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体会
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比较

proBNP[ J] .Indian Crit Care Medꎬ2014ꎬ18(2) :70 ~ 76.
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
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比较
孔庆柱ꎬ 杨佳宁ꎬ 郭立涛ꎬ 王艳飞ꎬ 赵景新ꎬ 魏俊强ꎬ 张 猛ꎬ 闫 石ꎬ 金 宇
植入患者为对照组ꎬ7 例得到控制ꎬ2 例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ꎮ 对两治疗组进行数据分析ꎬ在患者治愈
【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ꎬ( 编号:201422036)
【 通讯作者】 孔庆柱ꎬE-mail:kongqingzhu0314@ 163.co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示ꎬPCT、CRP 和内毒素三项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
血流感染中的价值是不可完全替代的ꎮ 因此ꎬ临床应
系ꎬ尤其在反映 G 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更为明
-
显ꎬ说明血浆 PCT 水平与血浆内毒素及机体炎症反应
将血浆炎症因子的监测结果与血培养的监测结果相结
合ꎬ提高细菌性] 吴志恒ꎬ郭玉霞ꎬ卜婧ꎬ等.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
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 J] .中国感染与化疗
杂志ꎬ2012ꎬ12(1) :27 ~ 31.
[5] Samransamruajkit Rꎬ Uppala Rꎬ Pongsanon Kꎬ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utilizing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 children
应蛋白、白介素- 6、血清淀粉样蛋白 A 在脓毒血症中的
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2例临床观察

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2 例临床观察【摘要】⑴目的:探讨载药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
⑵方法:对于22 例慢性骨髓炎病人进行病灶部位的彻底清创后,应用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填充清创部位,术后给予抗炎,引流等处置。
3-4 周后再次清创,更换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如病情较重时需再次间隔3-4 周清创,更换骨水泥链。
4-6 周后病灶部位无红肿,渗出,切口愈合良好,再次清创植骨。
⑶结果: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骨折及植骨愈合,22 例中20 例中优,2 例良。
3 月后扶拐可以下地行走,随访1-4 年。
⑷结论: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良好方法,在慢性骨髓炎周围具有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治疗确切,不易复发等特点。
【关键词】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慢性骨髓炎。
【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0-02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的难题之一,目前对于慢性骨髓炎治疗方法较多,由于慢性骨髓炎治疗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自2005-2009 年我院采用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治疗22 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结果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3月---2009 年3月共收治22 例慢性骨髓炎,其中男性16 例,女性6例,年龄20―65 岁,平均43 岁。
发病部位股骨12 例,胫骨10 例。
病程6个月内10 例,6 个月―1 年6 例,1―2年4 例,2年以上的2例。
22 例病人均符合慢性骨髓炎诊断标准,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均有开放或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手术病史,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增高,反复发作合并窦道,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有时有死骨块从窦道排除,窦道口肉芽组织增生,同部分患者合并全身症状。
X 线、CT 可见骨膜增生,骨质增厚,可见死骨或死腔,死腔大小不规则,可有死骨形成,常由于长期骨腔被骨腔液浸蚀形成窦道。
分析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效果

分析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至我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以抽取双色标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37例,给予抗生素局部灌注)和治疗组(共39例,给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指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参照组70.27%(x2=6.136,P=0.013)。
结论: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优势明显,可有效缩短疾病康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治疗有效率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是常见的骨外科疾病,主要由各种创伤造成的骨组织感染,并对髓腔、骨膜以及软组织造成损伤,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严重时可致患者终生残废。
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发病率高,由于感染难以控制,以致于病程较长,恢复较慢,可伴有瘢痕和组织损伤。
临床治疗该疾病以病灶清除和控制感染为主,但病灶清除后可能损伤周围软组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近几年,抗生素骨水泥开始广泛用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治疗中,疗效可见且获得较多患者的认可[1]。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76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就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至我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取双色标签的方式分为参照组(37例)和治疗组(39例)。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1岁,平均(48.15±6.9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4个月,平均病程(2.88±0.57)年。
