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与扩句的方法及特殊例子分析详解、练习巩固

缩句与扩句的方法及特殊例子分析详解、练习巩固
缩句与扩句的方法及特殊例子分析详解、练习巩固

缩句的方法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

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也可以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

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

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应去掉。应当是:圆月挂。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

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不应当删去。故应当缩为:孩子差点儿跌到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所以应当为: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例: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故答案应当为: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7、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例: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8、连动句的缩句

例: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也就是说,句子所陈述的对象即主语连续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必须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做保留。(我认为这类句子不应当成为学生练习内容。)此句缩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

通过缩句,有助于我们抓住长句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句子。这是缩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用意义。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在缩句后,不改变句子的结构,不一定要缩到最简。如果作为一种冰冷的“语文技术”来考查学生,我觉得有背新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语感,谈化语法的精神,故不值得提倡。

我建议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缩句练习”,让学生分析复杂的长句,找出主干。我们不应当在试卷中单独出现缩句题。如果有出现,我们在改卷的时候也要从宽处理,尽量给分。以上是我对缩句问题的一些看法,主要参考《小学语文教师·问讯处》令怡的观点,并对部分网友的看法作了修正。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a7851124.html,/blog/static/315994982007102881524258/

连动句缩句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5”第四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缩句。

例: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

东郭先生在路上走。

东郭先生走。

1.小象在晨雾中缓缓走来。

2.小鸟在树枝上自由自在地叫。

我认为,示例与练习题1、2属于两类不同的句型。练习题1和2是一般的主谓句,示例是特殊的主谓句──连动句。示例缩句的结果应该是:“东郭先生牵着毛驴走。”而现在缩成“东郭先生走”,就把第一个谓语动词“牵”及其宾语“毛驴”也缩掉了,改变了原句的基本结构和意思。因此这个缩句题的示例是不妥当的,应该换掉。我的看法是否对?请指教。

江苏省海门师范普师97(1)班冒琴

冒琴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

这道题练习的目的是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练习去枝叶、留主干。从两个练习题上看,编者要求都去掉两个状语:例1去掉“在晨雾中”和“缓缓地”,例2去掉“在树枝上”和“自由自在地”。显然编者把示例中的“牵着毛驴”误以为是状语了。

语法书上告诉我们,动宾短语作状语的条件是带结构助词“地”。例如:

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任务。

这个句子如果去掉“地”字,就成了连动句。此例说明了这样一点:一个动宾短语用在动词前面,带“地”时作状语,不带“地”时作连动句的第一谓语。但这种只有一个“地”字之差的情况是很少的,大量的连动句,在第一谓语(动宾短语)后面是加不上“地”字的,如“小芹上山采野果”“他弯下腰收拾东西”“我吃过晚饭做作业”“他倒了杯茶喝”“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等等。

如果说,两种句型在只有一个“地”字之差时会让人产生误解,那么对于像“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一类加不上“地”字的连动句,只要掌握结构助词“地”字的作用,就不会误把“牵着毛驴”当成状语了。

由此我们还可推广到:一个动补短语用在动词前面,不带“地”的时候,也是连动句的第一谓语。如:“挑山工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这里的“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是个动补短语,它的后面没有也不可能有结构助词“地”,显然全句是个连动句,可是第九册“基础训练2”扩句题中出现了这样的示例:“挑山工抽烟。──挑山工坐在对面草地上抽烟。”显然,编者误把“坐在对面草地上”当作状语了。──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5期上吴世伟老师的《这个扩句值得商榷》一文已经谈清楚了,读者可以参看该文,以免教学上产生误导。复指短语作主语、宾语的句子

如何缩句

(1)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某资料:叔叔练习射击。

我之意: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2)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某资料:奶奶关心儿童。

我之意:宋庆龄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3)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某资料:伯伯是所长。

我之意:蔡希陶伯伯是所长。

这三个句子正确的缩句应该怎么样?类似的句子该如何处理?

