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类型划分
森林区划名词解释

森林区划名词解释
森林区划:森林区划是指将具有普遍性或者类似性植被资源进行划分,划分过程中将森林植被资源分成若干特定聚类的过程。
森林划片:森林划片指的是森林管理区域内几个植物群落的划分,一般按植物的物候特征、生态特性、结构组成等进行划分,划分后的每一块具有其独立的实物特征。
森林景观:森林景观指森林里树木的高度、形状、叶色、冠层等从远处观察的森林物种特征,也就是森林的一景象,可以反映森林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指森林中的主体物种(森林树木)及其附庸物种(苔藓、地衣、真菌、藻类、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在共生关系中所形成的复杂平衡体系。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方案(文本)前言附后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一)地理位理沙河林场始建于1963年,位于阿城区东南部,距阿城区30公里。
行政区划隶属阿城区交界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20″—127°13′27″,北纬45°16′14″—45°25′56″。
东部与小岭林场相邻,南部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部与亚沟、玉泉林接壤。
本场东西17.2公里,南北18公里。
(二)气候条件我场地处张广才岭西坡,整个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南—西北方向狭长,坡度10—22度,最大坡度35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250—600米。
本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最高气温34.9度,最低气温—35度,年平均气温2.6度,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560小时,积温2739度,无霜期为117天。
(三)社会状况全镇有10个村,50个自然屯,本场现有职工66人,其中干部13人,内含工程技术人员7名,总人口182人。
(四)经济状况沙河林场现有固定资产128万元,年产商品材2000立方米,年产值168万元,年上缴利税20万元,交通便利,境内平均公路网密度达5.3米/公顷。
第二节森林资源状况全场施业区面积698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91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77532立方米。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711公顷,其中用材林2035公顷,蓄积189130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876公顷,蓄积388402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4公顷,灌木林面积21公顷,宜林地11公顷,无林地73公顷。
第三节林业生产建设情况从建场以来,共生产木材62.24万立方米,森林采伐消耗蓄积92.9立方米,封山育林300公顷,更新造林5400公顷。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现已具备年生产木材2000立方米,造林130公顷,育苗50万株。
第四节自然环境与森林资源状况分析(一)自然环境状况分析根据2008年省勘察设计院二类调查结果,我场林业用地面积6911公顷,占总面积98.9%,非林业用地面积73公顷,占总面积的1%。
浙江省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Ke rs Z ei gpo ic;oet ma ae n p ; ii o ywod : hj rvne frs ; n g mety e dvs n n a t i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 业建设的永 叵主题 ,是实现林业可 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 。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 ,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优化森林 资源结构 ,建立和培育稳定 高效 的森林生态系统 ,才能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 ,发 挥林业 的三大效益 ,不 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 的多种 需求 ,为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 明、促进科学发
3 森林经 营类型分 类系统
—
表 2 浙江 省森林经营类型分类系统
T be Clsict ns s m roet n gme ty e hi n al 2 as ai t f rsma a e n p snZ e ag i f o y e of t i i
综 上所 述 ,将全省森林经营类型划 分
嘉兴市南湖 区、秀 洲区、嘉 善县 、平湖 市 、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 杭州市上城 、下城 、江干 、拱墅 、西湖、滨江 、余杭 、萧山 舟 山全市 、定海区、普 陀区、岱 山县 、嵊 泗县 绍兴市越 城区 、 绍兴 县、上虞市 ,宁波 市江东区 、海曙区、镇海区、北仑区 、 鄞州 区、慈溪 市 宁波市奉化市 、宁海县、象 山县 ,台州 市椒江区 、路桥区、黄岩 区、临海市 、 三 门县 台州市温岭市 、 玉环 县 , 温州市鹿城 区 、瓯海区 、龙湾区、乐清市 、瑞安市 、 平 阳县 、苍 南县 、洞头县 临安市 、富阳市、建德市、桐庐县 淳安县 、开化县 金华市婺城 区、金 东区、兰溪市 、义 乌市 、东阳市、永康市、浦江县 、武义县 金华市磐安 县 ,台州市天 台县、仙居县 ,温州 市永嘉县 景宁县 、文成县 、泰顺县 湖州市吴兴 区、南 浔区、长 兴县 、安吉 县、德 清县 衢州市柯城 区、衢江 区、龙游县 、常 山县、江 山市 龙泉市 、遂 昌县、庆 元县 诸暨市 、嵊 州市 、新 昌县 丽水市莲都 区、松 阳县 、缙云县 、青田县
林地等级划分标准

林地等级划分标准林地是指有森林植被覆盖的土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林地资源,需要对林地进行等级划分,以便更好地制定保护和利用政策。
林地等级划分标准是对林地进行分类评定的指导性标准,本文将就林地等级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林地等级划分的目的。
林地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科学评价林地资源的质量和价值,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林地提供依据。
通过等级划分,可以明确不同林地的功能定位,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林地等级划分的原则。
1.生态原则,根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评价林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2.经济原则,根据林地的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评价林地的经济价值,合理开发和利用林地资源。
3.社会原则,考虑林地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和影响,评价林地的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林地等级划分的指标。
1.植被指标,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植被密度等,反映林地的植被状况和生态功能。
2.土壤指标,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反映林地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3.地形指标,包括地势起伏、坡度、坡向等,反映林地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
4.气候指标,包括气温、降水、日照等,反映林地的气候条件和气候适宜性。
