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基础总结by 张炳盛

Ps:暂时只到第七章,经过简单排版和删减,仅供参考。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效率vs. 平等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任何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①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②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

?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自给自足

?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

?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

?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

?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

?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

?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的重要作用:保护产权(通过警察,法庭)

?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者购买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原因:

?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比如,

垄断)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增进效率,政府可以改变市场结果以促进公平

?如果经济福利的市场分配结果不是合意的,税收或福利政策能改变经济“蛋糕”的分配方式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决定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其它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长期而言,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短期内(1-2年),许多经济政策朝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

内容提要

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

?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

?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

?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

?贸易可以是互利的

?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结果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

?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

?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

?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扮演的两种角色:

1.科学家:试图解释世界

2.政策顾问:尝试改善世界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科学本质是科学方法

?可证伪(falsifiability):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有可能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能为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与否的唯一标尺。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提出理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理论

?假设可以简化复杂的世界,使之更容易理解

?模型:在若干假设下一个复杂现象的高度简化;

经济学家使用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

?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经济的参与者如何相互交易的直观经济模型?两类主体:家庭企业

?两个市场:物品与劳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经济体用来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资源

?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建筑物和用于生产的机器)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阐释了权衡取舍与机会成本,效率与无效率,失业和经济增长等的思想

?曲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意味着递增的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作为科学家,经济学家试图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实证表述

?作为政策顾问,经济学家试图做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规范表述?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它们做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规范表述是规范性的,它们做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实证表述能被证实或证伪,但规范表述则不能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他们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 2.他们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道德(morals):是一种价值判断取向、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规范。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必须是“不道德”的

?道德不道德就涉及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排除价值判断,不讲道德,研究的是而且仅是规律?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必须是“有道德”的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旨在“改善”世界,因此动机本身就具有道德约束;

?规范分析同样涉及价值判断

内容提要

?像所有科学家一样,经济学家做出适当的假设并建立模型,以便用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两个简单的模型:循环流向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做出的决策以及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作为政策顾问,经济学家提供增进世界福利的建议

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里:

?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

?买者与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价格接受者”

?物品的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市场需求量:所有买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总和

?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影响需求曲线的移动因素:

?价格

?买者的数量买者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每一种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并

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收入正常物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收入增加会增加每种价格水

平下的需求量,并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低档物品:需求与收入成反比,收入增加会使低档物品的需求

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

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

减少的两种物品

?嗜好对一种物品嗜好的增加会使那种物品的需求增加,并使它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预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市场供给量:在每种价格水平下所有卖者的供给量之和

?供给曲线: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影响供给曲线的移动因素:

?价格

?投入品价格

?技术技术决定生产一单位的产出品需要多少投入品

?卖者数量卖者数量的增加使供给数量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都会增加,并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超额供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超额需求):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给变动:影响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使供给曲线移动(比如技术或投入品成本)

?供给量的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变动

?需求变动:影响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使需求曲线移动(比如收入或买者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变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调整使供给与需求相等。这些均衡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内容提要

?在竞争性市场上,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他们每个人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经济学家使用供给与需求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

?根据需求定理,随着一种物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反应了需求定理

?除了价格之外,决定消费者想购买多少物品的其他因素包括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嗜好和买者的数量。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改变了,需求曲线就会移动

?根据供给定理,随着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反应了供给定理

?除了价格之外,决定生产者想出售多少物品的其他因素包括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和卖者的数量。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改变了,供给曲线就会移动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了市场均衡。当价格为均衡价格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为了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我们用供求图来考察该事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我们遵循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第三,比较新均衡与原来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五、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中点法计算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取决于: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物品的定义是宽泛还是狭义

?时间框架—长期比短期更富有弹性

?拇指规则: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需求曲线的五种不同分类:完全无弹性的需求弹性=0

缺乏弹性的需求弹性< 1

单位弹性需求弹性=1

富有弹性的需求弹性> 1

完全有弹性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会使收益减少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会使收益增加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曲线的五种不同分类:完全无弹性的供给弹性=0

缺乏弹性的供给弹性< 1

单位弹性供给弹性=1

富有弹性的供给弹性> 1

完全有弹性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外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

内容提要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一个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弹性小于1,需求缺乏弹性;如果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

?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如果某种物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市场范围大,或者是在短期内,那么,这种物品就更倾向于缺乏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弹性小于1,供给缺乏弹性。如果弹性大于1,供给富有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六、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价格控制:

?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税收:政府要求买者或卖者每买进或卖出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

?面临短缺时,卖者必须在买者之间配给稀缺物品

?配给机制:(1)排长队(2)根据卖者的偏好

?这些配件机制既可能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效率的:因为物品并不一定会卖给对它评价最高的买者

