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刘峰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5期(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每一种舞蹈的舞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和中心都是基本功和身韵。
其中身韵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典舞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现实作用。
本文以中国古典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典身韵训练功能的基本要求,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基训;基本特点;运用一、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功能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舞身韵要求内外统一,身心并用。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出现使古典舞的训练变的越来越规范,摆脱了戏曲舞的束缚。
其元素是从我国武术和戏曲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是比较重要的,它使古典舞更加具有名族特色和韵味。
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训练、培养身体内在的动律、韵味和特殊的体态。
这种身韵完美的体现了我国古典民族的艺术表现力和风格性,对于表演者来讲培养韵律的把握方式和内在气息尤为重要。
而身韵训练功能的基本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具有民族韵律在我国早期的戏曲舞蹈是我国古典舞的“源头”,我国古典舞的审美规范和形体律动基础都是从我国的戏曲舞蹈中继承下来的。
正是将意蕴丰厚的戏曲舞蹈中的传统精神和古老文化才继承和发展,才有了我国古典舞的产生与发展。
而古典舞中的身韵又是结合戏曲舞蹈中的民族韵律和舞蹈的特征而产生的。
虽然身韵是从戏曲舞蹈中而产生的,但是身韵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戏曲舞蹈,它是从戏曲舞蹈中独立出来并与舞蹈融合在一起的。
在训练的过程中,古典舞主要强调腰的重要性。
以腰来带动整个身体,从而扩大整个动作的表现力,这就使得古典舞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二)民族性特色呼吸古典舞的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是民族性特色呼吸。
这种独具特色的呼吸决定了古典舞是否具有灵魂。
身韵对于古典舞来说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气息中运用身韵可以使舞蹈能力得到提高,技艺得到完善,而且不同的运气方式还可以产生不同的韵律风格。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在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身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不仅是古典舞的基础,更是古典舞的核心。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古典舞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古典舞的身韵是指舞者在舞蹈表演中所呈现出的身体韵律美。
古典舞的身韵要求舞者具备优美的身姿、协调的动作和灵活的身体。
在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身韵是首要的内容,因为它对培养舞者的舞蹈基本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韵对于舞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舞者必须具备很好的体态和体能才能够完美地展现出古典舞的身韵美。
身韵对于舞者的舞蹈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身韵可以使舞者更加专注于舞蹈技巧的训练,提高舞者的舞蹈技艺水平。
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舞者的舞蹈水平和艺术表现。
在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如何运用身韵进行训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要注重培养舞者的正确体态。
古典舞要求舞者在表演时拥有优美的身姿,这就要求舞者在基本功训练中要不断地强调正确的站姿、坐姿、行走姿势等,让舞者形成正确的体态习惯。
要注重发展舞者的身体柔韧性。
古典舞的舞蹈动作往往是以优美的弧线和流畅的曲线为主,因此舞者的身体柔韧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基本功训练中,可以通过拉伸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舞者的身体柔韧性。
要注重培养舞者的身体协调性。
古典舞的舞蹈动作要求舞者具备很好的身体协调性,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
在基本功训练中,可以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组合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舞者的身体协调性。
通过以上训练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舞者的良好的身韵,提高舞者的舞蹈水平。
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有着很高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舞者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
身韵是古典舞的核心,良好的身韵可以帮助舞者打下扎实的舞蹈基础,为以后的舞蹈学习和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舞身韵同基训的内在联系

中国古典舞身韵同基训的内在联系赵云【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07(000)001【摘要】“身韵”应贯串在整个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中,这本来是十分明确的。
但以往由于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使常常是很明确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十分明确。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古典舞就是拉拉膀、亮个旧、走走圆场,把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停留在戏曲上。
也有—部分人认为中国古典舞是装璜门面,拿“身韵”当做一种调料。
东抹抹西画画。
似乎一个芭蕾动作加个中国古典舞亮相就是中国舞,从而割裂了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内在联系。
如一个基训组合在停顿的舞姿亮相及面部表现上是运用中国古典舞的特殊表现形式,音乐也是古典音乐,而恰洽组合当中动中的和谐、对称、流畅、动作连接、动作造型本身的特点却很少符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
又如身韵组合不是从元素出发、不是从韵律入手,不注重训练学生“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等体现中国古典舞风貌及审美精髓的特性;而是盲目地、纯功能地去完成身体外部动作等等。
【总页数】1页(P88)【作者】赵云【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22.4【相关文献】1.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 [J], 杨永倩2.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 [J], 闫静3.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课程融合教学的探究 [J], 吕玉娟4.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J], 史方圆5.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J], 高伟;孟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典舞基训同身韵训练的关联性研究

