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
菌胶团名词解释

菌胶团名词解释菌胶团概念:是指聚合度高,以单个细菌为核心,由胶体包裹的生物絮团。
菌胶团分类:分为胶体金属-氧化物胶体、多孔玻璃纤维素质基、水溶性高分子基、藻类-胶体、霉菌-胶体和聚苯乙烯泡沫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
菌胶团构成:6、菌胶团能引起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粘连,提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物质的运输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加速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和废物排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7、腐败微生物(产毒菌):产生毒素(PAH)或使毒素失去毒性的微生物。
3、发酵性:发酵性的细菌种类可以利用某些糖、氮源,或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环境中的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硫化物等微量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物质。
8、有益菌:是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人体肠道中寄生的一些细菌,具有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这些菌与宿主之间构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10、肠道菌群不同程度上能影响宿主的健康,但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宿主。
11、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变化是宿主健康状况的指示器,并且有助于揭示宿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2、有益菌:是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人体肠道中寄生的一些细菌,具有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这些菌与宿主之间构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些菌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种类很多,根据人体对肠道菌群的研究,现已鉴定的有300余种。
菌胶团定义:聚合度高,以单个细菌为核心,由胶体包裹的生物絮团。
菌胶团构成:3、对肠道菌群有益,对宿主没有害处的活的微生物。
2、能被宿主肠道中的消化酶、有益菌(正常存在的)所降解。
1、当肠道中菌群失调时,胃肠道内环境就会发生紊乱,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有害菌大量繁殖,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和吸收,残渣积累,出现腹泻、便秘或交替发作。
1、因生活习惯改变和饮食结构改变所造成的菌群改变,从而诱发某些疾病。
2、非正常菌群所致的急慢性腹泻、便秘等。
3、对肠道菌群有益,对宿主没有害处的活的微生物。
4、能被宿主肠道中的消化酶、有益菌(正常存在的)所降解。
生物絮团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生长和免疫活性的影响

( 1 0 0 0 L ) 中培育 的生 物 絮 团 用 作 养殖 斑 节 对虾
( 2 . 9 0 ±0 . 1 0 g ) 的膳 食补 允物 。在 虾 的基 础饲 料 中添 加不 同 含量 的干 燥 生 物 絮 团 : 0 %( B 0 , 对
活性 。
( A q u a c u l t u r e ) ) V o 1 .4 1 8 41 9 )
于扇 贝资 源 恢 复 工 作 , 采用 N e t m i n d e r 对 网 笼 做
涂层 处理 可 消除 养殖 设 施 在 春 季 的更 换 需 求 , 从
而 降低 劳动 力成 本 ; 未 来 还应 进 一 步 改 善 网 笼 的 涂层 T艺 , 以使尼 龙搭扣 不被 涂层 封住 。
( A q u a c u l t u r e Re s e a h V o 1 .4 5,I s s u e 2)
生 物 絮 团对 南 美 白对 虾 仔 虾 的 生 长 和 免 疫 活 性 的 影 响
已有 提 议 将 养 虾 生 产 中 的 生 物 絮 团 技 术
游 离氨氮 、 p 和补充氧气对养殖皱纹盘鲍
生 长 的影 响
南 非鲍 鱼 ( 皱纹盘鲍 ) 可 以在 串联 水 道 养 殖 系统 中进行 集约 化 养 殖 , 但 对水 的再 利 朋 会 提 升
( B F T ) 用 作可 减少 对环境 影 响并可 阻 止病 原体 入
侵 的一 个可持 续 的养虾 生产 实践 。与 生物 絮团技 术 相关联 的微 生 物 群 落不 仅 可 以去 除 营养 物 , 还 能 改善饲 料 的利用 和 动物 的健康 。生 物絮 【 才 1 系 统
葡萄糖在水产养殖上的妙用

葡萄糖在水产养殖上的妙用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20年第20期葡萄糖价格低廉,但却在水产养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培养养殖水体生物絮团。
养殖水体通过补充葡萄糖(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0.5~2.0公斤)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生物絮团,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同时能降低水体嗜水气单孢菌、柱状黄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浓度,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
