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7例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3页精选文档

27例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3页精选文档

27例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症所致肺实质内肿瘤样慢性增生性病变,是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细胞、组织细胞和泡沫状细胞组成的肉芽肿[1]。

为了探讨该病的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笔者对27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7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25~73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低热、胸痛等,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患者均采用仰卧位,指导其尽可能平静地呼吸,一次屏气状态下从头侧向足侧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肾上腺水平。

所有患者病灶区行高分辨力扫描,层厚1 mm、层间距5 mm。

增强: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总量85 ml(300 mg/ml)。

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速度2.5 ml/s,注射后45 s开始扫描。

2 结果CT检查可见本组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5例。

病变直径在2.0~5.9 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和不规则形,病灶边缘、近肺门侧有引流支气管影,肿块周围有浅薄小片状,网状或晕圈样改变,外侧缘有多数较粗索条影,向外延伸呈“长毛刺”,近胸膜增厚,粘连呈“桃尖征”,不规则形,楔形及类三角形高密度影,其中心浓集成团块状,边缘部分模糊“平直征”,少部分病灶内伴有小空泡及液化坏死区。

3 讨论肺炎性假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多种炎性细胞成分组成的肉芽肿病变,其本质是增生性炎症,是肺炎转归过程的一种表现。

因其肉眼呈肿瘤状,故称之为肺炎性假瘤。

本病发病率居肺内良性球形病变的第2位,仅次于结核球,而且近年来发病有越来越多的趋势[2]。

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分为浸润型和肿块型。

浸润型是肺炎实变基础上不能完全吸收而出现组织增生,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增高,其中心呈团块状,周围纤维索条状影增多并向外延伸称为伪足征,即肿块边缘由两处发生粗条索影融合成单一细长线影,其基底宽,呈狭长三角形,形如伪足,尖峰常与胸膜粘连。

肺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
【概述】
是肺部感染后局限性非特异性增生性瘤样病变,病理组织改变主要为纤维母细胞、各种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及血管成分组成。

【诊断】
一.病史、症状:
多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可无临床症状或有间歇发作的发热、咳嗽、喀痰等表现,偶有咯血。

二.体检发现:
多数无阳性体征,有呼吸道感染时,可有发热,肺部听诊有干或湿性罗音。

三.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及CT扫描,有直径1~6cm圆或椭圆形孤立块影,中等密度,质地均匀,边缘不甚清楚,少数可有胸膜粘连影,多数在肺的外周.诊断有困难或不能除外恶性者,应行开胸或经胸壁肺活检。

四.鉴别诊断:
应与肺癌及其他良性肺肿瘤鉴别。

【治疗措施】
有呼吸道症状者,给予抗感染治疗,难以鉴别良恶性的病变,宜尽早手术切除。

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

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

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单发肺部炎性假瘤(IP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通常通过胸部CT进行识别。

本文将对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影像学特征喀喇昆仑山[JG521]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内局限性孤立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影像学显示其边缘光整,无毛刺及毛刺征,内部密度各异,以混杂密度为主,并且在病灶中心可见钙化。

其周围虽有轻度模糊的地带,但毗邻肺野一般可见界限清晰的界面。

胸膜下角的病变多表现为向胸膜偏移和扩散,且有时呈半球形。

2. CT表现(1)病灶大小:大部分病灶直径在0.5-5 cm之间,少数可达到10 cm以上。

(2)病变位置:多数位于肺周边,但也可位于中央或混合型。

(3)病灶边界: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病灶边界清晰光滑。

(4)病变密度: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混杂密度为主,有时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5)病灶内钙化:病灶内钙化为其典型征象,约占80%左右,且呈局限性。

(6)病灶周围炎性浸润:少数可见病灶周围轻度模糊的地带。

(7)病变改变:其液化、坏死、溃疡及空洞的出现可导致病变内部密度不均。

3. 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在CT影像学中,单发肺部炎性假瘤往往与肺癌、转移及其他良性肿瘤相混淆。

但其具有以下特点可用于鉴别:(1)单发:单发肺部炎性假瘤多为单个结节,而不是多个结节或广泛浸润。

(2)边缘光整:病变边缘光滑且清晰,无毛刺征,有别于肺癌的毛刺征。

(3)内部钙化:单发肺部炎性假瘤内部出现局限性钙化,而肺癌常无明显钙化。

(4)增强CT表现:单发肺部炎性假瘤常无明显增强,而肺癌及转移病灶常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

4. 结论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边缘光整,内部密度各异,病灶中心可见局限性钙化。

