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组元材料热力学

二组元材料的热力学理论是材料热力学最基本的内容。

Goal:

以二元系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为基础,分析材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掌握运用热力学分析材料平衡相成分以及

平衡组织的基本方法。

5.1 两相平衡

5.2 固-液两相平衡

5.3 溶解度曲线

5.4 固溶体间的两相平衡5.5 相稳定化参数

For two phases to be in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they must be in:

1. Thermal equilibrium(Temps are equal).

2. Mechanical equilibrium(Pressures are equal).

3. Chemical equilibrium(equilibrium with respect to transfer of components).

两相平衡的基本判据即平衡态判据(Equilibrium state criterion):体系的Gibbs自由能为极小值(min),即:

G = min, or, dG= 0

A-B二元系,在P、T一定时,在α和β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下,根据平衡态判据应该有:

Gα+β= min,or, dGα+β= 0,

dGα+β= dGα+dGβ=0

两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每个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How about the condition for phases at equilibrium in single-component materials ?

单组元的化学位就是摩尔自由能

单组元材料两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

m m

G G αβ

=Condition for phases at equilibrium

相平衡的公切线法则(Common tangent law)

两相平衡的化学势相等条件-公切线法则(Common tangent law)。

对两相的自由能曲线作公切线,可求出:

两相平衡的成分范围

平衡相的成分点。

切点成分满足同一组元在两相中化学位相等—两相平衡的条件

切点成分:给定温度下的两平衡相成分。

成分位于公切点之间的合金,处于多相平衡,因为此时自由能的值最低。公切线法则(Common tangent law):Why?

成分位于公切点之外,自由能?相?

吉布斯自由能曲线建立匀晶相图

j 吉布斯自由能曲线建立共晶相图(两固相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

(A.H Ctroll. Theoretical Structural Metallurgy. Edward Arnold, London,1955 )

平衡的条件为:当固、液两相均用正规溶体近似描述时: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参考书目:1.<> Peter Atkins , Julio de Paul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William F.Smith 2006. 3.<>WilliamD.Callister2009. ※1.Cp为什么是个常数?(材料结构、德拜公式、量子力学)[注:此题老师不止两次提到,有可能是考题哦] 练习题1 1.How to get microstructure picture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m. 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出的各种物理信 号来调制成像的显微分析技术。 应用:形貌分析(显微组织、断口形貌、三维立体形态)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采用透过薄膜样品的电子束成像来显示样品内部组织 形态与结构。 应用:形貌分析(显微组织和晶体缺陷) 3)X射线衍射(XRD),利用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晶 格参数、晶体缺陷(位错等)、不同结构相的含量及内应力的方法。 应用:点阵常数的测定、晶体对称性的测定 4)电子探针(EPMA)利用聚焦的很细的电子束打在样品的微观区域,激发出样品该 区域的特征X射线。 应用:微区毫米范围显微结构分析。 纵坐标表示衍射强度,横坐标2θ表示衍射方向(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 2.From the OM (Optics Microscope光学显微镜)pictures of a kinds of steel and an ordinary piece of china ,you can derive 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please list that and make a short discussion . 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各有不同,相同含碳量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 也有所不同。含碳量为0.77%的钢称为共析钢;含碳量低于0.77%的钢称为亚共析 钢;含碳量为0.77~2.11%的钢称为过共析钢;含碳量高于2.11%的称为铸铁。不 同含碳量和合金成分的钢或铸铁,其显微组织各不相同。同一成分的钢或铸铁,经 过不同的金属热处理后也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不同的显微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能,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 1. 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条件。 2. 如果纯镍凝固时的最大过冷度与其熔点(tm=1453℃)的比值为0.18,试求其凝固驱动力。(ΔH=-18075J/mol) 3. 已知Cu的熔点tm=1083℃,熔化潜热Lm=1.88×103J/cm3,比表面能σ=1.44×105 J/cm3。(1)试计算Cu在853℃均匀形核时的临界晶核半径。(2)已知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密度为8.9g/cm3,求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 4. 试推导杰克逊(K.A.Jackson)方程 5. 铸件组织有何特点? 6. 液体金属凝固时都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7. 已知完全结晶的聚乙烯(PE)其密度为1.01g/cm3,低密度乙烯(LDPE)为0.92 g/cm3,而高密度乙烯(HDPE)为0.96 g/cm3,试计算在LDPE及HDPE中“资自由空间”的大小。8欲获得金属玻璃,为什么一般选用液相线很陡从而有较低共晶温度的二元系?9. 比较说明过冷度、临界过冷度、动态过冷度等概念的区别。 10.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11. 什么叫临界晶核?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12. 简述纯金属晶体长大的机制。13. 试分析单晶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14. 指出下列概念的错误之处,并改正。(1) 所谓过冷度,是指结晶时,在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的温度与熔点之差;而动态过冷度是指结晶过程中,实际液相的温度与熔点之差。(2) 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少,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3) 在任何温度下,液体金属中出现的最大结构起伏都是晶胚。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doc 12页)

