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1.将番茄样品用水冲洗干净后打浆,准确称取3g番茄浆样,加入2ml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将溶液移入离心机内5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用丙酮:石油醚(1:1)溶剂20ml于阴暗处浸提滤渣2h,每隔20min搅拌或者摇晃一次。过滤并将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以去除丙酮,取上层有

机相测定体积,准确移取1ml提取液至10ml棕色容量瓶中以石油醚定容,摇匀。用1cm比色皿,在502nm下,以石油醚为空白溶液测定吸光度值。根据回归方

程计算番茄红素含量。

番茄红素 知识整理 (全)

中文名称: 番茄红素 英文名称: lycopene;licopin 定义: 番茄一种使西红柿变红的天然色素,是胡萝卜素的母体化合物。 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它是目前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科学证明,人体内的单线态氧和氧自由基是侵害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罪魁祸首。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它可以有效的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因此,它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关注。 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L.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在分子结构上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在类胡萝卜素中,它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不具有维生素A 的生理活性。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它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长期以来,番茄红素一直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色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300268.html,/item.htm?id=133******** 1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1930年,Karrer等人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化学结构式中含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扼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经过环化可形成β一胡萝卜素。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全反式,但通过高温下的蒸煮、油炸等加工方式可使番茄红素由反式构型向顺式构型转变,而干燥番茄或干燥番茄渣中的顺式构型也会有部分的转变。研究还表明,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反式异构体相比,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的熔点低,摩尔消光系数小,极性强,不易结晶,更易溶解,而且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回复到全反式状态。一个番茄红素分子可猝灭上万个自由基, 2 稳定性: 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比较敏感,其溶液经日光照射12小时后,其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殆尽。溶液中的Fe3+和Cu2+会对番茄红素的光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如K+、Mg2+、Ca2+、Zn2+等则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天然番茄红素在提取和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铁制和铜制容器。番茄红素对酸不稳定,对碱则比较稳定,故番茄红素作为色素使用时并不适合于酸性饮料。 3番茄红素的溶解性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纯的番茄红素虽然不溶于水,但当它与某些物质如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300268.html,/item.htm?id=133********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通过外界摄入;吃一个生番茄,只能吸收0.05毫克的番茄红素;吃一粒番茄红素相当于吃15个生番茄。

番茄红素 论文

番茄红素论文 摘要:综述了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番茄红素提取方法的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生理功能 番茄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西红柿。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是蔬菜之冠。番茄富含纤维素与钙、磷、钾、镁、铁、锌、铜、碘等多种元素。番茄还含番茄红素、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其中的番茄红素在近些年颇受研究者关注。 据科学研究证实:番茄中所含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效地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的发生,尤其可阻止前列腺癌变的进程。番茄也含有谷胱甘肽,具有推迟细胞衰老, 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作用,因此番茄拥有“长寿果”之美誉。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天然的番茄红素是反式结构,而动物体内的番茄红素则以顺式结构为主,研究表明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预防疾病的作用比反式结构的番茄红素强。通过高温处理或油炸的番茄红素由反式向顺式构型转变,颜色变浅,溶解度降低。而简单加工(加热)不会改变番茄红素的同分异构体形式。番茄红素是含有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正是由于番茄红素具有同一平面

上较多共轭双键的结构,其化学结构不稳定,极易被氧化,所以它们具有还原性,使其在清除自由基的反应中速率最大,其清除速率是维生素E的1 OO倍,是β—胡萝卜素的2倍[1-4]。共轭双键还能降低电子跃升到高能阶所需的能量,使分子吸收更长波长的可见光。番茄红素能接受不同电子的激发,生成基态氧或三重态氧番茄红素。一个三重态氧番茄红素,可消除数千个单线态氧自由基。由于番茄红素吸收大多数的可见光,因此是红色。有颜色的化学物质结构中大多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发色团和助色团,由以上可得明白为什么保健专家提倡大家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用以达到抗氧化、抗衰老的目的的理由。 据离体试验番茄红素能抑制HL-60前骨髓性白血病细胞生长,阻碍C3H/10T1/2细胞恶性转变。番茄红素抗癌作用主要是改善细胞之间隙缝的结合蛋白遗传密码的连接,以促进隙缝结合点信息传递。据Levy研究,番茄红素对子宫癌、乳癌、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比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强l0倍。他比较癌细胞在四氢峡喃或番茄红素(4μM)共同存在下培养时,对DNA 的前体物质3H一胸苷(Thymidine)的DNA收取数,即在给予放射线胸昔后发射的粒子收取数(计数/min),证明对癌细胞的培养有明显抑制作用。另有试验用含番茄红素(17mg/kg)的水喂大鼠35周,以水作对照,试验前先授于致癌剂,结果大肠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曾对美国4800人进行6年追踪调查,发现在131种常用食品中,凡常用番茄或其制品者,前列腺癌患者明显下降。另据美国哈佛医学院1998年临床研究,发现番茄红素能缩小肿瘤,减慢肿瘤的扩散速度,特别是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类似这样的报告有上百篇.[11]

