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一)
第16讲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一)

第16讲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一)【本讲重点】为什么强调自我自我超越“三要”通过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组织人们容易产生误会,以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只能经过五项修炼。
其实不然,“学习型组织”可以参照多种模型、成功企业的经验、管理理念等来创建。
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提出的,他的理论中有一些地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有相似之处。
从这一点理解,他的理论可能较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者学习和运用。
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
它包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
自我超越和超越自我为什么强调自我自我超越指的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强调的是自我的进步、发展。
它有两个前提: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
图16-1 愿景与当前状况的差距只有认知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愿景是发乎内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
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
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三要”●开展思想教育●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向极限挑战开展思想教育有些人以为当前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思想教育已是过去时,是属于革命时代的产物。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思想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注重思想教育。
【案例】日本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其“星火”二字即是取意于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告诫员工“只要我们有志气,就一定能够成功。
”公司还曾多次组织员工追寻当年红军长征之路。
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就是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在员工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信念。
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员工敢于向自己心中的“愿景”不断前进。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上)大纲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二、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三、自我超越不分年龄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一、“心智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二、愿景的层次课件知识点汇总T01:自我超越T02:改善心智模式T03:建立共同愿景T04:愿景的层次正文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他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企业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即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
就和人一样,企业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
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圣吉模型。
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本章主要介绍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等三项修炼。
“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修炼为以后的修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我超越”使我们认清个人愿景,并努力实现它;“改善心智模式”则使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学会把问题摊开,与别人共同检视并加以改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五项修炼中的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一)什么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自我超越是一项关注个人成长的修炼。
追求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愿望。
第五项修炼(1)

l
1、自我超越的修炼 ll 建立个人愿景(特定的结果、上层 目标、专注于结果而不是手段) ll 保持创造性张力(愿景与现况的差 距,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情绪张力常 与创造性张力互动形成目标侵蚀环路)
l
l 看清结构性冲突(隐藏在意识的底 层,改变生命中的深层结构即信念) ll 诚实地面对真相 ll 运用潜意识(潜意识学习,对准焦 点,廓清终极目标)
第五项修炼
。
组织中存在的学习智障 l 局限思考 l l 归罪于外 l l 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 l l 专注于个别事件
l
组织中存在的学习智障 l ll ll ll
l
对缓慢而致命的变化缺乏洞察力 从经验学习的错觉 管理团体的不和谐 企业的隐性文化
何谓组织智障
l
l 局限思考:习惯上,我们常常把问题加 以分解,把事物拆成一个个片段来进行分析、 理解。这种方法使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处理一些 复杂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付出的巨大代 价是:缺少了系统思考,失去了对事物在整体 上的把握,忽视了自身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 果。同时,功能导向的组织设计、固守本职的 观念使我们专注于自身职务,难以产生对所有 职务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蝴蝶效应)。
演练
.思维地图 .系统的梳理 .动力思想库
反思的技巧
1.用一张结构性问卷给自己进行测评、打分,并持之以每天
或每周。
2.对自己的成长、发展的记录,并记住其中最大的转折和经 验。 3.定期总结,根据某几个针对自己设计的指标进行。 4.参加性格分析会,带着重塑自我的谦虚和目的,专项收集
他人指出的问题、症状。
成 长 与 投 资 不 足
投资来自于对投资需求的认识,而后者又来自于绩效标 准,最终当投资需求过大,企业无力负担该投资时,唯 有降低绩效标准,继而引起滞后的成长受阻。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象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
注意是“整合”,是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的遵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Learing)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

运用潜意识
·
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 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 一部分。认清你潜意识中的真正“愿景”,追 求真正重要的事情,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实现自我超越
提高认识
明了不足
确立目标
自我审视
自我否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人反思
自我超越
“人之为学,不日 进则日退。”
A
B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科学审视、 习惯性改变
2
为什么要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意义
扩展个人能力、突破成长上限、
实现心中的梦想
3
怎样自我超越?
自我修炼的艺术
建立个人愿景
保持创造性张力
看清结构性冲突
诚实地面对真相
运用潜意识
05
01
02
03
04
想要什么
现况景象
创造性张力
愿景
愿景和现状的差距,产生的张力, 会让人自然产生纾解的倾向。
建立个人愿景
·“现状”与“愿景”间的差距是创造性的来源相
·区分情绪张力和创造张力对真相
·
利用现状与愿景之间的差距产生创造的能量对真相
看清结构性冲突
多数人心中都有限制自己创造力的矛盾,其中 常见的是: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得到所想要的。
·
诚实地面对真相
·
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加深我们对事件 背后结构的理解以及警觉,看清自己行为背后 的结构性冲突,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 加以挑战。当我们发现自己为了某个问题在责 怪某件事或某个人时,便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正 处于结构性的冲突中。
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
第五项修炼之——自我超越

第五项修炼之——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
目前有些组织的领导者已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经营理念,他们深切体认引导个人学习的重要性。
日本京都陶瓷(一家陶瓷技术居世界领导地位的公司,其技术可使用在电子零部件和医学材料方面,另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自动化与通讯设备产品线)的创办人兼社长稻森胜夫说:“不论是研究发展、公司管理,或企业的任何方面,活力的来源是‘人’。
而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
如果员工本身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技术的发展。
”稻森胜夫相信,要开发员工的潜能,必须对“潜意识”、“意愿’与“服务世界的真诚渴望”等人类心灵活动有新的理解。
他教导京都陶瓷的员工在公司“敬天爱人”座右铭的引导下,不断为追求完美而努力的同时,还要向内反省。
身为管理者,他深信提供员工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福祉同样重要。
以人为起点在地球的另一半,一个全然不同的产业,美国汉诺瓦保险公司的总经理欧白恩也不约而同地朝类似的目标努力。
他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建立一个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
工业时代之初,人们1星期工作6天,才能赚得足够的金钱,以取得食物与栖身之所。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在星期二下午就达成同样的目标。
传统阶层式的组织设计,并没有提供员工自尊与自我实现这类较高层次的需求。
而现代组织必须开始关照所有员工这些需要,否则管理效果不彰的现象仍会继续下去。
”欧白恩和稻森胜夫一样,也主张管理者必须重新定义他们的工作。
他们必须放弃规划和控制的旧信条,并认识这个意义重大的新责任。
根据欧白恩的看法,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提供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
为了避免大家认为,这种建立企业的理念只是浪漫的口号,我必须指出京都陶瓷的辉煌业绩,它从初创到三十年后,销售额达20亿美金,几乎没有举债过,所达成的利润水准令许多公司钦羡。
第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 自我超越

