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4)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

B. 乐忧大湖八百里

C. 喜悲大湖八百里

D. 忧乐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 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 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

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A. 会意

B. 象形

C. 指事

D.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

(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⑵D ⑶ “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该赛事吸引包括山东、河南、湖南、江苏、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手11000多人参加,更有4名肯尼亚选手不远万里前来参赛。

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

来自河北承德的小伙子杜士洋获得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

(1)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3字)

(2)赛事活动方案经媒体发布后,在荆楚网鄂州论坛上博得一片叫好声。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层面分条表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

(3)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要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你怎样说?

【答案】(1)鄂州市举办首次城市马拉松赛(或:鄂州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马拉松赛)

(2)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3)示例一: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势不可当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示例二:杜士洋哥哥,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祝你以后能获得更多的冠军!

【解析】【分析】⑴可提取导语“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句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⑵通过“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等句,即可推断出这次比赛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再如通过“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等句,即可说明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同时举办比赛本身就有助于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

⑶要求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构思内容组织语言时,要考虑到“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这一要求。所表达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称呼(注意题干“比赛冠军杜士洋”),描写夺冠的风采,赞美之语,祝福之词。语言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特点,热情洋溢,真诚文明。

故答案为:⑴鄂州市举办首次城市马拉松赛(或:鄂州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马拉松赛)

⑵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⑶示例一: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势不可当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示例二:杜士洋哥哥,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祝你以后能获得更多的冠军!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时应注意,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

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⑶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

【解析】【分析】(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故答案为: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近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倍

受人们的关注。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

材料三:《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提取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某学校组织促进同学们手写汉字的有关汉字书写系列活动。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答案】(1)材料一: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材料二: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

材料三: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解析】【分析】(1)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由题意可知,观点一定是手写仍然重要,这样的活动有必要参加。(3)此题是根据字的构造对字进行趣解。先明确字的构成,然后根据字的意义写一句连贯的话即可。

故答案为:⑴材料一: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材料二: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材料三:写好汉字的关键

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⑵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⑶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提炼出所有信息。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理解会意字字义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然后再分析这个会意字有哪几个字组成,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最后再把这几个字的意思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就能明确这个会意字的字义。

6.学校开展主题为“振兴中华传统节日,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1)【观点论述】众所周知,关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争论从未停止。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下人们谈论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写出这个节日,并简要叙述该节日的主要习俗。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柳枝袅袅报春意,

下联:________

【答案】(1)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2)这个节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3)杏花团团念祖恩

【解析】【分析】⑴开放性试题,比如:中国自己的节日够多了,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洋节日流行会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异于斩断了发展的的根基和后劲。

⑵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⑶补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杏花团团”对“ 柳枝袅袅”,“ 念祖恩”对“ 报春意”。

故答案为:⑴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⑵这个节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⑶杏花团团念祖恩

【点评】⑴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图画解读和对传统节日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图画是赛龙舟的画面,是端午节的习俗,结合相关知识作答。

⑶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7.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________

(2)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不超过40个字)

【答案】(1)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对联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除弊端,有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因此对联为: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2)本题考查探究和建议。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结合齐威王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的事例,提出建议: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故答案为:(1)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这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8.学校开服东班经典设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涌】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河水情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我阅读我分享】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举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视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我阅读我创作了】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3)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解析】【分析】(1)①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时注意表达意思的完整性。根据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来解答。②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来确定。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故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气。故答案为A。

(2)①【甲】处画线句子的语病并列不当,诗歌包括“古典诗词”。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的是“不耻下问”。其意思是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敢到羞耻。应该改为“虚心请教”。

(3)考查语音表达与应用。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一致。

故答案为:(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3)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点评】(1)①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要从音节和意义两方面划分。②本题考查朗诵应采用的语调。郎福的语气语调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来确定。

(2)①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②本题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准对象,把握分寸。 2.适应场合,恰当用语。3.注意遣词,谦敬恰当。 4.用语准确,认清文体。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②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9.班上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

(2)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范进、孔乙己、闰土、诸葛亮……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位,写出你所说的话。

(3)假设你是校刊《课堂内外》专栏的一名编辑,请你为下一期刊物中“我爱短篇小说”板块写一则征稿启事。

征稿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标明姓名和班级,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