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

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及在线设备描述 我厂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采用拜耳法工艺。其用的矿石、石灰用汽车运入卸矿站,通过板式输送机,胶带输送机及卸料车进入矿仓和石灰仓。磨头仓底部出料设有电子皮带计量装置。按规定的配料比与经过计量的循环母液加入磨机。磨矿过程采用一段球磨与水力旋流器分级闭路的一段磨矿流程,磨制合格的原矿浆送往原矿浆槽,再用泵送至溶出工序的矿浆槽。 矿浆槽内矿浆送入溶出系统,管道化溶出采用Φ159Φ×8/2 ∣Φ480×10×1150000管道化溶出器,三套管四层间接加热连续溶出设备(Φ159管走料,Φ480管供汽),通过四段预热和三段加热,使物料出口温度达145℃,送入保温罐保温一小时以上,经过三级闪蒸和稀释,完成溶出过程。 稀释矿浆在Φ16M高效沉降槽内进行液固分离,底流进入洗涤沉降槽,进行5~6次赤泥反向洗涤,末次洗涤沉降槽底流经泵送往赤泥堆场进行堆存。 将合成絮凝剂制备成合格的溶液,按添加量加入赤泥分离沉降槽,将制备好的合成絮凝剂按添加量加入赤泥洗涤沉降槽,以强化赤泥沉降、分离和洗涤效果。 分离沉降槽溢流用泵送入粗液槽,再送226m2立式叶滤机进行控制过滤,过滤时加入助滤剂(石灰乳或苛化渣),滤饼送二次洗涤槽,精液送板式热交换器。 精液经板式热交换器与分解母液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冷却至设定温度后,再与种子过滤滤饼(晶种)混合,然后用晶种泵送至种分分解槽首槽(1#或2#槽),经连续种分分解后,从11#槽(或12#槽)顶用立式泵抽取分解浆液进行旋流分级。分级溢流进13#(或12#)分解槽,底流再用部分分解母液稀释后自压或用泵至产品过滤机,分解11#槽的分解浆液,从槽上部出料自流或下部用泵至120m2种子过滤机,滤饼用精液冲入晶种槽,滤液入锥形母液槽。 AH浆液经泵送入80 m2平盘过滤机,进行成品过滤、洗涤、氢氧化铝滤饼经皮带送至氢氧化铝储仓或直接送至焙烧炉前小仓。母液送种子过滤机的锥形母槽。氢氧化铝洗液(白泥洗液)送溶出稀释槽。锥形母液槽的溢流进母液槽,底流送立盘过滤机过滤,滤液进母液槽,滤饼混合后作种分种子。母液槽内母液部分送氢氧化铝旋流分级底流作稀释液,其余经板式热交换器与精液进行热交换提温送至蒸发原液槽。 蒸发原液除少部分不经蒸发直接送母液调配槽外,大部分送六效管式降膜蒸发器内进行浓缩,经三次闪蒸后的蒸发母液送调配槽。在流程中Na2CO3高于规定指标时,需排盐,此时,蒸发二级闪蒸出部分母液送强制循环蒸发器内进行结晶蒸发,并加入部分盐晶种,作为蒸发结晶的诱导结晶,然后在析盐沉降槽进行分离,底流用排盐过滤机进行过滤分离,滤饼用热水溶解后,送入苛化槽内,添加石灰乳进行苛化,苛化渣送赤泥洗涤系统。排盐过滤机滤液和盐分离沉降槽溢流进强碱液槽,其一部分送入蒸发出料第三次闪蒸槽与蒸发母液混合,还有一部分送各化学清洗用点和种分槽化学清洗槽。新蒸汽含碱冷凝水和二次蒸汽冷凝水用作氢氧化铝洗水或送沉降热水站。生产补碱用NaOH浓度大于30%的液体苛性碱,循环母液储槽区域设有补碱设施。 焙烧炉前小仓料位与仓下皮带计量给料机连锁,控制焙烧炉进料量。含水6~8%的氢氧化铝经皮带、螺旋喂料机送入文丘里干燥器内,干燥后的氢氧化铝被汽流带入一级旋风预热器中,一级旋风出来的氢氧化铝进入第二级旋风预热器,并与从热分离器来的温度约1000℃的烟气混合后进行热交换,氢氧化铝的温度达320~360℃,结晶水基本脱除,预焙烧过的氧化铝在第二级旋风预热器与烟气分离卸入焙烧炉的锥体内,焙烧炉所用的燃烧空气经预热至600~800℃从焙烧炉底部进入,燃料、预焙烧的氧化铝及热空气在炉底充分混合并燃烧,氧化铝的焙烧在炉内约1.4秒钟时间完成。