浙江省三门县实验小学任旭东

以上三句的缩句如何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的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例如:“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这一句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复指短语,其中的主要词语是“雨来”和“李大叔”,因此,应该缩成“雨来掩护了李大叔”(当然也可缩成“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李大叔);如果缩成“小英雄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则主干的意思远不如“雨来掩护了李大叔”来得明确。

下面我们说说任旭东老师提供的三个句子。

句(1)的“解放军叔叔”是复指短语作主语,主要词语是“解放军”,故应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

句(2)的“宋庆龄奶奶”和“我们少年儿童”也都是复指短语,分别作主语和宾语,主要词语是“宋庆龄”和“少年儿童”,故应缩成:“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偏正短语,可以整个儿保留在主干中;当然,去掉“少年”二字不能算错。

句(3)的“蔡希陶伯伯”也是复指短语作主语,主要词语是“蔡希陶”,故应缩成:“蔡希陶是老所长。”这里保留“老”字,是因为“老所长”结合得很紧密,如同“老模范”“新教师”等一样,“老”强调历时比较长,“新”强调历时比较短,去掉“老”和“新”后,总觉得意思有一些出入。不过,缩句的方法就是去掉附加语(定、状、补),因此去掉“老”(定语),也是符合缩句要求的。任旭东老师所缩写的三个句子中将复指短语“解放军叔叔”“宋庆龄奶奶”“蔡希陶伯伯”整个儿地保留在主干的主语中,是可行的,因为它们都很简短,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但如果复指短语比较长,就应该去掉次要词语,如“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比较长,要是整个儿保留在主干中,就显得不简练,不像主干所需用的词语了,所以应当去掉次要词语“抗日革命干部”。认识缩句及其他

一、缩句从何而来?

过去的语文考试根本就没有缩句。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吧,那时候的语文学特别强调“双基”,语文基础知识成了语文教学之本,“双基”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内容。这时候,试题中开始出现了缩句,但是课本中没有缩句的练习。到了九十年代,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才出现了缩句。一直到现在,缩句几乎成了考察学生理解句子不可少的题型。

缩句是把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以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阅读教学中,缩句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缩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考试中,缩句同样是一种帮助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本来应该有学生自由选用,可以用缩句,也可以不用缩句而采用别的方法。但是,拉出来一个句子,生生地让学生缩句,这就违背了缩句的初衷。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理解了句子,就到此为止。但是考试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于是缩句也就“标准化”了,把活生生的阅读理解活动变成了冷冰冰的“技术”。这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缩句没有必要单独出题考试,在阅读试题中也没有必要专门考查缩句。

二、缩句在语法上有没有定义?

各种语法书里没有一本讲到缩句。这是因为语法讲的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而不是讲语言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所以在语法上缩句没有定义。

三、句子的主干是什么?

一般来说,对于单句,句子的主干应该是主语、谓语和宾语。至于定语、状语、补语,它们在短语中都是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用在句子里同样起这样的作用,就成为句子的“枝叶”了。至于复句,那就另当别论。

四、补语与“着”“了”“过”如何处理?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只要理解了句子,就行了。补语保留可以,删去也行,不过要看具体情况。“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五、“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何处理?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把字句中,介词“把”能把手动词支配的宾语改称动词的状语。被字句中,充当介词“被”宾语的这个成分是主动者,主语则是被动者。一般来说,需要将把字句和被字句变为不用“把”字和“被”字的一般句子,再做缩句或比较,来帮助理解句子。考试中不应该出这样的题。

六、这两句话怎样缩句?

有了前边的理解,“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传过来”这句话的缩句就好办了。

这句话的主语是“鸟叫声”,自然不能再删去“鸟”,删去就不清楚了。一般来说趋向动词的意思很实在,所以“传过来”不能删掉“来”。

一个小男孩天真地以为生活中全是灿烂的阳光。

这句话里的主语部分“一个小男孩”是偏正短语,可以删去定语“一个”。要看整个句子及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是否删去“小”。如果句子强调男孩的“小”就不能删去。“生活中全是灿烂的阳光”是诸位短语做“以为”的宾语,可以删掉定语“灿烂的”。若把“生活中”也删去,缩成“小男孩以为阳光”句子就改变愿意了

这样这句话就可以缩为:小男孩以为生活中全是阳光。

另外,缩句时给出不同的答案是很正常的。语文里哪有那么多的唯一答案?只要缩句以后不改变句子原意都应该是正确得。尽管可能缩得“不净”,那也不要紧。

缩句例析

zhuoyan:我在教学中遇到关于缩句的问题总是感到很棘手,相同的句子,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同事之间对此也莫衷一是,特求助于各位老师。

聂在富:缩句,总的原则是压缩后应当还是句子,不能成了短语,更不能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下面结合具体例句谈些意见,请大家教正。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参考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a7851124.html,/question/9171852.html?si=4

缩句

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缩句练习一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3、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3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36、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37、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38、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3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0、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4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42、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43、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44、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5、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46、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4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48、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缩句练习二

1.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州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3.赵宇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4.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从南方赶来的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燕子加入了盛会。

