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试题(答案)及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试题(答案)及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试题(答案)及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试题(答案)及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第一卷(共七大题,共80分)

一、听句子(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根据所听句子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选择符合题意的图画回答问题,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每小题听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have?

2. Which way is Miss Green going to take?

3.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oday?

4. How is the weather this morning?

5. Which picture shows how the man feels today?

二、听对话(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回答每段对话后面的问题,在各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每段对话听两遍。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第6小题。

6. What are Mike and Kate doing now?

A.They are talking on the phone.

B.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C.They are seeing a doctor.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7小题。

7.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best in winter?

A. Swimming.

B. Skating.

C. Sking.

听第三段对话,回答第8小题。

8.How much does the woman hve to pay if she wants to buy both?

A. 100 dollars.

B. 150 dollars

C. 250 dollars

听第四段对话,回答第9小题。

9.What is the medicine for?

A. Colds.

B. Headaches.

C. Coughs.

听第五段对话,回答第10小题。

10.Where was the watch made?

A. In China.

B. In Japan.

C. Neither in China nor in Japan.

听第六段对话,回答第11~12小题。

11.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Husband and wife.

C. Father and daughter.

12.What is kate interested in?

A. Art.

B. Sports.

C. Traveling.

听第七段对话,回答第13~15小题。

13.Where does Jane come from?

A. England.

B. China.

C. France.

14.How long has Jane been in Beijing?

A. Two years.

B. Two weeks.

C. Two days.

15.What does Jane want to do?

A. To pay a visit to Beijing.

B. To learn Chinese better.

C. To visit friends.

三、听短文(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请根据所听的内容,在每小题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能完成句子的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编号填写在题前括号内,若用答题卡答题,则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短文听两遍。

16.The story happened on a .

A. Sunday morning

B. Saturday afternoon

C. Saturday morning

17. The weather was that day.

A. rainy and windy

B. cold and windy

C. rainy and hot

18. After he got off the taxi, he was travelling to the station .

A. by taxi

B. by train

C. on foot

19. There was no more train that day because .

A. there was a tree lying in the line

B. the train hit a taxi

C.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train.

20. He was very at last.

A. happy

B. unhappy

C. sleepy

四、听选信息(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下面是CIAC航空公司(CIAC Airlines)的订票记录单。请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正确选项完成信息要点记录,并将其字母编号填写在题前括号内。若用答题卡答题,则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本题听两遍。

21. A. Judy White B. Tim White C. Judy White & Tim White

22. A. CIAC 949 B. A V A V 949 C. CACI 494

23. A. 15:45,December 23rd B. 3:45,December 22bd C. 13:25,December 21st

24. A. Hong Kong B. Toronto C. Beijing

25. A. 14,000 Canadian dollars B. 14,000 HK dollars C. 7,000 HK dollars

五、单项填空(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三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26.People like to see films on TV instead of going to cinema.

A. the; the

B. 不填; the

C. the; 不填

27.How many are there in the international village?

A. Chinese

B. Russian

C. American

28. Don’t worry. He’s got much food. You can share.

A. Some of mine

B. some of yours

C. some of his

29.“You can’t have them both, You can choose the kite the toy car,” said Mother.

A. either; or

B. both; and

C. not only; but also

30. Yesterday it rained heavily when school was over. We stay in our classroom.

A. should

B. must

C. had to

31. ―Why didn’t you go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Because I .

A. wasn’t invited

B. didn’t invite

C. haven’t invited

32.Would you please send a doctor? My grandfather is ill.

A. away

B. for

C. off

33. have finished the work can leave.

A. Those who

B. Anyone C . The one who

34.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World Cup 2006 in Germany.

A. visiting

B. watching

C. looking

35. You’d better her number in the phone book.

A. look into

B. look for

C. look up

36. There is going to a sports meeting next week. If it , we’ll have to ca ncel it.

A. be; will rain

B. have; will rain

C. be;rains

37. We haven’t decided if.

A. will we take a field trip

B. we take a field trip

C. we’ll take a field trip

38.―Do you like the two skirts?

―The yellow one is good but the green one looks .

A. nicer

B. nice

C. best

39.―I called you this morning, but nobody answered.

―I the flowers in my garden at that time.

A. watered

B. was watering

C. water

4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igns means“You mustn’t stop your car here.”?

六、完形填空(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在各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A professor told students to go into the city slums(贫民窟)to study the life of 200 boys. He

asked them to (41)reports(报告)about each boy’s life and future. Most of the students wrote, “He doesn’t have any hope.”