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平均(48.63±6.82)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2.64±0.50)年。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作者:王科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观察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
其中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术前取标本常规菌培,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多点标本病检+菌培,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结果患者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术后随访14~52个月,平均3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之一。
关键词: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病程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等。
近年来骨科感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①重要原因:严重开放性外伤感染日益增多,②由于现代抗生素的错误甚至滥用,导致较多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
这使得对于慢性骨髓炎得手术治疗失败率、感染率高,治疗时间长,花费大,成为骨科疾病治疗中很棘手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为找到更好治愈慢性骨髓炎的方法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l]。
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清创后使用"一期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12,本科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部位分布: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病因:10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为外伤后感染,1例为糖尿病感染,1例为血源性感染。
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ESR,CRP,肝肾功能,常规摄片,必要时CT检查,未使用抗生素前取分泌物标本菌培[2]。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可行性。
方法自2005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跟骨骨髓炎病例24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治疗方法,术中给予清除病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消灭死腔,并给予药物治疗,腓肠神经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运。
结果随访22人,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3年,19例骨髓炎无复发,皮瓣成活良好,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耐磨能力尚可,可负重行走,其中13例感觉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髓炎;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及耐药细菌菌珠的逐渐增多,骨髓炎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治疗困难,效果欠佳。
慢性跟骨骨髓炎由于周围软组织条件差或伴有骨缺损,治疗上更为困难,本院自2005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24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岁。
病程最长10年,最短8个月,平均4.5年。
18例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髓炎,6例为单纯石膏托外固定压伤致骨髓炎,其中8例原为开放型骨折。
患者均给予跟骨处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绿脓杆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其中混合感染2例,5例普通培养未培养出细菌。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及骨质缺损,局部有红、肿、热、痛、流脓等症状,行走受限。
2手术方法:均采用腰麻,气囊止血带无血条件下进行。
彻底扩创,切除创口周围瘢痕及肉芽组织,去除死骨,跟骨缺损处刮匙彻底去除坏死组织,不可用力搔刮,以免刮除正常松质骨,致缺损区扩大,3%双氧水及1‰新洁而灭溶液反复冲洗、浸泡腔隙三遍,最后以碘伏纱布塞入缺损区至少5分钟,生理盐水再一次冲洗伤口,按每40g骨水泥给予万古霉素1.5g比例配置抗生素骨水泥,创面处理完毕后,将万古霉素骨水泥混合剂加入水剂后立即植入缺损区,待骨水泥硬化后取同侧腓肠神经皮瓣转移修补皮肤缺损区。
25例慢性骨髓炎治疗体会

25例慢性骨髓炎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对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慢性骨髓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不同部位骨髓炎患者25例,其中手指3例,脚趾3例,胫骨10例,股骨4例,骰骨1例,跟骨1例,尺挠骨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为32岁,分别采用钻孔引流,截指(趾),开放植骨,带肌肉瓣移植填充,抗菌属性骨水泥等治疗方法。
结果随访3个月到3年,患者病情均减轻,窦道闭合,无骨外露,功能活动改善,无复发病例。
结论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骨髓炎治疗方法疗效慢性骨髓炎很难根治,全身症状通常已消退,但一处或多处的股病灶可能仍存留脓性物,感染性肉芽组织或死骨,在许多年内间断出现感染急性发作,继发感染常见形成窦道,骨外露等。
在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不同部位骨髓炎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及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随访半年到三年,总体疗效满意。