2.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按照0.5~5.0克/米3的剂量(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0.3~3.0公斤)全池泼洒葡萄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草鱼、鲫鱼、团头鲂和甲鱼等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3.抑制养殖水体蓝绿藻的繁殖。
蓝绿藻水华暴发的池塘往往碳氮比偏低,按照3~10克/米3的剂量(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2.0~6.7公斤)全池泼洒葡萄糖,池塘碳氮比控制在(15~20)∶1,能有效抑制蓝绿藻的暴发。
4.提高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
养殖水体在补充葡萄糖(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0.5~1.0公斤)的同时,另外补充适量维生素C、牛磺酸等,能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可有效缓解因环境突变、水温持续过高等引起的水产动物应激性死亡。
商品青蛙长途运输一般采用人工降温、冷藏运输,如在冰浴浸泡的水体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可以提高青蛙在低温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
5.促进水产动物胚胎发育。
在孵化水体中添加2~6毫克/升的葡萄糖,可以促进杂交石斑鱼、普安银鲫等的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提高孵化率,降低鱼苗的畸形率。
6.保肝护肝。
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每公斤鱼体重添加1克葡萄糖),能有效缓解草鱼等鲤科鱼类因重金属、抗生素以及营养因素导致的慢性肝中毒现象,增強鱼的肝脏解毒功能,降低鱼的死亡率。
(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罗云云; ;邮编:412000)。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从2 0世 纪 7 0年 代 开 始 , 人 类 对 水 产 品 的 需
B F T对 养 殖对 象 的生 物 防治 作 用 , 总结 B F r生 物 防治 的优点 及可行 性 , 并对 B F T未 来 的研究 及 发 展 方 向进行 展望 。
求 以每年 8 . 9 %一 9 . 1 % 的速 度增 长 , 不 断扩 张 的 养殖 规模 加剧 了水 资 源 和 土地 资 源 的紧 张 , 由此 也 给 自然 环 境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压 力 [ 1 - 3 ] 。 长 期 以
大 面积 推 广 。 以色 列 养 殖 专 家 A v n i m e l e c h倡 导 的生物 絮 团技 术 ( B i o l f o c T e c h n o l o g y , s r r ) 是 当
前 比较 先进 的水 产 养 殖技 术 之 一 _ 8 J , 具有 净 化 水 质、 减 少换 水 量 、 提 高 饲 料 利 用 率 的 作 用 , 在 以色 列 、 美国 、 泰国、 印度 及 巴西 等 国家 的对 虾及 罗非 鱼养殖 上 取得较 大 成 功 。此外 , 有 研 究进
B F r 是 借鉴城 市 污水处 理 中 的活性 污泥 技术
( A c t i v a t e d s u s p e n s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 A S T) , 通 过 人 为
不经处理 , 直接排放 , 对水资源及环境造成一定的 影响 。在 此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循 环 水 养 殖 系
一
生物 絮 团是 由细菌 群落 、 浮 游动植 物 、 有机 碎 屑等 经 生物 絮凝 形 成 的 团 聚物 , 絮 团 的大 小 可 从
生物絮团对锦鲤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D〇l:10.3969/j. issn. 1004-6755.2017.08.006生物絮团对锦鲤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李涛\杨平凹2,白海锋\高志\袁永锋\杨希\贾秋红1(1.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2.甘肃省徽县水产站,甘肃徽县742300)摘要:为了研究生物絮团对观赏鱼类生长影响及对养殖水质净化效果,通过设置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碳 氮比为20:1)进行了锦鲤养殖效果对比试验。
30 d的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组锦鲤的特定生长率相比对照 组显著提高CP<〇. 05),饲料系数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成活率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 05)。
在池塘水质净化方面,生物絮团组的亚硝酸盐氮浓度和氨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 势,生物絮团系统达到稳定后,生物絮团组的二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〇. 05)。
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 术应用在锦鲤养殖中能有效净化池塘水质,同时可促进锦鲤生长。
生物絮团通过实现饲料中蛋白质的二次 有效利用,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水体污染。
