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中构造柱施工质量提升的思考

合集下载

提高柱子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提高柱子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提高柱子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措施摘要:柱子的施工质量对结构的影响重大,是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

目前由于施工方法及人为的原因导致柱子在浇筑混凝土后往往出现质量通病。

本文从各个方面对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措施,达到提高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柱子措施施工质量1前言在施工过程中,柱子的施工质量是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对整个结构的影响重大。

由于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工人的操作水平的差异,导致质量通病的频繁出现。

通过改进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本文从施工的各个角度着手,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探讨提高柱子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 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现场对柱子质量进行检查、统计,可以发现以下质量问题经常出现:⑴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对柱子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发现有近25%的检测点不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

⑵柱子垂直度偏差量超出规范允许的范围。

通过现场实测实量进行检查,柱子垂直度的偏差往往是越往上偏差越大。

⑶混凝土表观质量差。

拆模后柱面局部出现蜂窝麻面现象,一般出现在模板拼缝的部位。

柱脚的部位出现蜂窝麻面的情况很普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狗洞,严重影响柱子的质量。

⑷柱子有凹凸不平的现象。

柱子模板拆模后经常发现柱面有凹凸不平的现象,主要是胀模引起的。

该现象在柱子出现的部位不确定,各部位都有出现,导致柱子尺寸发生偏差。

⑸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

在施工后对柱子进行回弹检测,局部柱子的强度比设计强度低,或同一柱子的不同面的强度不一致。

3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调查,从施工方法、人员操作、现场实施情况等方面着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如下:⑴柱子钢筋未按要求设置垫块或垫块数量不够。

在施工过程中,对柱子钢筋保护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按照要求设置垫块,或者垫块安装不牢固,在装模过程中垫块掉落或移位,未起到作用,从而导致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⑵柱子加固不到位,柱子上部未设置斜撑,只是水平方向有钢管与满堂架相连,无法确保柱子在水平方向的稳定性。

砌体工程砂浆强度及构造柱的质量控制

砌体工程砂浆强度及构造柱的质量控制

砌体工程砂浆强度及构造柱的质量控制摘要: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检测过程中,经常出现砌体工程砂浆强度不够,构造柱设置不当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给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造成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工程检测的过程中,做好砌体工程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是当前检测人员关注的重点。

本次研究通过笔者和自身多年质量检测工作经验相结合,阐述了砌体工程砂浆强度和构造柱的施工要求,同时就砌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砌体工程;砂浆强度;质量控制;检测引言:砌体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实体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高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想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提升砌体工程的质量,就需要相关的质量检测人员和工程的要求相结合,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相关部门的要求和规定为基础,对整个砌体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整个砌体工程的质量。

对砌体工程砂浆强度和构造柱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在一定程程度上提升整个工程的潜在收益,优化工程的整体质量,满足投资方对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

1 砌体工程和构造柱的施工要求和质量控制1.1砌体工程的施工要求和质量控制1.1.1施工要求首先,在砌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砌块的实际强度,密度等要求要和设计图上规定强度相符,同时要具备相关的质量检测合格文件才可在施工中使用。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砂浆和钢筋等原材料要在符合质量检测规定的基础上和设计图要求相一致。

最后,在砌体工程施工中的砂浆和混凝土钢筋等原材料除了强度要符合相关标准外,要进行标养试件的留置,便于质量检测人员的工作。

1.1.2 质量控制在进行砌体填充墙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砂浆的饱满度进行质量检测,在填充墙的施工过程中,不能和大量其余材料或粘土砖进行混合,与此同时,相同类型砌块如存在强度差异,也不能进行混砌。

在填充墙砌筑完成后,要采用原浆对墙面上的缝隙进行勾缝处理。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针对构造柱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标签:构造柱质量防治及处理0引言在抗震地区的高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依照《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这是提高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却时常会出现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定、轴线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及主筋错位和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规定等质量问题。

这些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从而给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创造了条件,留下了事故隐患。

现就上述质量问题谈谈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1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的问题构造柱断面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会导致在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水平侧力,造成剪切力传递不均匀而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

而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尺寸不足是因为墙体砌筑时所预留的马牙槎定位不准确,自上到下的进槎或退槎不垂直。