5.水文指标,包括水资源分布、水质、水量等,反映林地的水文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状况。
6.生物指标,包括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反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
四、林地等级划分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根据林地的植被、土壤、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林地的等级。
2.定量评价法,采用定量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林地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确定林地的等级。
3.专家评价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采用专家打分法或专家咨询法,对林地进行评价,确定林地的等级。
五、林地等级划分的应用。
1.生态保护,根据林地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强对重点保护林地的保护力度,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 作用方式
可分为两类: 可分为两类: 直接作用—树木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 直接作用—树木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 间接作用—树种间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间接作用—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混交林培育中,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重要的作用方式 混交林培育中,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重要的作用方式
8
作用方式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Allelopathy)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Allelopathy) 作用方式 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来源: 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来源 根系分泌物—酚类、醌类、稀萜类、生物碱 根系分泌物 伤流及挥发物—醌类、稀萜类 伤物 植物残体分解产质—有机酸盐、酚类、醌类 植物残体分解产质 微生物分泌物—棒曲霉素、酚类 微生物分泌物 常见的化感作用物质有15大类,其中以酚类化合 常见的化感作用物质有15大类,其中以酚类化合 15大类 物和稀萜类为主 为主。 物和稀萜类为主
14
3.4 混交林营造技术
◎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比例
15
3.4.1 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1)森林培育的目的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A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为 便于管理多营造纯林, 便于管理多营造纯林,尤其是短轮伐期工 业用材林; 业用材林; B 生态公益林 防护林: 防护林:营造混交林 特种用途林:实验林、种子林— 特种用途林:实验林、种子林—纯林 其他— 其他—混交林
3.2 混交林的种间关系
☆实质:生态关系 实质: ☆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表现形式: 有利—改善地力、 有利—改善地力、促进生长 有害—化感作用、机械作用、 有害—化感作用、机械作用、抑制生长 实际表现有:双方有利、单方有利、 实际表现有:双方有利、单方有利、无利无 单方有害、 害、单方有害、双方有害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

第 2 单元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本单元教学目标:掌握林种分类和区划小班的条件与小班区划的具体操作技术;熟悉林种区的划分 内容与方法;了解森林分类、林业区划、森林区划、小班经营法和组织经营类型的概念、意义。
理论知识第 1 节 森林分类一、森林分类的内涵根据 2003 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规定,把森林(林地)划分为生态 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类别。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1.森林分类经营有利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
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 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商品林建设主要就是产业型林业建设;公益林建设主 要就是生态型林业建设。
2.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合理配置林种结构, 做到既能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护生态效益, 并且能够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产业部门和公益事业双重功能的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 样性需求,这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解放林地生产力,为森林资产产业化 管理,发展林产工业创造条件。
同时,是把少量有限的资金用在商品林的培育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为化解木材供需的主要矛盾创造机会与条件。
4.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的新体制、新措 施。
它对理顺政府、社会各部门、林业企业以及个人对森林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对林业经营模式转变 具有重要作用。
5.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林业进人市场步履维艰,已比 其它行业滞后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态型林业,其公益性得不到社会的经济投人,一切费用都由林业 部门、林业企业一家承担,造成生态型林场的贫困化。
林场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要集约经营,增加 科技含量,更是困难重重,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就把发展林业置于全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公益林建设 要由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各级政府投入,使它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林业的大发展。
三峡库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三峡库 区处于中亚热带 , 山地地貌类型组合多样 , 导致 水 热条件重新组合 , 产生 多种 土壤类 型。成 土母 质 主要是侏 罗 系紫色砂质 岩 、 泥岩和右灰岩 , 成土过程主要 是富铝化 黄化 作 用。库区的土壤类 型主要有 紫色土、 石灰 土 、 壤、 黄 山地黄 棕
温等 。
1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0702 3906 ) 国家 “ 47 14 ,0086 ; 十一 五” 科技支撑项 目(0 6 A 0 A 34 ; 2 0 B D 3 1 )国家林业局“4 ” 目(06 4 0 98 项 2 —- O
2 ) 6。
