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线性模型如下: CONSUMP = 5389 + *INCOME 2)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i) X Y -图:是否有明显的散点扩大/缩小/复杂型趋势 scat income consump ii)解释变量—残差图:是否形成一条斜率为0的直线 scat income resid^2 或者 genr ei2=resid^2; scat income ei2 由两个图形,均可判定存在递增型异方差。 还可以用帕克检验,戈里瑟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怀 特检验等方法。 iii) 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共有20个样本,去掉中间1/4个样本(4 个),剩余大样本、小样本各8个。 Sort income ; smpl 1 8; ls consump C income Smpl 13 20; ls consump C income 21 0.050.05615472.0126528.3 4.86 (,)(81,81) 4.28 11 811811 1111RSS RSS F F F n k n k n k n k = ==--=>= --------------,存在异方差。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doc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 篇一:演讲与口才参考答案 《演讲与口才》作业一 (第一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传播者、媒介、受传者、效果五个环节。 3、公元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写出的《修辞学》可以说是演讲术的逐步完善和形成时期。 4、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 5、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叙述性演讲,以逻辑论证为主的论辩性演讲,以解说注释为主的说明性演讲,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性演讲几类。 6、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内容和材料。演讲活动的实质就是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7、一篇演讲一个主题 8、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揭示主(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a74158569.html, 小草范文网: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和

象征比喻型。 9、演讲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得直接材料,二是获得间接材料。 二、名词解释 1、演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演讲: 道德演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一种演讲。 三、问答题 1、简述演讲的特点。 答:1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 2独白式的现实活动言态表达。 3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2、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 答: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2经济活动的思想筹码。 3鼓舞士气的战争号角。 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 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第4章串 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串作业 参考答案: 1、简述空串和空格串(或称空格符串)的区别? 1)空串是指不包括任何字符的串,空格串指包含若干个空格字符的字符串; 2)空串长度为零,空格串长度为所包括的空格字符的个数。2、设s=‘I AM A STUDENT ’,t=‘GOOD’,q=‘WORKER’.求: 1)StrLength(s) 2)StrLength(t) 3)SubString(s,8,7) 4)SubSting(t,2,1) 5)Index(s,’A’) 6)index(s,t) 7)Replace(s,’STUDENT’,q) 8)Concat(SubString(s,6,2),Concat(t,SubString (s,7,8))) 答: 1)StrLength(s)=14 2)StrLength(t)=4 3)SubString(s,8,7) = ‘STUDENT’ 4)SubSting(t,2,1) = ‘O’ 5)Index(s,’A’)= 3

6)index(s,t) = 0 7)Replace(s,’STUDENT’,q) = ‘I AM A WORKER ’ 8)Concat(SubString(s,6,2),Concat(t,SubString(s, 7,8))) = ‘A GOOD STUDENT’ 3、若串S1=‘ABCDEFG’, S2=‘9898’ ,S3=‘###’,S4=‘012345’,执行 concat(replace(S1,substr(S1,length(S2),length(S3)),S3),subs tr(S4,index(S2,‘8’),length(S2)))其结果是多少? 答:ABC###G1234 4、下列算法实现求采用顺序结构存储的串s和串t的一个最长公共子串。请将空格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void maxcomstr(orderstring *s,*t; int index, length) { int i,j,k,length1,con; index=0;length=0;i=1; while (i<=s.len) { j=1; while(j<=t.len) { if (s[i]= =t[j]) { k=1; length1=1; con=1; while(con) if (1) _ { length1=length1+1;k=k+1; } else (2) __; if (length1>length) { index=i; length=length1; } (3)____; } else (4) ___;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 4-1 略。 4-2试简述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结构形成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解: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石英的分化,架状[SiO4]断裂,在熔体中形成了各种聚合程度的聚合物。 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一般链状聚合物易发生围绕Si-O轴转动同时弯曲,层状聚合物使层本身发生褶皱、翘曲、架状聚合物热缺陷增多,同时Si-O-Si键角发生变化。 [SiO4]Na4+[Si2O7]Na6——[Si3O10]Na8+ Na2O (短键) 3[Si3O10]Na8—— [Si6O18]Na12+2 Na2O (六节环) 后期:在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内,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缩聚释放的Na2O又能进一步侵蚀石英骨架而使其分化出低聚物,如此循环,直到体系达到分化-缩聚平衡为止。 4-3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解:利用X射线检测。 晶体SiO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 SiO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SiO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4-4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价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硅酸盐熔体粘度的原因。 解:(1)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

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2)通常碱金属氧化物(Li 2O 、Na 2O 、K 2O 、Rb 2O 、Cs 2O )能降低熔体粘度。这些正离子由于电荷少、半径大、和O 2- 的作用力较小,提供了系统中的“自由氧”而使O/Si 比值增加,导致原来硅氧负离子团解聚成较简单的结构单位,因而使活化能减低、粘度变小。 4-5熔体粘度在727℃时是107Pa ·s ,在1156℃时是103 Pa ·s ,在什么温度下它是106 Pa ·s ? 解:根据 727℃时,η=107 Pa ·s , 由公式得: (1) 1156℃时,η=103 Pa ·s ,由公式得: (2) 联立(1),(2)式解得∴A =-6.32,B =13324 当η=106 Pa ·s 时, 解得t =808.5℃。 4-6 试述石英晶体、石英熔体、Na 2O ·2SiO 2熔体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 石英晶体 石英熔体 Na 2O?2SiO 2 结构 [SiO 4] 按共顶方式对称有规律有序排列,远程有序 基本结构单元 [SiO 4] 呈架状结构,远程无序 基本结构单元 [Si 6O 18]12- 呈六节环或 八节环,远程无序 性质 固体无流动性,熔点高,硬度大,导电性差,结有流动性,η大,电导率大,表面张力大 有流动性,η较石英熔体小,电导率大,表面张力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