?与此相比,一个自由竞争市场中的配给机制既有效率(物品卖给对它评价最高的买者),也是客观的(就是公平的)

?价格是指引社会资源配置的信号。当政府进行价格控制时,这种配置通常会发生变化

?价格控制想帮助穷人,但往往却伤害了那些它本想帮助的人

?无论对买者还是卖者征税,最后的市场价格,均衡数量以及税收归宿都是相同的!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弹性小的承担更多税。

内容提要

?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法定最高价格。租金控制是一个例子。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会引起短缺

?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最低工资是一个例子。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会引起劳动力超额供给,也就是失业

?对一种物品征税是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的一个契子,并使均衡数量降低,无论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税收归宿是税负在买者与卖者之间额分担,并不取决于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一个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是他愿意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支付意愿衡量买者对于物品的评价

?边际买者:指如果价格再提高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买者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市场价格

?总消费者剩余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包括:用于生产物品的资源的成本卖者对于他们自己时间的评价?边际卖者:如果价格再低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卖者

?生产者剩余(PS):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总生产者剩余等于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

?CS = (买者的评价) –(买者支付的量)

= 买者参与市场得到的收益

?PS = (卖者得到的量) –(卖者的成本)

= 卖者参与市场得到的收益

?总剩余= CS + PS

= 参与市场贸易得到的总收益

= (买者的评价) –(卖者的成本)

?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由许多分散自利的买者与卖者相互作用决定的

?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那我们可以说,这种配置表现出效率。效率意味着:

?物品是由对这种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消费

?物品是由生产这种物品成本最低的卖者生产

?增加或减少这种物品的数量并不会事总剩余增加

?市场均衡产量使总剩余最大:在其他任何产量条件,向市场均衡产量移动都能使总剩余增加

?市场均衡是有效率的,任何其他结果的总剩余都不会高于市场均衡产量的总剩余

?政府不能通过改变资源的市场配置方法而增加总剩余

?自由放任:表达了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的主张

?如果资源不是由市场来配置,而是由一个关心社会福利的中央计划者来配置,为了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和最大化总剩余,计划者需要知道市场中每个特定物品对每个潜在消费者的价值和每个潜在生产者的成本,这个任务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中央计划经济没有效率。

内容提要

?需求曲线的高度反应了物品对于买者的评价—他们对它的支付意愿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于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支付的量?在图形上,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

?供给曲线的高度反应了卖者生产物品的成本。只有物品的价格至少高于它们的成本时,卖者才会愿意出售它们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等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在图形上,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

?我们使用总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来衡量生活的福利

?效率意味着总剩余最大化,也就是说物品由具有最低成本的卖者生产,由对它们评价最高的买者消费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结果是有效率的。改变这个结果会减少总剩余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 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 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表述: 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 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 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点

1 运用弹性理论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2 (1) 等产量线的含义,[没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2 ) 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增加,是资源既定时无法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3.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 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5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是指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结构。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是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 债券(bond)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债券就是借据(IOU),规定了贷款偿还的时间,称为到期日,以及在贷款到期之前定期支付的利息的比率。 在美国经济中有几百万种表面上不同的债券,这些债券由于三个重要特点而不同。 ①第一个特点是债券的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一些债券是短期的,也许只有几个月,而另一些债券的期限则长达30年。(英国政府甚至发行了永不到期的债券,称为永久债券。这种债券永远支付利息,但从不偿还本金。)债券的利率部分取决于它的期限。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因为长期债券持有人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如果长期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需要钱,他只能把债券卖给其他人,也许还要以低价出卖,此外别无选择。为了补偿这种风险,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②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称为拖欠。借款人可以通过宣布破产来拖欠他们的贷款。当债券购买者觉察到拖欠的可能性很高时,他们就需要高利率来补偿这种风险。由于一般认为美国政府有安全的信用风险,所以政府债券倾向于支付低利率。而财务状况不稳定的公司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这种债券支付极高的利率。债券购买者可以通过各种私人机构(如标准普尔公司)的核查来判断信用风险,这些机构可以评定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 ③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税收待遇——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大多数债券的利息是应纳税收入,因此债券所有者必须将一部分利息用于交纳所得税。与此相反,当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这种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入支付联邦所得税。由于这种税收利益,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低于公司或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 (2)股票市场 ①股票 股票(stock)是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出售股票来筹资称为股本筹资,而出售债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1-7章

