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产业化潜力大 。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 ,已成为推 动科 目前 , 湖北 国家重点 实验室数量 仅次于北京 、 上海 , 居全 国第
技成果转化和高效技术产业化 ,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 三位(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资源共 享网 2 0 1 1 年数据) 。 为形成
新型国家” 的战略部署 , 并提出“自主创新 、 重 点跨越 、 支撑发 力 的 目的 。
展、 引领未来” 的十六字指导方针, 标志着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4 高校科研成果转 化对 社会服 务的现状分析 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4 . 1 科研成果服 务社会发展 的重要成果 1 . 2高校科技 产 业化是 时代要 求、 历史使命 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取 得重要进展 。高校科技工作 高等学校历来是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 ,是科学研 究的 已经成 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几年来 ,在科
力竞争 中的重 要地 位 日益凸现,世界强国纷纷 以发展 高科技 社会支持难 以参与。要实现 高效科研成果 的产业化 ,就是要
作 为抢 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让科研理论走 出实验室, 进化 为新产 品、 新工 艺、 新材料 。 经过
改革 开放以来, 虽然我 国经济快速增长 , 但 在科技发展总 研究 、 开发、 工程化、 商业化生产 , 最 终实现产业化 。在这个过 体 上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长期受制于人。在资源 环境 压力 程 中, 科研 成果以知 识产权 的新身份参与到商业化运作中 , 与
日渐增大 、 经济发展模式 面临变革的形势下, 要想充分利用 2 l 资本、 市场 相结合 , 承担风 险, 创造价值 。 世 纪头 2 0年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稳 定增 ( 2 )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市场预测确定科研 目 长,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 就必须加快科技发 展, 特别 是增 强 自 标、 科 技成: 果的产生 、 科技 成果的转移和科技成果 的使用 四个 我创 新的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 依赖型转向创 新驱 阶段 。科技成果转化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 的、 渐进的过程, 动型 。在 2 0 1 0年全 国科技大会上 , 胡锦涛同志作出 “ 建 设创 只有完成 了这四个阶段,才 能达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学管理7r~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现状及◊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祝清兰针对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存在较大差距以及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本文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从改革评价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改革学校内部激励考核机制、加强中介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等方面进行制度和政策的创新。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创新活动,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职院校的科研激励体制机制不完善、缺少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以及科技服务理念缺乏。
当今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创新,激励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构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解决高职教育“高”字问题唯一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问题,要不断创新产学研创新模式,弓I导创新向企业集聚,为企业解决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产学结合、校企结合,促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为地方服务,加快培养一批工匠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省内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转化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应用价值低依据2017和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技术交易市场数据,全省45所院校参与了技术交易市场交易活动,占比较低。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高职教师自身的学术情况决定了开展科研和项目合作的难度,并且较高层次的课题对高职院校教师申报的种种限制,教师缺乏科研项目申报的主动性,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加大。
目前,省内高职院校以及国内其他高等职业院校都以教师承担项目的级别、论文的数量和水平、科研获奖成果的级别及数量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绩效评价的依据。
高职院校的这种评价导致教师只注重科学研究,忽视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横向项目技术开发成果较少。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全球两大科技大国,中国和美国的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探讨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期为各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政策环境的差异在政策环境方面,中美两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美国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法规。
美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而中国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但是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政策环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相对较为僵化,创新创业环境还需要不断优化。
二、技术转移的路径差异在技术转移的路径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强调技术转移的商业化与市场化。
美国的高校通常会与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公司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并进行商业化运营。
而中国的高校在技术转移方面更加注重政府导向和产业合作。
中国的高校通常会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并推动科技成果在相关产业中的应用。
三、创新创业文化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文化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许多科技成果都是通过创业公司进行转化的。
从硅谷到波士顿,美国拥有着全球最发达的创业生态,创业者们可以得到丰富的资源支持和良好的创业氛围。
中国虽然也在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但是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还需要时间。
很多中国的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和固有思维,创业者们往往面临着融资难、政策不透明等问题。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

64 2021.040 引言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国政府颁布了多条法律法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成为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的纲领性文件。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此法进行了重新修订,2016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1刘若囡(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南京 210023)概 要:近些年我国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
