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隔离检疫科检验方法一览表

植物隔离检疫科检验方法一览表
植物隔离检疫科检验方法一览表

植物隔离检疫科检验方法一览表

植物隔离检疫科种苗花卉检疫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办法》(发改价格(2003)2357号)精神和要求,将进出口植物及植物产品检验收费标准(参照执行)公示如下:

植物病毒检疫鉴定: 460元/每样每项;

植物真菌检疫鉴定:185元/每样每项

植物细菌病害检疫鉴定:162元/每样每项

杂草检疫鉴定:66元/每样每项

害虫检疫鉴定:167元/每样每项

线虫检疫鉴定:136元/每样每项

辽宁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植物隔离检疫科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简称,包含了商品检验、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检疫性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是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动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目的①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②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③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两个类别(一)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2;《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7;与《动植物检疫法》相关的法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海关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相关名录《中…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二)中国国内动植物检疫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检疫许可:是检疫机构根据货主或者是代理人的申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检疫物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包括:一般检疫物,禁止进境检疫物,过境检疫物。主要作用:(1)避免盲目进境,减少经济损失(2)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3)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包括除害处理、销毁处理和退回等。除害处理:是检疫处理的方式之一。常用方法有消毒、熏蒸处理、辐照处理、冷热处理等。风险分析的作用1)预知外来风险,进一步保护农业生产安全2)遵守国际规则,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3)强调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检疫工作水平三要素:风险评估、管理、交流。PRA 主要步骤:(一)起始阶段:1.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2.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3. 从审查或修改政策开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结论:应已查明有害生物本身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或者是与某个传播途径有关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否则PRA应该停止(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1.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中的地理和管理标准2. 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定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则停止。3. 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扩散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则停止。4. 、有害生物的潜在经济重要性。如果没有,则停止。5.有害生物传入的潜能。如果没有,则停止。(三)风险管理阶段:1. 形成备选方案清单2. 选择备选方案,须考虑的因素3. 实施后监测和评价其有效性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预检: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共同点:都是针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重要检疫措施,用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从原产地向外传播和扩散。区别:主管部门不同;针对的原产地不同;针对的疫情不同产作用1) 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2) 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检疫监管:是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以及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疫情实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检疫措施。进出境一类动物疫病:是指具有非常快速的传播潜力,能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国内检疫性动物疫病《中…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一类动物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疾病三类动物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疾病。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牛瘟、小反刍兽病、蓝舌病、痒病、牛海绵状脑病、非洲马瘟、禽流感、新城疫、鸭瘟、牛肺疫、牛结节症。非管制性有害生物:是指那些没有被官方采取检疫手段进行控制的植物有害生物。管制性有害生物:是指那些正在被官方采取检疫手段进行控制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的是危及种植用植物的预定用途并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家或地区正在受到控制的非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菌瘿: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目的,实施者,怎么实施,特性):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及其精液、胚胎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 现场检疫主要针对: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 动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动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何种检疫性动物疫病。主要方法:病原检验、血清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等。 除害处理技术:①熏蒸处理,②辐照处理,③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区别:(1) 主管部门不同,(2) 针对的原产地不同,(3) 针对的疫情不同。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 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 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隔离检疫的作用:(1)必要性:①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②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2)重要性:①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②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③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④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动植物检验检疫

绪论 第一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 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 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 物 —— 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签约方不应对这类有害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 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2 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1)自然环境优越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2)发达国家型:美国、加拿大 3)经济共同体型:欧盟(如法国、意大利、英国等)

林业植物检疫办事指南

林业植物检疫办事指南 一、办证项目 核发《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产地检疫合格证》、《检疫要求书》、《植物检疫证书》(省内、出省)。 二、办证内容 (一)核发《产地检疫合格证》 1、申请条件 生产、经营下列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1)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2)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 (3)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4)种苗繁育基地、种子园、母树林、贮木场及加工场(点)。 2、申报材料 (1)申请单位或个人证明和申请人身份证明。 (2)申请者需提供申请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品种名称、规格、数量、地点以及联系方式,填写、递交《森林植物产地检疫申报表》 (可在网站下载)。 3、办事程序和时限 (1)受理申请的当地森检机构在生产期间或调运之前,派专、兼职森检员按照《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对申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产地检疫。 (2)经产地检疫合格的,5天内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不合格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报检单位应按规定进行除害处理;复检合格后再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有效期6个月。 (二) 核发《植物检疫证书》(省内、出省) 1、申请对象 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2、申报的材料(一式两份)

