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复习策略

解析几何复习策略
解析几何复习策略

解析几何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11-03-16T16:58:34.35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吴清平[导读] 据题目的已知条件,通过转化与化规的数学思想,把求曲线方程转化为圆锥定义来解题。

吴清平(仙游县度尾中学,福建莆田351266)

一、曲线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一般都是容易题。现在的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只要掌握以下两种解法。

1.定义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通过转化与化规的数学思想,把求曲线方程转化为圆锥定义来解题。要注意所求方程中所表示的点是否都是曲线上的点,尤其注意那些特殊的点。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2,0)、B(2,0),动点C 满足条件:△ABC 的周长为10,记动点C 的轨迹为曲线M,求曲线M 的方程。

2.待定系数法

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多以难题出现,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突出考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但也有固定的解题思路。

1.写出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

(1)如何设直线方程

①没有已知条件,可设为y=kx+b(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斜率都是存在的);

②已知直线的斜率,也可设为y=kx+b;

③已知直线过定点(a,b),分两种情况:

(Ⅰ)可设为y-b=k(x-a),分为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二种情况。

(Ⅱ)可设为x-a=k(y-b),分为斜率为0 与不为0 两种情况。

(2)设圆锥曲线方程(一般情况下直线和圆锥曲线只设一个)。

2.求解方程

解析几何专题训练理科用

解析几何专项训练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 1、若直线m my x m y mx 21=++=+与平行,则m =_-1____. 2、若直线2+=kx y 与抛物线x y 42 =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k 1 ,02 3、若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为()2,1n =,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rctan2π- (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4、已知抛物线2 0x my +=上的点到定点(0,4)和到定直线4y =-的距离相等,则 m = -16 5、已知圆C 过双曲线 116 92 2=-y x 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且圆心C 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C 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16 3 6、已知直线1l :210x y +-=,另一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1,3)d =,则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 4 π 7、已知直线:0l ax by c ++=与圆1:2 2 =+y x O 相交于A 、B 两点,3||=AB , 则OA ·OB = 12 - 8、若直线m 被两平行线1:10l x y -+=与2:30l x y -+=所截得线段的长为22,则 直线m 的倾斜角是 0015,75 . 9、若经过点(0,2)P 且以()1,d a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l 与双曲线132 2 =-y x 相交于 不同两点A 、B ,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2215,3a a <≠ . 10、(理科)设曲线C 定义为到点)1,1(--和)1,1(距离之和为4的动点的轨迹.若将曲线

C 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 45,则此时曲线C 的方程为__22 142 y x +=___________. 11、等腰ABC ?中,顶点为,A 且一腰上的中线长为3,则 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2 12、如图,已知OAP ?的面积为S ,1OA AP ?=. 设||(2)OA c c =≥,3 4 S c =,并且以O 为中心、A 为焦点的椭 圆经过点P .当||OP 取得最小值时,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22 1106 x y += . (二)选择题 13、“2a =”是“直线210x ay +-=与直线220ax y +-=平行”的( B )条件 (A )充要;(B )充分不必要;(C )必要不充分;(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4、如果i +2是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02 =++n mx x 的一个根,则圆锥曲线 12 2=+n y m x 的焦点坐标是( D )(A))0,1(±; (B))1,0(±; (C))0,3(± ;(D))3, 0(± 15、已知:圆C 的方程为0),(=y x f ,点),(00y x P 不在圆C 上,也不在圆C 的圆心上, 方程0),(),(:'00=-y x f y x f C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B ) (A) 方程'C 表示的曲线不存在; (B) 方程'C 表示与C 同心且半径不同的圆; (C) 方程'C 表示与C 相交的圆; (D) 当点P 在圆C 外时,方程'C 表示与C 相离的圆。 16、若双曲线221112211:1(0,0)x y C a b a b -=>>和双曲线22 2222222 :1(0,0)x y C a b a b -=>>的 焦点相同,且12a a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2222 1221a a b b -=-; ②1221 a b a b >; ③双曲线1C 与双曲线2C 一定没有公共点; ④2121b b a a +>+;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 序号是( B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y P x o A

