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朗诵稿

钗头凤朗诵稿
钗头凤朗诵稿

第一遍

男: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男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女: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女集: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第二遍

男集: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男:东风恶,欢情薄。

全体: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男: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男集:错男2:错男3:错男4:错。

女集:难,女2;难,难!

女集: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女: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女集:难,难,难!

男集:莫,莫,莫!

男轮和::春如旧,人空瘦。

男: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男轮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男:莫、莫、莫!

女轮和:人成各,今非昨

女: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咽泪装欢。瞒,瞒,瞒!

第三遍

男:错,错,错。

男:东风恶女:欢情薄

男:世情薄女:人情恶

两人齐: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男:春如旧,人空瘦

女:人成各,今非昨

女集:今非昨,人成各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山盟虽在,山盟虽在啊……

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

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 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 锦文书信靠谁投托。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 [出自 ] 南宋 陆游 《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 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释: 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 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唐琬看后, 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他们二人大 概是“有缘无分”最典型的例子了。 钗头凤:词牌名,取自诗句 “可怜孤似钗头凤”。 红酥手:一种类似面果子一样的下酒菜。 黄滕酒:又名黄封酒。因官酒以黄纸封口得名。 离索:离群索居。 浥:沾湿。鲛绡:神话中鲛人所织的纱绢。 山盟:指盟约。古人盟约多指山河为誓。 锦书:前秦窦滔妻苏氏织锦文诗赠其夫,后人以锦书喻爱情书信。 译文 1 红润柔软的手, 捧出黄封的酒,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 宫墙里摇曳着绿柳。 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 来的生活十分萧索。回顾起来都是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

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涸,永远相爱的 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没有人可以投托。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 译文 2 品着红酥手(一种点心),饮着黄藤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 曳着绿柳。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都是忧愁的情绪, 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了!错了!错了!所有的一切都错了!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 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了。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荒废,永远相爱 的誓言虽在,可是这份深情再也无法用书信来传递了。 罢了!罢了!罢了!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译文 3: 桌上摆着红酥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 柳。春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 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回顾起来都是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 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的 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靠谁投托。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 译文 4: 红润细腻的玉手,敬上一杯黄封美酒.满城春色一片,宫墙禁锢着杨柳,东风 胁迫,欢情短暂微薄,只留下满腔愁恨,几年孤独离索.错上更加错! 春光依然如旧,人儿日见消瘦,泪水将手帕浸透.桃花开又落,亭台楼阁愈加 寂寞.爱情的誓言如山河,传递书信却无人可以拜托.莫说更莫说。 【评点】 这首 《钗头凤》 记述了陆游与表妹唐琬的一次别后重逢。 唐琬是陆游的表妹, 也是著名的才女。她自小与陆游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结为夫妇,感情深 厚。但陆母却极为厌恶唐琬,并强行拆散两人。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 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 同郡的赵士程。几年过后,两人在沈园相见,陆游感慨万千,忍痛挥笔写就了这 首《钗头凤》,抒发了词人幽怨而又无处言说的苦痛。 上片感慨往事。起首三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主要记 述了两人婚后浓情蜜意的感情生活。 “东风恶”四句, 在深刻批判当年拆散自己 与表妹婚姻的恶势力的同时, 也深切表达了词人与爱妻分离后的苦痛, 这是全词 的高潮部分。最后三个“错”字,三字三叹,无限悲情和怨恨尽在其中。

《钗头凤》学案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词专题固本强原·挑战登攀高三班姓名 十六、《钗头凤》赏练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省试第一,再试礼部,因主张抗金,被秦桧黜落。孝宗隆兴初,赐进士出身。一生主张抗金,曾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词作量不如诗篇多,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 【背景资料】 这首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他们感情深厚,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的沈园,与唐氏不期而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传说唐婉见了这首词后,感慨万千,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因愁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时,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真可谓“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主题思想】 本词记述了作者与唐婉的相遇,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眷恋之深,相思之切,也抒发了他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艺术鉴赏】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开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如今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翻译及赏析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翻译及赏析 “晓风干,泪痕残”这两句: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婉的独创。“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出自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注 ①笺:写出。 ②斜阑:指栏杆。 参考译文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