【答案】(1)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我想对诸葛亮说,诸葛丞相,你已经成为智慧的代名词。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刘备的三顾茅庐,让你有了一展才华的大舞台。您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是忠诚的代名词,我真希望拥有像您一样的学识和气度。

(3)征稿启事

为丰富校刊《课堂内外》的内容,特征求“我爱短篇小说”板块稿件。来稿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请写明姓名和班级。稿件请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

《课堂内外》编辑部

2018年11月5日【解析】【分析】(1)为活动拟写活动主题即为活动命名。命名主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能够概括本次活动,语言简练、不要过于冗长,有一定文采(优美、对偶、引用、幽默等)能够吸引人们参与到活动当中。根据题干中“走进小说天地”,可知本次活动主题必须围绕小说进行。故答案: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满足以上条件即可)

(2)注意审题,先选出一位人物,再写出想说的话。想说的话需要满足,符合人物身份。即谈话中要结合该人物的主要事迹、各自的典型性格等来谈。最后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我想对诸葛亮说(先回答第一问),诸葛丞相,你已经成为智慧的代名词(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点“智慧超群”谈)。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刘备的三顾茅庐,让你有了一展才华的大舞台。您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是忠诚的代名词,我真希望拥有像您一样的学识和气度。(最后谈自己的观点)

(3)征稿启事需要满足以下方面:我们可以假设字迹是举办活动的人,想象若你是审稿人,收到的稿件必须有什么的条件才能圆满完成此次征稿活动。关于稿件:字数规定要明确,文体限制,征稿的主题。从审稿角度思考,还需考虑一下问题:字迹清晰,方便评审审阅,个人信息明确,方便后期联系中稿者,小说评审角度看,还需满足情节精彩、跌宕起伏等文学性特点。

故答案为:(1)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我想对诸葛亮说,诸葛丞相,你已经成为智慧的代名词。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刘备的三顾茅庐,让你有了一展才华的大舞台。您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是忠诚的代名词,我真希望拥有像您一样的学识和气度。

(3)征稿启事

为丰富校刊《课堂内外》的内容,特征求“我爱短篇小说”板块稿件。来稿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请写明姓名和班级。稿件请

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课堂内外》编辑部

2018年11月5日【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活动主题。答题时应注意,建议识记活动主题的命名标准,大多数的命名题目,这三点就是得分点:抓住并体现活动中心事件,语言简练,语言的文采性。

(2)本题考查模拟对话。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审题,不要忽略隐含问题。这类题需要注意“你、“我”均要有。“你”指的是题目出现的人物、事件等。我们需要先把衣柜材料进行简单分析。“我”指的是结合文本分析后,还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态度等。做到了“你”“我”结合。

(3)本题考查拟写征稿启事。答题时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站在活动举办人的角度,想象活动的流程。根据活动流程可以获得作答角度。根据启事的格式要求,结合活动

内容时间事项等拟写。

10.九年级某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

(2)写出连续两句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

(3)请向同学推荐一部讲述人物自强不息的名著,说说理由?

【答案】(1)困难中我们走向坚强。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战士的经历,读了之后可受到主人公钢铁般意志的感染。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主题“君子自强不息”,主题要简单明了。示例:少年强则国强。

(2)古诗中关于自强不息的诗句有很多,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示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著,我们接触到的熟悉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恶劣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花费三年时间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倔强好斗的少年,在革命的浪潮中,他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战争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忍受着残疾和失明带来的巨大痛苦。在此过程中,他也曾动摇过,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拿起新的武器——文学创作。还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困难中我们走向坚强。

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战士的经历,读了之后可受到主人公钢铁般意志的感染。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活动主题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结合主题来拟,要简单鲜明。

⑵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有关名句的掌握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考生平时的积累。要求考查结合题意选择恰当的人物形象,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内容。

