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如何转型(DOC)

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如何转型(DOC)
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如何转型(DOC)

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如何转型

1、立体城市来袭:冯仑呼吁地产商停止圈地

来源于《福布斯》中文版

“谁说庄稼一定要种在地里,在层楼上种的西红柿一点都不比种在庄稼地里的差,可能还更好吃。”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99 楼养猪,100 楼看病”的立体城市梦想,在怀胎3 年之后终于呱呱坠地。9 月25日,冯仑和陕西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的手握在了一起,总投资300 亿元人民币的西咸立体城市项目正式签约,全球设计招标同时启动。

两天之后,冯仑再下一城,温州立体城市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总投资额210 亿元人民币。加上2011 年底签订投资意向的成都立体城市(总投资额500 亿元人民币),曾经被称为“白日梦”的立体城市已经花开三处。

“这个孩子已经生出来,拍了一巴掌能哭,是活着的。”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西咸项目在冯仑眼中的意义尤其重大。立体城市概念是个不折不扣的新生儿。在1-2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营建可供10 万-30 万人栖居的城市,这与其说是建房子不如说是在建立一个社会。“我们是做城市,顺带做地产。”立体城市将具备所有城市主要的功能,居民的生活、工作、娱乐、就医、学习等各种需求将在1-2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约完成。

在成都项目中,635 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住宅建筑面积为49%,非住宅面积为。其中涉及的居委会、警察局等公共服务就有50 多种,这远远超越了传统房地产项目的范畴,已经是在打造一个小社会。

“在新加坡,按照城市建成区来看,一平方公里可以容纳四五万人生活,多的甚至10 万,还很舒适。而在北京,一平方公里才容纳三四千人生活(密度最大的西城区约2.4 万人/ 平方公里),摊大饼式的发展,让市民平均每天有4 个钟头花在路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冯仑想用立体城市解决中国城市化的最重要挑战,第一个就是摊大饼模式造成的土地的浪费和低效使用,“如果科学规划,中国可以用2% 的国土面积,解决14 亿人的城市化。”据统计,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大约为51% 左右。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可以克服第二个大城市病,也就是如何更加节能环保。按照冯仑的立体城市构想,这种模式与同等规模的传统城市相比,使用1/7 的土地,节约58% 的用水,节约40% 的能耗,减少60% 的碳排放,减少2/3 的垃圾填埋,节省出的6/7 土地用于生态绿化。

基于这样的观念,冯仑2009 年萌发了立体城市的构想,成立了独立于万通控股之外的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立体之城”),并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这个计划上。

万通立体之城公司的业务并不是盖房子,而是建立起一个城市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研发设计、融资管理、产业驱动、资产运营和城市管理五大核心部分组成。

当这些要素匹配上不同的土地面积、承载人口、建筑目的等具体要求就可以搭建一个城市构建模型,实现快速复制。

凭空打造一个城市系统难度颇大,除了盖房子是冯仑的老本行之外,挑战几乎无处不在:怎么吸引人们在这里生活,导入的产业应该垂直还是平铺式布局,有没有办法让30 层以下在住人的同时上面的60 层还在施工,高密度居住的时候人们会产生怎样的心理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让立体城市在三年胎教期中投入了超过1 亿元人民币的研发费用。

卖地、修马路、搬政府、盖新区的中国城市化传统路径正在误入歧途,形成了一个个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那样的鬼城,遍地住宅楼,但不知道区域产业、商业如何形成,渺无人气。“这不是城市化,这叫房地产化,从历史上看,西方近现代城市化都是由于产业集聚,带来了人口、商业,最后形成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城市化一定要坚持产业主导。”冯仑说。

因而形成产业是打造城市的关键一环。先培养一个产业链,吸引相关产业从业者入住,如果一半居民是在附近就业的,交通就不会变成问题。“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商业,商业带动城市居住和繁荣。这个逻辑不是房地产逻辑,这是个城市逻辑。”

在万通立体之城的研究之中,医疗、立体农业是能够支撑产业链的理想产业。这里的医疗、教育产业链条并非满足立体城市内部需求,而是覆盖整个地区。万通立体城市的医疗产业并非指医药产业,而是包括医院、养老、保健等需求的服务产业,会包括专科医院、综合医院、普通平民医院多种形态。

以医疗产业支撑一个10 万人的城镇例子早已有之。在美国罗切斯特的梅奥地区以世界顶级水平的医疗技术闻名全球。这个10 万人的城市有3 万人为医疗产业服务,每年门诊量60 余万人次,加上体验、观光人群,每年接待超过100 万人次。而成都辐射了四川1 亿人口,西安则可以辐射整个西北地区,两地医疗产业又都缺口颇大。目前立体城市已有多家意向合作方,包括美国贝勒、梅奥、丹麦DDH 养老护理院、丹麦国家基金、英国BOBARTH 康复中心等。

除了能够创造足够多的就业之外,产业是否能够长期生存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例如新兴的电子商务产业就未必符合立体城市的需求

此外产业的选择还要考虑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我们考察发现,一个医疗中心在美国能带动14 个酒店。我们现在不要求这么多,带动三五个就很好了。”

而之所以选择立体农业,除了以上优点之外,更是和成都、西安建立“田园城市”的诉求相吻合。同时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在农业上的经验与资源则会让在空中养鸡、种菜的立体农业实现起来容易很多。“刘永好养鸭全世界最多,养鸡中国最多,他做这个专业。”冯仑说。

立体城市并不直接运营相关产业,而是采用类似百货商场的招商模式。万通立体之城提供规划和物业,由专业公司来投资运营。“你到西安做一个医院,要从头去征地、买地,多少钱来折腾?现在你只是来运营管理,所以肯定是比原来回报更高。当然,前期租金要付。”立体城市盈利模式的具体细节冯仑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是基本逻辑是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招租赚钱,“就是做了一个接线板,剩下的各个产业,你把插头往上插就是。但是插了你得付钱。”只是这个接线板颇为复杂,需要能够对接商场、住宅楼、医院、学校等等诸多设施。

立体城市的投资人颇为强大。除了三个大股东冯仑、新希望集团刘永好、鼎天资产管理董事长王兵之外,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易居中国董事长周忻,以及诺亚财富总裁汪静波等。“我和刘永好是在地头进行操作;周忻是房地产业的人,反应是最快的,最容易听懂的,帮投资人做专业判断;汪静波是做财务安排;沈南鹏是算回报与风险的,各有各的分工。”冯仑看来,这样的老江湖们早已将可能遇到的困难算得清清楚楚,盈利模式基本没有问题。

除了项目的直接盈利之外,对万通隐含着另一层好处。立体城市的顺利推进,意味着万通将拥有巨大的土地储备,仅成都和西咸两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1,000 万平方米。这会让冯仑旗下的万通地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不必再担心土地问题。

“现在有十多个地方政府在跟我们接洽,今年还会有一个谈下来,明年至少还会有两到三个地方。明年会有一个开工,后年可能有三个开工。”冯仑对立体城市的发展颇为满意。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立体城市的好处显而易见:集约化设计少卖了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额加大;产业的引进不仅增加当地就业人口,而且扩大了税收来源。

但崭新的立体城市模式依然面临着教育市场的问题。“这么高密度的房子能舒服吗?在99 楼养猪,100 楼生孩子能行吗?”在冯仑看来这样的问题有些想当然,其实并不存在,“香港700 万人口,只开发了150 平方公里的面积,每平方公里万多人。新加坡每平方公里3 万人以上,个别密的地方都超过10 万。”