6.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7.他以非凡的毅力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

8.一群水鸟正在吞食漂在水面上的菜叶。

9.我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

10.三(3)班的学生十分爱戴亲切、温和、知识丰富的庄老师。

11.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12.我们学校的师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

13.墙上明显地有三个灰黑色的球印。

14.一头吸河水的老象深深地陷进了厚厚的淤泥里。

15.数不清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神秘的眼睛。

16.我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

17、海边的沙滩上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18、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9、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20、各色的小蝴蝶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21、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飘扬。

22、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23、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24、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使用原子能推动的巨型船舰出现在海洋上。

25、受惊吓的刺猬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6、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27、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28、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29、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30、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32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3、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34、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35、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36、深夜,闪烁的星星布满了天空。

37、崭新的联想电脑给捣蛋的可可弄坏了。

38、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行人在散步。

缩句练习三

1、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她的头发。

2、鸭嘴兽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

3、他穿着一件大翻领上带着道道滚边的海军服。

4、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十分华丽的少年宫。

5、又大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

6、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7、二十六团的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这场激烈的战斗。

8、老班长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洒在花丛中。

9、用英雄鲜血浇灌的鲜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花。

10、古井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11、一队队穿着整齐的少先队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长城。

12、姐姐是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

13、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动物园。

14、1997年的一个秋日,我在盛产雨花石的一个采砂矿坑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块黝黑的雨花石。

15、我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

16、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17、小松鼠高兴得跳了起来。

18、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19、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沙群岛。

20、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21、鲁迅笔下的闰土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少年。

22、我在上海体育馆观看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排球比赛。

23、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24、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25、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6、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27、宽敞的礼堂里坐满了兴高采烈的观众。

28、诺贝尔始终在顽强地向上攀登,终于到达了光辉的顶点。

29、这是第一面搭载我国自己的航天器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

30、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3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32、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33、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34、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

35、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36、我班王明同学认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37、观众的目光一起投向那位身穿“5”号背心的运动员。

38、夏天的厂房热得像蒸笼一样。

39、校园今年的圣诞节晚会开得非常成功。

40、奔腾而来的洪水卷走了农民的粮食和牲畜。

41、满身是汗的渔夫吃力地拖着一张水淋淋的破渔网。

42、我看到了乱蓬蓬的长发下那张平静而慈祥的脸。

43、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44、心突突地跳得很厉害。

45、白而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

46、八路军的一个通讯班悄悄地开到郑州以南50公里的前线。

47、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

48、一块块窗玻璃亮得可以照见人影。

49、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舟桥。

50、赵州桥横跨在37米宽的河面上。

51、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52、鹅毛般的大雪飘落在她乌黑的长头发上。

53、英勇的红军战士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

54、这座经过精心设计、建造的石拱桥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55、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56、赵宇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57、公园里开着红的、黄的、紫的鲜艳美丽的花朵。

58、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59、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的亮晃晃的奖章。

60、李刚的匣子里装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61、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光荣的标志。

62、英雄的人民驯服了咆哮一时的洪水。

63、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十分艰难地迈着沉重的步伐。

64、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

65、他从大树桩下边掏出四个手榴弹。

66、鸟类飞翔的能力十分惊人。

67、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68、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茂密的树林。

69、美丽的小松鼠常常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70、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

71、马玉宝和长工们满怀阶级仇恨狠狠地痛揍了狡诈的老地主。

7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73、一个渔民在金黄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坚硬的琥珀。

74、可爱的家乡的许多景物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75、少先队员愉快的歌声荡漾在宽阔的黔灵湖水面上。

76、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走来。

77、24号船上的勇士们胜利地完成了横渡长江的艰巨任务。

78、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79、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80、人们用赞叹的目光看着这位救人的英雄。

81、白发苍苍的老农向客人介绍土地的情况。

82、江泽民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

83、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84、老师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85、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

86、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

87、我们沿着开发区旁边的一条小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88、青青的麦苗悄悄地抽出嫩绿的叶子。

89、枯黄的树叶在瑟瑟的秋风中缓缓飘落。

90、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飞速向首都机场驶去。

9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92、一望无际的草原忽然传来笃笃的马蹄声。

93、美丽的松鼠翘着毛茸茸的尾巴。

94、一座英雄的铜像巍巍屹立在高高的山冈上。

95、岛上的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品尝他们种出的唯一的大西瓜。

96、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97、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商量着什么。

98、他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99、老师讲得有声有色。

100、飘飘荡荡的青烟弥漫在大地上。

101、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02、王叔叔的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苹果。

