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1选用靠近水源,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做床,每亩大田准备苗床面积中稻30-35平方米,杂交?R15-20平方米。
2苗床宽1.5―1.6米,沟宽30―35厘米,墒边留10-15厘米宽高的小埂,有利保水保肥。
3施足底肥、增施农家肥,每平方米于播种前7-15天施腐熟农家肥5-8千克,水稻专用苗肥或复合肥80-100克,硫酸锌15-20克,绿地虫1-3克防治地下害虫。
4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每亩大田选用良种2.5-3千克,于播种前2-3天充分晒种后用泥水选种。
用清水冲干净后再用:“施保克”或40%多菌灵药剂0.15%溶液浸种72小时,防除恶苗病。
5播种时间的确定于移裁时间和适宜秧龄50-60天来确定。
6扣种稀播,培育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扣种稀播,每平方米播种量80-100克,播种前墒面浇透水,同时每平方米喷施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敌克松800~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
播种后盖上一层过筛的细土,确保种子盖严。
然后盖上薄膜。
7苗期管理:盖膜后5-6天出苗,盖膜时间8-10天,揭膜前通风炼苗1-2天后再揭膜,揭膜后注意防治鼠害。
二叶一心时结合清粪水每平方米施敌克松2-3克
8苗期管水:旱育秧苗床地水份管理是看早晚床土干燥,
秧苗叶片无水珠或午间叶片打卷时浇一次透水。
如果遇降雨,要及时排除积水。
9适时移裁秧龄50-60天,叶龄4-6叶时即可移裁。
10合理密植:一般亩栽2.6―3万丛,采用宽窄行或等行条栽。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02
技术流程与操作要点
旱育秧技术
苗床整理
在播种前对苗床进行深翻、细 整、施肥等操作,以利于秧苗 的生长。
播种方式
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 种,同时注意控制播种密度。
苗床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水 源方便的旱地作为苗床,同时 注意避免病虫害。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 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
VS
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对高 品质、绿色安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旱 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稻米由于 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符合了市场的需求 ,价格也得到了提高。
04
技术推广与建议
技术推广策略与方法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农民培训、 宣传资料、农业技术讲座等, 向农民普及水稻旱育稀植浅插 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方
技术发展与应用
发展历程
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完善并得到 广泛应用。
应用范围
该技术在国内外水稻产区均有广泛应 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影响因素
影响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包括气候 条件、土壤肥力、品种选择、种植管 理等。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该技术将进一 步完善和优化,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 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苗床管理
在秧苗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 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秧 苗生长健壮。
稀植技术
稀植原因
通过稀植可以增加单株分蘖,提高成穗率和 产量。
肥水管理
在种植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以满足稀植水稻 的营养需求。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旱育稀植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上,旱育稀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本文将就如何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本原理水稻旱育稀植是一种以控制土壤湿度和调节土壤水分平衡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农作物对水分的耗费,节约水资源,以提高水稻的收获量。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通过把水稻田分割成若干小区,分别采取不同的土壤水分管理措施,在地表和地下水势是梯级变化的条件下,控制土壤湿度梯度,逐步实现从“大湿-小湿”的梯级逐步变化,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提高肥力,并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实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实施是一个技术性的艰苦过程,要求农民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
首先要把水稻田分割成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根据地表和地下水势的情况,完成从大湿-小湿梯级逐步变化的要求。
1、在大湿区,要采取一定的抽水排水操作,把较多的水分从大湿区引入小湿区,控制土壤湿度,保证水稻植株获得适量水分。
2、在小湿区,要采取适当的淋施技术,为水稻植株提供较少的水分,但又不能使株冠部缺水,以保证稻穗膨大饱满、穗粒饱满。
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好处1、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收获量,提高水稻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收益。
2、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减少水源污染。
3、可以增加农业种植面积,减少土地流失和沙漠化,从而维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有助于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土地恢复,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应该加以广泛开展和推广,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洲等地。
相比于一般水稻的栽培,寒地水稻在生长期、管理技术上有着特殊的要求。
本文将从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寒地水稻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种植技术1. 选址与土壤准备寒地水稻适合在寒冷大陆性气候地区栽培。
在选址时应选择适宜的土地,远离河流、湖泊、山谷等潮湿地带。
对于土壤要求,寒地水稻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沼泽土或腐殖质土中生长,土壤PH值在5.5-6.0之间为最佳。
在进行土壤准备时,应将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和基础肥料充分混合,使土壤质地更为松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还需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止冬季水稻遭受淹水。
对于寒地水稻的种植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种植时间,避开极端的低温期。
2. 种子选择与播种方法在种子选择方面,应选择生长期短、抗寒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水稻品种。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处理、药剂处理等,以增强种子的萌发能力和抗病能力。
