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2)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导语】《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依依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画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期望对你有帮助! 《鸟的天堂》原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光辉的彤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觉了几只小船。
我们连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渐渐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安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立刻纠正我的毛病。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很多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靠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计其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色彩,明亮地照射着我们的眼睛,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跳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好像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致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由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渐渐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故乡去。
(课堂教学课件2)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

请在语文书上P13试着写上一 段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句子。
它是比喻句吗?
课文“三写支出桨有了规榕律地树在水的里划, 什那声么音就特像点一支?乐画曲”出。 描
(第四自然段第二句话)
写榕树特点的句子。
它们是比喻句吗?
1、我见过不少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 看到。
2、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季节,这棵树好像在把它的生命 力展示给我们看。
鸟的天堂
田汉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mŭ 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剧作家田汉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览鸟的天堂时即兴而作。
傍晚时候的“鸟的天 堂”
•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 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 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 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 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 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 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 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 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 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 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 美名传扬。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 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 水面上。
4、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 见一只鸟的影子。
作者黄昏时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看到怎样的景象?
2024年《鸟的天堂》读后感(2篇)

2024年《鸟的天堂》读后感读了课文《鸟的天堂》后, 我不觉被其中描写的美景所吸引, 也决定去“小鸟天堂”看看。
进入公园大门, 我沿着林荫小道往前走, 不知不觉来到了湖边。
习习凉风把镜子般的湖水吹碎了, 湖面漾起一层层碧波。
岸边停着一艘小舫, 我坐上小船游览景区。
平静的湖面被小舫划开了一道道波痕, 仿佛这温柔的湖也开始对我们眨眼了。
抬头望去, 我注意到了水中的大榕树。
它独木成林, 一层层翠绿的叶子长得那样茂盛。
它仿佛生长在水中, 处处枝繁叶茂, 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湖面上还有许多小岛, 上面长着草叶, 郁郁葱葱, 鸟儿不时会飞到岛上歇脚。
小船绕着大榕树缓缓行驶。
几只白鹤在榕树间停歇, 洁白无瑕的羽毛分外引人注目。
远远望去, 只见一只只昂颈长鸣的白色大鸟在从中拍动翅膀, 展翅高飞。
它们紧贴着湖面掠过, 灵巧地停在了不远处另一从榕树的枝叶间。
又一群白鹤双脚立在湖面上, 挺直身子, 收起翅膀。
一池稀稀落落的荷花, 一群亭亭玉立的白鹤。
多么祥和的气氛, 多么美丽的风光!这时, 不知是不是被游人的喧闹声惊到了, 一群白鹤突然从榕树间扑腾着飞出, 似一位位披着白色衣裳的仙女从天而降。
阳光映照在它们身上, 全身雪白的羽毛似被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光。
白鹤的羽毛洁白无瑕, 我们一眼便可认出。
而苍鹭的毛色与树叶相似, 我们就不容易看见它了。
苍鹭身着灰色披风, 总是藏身于枝繁叶茂的树枝之中。
透过一层层叶片, 我隐约看见一只只苍鹭双脚勾住树枝, 静静地立在那儿, 眼睛凝视着前方。
突然, 一行苍鹭上青天, 翅膀使劲拍打着, 毅然迎向远方的太阳……天上飞着苍鹭, 池中立着白鹤, 水中驶着游艇, 多么美丽的小鸟天堂!2024年《鸟的天堂》读后感(2)《鸟的天堂》是一本令人深受触动的文学作品, 读完之后, 我深深地被书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所感染。
本书通过描绘一个鸟类保护区的故事, 向读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二、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美,展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第二次描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展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表达上动静结合,叙议结合,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本课时将重点分析描写大榕树和鸟的部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大榕树和鸟儿的语句的含义,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鸟儿的欢乐。
2.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比较两次描写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描写大榕树和鸟儿的重点语句,感受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2.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含义。
2.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五、教学方法(一)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榕树和鸟儿的美。
例如,在讲解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时,让学生朗读“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精品【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鸟的天堂【第2课时】》课件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 为乌的天
堂?联系有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教师点拨:学习文中引号的用法,体会引号具有的特殊含 义。学习结合有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参考答案:“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茂盛的大榕树。因为 那棵大榕树高大而茂盛,“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树木寓意】 榕树:长寿、同根生;香樟树:吉祥如意、长寿、辟 邪;橡树:勇敢与坚贞;橄榄树:和平与智慧;胡杨 树:顽强;柏树:不同流合污,坚贞有节,高洁。
拓展积累 【描写鸟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村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悬念有机地勾连起来,结构上更加缜密。同时,由于悬念的设置,
读者的感情也随人物事物感情而起伏,行文更见曲折尽致。 设置悬念判断方式?
文章的故弄玄虚之处,俗称“关子、扣子”。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
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 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 鸟影。 理解(重点):两个“到处”有什么作用? 两个“到处”说明鸟的叫声欢、数量多。眼前群鸟 飞鸣解除了“我”前面的猜疑,照应了前文朋友说这里
是“鸟的天堂”。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
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 真好听。
思考(重点):这里是怎样体现点面结合手法的?有什么作用?
这里写一只画眉鸟,是“点”,前面的群鸟飞鸣是
“面”,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
“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与“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抒
《鸟的天堂》读后感(2篇)