“如果你没去100 楼生过孩子永远不理解。”冯仑打算“以体验战胜经验”,做一个以立体城市为背景的网游,可以做出来灾难版、爱情版、战争版不同版本。“你不知道住在里面什么样,玩了游戏就知道了。”他甚至设想玩家在网游赚取的积分可以当作虚拟货币,在现实的立体城市中买房、看病、停车的时候可以抵用。

“我们对传统房地产会起一个遏阻效应,”冯仑期望立体城市能够对传统房地产带来革命性变化,“我期望他们在参与城市化的过程中,停下来盲目圈地的脚步,做房地产不一定要买这么多地。给中国的城市化贡献一个理性、科学和持续发展的、新的、积极力量,这才应该是我们作为地产商的终极成功,也应该是我们对城市的承诺。”

2、新政策导向与房产创新机遇

住宅领域:短期靠政策,中期靠体制,长期靠城市化

我们看地产如同看一个人,今年的地产是市场化的地产,应该说我们进入了根本的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是什么呢?就是完成了一个青春期的变化。大家知道一个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只是肉体,几乎没有性别,走错了卫生间和澡堂子也没人怪他,但是青春期后再走错就是流氓。今天我们提到房地产是青春期之后的房地产,青春期前的地产,住宅等于房地产,当时每年五万亿的销售,80%以上是住宅,不分住宅和商业。

从今年开始大家发现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有一点变化,万科一年多前叫“房地产的领跑企业”,现在叫“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发现没有?他说清楚了,我专做住宅。王健林的远大也讲清楚了,是最大的商用不动产公司。大家注意到今年开始不一样了,我们的市场已经变成了真正成熟的市场。明年、后年我们再谈论地产的时候,一定是住宅和商用分开讲,不是笼统讲。

住宅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大家最关心的仍然是价格,想预知波动和未来走向。我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就像找媳妇过日子,像爱情,短期靠机遇、靠缘分,中期靠体制,长期靠人口。短期靠缘分是你在哪儿上学,和谁是发小这样的事情,这属于短期,每家公司,每个城市,每个产品的价格短期就是靠机遇,中期靠体制。什么体制呢?假定现在还是文革,还是上山下乡,还是插队,还有战争,大家知道那是制度问题,比如说任志强前两天演的插队上山下乡的片子,你在那个时候要认识海归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看一个地区男女比例差距非

常大,注定了每个人娶媳妇儿不同。在房地产住宅领域短期靠政策,中期靠体制,长期靠城市化,靠规律,靠人口结构。

我们现在住宅这部分短期政策非常简单,就是两限,打压投机、投资,这就是短期,中期靠体制,什么体制呢?住宅的体制无非三种,全世界解决住宅问题。第一种美国的体制靠市场解决,靠供求关系解决,不管富人、穷人都这么解决。

第二、德国的方式,把住宅作为一种福利,甚至是公共产品,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个产权,只有一套房,然后鼓励你租,不鼓励你买,也不鼓励你炒,如果你炒卖房产赚钱太多有可能坐牢,所以德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排在第二、第三,但是它没有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因为它不让房地产住宅变成普通商品、投资品,不让它成长,把它变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个保障性的福利性产品。所以德国50%的人都是租房住,这就是一种体制。

第三、新加坡的办法,20%靠市场解决,80%靠政府保障。中国的中期取决于在三种制度中选一种,无论选哪一种,大概要十年才初见成效,二十年见到结果,现在看比较多的可能选新加坡的模式。

长期预测要看城镇化、人口。长期反而比较简单,当你GDP过了八千美金,旧房、新房的交易量是1:1以后,城市化超过到70%,这些指标都具备以后,住宅的绝对供应量一定是下降的,中国的人口将呈倒金字塔,一个小夫妻养六个老人,最终十五、二十年以后,房价统统都要下来,那个时候不管谁当总理都不用操心。

问题是什么是短期,什么是中期,什么是长期?儿童的长期按天

算的,少年的长期按月算的,青年的长期按年算的,中年的长期按十年算的,邓小平老年的时候讲五十年不变,所以今天跟大家讲短期、中期、长期是有具体数字的,短期1-2年,中期5-10年,长期15-20年,这就是我今天的年龄告诉大家的短期、中期、长期。

今年是中国商用不动产元年

非住宅这边,商用不动产在今年非常重要,应该算作是中国商用不动产的元年,是真正开始起步的最重要的一年,今后商用不动产怎么办?从三个阶段一个方向发展,所谓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转型模式以售养租阶段,我们有点像万达,不断的销售房地产支持一部分租赁,这叫以售养租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进入到我们讲的美国模式,以经营为核心带动开发的模式,财务安排自然有不同,第一种模式刚才讲经营阶段有两套钱能做,第二阶段要四到五套资金才能做。

第三个阶段叫经营性不动产围绕经营性产品发展,所以叫三个阶段一个方向,所有的价值链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提升,这就是商业不动产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我们今天中国10个城市超过一万美金,所以商业不动产在GDP15000美金之前主要是以售养租模式。少数企业在尖端的产品上开始用美国模式做,更少数企业开始尝试围绕着金融和不动产的结合,用高收益、高质量的投资型物业和现在的金融融资结合起来。目前中国一点都不缺钱,商用不动产目前在市场上有的钱至少两万亿,信托一万亿,保险一万亿,在这个领域缺的是手艺、专业、信用、诚信,具备这些你才可以用这两万亿的钱,你不仅要会干手艺

活,还要会干力气活。

总之在今天,房地产这个行业在住宅完成了青春期,而商业不动产刚开始了它的生命旅程,对我们来说值得庆幸,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领域,大家知道在互联网可能一天之内就死去,在住宅行业、商用行业、房地产行业,活不容易,赖死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坚持,只要中国城镇化的前景非常确定,只要中国人还在呼吸,只要我们还要结婚、娶媳妇儿、生孩子,只要我们都还是中国人,我们的房地产就一定会活着,而且越活越好。

4、

冯仑:立体城市是创业镇化新政借东风

摘要:

日前,在《创业家》年会上,冯仑对一众创业

者表示,他和他们一样,也是一个全新创业者,

过去四年一直在做“立体城市”,冯仑表示立体

城市进展顺利,已经在成都、西安和温州“生”

了,但都还躺着,估计一年后可以站起来。

11月24日,《创业家》年会上,冯仑对一众

创业者们表示,他和他们一样,也是一个全

新的创业者,过去四年一直在做“立体城

市”。他表示立体城市进展顺利,已经在成

都、西安和温州“生”了,但是都还躺着,估

计一年以后可以站起来。

不仅如此,让他和新希望集团刘永好、鼎天

投资王兵等立体城市合作伙伴更高兴的,是

十八大报告的东风。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

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提出要建设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有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也正是我们发展立体城市所追求的”,万通立体城市总经理郝杰斌表示,“十八大报告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肯定和指引“。“最近这一段大家见了我就问怎么样了,怎么样了,就仿佛在问一个孕妇,你怀了四年,这个孩子到底生没生?我就告诉他第一是

生了,一拍屁股出声了,活着,但是别忘了,这孩子躺着。什么时候站起来,一年以后站起来,目前立体城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已经生了,落地了,在哪里?在成都、西安和温州,但是都还躺着,明年这个时候大概能站起来,而且我相信,一定不弱智,不软骨,另外心脏、头脑都很正常,这就是目前的状况。”冯仑说。