简答题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2、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3、说明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答: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都是指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结合方式或作用力。离子键是由电离能很小、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大的非金属原于相互作用时,产生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离子固体的结合方式。 共价键是由相邻原子共有其价电子来获得稳态电子结构的结合方式。 分子键是由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极化现象所产生的弱引力结合的结合方式。 当大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脱离所属原子而形成自由电子时,由金属的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引力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的方式为金属键。 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 1、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解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E、F为立方晶胞中6个表面的面心,由它们构成的正八面体其表面和棱边两两互相平行。 ABF面平行CDE面,其晶面指数为; ABE面平行CDF面,其晶面指数为; ADF面平行BCE面,其晶面指数为; ADE面平行BCF面,其晶面指数为(111)。 棱边,,,,, ,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10],,[011],,[101]。 对角线分别为,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00],[010],[001] 图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 2、标出图中ABCD面的晶面指数,并标出AB、BC、AC、BD线的晶向指数。 解:晶面指数: ABCD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2a,3a,a, 截距倒数比为 ABCD面的晶面指数为(213) 晶向指数: AB的晶向指数:A、B两点的坐标为 A(0,0,1),B(0,1,2/3) (以a为单位) 则,化简即得AB的晶向指数 同理:BC、AC、BD线的晶向指数分别为,,。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复习题答案资料

` 一、常压时纯Al 的密度为ρ=cm 3 ,熔点T m =℃,熔化时体积增加5%。用理查得规则和克-克方程估计一下,当压力增加1Gpa 时其熔点大约是多少 解:由理查德规则 RTm Hm R Tm Hm Sm ≈??≈?= ? … 由克-克方程V T H dT dP ??=… 温度变化对ΔH m 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代入得 V T H dT dP ??=dT T 1V Tm R dp V T Tm R ?≈??≈… 对 积分 dT T 1 V T Tm R p d T Tm Tm p p p ?? ?+?+?= 整理 ?? ? ???+?=?Tm T 1ln V Tm R p V T R V Tm R Tm T ??=???≈ Al 的摩尔体积 V m =m/ρ=10cm 3=1×10-5 m 3 ~ Al 体积增加 ΔV=5%V m =×10-5m 3 K 14.60314 .810510R V p T 7 9=??=??=?- Tm’=Tm+T ?=++= 二、热力学平衡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判断热力学平衡。 内容:(1)热平衡,体系的各部分温度相等;(2)质平衡:体系与环境所含有的质量不变;(3)力平衡:体系各部分所受的力平衡,即在不考虑重力的前提下,体系内部各处所受的压力相等;(4)化学平衡: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热力学平衡的判据: (1)熵判据:由熵的定义知dS Q T δ≥不可逆可逆 对于孤立体系,有0Q =δ,因此有 dS 可逆 不可逆 ≥,由于可逆过程由无限多个平衡态组成,因此对于孤立体系有 dS 可逆 不可逆0≥,对于封闭体系,可将体系和环境一并作为整个孤立体系来考虑熵的变化,即平衡 自发环境体系总0S S S ≥?+?=? | (2)自由能判据 若当体系不作非体积功时,在等温等容下,有 ()0 d ,≤V T F 平衡状态自发过程 上式表明,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任其自然,自发变化总是向自由能减小的方向 进行,直至自由能减小到最低值,体系达到平衡为止。 (3)自由焓判据 若当体系不作非体积功时,在等温等压下,有 d ≤G 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 所以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任其自然,自发变化总是向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章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0.93 3.98)4[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10 1.(1)(2) (3)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a=b,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111},1110},{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解:1、体心立方 密排面:{110} 2 1 14 1.414a-+? = 2 3 7. (1(2) (3) 8. (1 (2 (110),(132)的晶带轴为[112]3×1+1×1-2×1=2≠0或(132),(311)的晶带轴为 [158]-1×1+1×5-0×8=4≠0 故(110),(132),(311)晶面不属于同一晶带 2、根据晶带定律,hu+kv+lw=0,可得 2u+v+w=0 u+v=0 联立求解,得:u:v:w=-1:1:1,故晶带轴为[111] 属于该晶带的晶面:(321)、(312)、(101)、(011)、(431)等。 9.回答下列问题: (1)试求出立方晶系中[321]与[401]晶向之间的夹角。

热力学与动力学

热力学与动力学

————————————————————————————————作者:————————————————————————————————日期: ?