103、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04、英雄的唐山人民重建自己的家园。

105、她的性格比较内向。

106、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松树林。

107、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108、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了地面。109、清澈的溪水流过美丽的小村庄。

110、院子里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

111、狡猾的敌人封锁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112、雨大得像是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113、粗大的雨点带来了一阵阵潮湿的冷气。

114、一头吸河水的老象深深地陷进了厚厚的淤泥里。

115、蔚蓝色天空中飘动朵朵白云。

116、我们的船渐渐逼近那棵茂盛的榕树。

117、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118、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119、赶路的人们都站在这个小草棚下避雨。

120、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宝贵的时间。

121、前来扫墓的少先队员们在烈士墓前献上精心制作的花圈。122、数不清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神秘的眼睛。

123、广播员富有鼓动性的、热情的话音响彻整个会场。

124、一艘艘战船冒着敌人的炮火继续前进。

125、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126、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127、喜马拉雅山高得插入了云霄。

128、初升的太阳红得可爱。

129、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

130、湛蓝的天空中翱翔着几只雄鹰。

131、我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

132、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33、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影片。

134、观众的目光一齐注视着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135、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136、聪明机智的小英雄雨来是一个坚强的中国人。

137、浅绿色的钟壳的正面镶着一圈美丽的金边。

138、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样。

139、姑娘的爸爸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北京故宫。

140、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琉璃瓦的屋顶。

141、茫茫大雪很快覆盖了这座小村庄。

142、“世纪宝鼎”是12亿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

143、《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

144、小明留在他姑姑家当学徒。

145、那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向我飞快地跑来。

146、那个紧缩一团的刺儿球是一只受惊的刺猬。

147、江主席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人民大会堂。

14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海风撕破的鱼网。

149、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宽阔的天安门广场。

150、“十五大”的精神将成为我们全国人民前进的指路明灯。

151、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从来没有过笑容。

152、一群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在热闹的大街上说说笑笑地走着。

15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154、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155、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156、他用生命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157、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158、亲爱的妈妈熟练的在炒着香喷喷的饭菜。

159、慈祥的爷爷在河边钓鱼。

160、灰色的、发光的天空,淡淡的远峰,近处像浓墨泼上去的饱含水气的山,村,房屋,以至小桥流水,正在石匠的手下显现出来。

161、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62、我种的梨树终于开花了。

163、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164、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65、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166、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167、调皮的小弟弟差点儿从床上掉下来。

168、船晃动得厉害,脸色煞白的他差点儿掉进浑浊的河里。

【缩句答案】

1、小红看着书。

2、爸爸听到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大楼。

4、焰火构成了图案。

5、长势喜人。

6、保护区生长着树。

7、灯照耀着建筑。

8、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9、我怀念朋友。

10、事迹激励着我们。11、兵马俑吸引了参观者。12、江河里排着船。13、水静。14、圆东西发出亮光。15、目光注视着天安门。16、杨梅树吮吸着甘露。17、小孩玩耍。18、我们看到了细菌。19、国旗上升。20、我激动。21、天空挂着月亮。22、工人们坚持劳动。23、钟声回荡。24、燕子休息25、奶奶打水。26、天气热。27、钱塘江笼罩着雾。28、松鼠蹦来跳去。29、小鹿欣赏影子。30、地上盛开着花。31、太阳挂在天空。32、鼎是炊具。

33、灯光亮了起来。34、埠头停泊着船。35、师傅把钻机安装好了。36、老师讲了故事。

37、柿子树上缀满了柿子。38、这是大楼。39、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40、秃山挡不住狂风。41、我们看见货物。42、我看到了背影。43、喊我的是大娘。44、绿色食品受到欢迎。45、白杨树排列在两旁。46、我散步。47、发现是结果。48、贝多芬谱写了曲子。

1.李春设计了赵州桥。2.飞机飞行。3.眼里闪着泪花。4.我们探索奥秘。5.燕子加入了盛会。6.我养成了习惯。7.他学习文化知识。8.水鸟吞食菜叶。9.我握着手。10.学生爱戴庄老师。11.金字塔是奇迹。12.师生参加活动。13.墙上有球印。14.老象陷进了淤泥里。15.星星眨着眼睛。16.我数星星。17、沙滩上种着西瓜。18、胸膛堵住了枪口。19、队员们激动。20、蝴蝶落在身上。21、红旗飘扬。22、麻雀拍打着翅膀。