Twenty-five years (42), another professor read about the earlier reports. He told his students to (43)what happened to the boys, They tried very hard and found that 176 of the boys had become successful (44)doctors, teachers or scientists.

The professor was very (45)and decided to study it further. Luckily, all the men were living in the same city and he was able to visit and ask each one,“What made you (46)?”

They all answered, “They was a good teacher.”

The teacher was (47)living there, so the professor found her and asked the old lady (48)she had pulled those boys out of the slum, and changed them into successful people. The teacher’s (49)began to shine and said with a sweet smile, “It’s really very easy, I (50)those boys. I’m proud of them.”

41. A. read B. study C. write

42 .A. later B. before C. ago

43. A. search B. find out C. look for

44. A. for B. like C. as

45. A. glad B. surprised C. worried

46. A. surprising B. successful C. famous

47. A. already B. even C. still

48. A. how B. where C. when

49. A. face B. eyes C. mouth

50. A. taught B. loved C. helped

七、阅读理解(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阅读下列短文,并做每篇短文后的题目。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回答所提问题或完成所给句子的最佳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A

51.If you want to go out for lunch on Sunday, you can call at .

A. 83386223 or 83338989

B. 87679690 or 83386223

C. 83338989 or 87872738

D. 87872738 or 876796960

52. If you want to buy a new dress, you can go to .

A. 69 Hong Kong Road

B. 368 East Huanshi Road

C. 5300 Shanghai Road

D. 635 Grand Road

53. isn’t open for two and a half hours in the afternoon on weekdays.

A. Full Hotel

B. Hongnan Restaurant

C. History Museum

D. Baihe Shopping Center

54. On Sunday morning, the coffee shop in Full Hotel doesn’t open until .

A. 6:30 am

B. 7:00 am

C. 7:30 am

D. 8:00 am

55. You can know when you visit History Museum.

A. the history of South China

B. the history of Guangdong’s native people

C. the history of Shanghai

D.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B

Jess really felt very happy. When he arrived at his seat in the classroom that morning, he found an invitation(请柬)on his desk. It was from several of his classmates asking him to join them on a camping trip.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he was asked to join in an out-of-school activity. Why were they asking him now? Nobody seemed to like him. In fact, he had been so lonely that he drowned his feeling with food. As a result, he had put on a lot of weight, and this gave the kids something more to make fun of him.

Cindy, who was standing near Jess when he read the invitation, went out quickly to tell the others that the trick(恶作剧)had worked. Everyone was pleased that Jess thought that was true. But there was no camping trip. The whole thing was made up.

At first, Cindy thought it was fun. But later, when Jess told her that he was going to buy a sleeping bag with his savings(积蓄), Cindy had a second idea. She knew that Jess’s family had little money, and she hated to see him spend his savings on something he would never use. Cindy also hated to tell Jess the truth. Her close friends would be angry with her.

What could she do now?

56. The sentence“…he drowned his feeling with food”means“”.

A. he ate a lot to make himself feel less lonely

B. he asked for a lot of food from his classmates

C. he brought his food to his classmates

D. he had a lot of food to put on weight

57. What would happen if Cindy told Jess the truth?

A. Jess would go on the camping trip himself.

B. Jess’s family would be angry wi th Cindy.

C. Cindy might have trouble with her friends.

D. Jess would be thankful to his classmates.

58. If Jess really bought a sleeping bag, .

A. everyone else would also buy one

B. it would be the best in the class

C. Cindy would pay for it

D. He would have it for no use

59. From the story we can guess .

A. everybody would go camping in the class

B. Jess had few friends in the class

C. Cindy was Jess’s best friend I the class

D. Jess joined in many out-of-school activities

60. Choos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Jess and His School

B. Jess and His Friends

C. An Invitation for Jess

D. Jess and His Camping Tip

C

配对阅读,右栏是8条信息,请将这些信息与左栏的问题配对,并将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写在

第二卷(共三大题,共40分)

八、完成句子(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按照下面各题的汉语意思用英语完成句子,把答案写要横线上,字数不限。

66. 刘翔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Liu Xiang is one of in China.

67. 人们应该学会怎样保护自己。

People should learn .

68. 谁在敲门?是汤姆吗?

the door? Is Tom?

69. 我们把吴爷爷当成好朋友。

Grandpa Wu as our good friend.

70. 班会已经开了半个小时。

.