1 病例资料及治疗方法1.1 病例资料手指3例,脚趾3例,胫骨10例,股骨4例,骰骨1例,跟骨1例,尺桡骨3例。
年龄最小8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2岁。
其中手术后并发者8例,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转变为慢性者5例,余均为创伤后慢性形成。
病史6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以患部疼痛,功能障碍,伴窦道形成者21例。
早期院外诊断“风湿”“类风湿”者14例,早期院外确诊8例保守治疗至病情迁延;未做具体诊疗3例。
1.2 治疗方法开放植骨5例,开窗引流9例,截指4例,中西医保守治疗3例,抗菌型骨水泥填充1例,带肌瓣移植填充1例,单纯钻空引流2例。
具体方法:跟骨与骰骨骨髓炎予钻空引流,4例指趾骨行截指(趾)术,2例拇指行钻孔引流,3例尺桡骨给予开放植骨,9例胫骨及股骨行病灶清除,开窗减压后持续双管冲洗引流,1例胫骨行病灶清除后骨水泥填埋病灶,1例胫骨用带肌瓣转移皮瓣移植,8例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者行内固定取出,病灶清除,冲洗引流,其中1例用外固定架固定,一年后取除。
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在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体会

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在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体会刘光永【摘要】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34例,术后随访13~21个月,胫骨骨折均良好愈合,未见与骨水泥材料有关的不良反应,无复发感染.外固定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胫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踝关节Kofoed评分及膝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治疗的方法可控制胫骨骨缺损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9)003【总页数】2页(P226-227)【关键词】胫骨;骨髓炎;骨水泥;抗生素【作者】刘光永【作者单位】271219山东新泰,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17.03.020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是致病菌通过外伤伤口或手术切口进入股骨骨折局部引发骨折部位的骨组织感染。
随着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术,极易引发感染,导致骨外露、骨坏死及骨缺损。
而胫骨局部软组织少,一旦发生感染,可导致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
治疗不当极易形成慢性胫骨骨髓炎,导致膝关节僵直。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34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进一步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方法对于胫骨骨髓炎临床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19~58岁,平均36.7岁。
所有患者均为创伤引起,病变部位均为胫骨骨折,其中9例胫前瘢痕愈合,4例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
辅助检查:病灶脓液细菌培养为变形杆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大肠埃希菌 2例,混合感染4例。
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重物砸压伤10例,高处坠落伤9例。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 99 ·
抗 生 素 骨水 泥填 塞 治 疗 慢 性 骨 髓 炎
姜 星 明 王 红 建 李灏 李卫 国
【摘要 】 目的 对抗 生素骨水泥填塞 治疗慢性 骨髓炎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 2010年 3月至 2012年 6月在安 阳钢铁 集 团公 司职 工总 医院接受 治疗 的 30例 慢性骨髓 炎患者 ,彻 底清创后 以万 古霉 素骨水泥填 塞骨髓 炎病 灶空 腔 ,待切 口愈合 6个月后 二次将骨 水泥取 出,自体 骨植 骨 ,骨不连 用钢板 内固定。结果 接 受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 疗的 30例慢性骨髓 炎患者 中,皮肤 未 出现破 溃和红肿 、皮瓣存 活良好 25例 ,伤 口裂开 5例 ,表 现为皮缘 坏死 ,经局 部进行 换药之后使伤 口闭合 。术后 有 3例 出现局部热 、痛 ,其 余 27例 恢复 良好 ,无全 身症状。1年 以后 ,30例慢性 骨髓 炎患者 中29例痊愈 ,有效 率达 97% ,1例 跟骨骨髓 炎患者复发 ,复发率 为 3%。结论 采用抗 生素骨水泥填 塞 治疗慢 性骨髓炎 时间短且 疗效较好 ,是 治疗慢 性骨髓 炎的最佳 选择 。
接受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 的 30例慢 性骨髓炎患 者都在 术后 3周进行 拆线 。其 中 ,皮 肤无破 溃 、红 肿 以及 红肿皮瓣 存 活 良好 25例 ,伤 口裂 开 5例 ,表 现为皮缘 坏死 ,局部 换药后 伤 口闭合 。30例患者术后 出现局部热 、痛 3例 ,其余 27例恢 复 良 好 ,无全身症状 。1年后 3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 中 29例痊愈 ,有 效率达 97% ,1例跟骨骨髓炎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 3% 。 3 讨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年第14卷第32期179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体会
张国保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骨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患者15例清理病灶后给予抗生素骨水
泥链珠植入。
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两次手术创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经1-5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
骨折坚强愈合,无骨缺损,感染无复发。
结论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
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骨髓炎;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32.146
0 引言