冯仑说,始自2009年,冯仑提出并开始实践立体城市,是“使命驱使,价值观引导“的结果。他看到的既往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城市无限摊大饼,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城市功能的紊乱、交通的拥堵、环境的恶化,还有人们生活的不幸福感。他认为,这种旧城镇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于是有了立体城市——一套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操作系统。冯仑说,立体城市有四个特点:一是节约土地,只用传统1/7的土地完成一个原来需要7平方公里的土地完成的投资,现在1平方公里解决。二是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些功能主导好,用产业带动城市化。产业发展以后才有商业、就业、消费、住宅,而不应该简单的变成一个房地产。三是解决了节能、环保的问题。四是要做到社会和谐。

“说实话,进展比我最当初预想得要顺利得多”,冯仑说,“我一开始就准备要说5年,试3年,做10年”。对于时间,冯仑向来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他当初在世贸塔上做中国中心,光从提出想法到最后拿到租约,就花了7年。对于立体城市,他说,既然是创业,就有创业的逻辑,只有坚持住,熬住,才能达到事业的高潮。

在成都、西安和温州三个“出生”的立体城市中,成都立体城市项目受到的格外关注,这是立体城市项目中推进最早的。

郝杰斌表示,立体城市是一项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发展计划,经过了四年的技术研发论证,而成都的天府生态健康城是立体城市发展计划中的具体实践。目前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热情支持和悉心指导下,项目正在加速前进,。

来自成都市政府方面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合作各方结合天府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具体发展计划进行了不断完善,使土地利用更节省,产业发展更突出,空间规划更合理,交通组织更通畅。

“为了让天府健康生态城更科学,更有效,我们做了许多整合国际优秀资源和机构的

研究工作,包括提前的产业布局、合作伙伴甄选等,这些都将在未来的项目整体运营中得以体现,这也是对项目、对城市和利益相关人负责任的态度。毕竟,我们做的是不同于传统房地产的城市化模式创新,事关重大,不容疏忽”,郝杰斌说。

而对于外界关心的土地推出时间与价格问题,他表示,未来政府将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出让土地,具体时间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外界比较关心的土地具体价格只能以挂牌

时价格为准。

提起十八大报告,冯仑和郝杰斌都格外关注。冯仑是解读国家大政策,并且做出企业战略选择的高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出来后,冯仑敏锐地注意到其中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表述,判断是未来的方向,于是主动把国有企业泰达集团引入万通地产(600246,股吧),当自己的大股东,从而为万通地产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滨海新区的发展取得了先机。而这一次,十八大报告又让冯仑感受到了立体城市发展

的春风。

十八大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对立体城市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利好。郝杰斌说,立体城市在新型城镇化道路方面走得早,投入多,形成了由产业平台、融资平台、研发与设计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和智慧城市平台在内的系统

的体系和专业的能力与团队,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市场的力量和智慧,探索了一条理性的、可操作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谁说中国没有创新?谁说房地产开发商没

有创新?”郝杰斌说。他认为,立体城市是

城市建设方式的创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

新,也是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创新。

对于近来外界关心的项目进度问题,郝杰斌

特别强调,由于商业机密和时机的原因,立

体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商业模式在内有许多

创新,目前绝大部分还未公开。所以,在不

完全了解情况下,外界存在一些评论和估

算,这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和误导。

“我们非常感谢各方面对立体城市发展计划

的关注和支持,立体城市的进度将很快取得

一些突破性进展,近期,我们将在成都召开

投资人会议,现场报告工作成果和最新进展

“,郝杰斌说。

5、继9月底开盘当日热销2亿元,销售均价高达2.45万元/平方米,截止目前,A栋写字楼已售罄,杭州万通中心受到浙商普遍青睐。10月,杭州万通中心加推C栋写字楼更是赢得推崇,目前,已有五六家企业前来洽谈,欲整购为企业总部使用。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在万通地产内部,杭州万通中心被认为是万通按照美国模式拓展商用物业的一个典型样本。它从进入、引入合作伙伴,到退出的全过程,尽展“美国模式”的精髓。“在美国模式下,万通地产的商用地产战略并非靠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推动,而是依赖于运营管理的手艺活和专业能力,来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同时提升公司的资本回报率。”万通地产董事长许立说。

与万通杭州中心始终站立在一起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外贸信托)。在万通地产的“美国模式”商用物业战略全面进入实战阶段之际,外贸信托是一个见证者与可靠的合作伙伴。牵手杭州万通中心,是外贸信托与万通地产的第三次合作,而自今年9月底成立4.2亿元信托,并最终发行成功以来,双方的第四次合作正在围绕天津万通中心项目、以纯股权形式展开合作。

“双方的合作经历了纯债权合作,到股权+债务,再到纯股权类信托合作三个阶段”,外贸信托主管房地产业务的副总经理冯司光说,“外贸信托首次尝试与万通展开纯股权合作,合作形式的不断深化与创新,显示了彼此已建立了极高的信任度。”

创新退出路径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2月,杭州万通中心项目由万通地产在公开市场拍得。由于是毛地出让,万通地产在2009年才从政府手里拿到净地。次年8月,万通地产转让项目公司股权51%于外贸信托。

这一交易发生之际,万通地产“美国模式”的战略定位已深入人心,时任万通地产董事长的冯仑更是在多个场合宣称,万通地产的商用物业“万通中心”将在全国数个城市复制,杭州项目将是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上述转让交易的发生,令外界对万通地产的商用物业志向,颇为不解。

外界的疑惑集中于,冯仑的志向言犹在耳,万通却将杭州项目的控股权拱手送入外贸信托之手,一时之间,万通地产的财务局面也曾遭到外部人的猜测。

然而,容易被外界忽视的则是,在让渡51%权益的同时,扮演者小股东的万通地产保持着对杭州万通中心项目的管理权,并从中收取品牌费用。这一交易特征并不符合常态,但在万通地产总经理云大俊看来,这正是杭州项目践行美国模式的亮点所在。

云大俊表示,公司于2007年底首次拿地,2009年政府完成拆迁,等到2010年项目正式启动时,土地已经升值,万通地产与外贸信托的交易发生后,公司已经回收了部分投资,并每年从项目公司收取一定数额

的品牌费用。

“提前回收了部分资本性投入,与战略投资人共同分享未来收益。”云大俊说,“作为上市公司,资金要讲究周转,提高效率,套现的资金可以用来获得其他的项目。”

除了提前锁定项目收益的目的外,作为上市公司,也需要考虑,提高万通地产的投资资本效率。这一点,正是投资者对商用物业业务的关切所在,也是很多处身其中的开发商的顾虑所在。事实上,这亦是万通地产选择让出多数股权的因素之一。“我们控股杭州公司,并派出董事参与决策,但保持了管理层的稳定性。我们追求的是专业资本和专业管理的强强联合。”外贸信托副总经理冯司光说。

至此,在“美国模式”的引导下,万通地产尽显专业管理能力,实践着向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转型。然而,这一出剧情,倘若缺乏合作者的互利共赢,并不会顺利出演下去。“之前,我们多是融资型业务,累积了信任的基础,我们才能够在投资方向上进行创新。杭州万通中心项目是外贸信托在地产领域做的第一个股权投资项目,从目前看,它达到了提升我们双方的优势互补。这也是双方在天津项目上以再次合作的基础。”外贸信托副总经理冯司光说。