番茄红素制备

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制备 田艳燕段相林常彦忠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要:目的: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通过剧命运设计法优化出了番茄红素脂质体的组分及制备工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的含量,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番茄红素脂质体各组成物质的相变过程。结果:番茄红素脂质体的最佳配方比为:番茄红素:胆固醇:磷脂=3:10:100;最佳水合介质是0.01 mol/L PBS(含0.5%五聚甘油硬脂酸酯);最适洗膜温度为31 ℃。结论:番茄红素脂质体呈均一大单室型,有效粒径0.7 μm,最大包封率68%。 关键词:番茄红素;脂质体;均匀设计;差示扫描量热法 番茄红素(Lycopene,L YC)是一种脂溶性天然色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是536.88,含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碳碳双键。它是非V A 前体的类胡萝卜素[1]。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苯、油脂等,色泽为红色[2]。作为平面共轭多不饱和烯烃,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过氧化自由基、防癌抗癌、延缓衰老、上肢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抗氧剂VE的100倍、β-胡萝卜素的2倍多[3-4]。目前已被联合国联农组织(FAO/WHO)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认定为A类营养素,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3]。我们最新的研究证实番茄红素还具有预防脑缺血损伤的作用[5]。番茄红素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被氧化降解[3],进而会影响到产品的保存价值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针对番茄红素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容易被氧化降解,生物利用率不高等特点,为增加番茄红素的水溶性和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采用旋转薄膜-超声法[5]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并对其组分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番茄红素粉末(纯度99%)华北制药提供;番茄红素标样Sigma公司;大豆卵磷脂北京华清美恒公司;胆固醇北京鼎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1.2 主要试剂 乙腈(色谱纯)美国Dikmapure;甲醇、二氯甲烷(色谱纯)天津科康德;抗氧剂BHT 南京太伟明科公司;吐温-80 天津大茂试剂;五聚甘油硬脂酸酯山东圣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仪器 Ra-52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CPS2超声波粉碎机宁波新芝超声有限公司;OlympusCK2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光学公司;JEM100SX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JI-1155型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成都精新粉题测试设备公司;液相色谱仪Amasham 公司;TU-1800/1800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热分析系统美国PE公司,DSC7。

番茄红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番茄红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科技公司

番茄红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调研预测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分析 第五章选址可行性研究 第六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七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八章环境影响分析 第九章项目安全保护 第十章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四章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综合结论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一直秉承“坚持原创,追求领先”的经营理念,不断创造令客户惊喜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及时跟踪客户需求,与国内供应商进行了深入、广泛、紧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新科技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持续发展,致力成为业界领先且具鲜明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 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32.66万元,同比增长19.91%(3857.3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番茄红素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0987.4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34%。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942.7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08.49万元,增长率28.23%;实现净利润4457.0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23.31万元,增长率26.1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二、项目概况

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

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 一、生产工艺简介 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拜耳法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从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生产指挥系统采用美国Rockwell公司的DCS控制系统。公司还建有庞大的生产ERP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集生产调度、控制、信息采集、管理于一体。 二、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工艺流程简述 1、原料工序原料矿石堆场在建厂初期,为方便装卸矿石及避免大量杂质在倒运过程进入生产流程,堆场使用原矿石将地基提升50cm压实后用于储存铝土矿。原矿石由汽车运进厂的铝土矿经地磅站称重后和原矿堆场的铝土矿经破碎后一起倒入卸矿站,经胶带输送机送往均化堆场堆存,为避免斗轮取料机将杂质当做矿石取走,取料机斗轮离地面30cm,其间用矿石进行填充,再由胶带输送机将铝土矿送往原料磨的磨头仓。外购石灰由汽车运进厂,卸入石灰卸矿站,经胶带输送机送往石灰仓,一部分石灰通过胶带输送机送往原料磨磨头仓,另一部分石灰送往石灰消化工段。在石灰消化工段,石灰与热水一同加入化灰机中,制备的石灰乳流进石灰乳槽,石灰乳用泵送往蒸发车间苛化工序和沉降车间控制过滤工序。在原料磨工段,铝土矿、石灰及循环母液按比例加入原料磨中磨制原矿浆,原矿浆用水力漩流器进行分级,分级机溢流为合格的原矿浆,送入原矿浆槽,分级机底流返回原料磨。为应对磨机突发故障及流程稳定,矿浆槽必须保持一定液位。 2、溶出工序来自原料磨已研磨好的原矿浆首先进入溶出预脱硅槽,矿浆通过预脱硅槽的压差进行自溢流至末槽,同时为消除矿浆中的SiO2对溶出过程的影响,根据车间操作规程,矿浆在预脱硅槽首槽加热至100℃,且原矿浆在脱硅槽中停留8h以上,以达到预脱硅的目