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瞒、瞒、瞒。 赏析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后陆母对这位儿媳甚是不满,恐陆游因此而疏远功名,荒废学业,逼着陆游休妻。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娶王氏为妻,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唐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征得赵同意后,派人给陆送去了酒肴。陆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则以此词相答。据说在此后不久,唐婉就在悲伤中死去。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是作者对封建礼教下的世故人情的控诉,充满愤恨。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雨送黄昏花易落”句,暗喻自己

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分析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钗头凤》的词作者,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歌曲。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合唱协会顾问戴于吾。《素描三首》《春雨沙沙》《童声合唱曲20首》等是其在合唱领域的代表作品;古诗词独唱曲《声乐曲50首》是其在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其中以《钗头凤》最具代表性。 歌曲的演唱处理就相当于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曲谱上一目了然的词和曲,需要通过演唱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演唱者在诠释这首歌曲之前,首先要了解《钗头凤》这一首词中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充分熟知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通过对主人公人生遭遇的理解,去感同身受,将自己代入其中,增加演唱歌曲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艺术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那么,在演唱歌曲《钗头凤》时,掌握这首词中语音的平仄关系,把握词中的韵律及抑扬顿挫的感觉,通过恰当的音色去表现这首歌曲独有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韵味。本文对《钗头凤》的演唱处理分析,参考于杨曙光教授所著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中女高音邓蕤的演唱版本。 上阙第一句:“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词人以男主人公的身份,对往日两人美好生活的回忆。由于整首歌是悲痛、无奈的感情基调,演唱前,首先保持好松弛又积极的身体状态,声带和喉头不要使劲,以气带声,用柔和、绵长的声音对往事缓缓道来。歌曲的起音,不宜用过大的音量。秦丹教授说过:“用好的呼吸支撑,去高度控制声音的演唱,将声音的音量控制在自身嗓音的60%-70%左右,这样才会营造出一种情意缠绵、愤懑悲痛的歌曲意境。”在演唱时,首先应注意吐字清晰,每个音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做到韵脚归韵。其次用稳定的气息连贯地唱好“酥”“滕”“墙”三字所标注的小附点加单

古诗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

古诗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前言】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注释】 ①黄縢:此处指美酒。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②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③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④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⑤浥:湿润。 ⑥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⑦池阁:池上的楼阁。

⑧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⑨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⑩莫、莫、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翻译】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钗头凤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翻译及赏析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翻译及赏析 导读:“晓风干,泪痕残”这两句: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婉的独创。“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出自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注 ①笺:写出。 ②斜阑:指栏杆。 参考译文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

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瞒、瞒、瞒。 赏析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后陆母对这位儿媳甚是不满,恐陆游因此而疏远功名,荒废学业,逼着陆游休妻。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娶王氏为妻,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唐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征得赵同意后,派人给陆送去了酒肴。陆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则以此词相答。据说在此后不久,唐婉就在悲伤中死去。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是作者对封建礼教下的世故人情的控诉,充满愤恨。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雨送黄昏花易落”句,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有自悲自悼之意。“晓风干,泪痕残”句,写内心无休无止的痛苦。她想把心事写下来寄给对方,却终究没有这样做,其中万种的委屈怅恨只化为“难、难、难”三字。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注释】 【1】红酥手:形容女性手的柔软红润。 【2 【3】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4】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5 【6】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范指薄绢、轻纱。此处指手帕。 【7】山盟: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 【8】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此处指表达爱情的书信。 【翻译】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看到眼前情景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诗词赏析:《钗头凤·红酥手》,作文

诗词赏析:《钗头凤·红酥手》,作文 诗词赏析:《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及注释 译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鲛绡(iā xiā):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相关考证 千百年,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