古典舞基训同身韵训练的关联性研究作者:华彧鹤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4期【摘要】基本功训练与身韵训练是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训练科目,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前者奠定了后者的训练基础,后者丰富了前者的训练风格,但是,在分析两者关联性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将两者拼凑到一起,需要尊重他们的特点。
本文便以古典舞为例,从形态关联、训练目的以及未来发展等三个角度,分析基本功训练与身韵训练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关键词】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身韵训练;关联性在我国古典舞的学习体系中,基本功训练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动摇的主要功课,在之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身韵训练作为一门新的舞蹈学习课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在古典舞学习过程中,无论基本功训练,还是身韵训练,都是舞蹈学习者必须要训练的主要科目,两者虽然在训练体系上相互独立,但关系非常密切,对其关联性进行研究,也是当前领域内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两者的形态关联现阶段,我国古典舞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其重点在于直立性训练,旋转、跳跃、爆发力、柔韧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个舞蹈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形态塑造。
而身韵训练的重点则在于身体韵味的训练,从其音乐气息的角度出发,对学习者肢体、眼神、法步等方面进行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其一,忌垂直,在舞蹈过程中,舞蹈者的躯干与后背不能过于紧绷,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形态为倾倒式;其二,忌平面,舞蹈时不能局限在二维的平面角度上,还需要多作出一些多维度的旋拧动作,以提升舞蹈动感;其三,忌直线,整个舞蹈过程需要多进行曲线与圆线的走位,以保证舞蹈的连贯性[1]。
两者的训练过程都更倾向于训练舞蹈者的形态,虽然具体要求不同,训练过程却是异曲同工。
二、两者的训练目的对于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来说,其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形体有效的训练方法,其主要的训练目的是要实现人体动作的和谐、标准以及规范,培养人的身体协调能力,地面、腰部、腿部、控制、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都是基本功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其训练目的是为舞蹈者的舞蹈技术以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古典舞是一门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舞蹈艺术。
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艺术创新后,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了一门高深的舞蹈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够对人体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身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为学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1. 培养提高舞者的形体能力身韵是舞者在舞蹈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身体轻盈、柔美的形态。
学习身韵能够有效地提高舞者的形体能力和柔韧度,使舞者的身体更加灵活、敏捷,能够更加自如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长期的身韵训练还能够改善舞者的姿势和体态,使其在表演中更加优美、自然,更有观赏性。
2. 培养舞者的舞蹈品质身韵不仅是一种体态,还是一种内在修养,它要求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一种文雅、婉约的情感。
通过学习身韵,舞者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让自己的舞姿更加自然、含蓄、优美。
在平时的舞蹈训练中,身韵还能够使学员在舞蹈表演中更加自信、沉稳,从而提高其艺术修养和表演品质。
在学习身韵的过程中,舞者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不断地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状态。
这种艰苦的训练过程需要舞者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通过艰苦的身韵训练,舞者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舞蹈表演中更加沉稳自信,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1. 注重自然与和谐身韵的表现不能太过刻意和矫揉造作,必须以自然和和谐为本。
舞者在学习身韵时,应该注重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技术技巧的融合,从而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最自然、最优美的状态。
2. 注重细节把握身韵包含着众多的细节要求,每一个舞姿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练习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身韵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从而帮助学员逐步领悟舞蹈的灵魂和内涵。
3. 拓展学习方式身韵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基本功训练,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拓展学习。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追溯至古代,源远流长。
它以其独特的
身韵和优雅的舞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基本功教学中,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运用起着
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姿态和良好的身体形态。
古典舞韵律宛如大自然中的流水和鸟鸣,舞蹈者需要通过合理的身姿和动作来表达出这种
韵律感。
在基本功教学中,舞蹈老师会注重学生的姿势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站立、行
走和转身等基本动作。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姿态和身体形态会逐渐变得优雅,体现出
古典舞独特的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细腻的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古
典舞注重舞蹈者对舞台的整体感知和表达,在表演过程中舞蹈者需要以舞姿和眼神等细节
刻画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基本功教学中,舞蹈老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舞
台的感知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观察并模仿自然界中的事物、要求学生通过舞蹈来诠释一个
故事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出细腻的表达能力和对舞台的敏锐感知能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姿
态和良好的身体形态,细腻的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协调性和平衡感,以及毅力和自信心。
通过古典舞身韵的运用,学生可以在基本功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