• 什么是自我超越? • 如何进行自我超越? • 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的关系?
什么是自我超越?
什么是自我超越?
•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是个人成长 的学习修炼,是人真正心之所向的愿景,不断地重 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 •“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总是能认清自己真正的 愿望,自我超越的价值在于学习和创造
四.诚实的面对真相
• 含义: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 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也就是不断加深我们对事件背后结构 的理解以及警觉。
• 过程:辨认冲突--心灵的转换(觉察)
• 举例: • 英国文豪狄更斯写的《圣诞颂歌》(AChristmas Carol)。 在圣诞夜,透过访问三个鬼魂,书中生性吝啬的主角史克 罗齐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自己过去所拒绝面对的真实情况。 他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自私和冷酷无情的真相;他也看到了 自己目前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那些他试图逃避的事情真相; 他也看到如果以自己现在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未来可能 发生的事情真相…但是到这里他醒过来了;他明白自己可 以不是这些真相的俘虏,明白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因此, 他选择了改变自己。
什么是愿景?
个人愿景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 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 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象。
•愿景≠目标
负面的愿景是生活中适应或解决问题的副产品,它只是不断地去摆脱困 扰的事情,并不会促进成长。
•愿景≠手段
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非仅放在次要的目的,这样的能力 是“自我超越”的基石。
冲突的结构,同时把我们拉向和拉离所想要的。 • 因而,当我们愈是接近达成愿景时,第二根橡皮筋
把我们拉离愿景的力量愈大。
一般人对付“结构性冲突”力量常见的三种策 略:
浅谈学习型组织中自我超越的修炼

浅谈学习型组织中自我超越的修炼(2006-10-08 11:18:58)转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的基础动力。
学习型组织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团队及其成员不断的共同学习,创造全新的、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启发和激励成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持续进步创新,共同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
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五项修炼。
笔者就自我超越的修炼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自我超越超越,顾名思义就是超出、越过,是指以创造而不是反映的观点,面对生活、工作和生命,从真心向往的事情做起,开拓尚未被发掘的个人及组织的成长空间。
在学习型组织中自我超越的含义是十分深刻的。
超越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是主动的、自觉的超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超越是人的一种本性。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当员工完成了某一项任务,取得了某一个成绩,在自豪和快慰的同时,必然产生做好新的更繁重、更复杂工作的冲动,这一冲动发自内心,是自信心增强的表现,从而增强了不断超越的欲望和能力,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
超越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完成的,是自我学习的修炼。
超越为什么能持续实现呢?除了人的天赋外,根本原因是不断学习和实践,是一个学习—实践—失败—再学习—再实践—成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具有自我超越意识和能力的人,必然以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他们创造生命的真正意义的动力,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超越是不断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的过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地否定旧的、肯定新的过程,如此,才促进了发展。
昨天看起来做得还可以的事情,今天通过总结反思,可能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明天再做类似的事情,就会做得更好些。
这就是“否定旧我,创造新我”的超越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一)
【本讲重点】
为什么强调自我
自我超越“三要”
通过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组织
人们容易产生误会,以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只能经过五项修炼。
其实不然,“学习型组织”可以参照多种模型、成功企业的经验、管理理念等来创建。
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提出的,他的理论中有一些地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有相似之处。
从这一点理解,他的理论可能较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者学习和运用。
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
它包括:
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心智模式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
自我超越和超越自我
为什么强调自我
自我超越指的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强调的是自我的进步、发展。
它有两个前提:
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
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
图16-1 愿景与当前状况的差距
只有认知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愿景是发乎内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
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
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三要”
●开展思想教育
●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向极限挑战
开展思想教育
有些人以为当前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思想教育已是过去时,是属于革命时代的产物。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思想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注重思想教育。
【案例】
日本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其“星火”二字即是取意于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告诫员工“只要我们有志气,就一定能够成功。
”公司还曾多次组织员工追寻当年红军长征之路。
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就是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在员工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信念。
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员工敢于向自己心中的“愿景”不断前进。
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传统上,员工与企业结成的是契约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工作是为了赚取收入,而赚取收入是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工作是员工实现自己愿望的一种工具。
实现自我超越,必须摆脱“工具性”的工作观,把工作视为美好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正如在松下公司,“工作本身好像被看做某种神圣的事情。
”
向极限挑战
关于成功,有些人是这样抱怨的:“我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领导,他们不重视我。
”或“我最大的障碍是环境,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制,我怎样努力都没有用。
”
对于这些人,现代成功学有句名言:
“妨碍你成功的最大障碍,既不是你的对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自己。
”
人们往往在心中给自己设置障碍,这是自我超越的人所要极力避免的。
【自检】
你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请描述一下,并与你的当前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你需要提高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介绍五项修炼的第一项,自我超越。
五项修炼的目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之修炼就是提倡个人要不断学习,通过个人的学习,达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
自我超越的修炼要诀主要有三个方面:开展思想教育;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向极限挑战。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