第1章 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第4章 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 寡头: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 垄断竞争:有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有决定价格的能力 能够分辨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 需求量: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厂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和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供给: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 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 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 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 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 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一一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一一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 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一一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一一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 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 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 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 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 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 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 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 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 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 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 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7186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Reading experience of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4.市场价格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总之,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分配于各种用途,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 化得以实现,这种配置就是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资源使用和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资源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上课讲义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24-25章 ? 掌握消费物价指数(CPI )与生产物价指数(PPI )的计算方法; 通货膨胀: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 标。每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要除以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然后把这个比率乘以100,所得出的数字就是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第二年通胀率= 生产物价指数(PPI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生产物价指数变动将领先于消费物价指数,因此可以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 ? 理解CPI 是高估还是低估生活费用?为什么? 替代倾向。一篮子的数量权重不变,但实际上便宜物品一直在替代昂贵物品,CPI 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新产品的引进。新产品的出现并不能在一篮子物品中反映出来,所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公众享受到的福利。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物品质量变动不能在货币价值中反映出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变动。 因此,CPI 高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 ? 了解CPI 与GDP 平减指数的差异; CPI CPI -CPI 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

消费物价指数与GDP平减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前者只指消费者的支出,后者指所有的商品和劳务,进口影响消费物价指数而不影响GDP平减指数;且两者的权重不同,GDP平减指数一直随GDP构成的变动而自动地改变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而消费物价指数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 指数化:当一美元购买力根据法律或合约自动按照通货膨胀校正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的指数化。 ?掌握生产率的含义以及决定生产率的各种要素; 生产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理解“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原理。 一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衡量经济中所有人赚到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一个经济的收入是该经济的产出。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它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第26-27章 ?了解金融市场的类型与主要参与者;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金融机构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通过它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第一讲导论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 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练习题 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 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 A.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 D )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保护产权 B.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C.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 D.以上全对 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 需求定理 ②收入(income) -- 正常物品(normal good) --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 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 complements ) PA↑→ QA↓→ QB↓ -替代品( substitutes ) PA↓→ QA↑→ QB↓ ④爱好(偏好)( preference )。⑤预 期(预测)( expectation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10.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②慈善行为; 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 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

曼昆—微观经济学_重点总结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1篇导言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最新经济学原理总结

单项选择题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假设。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人们权衡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的利弊,所基于的假设是() A. 机会成本 B. 稀缺性 C. 生产可能性 D. 理性选择 3. 报酬递减规律指以下哪一种现象() A. 资源是稀缺的,但某些资源比其它资源更稀缺 B. 一国居民拥有的某种东西越多,他们获得更多这种东西的愿望就越低 C. 当两种资源中的一种投入不断增加,而另一种资源数量固定时,产出增加,但是增加量越来越少 D. 当两种资源中的一种投入不断增加,而另一种资源数量固定时,产出最终减。 4. 在供求力量自由作用的情况下,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价格下降 5.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需求曲线左移 6.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A.公共物品 B.消极的外部性 C.交易成本 D.积极的外部性 7. 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笔住房补贴 C. 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 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将上升。 A 过渡性的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季节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 9. 当联邦储备委员会买卖政府债券时,它是在() A.操纵贴现率 B.改变法定准备金率规定 C.对贴现窗口业务进行配额限制 D.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10. 在均衡价格下() A. 价格趋于下降 B.供给量超过需求量 C. 价格趋于上升 D.价格不应变动 11. 如果在现有价格水平,需求量超过供给量() A. 需求量增加,供给量不变 B. 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不变 C. 该种商品价格趋于上升 D. 该种商品价格趋于下降 12. 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收入下降,这意味着() A. 商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B. 商品需求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C. 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D. 商品需求富于价格弹性 13. 一种商品需要交税,那么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A. 消费者和销售商平均分担税收的机会也越大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为考察对象。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和联系。 答:差异: ①表现在研究对象上不同;②表现在研究的变量不同;③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 联系: ①首先,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离开了微观分析这一基础,宏观分析 将成为空中阁楼;; ②其次,从根本目标上看,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也是一致的; ③再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虽然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是不能分开的; ④最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基本分析方法上也存在一致性。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与方法 3、在宏观经济学中,考察经济总量的各种指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 4、GDP核算的方法。 答:对于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得到:①产品法,即计算已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②支出法,即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者的总支出额;③收入法,即计算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所有收入。 5、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划分问题。 答:最终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而进入人们的消费或使用领域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与劳务则是指已经生产出来,但在同期中就在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被用掉的产品和劳务。(注意:在GDP的核算中,资本品和存货投资都视为最终产品) 6、净利息是指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7、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名义GDP;以在一个特定的基年或基期盛行的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实际GDP。名义GDP=实际GDP×物价指数;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8、价格指数。 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基期,计算其报告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即为价格指数。现期价格指数是现期某些物品的价值与基期同样物品的价值的比率,并乘以100%。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100%)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 9、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和居民的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为:AD=AS或者C+I=C+S(AD代表总需求,AS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3章 生产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3章生产成本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 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当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它们包括该企业生产其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营的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学家关注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考虑了显性成本又考虑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项重要的隐性成本,那就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成本。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他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