新版精选2020高考数学专题训练《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完整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9年高中数学单元测试卷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两腰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20x y +-=与740x y --=,原点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则底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A .3 B .2 C .13- D .12 -(2008全国2理) 2.设R n m ∈,,若直线02)1()1(=-+++y n x m 与圆1)1()1(22=-+-y x 相切,则 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1,31[+- (B )),31[]31,(+∞+?--∞ (C )]222,222[+- (D )),222[]222,(+∞+?--∞ 3. 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垂直,则l 的方程是 A .3210x y +-= B.3270x y ++= C. 2350x y -+= D. 2380x y -+= 二、填空题 4.若⊙221:5O x y +=与⊙222:()20()O x m y m R -+=∈相交于A 、B 两点,且两圆 在点A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 5.光线从(2,0)A -出发经10x y --=反射后经过点(5,5)B ,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分析:轴对称的应用,直线的方程.250x y --=.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中心坐标为(3,2),其一边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y+1=0,则边AB 的对边C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7.若(1,0),(2,3)A B -,则AB =______,AB 的中点坐标为_________

解析几何大题题型总结(1)

圆锥曲线大题训练1 (求范围)例1、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1)3()2(22=-+-y x 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12=?ON OM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定值问题)例2、已知椭圆C :12222=+b y a x (0>>b a )的离心率为2 2,点(2,2)在C 上。 (1)求C 的方程; (2)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例3、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 k ( x — 1 )(k >0),曲线C 的方程为 y 2 = 2x ,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系原点。求证:OB O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定值 例4、已知双曲线C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条渐进线的夹角的正切值为724,点A (5,49)是C 上一点,直线l :)4(4 5>+-=m m x y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 (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 (2)当m 的值变化时,求证:0=+AN AM k k

例5、已知椭圆C :)0(122 22>>=+b a b y a x 过A (2,0),B (0,1)两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 上,直线PA 与y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ABNM 的面积为定值。 (轨迹方程)例6、已知点P (2,2),圆C :x 2+y 2—8y=0,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 (1)求M 的轨迹方程; (2)当|OP|=|OM|时,求l 的方程及△POM 的面积。 例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一个顶点为B (0,-1),离心率为 36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 (0, 2 3)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且|BM |=|BN |,求直线l 的方程。

《空间解析几何2》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229 学时:22 学分:1.5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语译名:In terspace An alytic Geometry (2)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向 量代数知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刻理解坐标观念和曲线(面)与方程相对应的观念,熟练掌握讨论空间直线、平面、曲线、曲面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几何直观分析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高等代数》及《数学分析》及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为日后胜任小学教学工作而作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平面与空间直线(14学时) 1.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的各种形式的方程,能判别空间有关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能熟练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与交角。 2?教学重点:根据条件求解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教学难点:求解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 4.教学内容: (1)平面的方程(2课时):掌握空间平面的几种求法(点位式、三点式、点法式、一般式)。 (2)平面与点及两个平面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平面与点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3)空间直线的方程(2课时):掌握空间直线的几种求法(点向式、两点式、参数式、一般式、射影式)。 (5)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6)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7)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直线与点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8)平面束(2课时):掌握平面束的定义(有轴平面束和平行平面束),并能根据题意求平面束的方程。 (二)特殊曲面(8学时)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doc

解析几何解答题 2 2 x y 1、椭圆G:1(a b 0) 2 2 a b 的两个焦点为F1、F2,短轴两端点B1、B2,已知 F1、F2、B1、B2 四点共圆,且点N(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 5 2.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k≠0)的直线m 与椭圆G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Q 为EF的中点,问E、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0, 3 3 )、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 2 2 1 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 ,动直线l : y kx m 与圆 2 2 1 x y 相切,且与双曲 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P1 (x1, y1 ), P2 ( x2 , y2) . (Ⅰ)求 k 的取值范围,并求x2 x1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P1A1 的斜率为k1 ,直线P2A2 的斜率为k2 ,那么,k1 k2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 2 C : y ax 的焦点为F,点K ( 1,0) 为直线l 与抛物线 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两点,点 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D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u u u r uu u r 8 (3)设 FA ?FB ,求BDK 的面积。.9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中点 T 在直线OP 上,且A、O、B 三点不共线.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 Ⅱ) 求PAB面积的最大值.1 2 ,点 P(2,3)、A、B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 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 [

3、已知抛物线2 :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求BDK ?的面积。. { —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 、