达古典舞的内涵和魅力。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重要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古典舞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其中,身韵作为古典舞的核心要素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重要性。
首先,身韵是舞蹈形式的基础之一。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的动作和身体的表现,通过精确、扩展和优雅的动作展现舞蹈的美感。
身韵可以说是舞蹈形态的外在表现,通过肢体的姿态、动作的连贯性和韵律的把握,传递着古典舞中特有的情感和意境。
在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者需要通过对身韵的把握来展示出舞蹈的魅力和高雅,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身韵的训练和操控来保持舞蹈技巧的完美。
其次,身韵在舞者的塑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舞蹈是一门集合了美学、表演和体育等多种要素的艺术形式,舞者的形象和气质对于整个表演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韵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动作,更是舞者内外兼修的体现。
通过对身韵的培养和塑造,舞者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魅力和气质特点,从而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在古典舞的演绎过程中,舞者需要通过对身韵的严格训练和表现力的发挥来塑造出独特的形象和风格。
另外,身韵对于古典舞作品的传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舞蹈作品的传达需要舞者通过身韵来准确表达舞剧中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肢体的细微动作和姿态的变化,舞者可以将古典舞作品中的情感、意境、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准确而深入地传达给观众。
身韵的准确表达不仅赋予了古典舞作品更加深远的内涵,同时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古典舞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身韵在古典舞演绎中的流畅性和协调性是确保舞蹈作品成功呈现的重要因素。
在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者需要通过对身韵的掌握和运用来确保动作的顺畅和协调。
身韵的流畅性不仅能够使舞蹈形式更具美感,还能够提升整个舞蹈作品的整体品质。
只有在身韵的精确表达和无缝连接的基础上,舞者才能够展示出舞蹈形式的完美和深邃。
综上所述,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祖同根相得益彰_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

同祖同根 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张 蕊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李正一教授在诠释 古典舞时这样讲道: 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既不同于芭蕾舞,也不同于现代舞,而是真正中国的东西;它既不能代替其他舞种,其他舞种也代替不了它,可谓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存在价值。
既然是中国的东西,那么民族风格特色应是中国古典舞的主体。
在中国历史舞蹈演变的多种形式中,确立了以戏曲舞蹈这种仍在生存的形式作为中国古典舞建构的主要基础,使我们始终坚持 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广采博收,提取科学的方法来推动中国古典舞的建设和发展。
它主要贯穿在素质、能力、技巧、身体表现力以及它的舞蹈语言等各方面。
特别是由李正一教授、唐满城教授所创建的 身韵课程,使中国古典舞从戏曲中真正的脱离出来,寻找到人体运动之本而形成自身独立的舞蹈表现形式,在教学训练上,找到了中国古典舞外部形态与内在神韵的审美特征,使二者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并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创作不可缺少的语言核心,在教学与创作、课堂与舞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创立、发展直至成熟,给古典舞基训带来了新的血液,课堂的舞蹈语汇丰富了,连接流畅了,基训的风格性、舞蹈性加强了。
因此,同属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的 基训和 身韵可称之为 同祖同根。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使二者在教学中巧妙的结合,恰当的运用,使其 相得益彰呢?在此,我就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以及在课堂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发表时间:2010-02-25T17:09:09.030Z 来源:《学问》2009年第20期供稿 作者: 孙 磊[导读] 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助,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孙 磊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2) 【摘 要】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分别阐述了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训练目的,更重要的是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递进关系,如果只有身韵,做出的动作会过于的水,但只练习古典舞集训身体就会僵硬,使其内涵类似于芭蕾,因此古典舞是两者兼并的产物,缺一不可的。【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古典基训;身韵;结合;整体 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类别, 它创立于五十年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经历了很多磨练、整理、加工、创造,让它有了较长的艺术实践的经验而流传下来,是具有独特风格魅力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着很高的地位,是中国的代表舞种。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多元化的舞蹈,它结合了中国最有代表的古典文化的戏曲和武术。它是借鉴了戏曲的身段和表演艺术,武术的基本功的训练。戏曲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戏曲文化。它有着非常独特的表演艺术,中国古典舞是把中国的戏曲音乐化,节奏化。舞蹈化这样来表现生活的。古典舞,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中国著名的戏曲大师梅兰芳,就称之为“ 中国古典舞蹈家”。武术虽然属于体育的范围。但从发展的渊源来看,“舞武同源”。舞蹈和武术是不可分割的。武术的特点是没有约束和限制,它的动作速度快,幅度非长大、气魄大、粗犷、舒展、洒脱、豪放的风格。跟以前的以戏曲为主的中国古典舞相比,在动作的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做动作的时候幅度大,豪放等,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虽说古典舞继承了戏曲、武术的动作,但它不着眼于动作,纯技巧纯功能性的训练那些层面上的东西,而它具有民族特性,就应为这样才让中国古典舞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类别。中国古典舞主要分为两大类,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训,在这里我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和中国古典舞基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对应的阐述,以下是我对它们的看法以及说明。 