是要强调分类 能力求 反映立地 的 自 然属 陛。 分类主导因子与林 木生长发 育高度相关性 原则 : 立地 类 型的划分不同于一般 的 自然属性分 类 , 必须依据立 地主导 因 子与林 木生长发 育的高度相关性 , 立地是基 层分类 的 中心 环
第3 9卷 第 1 2期
21 0 1年 1 2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 . 9 No 1 13 . 2
De c.201 1
J URNAL OF NORT AS O S RY O HE T F RE T UNI RS T VE I Y
三峡 库 区森 林 立 地 类 型 划分
南方亚热带立地 区域 ( , Ⅶ) 包括 四川盆地周 山立地 区的 四川 盆地北缘 山地立地亚 区 ( 0 、 3 B) 四川盆地立 地 区的盆东 平行
岭谷立地亚 区( 1 ) 3 D 和川黔湘鄂 山地丘陵立地 区的川黔湘鄂 山地丘陵西部立地亚 区( 2 、 黔湘鄂 山地丘 陵东部 立地 3 A) 川 亚 区(2 。 3 B)
林地类型(地类)

林地类型(地类) 一、类型划分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67hm2(1亩)。
二、技术标准(一) 林地1.有林地: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1) 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已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以上人工起源的林分。
(2)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达到的河流入海口,附着有红树科植物或其它在形态上和生态上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林地。(3) 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由不同竹类构成的竹林的具体划分标准由各省自行制定,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1)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其它灌木林地: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
4.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1) 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① 人工造林成活率85%以上,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类型划分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后者占%,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
一、针叶林
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和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1、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和较低纬度的植被类型。
在分布区和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1)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四川红杉、大果红杉和落叶松等。
(2)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
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臭冷杉、华北为白杄、青杄。
向西至西
北一带为青海云杉、和。
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川西云杉、林芝云杉林、麦吊油杉、油麦吊杉、云杉、紫果云杉、巴山冷杉、岷江冷杉、黄果冷杉、、鳞皮冷杉、冷杉、苍山冷杉、冷杉、滇冷杉等等。
(3)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偃松和。
(4)圆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祁连圆柏、垂枝香柏、大果圆柏、塔枝圆柏和曲枝圆柏等。
2、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和。
3、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细叶云南松、卡西亚松、、)、、、、冲天柏(干香柏)、、铁坚杉、等。
4、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五针松和喜马拉雅长叶松。
二、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1、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中国温带地区的地带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和一带山地,向东一直延伸至沿海地区以及朝
鲜北部,主要建群种是红松和一些,如:核桃楸、、紫椴、色木、春榆等。
2、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地。
是向亚高山针叶林过渡的一种垂直带,主要有长苞铁杉和铁杉与壳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
亚热带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间形成特殊的带,喜马拉雅铁杉与阔叶树混交林常常占据主要的地位。
三、
1、
广泛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广阔范围。
主要的森林类型有华北、西北地区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栎林、赤杨林、林、尖果沙枣林;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栗树林、拟赤杨林、枫香林;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的次生林类型的山杨林和林以及发育在亚热带山地的山毛榉林和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青檀、榔榆林和黄连木林等。
2、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湿润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地带性类型,所含物种丰富,就而言,约占全国种类的1/2以上。
常绿阔叶林的不明显,经常由多种共建种组成。
有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林、阿丁枫林、木莲林。
3、硬叶常绿阔叶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一带曾为古地中海的地区,有类似地中海硬叶常绿阔叶林残遗的群落存在,主要见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阳坡,一般山地常见的类型以滇高山栎林、黄背栎、长穗高山栎林、帽斗栎林、林、藏高山栎林。
而河谷地区常见有铁橡栎林、林、光叶高山栎林和灰背栎林的分布。
4、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这类森林种类组成相当复杂。
它又可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见于东部亚热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 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等。
5、
中国季风热带的地带性代表植被类型,大多数分布在较干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区。
它们多数属于长期衍生群落性质。
如林、毛麻栎林、中平树林、山黄麻林、劲直刺桐林、木棉林、楹树林、海南榄仁树林、厚皮树林、枫香、红木荷林等最为常见。
6、雨林、季节性雨林
多见于我国热带地区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岛一带山地以、柯类等为主,云南南部则多为鸡毛松、毛等,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主要见于广西南部,组成种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