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水环境实时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获取各种环境参数,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水平等,以便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多参数监测:能够同时监测多种环境参数,满足不同场景和应用的需求。
2、实时性: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以便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
3、高精度:测量数据准确可靠,为环境评估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远程监控: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访问和控制,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监测情况。
5、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够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基于上述需求,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通常由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PM25、CO2 浓度、噪声强度等。
这些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和稳定性好等特点。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编码,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 WiFi、蓝牙、Zigbee 等)或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各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
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趋势,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预警。
用户终端可以是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获取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三、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传感器节点是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监测效果。
传感器节点通常包括传感器、微控制器、电源管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等部分。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参数的类型和要求来确定。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选择 PM25 传感器、CO2 传感器、SO2 传感器等;对于水质监测,可以选择 pH 值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水资源与人需求的供应不平衡形势的加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在提高,科学的领域逐渐延伸,而作为高科技事业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的海洋自然环境成为近年来水下环境测量的重点项目,对其信息数据的掌握可以推动海洋事业的开发,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海洋的保护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水下环境测量的系统设计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设计实现发展前言:近年来,国内外水下环境测量系统发展迅速,推动了全球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促进了全球的水下工程的顺利开展,该研究对海上军事行动、水下武器的设计都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科学依据,提供了决策的重要依据。
1.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设计的背景对该系统的研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平台上都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促进该系统的实现,进而促进我国水下环境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进步。
1.1 系统开发的硬件平台水文参数的数据处理需要现代的设备是计算机,在该实验中一般选用的机器都是较高的处理能力,属于高性能的笔记本,从我国的实验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该类型机器都较为专业,会从各个计算机厂商处配置,选择性能优良,工作速度快得部件进行组装,打造属于独一无二的系统开发硬件平台,从我国该技术的硬件组装情况来看,硬件实力较强。
1.2 系统开发的软件平台1.2.1 .net framework概述.net框架 (.netframework)是由微软推出的下一代编程平台,从2002年面世以来迅速的应用于各领域,并且迅速的发展,目前其已经更新到4.0版本,微软一直坚信分布式程序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但是.net并不是仅仅用于编写hitemet或与网络相关应用程序的平台,它还支持编写windows平台上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
它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敏捷软件的开发,网络透明化等。
改程序支持多种语言开发,这一便捷可以促进高级语言的汇集,可以实现很多程序的制作。
基于无人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基于无人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随着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增加,环境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环境监测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实时监测、监测范围有限等。
基于无人机的环境监测系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基于无人机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一、系统设计1. 传感器选择:根据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例如,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可以选择气体传感器和颗粒物传感器;对水质的监测可以选择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等。
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通信系统:搭建稳定的数据传输链路是无人机环境监测系统的关键。
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或者专用的无线通信模块。
传输的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参数数据以及飞行控制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存储:无人机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可以使用嵌入式处理器或者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
同时,需要存储环境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4. 飞行控制系统:保证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以采用自动驾驶系统或者遥控器进行飞行控制。
此外,还可以使用GPS和惯性导航系统对无人机进行定位和导航。
二、系统实现方法1. 硬件搭建: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硬件组件。
无人机的选择需要考虑飞行时间、载荷能力和稳定性等因素。
传感器和通信模块需要与无人机进行适当的接口和连接。
数据处理器和存储设备可以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或者嵌入式处理器。