2020年高考语文图表转化题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图文(表文)转化题 1.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丙申年万事如意 (1)构图要素(不超过5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品的主体是“2016”的猴年标志,又形成“猴捧寿桃”的图案,右上角有“万事如意”的印章和“丙申年”的字样,最下面是几朵祥云的图案。(写三处即可) (2)整个作品突出了猴年这一主题,表达了猴年万事如意、福寿吉祥等良好祝愿。 2.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介绍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20楼楼梯拐角处,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指着意见箱,让一个收废纸的人把意见箱中的信件收入麻袋。讽刺了某些领导表面上表示愿意听取群众意

高中语文语言运用题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代指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案: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幅小患者和医生相互鞠躬道谢的照片感动了无数网友。 三岁的军军因高烧导致意识模糊,被父母送进医院治疗,杨医生迅速进行了救治并把手指伸进军军嘴里以防他咬伤舌头。杨医生虽然手指被咬得发麻,但一直坚持到救治结束。军军康复后,父母告诉他要向杨医生表示感谢,军军便向杨医生深深鞠了一躬。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医生被孩子这样的表达方式深深感动,也随即鞠躬答谢。 此照片一经传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和人们诸多方面的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参考立意 1.从军军和父母角度: (1)知恩、报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的美德;知恩、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2)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从杨医生角度: (1)爱岗敬业、急人之难是一种职业操守。 (2)只有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3.从父母、军军、医生三方面综合角度:

(完整)七年级语文成语运用专项训练

七年级语文成语运用专项训练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知识归纳: 成语误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搭配不当,对象不当,褒贬误用,轻重不分,自相矛盾,重复用语,谦辞、敬辞错用,不合情境、不明范围等。 一、望文生义 例1:“六一”前夕,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纷纷粉墨登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庆祝自己的节日。 分析:粉墨登场:现多用以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如果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就错了。 这类常用错的再如: 1、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目无全牛: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 3、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4、明日黄花:喻过时的事物。 5、登堂入室:喻造诣高深,学说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6、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完成。 7、振聋发聩: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不名一文: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9、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非常大。 10、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1、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 12、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二、搭配不当 例1: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例2: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分析:与日俱增:形容增长得很快。“生活水平”只能“提高”,而不可“增长”。任重道远: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由此可知,“任重道远”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说“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这类常用错的再如: 1、大事渲染:指毫无顾忌地做很大的宣传。 2、有口皆碑:指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赞扬。 3、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4、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很多很好一时看不过来。 5、别出心裁:另外构想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花样。 6、喜从天降:意外的喜事突然出现。 三、对象用错 例1:他和杨明从小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进入初中,两人更是如胶似漆。 例2:大学生们豆蔻年华,踌躇满志,好一派天之骄子的风范。 分析:如胶似漆:形容极其亲密,彼此难舍难分(多指男女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感情深厚)。

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练习

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练习 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定、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例一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预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无所谓不需要做了无所谓没有 小学37.3 33.6 29.1 30.7 27.3 42 初中38.1 33.4 28.5 35.2 32.7 32.1 高中50.3 24.4 25.3 45.8 15.4 38.8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是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熟悉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 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定、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定,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留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运动前的预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活动所占人数比例不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留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熟悉程度在提高。” 例二下面是上海世博会会徽,请用文字说明它的含义。 1

高一语文语言运用题(含答案)

高一语言运用题 1.填入下面一句话空缺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这是人们都知道的:_______________因为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他愤发读书,终于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司马迁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的作者。 B.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的《史记》作者司马迁。 C.史界称司马迁的《史记》为“实录、信史”。 D.史界称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实录、信史”。 答案:B 2.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50字)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儿子,拾金不昧是一种好品德,应该加分表扬。但分多次上交这是骗取分数,骗取表扬,这就不是好的品德了。 3.下列句子中语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 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 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