关键词:生物絮团技术;锦鲤;养殖水质;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近年来,随着水产品需求量的提高,水产养殖 业向着集约化、工厂化的方向发展,饲料投喂量和 养殖密度也相应增加,养殖动物排泄到水里的污 染物也随之增多,xt环境产生的污染日益严重[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养殖者看 重的是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长远的 可持续的生态影响,导致很多养殖集中区域环境 日益恶化。
传统的、高密度的养殖引起致病微生 物大量繁殖、导致病害频繁发生,严重时出现水产 养殖动物大批量死亡,这些结果给水产养殖从业 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 密度精养池塘的水质恶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养殖 动物死亡率高等问题已成为实现水产养殖业提质 增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物絮凝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e a c t o r s ,S B R)中创造条件生产生物 絮凝体 ,培养好后收 形成 可被 虾、罗非鱼等滤食性养殖对象直 接摄食 的生物 絮 r
凝体 ,即实现了养殖水体的净化 ,又可实现投喂饲料 中蛋 集絮 团进 行投 喂 ,或者作为水产饲料 中鱼粉的替代物 。异
白质 的重复利用而明显降低饲料 成本 ,同时可明显提高养 位式生物絮凝 可以和循环水养殖 系统结合 ,以实现养殖 固 殖对 象的抗病 力 ,被认 为是一种具有 良好经济效益、环 境 体颗粒物 的资源化利用。
0 l 3 年第l l 期 6 4 中圃水启 2
( > 1 5 ) ,在足够 的搅 拌强度条件下 ,异 养细菌利用有 机 的养殖 对象 。第二 种是异 位式 ,既将 生物絮 团的生 成和 碳将 水体中的氮素通过氨氮的形式升级为微生物蛋白质 ,
养殖活动分 开 ,在外置序 批式反应器 ( S e q u e n c i n g b a t c h
2 . 基 本 类型
被认为 是一 种环境 友好 的水产 养殖模 式 ,但会 明显增 加 物絮凝研究 中常规测试 指标 。 从理 论 上 分 ,一 种 是 藻菌 共 生 的 生物 絮 凝 ,第 二 种是 以细菌 为主 的生 物絮 凝 。藻 菌生物 絮凝 多见于 室外
美国、越南、马拉西亚、泰国等罗非鱼和虾的商业 化养 殖 池塘养 殖 ,发生 的光 和作 用能够 明显补 充养殖 水体 中的 H和DO的昼 中研 究、实践并逐步推广。本文对生物絮凝技术在 中国水 DO,但菌相和 藻相 的平衡协调 比较 困难 ,p 产养 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并根据我国的水产养殖 产 夜变化 比较 大 ,诱 发养殖 对象处 于应激 状态 。 以细 菌为 业特点对今后 的发展方 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
2024届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生物试题(2024汕头一模)

2024届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生物试题(2024汕头一模)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态环境部2023年10月26日发布公告,正式将澄海列入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这“国字号”金字招牌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对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充分肯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共同合作B.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远远大于其间接价值D. 生态文明建设遵循自生、协调、整体等原理2.研究发现P53基因能促进DNA损伤的修复,也能促进过度DNA损伤时的细胞发生凋亡。
当P53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使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的能力下降,造成细胞癌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53基因可能是一种原癌基因B. 过度DNA损伤会诱发细胞癌变C. 发生凋亡的细胞内无基因表达D. P53基因甲基化造成该基因突变3.华南马尾杉是一种中型附生蕨类植物,常附生于阴凉的石壁或树干上,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列为近危级。
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华南马尾杉种群数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设置固定面积的样方B. 在保护区内随机取样C. 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D. 采标本回实验室统计4.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游离的Ca²+ 浓度约为10-⁷mo/L, 细胞外的Ca²+ 浓度约为10-³mol/L, 该浓度差由质膜上的转运蛋白甲维持。