2006年度《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考试题 简答题: 1.一般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从高温冷却至低温时,其转变具有怎样的体积特征?试根据高温和低温下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解释此现象。有一种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常用金属和一般金属所具有的普遍规律不同,请指出是那种金属?简要解释其原因?(8分) 2.金属和合金在平衡态下存在一定数量的空位,因此有人说一定数量的空位是金属和合金中的热力学稳定缺陷,此说法是否正确?根据空位数量对自由能及其组成要素(焓和熵)的影响方式,从热力学角度进行简要解释。(8分) 3.试举出三种二元溶体模型;简要指出各溶体模型的原子相互作用能IAB的特征。 (6分) 4.试利用给出的a,b两种溶体Gm-X图中化学势的图解示意图,指出两种溶体的扩散特征有什么不同;那一种固溶体中会发生上坡扩散。(7分) (a) (b) 5.向Cu中加入微量的Bi、As合金时所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加入微量的Bi会使Cu显著变脆,而电阻没有显著变化,加入微量的As并不会使Cu变脆,但是能显著提高电阻。试根据下面的相图,从溶解度角度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8分)

6.将固溶体相和晶界相视为两相平衡状态,如果已知上述两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指出:采用什么方法或法则来确定两相的平衡成分?一般来说,两相的平衡溶质成分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 7.简要回答什么是耗散结构以及产生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举出2个自组织现象的实例。(6分) 8.在相变形核阶段,体积自由能、界面能以及应变能中哪些是相变的驱动力?哪些是相变的阻力?试解释:在形核阶段,形核的总自由能为正值,为什么核心能形成呢?以马氏体为例,在核心长大阶段的自由能以及界面能和应变能如何变化?(8分) 9.根据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时的相平衡关系或者Gibbs-Thomson方程,简要说明第二相粒子粗化过程;从温度对长大速率和对扩散两个方面的影响,简要说明温度对粒子粗化的作用。(7分) 分析计算题: 1.已知纯钛α/β平衡温度为882?C,相变焓为14.65 kJ/mol。估算β钛过冷到800?C时,β-Ti转变为α-Ti的相变驱动力(不计上述过冷温度范围对相变的焓变及熵变的影响)。(10分) 2.从过饱和固溶体(α)中析出的第二相通常都是很小的粒子(β),一般这些小粒子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受到附加压应力的作用,写出附加压应力与表面张力和球形粒子尺寸的关系。以二元溶体为例,用图示的方法简要分析附加压应力对溶体相与析出相界面(α/β)平衡关系的影响。在析出的初期,这小粒子一般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简要分析其原因。(15分) 3.在25?C和0.1MPa下,金刚石和石墨的标准熵分别为2.4 J/mol?K和5.7 J/mol?K,标准焓分别为395kJ/mol和394kJ/mol,密度分别为3.5g/cm3和2.3g/cm3, 碳的摩尔质量为12g。试计算石墨在此条件下转变为金刚石的相变驱动力;试根据自由能与体积和温度的关系(dG=VdP - SdT)计算室温下实现石墨-金刚石转变所需临界压力(不计压力对石墨以及压力对金刚石造成的体积改变)。(15分)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复习题答案

一、常压时纯Al 的密度为ρ=2.7g/cm 3 ,熔点T m =660.28℃,熔化时体积增加5%。用理查得规则和克-克方程估计一下,当压力增加1Gpa 时其熔点大约是多少? 解:由理查德规则 RTm Hm R Tm Hm Sm ≈??≈?= ? …① 由克-克方程V T H dT dP ??=…② 温度变化对ΔH m 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①代入②得 V T H dT dP ??=dT T 1V Tm R dp V T Tm R ?≈??≈…③ 对③积分 dT T 1 V T Tm R p d T Tm Tm p p p ?? ?+?+?= 整理 ??? ? ??+?=?T m T 1ln V T m R p V T R V Tm R Tm T ??=???≈ Al 的摩尔体积 V m =m/ρ=10cm 3=1×10-5m 3 Al 体积增加 ΔV=5%V m =0.05×10-5m 3 K 14.60314 .810510R V p T 7 9=??=??=?- Tm’=Tm+T ?=660.28+273.15+60.14=993.57K 二、热力学平衡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判断热力学平衡。 内容:(1)热平衡,体系的各部分温度相等;(2)质平衡:体系与环境所含有的质量不变;(3)力平衡:体系各部分所受的力平衡,即在不考虑重力的前提下,体系内部各处所受的压力相等;(4)化学平衡: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热力学平衡的判据: (1)熵判据:由熵的定义知dS Q T δ≥不可逆可逆 对于孤立体系,有0Q =δ,因此有 dS 可逆 不可逆 ≥,由于可逆过程由无限多个平衡态组成,因此对于孤立体系有 dS 可逆 不可逆0≥,对于封闭体系,可将体系和环境一并作为整个孤立体系来考虑熵的变化,即平衡 自发环境体系总0S S S ≥?+?=? (2)自由能判据 若当体系不作非体积功时,在等温等容下,有 ()0d ,≤V T F 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 上式表明,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任其自然,自发变化总是向自由能减小的方向 进行,直至自由能减小到最低值,体系达到平衡为止。 (3)自由焓判据 若当体系不作非体积功时,在等温等压下,有 0d ≤G 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 所以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任其自然,自发变化总是向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 行,直至自由能减小到最低值,体系达到平衡为止。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复习题