九、看图短文填空(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借助上下文和插图补充所缺信息。每个空只能填写一个形式正确、意义相符的单词。

“Daddy, can I learn to play the (71)? I’ll try very hard.”Sarah asked her (72), Mr White.

“All right,”Mr White said. “I’ll (73)for you to have lessons for six weeks. If you play well, you can go on with your lessons. If you don’t, I will (74)the lessons.”“OK, Daddy,” Sarah said.

Mr White found her a good and expensive(75)and Sarah began her lessons.

Six weeks later, Sarah said to Mr White, “I’m (76)to play for you, Daddy.”“Fine, Sarah,” Mr White said. “Begin.”

She began to play. She didn’t play well. She made a terrible noise.

Her father had one of his friends with him. The friend put his hands over his (77)when he heard the noise.

When Sarah (78), her father said, “Well done, Sarah. You can go on with your lessons.”Sarah ran happily out of the room. Mr White’s friend turned to him. “You’ve spent a lot of (79),but she still plays very (80),”he said.

Mr White said, “Since she started learning the piano, I’ve been able to buy five apartments (单元房间)in this building very cheaply. In another six weeks, I’ll own the whole building.”

十、读写综合(本大题分为A、B两部分,共20分)

A)信息归纳(共6小题,每小题1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信息卡: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疾病控制预防中心),if you don’t often wash your hands, you can pick up viruses(病菌)from many places and make yourself ill. You’re at risk every time you touch your eyes, nose or mouth. In fac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ays people catch colds is by rubbing their noses or their eyes when there are cold viruses on their hands. If you don’t often wash your hands, especially when you’re sic k, you may spread the viruses directly to others, You should wash your hands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After using the bathroom(卫生间).

●After blowing your nose or coughing.

●Before eating, serving or preparing food.

●After toughing pets or other animals.

●After visiting anyone who is sick.

●When your hands are dirty.

There’s right way to wash your hands. Follow these simple steps to keep your hands clean.

●Use warm water(not cold or hot).

●Wash for 15 seconds.

●Rinse(冲洗)well under warm running water and dry them with a clean towel.

B)书面表达(本题14分)

以“勤洗手,讲卫生”为中心内容,写一篇70个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包括:

1. 病菌无处不在,病菌使人生病.

2. 手是传染病菌的主要途径,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很重要;

3. 介绍你的洗手方法;

4. 勤洗手使你远离疾病,健康成长.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民族九年制学校王磊 一、试题概况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按要求设置,数与代数为49%(74分左右),图形与几何为37%(55分左右),统计与概率为14%(21分左右);易、中、难按5:3:2的题序定位及分配分值。 2、试题结构:1~1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18题为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9~28题为解答题,分值为88分,总题量为28道题目,总分值为150分。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全面考查“四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②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试卷设计时,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一题的难度略有变化,考查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②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

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紧扣课程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对学生的“四基”、“四能”与“核心概念”的考查得到较好的体现。 (1)、题目立足于课标要求,全面考查“四基” 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由教材中的题目改编而成。例如:第1、3、4、5、6、13、14、17、20、21、22等题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改编而成。有些题也是学生见过的题目的合理改造而来。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试题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形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另外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借此考查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背景、数据及动手绘制图形来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课堂教学及复习要基于《课标》和《考试说明》。 试题以《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要求为依据;体现了《课标》对学生在掌握数学和通过学习数学而达到的自身发展三大方面的要求:获得“四基”、发展能力、养成科学态度。阅读《考试说明》了解中考的考点。哪些是重要考点,哪些是必考考点。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反复练习。对那些

化学初中 2012年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预测及近三年州统考试卷浅析近三年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试题分析 1)试题总体比较平稳,注重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试题能结合 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探究性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1)考生升学的目的(2)阿坝州学生的具体情况。 2)试卷中各部分所占分值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计:31(分)31%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计:13(分)13%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计:6(分)6%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计:13(分)13% 五、科学探究计:26(分)26% 六、计算计:11(分)11% (一)试题的特点 1.强调基础,联系实际。试题所涉及知识全面,难度适中。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在具体信息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生产、科学发展中的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食品安全、金属的防锈、能源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环境问题、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等多角度、多视角进行了考查。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2.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为突出学科特点,有关实验及实验探究题目在本次中考试题中约占26分,比值较大。 在实验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所给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评价结果的素养。以及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过程,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灵活应用性题目多。今年化学试卷题型注重应用,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应用性题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出现,给学生施展学识和才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4.强调计算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化学计算题考点基本没变,难度适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答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卷面上反映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化学用语书写及计算步骤不规范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化学符号的书写是对初中化学基本化学用语掌握程度的体现。复习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中考化学试卷中涉及化学用语的试题2013年共有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与去年相比,在知识内容、题型、题量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不仅注重考查“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注重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综合意识。试卷分值与去年相比,总分值120分和题型结构没有变化,兼顾了初中毕业水平考试与选拔的功能,不过相比较去年的试题,基础题难度不大,压轴题难度有所提升。 一、试题特点:整体平稳 2017年中考试题考点与前两年对比,不少题目的考察方式与近几年题型相似,具体考点如下:

二、逐题分析:难度适中 (一)选择题 选择题较容易得分,基本上是送分题,基础部分第10题与往年题型不同,内容有变化,今年重点考察的对象是特殊四边形与相似的综合应用,但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第15题往年喜欢考察找规律的题型,今年重点考察的是整体代入法。往年第16题常求阴影部分面积,而今年和去年都是考察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问题。

(三)解答题(一) 第17、18题考点与往年相同,第19题尺规作图题今年放在了解答题(二)中,而以往学生最担心的应用题今年难度有所降低,放在解答题(一)中,容易得分。 (四)解答题(二) 数据分析与几何小综合和以往考察考点相似,但难度不大,容易得分,计算量比以前略有减少。 (五)解答题(三) 解答题(三)题型与去年基本一样,内容变化不大,难度稍有提高。23题函数小综合,相比去年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广,涉及到函数解析式、中点公式、三角函数;24题几何大综合与去年难度相当,不过题型有所变化,重点考查了圆的基本性质与圆的切线性质、三角形相似等综合内容,要求学生对圆中角度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对相关几何模型熟悉,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第(3)问求弧长,要求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求角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5题压轴题,为图形变换中的动点问题,把等腰三角形、矩形、特殊角度的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最值等编合在一起,同时也体现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并且本题较去年计算量有所加大,对学生的图形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卓越、博达教育专家认为,正确地做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完整的数学思维,区分度较高,具有选

思品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思品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思品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的考题除第1—5题是单纯时政题外,其余的第4—20题,均体现在教材内容里。也就是说,不管题目编制多么灵活,立意角度如何变化,材料怎样新颖,但最终考查的知识落脚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高于教材。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于能力方面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命题中,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出偏题、难题、怪题和超纲题,切实从初中思品课教与学的实际出发,以便于教学中把握考试内容的确定性和导向性。 命题者不回避时政热点、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教材的重点问题,学生关注的很可能就是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突出时代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试卷评价 (一)围绕热点命题 考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的观察和理解,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该卷体现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处处反应着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贴近学生实际命题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第21题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第23题的同学对捡到百元 钱的争论等。这些命题符合学生的阅历,拉近了学生与问题情境的距离,减少了审题障碍。 (三)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以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第24题,要求学生分析我国1978年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从而考查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系列知识。该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知识范围中,七年级的有:集体荣誉、完善自我、新型的师生关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我国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等;八年级的有:自尊自信、自立、责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九年级的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试题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更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主观性试题虽设置了一定的背景材料,但也更多地体现了源于教材、活与教材、高于教材,同教材的联系更为密切,答案也更加贴近教材,还要求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无论是客观性的选择题(1—5题除外),还是主观性的试题,都要求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果没有理论功底,只靠考场上查找资料,是不可能答好这份试卷的。 试题的设问丰富多采,题目不偏不怪,多是考生所熟悉的内容,同时题意的指向性也更为明确,主观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科学性,为考生答题提供了相对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有利考生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效 地防止猜题押题、死记硬套所学知识,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彰显地方特色 此次命题按照中考复习研讨会精神,试题突出地方特色。如简答题22题,考到海军诞生地、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学生卷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答案的概括性不够,不够简洁明了,不能做到扣题分析,观点与材料脱节。答案要点不全,术语不准确,口语化严重,不能准确表达观点。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2017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 今年的河南中考(数学)试卷相较以往几年的试卷有了不小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大题型题目数量变化(选择题由8道变为10道,填空题由7道变为5道,小题及解答题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2、题目考查知识点发生了些许变化(①第16题由分式化简求值变为整式化简求值,小题加入了一道分式方程化简的问题(第4题); ②第18题圆的综合题没有与四边形存在性结合;③第20题重新把反比例函数加入了解答题阵营;④选择压轴舍去找规律问题,被替换成扇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了); 3、难度降低(明显感觉今年试题难度降低了不少,这或许是一种趋势,小编大胆猜测一下,这说不定与未来两三年的普及高中义务教育有关.政策信息如下:) 二、中考数学试卷考点分析 1、命题理念: 命题要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注意整体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考查。 2、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3、命题内容与要求: 考查内容是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部分规定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方面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发现、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态度等。关注并体现的方面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设计一定的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查的问题等,以体现对学生相关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适当控制运算量。 三、具体分析如下: 2017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题型分析总览