《鸟的天堂》读后感读了课文《鸟的天堂》后,我不觉被其中描写的美景所吸引,也决定去“小鸟天堂”看看。
进入公园大门,我沿着林荫小道往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湖边。
习习凉风把镜子般的湖水吹碎了,湖面漾起一层层碧波。
岸边停着一艘小舫,我坐上小船游览景区。
平静的湖面被小舫划开了一道道波痕,仿佛这温柔的湖也开始对我们眨眼了。
抬头望去,我注意到了水中的大榕树。
它独木成林,一层层翠绿的叶子长得那样茂盛。
它仿佛生长在水中,处处枝繁叶茂,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湖面上还有许多小岛,上面长着草叶,郁郁葱葱,鸟儿不时会飞到岛上歇脚。
小船绕着大榕树缓缓行驶。
几只白鹤在榕树间停歇,洁白无瑕的羽毛分外引人注目。
远远望去,只见一只只昂颈长鸣的白色大鸟在从中拍动翅膀,展翅高飞。
它们紧贴着湖面掠过,灵巧地停在了不远处另一从榕树的枝叶间。
又一群白鹤双脚立在湖面上,挺直身子,收起翅膀。
一池稀稀落落的荷花,一群亭亭玉立的白鹤。
多么祥和的气氛,多么美丽的风光!这时,不知是不是被游人的喧闹声惊到了,一群白鹤突然从榕树间扑腾着飞出,似一位位披着白色衣裳的仙女从天而降。
阳光映照在它们身上,全身雪白的羽毛似被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光。
白鹤的羽毛洁白无瑕,我们一眼便可认出。
而苍鹭的毛色与树叶相似,我们就不容易看见它了。
苍鹭身着灰色披风,总是藏身于枝繁叶茂的树枝之中。
透过一层层叶片,我隐约看见一只只苍鹭双脚勾住树枝,静静地立在那儿,眼睛凝视着前方。
突然,一行苍鹭上青天,翅膀使劲拍打着,毅然迎向远方的太阳……天上飞着苍鹭,池中立着白鹤,水中驶着游艇,多么美丽的小鸟天堂!《鸟的天堂》读后感(2)《鸟的天堂》是一本描写自然与生态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鸟类天堂。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鸟类的美丽和重要性。
这本书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各种各样的鸟类,从彩色的孔雀到迅猛的雕鹰,每一种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它们在书中跃然纸上,仿佛飞翔在我眼前。
【优选】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2∣人教新课标

上课时间
执教人
谭家康
课题:3、鸟的天堂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学生交流
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训练了语感,陶冶了
教
学
过
程
课文写出了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本
教法学法
指导
以读代讲读议结合
教具
准备
PPT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鸟的天堂》读后感范文(2篇)