高等数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复习

第五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5.1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表示:→ -AB 或a (几何表示)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a |、||a 1. 方向余弦:? ?? ? ??=||,||,||)cos ,cos ,(cos r r r z y x γβα r =(x ,y ,z ),| r |=2 22z y x ++ 2. 单位向量 )cos ,cos ,(cos γβα=→ ο a 模为1的向量。 3. 模 → →→ ?=++=a a z y x a 2 22|| 4. 向量加法(减法) ),,(212121z z y y x x b a ±±±=±→ → 5. a ·b =| a |·| b |cos θ212121z z y y x x ++= a ⊥ b ?a ·b =0(a ·b =b ·a ) 6. 叉积、外积 |a ?b | =| a || b |sin θ= z y x z y x b b b a a a k j i a // b ?a ?b =0.( a ?b= - b ?a ) ? 2 1 2121z z y y x x == 7. 数乘:),,(kz ky kx ka a k ==→ → 例1 1||,2||==→ → b a ,→a 与→ b 夹角为3 π ,求||→ →+b a 。 解 22 ||cos ||||2||2)()(||→ →→→ →→→→→→→→→→→ →++=?+?+?=+?+=+b b a a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θ 713 cos 12222=+???+= π 例2 设2)(=??c b a ,求)()]()[(a c c b b a +?+?+。 解 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 )()]()[(a c c b b a +?+?+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总结

教学内容: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 教学目的 1.复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相关知识及基本应用 2.掌握典型题型及其处理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知识梳理和题型归类以及重点题型的处理方法知识分析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主要掌握数轴上点的坐标公式、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这些公式是进一步学习直线、圆和其他曲线 的基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又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 通过由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到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的研究,逐步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方法;通过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感受形与数的统一,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数形转化的意识和能力;由数轴上和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的特点,感受数学世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对称之美、简洁之美、和谐之美。 (二)直线的方程 1. 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 若直线l的方程记为f(x, y) 0,则需满足两条: 1)直线l 上的每一个点,其坐标都是方程 f (x, y) 0的解; (2)坐标满足方程 f (x, y) 0的点都在直线l 上。 2. 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都是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在特殊形式中,点斜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其余三种形式都可以由点斜式推出。

以上几种特殊形式的直线方程都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当具备这些几何条件时便能很容易的写出其直线方程,所以在解题时要恰当地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 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点斜式或斜截式;已知截距或两 点,选择截距式或两点式。 与直线的截距式有关的问题: ①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a| |b| a b; |ab| 1 2 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 ; ③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k=-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比较,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适用于任何位置的直线,特别地,当 C B=0,且A ≠0时,可化为x=-A ,它是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当A=0且B≠0时,C 可化为y=-B ,它是一条与y 轴垂直的直线。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中提到的“截距”不是“距离”,“截距”可取一切实数,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如直线y=3x-6在y 轴上的截距是-6,在x 轴上的截距 是2。 因此,题目的条件中若出现截距相等这一条件时,应分为①零等;②非零等这两种情形进行讨论;题目的条件中若是出现截距的绝对值相等这一条件,应分为①零等;②同号等;③异号等这三种情形进行讨论,以防丢根。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依次是重合,平行和相交,其中相交里面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因此,教材里面首先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进而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遵循了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两条直线之间的特殊关系,对于研究其他曲线的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要熟练掌握,并充分认识到它的地位和作用。 4.点到直线的距离解析几何里所研究的曲线实际上就是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研究点的运动规律,往往要以已知的点或直线作为参照,研究动点相对于这些已知点(定点)或直线(定直线)相对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便是重要的参考量之一,在解析几何中处于重要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对今后所学有关曲线知识的理解深度。

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参考答案)

1. 过点Mo (1,1-,1)且垂直于平面01201=+++=+--z y x z y x 及的平面方程. 39.02=+-z y 3. 在平面02=--z y x 上找一点p ,使它与点),5,1,2()1,3,4(-)3,1,2(--及之间的距离 相等. 7.)5 1,1,57(. 5.已知:→ →-AB prj D C B A CD ,则)2,3,3(),1,1,1(),7,1,5(),3,2,1(= ( ) A.4 B .1 C. 2 1 D .2 7.设平面方程为0=-y x ,则其位置( ) A.平行于x 轴 B.平行于y 轴 C.平行于z 轴 D.过z 轴. 8.平面0372=++-z y x 与平面0153=-++z y x 的位置关系(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重合 9.直线 3 7423z y x =-+=-+与平面03224=---z y x 的位置关系( ) A.平行 B.垂直 C .斜交 D.直线在平面内 10.设点)0,1,0(-A 到直线?? ?=-+=+-0 720 1z x y 的距离为( ) A.5 B . 6 1 C. 51 D.8 1 5.D 7.D 8.B 9.A 10.A. 3.当m=_____________时,532+-与m 23-+互相垂直. 4 . 设 ++=2, 22+-=, 243+-=,则 )(prj c += . 4. 过点),,(382-且垂直平面0232=--+z y x 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0.曲面方程为:442 2 2 =++z y x ,它是由曲线________绕_____________旋转而成的.