播种方法上,可以采用直播、插秧等方式。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播种。
在播种密度上,应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最佳的密植程度,一般建议每亩种植水稻株数在1.5万-2万株之间。
二、施肥技术寒地水稻对养分的需求比一般水稻要高,因此在施肥上需要更加注重。
施肥前首先要进行土壤化验,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酸碱度,有的放磷肥,一定要根据化验结果来确定。
1. 基础肥施用基础肥主要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在基础施肥时,应选用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机肥,比如腐熟的农家肥、木屑肥等。
对于无机肥,可以采用氮磷钾复合肥,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合理施用。
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追肥,以满足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养分需求。
一般追肥分为幼穗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和抽穗期追肥。
幼穗期追肥应注重氮肥的施用,促进幼穗的生长;灌浆期追肥则应注重钾肥和磷肥的施用,帮助水稻结实;抽穗期追肥要注重氮肥和磷肥的施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旱地条件下以宽行、低密度、节水、节肥、适时灌浆和高质量生育的种植方式。
水稻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的限制,水稻生产面积已经相对有限。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农民们就开始寻求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来提高产量。
在种植窄行稀植稻的实践中,营养能力会增强,农民生产成本会降低,而产量和质量则往往更好。
先从玉米、豆类、芝麻等旱地庄稼中获取经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技术,而是从诸如玉米、豆类、芝麻这样的旱地农作物中得到的经验。
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中,育秧密度要求较高,一般为15-20公斤每亩左右,同时开展浸种、穴插、拔苗、拔秧等措施,虽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和质量,但损失却非常大,而且也无法给农民带来更好的生产利益。
由此,人们开始寻求农业技术和方法的更新,以求更好的效果,在发现玉米、豆类、芝麻等庄稼在干旱环境下也可以高产稳产后,人们就开始思考这些经验是否可以运用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
实践证明这种思想完全可行,凭借着旱育稀和高质量的种植方式,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收益。
“宽行、低密度”的种植方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宽行、低密度”,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实现节水、节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耕地经济价值。
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过程中,种植的行距可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普通的行距经常在45厘米左右,但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可以将行距合理调整到60-70厘米甚至更宽,这样种植的植株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通过“宽行、低密度”种植方式,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营养消耗,还能够增强植物的适应性,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和生计。
“节水、节肥”的生产管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传统种植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节水、节肥”,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益。
在实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前,农民要充分掌握生产技术,包括土地利用、土壤调理、育苗、种植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摘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地区种植水稻的新兴技术。
本文从技术简介、特点、优点、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以其节水、耐旱、增产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关键技术包括适宜品种选择、合理施肥、灌溉管理等。
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整地、栽植、施肥等环节,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特点、优点、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应用、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简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条件下水稻生长的栽培方法。
在干旱地区,水稻的种植往往会受到水资源的限制,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种技术通过精准施肥、科学灌溉、合理密植等方式,提高了水稻对干旱的抵抗力,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耗水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信心将这一技术不断完善,为解决干旱地区水稻栽培难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特点1. 高效节水: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的用水量,实现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
2. 节约劳力: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减少传统水稻栽培中的人工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3. 减少病虫害发生: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种植水稻的意义1、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其中亚洲稻米消费占世界90%以上。
2、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水稻抗逆性强,适应性很广,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50%以上,比其他粮食作物均高。
稻谷加工后的米糠、谷壳以及稻草,在工农业上都有广泛用途。
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水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水稻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水稻不仅含有各种粮食中所共有的全部营养元素,而且还有以下特点:一是淀粉含量高(76.6%),二是纤维含量最低(0.6%),三是含有合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而且人体所必需的而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赖氨酸、苏氨酸含量多,所以生物价值较高。
因此,水稻是富有营养,质细适口又易消化吸收的重要高产作物,其副产品又有多种用途,是社会经济效益很高的粮食作物。
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进行温床育苗与油纸、草帘等覆盖旱床育苗。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于60~70年代进行塑料薄膜保温旱床育苗研究。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日本水稻专家应黑龙江省科委邀请协助研究寒地水稻旱育秧移栽技术。
