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水系统设计补水
冷却塔补水方式探讨及建议

七、降低實际补水量的建议
通过以上探讨及原因分析我公司现行冷却塔补水方式调整困难并且存在着节能降耗空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一)具体方案1、方案一: Nhomakorabea(1)措施:对冷却塔补给水泵加装一套变频装置,以方便运行人员及时调节冷却塔补水。
(三)方案的经济性对比:
对两个改造方案进行经济性对比,列出冷却塔补水方式改造方案经济性对比表,见附表四。
结语:方案一和方案二都能达到方便准确地调节冷却塔补水量和节能降耗的目的,但从附表四可以看出方案二较方案一经济,所以推荐使用方案二。
1、冷却塔补给水泵最大出力为600 m3/h,在实际运行中受到管道阻力、水池液位高低、进口管道及泵体严密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水泵以接近最大出力长时间运行时会因电流过大而引起保护动作或烧坏电机,所以冷却塔补给水泵不能达到或长时间达到最大出力。
2、冷却塔补给水泵出水流量靠出口手动门调节,运行人员很难把流量准确地调整到位,当单台泵出力过大时水泵运行就不稳定,电流、振动、声音都很大;因此运行人员通常采取关小水泵出口手动门降低单台泵的出力以稳定水泵的运行工况,补水流量不足时就投运两台泵的运行方式。
水在循环过程中,除因蒸发损失和维持一定的浓缩倍数而排放掉一定的污水外,还由于空气流由塔顶逸出时,带走部分水滴,以及管道渗漏而失去部分水,因此补充水是下列各项损失之和。即:
补充水M=蒸发损失E+风吹损失D+排污损失B+渗漏损失F
(一)蒸发损失E(m3/h)
冷却塔中,循环冷却水因蒸发而损失的水量E与气候和冷却幅度有关,通常以蒸发损失率a来表示。进入冷却塔的水量愈大,损失的E也就愈多,以式表示如下:E=a(R─B)(m3/h)a=e(t1─t2)%
冷冻水系统补水箱工作原理

冷冻水系统补水箱的工作原理如下:
补水箱是冷冻水系统中的储水设备,主要用于储存系统中的补充水。
当水箱中的水位下降时,补水泵会启动并将补充水加入到冷冻水系统中。
在冷冻水系统中,补充水被加压并沿着路径流动,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将余热散发出去,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当系统运行时,由于水的蒸发和系统的泄漏,冷冻水系统中的水量会逐渐减少。
为了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向系统中补充新鲜水。
补水箱的作用就是储存这些补充水,确保系统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补给。
当补水箱中的水位下降到一定位置时,补水泵会自动启动,将补充水加入到补水箱中。
补水泵的流量和扬程需要与冷冻水系统的需求相匹配,以确保补充水能够顺利加入到系统中。
在冷冻水系统中,水的温度和流量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补水箱通常会配备相应的控制装置,如液位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等。
这些控制装置可以自动调节补水箱的水位和温度,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冷冻水系统补水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储存补充水并控制其水位和温度,来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管道、水泵、水箱等)