2. 程序编写: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飞行控制程序、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数据处理和存储程序等。
需要注意程序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 焚烧与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相关硬件设备中,并进行测试。
测试包括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等。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4. 实地应用:将无人机环境监测系统应用于实际环境监测中。
水质监测毕业设计

水质监测毕业设计1. 引言水质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水质监测成为了保障水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和开发一套水质监测系统,以实现对水质的全面、准确、实时的监测与评估。
2. 研究目标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套水质监测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对水质的多参数监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的测量。
2. 提供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以便及时监测水质变化。
3. 开发数据分析和报警系统,能够自动分析水质数据并发出报警信号。
4. 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查询和管理水质数据。
3. 系统设计与实现3.1 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
1. 传感器模块:选择适用于水质监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
2. 数据采集模块:使用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通过模拟和数字接口与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3. 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
3.2 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报警以及用户界面设计。
1. 数据采集与传输: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数据分析与报警:开发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当数据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3.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查询和管理水质数据,包括数据的展示、查询、导出等功能。
3.3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硬件搭建和软件开发。
首先,搭建硬件平台,将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然后,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报警功能;最后,设计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管理水质数据。
4. 实验与结果分析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一系列实验。
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水体质量的技术手段,旨在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通过预警机制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保护水域环境与公众健康。
本文将围绕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展开,分析其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旨在提供一种科学、高效、可靠的水质保护方案。
一、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1. 多参数监测:系统应能够监测并分析多个关键指标,如水温、溶解氧、浊度、PH值、叶绿素含量等,以全面了解水体的质量状况。
2. 实时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连续、快速地获取水质数据,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预警中心或管理平台,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高精度测量:系统应采用精确可靠的传感器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5. 全面覆盖:系统应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河流、湖泊、海洋、饮用水源地等不同水域类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水质监测需求。
6. 可远程操作:系统应支持远程操作和管理,具备远程监控的能力,以方便监测人员随时了解水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7. 系统互联互通:系统应能够与其他水质监测设备和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流。
二、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水质监测的关键部件,应选择适合不同参数监测的传感器,如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关键,应选择稳定、高效的传输方式,如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快速将监测数据传输到预警中心或管理平台。
3.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高效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能够帮助监测人员快速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关的预测和预警。
嵌入式水环境智能分析仪测控系统设计和实现

wi eata po c,hs ae ue te vne nsl t ee c o emesr n to ba eoi nl t t c l r ettipp r ssh a cdi e i l t d a e t h dt o t nt r ia hh u j d o e cv e r u me me o i h g
f lo —u t disp o i e g d b ss ol w p su e r v d oo ai.
Ke wo d : o lc v lcr d au e n eh d in c n e ta o ; P y r s i ns e t eee t eme s rme t t o ; o o c n t n L C2 2 e i o m r i 14
Ab t a t W ae n i n e ti t l g n n lz rc n d tc h o c n r t n o e ti o n wae n i n n . sr c : t re vr m n n el e ta ay e a e e tt e c n e tai fc ran i n i t re v r me t o i o o H o v r t ec n e  ̄ f n o eti o t re v r n n a av l a l ee e c a e wh c we e , h o c n a o fc r n i n i wae n o me t s a b e r fr n ev l , ih i i o t n o i a n i h u u s mp r tt a i d s y g iu t r n u e l . e ta i o a wa e o e e t n m eh d a e ma y s o t o n s n u t ,a rc l e a d o rh at Th rd t n tri n d t c o t o sh v n h rc mi g .Co i e r u h i l i mb n d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用于对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水源地、水处理厂、饮用水供应系统以及各种水体污染监测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1.传感器选择和布局:传感器是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常用的传感器有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在选择传感器时,要根据监测目标和水质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合理布局在监测点位。