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提取分离与测定

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提取分离与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2、学习用薄层层析法检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点样,展开和计算Rf值的方法。 二.仪器和试剂 仪器三角瓶(50ml)、分液漏斗(150ml)、蒸馏瓶(50ml)、普通蒸馏装置(或减压蒸馏装置)、漏斗、色谱柱、硅胶薄层板、量筒、烧杯、层析缸。试剂胡萝卜、丙酮、石油醚(bp30~60℃)、硅胶(层析用,200~300 目)、无水硫酸钠、石油醚(bp60~90℃)、丙酮:石油醚(1:9)(V/V)。 三.实验方案 1、含类胡萝卜素石油醚溶液的制备 将新鲜胡萝卜洗净、擦干,切去尾部,切碎。称取碎鲜胡萝卜【1】10g 于小研钵中,研碎。碎胡萝卜移至50mL 三角烧瓶中,每次用丙酮10mL 萃取2 次,再用石油醚(bp30~60℃)萃取固体两次,每次10mL。把石油醚溶液加到丙酮液中。在分液漏斗中将混合液与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2】振荡,分去下层,用蒸馏水洗涤上层液两次,每次50mL,分去水,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石油醚液(约1h),把混合液倒入50mL 圆底烧瓶中,热水浴加热蒸馏,除去溶剂,得固体。在制得的固体物加入3mL 石油醚(bp60~90℃)拌硅胶1g,在通风橱内抽干,得黄色硅胶颗粒,待上柱。 2、装柱和分离 取20cm*1cm 色谱柱一根,垂直装置,以50ml 三角烧瓶作洗脱液的接受器。用镊子取少许脱脂棉【3】放于干净的色谱柱底部,轻轻塞紧,再在脱脂绵上盖一层厚0.5cm 的海石砂(或用一张比柱内径略小的滤纸代替),关闭活塞,向柱内倒入石油醚(bp60-90℃)至约为柱高的3/4 处,打开活塞,控制流出速度为1 滴/s。通过一干燥的玻璃漏斗慢慢加入层析硅胶。用洗耳球轻轻敲打柱身,使填装紧密。当装填到3/4 时,再在上面加一层0.5cm 厚的海石砂,操作时一直保持上述流速,注意不能使液面低于砂子的上层。当液面流至离海石砂面1cm 时,立即从玻璃漏斗加入已制备好的含胡萝卜素的黄色硅胶,随后用0.5ml 石油醚洗下管壁的硅胶,如此连续2—3 次,直至洗净为止,然后在色谱柱上装上滴液漏斗,用石油醚(bp60-90℃)作洗脱剂进行洗脱,洗1 滴/s。当有一黄色的谱带分出,待黄色组分绝大部分洗出时,把洗脱剂换成1:9 丙酮一石油醚(bp60-90℃)混液作洗脱剂进行洗脱,控制流出速度如前(这混液洗脱剂有助于混合物中极性较大的组分移动),又可分出两个黄色组分。在45—90min 内,柱中物料将全部洗脱出来。观察这些物料通过柱子的移动情况。在三角烧瓶中收集3 份洗出液。用纸色谱、薄层色谱对各段洗出液进行色谱分析。 3.薄层色谱法

番茄红素的全面认知

番茄红素的全面认知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摘要番茄红素是人们膳食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来自番茄及番茄制品。它不仅提供了鲜艳的红色,而且具有高效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抗氧化性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食用番茄可以防止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胃癌、皮肤癌等,而且多吃番茄还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番茄红素的分布、性质、提取、生理功能、研发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番茄红素分布理化性质提取工艺生理功能研发现状展望 1 番茄红素的分布 近年来研究证实,番茄红素主要分布在番茄、西瓜、南瓜、李、柿、胡桃、桃、木瓜、芒果、石榴、葡萄、草莓等果实和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等的根部。番茄和番茄制品的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也是人体血清中含量最高的。人们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约占总摄入量的80%以上。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含量随品种和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加工用番茄红素的含量是鲜食番茄的3.0~3.5倍,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越高。我国新疆产加工用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很高,番茄果实中含量为400mg/100g以上,果皮中含量为20mg/100g,纤维素含量高的番茄渣中含42.3mg/100g。番茄红素的前体物质是植物组织中的有色体,随成熟度增加,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也随之加快。番茄刚成熟时,果实内的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完全成熟后含量最

高。 2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2. 1 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由于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 个共轭双键及2 个非共轭双键,使得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比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比较敏感,其溶液经日光照射12 小时后,其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 殆尽。溶液中的Fe3 + 和Cu2 + 会对番茄红素的光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如K+ 、Mg2 + 、Ca2 + 、Zn2 + 等则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天然番茄红素在提取和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铁制和铜制容器。pH 值对番茄红素也有影响,当用乙醇溶解番茄红素,并调制成对酸不稳定,对碱则比较稳定,故番茄红素作为色素使用时并不适合于酸性饮料。由此可见,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因素有氧、光、金属离子、pH 等,故番茄红素的提取、贮存、加工及分析都应该在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2. 2 番茄红素的呈色能力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天然红色素,如何保持其最强的着色力是至关重要的。番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有两种存在状态:其中大部分是以细长的、针状的结晶形式存在于有色体中,呈现明亮的红色。当番茄红素的结晶形成时,质体膜消失,色素结晶自由分散在原生质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看到小粒状的有色体,说明了有色体所显现的颜色;另外一小部分(10 %左右) 则与蛋白质形成复合体存在于细胞中。番茄红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时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强度,而且会随着溶剂和介质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例如,溶解在石油醚中的番茄红素呈黄色,在二硫化碳中则呈红色。