23、奶奶关心少年儿童。24、我们将看到船舰。25、刺猬缩成一团。26、我们追寻行踪。27、他想起一句话。28、往事多。29、我笑出声来。30、桑娜补帆。31、这是干线。32、太阳照射着树林。33、这是礼物。34、气象台发布了消息。35、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36、星星布满了天空。37、电脑给弄坏了。38、行人在散步。

1、春风吹拂着头发。

2、鸭嘴兽是动物。

3、他穿着海军服。

4、少先队员走进少年宫。

5、苹果蹦跳着。

6、树吮吸着甘露。

7、团长指挥战斗。

8、鲜血洒。

9、鲜花是花。10、古井哺育着儿女。11、少先队员参观了长城。12、姐姐是医生。13、我来到了动物园。14、我发现了雨花石。15、我呼吸着空气。16、阳光照耀着草原。17、松鼠高兴。18、月亮穿行。

19、英雄儿女守卫着南沙群岛。20、脸上现出痛苦。21、闰土是少年。22、我观看了比赛。

23、女孩表演节目。24、沙地上种着西瓜。25、胸膛堵住了枪口。26、队员们激动。27、礼堂里坐满了观众。28、诺贝尔到达了顶点。29、这是五星红旗。30、骨骼和大牙变成了东西。

31、虫淹没在泪珠里。32、云雾成了魔术师了。33、燕子增添了生机。34、阳光直射到水面上。35、王明完成了作业。36、汽车奔跑。37、目光投向运动员。38、厂房热。39、晚会开。

40、洪水卷走了粮食和牲畜。41、渔夫拖着渔网。42、我看到了脸。43、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44、心跳。45、热气飘荡着。46、通讯班开到前线。47、气象台发布了消息。48、玻璃亮。49、李春设计了赵舟桥。50、赵州桥横跨。51、飞机飞行。52、大雪飘落。53、战士粉碎了进攻。54、石拱桥能减轻冲击力。55、设计是创举。56、眼里闪着泪花。57、公园里开着花朵。58、她受到迎接。59、胸前挂着奖章。60、匣子里装着东西。61、红领巾是标志。62、人民驯服了洪水。63、纤夫迈着步伐。64、崇山峻岭蕴藏着煤和石油。65、、他掏出手榴弹。66、能力惊人。67、千山万壑和云雾构成了山水画。68、太阳光照射着树林。69、松鼠跳来跳去。70、战士们直扑阵地。71、马玉宝和长工们痛揍了地主。72、天空中挂着圆月。73、渔民发现了琥珀。74、景物印在心中。75、歌声荡漾在水面上。76、女孩走来。77、勇士们完成了任务。78、燕子谱出赞歌。79、德国兵倒下80、人们看着英雄。81、老农介绍情况。82、江泽民同志接见劳动模范。83、沙地上种着西瓜。84、老师回答了问题。85、红日映照着桥身。86、炮兵轰击阵地。87、我们到达目的地。88、麦苗抽出叶子。89、树叶飘落。90、轿车驶去。91、父亲取出手枪。92、一草原传来马蹄声。93、松鼠翘着尾巴。94、铜像屹立。95、战士们品尝西瓜。96、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97、鸟儿商量着什么。98、他保持作风。99、老师讲。100、青烟弥漫。101、这是希望。102、手里提着苹果。103、萤火虫飞舞。104、人民重建家园。105、性格内向。106、小路穿过松树林。107、埠头停泊着船。108、返回舱返回了地面。109、溪水流过村庄。110、人们谈论着。111、敌人封锁了道路。112、雨大。113、雨点带来了冷气。114、老象陷进了淤泥里。115、天空中飘动白云。116、船逼近榕树。117、话包蕴着哲理。118、堤岸上隐藏着隧道。119、人们避雨。120、我们爱惜时间。121、少先队员们献上花圈。122、星星眨着眼睛。123、话音响彻会场。124、战船前进。125、肩头疼。126、诸葛亮借到了箭。127、喜马拉雅山高。128、太阳红。129、晚霞倒映。130、天空中翱翔着雄鹰。131、我数星星。132、小路穿过树林。133、这是影片。134、目光注视着表演。135、奶奶笑。136、雨来是中国人。137、正面镶着金边。138、心痛。139、爸爸描述着故宫。140、树林掩映着屋顶。141、覆盖了村庄。142、世纪宝鼎是青铜器。143、《清明上河图》是作品。144、小明当学徒。145、姑娘跑来。146、刺儿球是刺猬。147、江主席进入人民大会堂。148、渔夫拖着鱼网。149、人民涌向天安门广场。150、精神成为明灯。151、脸上没有过笑容。152、孩子走着。153、同学们游泳。154、女孩表演节目。155、树木弯着腰。156、他完成了实验。157、队员们激动。158、妈妈在炒着饭菜。159、爷爷钓鱼。160、天空,远峰,山,村,房屋,以至小桥流水,显现出来。161、发展表明了优越。162、梨树开花了。163、江畔住着红罗女。164、尾巴翘着。165、伯伯是所长。166、叔叔练习射击。167、弟弟差点儿掉下来。168、他差点儿掉进河里。