除了试水直接投资,外贸信托也收获了真金白银。“在双方股东,特别是外贸信托的参与监督下,项目运营、建设、成本控制管理方面都更加严谨细致,只要坚持下去,预期的股东收益将不难实现。”云大俊说。

详解中期持有

在美国模式中,有三个关键词:能力导向,资本收益,中期持有。其中,“中期持有”如何与项目权益的最终套现进行衔接,外界颇为关注。杭州万通中心项目也在这一关键点上做出了示范。

多数人认为,美国模式中的“中期持有”在时间上应至少在五年以上,但是云大俊并不认同,“中期持有,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经济概念。”他解释说,

“你评估的标准中,租金的高低与稳定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判断,租金已经很高,并且不可持续的时候,那么就是退出的时机。当然,你也要考虑其他的价值洼地出现了没有。”

9月底,杭州万通中心入市,当日销情良好,去化率高达75%,在写字楼入市后,万通地产将在下月内推出项目中的服务式公寓。此时,云大俊也在酝酿更大的反手交易。

他表示,服务式公寓共两座,拟散售其中一座,然后引入一个服务式公寓运营商,提升业主的资产回报。同时,将成立一个新的基金整体购入第二个服务式公寓。

“我们看到,未来一段时间,杭州市政府已经不再批准酒店式公寓,这造成了现有物业的稀缺性。在这个基金中,万通地产考虑使用这个项目的利润入股20%,这样的话,未来在杭州万通中心,万通地产将持有部分写字楼与服务式公寓的增值权益。基于对未来市场升值空间的专业判断,通过资金安排,使物业的价值得以延续。”云大俊说。

作为合作者,外贸信托的合作态度也至为关键。“在两年的合作中,我们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享受了充分的知情权,有效行使了决策权,双方保持了高度的透明,并在战略上互相给予了良好的启发,这也是合作模式可以复制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基础。”外贸信托副总经理冯司光说。

6、冯仑思考的商业模式三段论,首先是类似于万达模式,即以售养租;接着是铁狮门模式,即以开发和管理相结合的美国模式;再往后就是凯德的模式即类金融模式。冯仑试图阐述,大万通正在按照房地产未来发展的趋势来推动现有的业务布局。

遵循以上逻辑,目前的万通地产(行情股吧买卖点),仍然作为主体上市公司来开发住宅包括写字楼等产品;在万通控股层面,冯仑布置了美国模式的工业地产经营模式,即将资

产管理、基金和直接投资相结合,通过并购、返租来扩张工业地产。同时也有一些基金管理业务,这与凯德置地类似。

跳跃式博弈

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冯仑脑海中的大万通不会仅局限于此。

冯仑透露,如果进展顺利,2013年,公众就可以慢慢看到大万通完整的框架。今年,大万通主要完成了工业地产的构架。明年,万通将推出政府物业管理业务。

记者了解到,政府物业管理是万通两年前储备的一项研究。两年前万通就专门在国外设置了一个团队进行培训,研究国外先进的政府物业管理模式。

冯仑解释说,“政府现在手里有大量物业,比如说一个大的办公楼,借了很多钱,管理也不好,使用的效率也低。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动产上,等于增加了负债,这对地方政府是一个负担。我们可以考虑做一些资产重组,提升其管理、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也让政府这一块的财政趋于正常。”

房地产企业领导人的差别,就在于是用眼前还是用未来做判断。

“有些企业可能眼前规模增长得很快,负债也很高,但一旦遇到社会大的转型,市场搁置,最后不得不卖项目、卖股份。万通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万通控股整个的负债连20%都不到。我们是一个低风险、中速度、高回报的公司。”

在纷繁的变化中,冯仑说自己更愿意去寻找背后的逻辑和关键点,而不愿意与市场做跟随式的博弈,万通做的是跳跃式的博弈。

房企格局将呈现多样化

冯仑认为,住宅开发有一个绝对扩张边界。“绝对扩张边界是对那些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商而言,如果开发商用100亿去买地,大概就是200亿-300亿的销售额。由于土地成本占到60%,如果开发商没有这么多钱就要去借钱,而借钱带来的增长其实是自杀式的。销售额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借债扩张方式带来的后果是资产回报率大大下降。”

在冯仑眼中,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将呈现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一类是住宅公司,像万科、中海仍然会作为全球最领先、最大规模的,也是品质最好的住宅公司。万科的住宅做到美国、印度、巴西都有可能。另外一类是,商用不动产公司。最终的模式是像新鸿基,也会有一些像凯德这样的模式,即万通现在布局的专业投资公司的模式。未来还可能出现很多大型的不动产服务公司,比如管理机场、政府的大量物业。还会出现金融性资产管理类的房地产公司,甚至是巨大的房地产投资银行。”

7、地球上凡是市场经济国家,可以解决住的问题的,历来有三种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

冯仑解释说,第一种是美国式的,绝大部分都是靠市场。美国哪怕是低收入人群,住房也得通过市场解决。房地产商里面就有那些人做最微利、最便宜的出租房和销售房。生意再小都有人去做,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自己进行调节。大部分的美国人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所以出现了次贷,包括在美国信用很低的、收入很低的人都选择了次贷的方式。美国的方式可以概括为采取了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另外一种方式是新加坡的方式,70%、80%政府提供保障。30%、20%市场来解决。这是双轨制。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就像我们出去到洗手间从来不会走错,男的靠左,女的靠右。只要是正常人一般不会出问题。新加坡这个市场是双轨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安排也不错。政府解决一部分,市场解决一部分。

第三种方式是德国的方式,德国的方式是50%、到60%的人都去租房,大部分人在租赁的房子中生活。剩下不到50%的人只能买一次房,还不能随便卖,因为卖出去超过20%溢价就扣重税,超过50%就有坐牢的风险。德国人口在八千万左右,也不小,但是德国没有大地产公司,这点与美国就大不同。

政府还是会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

冯仑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以上三种逻辑中旅行。

1999年到2006年,我们所有的政策都相当于我们在美国,全部是靠市场,大家几乎听不不到别的声音。凡是政府分配的事情全部都变成了市场来解决;06年到10年,我们在新加坡阶段,06年以后普通民众的住房压力比较大,房价上涨比较快。所以政府一直讲两句话,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推动房地产持续健康增长,这是新加坡阶段;从2010年开始我们到了德国,住宅只能管住,别的你别想。这是类似于服务的福利产品,定位成了一个简单的政府意愿;现在的政策到了德国。如果我们一直在德国,大概我们大的住宅房地产公司发展就会得到抑制。

“我们旅行下一步到哪里呢?我个人觉得,我们未来旅行结果要看政策走向。因为我们在新加坡,所以新加坡我们会留下来。如果一直变成德国,那我们就走了。”冯仑表示,他对未来政策的发展,在住宅领域里还是充满期待。“因为还会继续再回到新加坡,在新加坡这样一种住宅的环境下,我们将继续发展房地产业。”

商用不动产将风生水起

冯仑称,商用不动产的旅行是从香港开始,接下来会走到美国。最近几年做商用不动产的人风生水起,万达还有很多企业都被大家关注。但是从行内来看,商用不动产起于GDP

到8000美金以后的开始有商用不动产发展的机会。大概会到一万到两万美金,这一段时间属于房地产中由单一住宅产品转向商用不动产和住宅并重模式转化的过渡期。GDP达到15000以后,我们进入到美国模式。