慢性骨髓炎由于常存在死骨、死腔及瘢痕组织,局部缺乏血液供应,全身应用抗生素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抑杀菌浓度,易产生耐药性,以至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慢性骨髓炎最根本的治疗是清除所有失活的骨和软组织,手术清创的质量依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1],当失活骨和软组织被清除后,治疗的重点就转移到所遗留的死腔上来。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抗生素球珠、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
但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去甲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l5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l0例,女5例,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5.2岁。
病程为2~40个月,血源性骨髓炎转变成慢性骨髓炎2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9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4例。
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
1.2 手术方法
于病灶处切开皮肤,将窦道连同周围炎性组织一并切除,显露骨感染区,如有内固定则将其取出,均行远离病变部位的外固定架固定。
彻底切除所有炎性窦道,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病灶内疤痕组织,直至骨面有良好血供为止。
钻通硬化封闭的骨髓腔,凿去硬化无血供的骨质,凿去骨质时注意不超过骨周径的1/3,以防骨折,并反复冲洗,直至骨面、软组织创面均有良好的渗血为止,然后用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浸泡创面,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做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
对于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较多的将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作为填充物置入髓腔,同时将附近的肌肉作带蒂的肌瓣填塞。
对于创面关闭困难者,应用局部转移肌皮瓣一期闭合切口。
对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石膏托外固定;骨折未愈合的患者,使用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
1.3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的制备
按骨水泥10g+去甲万古霉素0.4g的比例混合,按量注入固定液调和均匀,做成大小约0.5cm×0.5cm×0.5cm药珠,用10号丝线数根贯穿成数串,将链珠填入已清创的病灶腔内,不留腔隙,直至皮下。
1.4 术后处理
术后放置引流管2d,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的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静滴4周,患肢可行不负重功能锻炼。
观察每例病人待其骨折达l临床愈合标准后即行二期再手术一次取出链珠。
1.5 疗效评定
标准愈合,全身无发热及中毒症状,窦道愈合,x片显示骨质修复无新增死骨、死腔及包壳,随访1年内无反复者;有效,全身无发热及中毒症状,病灶局部软组织时有红肿、压痛,x片显示骨质修复无新增死骨、死腔及包壳,随访1年内未见加重者;复发,再次出现以前的症状体征,窦道和分泌物出现,x线显示骨质未修复。
2 治疗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两次手术创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经1-5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坚强愈合,无骨缺损,感染无复发。
3 讨论
严重创伤后的创伤性骨髓炎和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的创口感染是骨科临床中的严重并发症。
患者的全身情况、局部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以及伤口污染的严重程度是污染的伤口能否发展成为感染的客观因素[2],由于病变处骨组织及其周围组织血运较差,病灶处抗生素浓度与血液中浓度不平行且往往低于后者,即使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也不如局部小剂量所起的作用明显[3]。
抗生素骨水泥在治疗骨及软组织感染方面存在着如下优势:1.骨水泥的占位作用消灭了感染灶内的死腔,使脓液无处聚集。
2.其局部释放的抗生素的浓度远远超过全身给药所能达到的浓度,而且也超过了临床试验标准国家委员会规定的多种病原体的MIC,并且局部的抗生素高浓度可持续3—38天。
病变局部缺血不会影响其疗效。
3.副作用低。
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可在局部保持具有杀菌能力的抗生素水平,同时可减少因全身使用抗生素而产生的毒副作用。
4.高浓度的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在50% ~75% 的慢性骨髓炎患者中检测到[4] 。
本组病例细菌培养大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感染,故采用去甲万古霉素与骨水泥混合,可使骨和肉芽组织中保持较高的敏感药物浓度并缓慢释放,达到治愈骨髓炎的目的。
对于有内固定的应去除内固定,改为远离病变范围的外固定架固定,以维持骨折断端良好的对位对线,防止骨折断端异常活动和死腔形成,并为Ⅱ期植骨保证患肢长度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因长期制动,造成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以达到迅速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Testworth K,Ciemy G 3rd.Osteomyelitis debridement techniques[J].Clin OrthopRelat Res,1999,360:87—96.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4.
[3] 刘成刚,李中实,张念非,等.庆大霉素PMMA珠链在骨与关节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杂,2004,7(24):1824。
[4] Emami A,Mjoberg B,Larsson S.Infected tibial nonunion.Good resultsafter open cancellous bone grafting in 37 cases[J].Acta Orihop Stand,1995,66(5):447—451.
·临床研究·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体会
作者:张国保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骨科,内蒙古 包头,014040
刊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英文刊名: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4(32)
引用本文格式:张国保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体会[期刊论文]-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