九年级数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中考适应性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命题设计 全卷由26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 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题,36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5题,15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9题,69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为6:3:1。 5.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2、19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4、6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7题,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第24题中的方程思想,第5、16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12、15、24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数据与分析 考试基本情况 四、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华版)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瑛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 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 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人易误读字为主;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 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 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2012年深圳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1.选C, 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考察五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选D, 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细胞的结构 分析:本题考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3.选D,9(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身体的防卫 分析:本题考察人体的三道防线 4选C,7(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植物的一生 分析:本题考察植物花的结构和功能 5选B,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细胞 分析:考察细胞核的具有遗传功能

6选B,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体内物质的运输 分析:本题考察血液的循环特点 7选C, 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分析:本题考察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 8选B ,9(下)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考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9选A,7(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种子的萌发 分析:本题考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 10选C, 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食物的消化 分析:本题考察消化酶的三性”高效,专一,多样性”特点. 11选(B),7(上)第四章理化内容 考点:物理和化学变化 分析:本题考察物质的变化和实验仪器认识 12选A,8 (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 分析:本题考察表示物质符号的认识 13选C, 8 (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 分析:本题考察水的电解和元素符号 14选D,9(上)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金属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察金属的活泼性 15选C,9(上)第二章化学内容 考点:物质的转化 分析:考察物质的转化规律和常见材料应用

16.选A,9(上)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酸碱盐 分析:本题考察酸碱盐的性质 17选B,8(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表示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分析:本题考察元素量的计算 18选C, 8(下)第二章化学内容 考点:相对质量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察化学基础概念的计算 19选C,化学知识小综合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酸碱性和化合价 分析:本题考察物质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 20选B, 8(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察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能对应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21选D, 8(上)第四章物理内容 考点:物质的导电 分析:本题考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2选C,7(上)第一章物理知识 考点:常见物理量 分析:本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认识,并学会估计 23选A, 7(上)第四章物理知识 考点:六种物态变化 分析:本题考察常见生活中的一些液化过程。 24选,7(下)第一章物理知识 考点:声音的三要素 分析:本题考察音色是由物质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眉山市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初中素质教育,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概率与统计、空间与图形、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为主干,重点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高中输送合格优质新生。 二、试题类型和结构 眉山市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A卷、B卷。A卷总分100分,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部分共24个小题。A卷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12个题,每题3分,共36分;二大题是填空题,6个题,每题3分,共18分;三大题解答题共6个小题,共46分。19、20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1、2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3、24题每小题9分,共18分。B卷为解答题,共2个小题,第一小题9分,第二小题11分,总分20分。“数和代数”及“概率与统计”约占60%,“空间与图形”部分约占40%;难度系数在0.63左右.平均分75分。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关注数学活动过程和思维空间,重视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对学生后继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思维方法和新增内容的考查;在平稳过度往年中考题的基础上,适当涉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较好体现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对于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1、紧扣教材、注重四基

试卷中不少题目都直接或间接的取材于教材例、习题,或是例、习题的变式,或源于教材并适度延拓,加强了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试卷的概括性和综合性。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实数、解不等式、轴对称图形、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圆的半径计算、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数据的统计等“四基”状况,有利于引导数学教学重视教材,克服“题海”。并且根据《眉山市2017年中考数学科命题规划》,对难度系数作了不同的控制和安排。 2、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四基”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题考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由所给实物图,想象它的主视图,较好地考查了由物想图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5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概念,有效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 第8题以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为载体是通过对井深的计算,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掌握; 第9题将圆的内心与三角形相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变式应用 第11题以一次函数图象为模板,考查学生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第12题突破学生以往的二次函数图象的思维模式,考查学生因式分解的变式训练。考查对知识的变式应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第14题灵活考查学生对旋转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15题着重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关注和掌握;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谈谈今年中考的卷面情况 1、选择题得分情况:

从选择题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过半的是24、25、28、29、33、35、36题,得分率最低的是34、37题。 2、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得分情况:

0分率比较高的题为:40、41、42、47、48题,学生失分在哪里?下面我们就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二、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2009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9,今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18,比2009年稍难。纵观今年的中考试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前几年的海南中考化学试题,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少了,而着重考查学生能力培养的知识多了。 (一) 选择题: 24题:该题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成功地将矿泉水瓶底的标志作为载体,考查了回收标志。命题者出此题的目的何在呢?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们要将化学与身边的物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所在,趣味而有意义!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逐渐将STS的教学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在所有的选择题中,24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90.1973%,说明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注重了STS的教学。类似于24题的题目还有25、29、31、33、35、46题,都是以生活中身边的物质为载体,考查了相关的化学知识。 25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变化,但4个答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授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可以当堂让学生以身边的物质为例子进行判断和区分,既起到加深的记忆,又达到以身边的物质为载体的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枯燥无味,而且形象具体。就在刚刚学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的学生是见到什么变化都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变化?”养成了关注身边的物质变化的习惯,那么无论命题者以什么题材为载体出题,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判断。

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坦洲实验中学邓凯 通过市平均分来判断,2012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比前几年的数学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是题型没有改变,整章试卷力求稳定,基本没有创新。而且改编试题较多,有点让人失望。不过,反过来想,对我们中考备考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因此,本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试题的传承在哪里?第二部分是试题的创新在哪里?第三部分是给2013年中考备考的个人不成熟的建议。此分析为个人意见,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事、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试题的传承在哪里? (一)关于“数”的试题,题型连续三年基本相同。 (二)关于“式”的试题,题型与前两年相比,有同有异,加强了化简求值与分式计算。 (三)关于“方程”的试题,题型连续三年没有改变。

(四)关于“应用题”的试题,题型连续10年基本相同,题序基本不变,但方程模型每年有变化。 (五)关于“函数”的试题,题型连续10年基本相同。 (六)关于“三角形”的试题,年年都是几何试题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

(七)关于“四边形”的试题,题型连续10年基本相同。今年略有减少 (八)关于“圆”的试题,年年都有变化。 (九)关于“图形基本变换”的试题,今年仍然考了尺规作图,而且由连续几年的“旋转”改为“轴对称”。

(十)关于“相似”的试题,今年没有考查。 (十一)关于“图形与证明”的试题,今年单独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十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试题,两个考点,题型一小一大,交替考查。 二、|试题的创新在哪里? 广东省以及中山市的中考数学试卷,基本是通过改编达成创新。创新的类型包括:背景创新,例如第15题;材料创新,例如第16题、第20题、第22题等;设问创新,例如第19题。由此,给我们的感觉是:改编的试题即使创新,也基本上是没有新意。 这给了我们比较有利的提示——备考有章可循;同时,我们要通过2012年试题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一种宝贵经验,即要注意把题讲活,即要注意重点题型的训练以及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2016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6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6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总评: 今年中考数学试题,总体难度稳中有降,考点考察较为全面,重点集中在图形的性质,函数等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紧跟西安城市发展步伐,引入“望月阁”等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题目,令人倍感亲切。 二.难度评价: 2016陕西中考数学试题难度评价 难度层级 容易题 较易题 较难题 难题 对应题号 1-4,11-12,15-19 5-9,20-22 10,23,24 13,14,25(3) 占比 40% 30% 20% 10% 总评: ①难度稳中有降,体现了对课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考察;

②今年选择题难度普遍不高,预计学生会有比较高的得分率,但是像第7,8两题,因为涉及到学生平时容易弄混的直线增减性,过象限问题,以及数全等三角形对数的问题,所以也比较容易出错; ③填空题平均难度高于往年,反比例函数13题没有图像而且和一次函数结合引入比例难度加大,14题通过隐形圆考察最值难度增大;预计13,14题得分不理想。 ④解答题考点难度基本稳定,24题难度略低,符合中考报告会精神,25题第二问“双对称”最值问题学生有一定困难,第三问方案设计隐形圆考察,提升整张试卷难度,得分率不会太理想。 三.考点分布 2016陕西中考数学考点范围解析 考纲 知识大类 涉及题号 所占分值 代数部分 数与式 1,3,15,16 16 方程与不等式 11 3 函数 5,10,13,20,21 23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性质 2,4,6,8,9,12,14,17,19 33 图形的变化