缩句练习四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小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

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奶奶用水桶打水)

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天气热。)

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钱塘江笼罩着雾。)

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小松树蹦来跳去。)

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小鹿侧着脑袋欣赏影子。)

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太阳挂在天空。)

拟人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9.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10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1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6.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8.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0.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

22.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

23.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24.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5.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6.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7.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2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9.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0.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31.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32.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33.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34.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5.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36.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37.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38.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39.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40.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4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42.蜡炬成灰泪始干。

43.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44.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45.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46.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

47.花儿随风舞蹈。

48.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缩句的几点方法

缩句的几点方法 1.缩句后句子的意思首先不能发生改变。并且仍然是成句的。 2.缩句时,原句中“着”“了”“过”通常不用去,一些“上”“满”等主要成分后面的单字也可以不用去。 例:崭新的桌子上堆满了同学寄来的花花绿绿的贺卡。 缩句:桌子上堆满了贺卡。 例:小玲的叔叔在今年夏天到了北京。 缩句:叔叔到了北京。 3.这一点最关键,依靠“的”“得”“地”帮助自己找主干。 “的”“地”前面是修饰的词汇缩句时应去掉。 “得”字前面的动词通常是主要成分,当然应保留。而处理后一个部分补充说明前一个成分时视情况而定。如“干得好”“听得不清楚”等。在对于此类的句子缩减中,应加以保留,

否则意思会觉得别扭。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如“我笑得流下了眼泪。””高兴得跳起来“后面的“流下了眼泪””跳起来“是对“笑”“高兴”的补充说明,可以减去,其意思会更加的简洁。上述例子2中的句子缩句后去掉“住了”也是因为他是中心词“吸引”的补充说明。 例: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 缩句:春风拂过脸。 另外,用这种发放检查自己的作业,例子是很多的。 4.抓住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主干。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 你读完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再问:耸立在哪里?——浙西大地。很明显,把这些连接在一起——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干。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 5.固定词组应整个保留。

以上应当属于常规的,简单的缩句,看完后一般的缩句应当问题不大了。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 1.同位词组,保留主要词就行了。 例:身穿整洁服装的工人叔叔一起去参加工厂的奠基大会。 缩句:工人参加大会。若缩为“工人叔叔参加大会”也行。因为缩后的句子并不是很长。但是如果同位词组较长时,如“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就要只保留“孔繁森” 2.缩句时,如果遇到被字句,把字句。为了不造成歧义,在缩句的过程中,“把……”“和被……”都成了句子的主干,都要予以保留。 例:爸爸的目光被茶几上的一本杂志吸引住了。 缩句:目光被杂志吸引。但是,我们讨论时也觉得“目光被吸引。”就行了 缩句方法

(完整word版)缩句常用的几种方法

缩句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 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

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 他想睡吗?" 把握八种疑难的处理 1.否定句中的否定词的处理否定句中的"不""没"'没有""未""别"等否定词,在缩句时应该保留。如"革命者决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缩句时,就应保留"不",压缩为"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果把"不"字也压缩掉,就跟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2.时态助词的处理 "着""了""过""起来""下去"等时态助词,它们的作用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时态。"着"表示进行态,指明动作在进行,如"他大声地说着话";或指明动作的结果在持续,如"屋里点着灯"。"了"表示完成态,指明动作已经完成,如"他到了北京"。"过"表示经验态,如"他到过北京"。这些句子,如果去掉了"着""了""过"这些时态助词,句子的意思显然就不够明白。因此,应予以保留。 3.固定词组的处理 "自行车""白杨树