(1)申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人身份证明。 (2)经营者的货物票据(收费发票和订货合同或协议)。 (3)有效期内的《产地检疫合格证》。 (4)从国外进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再次调运出县级行政区域的,有效期限在一个月以内,需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原检疫单证(正本)。 (5)林木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和松木制品涉及省际间调运的,报检前还需提供由调入地所辖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或其委托森检机构开具的《检疫要求书》。 (6)报检货物属二次或多次调运且有效期限内的,提交原持有的《植物检疫证书》。 (7)如森检员要求还应提交施检植物样本。 (8)填写《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可在网站下载)及调运(承办)人的身份证。 3、办事程序和时间 (1)调运单位或个人填写《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 (2)对持有有效期内《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报检单位或个人,森检机构凭此证直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持有效的原《植物检疫证书》(正本)转运的(存放地疫情严重,有可能污染的除外),凭证换发《植物检疫证书》。 (3)对无《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报检单位或个人,应在调运前15天向当地森检机构申请报检,森检机构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按规程进行检疫,有特殊情况的,经林业厅批准,可延长15日。经检疫合格,发给《植物检疫证书》;经检疫不合格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报检单位或个人应按要求进行除害处理,复检合格后,再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或危险性有害生物,又无法进行彻底除害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三) 签发《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 1、申请对象 从外省市调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12检验检疫概述习题

第一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人括号内) 1.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是为了( )。 A.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口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外贸顺利发展 B.保护我国农、林、渔、牧业生产和国际生态环境 c.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 D.保证进出口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1:3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的正式施行13期为( )。 A.2005年8月10日 B.2005年12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7月1日 3.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是( )。 A.汉口商检局 B.上海仁记洋行 C.上海商品检验局 D.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设立的商品检验处 4.( )年10月,国务院颁布《动植物检疫法》。 A.1989 B.1990 C.1991

D.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卫生检疫法规是( )。 A.《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试行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6.2001年4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它是由( )合并成立。 A.出入境卫生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局 B.出入境卫生检疫局、商品检疫局 C.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D.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选项代码填人括号内) 1.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对象包括( )。 A.国境卫生 B.交通运输工具 C.出入境货物 D.人员及其事项 2.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 )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即“三检合一”。 A.国家卫生检疫局 B.国家技术监督局

动植物检验检疫(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动植物检验检疫 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 我国:划分疫区和保护区 疫区: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保护区: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经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有此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呗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地区。 疫区的种子,苗木及其他,只限在疫区使用。 情况改变时,应及时撤销“疫区”或取消“保护区”称号。 国际:划分非疫区 非疫区:指一个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某种有害生物,且这种情况由官方维持的地区。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缓冲区:环绕或与疫区,有疫害生产地,非疫区,无疫害生产地,无疫害生产点邻近的地区,该地区内没有特定的有害生物发生或发生程度很低并由官方控制,同时实施植物检疫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扩散。 植物检疫:为防止人为传播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发生,或虽发生但分布未广(未达到生态极限)且在政府机构控制中的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法定的政府机构,依法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可以传带这些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等,采取预防这些有害生物传播的各种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植物检疫的科学保障。 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植物产品造成损害的植物,动物,病原物的小种,株系或生物型。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本国或地区虽有发生,但存在用于于种植的植物上,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经济学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以及限值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降低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风险识别 风险估算 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1.风险回避2.风险防止:预防,保护,减损措置)有害生物风险评估:IPPC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为: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经济重要性标准),但尚未在本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地域标准)并进行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管理标准),先确定目标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然后再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其风险,最后得出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则才需措施是否可以降低风险的结论。超过了国家所确定的适当的保护水平不能接受则采取措施是否可以降低风险的结论。超过了国家所确定的适当的保护水平(ALOP)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必须制定和采用风险管理措施。这一阶段分成互相关联的3个步骤:有害生物分类,评估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估潜在的经济影响。