24,25 22 图形与坐标 7 3 统计与概率 抽样与数据分析 18 5 事件的概率 22 7 综合实践 25 12 四.各题考点归纳总结: 题号 分值 核心考点 1 3 有理数的运算 2 3 三视图 3 3 幂的运算 4 3

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年临夏州初中毕业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张有芝 本次考试由临夏州教育局统一命题。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试题简析 1.试题结构和知识点分布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7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关联词的运用、名著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古诗默写。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30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两篇是课内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和《过零丁洋》,另一篇是课外文言文,考察了朗读的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的翻译以及对诗句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共10分。考察了学生对对联知识掌握以及对联意思的理解。 第五部分是作文,共60 分。文题是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2.试题特点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试题包括五个部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30分)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23分)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10)40分第五部分是作文(60) 二、试卷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80%。对古诗词的默写错字较多,导致丢分较为严重。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6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某设计图的画面内容,

近三年英语中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英语中考试卷分析 一、近三年中考指导思想和命题特点 中考试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分析近三年的试题有助于获取今年的命题方向, 有助于获取中考的准确信息,有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纵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通过语境考察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选材结合社会的热点,注重时代性和教育性。 3、试题紧密联系生活,注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对近三年中考试题中各部分情况分别作出分析: 第一部分听力,主要考察学生对词汇、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也涉及学生生活,学 习及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 第一节听句子,选出与句子相关的图画 本节所考的图画一般是描述动作,交通等图形标志描述,气候等,多使用一般现在和和现在进行时态,下面是近三年考查到的内容: 做此节的技巧点拔: 1、仔细观察每题所提供的图画内容并找出其异同,预测录音内 容,为进一步理解录音中的信息打好基础。2、注意对主要信息的把握,纠正自己对 图画内容的错误理解,逐个排除不符合录音材料的图画。3、在听第二遍时选出正确 答案 第二节听句子,选出正确答语 本节通常考查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听到的可能是一个问句,也可能不是问句,而是固定短语。 1、先大体看三个选项,预测有可能谈到的内容 2、听前应掌握不同情景中的应答语 3、边听边读,做到眼、耳、口、手协调,善于抓情景中的关键词。

第三节听对话,回答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对话中有用信息和整体理解的能力,通常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听对话,考查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介绍、告别、打电话、访问、天气、评价、询问职业等。做本节时需要在听之前认真浏览题意,尽量猜测对话中可能涉及到的信息,从而增加对听力的理解。 第四节听短文,完成下列信息表格 纵观三年的听力材料,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答案涉及名词、数词、时间、地点以 及简单的计算。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近三年考点归纳如下: 第一节词语释义(5分),考查的重点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划线部分意思来选出最佳 答案的能力,仅通过表面意思很难选出正确的选项,其范围都不超过《英语课程标准》 和《中考英语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上所要求掌握的词汇和短语。

2010-2012中考试卷分析(除阅读作文)

2012:首字母填空题答案: age red bring lonely find 完成句子题答案: keep in touch with(固定搭配) neither…nor(连词)What a(感叹句) was invited(被动语态)why they are(宾语从句) 作文:如何保持健康 2011:首字母填空题答案: pity helpful rain free answer 完成句子题目答案: In fact(固定搭配)Both and(连词)How fast(感叹句) why you were(宾语从句)are cleaned(被动语态) 作文:理想的职业 2010:首字母填空题答案: miss rest empty stand gift 完成句子题目答案: it take(固定搭配,it作形式主语)If;be tired(连词if主将从现,be+adj. tire-tired-tiring)how I can(宾语从句)how bad(感叹句)were asked(被动语态) 作文:节约用水 PS:首字母填空:动词+形容词+名词 完成句子均为:一个固定搭配短语+连词+感叹句+宾语从句+被动语态 2012单项选择答案: 1.the(冠词) 2.not to buy(非谓语动词) 3.how he did(宾语从句) 4.give up(短语) 5.must(情态动词) 6.have read(完成时) 7.best(最高级)8.so that(目的状语从句)9.Everyone(合成代词) 10.which(定语从句) 2011单项选择答案: 1.the other(代词) 2.Although(连词)3.was walking(过去进行时) 4.that(定语从句) 5.writing(非谓语动词) 6.you’d better not(情态动词) 7.go(固定搭配,why not do sth.)8.much younger(比较级及修饰比较级的词) 8.isn’t she(反义疑问句)10.where(宾语从句) 2010单项选择答案: 1.everything(合成代词) 2.with(get on well with固定搭配) 3.so that(目的状语从句) 4.give up(短语) 5.much colder than(比较级与原级) 6.not to bring(非谓语动词) 7. needn’t(情态动词) 8.seeing(固定搭配,what about doing sth. 介词+V.ing) 9. where(定语从句)10.is used(被动语态) PS:情态动词,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连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固定搭配,时态,代词,反义疑问句,被动语态,冠词