轴线位移是因为放线时只放外墙至轴线,然后用钢尺划分其余纵横轴线而产生的丈量误差累计造成的。

对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的防治:要求各层楼测量放线时,按照轴线划分,在构造柱断面尺寸的基础上每侧各加6cm,砌筑时要定位准确,先退后进,砌成5皮砖进、5皮砖退的形式,并使进槎、退槎分别垂直。

对构造柱轴线位移的防治要求在定位放线时,在构造柱所在轴线位置,将轴线引至建筑物外设置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以此桩控制点为准控制各层的轴线,也可控制桩模方正和垂直。

2构造柱混凝土蜂窝、孔洞、麻面及漏筋的问题构造柱混凝土有蜂窝、麻面会减小构造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大碳化深度;混凝土有孔洞、露筋会局部缩小构造柱的截面几何尺寸,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抗剪能力。

而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现象,是因为模板及墙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马牙槎湿润不充分;拉结筋水平净距小;混凝土配合料中碎石粒径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投料太高和振捣不到位等因素。

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重要作用

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重要作用

浅析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摘要:砌体结构是建筑中一种应用广泛的承重结构。

构造柱作为砌体结构主要抗震措施之一,可以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突然坍塌,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给予重视。

关于构造柱的设置要求集中体现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节中。

本文将结合作者对规范的理解来阐述如何设计构造柱。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错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谢!关键字: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柱一、构造柱的作用:砌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然后在墙体两端或纵横墙交接处现浇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柱。

通过对以往震害表明,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虽然对墙体产生裂缝前的抗剪能力并无明显提高,但有助于防止房屋在罕遇地震中发生突然倒塌。

带构造柱的砌体建筑,其变形能力和延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在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特别是构造柱在限制破碎墙体位移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使得砌体结构房屋能在大震中裂而不倒。

国内一些研究资料表明:构造柱的受力和变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变形初期阶段:构造柱的变形及钢筋应力都较小。

(2)墙体开裂阶段:当墙体出现交叉斜裂缝后,构造柱受力明显增加,此时构造柱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开裂的三角形块体向外错动。

(3)墙体破坏阶段:当墙体产生破坏时,构造柱产生很大的变形并进入受弯状态直至破坏。

应当注意的是构造柱作为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是不能作为房屋挑梁、挑板的着力点或生根柱,这点与普通柱不同。

二、构造柱设置的部位:构造柱的主要作用在于约束墙体,使开裂后不致破碎倒塌。

构造柱一般设置在墙体的端部和墙体的交接处、较大洞口、楼梯间四角。

这里的“较大洞口”一般指宽度大于2.1m的洞口。

在房屋接近规范限高和限层时,外纵墙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3.9m,内纵墙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在设计外廊式、单面走廊式或横墙较少的房屋时应提高构造柱设置要求。

规范中构造柱位置要求,详细情况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第7.3.1条。

构造柱整改措施

构造柱整改措施

构造柱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构造柱是建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承受和传递垂直荷载。

然而,在建造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施工或者材料等原因,构造柱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弯曲、开裂、质量不达标等。

为了确保建造结构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构造柱进行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问题分析1. 弯曲问题:柱子可能由于荷载过大或者材料不合格导致弯曲,这会影响建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开裂问题:柱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浮现开裂,这会降低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质量不达标问题:柱子的质量不达标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钢筋绑扎不坚固等。

三、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以确保构造柱的安全和稳定性。

1. 弯曲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于轻微弯曲的构造柱,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在柱子周围加设钢筋或者碳纤维增强材料。

- 对于严重弯曲的构造柱,需要进行更换或者重建,确保新的柱子符合设计要求。

2. 开裂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于表面开裂的构造柱,可以进行修补,使用专用的修补材料填补开裂部位,并进行加固处理。

- 对于深度开裂的构造柱,需要进行局部拆除,重新浇筑混凝土,并加固柱子。

3. 质量不达标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于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的柱子,可以进行表面修整,使用专用的修补材料填补不均匀部位,并进行加固处理。

- 对于钢筋绑扎不坚固的柱子,需要进行重新绑扎,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坚固。

四、实施步骤1. 安全评估:在制定整改措施前,需要对构造柱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的紧迫性。