知识讲解_《解析几何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 -基础

《解析几何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2.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4.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5.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6.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 7.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1)直线方程的几种表示形式中,除一般式外都有其适用范围,任何一种表示形式都有其优越性,需要根据条件灵活选用. (2)在求解与直线方程有关的问题中,忽视对斜率不存在时的直线方程的讨论是常见的错误,应特别警惕. (3)确定直线方程需要且只需两个独立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是常用方法. 常用的直线方程有: ①00()y y k x x -=-; ②y kx b =+; ③2 2 0(0)Ax By C A B ++=+≠; ④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λ为参数).

要点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1)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0 90,互相平行; (2)当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0 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 0时,两直线互相垂直。 2.斜率都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 (1)已知直线111:=+l y k x b 和222:=+l y k x b ,则21//l l ?1k =2k 且21b b ≠ (2)已知直线1l :0111=++C y B x A 和2l :0222=++C y B x A )0,0(222111≠≠C B A C B A ,则 1l ∥2l ? 2 1 2121C C B B A A ≠= 。 要点诠释:对于一般式方程表示的直线的位置的判定,可以先将方程转化为斜截式形式,再作判定。 3.斜率都存在时两直线的垂直: (1)已知直线111:=+l y k x b 和222:=+l y k x b ,则 12121⊥?=-l l k k ; (2)已知直线1l :0111=++C y B x A 和2l :0222=++C y B x A ,则 1l ⊥2l ?02121=+B B A A . 要点三: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 2 00B A C By Ax d +++=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1l 和2l 的一般式方程为1l :01=++C By Ax ,2l :02=++C By Ax ,则1l 与 2l 的距离为2 2 21B A C C d +-= 。 要点诠释:一般在其中一条直线1l 上随意地取一点M ,再求出点M 到另一条直线2l 的距离即可 要点四:对称问题 1.点关于点成中心对称 点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恰是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因此中心对称的问题是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问题。 设00(,)P x y ,对称中心为(,)A a b ,则P 关于A 的对称点为00(2,2)P a x b y '--。 2.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平面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经典必看)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2||a → ()单位向量,3100|||| a a a a →→ → → == ()零向量,4000→ → =|| ()相等的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5???? =→→ a b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b a b b a → → → → → → ≠?=∥存在唯一实数,使()0λλ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OA OB OC →+→=→ OA OB BA →-→=→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e e a → → → 12,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为该平面任一向量,则存在唯一

实数对、,使得,、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λλλλ12112212a e e e e →→→→→ =+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i j x y →→ ,是一对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a x i y j x y a a x y → →→→→ =+=,称,为向量的坐标,记作:,,即为向量的坐标() 表示。 ()()设,,,a x y b x y → → ==1122 ()()()则,,,a b x y y y x y x y → →±=±=±±11121122 ()()λλλλa x y x y →==1111,, ()()若,,,A x y B x y 1122 ()则,AB x x y y → =--2121 ()()||AB x x y y A B →= -+-212212,、两点间距离公式 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叫做向量与的数量积(或内积)。1a b a b a b →→→→→→ =||||cos θ []θθπ为向量与的夹角,,a b → → ∈0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2: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 ,求BDK ?的面积。.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几何初步测试题

《解析几何初步》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x-2y-1=0 B.x-2y+1=0 C.2x+y-2=0 D.x+2y-1=0 2.若直线210ay -=与直线(31)10a x y -+-=平行,则实数a 等于( ) A 、12 B 、12- C 、13 D 、13 - 3.若直线,直线与关于直线对称,则直线的斜率为 ( ) A . B . C . D . 4.在等腰三角形AOB 中,AO =AB ,点O(0,0),A(1,3),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 A .y -1=3(x -3) B .y -1=-3(x -3) C .y -3=3(x -1) D .y -3=-3(x -1) 5.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 A . B . C . D . 6.若直线与直线关于点对称,则直线恒过定点( ) A . B . C . D . 7.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1,则m ,n 的值分别为 A.4和3 B.-4和3 C.- 4和-3 D.4和-3 32:1+=x y l 2l 1l x y -=2l 2 1 2 1-22-02032=+-=+-y x y x 关于直线032=+-y x 032=--y x 210x y ++=210x y +-=()1:4l y k x =-2l )1,2(2l ()0,4()0,2()2,4-()4,2-