所谓过渡期转型的模式在商用不动产中就是以售养租。通过大规模销售类的房地产来支持你的出租类物业的逐渐的累积和提升。这在香港,新鸿基李嘉诚花了多长时间完成这个过渡呢?花了十五到二十年。前九年都是以售养租,积累大量的现金,来支持社区性商业不断的增长,而不是CBD核心区的商业。

今天的商用不动产大体上是新鸿基和李嘉诚花了15到20年时间曾经做过的一件事情,就是转型中的过渡模式,用快速的销售以售养租来推动社区性商用不动产这个产品的快速增长。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新鸿基完成了九年拉抽屉式的转型、回来、转型、回来之后,又彻底只做商用不动产,不做住宅。今天新鸿基一半是出租物业,一半是销售物业,这就完成了转型。

商用不动产自身有一套很成熟的模式,不是单纯靠销售,这一套模式就是美国的模式。用能力导向、中区持有和资本全有的核心来推动社会多样化。这是美国的经典模式。目前美国模式最适合做的是成熟类、高度竞争的。就像我们在CBD里面看到的大型企业酒店购物中心。美国模式特别适合做这个。所以这个GDP一般应该在1.5万、2万以上的时候开始有这样的大量的机会。

总之,房地产这件事情,如果我们用GDP作为一个坐标,大概有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GDP从2000美金开始起步的时候,到8000美金这一阶段。我们是一个住宅为产品核心的时代。从八千美金以后到两万,我们从企业来说,商用不动产的旅行会从香港开始逐步到美国。这样一种宾馆标志着我们这个行业的产业进步。也标志着政府政策的成熟,也标志着这个行业逐步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佳境。

房地产企业转型的8大路径

房地产企业转型的8大路径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发布。封图设计| Holly 责编| kay 第2133 篇深度好文:7158 字| 9 分钟阅读新时代,地产企业的HR战略升级来自笔记侠00:00 05:06 点此听精华版音频↑更多精彩内容,还需阅读全文哦~全网首发·完整笔记·人才管理 本文优质度:★★★★★+ 口感:葡萄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您是否关心地产行业的人才战略?中国房地产行业将何去何从?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新时代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本战略升级”。我曾提出“新合伙主义管理论”,并与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们一起知行合一地研讨、探索实践事业合伙人体系的创新建设。 我们相信,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和前进,中国国家宏观治理的有效经验和制度模式越来越成为可以与西方模式并驾齐驱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那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主体的企业,更应该在这个新时代,跟上中国模式的伟大探索和创新,锐意推进现在企业制度的创新升级,而非仅仅按照西方原教旨主义的公司治理、

经营管理模式去刻板模仿。 同样为世界贡献来自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至少行业里的标杆企业们走到今天,是有这个能力和基础、也应该有这个意识去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性创新同样重要。 尤其是在行业进入变革拐点区和深水区的时候,更需要充分的机制创新,去挖掘、激发企业内生的、主要由人力资本构成的能力和动力,通过人的敏锐变革、奋斗突破、创新创造去支撑企业在行业变革大周期上进行转型升级。这也正是今天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变革挑战和紧迫要求。我今天结合行业的变化趋势和一些人才管理模式,与大家分享如何结合,如何做创新。 今天我们全面步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导向,有新要求,新要求里孕育了新机遇,也潜藏着新风险。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结构性整体变革拐点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因时而变,才能适者生存;能够跟随这个大势,顺势而为,才有可能大有所为;如果你非一定要逆势而上,那迎接你的可能是毁灭性的结果(我相信这都是常识)。 一、新时代“新”在哪里? 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对变革的紧迫性,对顺势而为的方向感,

房地产公司发展趋势分析

前言 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占我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概述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 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形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困难很大。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密集型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而这正决定了其规模经营的性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综合实力弱,发展缓慢,竞争力差。而且各开发企业的状况也不平衡,总体看是东南实力强,西部实力弱。这些都极不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要求。 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288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汤超 唐山市国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天然洞穴,野外群居,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作物,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人类懂得了如何搭建房屋遮风避雨,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大量房屋建设,宫殿林立,统治阶级的产生注定了权力的私有化,物质的私有制,所以渐渐地出现了房屋买卖和占有。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历程;买卖;私有制 我国房地产行业源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西汉时期才产生比较正规的房屋买卖,当时人们并不怎么在意这个行业,但这却是一个萌芽的开端,封建社会制度转为专制,到了唐宋时期房屋买卖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许多达官显贵开始通过自己占有房屋的面积大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致出现现今残存的所谓古代庄园,现在的庄园其实都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府邸。近代社会以后,常年战乱不断,以致房地产行业几近灭绝,因为战乱年代无法保障资金的财产,更多的商人和官员将眼光转移到金银和首饰之上,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领导阶级幻想创造一个公有制的国家,人人均等,人人平均,在新建的律法之中,严格规定废除房地产私有制,严禁个人买卖房屋或者对外租赁,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法律制度下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中介行业渐渐苏醒,有了复苏的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已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的产生 房地产中介公司其实就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一个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使房屋买卖更加有保障性,从而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房产中介公司才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存活下来,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包含房屋买卖、租赁、互换、抵押物品等多种交易,房屋买卖伴随着房地产中介的产生,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2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 30 多年的岁月里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改建、乡镇改造的国内大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经济复苏、房地产初步发展、房地产行业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2.1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人民经济得到很大改善,1980 年以后,国家对于居民城镇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开始允许个人房屋自由买卖,但是土地依旧公有制,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个人建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等政策,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这明确宣告了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自从法律制度健全以后,全国 80% 以上的房屋所有人基本颁发了房产所有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为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不正当交易创造了条件,做好了铺垫。 2.2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产生和民间个人交易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各个事业部门事业单位性质建立的房屋交换站、房屋交易所和民间房地产交易市场,这类官方承办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承担了当时社会人民交易服务的职责,人们手里多余的房产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自由买卖了,第二类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房产中介企业,90 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第三类是民间自由买卖房屋的个人,这类人或许以前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熟知房屋信息,懂得房屋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但是他们的基本文化不高,所以常常遭到同行人士的蔑视,通常被人称为“房纤手”、“房虫子”,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中挣到了一些钱,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大的发展。 2.3 房地产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少数人群的房屋自由买卖,渐渐地房地产中介公司被人们所接受,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房屋买卖并不被允许,但现今却成为一种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经济活动的权限也被慢慢房款,随之社会上便出现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开始以个人名义购买多套房屋,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时,以高价卖出,巨大的利润诱惑了太多的人,这时房地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2.4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民经济较之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人民依旧是将自己的钱存至银行,每年只是吃利息,从而导致货币流通不畅,国内消费水平低下,政府为了鼓励国民消