福建省中考数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分析报告

年福建省中考数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作者:————————————————————————————————日期:

200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今年的初中学业考试是我省新课程实施五年以来的首次全省初中毕业生统一参加的新课程学业考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导向和选拔功能,推动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使今后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对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初中数学学业考试进行分析评价. 数学科评价组收到各设区市数学学业考试试卷、评分标准、质量分析及命题组和审题组成员名单,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及《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数学)》(以下简称《考纲》)规定的内容范围与要求,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对九个设区市的数学初中学业考试进行了全面、认真、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现将评价组意见整理如下: 一、考试命题管理过程 从各地上送的材料来看,各设区市都非常重视对中考命题的管理,均能按照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组建命题组和审题组,命审题人员绝大部分都经过了省级以上中考命题培训,具体人员配备如下: 从上送的九份试卷来看,各设区市基本上都能依据《标准》和《考纲》的内容范围与要求进行命题. 各试卷均能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课题学习”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考查,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关注所考查的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对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状况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既关注对结果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又关注对一些过程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 大多数试卷注意了控制题量与阅读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中的不必要负担;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试卷结构总体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教育性. 绝大多数试卷的格式、结构、语言和图形都较为规范,界面友好.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阅卷评分、控制评分误差. 二、试卷形式、考试结果和试题内容分析 1.各设区市2007年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设区市 项目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命题组人数 4 3 4 3 3 4 3 4 3 审题组人数 1 1 1 1 1 1 1 1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一、试卷整体概述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知识点,突出了新增内容的考查,各部分比例力争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试卷考查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知识领域中的主要部分:数与代数约48.5分,所占比例为40.42%,图形与几何约占57.5分,所占比例约为47.92%,统计与概率约11分,所占比例为9.17%.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方法、过程的考查. 2.试题结构:2016数学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共有25题,满分120分,试卷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组成.第一卷有12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占总分的30%.第二卷有13道非选择题,共84分,占总分的70%.其中有6道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占总分的20%;有7道解答题,19—23题每题8分,24、25题,每题10分,共60分,占总分的50%.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具体分布见下表: 表格说明: 1.知识点所占分值采取小分制,如8(2)表示该知识点占本题8分中的2分; 2.百分比利用四舍五入,精确到0.01%; 3.知识领域划分参照新课标2011年版. 表一:数与代数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二:图形与几何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三:概率与统计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

3.试题难度: (1)试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试题背景取于教材、贴近教材、贴近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考试的参与意识,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整份试卷无繁、难、偏、旧的题目,未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中考说明的样题,体现其选拔功能.(2)从学生答题看,老师们反映选择题、填空题的梯度、难度、区分度较好,其中7、16、20、23、24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特别是第20和24题,较为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这两道题完成情况并不理想.通过调研来看,试卷整体运算量、思维量大,考查基础的知识较多,试题有较强的灵活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关注支撑数学学科(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考查以保证试题的效度.试题重点考查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三角形和四边形及图形的变换等数学核心主干内容及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待定系数法等. 2.关注载体公平、题目陈述准确精练以保证试题的信度.题目力争在语言陈述、图形、图像的展现均准确明白、精练而无异议. 3.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习惯,以确保试卷的区分度.在试题的赋分方面,注意了有利于考查结果形成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得分区间,从而形成合理的得分分布区间.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又能较好的区分出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 三、Ⅱ卷阅卷具体分析 13—18填空题 得分情况一览表 本题共有6小题,共24分,大部分同学得分的题目为13、14、15三道,16、17、18 题相对失分比较多。 2 60%左右。 第13题,主要考察计算能力,其中求1 第14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相关计算,但此题得分率并不高。学生求出2.92的答案, 但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的知识点,要求答案精确到0.1米,但很多学生审题不清,没有得到最 终结果,此题得分率大概55%左右。 第15题,考察了圆的相关知识,是对于较为基础的“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直 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这两个知识的考察,学生失分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得分率 大概为5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