小学语文缩句与扩句训练

小学语文缩句与扩句训练 一、缩句 1.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3.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4.他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5.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6.一群穿这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7.1969年出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9.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0、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 1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12、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1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5、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1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17、呻呤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18、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9、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0、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21、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二、扩句 1、喜讯传到学校。 2、列车穿过山谷。 3、春风吹遍大地。 4、人们挥舞着鲜花。 5、爸爸是工人。 6、我制定学习计划。 7、柳条佛动着水面。 8、天空布满乌云。 9、我们要遵守纪律。 10.比赛在进行。 11.雨下起来。 12.列车通过大桥。 13.心情激动。 14.学校开展活动。 15.老师批改作业。 16.他笑。 17.深山有人家。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附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附练习及答案) 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意思。 如: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是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 “六·一”节前夕,宁宁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句话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是错的,”被评为称号”词语搭配不当。 缩句时,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逐步删去它们前面的修饰成份,直至缩干净为止。“在……上(中、里、下)”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如: 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 沙滩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 沙滩上有许多贝壳。 沙滩上有贝壳。 我最爱看天上亮晶晶的星星。 我最爱看天上的星星。 我最爱看星星。 我看星星。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作业。 我完成了作业。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

扩句和缩句练习教案设计方案

句式转换训练教学设计(四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扩句、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要领。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变换句子,缩句、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练习,掌握变换要领,培养运用句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正确缩写、扩充句子,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源包、微视频、学生当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扩句、缩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题目,有的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扩句、缩句的方法。 (一)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句子,想请同学们观察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形式。 出示例句: (1)沙滩上有贝壳。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有五光十色的贝壳。 (2)患病的母亲正在注视着年轻的护士。 母亲注视护士。 (二)让学生比较两个例子有何异同,引出扩句、缩句。(板书:扩句、缩句) 那扩句怎样扩,缩句怎样缩,结合你以往的经验来说说扩、缩句的方法好吗?指名交流。 (三)学习扩句。 1、播放视频,学习扩句方法。

2、教师引领学生提炼要点: (1)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2)教师提醒学生扩缩句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 ● 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 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 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 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 3、进入扩句闯关练习。(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4、进行练习反馈,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正确情况圈出笑脸数。 (四)学习缩句。 1、观看视频,学习方法。 实例1: 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花坛中盛开了。 简短的句子 修饰的成分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1、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慈祥的老师在灯光下批改作业。2、同学们在听课。 提问:同学们在哪里怎么样地听课?扩句方法:先提问,再扩句。 提问:怎么样的老师在哪里批改作业?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 扩句要注意些什么? 一.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二.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搭配恰当。 三.要按题目的要求扩句。四、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得+形容词 乐得合不拢嘴 的+名词美丽的鲜花地+动词 认真地读书3、小红做操。 1、小蜜蜂飞来飞去。 4、小明很高兴。 2、小松鼠跳。 扩句练习: 扩句: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扩句: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上欢快地跳。扩句:下课了,小红在操场上做操。扩句: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缩句方法1:借助“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缩句:阳光照耀着大草原。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小明高兴。 句中的“温暖的”用来修饰“阳光”的应删去。句中的“一望无际的”用来修饰“大草原”的应删去。 句中“合不拢嘴”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句方法2:“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一队队穿着整齐的少先队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长城。缩句:少先队员参观了长城。 缩句方法3: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这些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西瓜。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勇敢地穿过这片丛林。缩句:沙地上种着西瓜。缩句:胸膛堵住了枪口缩句:他穿过丛林。 缩句方法4: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缩句:小蜜蜂飞来飞去。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缩句方法和技巧 教育学习馆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缩句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为同处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扩写和缩写句子精细讲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扩写和缩写句子精细讲解 一、扩写句子 1.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 动、形象的句子。 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 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 句。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 、“怎么样” 。 ,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 “谁” 、“什么” 2.扩句的意义 (1)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3.扩句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叔叔唱歌。 我的叔叔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给孩子们唱歌。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谁”的叔,在“什么样”的地方,给“谁”唱歌。

下面请同学们扩充两个句子: 1.少先队员刷墙。 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学校里刷墙。 2.祖国在前进。 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向前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 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 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千万不要为扩 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4.扩句的方法 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 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吹”则是谓语,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一般地说,主语“谁”的前面可以加词,在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前面也可以加词。即:

小学四年级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全)

四年级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 缩句和扩句,是小学学习甚至到初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 比如下面一句“妈妈的故乡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如果缩句到最简状态,那么这个句子就成了“故乡是小镇”了。从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原则来说,这个句子就是不符合原句的含义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缩句和扩句的答题技巧吧。 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的”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4、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