房地产发展前景分析

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及价格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信贷政策等方面采取的对房地产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措施,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强劲趋势也有所回落,但在我看来,在未来几年、几十年甚至是更长远的将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还比较乐观。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与银行信贷业、钢材、木材、水泥、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等都息息相关,房地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势必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在国家各种强有力的调控措施下,房地产业必然会出现强强联合、企业兼并等现象,同时伴随着房地产可视化、透明度的提高,房地产业的利润也一再压缩,这将督促房地产业由以前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向集约式经营管理模式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把我国的房地产业推向工厂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的一个新台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下面我们通过我国几家房地产龙头企业的SWOT 分析来了解一下我国房地产业的最新状况:一、万科优势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2、万科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即使在2008 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5、1992-2008 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7和33.6。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 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 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机会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威胁绿城、恒大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张,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二、保利地产优势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保利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张,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张风险。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 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4、良好的执行力将保证公司高速发展。劣势1、公司在2009 年购入约1000 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较高,这使其应对市场调整时的销售价格弹性较小。2、经营风格偏激进。机会1、保利地产基本完成了全国化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升。2、二、三线城市化进程提速。威胁保利集团将深圳等地的地产业务注入保利香港,与保利地产产生竞争关系,对其资源获得和市场均造成威胁。三、中海地产优势1、公司是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明显。2、公司凭借母公司中国建筑的强大背景跨区域发展房地产,资产规模庞大。3、公司实施全国性的品牌扩张策略,竞争优势强,经营业绩良好,过去六年实现净利40以上的复式增长。4、公司共拥有土地储备约3450 万平方米,可满足4 年的开发规模需要。公司获取土地质量较高,主要布局于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5、发展物业以中高端物业为主,毛利率水平较高。6、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公司的净现金流为正,持有现金超过300 亿元。劣势1、公司在一线城市购地成本偏高,从而导致销售价格调整弹性较小。2、公司2009 年斥资227 亿元购入1165 万平方米项目储备,一改其稳健的项目储备作风,其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可能有所波动。机会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仍偏低,中海外有望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市场占有率。威胁1、中海外与中国建筑的另一家子公司中建地产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两者在多个地区房地产业务出现重合。2、政府对闲置土地的态度越发严厉,土地持有成本上升将难以避免。通

富力地产公司战略管理分析

一、富力地产发展概况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获得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证书。2005 年7 月14 日,在香港成功上市。10 年后进入北京,迅速以北京富力城打开了京城房地产市场。富力地产不仅提出做“一体化地产运营商”的企业口号,还提出“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富力的产品已经涉及到住宅、商业、写字楼以及超五星级酒店等多种业态领域。目前拥有约70 个物业项目, 土地储备约2000 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400 万平方米。在广州,富力地产率先拿下CBD 中心所在地珠江新城超过十个地块,约140 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业楼宇,另外,富力地产还与全球著名连锁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国际集团和凯悦酒店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两家超五星级酒店。 二、富力地产企业战略 1 .富力地产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住宅年营销总额110 亿元。 2 .富力地产企业总体战略定位做一体化地产运营商,“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集团化:地产开发各环节的专业化与规模化专业化:专注于地产开发,做大做精品牌化:品牌传播的系统化全国化:南拓北进,全国化布局 市场化:强势介入商业地产,商用、住宅、租赁等一体化国际化:资本国际化,香港上市 3 .富力地产战略布局规划 (1 ).总体布局模式:以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区域及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区域,除广州和北京外,富力地产已向天津、西安、重庆等城市扩展, (2 ).南北富力平分秋色富力地产目前已拥有46 个物业项目,其中已开发项目18 个,开发中及待开发项目28 个。富力地产现有土地储备约1000 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 ①南富力 2005 年,南富力管辖的广州取得的41 亿元销售额中,纯住宅销售总套数4400 套,销售总面积47 万平米,住宅销售金额32 亿元,住宅均价7000 元/ 平米。 ②北富力 北富力管辖的北京及天津地区,5 大项目分别是北京富力城、富力爱丁堡、富力信然庭、富力又一城及天津富力城,(3 ).土地储备 富力共拥有总建筑面积约940 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地上可售建筑面积约为780 万平方米。此外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还有约300 万平方米。目前,总土地储备的建筑面积已达约1,400 万平方米。 4 .阶段性发展战略模式富力地产,已经完成了从产品主导向品牌主导,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从普通地产商到一体化地产运营企业的转变。 (1 ). 第一阶段:旧城改造 (2 ). 第二阶段:全国扩张 (3 ). 第三阶段:进军商业地产 (4 ). 第四阶段:国际化进程 2006 年7 月14 日,富力地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上市主编号2777 正式登陆国际资产市场,成为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并荣登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富力开始了国际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房地产公司企业战略分析案例(word)[详细]

房地产公司企业战略分析案例 案例相关背景资料 1.公司简介 ?ZWB系一家成都本地的专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公司.其开发完成城西双楠 片区20万平米标志性楼盘“甲项目”,以及占地近1000亩,产品涵盖双拼、联排、叠拼及高层洋房等多种形态目的高品质项目“乙项目”.公司有着丰富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持公司未来15年的房地产开发需求. 2.面临挑战 ?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关键岗位人员流动过快, 员工积极性、工作效率严重缺乏,导致开发项目出现窝工、浪费甚至出现不能如期交房风险; ?高管层虽然知道企业管理系统存在严重问题,但是无法确定问题点以及风 险度; ?员工对企业现状缺乏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危机意识不够. 3.案例目标 ZWB董事会希望借助管理咨询人员对公司管理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诊断,并制定一份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ZWB公司企业战略案例分析 一、企业战略分析 (一)公司战略资源与问题分析 1、公司战略资源与优势分析 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公司积累了一些独特的战略资源,反映了公司的特有能力. (1)行业经验造就了公司的经营优势 企业领导人具有极强的事业心,起步晚但起点高,做精品求长远.在市场开拓方面,企业主要领导人眼光独到,具有综合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产品和市场.实践表明,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理念和行业经验为差异化定位、团队的拼搏精神为企业赢得了竞争力. (2)诚信经营和商誉积累塑造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经过几年的经营,ZWB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迅速确立了在成都地产业的地位,并以诚实守信、广泛合作的公司经营战略,赢得了市场和客户的信任.从银行信誉来看,公司因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商誉,有利于企业的融资,也有利于市场拓展. (3)社会资源及其运作使公司具有资源整合能力 ZWB公司在过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诚信理念和运做水平,整合了社会资源,启动了相对大的项目,促进了 ZWB公司的发展.在区域市场上公司有着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为今后公司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 (4)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丰富土地储备 直接决定ZWB未来发展前景空间和繁荣空间大小的是土地储备的规模、层次和地域分布.而对于ZWB公司来说,企业有着丰富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持企业15年的发展,将在今后拿地成本和拿到难度不断提升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

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发布时间:2009-01-08文章来源:投稿文章作者:Ranbo 一、中国地产发展30年回顾 从1978年的土地相关法规的调整算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即便如此,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仍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以政策为主导的政府市场。 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处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之中,中央与各地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各级市场在不断博弈中发展和成熟。 1、房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1991年的理论突破与起步阶段 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深圳(罗湖区)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示范作用,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1991~1995年非理性炒作与调整阶段 以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南方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大亚湾、北海等地,而随后急速的“硬着陆”,使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随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1995~2003年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整体说来,这一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好得一个时期,整体表现稳健,市场价格与销售量平稳增长,各地市场全面稳步地成长,中国得房地产业进入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 1995年,在经历了之前的炒作与调控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 随着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需要全面启动商品房市场以完成分房制度的转化。处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市,随即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蓝印户口制度,之后这一政策在上海、大连等地得到推广。 2000年初,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并稳步发展,这同时也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 2003~2007年,调控、反调控与总体反思阶段 2003年中后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发展,开始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而2005~2006年则是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项政策措施,从土地、信贷、经济适用房、房价、产品结构,以及外资管理等多方面,来全面反思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因此,当诸多的政策落到实处之后,常常不是被夸大,就是被缩小。 2006~2007年,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随即开始不断紧缩信贷,以期为“高热”的楼市降温。 2007年~2010年,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的阶段 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逐渐显露,不断升温的房价开始快速回落,伴随这一回落的还有商品房的成交量。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全面衰退迹象逐渐明显,国内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下,房地产行业发展减速明显,行业内调整的深度与广度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强,整个行业伴随经济调整进入新一轮的全面调整期。 从近期的经济与行业发展情况看,这一调整的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快会在2009