一、常压时纯Al 的密度为ρ=2.7g/cm 3,熔点T m =660.28℃,熔化时体积增加5%。用理查得规则和克-克方程估计一下,当压力增加1Gpa 时其熔点大约是多少? 解:由理查德规则 RTm Hm R Tm Hm Sm ≈??≈?= ? …① 由克-克方程V T H dT dP ??=…② 温度变化对ΔH m 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①代入②得 V T H dT dP ??=dT T 1V Tm R dp V T Tm R ?≈??≈…③ 对③积分 dT T 1 V T Tm R p d T Tm Tm p p p ?? ?+?+?= 整理 ??? ? ??+?=?Tm T 1ln V Tm R p V T R V Tm R Tm T ??=???≈ Al 的摩尔体积 V m =m/ρ=10cm 3=1×10-5m 3 Al 体积增加 ΔV=5%V m =0.05×10-5m 3 K 14.60314 .810510R V p T 7 9=??=??=?- Tm’=Tm+T ?=660.28+273.15+60.14=993.57K 二、热力学平衡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判断热力学平衡。 内容:(1)热平衡,体系的各部分温度相等;(2)质平衡:体系与环境所含有的质量不变;(3)力平衡:体系各部分所受的力平衡,即在不考虑重力的前提下,体系内部各处所受的压力相等;(4)化学平衡: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热力学平衡的判据: (1)熵判据:由熵的定义知dS Q T δ≥不可逆可逆 对于孤立体系,有0Q =δ,因此有 dS 可逆 不可逆 ≥,由于可逆过程由无限多个平衡态组成,因此对于孤立体系有 dS 可逆 不可逆0≥,对于封闭体系,可将体系和环境一并作为整个孤立体系来考虑熵的变化,即平衡 自发环境体系总0S S S ≥?+?=? (2)自由能判据 若当体系不作非体积功时,在等温等容下,有 ()0d ,≤V T F 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 上式表明,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任其自然,自发变化总是向自由能减小的方向 进行,直至自由能减小到最低值,体系达到平衡为止。 (3)自由焓判据 若当体系不作非体积功时,在等温等压下,有 d ≤G 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 所以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任其自然,自发变化总是向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 行,直至自由能减小到最低值,体系达到平衡为止。

材料热力学知识点

第一章单组元材料热力学 名词解释: 1 可逆过程 2 Gibbs自由能最小判据 3 空位激活能 4 自发磁化: 5 熵: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7 Richard定律 填空题 1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个孤立系统总是由熵低的状态向熵高的状态变化,平衡状态则是具有最大熵的状态。 2 按Boltzmann方程,熵S与微观状态数W的关系式为S=klnW 3 热容的定义是系统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它的条件是物质被加热时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反应 4 α-Fe的定压热容包括:振动热容、电子热容和磁性热容。 5 纯Fe的A3的加热相变会导致体积缩小 6 Gibbs-Helmholtz方程表达式是 7 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因交换作用而排列成平行状态以降低能量的行为被称为自发磁化 论述题 1 根据材料热力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纯金属加热产生固态相变时会产生体积膨胀的效应? 2 试根据单元材料的两相平衡原理推导克拉伯龙(Clapeyron)方程。 3 试用G-T图的图解法说明纯铁中的A3点相变是异常相变。 4 试画出磁有序度、磁性转变热容及磁性转变(指铁磁-顺磁转变)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计算题 1已知纯钛α/β的平衡相变温度为882O C,相变焓为4142J?mol-1,试求将β-Ti过冷到800O C 时,β→α的相变驱动力 2若某金属形成空位的激活能为58.2KJ?mol-1,试求在700O C下,该金属的空位浓度。 3纯Bi在0.1MPa压力下的熔点为544K。增加压力时,其熔点以3.55/10000K?MPa-1的速率下降。另外已知融化潜热为52.7J?g-1,试求熔点下液、固两相的摩尔体积差。(Bi的原子量为209g?mol-1.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章