2. 设计方案: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加固措施、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等。

3.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加固材料和修补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准备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5.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加固、修补和重新浇筑等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构造柱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构造柱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构造柱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摘要:高层建筑结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是为了能够提高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混凝土砼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一些细节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这些施工质量问题往往不仅不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还会影响结构的整体连续性,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鉴于此,本文将就建筑构造柱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常见的质量问题1、构造柱设计中易存在的问题。

①设计构造柱时,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②)构造柱根部做法设计不合理,没有在自然地坪以下的基础内和地基上生根,而是在露出地面以上的圈梁内生根。

③图纸对构造柱的做法仅仅笼统地给以说明,而其与墙体的拉结筋、箍筋加密区部位或其它要求说明的很少,这样为一些施工单位粗糙施工留下了隐患。

④构造柱纵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定。

(5)构造柱中箍筋未设加密区。

2、构造柱施工中易存在的质量问题。

①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骨料级配问题。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240mm×240mm,混凝土浇筑高度大多超过2.6m,对这样小的断面尺寸,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续状况,规范要求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不够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续情况。

②蜂窝及露筋问题。

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50mm 一70mm,有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人马牙槎内,使柱与砌体有效地结合。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流动性不好,振捣又不细,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的在根部还会出现烂根现象。

或因施工人员为施工方便,赶进度,将构造柱一次性浇灌一层楼高,如果这时振捣棒插不到底部,振捣不好,下部混凝土不密实,就会出现蜂窝及露筋现象。

③柱根部清理不干净。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清除砌筑时落下的砂灰、碎砖块等杂物。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 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 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砖混结构非常简单,施工非常方便,而且消耗的成本也很低。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建筑抗震性能不是很好,降低了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就需要在房屋四角的内墙和外墙交接之处设置构造柱,还要将圈梁设置在基础以及各个层的顶部。

本论文针对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圈梁;施工;忽视的问题;措施引言在砖混结构建筑的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构造柱和圈梁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中存在很多质量问题。

由于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指数不高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构造柱存在纵向钢筋错位的现象圈梁主筋没有放在在构造柱主筋的内侧,导致主筋出现偏移。

在设计的过程中,构造柱的截面等同于现浇梁截面,导致梁受力钢筋与柱纵向钢筋之间产生碰撞,柱主筋就会产生偏移。

在构造柱定位放线的过程中,由于设计位置产生偏离,就会使得砌体预留柱位的上楼层位置和下楼层位置存在偏差,构造柱纵筋也产生偏移。

在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构造柱的时候,柱钢筋的加固不是很稳定,就会使得柱主筋产生偏移。

(二)钢筋搭接不符合规范构造柱的主筋搭接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执行。

底层楼和基础顶面的楼面都要做好钢筋搭接,但是,目前的施工中,搭接柱筋的时候存在随意性,甚至存在搭接在顶部和柱的中间的现象。

搭接的长度也是有规范的,需要按照规定搭接。

对于构造柱主筋的接头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甚至在一个截面上,使得主筋的接头漏出来。

圈梁的主筋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主筋的搭接上也会存在不按照设计图施工的问题。

一些钢筋错头搭接,有的钢筋错开了,但是,会存在搭接长度不符合规格的问题,但是,错开的长度不符合要求。

构造柱的每边多于4根纵向钢筋的时候,是搭接两个水平面,但是,也会在一个水平面上搭接。

这种搭接方法是不正确的。

如何控制好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如何控制好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2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和材料的要求 2 构造柱的设置 : l 在组合砖砌体结构中, 应 在纵横墙交接处、 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 造柱, 其间距不宜大于4 各层洞 口宜设置在相应 mo 位置 ,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每隔 5 0 m设 2 0r a 6拉结筋, 每边伸 ^ 墙体内不应小于