番茄红素工艺介绍

陕西森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番茄红素生产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功能优越的胡萝卜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存在于自然界中,呈红色,因最早于番茄中发现而得名。在自然界中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番石榴及西瓜等水果蔬菜中,尤其在番茄中,番茄红素占类胡萝卜素总量的80%左右。长期以来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行业。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单线态氧淬灭剂,它的抗氧化功能也优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如α、β胡萝卜素。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它卓越的生理功能,从而成为当前医药保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它具有抗氧化、防紫外线辐射等功能。随着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不仅对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血管硬化和冠心病均有防治作用,因而番茄红素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用途。国外已将这一产品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医药原料。 二、番茄红素的防癌机理 1、对单线态氧的淬灭作用 在淬灭单线态氧的过程中,激发态的能量从单线态氧转移至番茄红素,产生基态的氧和激发的三联态番茄红素,能量则通过激发态的番茄红素与周围溶剂之间的转动和振动而散发,并产生基态的番茄红素和一定的热量。番茄红素对单线态氧的淬灭过程,而其本身保持完整状态,并可不断参与下一个淬灭单线态氧的循环。 2、抗氧化作用 活性氧在癌变过程的开始阶段、促进阶段、发展阶段都有加速作用。已发现番茄红素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而且是一种抗氧化作用最强的类胡萝卜素。 3、对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诱导作用

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间的结合会变弱,而番茄红素能促进具有维持红胞间正常结合的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癌细胞转移增殖因子α—TGF的遗传表达。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男女两性死亡总数中有半数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 番茄红素在防止动脉硬化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番茄红素通过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从而防止血管硬化,同时番茄红素也阻止DNA和脂蛋白的氧化物的形成,并且血清中番茄红素浓度越高患动脉硬化的几率越小。调查研究表明通过日常饮食所摄取的类胡萝卜对减小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在最近的流行病研究中得知血清和脂肪组织中番茄红素的浓度和患冠心病成负相关系。 由于番茄红素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要强于β—胡萝卜素,因而在口红、胭脂等化妆品中添加番茄红素则会色泽丰满自然,又可以保护皮肤。随着化学合成色素限制使用和我国食品饮料、化妆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番茄红素作为食品、化妆品的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市场。 在人体组织和血液中主要存在的类胡萝卜包括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血清中番茄红素的浓度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比如性别、吸烟、喝酒)无直接关系,而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血清中番茄红素的浓度会降低。有报道表明用1%的玉米油热处理1小时的番茄汁要比未经处理的番茄汁易于吸收,这主要是由于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类胡萝卜素,热处理会破坏细胞壁的结构,增强番茄红素的生理活性,而且研究还发现服务热处理的番茄汁24至48小时后,人体血清中番茄红素的浓度达到峰值,但食用未经处理的番茄汁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番茄红素在血清中半衰期为2至3天。 三、市场预测分析 1、国内外供需现状及生产能力 目前世界上番茄红素的开发生产主要是从植物番茄中提取、化学合成、生物工程等方法。以色列、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罗氏、巴斯夫等跨国公司在此方面居领先地位。以色列某公司多年前就从事番茄红素的开发研究,并已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据有关资料报导,目前

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 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从矿石提取氧化铝有多种方法,例如: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拜耳-烧结联合法等。拜耳法一直是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方法,其产量约占全世界氧化铝总产量的95%左右。70年代以来,对酸法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但尚未在工业上应用。 拜耳法 系奥地利拜耳(K.J.Bayer)于1888年发明。其原理是用苛性钠(NaOH)溶液加温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得到铝酸钠溶液。溶液与残渣(赤泥)分离后,降低温度,加入氢氧化铝作晶种,经长时间搅拌,铝酸钠分解析出氢氧化铝,洗净,并在950~1200℃温度下煅烧,便得氧化铝成品。析出氢氧化铝后的溶液称为母液,蒸发浓缩后循环使用。拜耳法的简要化学反应如下: 由于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的结晶构造不同,它们在苛性钠溶液中的溶解性能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提供不同的溶出条件,主要是不同的溶出温度。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可在125~140℃下溶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则要在240~260℃并添加石灰(3~7%)的条件下溶出。现代拜耳法的主要进展在于:①设备的大型化和连续操作;②生产过程的自动化;③节省能量,例如高压强化溶出和流态化焙烧;④生产砂状氧化铝以满足铝电解和烟气干式净化的需要。 拜耳法的工艺流程见图1。