第 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a=b,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111},1110},{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解:1、体心立方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读书报告 一、概述 1、体系与环境 体系是所研究的对象的总和,或者把所要研究的那部分真实世界的各物体想象的从其周围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而环境是指与所研究对象(体系)有联系、有影响的部分,或指体系以外与之联系的真实世界。体系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一对,对于不同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环境也不同,如何划分体系与环境,完全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来决定。 热力学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指它们之间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而能量交换的形式有传热和做功。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不同,可以将体系分为三类:(1)开放体系:又称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 (3)孤立体系:又称隔离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没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2、体系的性质 根据体系的性质与体系中物质数量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类: (1)容量性质:又称广延性质或广延量,其数值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有关,整个体系的某个容量性质的数值,为体系中各部分该性质数值的总和,即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内能、热容、熵等。 (2)强度性质:又称内禀性性质或强度量,其数值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无关,没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密度等。 容量性质与强度性质虽有上述区别,但是容量性质有时也可以转化为强度性质,即容量性质除以总质量或总物质的量就成为强度性质。如体积为容量性质,而摩尔体积为强度性质,热容为容量性质,而摩尔热容则为强度性质。 3、状态与状态函数 热力学用体系所具有的宏观性质来描述其状态。当体系的一系列性质,如质量、温度、压力、体积、组成以及焦聚状态等全部确定以后,这个体系就具有了一个确定的状态。反之,体系状态确定后,其所具有的宏观性质均有确定值,与到达该状态前经历无关。由于状态与性质之间的单值对应体系,体系的这些热力学性质又称做状态函数。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变化的具体历程无关。由于体系的状态都是利用体系的宏观物理性质来描述的,所以又称为体系的宏观状态。其中体系的任一性质发生了变化均意味着体系状态的变化。因此这些性质又称为体系的状态变数。 由于体系各性质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部分性质是独立的,在某一状态下,其他的性质可以表示成各独立性质的函数,即存在相当于数学上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因此称这些可以用独立性质通过函数关系表示出来的体系性质为状态函数。也就是说,状态函数是一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性质函数的体系性质。 4、过程与途径 体系从始态向终态过渡称为过程,或者说体系体系发生的任何变化为过程。完成过程的具体历程(步骤)称为途径。 途径可由若干过程组合而成。由一定始态到达一定终态的过程,可以经过不同的途径,但是状态函数的改变值是相同的。因为状态一定时,状态函数只有一个确定的数值,状态函数的改变不随具体途径不同而变化。 二、材料热力学基础知识

材料热力学复习题

《材料热力学》复习题 一、在定压热容C p 的经验表达式中,若使用T 2项来代替T -2项,试导出这时的焓(H)、熵(S)和Gibbs 自由能(G)的表达式。 二、已知液体锌的 () l p C 为 ()K mol J C T C l p ??-?+=-/()8505.419(1081.466.293) 固体密排六方锌的 () l p C 为 ()) /(1005.1113.223K mol TJ C s p ??+=-,锌的熔点 为692.6K ,熔化热mol J H /80.6589=?,求固、液相之间随温度变化的自由 能差值()T G ?。 三、某化合物A m B 的两种晶体结构分别是α、β,相变稳定为在0.1MPa 压力下为400K ,相变潜热为5.02J·mol -1,相变温度随压力的变化为0.005K·MPa -1,400K 时的密度为1.25g·cm-3,A m B 的相对分子量为120,试求该温度下β相的密度。 四、已知纯Sn 在压力为P MPa 时的熔点T sn 为:T sn =238.1+0.0033(P-0.1)℃ 纯Sn 的熔化潜热为58.8J·g -1,0.1MPa 压力下液体的密度为6.988g·cm-3,试求固体的密度。