病灶边缘清晰,无毛刺征,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模糊的地带。

CT可与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带血是常见表现,后期症状加重时,大多伴有发热,体温在 38℃~39.2℃。多数人有不规则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史,因
此,详细的临床资料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3.3 cT表现与病理基础 (1)位置:肺炎性假瘸可以位于肺 的任何部位,但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邻近胸膜处或者靠近叶
间裂,且病灶呈广基底与脏层胸膜或叶间胸膜相连,局部胸膜
块,周罔可见粗大长毛刺和棘状突起。图5左肺下叶基底段肺野外周
一圆形病灶,町见“桃尖”征(箭)和“平直”征(箭头),病灶内并见一小空 洞。图6左肺下叶基底段类圆形巾等强化的肿块,边缘町见棘状突起;
内可见点条状强化的血管,中央可见元强化的坏死区(白箭),病灶周边
两个空泡(黑箭)。
图l
肺炎性假瘤
重庆医学2009年4月第38卷第8期
970
重庆医学2009年4月第38卷差!塑
输尿管囊肿、膀胱憩室特征明显,易于鉴别,输尿管囊肿位 于膀胱内输尿管开口处,囊壁纤薄,输尿管喷尿时克盈膨大,喷 尿间歇期萎陷、缩小,呈周期性表现。憩室壁厚,凸向膀胱外, 排尿后囊腔缩小,本组1例见憩室口。
B超表现为膀胱壁增厚的病变,如急性膀胱炎、增厚型腺 性膀胱炎、早期膀胱肿瘤,它们缺乏较多的特征,B超不易诊 断。急性膀胱炎时虽然部分病例尿中有脱落的|:皮细胞或组 织碎屑形成的点状、絮状同声,部分町见血凝块,但诊断必须结 合临床。膀胱结石、输尿管囊肿、膀胱憩室的声像图表现典埠!, B超町确诊,诊断率最高,本组为100%。
比剂(欧乃派克300或优维显370)80~100mI。,速率3.O~3. 5mL/s,动脉期延迟25s后扫描,静脉期延迟60s。
2结

本组32例中均为单发病灶,其中2例合并胸腔积液。右肺
上叶4例,左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14例,左肺下叶11例;病 灶直径最小者2.1cm×3.ocm,最大者5.2cm×:4.7cm,平均

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影像诊断

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影像诊断

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影像诊断
时间:2009-12-25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肺炎性假瘤是肺部非特异性炎症机化、修复而引起的局限性慢性增生性瘤样病变。

病理上分为以实质为主的病变和以间质为主的病变,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内炎性机化,镜下可见具有代表性的浆细胞,以及大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并可见梭形间充质细胞及明显的纤维化改变。

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全身非特异症状,如贫血、体重下降、乏力等,少数无临床症状。

CT表现:
①病灶多位于肺的外围,贴近胸膜,可宽基底与胸膜接触,或伴局部胸膜增厚粘连;
②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呈刀切样,周围可见毛玻璃样改变;
③肿块密度等或略低,不均匀,空洞少见,增强强化较明显;
④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动态观察常有病变范围减小、密度减低甚至完全吸收等改变。

单发病变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起来较困难;双肺多发病变罕见。

肺炎性假瘤病人的护理PPT

肺炎性假瘤病人的护理PPT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包括护士、医生、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共同 合作。
团队协作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谁需要护理? 患者教育
患者及家属需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和护理。
提供相关知识,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住院期间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症状的缓解是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实验室检查
监测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感染是否控制 。
定期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患者满意度
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反馈,持续改进护 理质量。
患者的体验和满意度是评估护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
谢谢观看
护理措施有哪些? 呼吸支持
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氧气支持和雾化吸入等 治疗。
定期评估患者呼吸情况及氧饱和度。
护理措施有哪些? 。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观察症状改善
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咳嗽及咳痰的变化。
何时进行护理?
出院后
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
出院指导需包括复诊时间和注意事项。
何时进行护理?
应急护理
若出现呼吸急促、胸痛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 处理措施。
确保随时能联系医生或急救服务。
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措施有哪些? 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
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恢复。
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尤其是在免疫力 低下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

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

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

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单发肺部炎性假瘤(SIT)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肿瘤,原发于胸膜下或肺组织内的良性肿瘤。

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诊断SI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下面将结合临床病例,对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1. CT影像学特征(1)肺部结节状病灶:SIT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不一,一般在1-4cm之间。

病变的密度多呈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少数病例可见到部分钙化,但明显的坏死和囊变很少见。

(2)病灶边缘:SIT一般呈现为光滑的边界,边缘可呈钝角或锐角,有时可见斑点状钙化,边缘与邻近肺实质之间有一定的界限。

(3)增强扫描:SIT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到环状或不规则强化。

增强后病灶边缘更清晰,易于观察。

(4)邻近结构影像学表现:SIT的病灶一般位于肺的末梢部位,可见到病变与邻近空气管、支气管、血管等结构的关系。

部分病例可见到轻度的局部膨胀、阻塞性肺炎或炎性浸润表现。

2. 临床病例分析患者,男,62岁,体检CT发现左肺上叶边界清晰的结节状病灶,大小约2.5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增强CT后病灶呈中度均匀强化,与邻近血管、支气管无明显受压及浸润表现。

根据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考虑为肺内单发良性肿瘤,SIT可能性较大。

3. 鉴别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单发肺部炎性假瘤需要与其他肺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包括肺癌、转移性肿瘤、肺内肉瘤等。

通过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可以进行初步鉴别。

(1)与肺癌的鉴别:肺癌一般表现为边界不清晰的结节状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毛糙,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等表现。

(2)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转移性肿瘤一般多发,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到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结节,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多发强化,且常见有气管、支气管内肿块等表现。

肺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共25页文档

肺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共25页文档
肺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