拜耳法的优点主要是流程简单、投资省和能耗较低,最低者每吨氧化铝的能耗仅3×106千卡左右,碱耗一般为100公斤左右(以Na2CO3计)。拜耳法生产的经济效果决定于铝土矿的质量,主要是矿石中的SiO2含量,通常以矿石的铝硅比,即矿石中的Al2O3与SiO2含量的重量比来表示。因为在拜耳法的溶出过程中,SiO2转变成方钠石型的水合铝硅酸钠(Na2O·Al2O3·1.7SiO2·nH2O),随同赤泥排出。矿石中每公斤SiO2大约要造成1公斤Al2O3和0.8公斤NaOH的损失。铝土矿的铝硅比越低,拜耳法的经济效果越差。直到70年代后期,拜耳法所处理的铝土矿的铝硅比均大于7~8。由于高品位三水铝石型铝土矿资源逐渐减少,如何利用其他类型的低品位铝矿资源和节能新工艺等问题,已是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碱石灰烧结法 适用于处理高硅的铝土矿,将铝土矿、碳酸钠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料,在回转窑内烧结成由铝酸钠(Na2O·Al2O3)、铁酸钠(Na2O·Fe2O3、原硅酸钙(2CaO·SiO2)和钛酸钠(CaO·TiO2组成的熟料。然后用稀碱溶液溶出熟料中的铝酸钠。此时铁酸钠水解得到的NaOH也进入溶液。如果溶出条件控制适当,原硅酸钙就不会大量地与铝酸钠溶液发生反应,而与钛酸钙、Fe2O3·H2O 等组成赤泥排出。溶出熟料得到的铝酸钠溶液经过专门的脱硅过程,SiO2O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称为钠硅渣)或水化石榴石3CaO·Al2O3·xSiO2·(6-2x)H2O 沉淀(其中x≈0.1),而使溶液提纯。把CO2气体通入精制铝酸钠溶液,和加入晶种搅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物和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母液。氢氧化铝经煅烧成为氧化铝成品。水化石榴

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伕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1.实验目的: 掌握色素提取方法、柱层析分离方法及薄层色谱初步定性方法。了解B-胡萝卜素与番茄红素性质的差别。 2.实验原理: 番茄中含有番茄红素和少量的B-胡萝卜素,二者均属于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为多烯类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本实验先用乙醇将番茄中的水脱去,再用二氯甲烷萃取类胡萝卜素。因为二氯甲烷与水不混溶,故只有除去水分后才能有效地从组织中萃取出类胡萝卜素。根据番茄红素与B-胡萝卜素极性的差别,用柱层析可以将它们分离。分离效果可以用薄层层析进行检验。 3.实验仪器及材料: 新鲜番茄(或番茄酱)。95%乙醇,二氯甲烷,石油醚(60C?90 C),氯仿,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柱层析用),环己烷,硅胶G,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硫酸钠。 4.实验过程: 1)原料处理与色素提取

称取新鲜番茄浆20 g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力口95%乙醇40 mL, 摇匀,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5mi n,趁热稠滤,只将溶液 倾出,残渣留在瓶内,加入30 mL二氯甲烷,水浴上加热回流5 min,冷却,将上层溶液倾出抽滤,固体仍保留在烧瓶内,再加10 mL二氯甲烷重复萃取一次。合并乙醇和2次二氯甲烷提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5 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有利分层),振摇,静止分层。分出橙黄色有机相,使其流经一个在颈部塞有疏松棉花且在棉花上铺一层1 cm 厚的无水硫酸钠的三角漏斗,以除去微量水分。将此溶液贮存于干燥的有塞子的锥形瓶中。层析之前,将此溶液在通风橱中用热水浴蒸发至干。 2)层析柱的制备 取一支长15cm左右内径为的干燥的层析柱,将其垂直固定于铁架上,底部铺上少量棉花,打开活塞。称取8g 氧化铝小心倾入层析柱中,在氧化铝上铺一层棉花。然后向柱内加入15ml石油醚,让溶剂浸润并流过层析柱,注意柱顶部溶剂不能干涸。待溶剂液面刚好与氧化铝表面相切时,关闭活塞,备用。 3)柱层析分离 向蒸干的粗样品中加入2ml苯使其溶解。用一长颈滴管取样,小心滴入层析柱内,注意产品不能接触柱壁。打开活塞,让溶液自然流下,待液面刚好与柱顶氧化铝表面相切时,加入2ml 石油醚,用50ml 干燥