代表中国政策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 D.阿山和我一样也是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 答案:属语言的得体问题。选B。A“捧读”是文言语体,C“商谈”是书面语体,D“种田郎”与“夫人”连在一起不好。 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没得到的总比拥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5.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 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课文 题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个字):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训练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 ..()收敛.()肿胀.()叮嘱.()皱.眉()骊.歌() 花圃.()丑陋.()讪.笑()沼.泽()木屐.()飕.()忧郁.()伫.立()萋.萋()涉.足() 瞬.息()延绵 ..()气魄.()澎湃 ..()() 屏.障()宛.转()哺.育()踱.()哽咽 ..()惩.罚()懊.悔() 浊.流()曲调.()炽.痛()嗥.鸣()亘.古()辗.着()谰.语()彷.徨()鲜.为人知()筹.划()开拓.() 殷.红()颤.抖()赫.然()卓.越()蠕.动()潜.心贯注()校.对()地壳.()迥.乎不同()重荷.()下颌.() 喃喃.()惹.人注意()钦.佩()捋.着()脚踝.()白皙.()归省.()行.辈()撺掇.()凫.水()蕴.藻()潺.潺()亢.奋()冗.杂()烧灼.()磅.礴()闭塞.()闷.热()闪烁.()立轴.()蘸.()绚.丽()褶.裙()供.养() 叱咤.()少.顷()齁.声() 中间.力拉()无垠.()遗孀.() 凛冽.()毛骨悚.然()乙醚.()曳.屋许.许声()()虫豸.()硌.()犁铧.()砭.骨()履.践()崔巍.()巉.岩()给.予()弥.补()许诺. ()归宿.()开拓.()颛顼 ..()()水 潦.()污涩.()怂恿 ..()蜷.伏()悲楚.()狩.猎()苍穹.()参差.()铰.掉 ()栅.栏()胆怯.()咆哮 ..()()掠.过()剽.悍()观瞻.()妍.丽()庇.荫()遒.劲()畸.形()窘.()苫.蔽()目似瞑.()狼亦黠.()尻.尾()假寐.() 根据拼音写汉字 脑suǐ( )桑shèn( )kuī( )甲衣jīn( ) 懒duò( ) 徘huái( )zhà( ) 栏恐jù( )jí( )妒 jǔ( )丧bèng( )发幽jì( )yùn( ) 含污rǎn( )山diān( ) 狂lán( ) 气gài( )摇lái( ) 祈dǎo( ) chà( )异磨sǔn( ) 险j ùn( )阻yì( )逼xiá( ) 崎qū() 斑lán()怪dàn( ) 污huì( ) 呼xiào( ) zhì( )友shuāi( )微典jí( )疏lǎ n( ) piáo( )泼深suì( )踌chú( ) pán( )石门kǎn( )niē( )弄清xī ( )头lú( )喧xiāo( ) kuí( )梧轮 kuò( )滑jī( )荒miù( )meì( )力 jué( )蚯蚓xù( )叨欺wǔ( ) dài( )慢tóng( )仁jī( )绊束fù ( )mí( )漫qiè( )意 口头chán( ) chēn( )视chǎn( )述 càn( )然chóu( )怅diān( )狂 步lǚ( )鲁mǎng( )zhuài( )出来 qí( )带真dì( )sǒng( )立 zhì( )息liáo( )绕āi( )悼阴má i( )qǐ( )求家juàn( ) chàng( )然chéng( )戒懒duò( )zhuì ( )落xián( )熟jiǒng( )然chěng( ) 能抽chù( )沟hè( )qiú( )劲人声dǐ ng( )沸xùn( )良 wàng ( )下断语一拍jí( )合 yúnyún( )( )众生尽态极yán( ) 浑身xiè( )数kuī( )伺 义愤填yīng( )阔chuò( ) 一xiè( )千里不jī( ) hàì( )人听闻斑lán( ) jiá( )然而止劝yòu( ) 群蚁排yá( )刚yì( )不屈 来势xiōngxiōng( )( ) kuài( )zhì( )人口 丛山dié( )岭 qiè( )而不舍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训练(二) 修改下列病句 1.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 的提高。 2.此次阅兵活动不仅要隆重热烈、鼓舞人心,又 要注意节俭、务求实效。 3.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 4.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 生和发达起来的。 5.他非常生气自己不小心。 6.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也完成了任务。 7.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8.从大量的观测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 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 9.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 见。 10.众多的小学生们很崇拜国外大牌球星,也想尝 试一下名牌球衣的感觉。 11.十几年来,刘庄村植树造林,挖沟防风固沙, 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训练(三) 古诗文积累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 2.________,云从窗里出。 3.________,弹琴复长啸。 4.________,明月来相照。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 6.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7.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8.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9.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 10.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11.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1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13.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 1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 15.______,杳杳钟声晚。 16.______,青山独归远。 17.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18.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 19.李杜诗篇万口传,______。 20.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21.《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残酷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 22.《木兰诗》中描写军旅艰苦生活的诗句是_ 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四) 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 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 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 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 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邪!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泯.()然众人矣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世隶.耕_________ (2)父异.焉_________ (3)并自为.其名________ (4)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 (5)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 (7)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 (8)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_____ (9)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 (10)受.之天也_________