中国古典舞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诞生于1980年,它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在继承与发展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对改进和丰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民族风格与肢体语言的直接影响,最早中国古典舞身韵不叫身韵叫中国古典舞身段。凡是从戏曲舞蹈中吸收整理。已经行风格训练为目的的课程都称之为“身段”。所以,对现在已经行成完整体系和教材的“身韵”课在创建之初也称之为“身段”。虽然这身韵与身段一字之差就标志着中国古典舞蹈找到了审美的支点,所谓风格、韵律、语言、归结到底就是一个民族感情、民族审美的“韵”字。这“韵”字包含了“韵律”、“韵味”、“意韵”、“神韵”、“气韵”、等,从1984年开始就把“身段”正式改名为“身韵”。 “身韵”一词是由“身法”与“韵律”的相结合得来的。“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上的神韵与风采。也可以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也是中国舞演员所必需具备的艺术修养与素质。我们都知道做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舞演员,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堪的技术技巧外,还要具备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及身法与韵律,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
舞蹈是人体语言运动的一种表情艺术,这其中,仅仅具备了技术技巧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身法的训练,既"身韵"训练,同时实施舞蹈教学的教材,应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盲目性,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做一浅析,诚祈同行专家们不吝赐。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我本身就是一个舞蹈演员,所以我知道一个好的演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一些技术技巧外,还要认识并且掌握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也就是“形、神、劲、律”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实际上也可以说是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深入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它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丰富、细腻、极富表现力的身法韵律、动律节奏特点,表现方法等。所谓“形、神、劲、律”,什么是“形”一切在外部所展现的动作、运动的路线、舞蹈的姿态等一切用肢体运动的都可以称之为“形”。什么是“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要是没有了神韵,就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艺术,所以要做到“神领形,”形神兼备”。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 “反衬劲” “神劲”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律”这个字它包含自身的律动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中意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和掌握的。 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助,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通过:“形神劲律”的训练掌握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传统的美的规范及其运动规律,从而大大增强演员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基训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大众.文中对高职院校古典舞基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以其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舞蹈艺术人才。
古典舞基训的内容是:(一)、柔韧度的训练——“腰腿功”,实际上是腰、腿柔韧和能力的训练。(二)、能力的训练——1、抓好地面、空中的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的训练。2、抓好旋转能力的训练。3、抓好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4、着力增强踝关节能力的训练。(三)、技术技巧的训练——1、旋转的训练。2、跳跃的训练——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
做好素质训练——解决形体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所以说,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比如“搬前旁腿”要完成180度,而且还要求主力腿、动力腿都是绝对的直膝,还要求主力脚半脚尖,控制到最高度,并保持很长时间(两个八拍)。这说明在素质训练上要向动作的极限要求发展。所以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衬,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古典舞基训课不再是一种风格训练的补充教材,而是把它作为从根本上完善古典舞连接的关键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只有掌握好以上三方面的训练是古典舞训练的第一步。我们想通过身韵去把握民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形体运动规律上的具体体现。 基训对身韵的作用、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训是外部形体动作语言,身韵的语言是内在感情。感情与形体两者互相依存,感情引导形体动作,形体则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感情离开形体动作就无从表达,而形体动作离开了感情就变成机械运动而是去艺术价值。所以舞蹈演员必须进行内部技术与外部技术两方面的训练。通过训练把一个自然形态的形体变成为专业质、功能、风格、表现等诸多方面的技术训练。
中国古典舞神韵的教学要从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要同时要解决形体训练、素质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所以说,以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达到训练的效果。所以说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 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如果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使是找到了发展古典舞的根和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我现在就举例说明它们二者的关系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整体。例如:古典舞女子独舞《木兰归》这个舞蹈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基训的基础训练内容如抬旁腿控制、大刀花、和小射燕等几个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就这几个动作就能看出一个古典舞演员的好坏,演员在这几个动作上面表现的非长好,观众一个就能看出这个演员有这非常深厚的功底,导演在动作设计上就给人一中冲击感,虽然整个舞蹈没有很高难度的技巧但是一些淋漓尽致的复合转使整个舞蹈看起来连贯流畅,再加上运用古典舞的韵律、身韵的形、神、劲、律,在人们欣赏技术技巧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舞者对旦角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得称许的是《木兰归》演员功底之深,对身体各部位运用与控制的能力,以及抓住了人物的内在思想感情,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基训是外部形体,身韵是内部感情的表现,是它们二者的相结合才使得演员将这位旦角表现的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