五、试用G m-X图解法说明,为什么fcc结构的金属加入铁中后,大多会扩展Fe 的fcc结构相区?而Al(fcc结构)为什么却会封闭Fe的fcc相区? 六、根据相图,绘出T1、T2、T3温度下各相(L、α)摩尔自由能-成分曲线的位置关系。 七、根据相图,绘出T1、T2、T3、T4温度下各相(L、α、β)摩尔自由能-成分曲线的位置关系。 八、试用G m-X图中化学势的图解法,解释为什么有的固溶体中会发生上坡扩散? 九、试用G m-X图解法说明,为什么fcc结构的金属加入铁中后,大多会扩展Fe 的fcc结构相区?而Al(fcc结构)为什么却会封闭Fe的fcc相区? 第六题第七题 十、试根据Einstein热容理论,证明Dulong-Petit经验定律的正确性。 十一、根据固溶体自由能曲线分析固溶体的失稳分解。 十二、已知Cr-W二元合金系中固溶体α相的相互作用参数IαAB=33.50kJ·mol-1,试计算或列出α相的Spinodal分解曲线及溶解度间隙。 十三、试用摩尔自由能-成分图说明:1)为什么碳素钢在淬火后回火时,渗碳体的粒子越细,其周围的铁素体中的含碳量越高?2)为什么碳素钢的淬火马氏体在200℃以下低温回火时,首先析出的并不是渗碳体而是更富碳的ε碳化物? 十四、试根据Al-Mg二元相图中Mg17Al12在Mg基固溶体(β)中的溶解度数据(见下表),求Mg17Al12的生成自由能。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试题2007-2008-v1

年 秋 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考 试 科 目: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学生所在院(系):材料学院、航天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 题签与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仔细阅读下列论述,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说明该论述违反了哪些热力学原理,并给出正确的论述。(18分) 1.材料(封闭系统)在T=T 0温度发生二级相变, (1)在相变温度T 0,高温相的体积总是比低温相大 (2)在相变温度T 0,高温相的熵比低温相大 (3)在相变温度T 0,高温相的热容与低温相相同 (4)在相变温度T 0,高温相的Gibbs 自由能比低温相小 2. 合金中每一组元的化学位相等。 3.封闭体系中出现耗散结构。 二、(1)已知某一相的Gibbs 自由能表达式为: ,请导出该相的焓(H)、熵(S )和定压热容(Cp )的表达式。(6分) (2)请画出以G 为纵轴、T 为横轴的固态纯组元的G-T 曲线的示意图。(4分) 三、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与金刚石(diamond )相比,碳的另一种同素异构体石墨(graphite )的密度低、熵值(S )高。 (1)请在P-T 相图上,示意画出石墨和金刚石的相界,并说明理由。(6分)。 (2)并请解释为什么高压下石墨有可能转变为金刚石。(4分)。 四、简答题: (1) 请说明晶界偏析的平行线法则。(5分) (2) 简述Calphad 的三要素及其主要功能。(5分) (3)请解释Onsager 倒易关系、最小熵产生原理。(5分) 五、A-B 二元相图如下图所示, (1) 判断A-B 固溶体α的性质、溶体组元间的相互作用能。(6分) (2) 假设A-B 两组元形成正规溶体,请推导出溶体中A 组元的活度与成分的关系。(6分) 学院 学号 姓名 ln n n G a bT cT T d T =+++∑T

材料科学基础

第1部分几何结晶学基础 ①等同点及空间格子、布拉维法则和面角守恒定律; ②晶体的宏观对称、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对称要素的组合、对称型; ③晶体定向和结晶符号; ④十四种空间格子、晶体的微观对称要素; ⑤点群、空间群及其国际符号; ⑥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第2部分材料的晶态结构及有序化 ①材料的键性; ②晶体化学基本原理: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离子极化、电负性、鲍林规则及应用; ③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晶胞中的原子数、配位数与致密度; ④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与晶体结构类型、层状和架状硅酸盐晶体结构; ⑤高分子材料结晶形态、高分子链在晶体中的构象、高分子材料晶态结构模型、高分子材料结晶度及其测定,高分子的液晶态结构特征与分类、液晶的物理结构。 第3部分高聚物及非晶态结构 ①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②高聚物热运动的主要特点、高聚物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 ③无机熔体的结构理论、熔体性质和玻璃的通性、玻璃形成的基本条件、玻璃的结构及结构参数; ④非晶态合金的形成、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非晶合金的特性。 选答题模块(1)内容: 第1部分结构缺陷及固溶体 ①点缺陷: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点缺陷的化学平衡、热缺陷浓度计算公式; ②位错:位错的基本类型、位错的运动、位错的弹性性质、位错的来源和位错的增殖; ③面缺陷:外表面、晶界与亚晶界; ④固溶体:固溶体特点、分类及其研究方法,置换型固溶体中“组分缺陷”反应表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各种缺陷反应。 第2部分表面与界面 ①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②表面的驰豫、重构及双电层、固体的表面能; ③表面润湿,粘附、吸附和表面改性,弯曲表面效应; ④小角度晶界及界面能、大角度晶界及界面能; ⑤界面特性:晶界偏析、晶界迁移、晶界应力、晶界电荷与静电势; ⑥晶界能与晶界构形。 第3部分固体材料中的扩散 ①固体中质点扩散的特点和扩散动力学方程:扩散第一、第二定律、扩散方程的求解; ②扩散驱动力及扩散机制:间隙扩散、置换扩散、反应扩散、空位扩散、离子晶体中的扩散; ③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影响扩散的因素。