动植物检验检疫

第一章 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 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⑶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 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 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 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 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 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 3、检疫操作规程: 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 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 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 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 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②境外产地检疫③报检④进境现场检疫⑤隔离检疫⑥实验室检疫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⑧检疫处理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 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⑵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 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 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 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内容物。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 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对宿主的严重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3、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最新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09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森防总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大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椰心叶甲、桉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检疫执法和防治减灾等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已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无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桉树青枯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经统计,一年来,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6726亩(预测发生面积4.0万亩),测报准确率达91.8%;重度成灾面积8868亩,成灾率4.8‰;无公害防治面积21839亩(防治面积23100亩),无公害防治率94.5%;林木种苗产检疫面积850亩(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850亩),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较好地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我市的目标管理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及措施 (一)积极做好防治技术服务,有效遏止了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和传播蔓延 1、认真抓好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今年来,我市椰心叶甲平稳,未出现大面积新增疫情。但由于受到台风多雨的影响,洋浦、**林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

路、王五等疫情有所复发,累计发生面积9389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7049亩,中度发生面积2340亩,没有发生重度成灾。 为保护椰林景观,防止椰心叶甲疫情扩散和严重危害,更好地迎接2009年11月海南欢乐节主会场在**的举办。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我站根据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发生现状,制定了《**市2009年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方案》,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充分利用自身能生产天敌寄生蜂的优势,在农村、景区全面采取以放蜂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三是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在那大城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路、兰洋公路等道路景观开展挂药包防治工作。经统计,一年来,我站在那大镇、洋浦开发区、王五镇、西联农场、**林场等疫区,累计放蜂2101.333万头,其中姬小蜂1337.735万头,啮小蜂763.598万头,防治椰子树10.6万株;挂药包防治2万株。经检查,防治区域虫口密度普遍降低,椰子树大多恢复生长,防治效果明显。 2、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防治服务,有效遏制了其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及传播蔓延 由于今年受到台风多雨天气的影响,今年来我市主要发生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有:桉树焦枯病、桉树枝瘿姬小蜂、木麻黄青枯病等,累计发生面积计27437亩。为有效遏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传播蔓延,保障我市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为林农做好技术服务,促进林农增产增收。一是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及时深入林地对病虫害作出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XX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森防总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大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椰心叶甲、桉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检疫执法和防治减灾等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已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无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桉树青枯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经统计,一年来,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6726亩(预测发生面积4.0万亩),测报准确率达91.8%;重度成灾面积8868亩,成灾率4.8‰;无公害防治面积21839亩(防治面积23100亩),无公害防治率94.5%;林木种苗产检疫面积850亩(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850亩),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较好地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我市的目标管理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及措施 (一)积极做好防治技术服务,有效遏止了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和传播蔓延 1、认真抓好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今年来,我市椰心叶甲平稳,未出现大面积新增疫情。但由于受到台风多雨的影响,洋浦、**林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路、王五等疫情有所复发,累计发生面积9389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7049亩,中度发生面积2340亩,没有发生重度成灾。 第1 页共11 页

为保护椰林景观,防止椰心叶甲疫情扩散和严重危害,更好地迎接XX年11月海南欢乐节主会场在**的举办。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我站根据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发生现状,制定了《**市XX年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方案》,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充分利用自身能生产天敌寄生蜂的优势,在农村、景区全面采取以放蜂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三是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在那大城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路、兰洋公路等道路景观开展挂药包防治工作。经统计,一年来,我站在那大镇、洋浦开发区、王五镇、西联农场、**林场等疫区,累计放蜂2101.333万头,其中姬小蜂1337.735万头,啮小蜂763.598万头,防治椰子树10.6万株;挂药包防治2万株。经检查,防治区域虫口密度普遍降低,椰子树大多恢复生长,防治效果明显。 2、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防治服务,有效遏制了其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及传播蔓延 由于今年受到台风多雨天气的影响,今年来我市主要发生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有:桉树焦枯病、桉树枝瘿姬小蜂 、木麻黄青枯病等,累计发生面积计27437亩。为有效遏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传播蔓延,保障我市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为林农做好技术服务,促进林农增产增收。一是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及时深入林地对病虫害作出诊断,指导群众“对症下药”,并做好防治效果的的跟踪调查和技术指导;三是落实《限期除治通知书》制度,推进依法防治。对一些病虫害发生单位和个人发出限期除治通知书,提出防治方法,要求限期除治。四是开展防治学习交流和试验工作,今年本站主动积极联系两院植物所、中科

动物保护复习题(答案)