本文以经济学最基础的供需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主要着力点为均衡各方利益诉求问题,结合政府干预和市场自行调节,实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供给;需求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objectively speaking,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very low.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theory of economic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rux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t last puts forward that the main focus of solv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in combination wit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market self-regulation,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Supply;Demand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为破除以往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保障和激励科技工作者的权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发展的联系提供了最新的法律保障[1]。
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

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摘要】现代社会对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探讨了其现状、优势、挑战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和灵活化,为产学研三方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
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专业结构不匹配、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未来,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将向着更加深入和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需求。
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研究、现状、优势、模式、挑战、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是指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实体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合作形式的一种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和科研领域的重要趋势。
背景介绍部分将着重介绍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兴起背景,包括政策支持、全球化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会对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深入分析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所在,为后续讨论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优势、模式、挑战和发展趋势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提升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产学研结合,高等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产学研结合还能够拓展高等院校的合作伙伴网络,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对于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培养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商业化的创新模式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商业化的创新模式研究一、前言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才”,而现在的高校又在用户名为“科研”,再考虑到我国的经济转型期,“科研”产生的好处,将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变成不亚于“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国际上因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不同,高校与商业间的界限和关系也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开放式机制,促进校商结合;我国科研体制历史长河中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最终与市场融合的实践历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磨合,逐渐发展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商业化的创新模式。
二、理论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的是将高校科技成果从学术研究阶段转化至市场应用阶段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该过程包括发现、评价、保护、技术转移和评估等环节。
具体而言,科技成果从学术研究转化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是知识创新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作是保障科研成果产生实际价值和创造具有经济活力的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般来说,高校在完成科研工作时面临的难题有两个:首先,如果研究成果不被市场接受,那么很难促进经济发展,也不能为国家提供稳定可靠的新型产品与新型服务;其次,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花在科研上,而缺乏对市场调查及商业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经验。
因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中,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资产价值,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学术成果难以实现市场化应用问题,更赋予了科技成果新的市场价值,使技术成果的应用贯穿学术与产业之间;其次,注重需求导向,高校尤其需要理解企业需求,并根据需求来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与服务;最后,注重相互合作,既要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也需要拥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共同实现高校和企业间的商业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建立更有价值的学术创新与市场合作的桥梁。
三、实践探索中国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模式的出现时间虽晚,但目前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表现为近年来高校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索各种灵活的运作模式,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还促进了和企业、投资机构和产业研究机构的合作。
浅议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款 ,高校 主场需求 的科技成果。由于课题 申报立
项 时 侧 重 于技 术 领 域 的前 沿 和 高新 ,以求 在 申报 中 获 得 经 费 的 资 助 ,科 技 人 员 存 选 择 研 究 课题 时 很 容 易 忽
【 课题成果 】
浅议高等院校 科技成 果转化 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 兆 文a米 , 亚 张 , 莉 孙继 英 ,
( 津 师 范 大学 天
a 技 处 ;. 科 处 ; 事 处 , . 科 b社 c 人 天津
30 8 ) 0 37
摘要 : 高等 院 校作 为科 技 成 果转 化 的 重要 基 地 , 于推 动 其发 展 起 着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时也 是 时代赋 予 高校 对 同 的历 史使命 和 发 展 的 客观 要 求 本 文提 出了影 响 当今 高校 科 技 成 果 转化 的 因素 , 提 出对 策及 解 决 办法 , 技 成 、 并 对科
家 的平 均科 技 成果转 化 水平 6 %一 0 0 7 %的 比例要 小得 多 ,这说 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 程 巾还存在许 多
问题 , 以加快高校 科技成 果转化 , 所 对更好 地落 实“ 科 教兴 国” 战略 、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有重大现实 意
义的。
一
发表的论 文和获得 的奖项是评审中的主要 内容 , 过分强 调量化指标 , 而且考核 内容非常详细 。这样的机制虽然 客观 上增加 了教 师的压力 , 在某些方 面激发 了教师们科 研 T作的积极性 , 但增加 了短期行为 , 响了真正有影 影 响的重 大原创性成果 的产生 。而且 容易使教师 们忽视 科研 的社会服务价值 , 忽视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应尽的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美是世界上科技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其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模式和经验。
本文将对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一、政府引导与支持中美两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在具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科技成果转化法》,鼓励和规范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政府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科技转移机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等,负责科技成果的评估、转化和推广工作。
在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等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二、技术转移与产业合作中美高等院校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技术转移为主,即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或其他机构使用。