语文图表题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一:图表题 1.请观察下面图表,概括图中主要信息。 2.请认真阅读两幅图表,简要概括近年来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的特征。

3.读下面遗忘曲线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它的横坐标代表记忆天数,纵坐标代表记忆保持量。)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曲线图表明的遗忘发展规律: 4.某校学生就“我喜欢的太原旅游品牌形象”进行投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投票结 果统计表中的主要信息。(3分) 类别风景名胜饮食文化历史名人 名称晋祠汾河永祚寺老陈醋面食傅山狄仁杰票数(张)194 103 189 24 36 31 48 合计(张)486 60 79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3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 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_____ ___。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列出了下表。请你根据图表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结论和学校针对这一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1)结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调查项目 中老年青少年 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城镇居民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 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 西方节日 26.2% 4.5% 41.7% 29.9% 根据上表得出结论: (2分) ①在我国中, ②在我国中, 8. 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城市 白天夜间 天气现 象 风向风力最高气温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最低气温 石家庄雷阵雨北风3-4级22 小雨北风<3级12 唐山 阴东风3-4级23 阵雨北风3-4 级 11 廊坊阴东北风3-4级25 小雨北风<3级12 沧州 阴东北风3-4级22 小雨北风3-4 级 12 衡水 阴北风3-4级24 阵雨北风3-4 级 13 邢台阴北风<3级23 阵雨北风3-4 级 13

(完整word)七年级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切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或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 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

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 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指导学习 (一)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几个方面要注意。 (二)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2.黄海中学准备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告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知识讲解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梧州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赋分达到了6分之多。针对2016年的考纲精神,下面谈谈表格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表格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数据+文字的)表格,要求考生根据表格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表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有四种:一是直接概括表格的内容;一是说说从表格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表格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发评论、提建议等;四是根据表格的内容进行拓展,写应用文。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表格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表格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表格。表格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读表格时,要特别 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 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 ......,而认为 ..,“做了”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 “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表格,使审读表格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表格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表格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表格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表格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 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阅读表格首先应读表格名称(题目)、然后读内容、读附注等。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表格中的任何一个数据或者说明文字,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表格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 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不难得出初步 ...:“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 ..的结论 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表格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 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上题的结论就可以概括为“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认识也逐渐提高。”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

七年级语文素养和能力专题训练

七年级语文素养和能力专题训练 专题一:名著导读 导读要求: ⑴了解内容梗概,体会主题思想 ⑵熟悉章节目录,概括主要情节 ⑶熟知精彩片断,分析人物形象 导读范例 一、《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 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3、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⑴《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 捉到的猎物,总是心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深刻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 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⑶《五猖会》:五猖会是一种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中是一个节日。记述 而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人物,分别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⑴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 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⑵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 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那肃然起敬。 ⑶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 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象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⑷父亲: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 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2、主要作品及其大意: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 (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答案】(1)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3)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1]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下面谈谈图表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图表题她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无所谓不需要做了无所谓没有小学37.3 33.6 29.1 30.7 27.3 42 初中38.1 33.4 28.5 35.2 32.7 32.1 高中50.3 24.4 25.3 45.8 15.4 38.8 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人的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史诗性革命历史电影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不再拘泥于以往那种依赖宏大战争场面的模式,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观众的内心,更能抓住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从而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这时,()。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大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变故建构缺一不可 B.推陈出新变迁建造缺一不可 C.推陈出新变故建造不可或缺 D.另辟蹊径变迁建构不可或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B.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C.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一个个内心。 D.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一个个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内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 B.历史电影中的情感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想象力更加充沛 C.历史电影中的人物就会让想象力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 D.人物有血肉就只会让历史电影中的情感以及想象力更加充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