材料热力学 第4章 二元相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aterials Chapter 4 Binary phases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aterials, M. Y. Zheng, Fall 2005

For example: ?钢铁材料可以简化成Fe-C 二元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可以简化成Ni-Al 二元合金; ?硅酸盐玻璃可简化为SiO 2与Na 2O 或Al 2O 3等氧化物的二元系;?ZrO 2陶瓷材料可简化为ZrO 2-Y 2O 3二元系等。 虽然实际的材料大多是多组元材料,但其中的多数可以简化为二组元材料来分析研究。 *二组元材料的热力学理论是材料热力学最基本的内容

二元系统中存在的相: 纯组元相 溶体相: 溶液(液态)、固态溶体(固溶体) 溶体相是二组元材料及多组元材料中最重要的相组成物 化合物中间相。

4.1 理想溶体近似(Ideal solution approximation)4.2 正规溶体近似(Regular solutions approximation) 4.3 溶体的性质(Properties of solution) 4.4 混合物的自由能(Free energy of mixture) 4.5 亚正规溶体模型(sub-regular solution model)4.6 化学位(Chemical potential) 4.7 化学位和自由能-成分图(Gm-x图) 4.8 活度(Activity) 4.9 化合物相(Compound)

4.1 理想溶体近似(Ideal solution approximation) 溶体、溶液(solution):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彼此以原子、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粒子混合系统(Particle mixing system)。 溶体以物态可分为气态溶液、固态溶液和液态溶液。 本课程主要讨论凝聚态的溶体:溶液和固溶体。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复习题答案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复 习题答案

一、常压时纯Al 的密度为ρ=2.7g/cm 3,熔点T m =660.28℃,熔化时体积增加5%。用理查得规则和克-克方程估计一下,当压力增加1Gpa 时其熔点大约是多少? 解:由理查德规则 RTm Hm R Tm Hm Sm ≈??≈?= ? … ① 由克-克方程V T H dT dP ??=…② 温度变化对ΔH m 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①代入②得 V T H dT dP ??= dT T 1 V Tm R dp V T Tm R ?≈??≈…③ 对③积分 dT T 1 V T Tm R p d T Tm Tm p p p ?? ?+?+?= 整理 ?? ? ? ??+?=?Tm T 1ln V Tm R p V T R V Tm R Tm T ??=???≈ Al 的摩尔体积 V m =m/ρ=10cm 3=1×10-5m 3 Al 体积增加 ΔV=5%V m =0.05×10-5m 3 K 14.60314 .810510R V p T 7 9=??=??=?- Tm’=Tm+T ?=660.28+273.15+60.14=993.57K 二、热力学平衡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判断热力学平衡。 内容:(1)热平衡,体系的各部分温度相等;(2)质平衡:体系与环境所含有的质量不变;(3)力平衡:体系各部分所受的力平衡,即在不考虑重力的前提下,体系内部各处所受的压力相等;(4)化学平衡: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热力学平衡的判据: (1)熵判据:由熵的定义知dS Q T δ≥不可逆可逆 对于孤立体系,有0Q =δ, 因此有dS 可逆 不可逆0≥,由于可逆过程由无限多个平衡态组成,因此对于孤立体

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第5章 弯曲应力

第 五 章 弯 曲 应 力 一、是非判断题 1、设某段梁承受正弯矩的作用,则靠近顶面和靠近底面的纵向纤维分别是伸长的和缩短的。 ( × ) 2、中性轴是梁的横截面与中性层的交线。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绕中性轴旋转。 ( √ ) 3、 在非均质材料的等截面梁中,最大正应力max σ 不一定出现在max M 的截面上。( × ) 4、等截面梁产生纯弯曲时,变形前后横截面保持为平面,且其形状、大小均保持不变。 ( √ ) 5、梁产生纯弯曲时,过梁内任一点的任一截面上的剪应力都等于零。 ( × ) 6、控制梁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最大弯矩值。 ( × ) 7、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不一定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上。 ( √ ) 二、填空题 1、应用公式z M y I s = 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满足平面假设 和 线弹性 。 2、跨度较短的工字形截面梁,在横力弯曲条件下,危险点可能发生在 翼缘外边缘 、 翼缘腹板交接处 和 腹板中心 处。 3、 如图所示的矩形截面悬臂梁,其高为h 、宽为b 、长为l ,则在其中性层的水平剪力 =S F bh F 23 。 4、梁的三种截面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则其抗弯截面系数分别为 226 1 61bH BH -、 H Bh BH 66132- 和 H bh BH 66132 - 。 x