中国高校普遍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
而在美国,高校更注重与企业的产业合作,通过共同组建研究中心、成立创业孵化器等方式,将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美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中国高校普遍设立了创业孵化器和科技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在美国,高校一直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许多大学都设有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支持等服务。
美国高等院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国家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指出了制约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标签: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1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高校的科研体量也在日益增长,然而,高额的投入并未带来应有的回报。
主要表现在基础科研创新不够,研究工作以“跟风”为主,缺乏原创性;应用型科研缺乏实用性,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可产业化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的科研体制弊端使得高校的科研工作重成果、轻实践、重研究轻转化。
高校每年所产出的通过国家鉴定的科研成果有数千项之多,这些科研成果,一旦鉴定完毕,便被束之高阁,大都无人问津。
大量的科研投入最终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经济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每年大约有80%以上的科研成果被闲置,实际转化率只有15%左右。
近年来,国家开始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问题,并从国家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出台了一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策文件,逐渐打破体制壁垒,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嫁接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如近两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科级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强调要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对科研工作实施分类评价,明确了要对成果转化、推广及产业化重点评价。
2013年以来,在国家科技大环境的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如改革科技成果无形资产处置方式,授予成果完成人对成果的使用、经营和处置权;加大成果完成人在成果转化中收益的比例,并可将收益投入企业形成股权收入;允许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并给与优惠条件支持。
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得到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新局面正在形成。
2 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2.1 高校科研成果和市场契合度低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工作还处于闭门造车的阶段,不能够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际研究,研究成果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导致许多科研成果不具备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们高校的部分教师长期处于象牙塔之中,很少深入到市场去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与市场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他们在学术理论的范围内进行选题和研究,从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
中寻找支撑点,而不是从市场需求上寻找研发点,这就造成了研发成果难以符合市场的需求,只好被束之高阁。
2.2 高校产业化资金短缺
研发经费的投入是关系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投资,也是一国科技实力的反映。
目前我国高校进行研发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专项拨款,社会资本注入较少,而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且长周期的过程,恰恰需要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的介入。
这种单一的资金筹措机制使得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由于资金不足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中试、市场化和商品化。
即使部分高校能够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但是其中用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资金却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产业化过程对资金的需要。
因此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3 促使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
3.1 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广大科研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工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只停留在为发论文、做鉴定、评职称、晋升、套经费的境界。
应树立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的重大现实意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真正了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任务,开展科研工作。
各级政府和高校管理层更要转变观念,深化各类相关机制体制改革,重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业绩在各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为科研工作营造健康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3.2 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校企、校地联合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个复杂、耗时、高投入、高风险过程,只靠高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长期维系并取得理想效果。
高校应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与地方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本地化。
共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平台充分整合高校的技术成果资源和人才资源,企业的市场信息以及政府资源配置的能力,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问题。
同时,可以针对地方产业发展急需,采取政府立题、企业出题、高校破题的模式,集聚政府、企业和高校各方优势资源,协同攻关。
通过鼓励高校与企业、地方在技术、项目、人才及资金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3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金融机制
政府财政经费应适度向科技创新前端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减少行政性科技项目和事后奖励性科技项目的补助额度。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贷款补贴、科技保险补贴专
项等金融措施,对高等院校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贷款贴息、科技保险和担保等方面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
建立产业化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谋求与相关投资机构合作,适度引导风投资本参与到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来。
通过基金、信贷、创投等多种方式持续融资和发展,推动资本与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有效对接,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谢焕忠.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2.
[2]王麒深.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与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3]尹利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
[4]卢金鹏,杨超.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
作者简介:王麒深(1984,10-),男,河北秦皇岛人,滿族,硕士,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科研管理与产业经济研究、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