番茄红素生产

1、项目简介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代谢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在调控、抑制癌细胞增殖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到保健品、医药等领域。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天然产物提取法和生物合成法。相较而言,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成本低、污染小、产量高,具备工业化潜力。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三孢布拉氏霉菌是唯一能够实现β-胡萝卜素工业化的高产菌株。根据三孢布拉氏霉菌的代谢途径,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合适的阻断剂,阻断番茄红素到β-胡萝卜素的环化途 径,就可以大量积累番茄红素。 2、发酵原理与方法(如菌体生长所需条件) 一种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制备番茄红素的方法,采用三孢布拉氏霉菌(+)和三孢布拉氏霉菌(-)为微生物菌种,经种子培养、发酵培养、提纯得到番茄红素,其特征是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正己烷或正十二烷作为氧载体;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1)种子培养 :将三孢布拉霉(+)(-)菌种分别接种到pH6.5的种子培养基,在24-30℃,避光,150-200rpm摇床中培养36-40h;(种子培养基:淀粉4%、玉米浆5%、42PO KH 0.1%、

MgS 4O 0.01%、1VB 0.001%、pH6.5、115℃灭菌30min )(2)发酵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三孢布拉霉(+)(-)菌种培养液以1∶2-1∶4的体积比混 合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到添加有正已烷或正十二烷且pH6.5的发酵培养基,在24-30℃,200-280rpm摇床培养4-7天后收获菌体,在发酵培养46-50小时后,加入浓度为15g/L吡啶或叔胺类化合物阻断剂; (发酵培养基:淀粉4%、大豆粉饼2%、玉米浆2.5%、42PO KH 0.1%、MgS 4O 0.01%、1VB 0.001%、pH6.5、120℃灭菌30min ) (3)提取:将步骤(2)得到的湿菌体在50℃真空干燥,得到的干菌粉用石油醚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再加入无水乙醇进行冷冻结晶,得到番茄红素。 (4)番茄红素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HPLC 分离柱为Diamonsil 18C ,5μm ,250mm ×4.6mm ;流动相为乙腈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75:25;检测波长为450nm ;柱温28℃;流速1.5L/min 。 3、项目成熟度 利用三包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且相比于从番茄中提取产量相对较高,成本较低,市场需求较大,国内大规模的生产厂家较少,

氧化铝生产工艺

氧化铝生产工艺 在氧化铝生产行业,氧化铝的生产方法大约分四类:碱法、酸法、酸碱联合法、和热法,但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的基本全部属于碱法。 用碱法生产氧化铝,是用碱(NaOH或Na2CO3)来处理铝矿石,使矿石中的氧化铝转变为铝酸钠溶液。矿石中的铁、钛等杂质和绝大部分的硅则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将不溶解的残渣(由于含氧化铁而成红色,故称赤泥)与溶液分离,经洗涤后弃去或综合利用,已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组分。纯净的铝酸钠溶液分解析出氢氧化铝,经与母液分离、洗涤后焙烧,得到氧化铝产品。 用碱法生产氧化铝又可分为:①拜尔法②烧结法③联合法,因我国的铝土矿资源的特殊性,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因此在早期建厂的生产氧化铝的方法均采用烧结法、混联法,后期建厂和扩建工程多采用拜尔法较多,拜尔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入成本少,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1954年建厂,采用烧结法,后经四次扩建,主要采用拜尔法,2006年的总产量已达128万吨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1965年建厂投产,主要采用混联法,1999年完成4次扩建,年产达80万吨,2005年新建年产70万吨的拜尔法生产线,2006年的年生产量已达到232万吨。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1978年完成一期拜尔法生产线,年产15万吨,后经扩建,采用混联法,2006年已达到年产120万吨。 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1987年一期烧结法投产,后经扩建,1992年完成二期混联法,年产达70万吨,2005年投产的拜尔法80万吨项目,到2006年已经达到年产219万吨目标。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1992年一期投产烧结法,后经两次扩建选矿拜尔法生产线,2006年年产量达172万吨。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1995年拜尔法投产使用,2006年总产量达94万吨。 中国铝业集团还有重庆、遵义准备建造氧化铝厂。 除中国铝业公司外,现已建或拟建的氧化铝项目29个,山东荏平氧化铝、山东魏桥氧化铝氧化铝、山西鲁能晋北氧化铝、山东龙口东海氧化铝、山东信发(100万吨)、河南开曼铝、东方希望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广西华银(160万吨)、阳煤集团(120万吨)等众多氧化铝企业。据专家估计,2006年我国的氧化铝产量将年增29-33%,达到1200-1300万吨。

番茄红素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番茄红素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番茄红素的质量检测。 引用标准: GB/T 22249-2008 《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 质量标准:

检验规程 1 番茄红素含量 1.1 原理 根据番茄红素易溶于二氯甲烷等溶剂的理化性质,试样经焦性没食子酸-二氯甲烷溶液提取,定容,过滤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后,由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 2.2 试剂与材料 2.1 乙腈:色谱纯。 2.2 甲醇:色谱纯。 2.3 二氯甲烷呢:分析纯。 2.4 焦性没食子酸:分析纯。 2.5 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 2.6 番茄红素对照品:纯度≥95%,避光保存于-70℃冰箱。 2.7 焦性没食子酸-二氯甲烷溶液:称取6.0g焦性没食子酸,用二氯甲烷溶解并定容至100mL。 2.8 番茄红素对照品溶液:准确称量番茄红素0.001g(精确到0.0001g),置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加焦性没食子酸-二氯甲烷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临用现配。由于番茄红素不稳定,使用前可先用液相色谱归一化法确定其纯度。 3. 仪器 3.1 高效液相色谱仪:附紫外检测器。 3.2 超声波清洗器。 4. 分析步骤 4.1 试样的制备 4.1.1 一般试样的制备 根据试样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称取0.5g~2.0g均匀试样(精确称量至

超 声 提 取 3 m i n 后 , 加焦性没食子酸-二氯甲烷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45μm滤膜。滤液备 用。 4.1.2 微胶囊化试样的制备 根据试样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称取0.5g~2.0g均匀试样置于25mL棕 色容量瓶中(精确称量至0.001g),加0.2g焦性没食子酸和5mL N,N-二甲 基甲酰胺后超声提取30min后,再用焦性没食子酸-二氯甲烷溶液定容至刻 度,摇匀,过0.45μm滤膜。滤液备用。 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吸取番茄红素对照品溶液(2.8),用焦性没食子酸-二氯甲烷溶 液稀释并在棕色容量瓶中定容的浓度分别为0.2、0.5、1.0、5.0、10.0、 20.0μg/mL标准系列。 4.3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4.3.1 色谱柱:ODS C 18柱或ODS C 30 柱(适用于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分离 或含多种胡萝卜素试样的分析),150mm×4.6mm,5μm。 4.3.2 柱温:30℃。 4.3.3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472nm。 4.3.4 流动相:甲醇+乙腈=50+50。 4.3.5 流速:1.0Ml/min。

番茄红素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扬州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姓名:周玲 学号:M13824 专业:食品科学 课程老师:于海 2014年3月3日

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及抗癌、增强免疫力、保护皮肤等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番茄红素的来源有植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相较前两种方法,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番茄红素最适合的方法。目前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是三孢布拉氏霉菌。综述了通过构建番茄红素高产菌株、优化番茄红素发酵生产工艺提高番茄红素产量,最后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番茄红素,发酵生产,高产菌株,发酵工艺 Study on Lycopene Fermented from Blakeslea Trispora Abstract: Lycopen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fat-soluble carotenoid, which has many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cluding antioxidant function, anti-cancer, enhance immunity, protect the skin. Lycopene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value in food,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The source of lycopene includes plant extraction, chemical synthesis and microbial fermen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two methods, the microorganism fermentation method is the most suitable o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lycopene. At present, Blakeslea trispora is applied widely. Building lycopene high yield strains, optimizing the lycopene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of lycopene are review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 putted forward finally Key words: Lycopene, Fermentable production, High yield strains, Fermentable process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植物色素,为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经过环化可形成其他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广泛分布在各种植物中,在番茄、西瓜、胡萝卜、红葡萄柚、番石榴蔷薇果中含量较多。番茄红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单线氧的消除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倍,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随着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还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力、消除单线氧自由基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白内障、抑制清除自由基保护皮肤等生理功能[1]。而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功能食品研究领域的热点。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色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番茄红素的来源 1.1 植物提取法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有色体中,多与蛋白质等形成复合物,以某些植物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高。番茄、西瓜、红色葡萄柚、红肉脐橙、木瓜及苦瓜籽、番石榴等植物中都有发现,含量最高的是番茄果实,可达3 mg/100 g(FW)~14 mg/100 g(FW),一般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也越多,且含量随品种和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植物提取法提取番茄红素主要有直接粉碎法、微波法、有机溶剂提取法、酶反应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2],具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点,目前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因此得到大量应用。植物提取法制取番茄红素,虽然原料来源广泛易得,但是含量较低、副产物较多,原料供应受到气候与季节的影响较大,使得生产成本较高。 1.2 化学合成法 目前,化学合成法生产番茄红素较成功的主要是德国的罗氏公司和巴斯夫公司。1997 年10月,罗氏公司完成了工艺开发并在欧洲提出专利申请。该工艺由三苯基氯化磷和辛三烯二醛用甲醇在2-丙醇中进行烯化反应,制得番茄红素的收率为65%。罗氏公司将在瑞士的一个生产基地用合成工艺批量生产番茄红素,并用罗氏开发的微囊技术,微囊化工艺生产不同的番茄红素制品。该公司宣称他们的新产品番茄红素MT 将进入食品添加剂行业,用于多种维生素、抗氧化剂、咀嚼剂的配方中。德国巴斯夫公司也看到了番茄红素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投入力量进行研究开发,1997 年8 月完成了合成工艺开发,并在欧洲提出专利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