动物保护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动物保护:就是保护动物、保存动物种群和保障个体福利。 2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自身感受的状态,也就是“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3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尽可能适应其环境的状态。福利是动物个体的特征,也包括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适应范畴。 4动物健康:1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动物能正常发挥各种生理功能,正常地生长和繁殖,行为表现无异常。2心理健康,通过行为学的观察,判断动物是否精神愉快及正常地嬉戏玩耍。 5动物园:是展示、保存、繁育动植物的场所。既是物种迁地保护的地方,又是对公众进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教育的基地。是搜集饲养各种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并供群众观赏游览的场所。 6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由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7物种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出现频率与多样性。即指地球表面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 8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基因组的变异性。即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基因的总和。9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圈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整个自然界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稳定。 10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的变化与频率。即指生物圈内生活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态变化的多样性。 1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复杂的系统。 12动物行为: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运动方式、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13行为的动机:是动物表现某一行为的内部状态或驱动力,有目的及方向性,既是行为的动力,也是行为目标的决定因素。 14反应性行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刺激或对其他动物所作出的反应,包括动物的姿势、姿态、反射及呼唤等。 15社会行为:是群居动物常见的行为现象,其作用在于有效地辨认同种个体、家庭成员、信息传递以及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16行为需要:是指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17行为缺失:是指动物在现代管理条件下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行为。 18环境贫瘠:环境无法满足禽畜表现其习性行为。 19传染源:指能使病原体生长、繁殖并持续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20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一定方式侵入其它易感动物的方式。 21易感动物:指对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 22就地保护:是指通过立法,以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天然栖息地保护起来,限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的演化和繁衍,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23迁地保护:又称异地保护,是指在动物原产地以外对动物进行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24饲养密度:指房舍内动物密集的程度,即单位面积载畜率。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 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检疫除害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_ 处理和低温处理等。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_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__________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_________ 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实施 处理的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 ____________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______________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方法包括: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 wick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_____________ 物。 二、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林业植物检疫办事指南

林业植物检疫办事指南

林业植物检疫办事指南 一、办证项目 核发《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产地检疫合格证》、《检疫要求书》、《植物检疫证书》(省内、出省)。 二、办证内容 (一)核发《产地检疫合格证》 1、申请条件 生产、经营下列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1)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2)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 (3)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4)种苗繁育基地、种子园、母树林、贮木场及加工场(点)。 2、申报材料 (1)申请单位或个人证明和申请人身份证明。 (2)申请者需提供申请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品种名称、规格、数量、地点以及联系方式,填写、递交《森林植物产地检疫申报表》(可在网站下载)。 3、办事程序和时限 (1)受理申请的当地森检机构在生产期间或调运之前,派专、兼职森检员按照《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对申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产地检疫。 (2)经产地检疫合格的,5天内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不合格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报检单位应按规定进行除害处理;复检合格后再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有效期6个月。 (二) 核发《植物检疫证书》(省内、出省) 1、申请对象 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引种及负责引种后检疫监管的证明材料; (6)再次引进相同品种种苗时,需出示国内种植地森检机构出具的疫情监测报告; (7)首次引种国内或种植地所在省没有的林木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或者已有引种,但一次进口量特别巨大的,审批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8)申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人身份证明。 (9)申报进口物种要求写明品种、拉丁学名、规格、产地、数量、单价、进口总额(可另附清单),同时必须附上订货合同一份。 (10) 引进种苗的隔离试种计划和管理措施; (11)《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证书复印件; (12) 属贸易引进的单位还应提供具备进出口贸易林木种苗资格的证明; (13)属政府、团体、科研、教学部门交流、交换、科研用途引种的,同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 3、办事程序 (1)当地森检机构现场踏勘核查隔离试种地点,对初审符合引种种植要求的,签署意见后,转报上一级森检机构复审。 (2)经市(地)森检机构复审符合要求的,由其签署意见,报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3)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自受理之日起30天内审批完结。对符合规定的,签发《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 三、收费标准 按照《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林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价费字[1992]196号)的有关规定: (一)产地检疫 (1)苗木(包括花卉及观赏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为货值的0.40%;林木种子为货值的0.10%;药材为货值的0.30%;果品为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1、病料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2采取病料所用容器、手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采样时应无菌操作。 (3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 (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 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用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 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 30min 。 器皿 (玻制等经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或放于 0.5%~1%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 软木塞和橡皮塞置于 0.5%石碳酸水溶液中煮沸 10分钟 载玻片在 1%~2%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水洗后用清洁纱布擦干, 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 一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 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方法中不同动物采血部位分别是什么? 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毛皮动物小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 多量采血可在隐静脉采集, 也可用尖刀划破趾垫 0.5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