3 构造柱设置 匕 . 1 的问题 3 .构造柱设置的部位,数量和间距不符合 .1 1 抗震没计规范的要求, 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如变 形缝两侧 的墙体未能视为外墙,因此漏设了构造 柱。问距过大。 不能起到抗震作用 ; , 过小 不仅浪费 材料 , 而且给施工操作带来 了困难。3 . . 构造柱的 1 2 埋置深度不符合 要求, 使构造柱的下部与建筑物的 基础不能很好 地连接。( 范》 觎 规定, 构造柱应伸人 地面5 0 0mm, 或锚 ^ 浅于 5 0 0 mm的基础圈梁内。 3 2施工中钢筋存在的问题。3.钢筋错位: .1 2 纵向钢筋支位不稳 , 东偏西斜 , 位置不正 , 错位明 显。.2接长度不足: 3. 2 纵向钢筋随意 接, q 搭 有自搭楼 长度小于规定的 3d 5 要求。 有的拉结筋伸人墙体的 长度不够 , 且两端不弯钩。3 3纵向钢筋根部反复 . 2 弯折。钢筋骨架支立后, 未作固定支撑 , 施工中碰
工J l I 程 科 技

如 何控制 好 构造 柱 的施 工 质量
李 生 之
( 黑龙 江恒泰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 黑龙 江 佳木斯 14 0 ) 505
摘 要: 这些年来, 混凝土构造柱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砖 混结构房屋 中, 了 得到 普遍应用。 但是, 前许 多施 工单位, 目 在混凝土构造柱施 工过程 中。
甚至盲目留 直搓。构造柱‘ ‘ 的问 乱根” 题。 3 . 5构造柱‘ ‘ 乱根” 的问题。因构造柱的施工过 程是, 砌筑完_层后, 浇注现浇板。 在经历了整个一 垃圾等杂物及索部松动石子 , 并应冲洗干净。 混凝 层的砌筑后 , 其根部普遍夹有砂浆、 砖渣等杂物, 在 土 要振捣 密实 。 构造柱根部内的杂物清除不净的情况下, 浇注混凝 4 瞎镐 混 凝士构造柱 部 7 . 土后便 在 I处形 成‘ 比 ‘ ’ 象。 烂根 觋 浇捣混凝 士之前 ,沿模板和马牙搓范围的砖 3 . 6混凝土存在的问题。.1 3 .混凝土接搓不好。 墙 , 上而下充分浇水, 6 自 确保模板和砖墙充分湿润。 混凝土浇捣前未清除摸内的木屑、 碎砖、 落地灰等 检查构造柱马牙搓两侧墙面平整度,若发现 杂物 , 也不用水清洗 , 使前后两次浇灌的混凝土不 局部平整度差, 可采取局 部砂浆刮糙后再支模, 确 能紧密相接, 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3 .露筋 保模板紧贴墙面。 6 .2 模板与墙面马牙搓的搭接宽度 , 和麻面。支模前, 钢筋骨架 E 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 以 5 8 m - 0 m为宜 , 宽度过小, 直接影响 l E 浆效果。 层垫块 , 到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同时, 有的钢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 7 m m 筋位置不准, 造成露筋现象 ; 混凝土浇捣前, 模板和 为宜。混凝 直 汾层 用插人式振动器振捣, 严禁摇 凝 土中的部分水分 , 晃钢筋骨架和敲刑莫板 被砖墙 和 漠板吸走 , 土表面 出现 麻 面和酥松 现 砖墙和钢筋, 混凝 以防墙体松动钢筋移位、 变形 , 并做好 象。 . ‘噱 ” —方面马牙搓两侧面的砖墙表面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构造拄振捣操作要设专人负 3 3‘ 6 j 。 不平整 , 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 另—方面 , 模板拼 责。浇注过程中 人 设 对浇注柱段进行观察 , 以免出 缝不严密, 形成“ 跑浆”3 .空洞和“ 。. 6 4 断柱”有的浇 现漏浆、 。 过振、 中间受阻混凝土浇注不到位等现象。 捣混凝土不使用插 ^式振动器 , 目采用摇晃钢筋 浇捣柱混凝土时, 盲 宜用插 ^式振捣棒分层振实。振 骨架和敲打漠板, 代替振捣 , 造成严重质量问题: 一 捣棒随振随拨,分层振捣厚度不超过 3 0 m_为 0m 是混凝土普遍不密实 ,马牙搓内混凝土不到位, 砖 宜。振捣时严禁振动砖墙 、 钢筋 , 以免造成墙体松 墙与构造柱结合不紧密 , 拆模后 , 空洞和“ 断柱” 现 动、 拉结筋脱开或钢筋骨架变位。浇注 页 浇水 象多: 二是钢筋骨架普遍出现‘ ‘ 散架” 和移位。 漓湿砖砌体和木摸板, 并封闭清扫口。构造柱与圈 4保证构造柱的质量措施 粱相交处必须同时浇捣。 首先要提高施工单位对增设混凝土构造柱必 4 支椟蓦 力案 , 8 列掘 固, 凡出现涨模 要性的认识。 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条件和l 要 的 , 5 r 给相应木工以处罚。 求, 有针对性地制订保证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技术措 结束 语 施, 并严格执行。 在舡 过程中能确保构造柱的质量,才能起 41 完善 没置部位 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 到增加构造柱在建筑物结构中的抗剪切能力 , 提高 的规定, 设置构造柱, 并保证与每层的圈梁有可靠 结构廷陛及整体性的作用, 结构的变形能力可大大 的连接 。 如 : 于多层 砖混结构 的住宅工 程 , 按 增强。它与圈梁共同作用约束了砖砌体的开裂, 例 对 应 使 层数与烈度不同, 分别在外墙 四角, 电烯 间横墙 裂缝不致i 一 楼( 蕴 步扩展, 既使开裂也不致于倒塌, 使 与外墙交接处 ,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 , 较大 之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 洞口两侧 ,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 伸缩缝两侧等部 力。当墙体达到破坏极限状态时。 由于构造柱与圈 位设置F造柱。 自 梁的约束强皤碎 墙体中的碎块不易脱落 从而能保 4 . 2正确绑扎钢筋。钢筋绑扎前,要把钢筋拉 证建筑物结构一定的承载能力。 直 . 就位后要绑扎牢固, 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中构造柱施工质量提升的思考
摘要:构造柱是二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主体结构施工,构造柱的施