受胞外信号刺激,胞外的Ca²+ 通过转运蛋白乙快速运输到胞内使Ca²+ 浓度升高至5×10-6mol/L,Ca²+ 激活某些蛋白的活性调节生命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转运蛋白甲运输Ca²+ 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 转运蛋白甲运输Ca²+ 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 胞外信号刺激促使转运蛋白乙主动运输Ca²+D. 无机盐离子可作为信使向细胞传递信号5.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在一种特制的试验箱中进行。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李乐康;欧阳剑锋;王建民;曹烈;徐金根【摘要】生物絮团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养殖水体处理技术之一,本文从生物絮团技术的研究背景、概述、影响因素和对水产养殖的作用几方面对生物絮团技术进行了综述,为生物絮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生物絮团技术;水产养殖;应用【作者】李乐康;欧阳剑锋;王建民;曹烈;徐金根【作者单位】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6.9高密度精养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高产量的获得以提高放养密度和增加配合饵料投喂为前提[1-3],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很低,仅为20%~25%,多余的有机物质不断积累,产生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污染水体[4-5]。
研究显示,养殖对虾每增长1kg,消耗的清洁水源约为20t,养殖鱼类每增长1kg,消耗的清洁水源约为2~10t[6-7],为此,探索一种新的养殖方式,以期解决水质污染,饵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水处理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水质问题,大大减少换水,还能够提高饵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此外,生物絮团技术还具有生物防控作用,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8-9],为养殖业向着高效、安全、清洁、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从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背景、概述、影响因素和对水产养殖的作用几方面进行综述。
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太平洋中心海洋开发研究所最早提出生物絮团技术的原型,并实施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和南美蓝对虾(Litopenaeusstylirostris)的养殖当中[10-11] ;1982年,SteveSerfling设计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使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养殖年产量达到1500t,每d仅换水1%[12] ;1999年,以色列学者Avnimelech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通过向水体中添加碳源控制碳氮比(C/N),促进生物絮团形成,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的成活率,并有效清洁养殖水体,正式系统地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反应机制理论,极大推动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快速发展[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絮团
生物絮团技术是指通过调控水体营养结构,利用多种糖类调节
C/N比,配合益生菌,在最短时间内使益生菌占优势,从而抑制有
害菌。益生菌通过降解转化养殖系统中的残饵、粪便等营养废物为
可供浮游藻类繁殖利用的营养物质,达到变相肥水的目的。通过转
化氮、磷等养殖自身污染物质成为菌体蛋白质,产生各种胞外产物
和代谢物,为对虾提供可以重新摄取的营养来源,使养殖对虾对饲
料氮素利用率提高接近1倍,同时还降低了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
物质,净化了水体,解决了养殖水体有害物质积累的问题。可在养
殖系统中构建良好的池塘生态,进而使生态营养循环得以形成并有
效运转,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养殖环境。在这样的良好养殖环境下,
菌体蛋白质、各种胞外产物和代谢物与浮游动植物、营养盐、有机
碎屑以及一些无机物质经生物絮凝形成团聚物即为生物絮团。前期
菌体本身和生物絮团共同为虾苗提供最优质的天然饵料,可直接供
虾食用,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免疫力,并调控净化水质。
简单的说生物絮团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第一是生物絮团作为食物
链的前端存在,为虾苗提供最优质的天然饵料,从而减少饵料浪费,
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对虾的消化和免疫能力,抑制致病微生物
的生长,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二是生物絮团作为生物链的末端存
在,可降解转化养殖系统残饵和粪便,降低池塘富营养化,促进氮
吸收,加强水质稳定性,净化水质;实质上,生物絮团是一个由菌
体蛋白质、有益菌胞外产物和代谢物及浮游动植物、营养盐、有机
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聚集而成的小型生态圈。菌体本身和絮团共同
供虾摄食,并调控净化水质。
絮团营养素中添加的多种糖类经科学的C/N配比,配合芽孢杆
菌,脱氮菌,可快速促进养殖水体中生物絮团的形成,降低水体中
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定向培养对虾养殖水体中有益细菌,
增加微生物胞外产物活性成分,提高对虾非特异免疫力。长期使用
絮团营养素可以很好的调控养殖微生态环境。营造菌-藻平衡,达到
促进养殖代谢产物良性循环、净化水质、降低饵料系数,使对虾健
康生长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