在两国水稻专家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经过研究和创新,使这项技术更加符合水稻生长特性和寒地稻作生态环境,并于1981年由黑龙江省科委组织省内专家评估论证,定名为“寒地水稻旱育秧稀植栽培技术”,简称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引起了全省水稻热,带来了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的科技进步,从而使全省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除其他各项生产环节外,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产原因1、旱育苗较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早10天和20天,从而延长了生育期,多争得200℃~400℃有效积温,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黑龙江省生育期短、积温少的劣势,又充分利用了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大这一自然优势。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一般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引发的水稀释现象让稻田的水分紧缺成为农民的严峻挑战。
因此,开发出适用于旱育环境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不施用水的情况下,采取特定的栽培技术,利用植物生理生化变化实现水稻高产。
其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适合旱育环境的稻品种作为栽培材料,研究已知的优良品种,培育新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通过遗传育种技术来培育抗旱性强、产量高、抗病性好的水稻品种,以满足不同经济区和社会环境的要求。
其次,要提高米穗的形成率,应采取增加米穗的措施,尤其是在株毛返顶后,要积极管理水稻的生长,防止太多幼苗在同一株枝上产生,并采取疏枝和整形等措施,以促进水稻对旱育环境更适应,提高米穗形成率。
此外,还要采取妥善的土壤管理措施,解决旱育环境中的氮素供给缺乏问题,以保护水稻的根系,提高根系的活力,以调节并稳定水稻的生长状态,为稻谷的萌芽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以实现植株的高产发育。
最后,通过科学的农艺技术和方法,如及时性的施肥、施用农药等,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除草除害,改善稻田的微生态环境,以实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运用。
旱育税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节水和高产栽培技术,是满足新时代粮食生产和总体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举措。
它既可以帮助农民节水、节粮,又可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因此,它的应用受到了政府和农民的高度关注,水稻旱育税植高产栽培技术将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可持续发展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总之,水稻旱育税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促进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它在满足当今社会粮食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水稻旱育税植高产栽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技术应用的运用效果不仅与水分供给紧密相关,而且还受气候变化因素,气候变化的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实现水稻旱育税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有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作者:董玉霞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4期
寒地稻区无霜期短,热量资源不足。在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做好适宜品种选择、育苗技
术、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的防治等工作是实现寒地水稻稳产创高产的技术保障。
一、选择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
水稻高产选择品种很重要。首先选择适应本地积温较正常成熟期、抗逆性强、丰产性突出
的品种。其次品质优良的品种,种子纯度99%,净度100%,芽率100%。逊克县四积温带的
主栽品种有:稻花香、绥粳17、龙粳46等。
二、育苗技术
1、床土调酸、消毒
水稻幼苗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一般育苗田都要调酸。经调酸后幼苗生长在酸性土
壤上,生理机能旺盛,在酸性条件下可提高土壤某些營养元素的有效性;抑制土壤中的立枯病
菌。此外,酸性土壤还能增加稻苗的抗逆能力。
2、种子消毒、浸种、催芽
消毒方法:用35%恶苗灵,配制成250倍液或用40%多菌灵,配制成200倍液或901种子
消毒剂500倍液浸种,以消灭各种病菌。
浸种:种子吸足自身重25%的水分,即种子含水量达到40%时,胚才能萌动。一般稻种
吸足自身重25%的水分,需要100-110℃,如果在10℃水温条件下需10-11天;15℃时需要7
天。
催芽:催芽质量要求一快二短三齐。即在1.5-2天内完成催芽任务,催出的芽要短,1mm
左右,只达破胸露白程度,而且要求芽长整齐一致。
3、育苗
钵体育苗2-3粒,机插盘育苗每盘播芽种100-125g。种子分布要一致,用过筛无草子的活
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7-1cm。撒施拌有苗床除草剂的毒土后床面平铺保温地膜,出苗50%
左右及时撤掉地膜,防止烧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到1叶1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练苗,棚内温度控制在
28℃,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到20-25℃左右。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
长;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插秧前几天若夜间没用低温,昼夜揭膜炼
苗。
三、合理施肥
1、底肥:优质农肥每公顷10立方米,氮、磷、钾比例是2:1:1。无施农肥基础每公顷
施化肥:二铵130-150kg、钾肥150kg、尿素300kg,氮磷钾总量的50%做为底肥于翻前或耙
前深层施入。
2、分蘖肥:水稻进入分蘖期,即在田间察看苗情,能分辨出黄绿苗时施分蘖肥,施肥量
为全年施氮量的20%。10天后如果水稻叶色落黄时,可酌情再施入全年氮量的10%。
3、穗肥:抽穗前18左右追施,全年氮量的10-20%,全年钾量的50%。当田间茎数越多
时穗肥就越晚施,田间茎数越少时穗肥就要早施,使正处在穗分化的分蘖达到穗大粒多的目
标。施肥时要做到“绿中有黄黄中补,高中有矮矮中施”,把叶色、高矮调匀。
4、粒肥:一般粒肥在见穗时施入为宜,施肥量为全年施氮的10%。
四、田间管理
1、水层管理:水稻插秧后,返青期要浅水灌溉,以水保温,增温加快秧苗返青,返青
后,水层保持3cm促进有效分蘖。有效分蘖结束计划茎达80%时,及时排水晒田5-7天,控制
无效分蘖。晒田复水后实施间歇灌溉措施,即灌水3-5cm,待水层达0水位脚窝无水时再灌下
茬水,采用间歇灌溉除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到17℃以下温度时灌10cm以上水层外,
一直反复进行到成熟期。水稻黄熟后排干。
2、科学除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化学除草为插秧前封闭除草,插秧前
1-2天,每公顷用25%恶草灵1500ml,水耙后混水甩施。插秧后5-7天用60%的丁草胺1200-
1500ml施入,水层3-5cm,保持5-7天,有效防除水田杂草,同时结合人工防除田间剩余杂
草。
3、病虫害的防治:1叶1心期每平方米用2.5克敌克松1000倍液浇施预防立枯病。插秧
前苗床喷乐果,做到秧苗带药下地,移栽后用乐果复喷。7月上旬防叶瘟病,田间达到防治指
标时,可用施保克或使百克防治。孕穗期防治穗茎瘟,可用施保克防治。
(作者单位:164499黑龙江省逊克县松树沟乡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