工属于零星混凝土施工。构造柱对砌体结构的房屋而言,承载力提高不多,而变
形能力却大大增加,可以提高砌体房屋的防倒塌能力。构造柱常见的质量缺陷主
要有:胀模、夹渣、蜂窝麻面、孔洞等。本文分析了构造柱在结构中的作用,总
结了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实践,保证构造柱施工
质量及砌体结构抗震性能。
关键词:构造柱;质量;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砌体中的构造柱增强
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是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构造柱能够提
升建筑物的稳定性,承担抗击剪力、抗震等重要作用,其成型质量至关重要。多
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或者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的填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
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
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
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
2 目前构造柱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设计方面
1)构造柱的设置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
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视作外墙而漏设构造柱。
2)构造柱未与圈梁连通形成封闭暗框架来约束砌体,而单独设置,起不到整
体作用。
3)构造柱埋深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规范规定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4)在砌体结构中,构造柱分为一般构造柱和承重构造柱,在设计过程中,一
般构造柱不考虑构造柱单独承受荷载而视其承载力等同于砌体材料,其截面和配
筋一般也是按照构造柱要求进行设计,但是在需要设置大空间房间的工程中,构
造柱支承着横梁,这时构造柱就起着承重和抗震的双重作用,此时的构造柱可仅
承受垂直荷载,不考虑水平地震力,通过框架内力计算来确定承重柱的截面尺寸
及配筋。而实际工程中屡见这些工程不加计算而只按构造配筋。
2 施工方面
1)现场支模加固
使用“步步紧”加固模板:“步步紧”活动卡头一端只能配合木方使用,与钢管
配合使用时,卡具不能紧,振捣混凝土时容易松动,模板加固刚度难以保证。
铁丝加固:铁丝属于弹性材料,浇注混凝土过程中,铁丝会伸长,导致模板
松动。
对拉螺栓加固:没按要求与钢管配合使用。
2)构造柱混凝土浇筑
构造柱混凝土一次灌注至顶,容易塞灰不密实,造成柱顶混凝土疏松。
3)模板拼缝不严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4)模板与砌体间有缝隙
砌体表面平整度虽达到8mm要求,但该标准远大于模板拼缝小于2mm的规
定。砌体与模板之间有缝隙是影响构造柱外观质量的主因。
5)构造柱错位
由于未认真调整钢筋骨架,导致一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放线时,发
现下层柱偏移,而此时又无法修正回原位,便造成上下不贯通,轴线错位的现象
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通过施工实践经验,产生构造柱错位的原因主要是:构
造柱钢筋骨架倾斜,砌筑砖墙时砖墙随构造柱钢筋移动;在浇筑柱混凝土时,钢
筋工不跟班作业或不认真调整钢筋的位置。另外在浇筑柱混凝土时,施工人员为
图方便,往往将柱钢筋改变原有方向,这不仅使柱筋偏离原位置,而且也使钢筋
的抗折、抗拉强度降低。
6)构造柱断层
根据新抗震规范7.3.2-2,沿墙高每隔500 mm 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
筋焊成钢筋网片,这样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结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一起,
如果钢筋绑扎又不规则的话,在浇筑混凝土时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而且浇筑圈
梁构造柱的混凝土往往是一些级配不好的砂粒,里面难免混杂有大粒径的石子,
这样就卡在中间下不去,造成断层。其原因还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引起有关各方
的重视。
7)构造柱根部“夹渣”
为了加强构造柱与砌体的咬合力,保证带构造柱的组合墙的整体性,通常设
计要求构造柱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柱”。但当本层墙体砌筑完之后,构造柱的根
部往往有一些建筑垃圾如“废弃的砂浆、砖渣”等没有及时清理,等到下一工种木
工支模时便埋在里面,而且又不容易被发现,浇筑混凝土后便在此形成“夹渣”现
象。
3 针对以上问题的改进措施
1.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构造柱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的抗震知识,认真学习研
究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如规范中“较大洞口”指不小于2.1m 的洞口;“大房间”指的
是开间大于4.2m的房间;新增的楼梯间要设八根柱;在圈梁的设置上要注意规
范中的“构造柱对应部位”强调圈梁要与构造柱形成封闭暗框架来提高墙体的整体
性。
2.施工方面
1)利用短方木制作卡具,改进加固方法:充分考虑现场工具化施工,同时有
效保证加固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充分利用结构施工中剩下来的模板及方木,制作
加固卡具。改用对拉螺栓与钢管加固:可以有效保证加固刚度及稳定性,但钢管
需用量大,搬运不方便。需重新对工人进行培训交底,学习使用新的加固工具。