最新高三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训练

解析几何大题专项训练 1 由于解析几何大题重点考察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和交叉知识的综合 2 应用,涉及的内容丰富,易于纵横联系,对于考察学生的数学素质,综合解答 3 问题的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解析几何大题又是学生的 4 一大难点,经常是入题容易,出来难。因此加大解析几何大题的专题训练很有 5 必要。 6 例1、山东07年(21)(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7 焦点在x 轴上,椭圆C 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8 (I)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9 (II)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C 相交于A,B 两点(A,B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10 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 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11 12 13 例2、湖北(本小题满分12分) 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定点(0)C p ,作直线与抛物线22x py =(0p >)15 相交于A B ,两点. 16 (I )若点N 是点C 关于坐标原点O 的对称点,求ANB △面积的最小值; 17 (II )是否存在垂直于y 轴的直线l ,使得l 被以AC 为直径的圆截得的弦长18 恒为定值?若存在,求出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

20 21 22 例3、(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设抛物线214C y mx =:(0)m >的准线与x 轴 23 交于1F ,焦点为2F ;以12F F 、为焦点,离心率12 e =的椭圆2C 与抛物线1C 在x 轴 24 上方的一个交点为P . 25 (Ⅰ)当1m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26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l 经过椭圆2C 的右焦点2F ,与抛物线1C 交于 27 12A A 、,如果 28 以线段12A A 为直径作圆,试判断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9 (Ⅲ)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12PF F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30 求出这样的实数m ;若不存在,31 请说明理由. 32 33 34 例4、(小题满分14分) 35

《空间解析几何》学习指导

《空间解析几何》学习指导 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空间解析几何》是数学教育专业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数学课,它具有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实际应用的广泛性。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是学习后继课程所必备的数学基础,同时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的思维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程使学生切实体会“代数”与“几何”的密切关系,学会并掌握以代数为工具研究几何问题以及为代数问题寻找直观的几何背景。 二、教学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几何向量,n维向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技巧。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技能,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章向量与坐标 1 使掌握矢量的概念和记法,矢量相等和反矢量的概念 2 了解共线矢量及共面矢量等有关概念 3 掌握矢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4理解矢量加法的运算律,矢量减法的定义 5理解数乘矢量的概念,掌握数乘矢量含义及运算律 6理解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含义 7根据矢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相关判断矢量的几何关系. 8掌握空间标架的构成及坐标系的概念,掌握空间点和矢量坐标的定义,坐标与矢量的关系 9掌握投影与矢量模及夹角的关系. 10利用数积判断两矢量是否垂直;掌握矢量模的计算和两矢量夹角的计算11了解矢量的矢性积的概念,掌握矢积的计算;矢积坐标的公式;能利用矢积判断两矢量是否共线 12了解矢量的混合积的概念,掌握混合积与矢量坐标的关系 第二章轨迹与方程 1系统地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掌握矢量方程和参数方程的求法及关系 2系统地理解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的概念,掌握其方程的特征 3掌握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和参数方程的概念及求法,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及求法 4 了解螺旋线的方程.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曲线 1 认识平面方程的几种形式:(1)点法式方程,(2)一般式方程,(3)参数式方程,(4)法式化方程 2 熟练掌握平面方程几种形式的求法 3 熟练掌握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4 熟练掌握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公式

解析几何初步章节复习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解析几何初步章节复习(一) 第1课时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与巩固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及其变化关系. 2 了解确定一条直线的两个几何要素,巩固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受限条件. 3.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直线交点的求法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距离公式. 4 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这一思想方法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画展示主学生直观感知斜率与倾斜角的变化关系及确定直线的两几何要素,领会用代数运算 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数学方法,会应用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入直线方程的揭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形结 合思想,从而形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及其变化关系. 2.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受限条件. 3.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判定及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 2.直线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题带点、循序渐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及教学情境设计 : 各位同学,我们刚学习了《解析几何初步》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对直线和圆有了进一步认 识,为巩固所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对《直线与直线的方程》进行小结与复习. 问题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探究一、如图所示,直线 回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l 的倾斜角 为,斜率 k 的概念,通过观看动画体会直率的概念 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生:填空并回答 为,当直线 l 绕A点系 . 师:展示动画 生:归纳直线的倾斜角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倾斜角 与斜率的变化关系. 与斜率 k 怎样变化?