2.数据采集和传输:采集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并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方式进行,采用工业级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对于数据传输,可以选择云平台接入,便于数据的集成和分析。
3.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存储和处理是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在数据存储上,可以采用数据库技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在数据处理上,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模型识别等技术,对水质参数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4.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水质参数进行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报警通知相关人员。
同时,系统还可以生成日报告、月报告等,供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查看。
5.用户接口设计:用户接口设计是系统使用的关键环节,要提供简洁、直观的界面,方便用户查看数据和进行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PC端、移动端或者触摸屏等方式进行访问和操作,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6.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在线监测系统的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故障处理。
可以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校准传感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故障处理,可以建立故障报修系统,及时响应和解决故障。
7.安全管理和权限控制:在线监测系统中包含大量的敏感数据,因此必须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
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还要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物联网环境下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环境下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水质是人类生命关键资源,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水随时影响着环境和人类健康。
如何保持水质污染不受损害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环境下的水质监测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本文旨在阐述物联网环境下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一、概述物联网环境下的水质监测系统是指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收集、传输和处理水质参数的信息务实体,主要用于水质监测、提供水质分析预测和监测报告等操作。
二、设计要点(一)数据采集技术的创新:数据采集是整个水质监测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
为了更准确地采集水质信息,可以选用多种传感器技术,从而综合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
可以将水质传感器组成一个网络,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即时无缝隙采集,既简化了数据采集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二)数据传输通信的优化:设定好监测站点以后,需要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控制中心。
传输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是:容量、速度和范围等。
为了优化数据传输通信,可以采用以下手段:一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关注网络安全、网络速度等问题,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在采集数据时,将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从而减轻数据流量和传输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三是采用无线组网技术,通过通道优化和方向传输,提高传输距离和强度。
(三)数据处理技术的简化和智能保障:水质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数据处理要综合多个不同的指标,同时处理复杂数据,以达到良好的数据管理效果。
因此,智能化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也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
一是采用可视化技术,比如常见的水质信息可视化图谱展示以及水质的开放数据API,使监测人员容易理解、分析和比对数据;二是设计一套自动化的水质处理流程,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智能预测、异常检测和故障排除等;三是设计一套智能化的水质保障系统,通过实时和周期性检测,保证数据质量,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水环境实时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
国家也对水环境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投资,其中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开始在我国各个重要的水区域建设起来。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自动分析仪器,运用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分析软件组成的一个强大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这被称为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简称WEMIS)。
这套系统可以对水资源质量实行自动监测以及自动污水处理系统等多项功能。
希望这套系统在后期的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本文对该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设计原则做了着重介绍。
【关键词】:水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1.系统概述
“水环境实时自动监测系统”以下简称WEMIS系统,该系统是针对于水质、污染物的总量进行分析和检测的综合监测系统。
它是以检测水体环境和质量为目的,以自动分析仪器为系统核心配合先进计算机技术建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WEMIS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系统、传输系统、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四部分组成。
中心站无线网络等通讯方式实现对各子站的实时监视以及远程控制。
该系统可及时发现水质的异常,为防止水质污染扩散迅速做出预警,并能准确追踪水质污染物,从而使技术人员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
水环境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利用标准的Modbus/TCP协议来读取现场设备的实时数据,通过远程通讯来进行数据传输,待监测站软件接收到这些数据之后,再对数据进行处理。
2.水环境监测的准备工作
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情况和社会情况,为了保证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布设监测点,并且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保证监测系统工作时检测传输数据的准确性。
必须要选择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监测点。