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 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 4、病料的采取方法中采血的方法是什么? 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 (拔毛 , 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 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 3mm ~4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 5、一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 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石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液体装在封闭的毛细管或试管运送。 寄送肠道时, 先清除肠内粪团, 用灭菌盐水清洗后, 置于盛有上述保存剂的试管中即可。粪便可移入灭菌容器中寄送。 6、指出一般组织病料的记录、包装和运送方法 送检样品的记录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应有一式三份的送检报告, 一份随样品送实验室, 一份随后寄去,另一份备案 送检样品包装和运送 所采集的样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 24h内的放在 4℃左右的容器中运送。 24h 内不能运送的,把样品冷冻,并以此状态运送 7、什么是 A 分区划线法和 B 连续划线法?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特制定本实施 细则。 第二条全国对内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检疫)工作,由林业部林政保护司执 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疫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的 森林植物检疫站或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执行。 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及县(市)、自治县、市辖区的检疫工作,由省辖市、 地区、自治州及县(市)、自治县、市辖区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执行。未设检 疫机构的,由同级林业局指定的单位执行。 第二章检疫人员及检疫机构职责 第三条检疫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林业、森保助理工程师,或中等林业专业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森保工

作三年以上、熟悉业务的技术员; 二、工作认真负责,大公无私,能严格贯彻执行检疫的政策法令; 三、身体健康。 第四条地方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检疫人员,经同级林业行政部门,按 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审查批准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统一发给 森林植物检疫员证。 第五条省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有关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 二、拟定本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三、补充本省检疫对象和应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名单; 四、对危险性森林病虫组织调查,划定疫区、保护区,提出封锁、扑灭检疫 对象的措施; 五、检查指导本省各森林植物检疫站的检疫工作,必要时执行现场检疫任务; 六、统一签发出省的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即《植物检疫证书》)但边远地区 出省检疫证书的签发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动植物检疫答案_题目

选择: 1、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类别不包括(D) A检疫性植物病原物B检疫性动物C检疫性杂草D检疫性林木 2、检疫性甲虫的种类数占进境植物检疫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___A___ A 70% B 50% C 30 % D 10% 3、下列是进境植物检疫性甲虫一类(C) A、双钩异翅长蠹 B、椰心叶甲 C、棕榈象甲 D、稻水象甲 4、甘薯黑斑病,1937年从日本传入辽宁(c),至1945年该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甘薯产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种病害至今仍在各省、市为害。 A沈阳B鞍山C盖平县 D 徐州 5、(A)的成虫把卵产在果实上,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可引起细菌等感染,造成落果或整个果实腐烂。该虫以其分布和寄主之广,繁殖力之高,危害程度之大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农业害虫之一 A地中海实蝇B菜豆象C稻水象甲D椰心叶甲 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英文缩写(c) A、FAO B、IPPC C、PRA D、SPS 6、下列关于动植物检疫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动植物检疫具有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综合性。 B.动植物检疫是卫生检疫中的一种。 C.我国的动植物检疫类型是发展中国家大陆型。 D.检疫会阻碍对外经济贸易。 7、以下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C) A.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 B.从俄罗斯运过来的原木。 C.美国进口的玻璃杯。 D.荷兰进口的鲜花。 8、下列不属于动植物检疫基本属性的是(D) A.法制性 B.预防性 C.国际性 D.强制性 9、外来入侵种的入侵过程是(C ) A.传入→潜伏→定殖→扩散→暴发 B.入侵→定殖→潜伏→扩散→暴发 C.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 D.潜伏→定殖→扩散→暴发→衰败 10、下列不属于外来入侵种危害的是(B) A.破坏生态平衡 B.增加物种丰富度 C.加速物种灭绝 D.影响国际贸易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 1.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2.检疫处理:一种采取扑杀即全部杀掉,尸体深埋或焚烧,另一种则退回。对于动物产品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输入的法定程序。 5.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6.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7.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8.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9.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生物的或者其它科学的和经济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限时检疫: 11.植物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12.植物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1.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2.实验室检测:是指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动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3.出境动物:是指我国向境外国家或地区输出供食用、种用、养殖、观赏、演艺、科研实验等用途的家畜、禽鸟类、伴侣动物、观赏动物、水生动物、两栖、爬行、野生和实验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