复式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原理: 1)一次环路按定流量运行,采用“一泵对一机“的方式,一次泵
的扬程为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阻力与一次环路个部件阻力之和再乘以1.1 ~1.2的安全系数。
2)二次环路按变流量 运行,二次泵的台数,不 必与一次泵相对应,主要 满足供水分区的需要。二 次泵的台数必须大于或等 于设计所划分的二次供水 环路数。二次泵的扬程为 空调末端设备的阻力与二 次环路各部件阻力之后, 再乘以1.1
同程式和异程式的适用条件:
(1)支管环路的压力降(阻力)较小,而主干管路的压力 降起主导作用者,宜采用同程式。
(2)支管环路上末端设备的压力降(阻力)很大,而支环路 的压降(阻力)起主导作用者,或者说支路环路阻力占负荷侧干 管环路阻力的2/3~4/5时,宜采用异程式。
所以:对于由风机盘管机组(或新风机组)组成的供、回水 系统,因支管环路的阻力不大且比较接近,而干管环路较长、阻 力占的比例较大,故采用同程式布置;
空调水系统设计
空调水系统包括冷(热)媒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两部分。 冷媒水系统是指夏季由冷水机组向风机盘管机组、新风机组或组 合式空调机组的表冷器(或喷水室)供给供水7℃、回水12℃的冷媒 水;在冬季由换热站向风机盘管机组、新风机组等供给供水60℃、 回水50℃的热媒水。 冷却水系统是指利用冷却塔向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供给循环冷却水 的系统。
单式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原理: 当空调房间负荷下降时,负荷侧各用户的二通调节阀相继关闭,
供、回水总管之间的压差超过了设定值,此时,压差控制器动作,让 旁通管路上的二通调节阀打开,使部分冷媒水不经末端设备而从旁通 管直接返回冷水机组,从而确保冷水机组的水量不变。
只有当供、回水 总管之间的压差到达 规定的上限值,也就 是说,通过旁通管路 的水量相当于一台循 环泵的流量时,可停 止一台循环泵和一台 冷水机组的工作。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冷却水系统设计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里,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计算机系统只有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而计算机的可靠运行,需要一个比较严格的物理环境。
如供电、配电、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这样就需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机房系统满足计算机对环境的要求。
各种类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企业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或称灾备恢复中心,BRC,business recovery center)等都属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数据中心),在国民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发挥其重大作用。
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中,温度要求恒定,常年需要使用制冷设备,冷却水系统设计和冷却塔设计有一定特点。
1.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数据中心)项目制冷特点及节能需求1.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发热及制冷特点。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的发热主要来源于机房内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IT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以及变电所、配电室、UPS电池室等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
这些设备发热的特点是设备集中,发热量大,连续运行,并且一年四季发热量基本保持恒定。
要保持机房内和电气房间内的空气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大量的冷风将热量带走。
数据中心一般采用机房专用空调,这是考虑到IT设备的特点,在相同制冷量的基础上,风量远大于舒适性空调,能够迅速、有效地带走IT设备散发的热量。
由于IT 设备和电气设备一年四季发热量基本保持恒定,使得数据中心项目对制冷量的需求一年四季也基本保持恒定,制冷系统需要常年稳定运行。
1.2机房冷通道、热通道的设置与节能。
由于整个制冷系统需要常年运行,如何节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艺设备布置上,当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布置方式。
机柜面对面布置形成冷风通道,背对背布置形成热风通道,配合合理布置送回风口取得合理气流组织,提高空调设备的使用效率,能够降低空调设备的功耗。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详解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1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1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定义:吸收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排热,并将此热量排入大气,低温水体,低温土壤,传递给显热回收装置,传递给水——水热泵机组或是几种状态兼而有之的循环水系统.1.2空调冷却水系统分类1.2.1按照流经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的冷却水是否与大气接触分为开式冷却水系统和闭式冷却水系统.1.2.2按照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排热渠道分为单一型系统(如仅通过冷却塔向大气排热)和耦合型系统(如设有冷却塔的井水抽灌型与埋管型地源热泵系统)1.2.3按照冷却水低位热能是否利用分为单纯冷却型(冷凝热不利用)和热回收型.1.2,4冬季供冷型,冬季不经空调制冷设备由冷却塔直接制备空调冷水.2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原则2.1系统形式的确定2.1.1除非水质要求严格,冷却水宜采用开式系统.2.1.2对井水抽灌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当按设计制热工况负荷确定的水浑流量不能满足设计制冷工况的排热要求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可考虑采用耦合式冷却水系统.2.,.3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属于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耦合式冷却水系统:1)当按制热设计工况负荷确定的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能力不能满足制冷设计工况的排热要求时;2)空调设备全年向土壤的总排热量大于总取热量25%时.2.1.4空调制冷设备制冷工况运行时间长,且有集中生活热水需要,可采用热回收空调冷却水系统,常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空调制冷设备设有专门用于热回收的冷凝器,用于自来水预热;一种是设有热泵热水机组的空调冷却水系统.2.1.5空调系统冬季有供冷需求,当地冬季气象参数能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满足冬季空调系统要求,且持续时间足够长时,宜考虑采用能实现冷却塔冬季直接供冷的冷却水系统形式.2.2系统的设计要点2.2.1空调冷却水系统由空调制冷设备水冷式冷凝器,循环水泵、冷却塔,除污器和水处理装置等组成.通常无需设置冷却水箱或水池.2.2.2提倡实现冷却塔风机的集中控制.以在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能充分利用冷却塔组的自然冷却能力,减少冷却塔风机的运行时间.降低能耗.2.2.3通过共用集管连接的冷却塔.其冷却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应实现各塔间的流量平衡.并使接水盘水位相同。
工业循环冷却水设计规范一些问题

工业循环冷水设计规范
一、名词:
浓缩倍数:循环冷却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旁滤水:从循环冷水系统中分流并经过处理后,再返回系统的那部分水
排污水量: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
补充水量:指补充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二、间冷开式系统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5.0,且不应小于3;直冷系统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3.0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N=Qm/(Qb+Qw)
N-----浓缩倍数
Qm---补充水量(m³/h)
Qb---排污水量(m³/h)
Qw—风吹损失水量(m³/h)
三、间冷开式系统旁滤水量宜为循环水量的1%-5%,间冷开式系统的旁滤设施宜采用砂、纤维过滤器,出水浊度小于3NTU。
四、再生水直接作为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时,水质指标符合以下指标
再生水水质指标
五、设计温度40℃,K值选用0.0016/℃
表2不同浓缩倍数系统的补充水量与排污水量
续表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中水、循环冷却水