小学缩句要点及练习

小学缩句要点及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一、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 二、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矫健的秃鹰飞起来。句中的“矫健的”用来修饰“秃鹰”的应删去。 缩写为:秃鹰飞起来。 弟弟高兴得跳起来。 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 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写为:弟弟高兴 三、“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六(6)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 所以句子缩写为:学生在听课。 四、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 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 所以缩写为:他跨过小沟。 五、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我们在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成绩。 所以缩写为:我们取得了成绩。 缩句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缩句练习 1.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舟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3.赵宇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4.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从南方赶来的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燕子加入了盛会。 6.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7.他以非凡的毅力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扩句缩句知识及100道缩句练习题(有答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专项知识及练习题(可直接打印) 一、扩句 1、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要求给句子的主干添上附加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生动。 例:奶奶在打毛衣。 扩句为:慈祥的奶奶在专心地打毛衣。 2、扩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意思。 (2)加上的修饰词要准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练习题:把下面的句子写得更具体。 (1)同学们做操。 (2)少先队员扫墓。 (3)祖国在前进。 (4)小鸟唱歌。 二、缩句 1、什么是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使句子简明。 例:蓝蓝的天上轻轻地飘着一朵朵白云。 缩句为:天上飘着白云。 2、缩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留句子的主干。

(2)要缩成最简的句子,要去掉附加成分。 (3)一般来说,要删掉以下这些: A、“的”的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包括“的”字)要删去。例:那位年轻的老师走过来了。 缩句为:老师走过来了。 B、“地”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包括“地”字)要删去。例:老师认真地教我们。 缩句为:老师教我们。 C、“得”后面补充说明的词语(包括“得”字)应删掉。例:我兴奋得一蹦老高。 缩句为:我兴奋。 D、“在……中(下、里)”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进步。 缩句为:我们取得了进步。 练习:缩句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2)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 (3)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

(4)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一头吸河水的老象深深地陷进了厚厚的淤泥里。 (7)他怀着十分快乐的心情向妈妈跑去。 (8)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9)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10)这台教学仪器的结构十分精密。 (11)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2)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13)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 (14)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缩句方法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再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 若是动词,则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若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则句子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 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

(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老红军讲了故事。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ZYB-B可调压齿轮泵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4.“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可调压渣油泵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找出“主词”“谓词”“宾词”,即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主——老奶奶;谓——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着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主——小绒球;谓——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句要点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缩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第14周周末培优卷 班级:姓名: 小学生缩句方法与技巧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它是小学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缩句的注意事项

缩句注意事项 1、缩写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 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 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4、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5、“得”字前面的动词通常是主要成分,当然应保留。而处理后一个部分补充说明前一个成分时视情况而定。 缩句教学看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特殊情况要师生注意。具体分析如下。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越升越高的圣诞树。”不能缩成“女孩看着树”而应缩成“小女孩看着圣诞树。”因为“小女孩”和“圣诞树”是两个完整的概念。 2、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骨气”只能缩成“中国人不能失去骨气”如果缩成“中国人能失去骨气”意思就反了。 3、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们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不清。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先进”和“后进”两个修饰成分意思就具体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要保留。例如:“茂盛的榕树枝叶把视线挡住了。”应缩成“枝叶把视线挡住了”。又如“可怜的小凡卡被老板娘狠狠打了一顿”,应缩成“小凡卡被老板娘打了”,而不能缩成“小凡卡打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该保留。“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意思就不甚明白。 缩句教学看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有一些特殊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1、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2、“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要保留。例如:“茂盛的榕树枝叶把视线挡住了。”应缩成“枝叶把视线挡住了”。又如“可怜的小凡卡被老板娘狠狠打了一顿”,应缩成“小凡卡被老板娘打了”,而不能缩成“小凡卡打了”。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方法、练习题及答案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 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 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 如下,为同处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练习一: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任性、冷酷的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3、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4、小井的周围有许多小树。 5、金色的阳光照遍了美丽的田野。 6、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7、每当春天来临,小园里那嫩绿的菜秧纷纷从土里钻出来。 8、当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喜讯传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9、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10、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1、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的画。

小学四年级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超实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超实用! 缩句和扩句,是小学学习甚至到初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比如下面一句“妈妈的故乡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如果缩句到最简状态,那么这个句子就成了“故乡是小镇”了。从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原则来说,这个句子就是不符合原句的含义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缩句和扩句的答题技巧吧。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

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的”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4、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扩句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其方法有以下几种。1、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2.、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的两

小学生缩句要点与练习

小学生缩句要点与练 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知识点 一、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干什么或怎么样 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 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 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 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 (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老红军讲了故事。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二、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3.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4.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