2)用插条塞灰随塞随插方法灌注混凝土:可以保证柱顶混凝土密实度及外观
质量,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毕,拆模后无需再处理;现场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对工人进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3)在模板与砌体间粘贴海绵条,减少模板与砌体间的空隙:成本低、使用方
便,速度快,同时有效减少空隙,但局部海绵条要加厚,在施工现场不时太好控
制。提高砌体平整度:提高砌筑质量,现场管理人员重新对工人交底提高砌体平
整度;并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在安装模板前,在砌体上按构件形状粘贴海绵条。

4)确保及时清出其内部杂物。首先木工模时应将构造柱内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不可遗留碎砖、木屑、落地灰等杂物。其次应凿去表面松动不密实的混凝土然后
用水清洗,再用素水泥浆或同等标号的水泥砂浆作结合层,最后再去浇灌混凝土。
5)砌筑砖墙时要准确留好构造柱的位置,不能使砖顶在钢筋上砌筑,而应使
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留柱位置时,在底部弹线,往上砌“马牙”。“马牙”槎
凹凸线均应相应上下垂直,最小处截面要满足构造柱的截面尺寸。首层砌筑完,
即用经纬仪弹出构造柱的轴线即基准线,以上逐层吊上去。施工机具不准碰撞柱
根部模板或为方便施工随意弯折柱筋。根据规范要求在砖墙砌筑中,马牙槎应从
柱脚开始先退后进。
4 结 语
构造柱是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它与圈梁共同作用约束了砖砌
体的开裂,使裂缝不致进一步扩展,既使开裂也不致于倒塌,使之由很脆的材料
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仍需努力改进。
参考文献:
[1]聂洪达 《房屋建筑学》
[2]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3]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