三、选择题 1、如图所示,铸铁梁有A,B,C和D四种截面形状可以供选取,根据正应力强度,采用( C )图的截面形状较合理。 2、 如图所示的两铸铁梁,材料相同,承受相同的载荷F。则当F 增大时,破坏的情况是( C )。 A 同时破坏; B (a)梁先坏; C (b)梁先坏 3、为了提高混凝土梁的抗拉强度,可在梁中配置钢筋。若矩形截面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梁内钢筋(图中虚线所示)配置最合理的是( D ) A B C D A B D x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5章 热力学应用

第五章热力学应用 §5-1 热力学应用计算方法 一、经典法 已知在标准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从元素出发的生成热△H0298。生成自由能△G0298及反应物与产物的热容温度关系式Cp=a+bT+cT-2中各系数时,计算任何温度下反应自由能变化可据吉布斯—赤赤姆霍兹关系式进行 [α(△G0R/T)/Αt]P=-△H0R/T2(5-5) 据基尔霍夫公式: △H0R=△H012298+∫T298△cpo/T (5-6) 和考虑反应热容变化关系: △cp=△a+△bT+△c/T2(5-7) 可积分求得: △H0R=△H0+△aT+?△bT2+△c/T (5-8a) △H0为积分常数: △H0=△H012298+298△a-2982△b/2+△c/298 (5-8b) 将(5-6)式代入(5-5)式并积分,便得任何温度下反应自由能变化△G0298的一般公式:△G0298=△H0-△aTLnT-?△Bt2-?△cT-1-Yt (5-9a) y=(△G0R·298-△H0)/298+△aLn(298)+298△b/2+△c/2×2982 (5-9b) 经典法计算反应△G0298一般步骤: 1、由有关数据手册,索取原始热力学基本数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H0298、△G0298(S0298)以及热容关系式中的各项温度系数:a、b、c。 2、计算标况下(298K)反应热△H0R·298,反应自由能变化△G0R·298, G0R·298或反应熵变△S0R·298以及反应热容变化△Cp中各温度系数△a、△b、△c。 3、将△H0R`298、△a、△b以及△c分别代入式(5-8b)各项,计算积分常数△H0。 4、△G0R`298、△a、△b以及△c分别代入式(5-9b)各项,计算积分常数y。 5、将△H0、y、△a、△b以及△c代入(5-9a)式得△G0R~T函数关系式。 二、Ф函数法: 热力学势函数是热力学基本函数的一种组合,其定义为: ФT=-(G0T—H0T0)/T 若T0=298K,则Ф'T=-(G0T—H0298)/T 对于某一种物质有形成热力学势△Ф'T △Ф'T=-△G0T-△H0298/T (5-15) 对于任一反应过程有: △Ф'RT=-△G0RT—△H0298/T (5-16) ∴△G0RT=△H0R 298—T△Ф'RT(5-17) △Ф'RT=∑1(△ФR)生成物—∑2(△Ф'R)反应物(5-18)

07310160+材料热力学

材料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课程编号:07310160 学分:2 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教材:《材料热力学》,郝士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材料热力学》课程是材料类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专业课,以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材料问题,它与动力学、晶体学以及固体物理和固体化学组成材料科学的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已成为一个整体。热力学对发展材料的品种、提高材料的质量、日益显示其积极的作用,应用材料热力学原理可以阐明和预测相图,相变以及材料的其他物理现象。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课程,以及进行了认识实习,有一定的生产实际知识的基础上再安排学习本课程。学好本课程对进一步学好材料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材料热力学课程的任务是: 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相图的构成规则和诠释相图,深入理解材料热 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能应用材料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材料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1)热力学发展史及分类; (2)热力学定律回顾。 2、基本要求 了解材料热力学发展史及分类,掌握材料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热力学关系式的推导、适用条件和在材料中的应用。 3、重难点 (1)重点是热力学关系式的推导、适用条件和在材料中的应用; (2)难点是热力学关系式的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