《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

课程一、《房地产发展战略与规划》培训大纲 (1天-2天)讲师:范宁 课程培训具体内容大纲: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理论发展概述、战略及其体系、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第一章、战略管理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技术、一般战略环境分析、产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战略环境评价技术。 ★内部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资源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内部战略环境评价。 ★公司战略:公司愿景和目标、产业范围组合、产业发展方向组合、产业时间组合。 ★业务单元战略:业务单元整体战略、业务单元基本竞争战略、不同产业阶段的竞争战略、不同地位的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营造。 ★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概述、企业文化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物流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成本战略。 ★战略投资项目:战略投资项目的概念和发展周期、战略投资机会研究、战略投资项目建议书、战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战略投资项目决策。 ★战略实施方案: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战略导向管理整合、战略导向人力资源整合、战略导向投资项目、战略预算。 第三章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节战略理论发展概述 一、结构学派 二、能力学派 三、资源学派 第二节战略的概念与体系 一、战略 二、战略体系 第三节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三、战略管理的原则 四、战略管理基本程序 第四章房地产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技术 一、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 二、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技术 第二节一般战略环境分析 一、一般战略环境的内容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万科公司战略分析报告上

万科集团调查分析报告 ---宏观因素分析及行业竞争分析 一、政治要素 最近几年,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律来限制疯涨的房价。而这些具体的政策也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 1、政府调控采取了平稳的步骤 (1)前期----营业税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二手房市场 (2)部分城市的房价和成交量一直飙升,市场已经显得过热,房地产优惠 政策适当退出。 2、限制房地产开发的的贷款管理。 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限制了房地产商的资金来源,规范了房地产行业。 3、加强住房消费贷款管理 商业银行应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包括本外币贷款,下同)不得低于20% ;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增加了投资者投资房地产的成本,减少了消费者购买房屋的成本。 二、经济要素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宏观经济依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国内房地产的周期与GDP增长有明显关系,波动基本一致,但波幅前者大于后者。但不管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的改变对于房地产这个对于经济政策敏感的行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国家的经济环境变化如下: 1、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转型

U R B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2011.12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长期来看,那些主动因应市场变化、价值观端正、开发理念领先、经营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更容易发展壮大,这些也是不会改变的。 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理性地认识到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化,积极谋求企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强精细化管理,练好内功,以全新面貌投入到新十年的市场竞争中,力争成为新市场的胜利者。 房企战略体系的构成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战略层面,包括战略定位、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商业模式等;第二是策略层面的经营战略,包括市场选择、业务选择、产品选择,业务与职能战略,开发模式、管理模式等;第三是运营层面,也就是支持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薪酬绩效、设计研发、采购供应、营销、客服、财务预算、人力资源、品牌、企业文化、制度流程建设等。 商业模式和开发模式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房地产企业对战略规划等自身发展问题的日益重视,部分企业形成了比较清晰又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和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澄清: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开发模式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研究确定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通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我们首先要肃清商业模式的概念和认识误区。 1.商业模式属于企业战略的第一层面,及企业战略层面。2.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 3.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开发模式、核心竞争力也不同。4.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 综上,我们可以为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赋予以下概念:是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结构的一组要素整体;是基于企业产业价值链的战略选择;是反应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具有非对称性 竞争优势的特色认知;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研究、确定企业的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 房企的开发模式 开发模式有几种类型。按照资金链特征划分,可分为快速周转模式(万科模式)和现金流滚资产模式(万达模式);按照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划分,可分为差异化模式(中小企业的普遍模式)和标准化模式(一线企业的普遍模式);按照产业链特征划分,可分为联动开发模式(包括一二级联动、二三级联动和一二三级联动)和单一开发模式(例如只在二级市场上做住宅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企业的开发模式体现在商业模式中,就是几个“化”,比如标准化、产业化。 房企的竞争力 既然企业战略及商业模式、开发模式的核心目的之一是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在进一步阐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力问题。 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等词汇始终以很高的频次出现于各类文章和会议上,但能弄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并能恰当表达的并不多,能够在战略导向 转型 战略