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首先,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保护工作,以保证在水环境监测时不会造成人身危险;其次,监测时使用到的设备和试剂要提前准备好;再次,要注意监测时所用到的设备可能会被水中的有害物质腐蚀,所以要对监测设备及时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最后,对仪器设备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要根据实际的使用的次数和使用的范围而定。
3.两种水环境监测
3.1 地表水环境监测
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把水质因子分成三种类型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是调查常规水因子,通过它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水环境质量状况;其次是调查污染因子,它可以反映所在地区具体的水质情况和污染情况;除了这两种因子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因子,因为在进行监测取样的过程中,会受到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当地的水生生物,以及水域的评价级别等等都会影响水质监测水平。
因此在我们进行监测的时候,提前要对水质和当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再做出决定。
对地表水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分别进行监测取样,同时,还要在天气晴朗以及流量稳定时进行调查一次,连续调查三天。
对于湖泊及水库也要因规模和级别在不同时期调查一次,连续调查三天。
在河口处同样也要因上述原因每期调查一次,分为大潮和小潮。
在海湾每期调查一次,一次持续三天到四天。
3.2 地下水环境监测
要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情况,我们主要是通过监测典型性地区的水井,但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该区域内的水井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布设特殊的监测井来进行取样。
我们对监测项目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监测项目包括水的酸碱性、水的硬度,微生物、微量元素和细菌总数等的测定,同时还要对这个水井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解,并且全面了解水位,水温等情况。
对于地下水的监测同样也要采用三天连测式方法,在选取好监测点后连续三天都要进行监测。
4.系统设计原则
本系统是由性能可靠的硬件设备、成熟的软件技术建立的。
系统功能完善、运行可靠、操作灵活,并且整个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易于升级和二次开发。
本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本系统紧紧围绕水质监测任务,满足环境保护行业各个部门业务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满足环保行业的实用性要求。
立足实际的环保工作,注重监测成果的实用性,并充分使用软件对历史数据的继承,做到了数据查询方便,操作简便,界面美观等。
(2)先进性原则:系统的功能设计追求完整先进,在做到性价比的同时使系统具有先进性。
在软硬件的选用上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这样设计可以避免系统容易淘汰的缺点,实现了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3)规范化原则:各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严格遵循国家环保局和中国环境监测办法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系统的操作符合环保行业的标准。
(4)可扩充性原则: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功能体系能满足省级监测站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能达到下级站的需求;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需要,系统还具有了易于扩充性的优点,可以与国家信息化进程同步发展。
(5)兼容性原则:本系统集成的各个功能模块,使用户在同一个接口下能够尽可能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要保持数据库格式与现行的数据库格式兼容。
(6)安全性原则:要采用多种安全技术,以保证系统的各项安全性,要遵循系统安全性、保密性和共享性的原则。
系统要对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等多方面制定安全策略,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还要具有防雷、电磁干扰等防护措施。
(7)稳定性原则:经过专业人员测试,采用多种方式评定。
系统要经过应用实践证明能够支持连续长时间的稳态运行。
硬件设备单元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要大于两千小时。
5.系统层次结构
系统分为现场数据采集、通信网路、监控中心三个层次。
数据采集作为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在各水质监测点现场安装,包括现场采集仪器、现场数据通讯设备等。
通信网络层是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作为整个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收集所有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监督或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对数据响应予以处置之后向各监测点发布指令。
来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
6.系统功能
(1)子站可通过电话线、网线、无线网络等通讯方式进行传输数据。
(2)数据的采集与数据传输应完整、准确,采集值与测量值误差要小于等于百分之一。
(3)通过数字通讯接口采集实时数据并存储,之后数据以不同的通讯方式进行传输进入市水环境监测中心站。
(4)现场显示系统的实时数据,实时状态,并可对异常做出报警。
(5)可以远程显示现场工作状态、设备故障自动报警、数据异常自动报警功能,并能将报警信号自动发送至监控中心。
(6)具有实时状态的查询功能,按需要进行各种状态的数据查询。
(7)子站能储存三个月以上的数据,同时保存发生过的有关校准及其他事件的记录。
(8)主体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两千小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具有可扩展性。
(9)断电后可继续工作时间要高于十二个小时。
7.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监控系统采用了ORACLE数据库,对水中的传感器进行了处理,实现了数据耦合特点,
极大地简化了对数据的处理;得到数据库静态描述图后接着又通过软件将其形成了具体的数据表格,主要涵盖了七个表格,其中包括设备规格表,设备属性表,设备实例表,参数表,实例属性表,取值表,参数表。
进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其表格内容,在设计完成数据库之后,数据库就可以通过服务端口接入到云数据库中;对其实施分布式处理,实现其接入过程的快速化。
8.结语
该水环境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在检测体系方面实现了从平面检测上升到了空间的立体化监测;对于水质监测也从单一化的化学指标监测发展成为综合生物指标监测,从传统的量的监测发展到现在的质的监测,并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发展,完成了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测,这对于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对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总之,水环境自动实时监测系统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未来必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翟崇治.水环境智慧监测服务系统设计 [D].南京邮电大学,2014.
[2]廖玉霞.基于B/S模式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黎山峰.面向社区的水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
本文作者申再贺属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