8循环冷却水8.1合用范围及系统特点8.1.1 合用范围:服务与民用建造空调制冷机组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民用建造中其它需冷却的设备也可参考使用。
8.1.2系统特点1 设备选型均采用配套的系列定型产品,对冷却塔普通可不作热力、风力和填料等计算。
2循环冷却水系统均属制冷站统一管理。
3 当建造物设置楼宇自控系统时,循环冷却水系统应纳入自动控制范围。
8.1.3 设计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循环冷却水系统宜采用敞开式;2 对水温、水质运行等要求差别较大的设备,循环冷却水系统宜采用分开设置,对小型分散的水冷式空调器或者小型户式冷水机组可以合用冷却水系统;3循环冷却水量、水压、水温和水质均应满足被冷却设备的要求;4 设备、管道设计时。
应能使余压充分利用;5 冷却塔的热量宜回收利用,当建造物有需要全年供冷的区域时,过渡及冬季宜用冷却塔作为冷源;6 间歇运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考虑冷却塔、集水设施和循环管道的冲洗条件。
8.1.4 当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不能满足某些制冷设备的水质要求时,可采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8.2 基础资料的搜集与整理8.2.1 气象参数选择1 基本气象参数应包括空气干球温度θ(℃),空气湿球温度T (℃),大气压力P(10⁴Pa), 夏季主导风向,风速或者风压,冬季最低气温等。
2 冷却塔计算所选用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并应与所服务的空调系统的设计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一致。
3 在选用气象参数时,应考虑因冷却塔排出的湿热空气回流和干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必要时应对设计干、湿球温度进行修正。
当多台或者成组冷却塔布置时,设计湿球温度宜在选定的气象条件基础上增加0.5℃~1℃。
4 冷却塔所在位置风压市很关键的一个气象参数,设计时应对冷却塔创造厂样本中给出风压值与工程所在地设计风压值进行比较,必要时要对冷却塔的结构进行校核。
8.2.2冷却用水要求1 基本数据应包括循环冷却水量Q(m³/h),冷却塔进水温度t(℃),冷却塔出水温度t₂(℃),制冷机组冷凝器阻力 (MPa), 循环水水质要求等。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分析-水系统

管径㎜
15
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管径㎜ 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0. 4~0.5 0.3~0.4
100 1.3~1.8 1.2~1.6
20 0.5~0.6 0.4~0.5
125 1.5~2.0 1.4~1.8
25 0.6~0.7 0.5~0.6
150 1.6~2.2 1.5~2.0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分析 ——水系统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
水系统
讲解思路: 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水系统 一、冷却水系统
1、冷却塔设计
各型冷却塔的冷能力
是指该塔在设计工况和气象参数条件下的名义流量。
设计时应修正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地方的气候条件及塔的服务对象确定塔的工作流量 及台数,并留有适当备用系数。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水系统 二、冷冻水系统
三)、管材与管径 管路系统的管材的选择可参照下表选用: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水系统 二、冷冻水系统
三)、管材与管径
水管管径D由下式确定:
D=(4G/3.14v)1/2
式中:D——水管管径,m; G——管段水流量,m3/s; v——管段水流速,m/s;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水系统 二、冷冻水系统
对策:将冷却水的顶端设一个 防止真空的阀,破坏管中真空 度,当水泵停止时即不再会生 产虹吸现象,使水流失量达到 最小,
暖通空调设计案例——水系统
一、冷却水系统
现象:某工程制冷机的冷却塔安装 在30m高的屋顶上,地下室中设 有一水池,制冷机,冷却水泵均在 地下室中。冷却水泵的扬程为 60m水柱,水量为300m3/h, 水泵的电机容量为75KW,共3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却水系统设计
制冷机冷却水量估算表
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补水管)
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包括:
1 蒸发损失;
2 漂水损失
3 排污损失
4 泄水损失
当选用逆流式冷却塔或横流失冷却塔时,空调冷却水的补水量应为:
电动制冷1.2—1.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1.4—1.8%
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蒸发损失是按最大冷负荷计算的,实际上出现最大冷负荷的时间是很短的,空调系统绝大多数时间是部分负荷下运行的,如果把上述补水量适当减少一点,绝大多数时间都能在控制的浓度倍数下运行,很短时间内水质超出要求的范围,不会对系统产生危害.
综上所述,建议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取为循环水量的1—1.6%,电制冷、水质好时,取小值,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水质差时,取大值。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P801:一般采用低噪声逆流式冷却塔,使用在离心式
冷水机组的补水率约为1.53%,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补水率约为2.08%。
如果概略估算,制冷系统补水率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