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与当下中国改革的机会

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与当下中国改革的机会 201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全国商品房的建设量、销售量、库存量、交易量都大幅上升,市场供需两旺。进入2014年1月后,全国各大城市成交量均有所下滑,引来不少“多空争论”。我认为,今年年初的成交平淡只是传统淡季的影响,并没有标志性的意义,从土地市场的成交情况和标杆企业的业绩目标来看,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仍然对市场充满了信心。 在市场行情整体回暖的同时,也出现了以下两个重要的分化: 第一,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出现明显的市场分化。一二线城市市场持续回暖,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品房和土地成交均量价齐升,且涨幅很大。反观三四线城市市场,则基本平稳,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面临整体下滑的趋势。在此形势下,部分早先大规模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房企也开始调整战略,转战一二线城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化?主要缘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人口吸引等方面的差异。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产业雄厚,教育、医疗、就业等优势资源高度集聚,吸引力大,而土地却较为稀缺,房地产供不应求。反之,很多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购买力较弱,人口及资金净流出,市场空间本就有限,再加上上一轮调控之后,有大量开发企业涌入三四线城市,推动当地土地大量释放,商品房海量上市,库存持续走高,供求失衡状况不断累积。 第二,大型房地产企业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之间出现明显的业绩分化。在大型房企高歌猛进、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中小型房企成长性不足,“强者恒强”的市场竞争格局越来越明显。而且,企业的分化与城市的分化实际上是高度相关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成长性好,但同时土地也比较稀缺,竞争较为激烈,土地获取的门槛较高。实力雄厚、经验丰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往往技高一筹,更容易获得土地、信贷、人才等核心资源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此一来,大型房企与中小型房企的业绩分化也就是必然现象了。 房地产企业的转型趋势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市场的不断调整,标杆房地产企业都因时顺势,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当前,正在发生的房地产企业转型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 一是产品转型:从单一开发走向综合开发。近年来,在传统的住宅产品的基础上,房地产行业的产品形态更加细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正在尝试投资开发产业地产、商业地产、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综合性的产品形态。比如,我们绿地较早就涉足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并在超高层地标、城市综合体等领域已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去年全年我们商办项目的销售金额占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着大规模的跨地域扩张,房地产企业的优胜劣汰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的分化重组加剧,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企业业务间关联的复杂性急速增加,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集团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焦点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和行业稀缺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获得将更多地遵循“资本为王、实力取胜”的游戏规则;尤其2008的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如何通过企业进行全面管控、协同运营,来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升竞争力,将成为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从近年房地产企业的盛衰起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1. 行业资源日益集中,经营规模化正成为趋势; 2.多项目运营、集团化管控成为发展重点; 3.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方式转化; 4.异地扩张与全国性企业品牌显现; 5. 民营企业力量崛起和壮大; 6. 客户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 <二>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管控手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 规模扩张,集团一体化运作,需要企业提升协同效益; 2.以项目、客户为中心的开发项目和客户营销的业务过程一体化; 3.从资本经营逐步向管理出效益的商业模式转化; 4.职业经理人的人才队伍,配合现代化的IT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石说是人才,潘石屹认为是创新,任志强提出是资本,也有人说是管理、是资源整合能力,是土地、是资金,是关系。我认为无论是从行业利润空间变化引发的需求,还是从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规范化的集团管控与成本控制管理始终是大型地产集团必然的选择和核心竞争力,是需要急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各城市房地产】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前景 房地产行业遭遇严厉调控的打击,房地产企业在一线城市的发展面临被减速和进入冰冻期的局面。本轮及未来的行业调控都将遵循“有保有压”、“精准打击”的原则,房地产行业拓展的空间和方向已经发生转移,二、三线房地产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十年的繁荣是可以预期的。 住房市场的发展空间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未来中国城市化重心将更多转向二三线城市及中小城市。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盈利空间巨大。房价上升空间较大,投资回报率有可能达到30%,运营成本低,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屡创新高。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可控。调控政策在未来5年内推广到二三线城市的可能性很小。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大规模供应,以及物业税等措施对房地产价格空间造成挤压,对二三线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较小。 一、内地房地产业的发展轨迹 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同步。第一轮经济增长首先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房地产业也高度集中在沿海特大城市,10年中资源主要投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使其发展成为全国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构成了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也从解决基本居住的增量市场逐渐向改善型、投资型和投机型市场转变。未来,一线城市尽管总体市场容量仍然较大,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看来,即便是房地产百强企业,能够进入一线城市的开发商也只是少数几家,随着房地产业规模和从业家数的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寻找足够的成长空间,这是房地产业发展必须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的客观基础。 图1: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从2004年开始明显加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招银国际 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率已超过75%,开始从快速成长进入到了成熟期。而国内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只有46.7%,一线特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现代化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差距也反映了一线城市过度过快发展,各项社会服务和公共资源保障能力难以为继。2009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要在推动中小城市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人口过度向一线大城市集中,城乡发展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从整体规划层面,国家已明显透露出城市化重心转向中小城市的意图,政策首先为二三线城市地产发展释放出利好。进入第二个十年发展期,房地产业重心及趋势由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这是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调整,产业逐步进行梯度转移,以及人口流动变化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目前出现的农民工和白领“返乡潮”也为上述变化趋势加了注脚。媒体报道,不少农民工不愿再涌到一线城市,而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二三线城市,在家门口打工,并希望能在城市安家立业,真正成为“城里人”。此外,一些在一线城市漂泊的白领和高校毕业生,在一线城市房价飞涨,生活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也开始放弃在那里安家的想法,准备撤回二三线城市谋发展,安家置业。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进城的农民工、返乡的白领,这些人群都将成为二三线城市的购房主力军,也使得未来房地产业发展中心必然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图2: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比较图3: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比较

房地产战略转型的8种模式

【地产+X组合拳】房地产战略转型的8种模式 房地产业路在何方,开发商转型升级如何走向? 一、地产+园区:微笑曲线的价值延伸 代表开发商:华夏幸福、张江高科 商业模式:园区+地产 利润回报:★★★★★ 开发难度:★★★★★ 前景展望:★★★★★ 园区,也即产业地产,是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典型代表。这家创立于1998年的公司,创造了园区开发运营与城镇开发建设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城模式”,也成就其近年来的飞速发展。 其“园区+地产”模式,成为业界样本。华夏幸福基业在北京周边郊区县市打造的固安产业新城,被业界视为未来中国城镇发展的样本之一。固安在华夏幸福基业的投资带动下,逐步建成福朋酒店、中央公园、幸福天街、创业大厦、固安规划馆等多个项目。这个县也从2003年,财政收入不足亿元,位居全市后两名;发展到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2013年,预计突破25亿元,连续六年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市之首。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产业地产建设与传统房地产开发具有部分替代性。而当前国家对传统房地产项目不断的进行调控,作为替代性的建设项目这也客观上为产业地产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客观上减少了产业地产的投资风险,提高了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产业地产融合产业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两个概念,突出地产作为产业经济发展平台的功能作用,也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具有稳定的发展空间。 二、地产+旅游:稀缺资源价值最大化 代表开发商:华侨城雅居乐新华联 商业模式:旅游资源+地产 利润回报:★★★★★ 开发难度:★★★★ 前景展望:★★★★★ 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的、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置业项目,可称为旅游房地产。较之一般的住宅,旅游房地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无缝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同时拥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极高的投资价值。 以旅游地产的“鼻祖”华侨城为例,华侨城是国内从事“旅游”+“地产”开发的先驱者,其属下的四大主题公园也国内最为成熟的,规模更是全国之最。

中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中小房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大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管理通常是一个明确的、正式的过程。企业的管 理层利用战略管理的过程来安排企业的经营,同时对于外界和内部复杂、动态 的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是,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采用的房地 产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方式和技术不适应于中小企业。因此,有人说中小型房地 产开发企业没有、也不需要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其实不然。无论企业多 小,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要有战略管理的影子,只是不能拿大型开发企业的战略 管理过程来审视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制定、实 施往往是一个非正式的、不明确的隐性战略。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特点 (一)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被动性。战略管理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这是无可非议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与环境的匹配。但是,同样的环境变化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来说,影响是不同的。往往大型企业是环境的施动者,而中小企业则是受动者。大型企业通过企业长期目标的规划去争取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通常是突发形成的,而不是事先设计制定的。 (二)决策信息的局限性。企业在制定战略中,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战略制定者的信息来源分私人和非私人两种,环境变化得越复杂,战略制定者为了避免非私人信息的误导,就越倾向于获得私人的信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者本身就处于不完全信息的状态下,他们多依靠直觉和经验来制定战略。同时,有关研究表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经营者在战略制定中采用的私人信息多于非私人信息。通过私人信息的交流和私人之间的交往,经营者往往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因此,他们多采用个人关系网络的私人信息来帮助制定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私人信息具有局限性,也不具有科学和理论的依据。当然,经营者也会招聘具有专业素质的相关人才去处理信息,可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家在项目的选择等重大抉择时还是依靠自己的判断和私人信息。 (三)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个性化。一方面,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经营者的战略意图直接决定企业的战略行为,企业内部的决策机制相对简单,使得经营者的愿景和战略意图能够明显地体现在企业的战略中。另一方面,经营者的精神影响战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常他们赋予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促使企业战略具有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很有效,同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经营者能做出及时的调整。最后,经营者的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志向等影响战略的形成。很多企业战略制定主要依靠企业的经营者,而企业的经营者多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很少采纳别人的建议。一般情况下,企业越小,经营者决策的程度越高,自己个性等对战略的影响就越大。 (四)战略计划的短期化。战略制定一般有三种模式:企业家模式、计划模式、反映模式。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经营者大多采用反映模式。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中长期计划很少,而短期计划较多。一方面由于信息的有限性,经营者不能够制定较为准确的长期计划。同时,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威胁较多,长期计划的不确定性很大,而短期计划的实用性远远高于长期计划。中小型房地产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