解析几何综合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已知直线1:210l ax y ++=与直线2:(3)0l a x y a --+=,若12//l l ,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 .6 D .1或2 2.已知圆C 的圆心是直线x -y +1=0与x 轴的交点,且圆C 与直线x +y +3=0相切,则圆C 的方程为( ) A .(x +1)2+y 2=2 B .(x -1)2+y 2 =1 C .(x +1)2+y 2=4 D .(x -2)2+y 2 =4 3.设抛物线C :y 2 =2px(p>0)的焦点为F ,点M 在C 上,|MF|=5.若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 的方程为( ) A .y 2=4x 或y 2=8x B .y 2=2x 或y 2 =8x C .y 2=4x 或y 2=16x D .y 2=2x 或y 2 =16x 4.双曲线x 2 1( ) A . B. m≥1 C .m>1 D. m>2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5.经过圆x 2+2x +y 2 =0的圆心C ,且与直线x +y =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6.已知抛物线y 2 =4x 的焦点F 1(a>0,b>0)的右顶点,且双 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则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 三、解答题(题型注释) 7.已知点A(3,3),B(5,2)到直线l 的距离相等,且直线l 经过两直线l 1:3x -y -1=0和l 2:x +y -3=0的交点,求直线l 的方程. 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PAB 的周长为8,且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1,0). (1)试求顶点P 的轨迹C 1的方程;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1.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 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 、F 、OM 等等。 3. 向量相等b a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重合的向量)。 4. 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a 。 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 量平行b a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 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a -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c b a =+: 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4

2.c b a =- 即c b a =-+)( 3.向量与数的乘法a λ:设λ是一个数,向量a 与λ的乘积a λ规定为 0)1(>λ时,a λ与a 同向,||||a a λλ= 0)2(=λ时,0a =λ 0)3(<λ时,a λ与a 反向,||||||a a λλ=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0 a 表示与非零向量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a a 0= 定理1:设向量a ≠0,那么,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b =a λ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 =,b =,试用a 和b 表示向量、、和MD ,这里M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 图7-4 解:→→==+AM AC 2b a ,于是)(2 1 b a +- =→ MA 由于→ → -=MA MC , 于是)(21 b a += → MC 又由于→→==+-MD BD 2b a ,于是)(2 1 a b -=→MD 由于→→-=MD MB , 于是)(2 1 a b --=→MB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7-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2 π 角度转向正向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2. 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各轴名称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坐标面分别 为xoy 面、yoz 面、 zox 面。坐标面以及卦限的划分如图7-2所示。图7-1右手规则演示 图7-2空间直角坐标系图 图7-3空间两点21M M 的距离图3.空间点),,(z y x M 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坐标把空间的点与一个有序数组一一对应起来。 注意:特殊点的表示

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答案))

1. 过点M o (1,1-,1)且垂直于平面01201=+++=+--z y x z y x 及的平面方程. 39.02=+-z y 3. 在平面02=--z y x 上找一点p ,使它与点),5,1,2()1,3,4(-)3,1,2(--及之间的距离 相等. 7.)5 1,1,57 (. 5.已知:→ →-AB prj D C B A CD ,则)2,3,3(),1,1,1(),7,1,5(),3,2,1(= ( ) A .4 B .1 C . 2 1 D .2 7.设平面方程为0=-y x ,则其位置( ) A .平行于x 轴 B .平行于y 轴 C .平行于z 轴 D .过z 轴. 8.平面0372=++-z y x 与平面0153=-++z y x 的位置关系(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 .重合 9.直线 3 7423z y x =-+=-+与平面03224=---z y x 的位置关系( )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D .直线在平面内 10.设点)0,1,0(-A 到直线?? ?=-+=+-0 720 1z x y 的距离为( ) A .5 B . 6 1 C . 51 D .8 1 5.D 7.D 8.B 9.A 10.A . 3.当m=_____________时,532+-与m 23-+互相垂直. 4 . 设 ++=2, 22+-=, 243+-=,则 )(b a p r j c += . 4. 过点),,(382-且垂直平面0232=--+z y x 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0.曲面方程为:442 2 2 =++z y x ,它是由曲线________绕_____________旋转而成的. 3.34-=m ; 4.29 19 9.33 2212--=+=-x y x ; 10.曲线1422=+z y 绕z 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