钗头凤.世情薄翻译、解析

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通:妆) 译文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黄昏骤雨催花落。晨风吹干泪水,脸上残留泪痕,想写下心中愁思, 却不知如何下笔,只能倚着斜栏自言自语。这一切怎么那么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 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 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只得瞒、瞒、瞒! 注释 笺:写出。 斜阑:指栏杆。 病魂一句:描写精神忧惚,似飘荡不定的秋千索。 阑珊:衰残,将尽。 创作背景 唐婉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后被逼分离。唐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之 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征得赵同意后,派人给陆送去了酒肴。陆感怅恨不已,写了 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则以此词相答。据说在此后不久,唐婉就在悲伤中死去。 赏析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 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这实为人间美事。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 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 衍的态度;把唐婉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 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婉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 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婉征得赵士程同意后, 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 则以此词相答。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 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

陆游钗头凤赏析

陆游《钗头凤》赏析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词的上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开头三句为上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陆游唐婉《钗头凤》对比鉴赏练习

《陆游的侠骨柔情》 一段有缘无分的爱情,两首感人泣下的凤词,看爱国诗人之侠骨柔情。 ——题记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注】①黄滕酒:以黄纸封口的酒。②离索:离散独居。 ③浥:沾湿,④鲛绡:代指丝帕。 ⑤锦书:写满相思的情书。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写作背景】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在沈园的粉壁上题下《钗头凤》一词。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无比优美的《沈园》诗二首。 (1)两首《钗头凤》是怎样抒情的?请结合诗句谈谈这两首词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的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2)这两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赏析。 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描写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典例1】(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

陆游《钗头凤》赏析教案

钗头凤 ——陆游 导入新课 大家可知道,有一位生活在宋代的诗人也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他不仅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豪壮理想,也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凄婉低回。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陆游的婉约之词《钗头凤》。 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背景介绍: 据史料记载,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春天,他们在沈园偶然重逢,唐琬为陆游送去酒菜,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相传,唐琬看了这首词后非常伤感,回家后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去世了。 朗读该词,整体感知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tén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yì)鲛(jiāo)绡(xiāo)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 浥:音(yì),沾湿。 鲛绡:传说鲛人织绡,极薄,后以泛指薄纱;鲛音(jiāo),传说居海之人,坠泪成珠。 黄藤(téng)酒:宋时官酒上以黄纸封口,又称黄封酒。 ㈠:题解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有何用意呢? 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的倏然而逝,未能共手偕老。 ㈡:该词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对比:例“红酥手”与“人空瘦”;“满城春色宫墙柳”与“桃花落,闲池阁”等。 ㈢:分析诗词的意境、语言、形象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钗头凤赏析

钗头凤赏析 【原文】 其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写作背景】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在沈园的粉壁上题下《钗头凤》一词。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无比优美的《沈园》诗二首。 【鉴赏】 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婉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

陆游与唐婉《钗头凤》赏析

陆游与唐婉《钗头凤》赏析

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 “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 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 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咏梅》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曾借以自况。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这是多么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在倚栏沉思独语。 「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过片「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其间包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注释】 【1】红酥手:形容女性手的柔软红润。 【2 【3】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4】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5 【6】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范指薄绢、轻纱。此处指手帕。 【7】山盟: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 【8】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此处指表达爱情的书信。 【翻译】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看到眼前情景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

《钗头凤》赏析

不如不见 ——《钗头凤》赏析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钗头凤》词调正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毫无疑问,陆游的《钗头凤》是宋代词史上流传最广的爱情词之一。与其他爱情主题的诗词相比,这首词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这首词不仅仅抒发了爱情,还因为这首词背后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正如唐诗中的“人面桃花”一样,往日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正是因为这种悲剧的美,才促就了这首词的不朽的地位。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 伉俪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

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几年以后,陆游在仕途上遭受挫折,回到家乡排遣抑郁的心情,家乡风景依旧,但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徜徉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浪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锦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着她。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翻译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钗头凤·红酥手》原文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二、《钗头凤·红酥手》原文翻译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三、《钗头凤·红酥手》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

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