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7课时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闭关政策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快速浏览教材正文,说出本课要学习的子题目,并且找出重要子目,以及各目之间的联系。
(二)知识梳理:仔细阅读课本,提取知识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郑和下西洋1、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_________,明政府先后______次派郑和下西洋。
4、情况:郑和的船队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船上配备_________和___________,船队航行于________和_________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________个国家,最远到达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5.作用及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关锁国1.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_________政策?但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进行严格的限制。
2.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积极方面________________,消极方面:①_____ __⑵_ _ __⑶_ _ ___ _ __ _____。
(三)合作探究1、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从郑和下西洋时间、规模、次数、航程上来回答。
)2.(1)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什么作用?(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3)请思考,清朝和唐朝为什么会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四)知识拓展不同的对外政策,出现不同的结果,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转变的史实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4张PPT)课件(北师大版七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分析 “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
教材分析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板教法书学学设过法计程本 进 握 养的 能 “ 其 的史 行 史 识伟 力 闭 历 能在 在 在实 比 料 图大 和 关 史 力知 了感 解 观的 较 分 能壮 大 同 的 但 国壮 历 锁 影 。道 解知 读 察过、析力举航亚侵对在举史国响郑闭、闭教程归、和郑清,海非略中世想”,和关理关材中纳合历和朝是家各活国界.像的培下政解政插,的作史下的我,国动产上培能主养西策郑策图掌方探想西闭国他的起生逐养力要辩洋产和的的握法究像洋关也的交过了渐识。表证是生下过过对;的的是政是远流一严落读现分世的西程程历方能世策世航。定重伍历,析界原洋中中史法力界对界,的的了史正历航因的,,现;。航西历增自后。地确史海;基 培象掌海 方史 进 卫 果图分 问史 简史 殖上 了 作 ,的析 题上 述上 民的 我 用 使的 者伟 中国 ,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法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启发 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列表分析、设疑辩 论、阅读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 生学会了列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小组 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新课(导入)
1、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根据地理知识,找出郑和所到过 的地区,现在属于哪个国家?古今地名有哪些变化?
2、搜集有关郑和及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篇 游记,最后整理办成板报。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子目 ---- “闭关锁国”
北师版七年级下教案: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2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程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的能力。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游记,培养文字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提高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弱。
本课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动频繁。
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但此时清朝对外关系却转向保守落后与闭关锁国,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绘制“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并制作航船模型。
教师自备航线图、粘贴的小红旗,准备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比较图,投影片制作(有关闭关政策的材料,板书问题等)。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投影片,通过阅读资料、辩论、动手制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板书设计〗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点及所到达的地区2.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3.什么是西洋,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二、闭关政策1.什么是闭关2.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3.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原因: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出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4.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跟随郑和去西洋看一看。
历史: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认定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1405—1433):(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2)下面的航行图有些模糊,请你标出郑 和远航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郑和下西洋起到了 什么积极作用?(4)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闭关政策(1)什么是闭关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共同探究】(1)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什么作用?(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3)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4)请思考,清朝和唐朝为什么会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不必写出答案)【归纳整理】用列表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
【拓展练习】1.(2010·广东东莞)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2.(2010·山东临沂)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A.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3.(2008·安徽中考)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0·江苏南京)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大宝号长约 长24.5米,宽
130米,宽
6米
约50米
技术先进 船数多 船只大
当郑之中和无国七愧带下有成来西人为利洋说“益,郑海,途和上没径的巨有三远人纪十航”念多不;的个计意国经义家济!的代你海价如上,何壮没看举有待,给 郑郑和和与的他远的洋船航员行们?勇于探险,不屈不挠的人格力
量激励后人;
郑和船队不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而是施恩布德, 与亚非各国共享太平之福;
那么郑和的船队有能力战胜困难吗?
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
那么郑和的船队有能力战胜困难 吗?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迷失航向
船员思念家乡……
战胜困难的条件
郑和的领导才能
精
主观
自身因素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 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神
客观
——梁启超
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这位商人的苦衷是什么?
清王朝对外交往中的国策是 什么?
原因
表现
影响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你们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当代 中国该如何应接新的机遇与挑 战!
宣扬国威; “取宝”
国力雄厚;先 进的航海技术、 造船技术
1405——1433 年、7次、亚非 三十多个国家
和平友善,友好交往
哥伦布
达伽马
迪亚士
麦哲伦
郑和与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对照表郑和哥伦布成果
范围 时间 次数 人数
亚非三十多 个国家 1405-1433
7次
美洲
1492-1504 4次
27800人 1000-1500人
范围广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评优课教案

PPT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本节课进行延伸。
6、师生合作总结: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分组进行辩论
PPT文本、图片。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并学会从书本中整合知识点的技巧。
四、
关
注
现
实
课
堂
拓
展
1、结合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转变的史实,同学们能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对外交往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呢? (请各抒己见)。
2、能力要求: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郑和下西洋航”视频,培养观察能力、提取历史信息和历史想像的能力。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方案,培养文字组织能力。
(1)西洋指什么地方?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起止时间?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5)郑和下西洋得到了谁的支持?
(6)郑和船队主要往来于哪些大洋之间?
2、教师再次演示,并提出相关问题
3、过渡:中国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欧洲也有一位伟大的瀚海家,他发现了新大陆,他是?下面我们就让这两位航海家来一次大PK。
5、辩一辩: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结论:在中国比较繁盛的朝代大多采取了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国人主动走出国门,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反之,当我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反而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北师大版)七下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历史)

主观
郑和具备相当的政治、军事、航海、 外交方面的才能
原因
郑和具有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郑和与哥伦布的“较量”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对比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时间早
次数
7次
人数
27800人
航船大小 (最大船只)
船数
长151.8米 宽61.6米
200多艘(大 型宝船62艘)
3次
88人 长24.5米 宽6米
3艘
次数多 人数多 规模大
数量多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 规模大、时间长、次数 多、航程远 ,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 4、影响:
江苏太仓航海节(刘家港) 舟山“绿眉毛”号 拍摄《郑和下西洋》
凤凰号重走“郑和路”
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打回来。而这时西方 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海盗活动,甚至 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行武装讹诈, 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民跟外 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治, 故实行闭关政策。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 己统治。
防止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
1、限定通商口岸
顺治(澳门)康熙(澳门 漳州 宁波 云台山) 乾隆(广东)
2、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种类限制,严格控制 出海船只载重量,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3、严禁人民进行出海贸易,实行行商制度, 垄断对外贸易, 监视外国商人。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积极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
一定的抵抗作用
消极方面: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说课稿)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的第6课。
这一课着重从对外政策的角度,通过从开放到闭关的转变讲述明清时期由繁盛走向衰落的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认识闭关政策是清朝保守落后的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政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后者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使学生领悟到对外开放是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课标要求本课的课程标准是: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感知、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闭关政策的过程中,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四)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航行最远的一次远航,这一行为彰显了明朝初年国力的强盛和技术的领先,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追溯郑和远航的路线,想象一路的艰辛,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课题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个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郑和下西洋
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
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
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参观与郑
和下西洋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材料,写一篇历史游记,培养检索资料的能
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
的交流。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
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教学难点:闭关锁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初,对外交往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
郑和下西洋。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你想了解郑和创建
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
响?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是现在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
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XX年到____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
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
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
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民
间的友谊,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二、闭关政策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
交通、贸易的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经济上没有迫切的需要——清朝前
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可以自给自足;二是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从18世纪下半期起,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
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
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闭关政策的
影响。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本课难点是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
响。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用讲故事
七年级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