《鸟的天堂》读后感范文巴金巴金,字字是金。
这是我读了《鸟的天堂》一书后的最大感受。
听哥哥说,其中《鸟的天堂》原来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于是,我饶有兴致地看起来。
文章讲的是在美丽的南国,有一株茂盛的大榕树,人们把它称为“鸟的天堂”。
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小鸟住在那株美丽的大榕树上。
在阳光照耀的早晨,你可以听见优美动听的鸟鸣,看见形态各异的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时栖息,有时飞翔,有时歌唱。
好一幅大自然和谐美丽的画卷,这真是“鸟的天堂”啊!是呀,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这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那时候,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一阵一阵地飞,就像一片云;燕子挨家挨户搭窝,整行整行地停在电线上,真像五线谱啊!随便做个弹弓,夹粒小石子,就能打到鸟了。
为什么?鸟儿多呀,离人近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树一棵棵倒下了,天地间少了挺拔的身姿,乱砍滥伐呀;鸟儿一只只消失了,饭桌上多了美味佳肴,随意捕杀呀。
想找鸟儿的影子,那成了稀罕事;想听鸟儿的鸣声,那也得运气好。
俱往矣。
现在,宜兴已创建成“国家生态城市”,运河碧波荡漾,城乡绿树成荫;我们学校早在几年前就是“绿色学校”了,当年的小苗已成为大树。
你看,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桂花树,高噶挺拔的雪松、白果树,再加上各种花草,俨然成了一个大花园。
更可喜的是,和着那琅琅的读书声,耳边常常传来那天籁般得得声音;伴着那生龙活虎的同学们,眼前不时掠过那精灵般的身影。
我们的老朋友又回来了,校园更加热闹了。
可不,有一天语文课上,来了一位“旁听者”------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它身披彩衣,落在窗台上,好奇地看着我们。
后来,抖动翅膀,飞了进来,不停地叫着,好像在发言似的。
我们不约而同地望着它,目光随着它移动。
老师问怎么办,我们笑而不答,直到它离去。
小鸟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上,它们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愿地球上鸟的天堂越来越多,处处都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读后感范文(2)《鸟的天堂》是由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76年出版的一本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年段除继续增强识字教学以外,应重点引导学生自主
阅读。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途径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和积累语言。)
1、理解8个生字茫、桨、律、榕、隙、耀、暇、抛,会写14个生字。准确读写“灿烂、竹竿、
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实行静态、动态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使用语言。
2、准确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上网或查阅相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设计理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播放鸟叫声,屏幕出现“一棵茂盛的大榕树”。
师启发:请同学们用心地听一听,边听边想,看你们想到些什么?
生畅所欲言,师相机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我通过调查了解到本班没有学生去过鸟的天堂,为了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
解鸟的天堂,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入题之前,我播放了一段鸟叫声,
创设众鸟齐鸣的情境。)
二、初读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年段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天堂”,你是怎样理解的?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课文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呢?(理解较难可课下体会一下)
(二)熟读字、词
(设计意图:课前已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检查是为了发现问题,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
文扫除障碍。)
出示课件,着重强调一下词语:一簇簇、不计其数、做巢、应接不暇、兴奋、榕树、缝隙、船桨、
照耀、树梢、规律、灿烂、静寂、白茫茫,读准字音。
三、学文,
(一)学习“树”的部分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吧。
1、自由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部分(1---9)自然段,把写树的段落多读读。
2、默读作者描写树的部分,看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画-——标——记 -----
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并在默读后检查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
的默读水平。)
3、汇报交流。(以读为主,读出特点,读出感情)课件出示段落。
(如:第7段)
(1)学生汇报“大”特点,文中哪里具体写出了“大”的特点——读出大,怎么读?(指导理解
“卧”字用的生动巧妙,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
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生齐读。)
(2)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逐步逼近榕树了…)继续交流,作者还怎
样写出了这些特点?(茂盛)从哪些文字中可体会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
命在颤动。)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出示课件叶子,重点比较句子:
a.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读并
说一说两句的区别,及读了的感受。
师总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
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生可能会问“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呢?)生自由地读、体会、交流。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体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
这文字的生命!
出示课件,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教学中应摈弃繁琐的分析,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途
径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和积累语言。)
(二)学习“鸟”的部分
导入: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只看见一棵大而美丽、茂盛的榕树。第二天,
又去了“鸟”,看到这儿的鸟有什么特点?用以上学习“树”的方法自己学习。
1、归纳方法:画——标——记——读出情来。
2、学生自己学习、汇报。
3、形式:各小组展开竞赛:赛读——赛评议
(主要:读出鸟的“多、活泼可爱)(教会学生怎么欣赏别人的优点)(三)自我介绍(自我表
现)
1、喜欢“树”(鸟)的,把自己的特点作自我介绍,把各自的优点显示出来,让大家都想来观赏
你。
2、课文中,树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依赖、朋友)用打比方的形式说得具体一些。
(设计意图:《鸟的天堂》是围绕“榕树”和“鸟”两部分内容来写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去读书、感悟,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感受和独特体会的过程,同时也让学
生养成在读书时批注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大自然赋予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为鸟们创建了幸福的家园。我们人类也应
该爱护鸟类,爱护与我们一同生存的动物、植物。让我们的家园、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村成为一
个美丽、快乐、幸福的大家园,成为可爱的天堂。
五、作业:
1、师留出质疑,生解决:
a.课文几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呢?
b.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2、巴金是语言大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的贴画:大 茂盛
鸟的画像: 多 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解决师留出的质疑:一共出现五次“鸟的天堂”,四次加引号的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
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
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
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的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
天堂。
2、你背的哪一部分,相互检查。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设计理念:语文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水平,通过边读边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让学生有创意的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质量。)
二、 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这个片段描写画面感强,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
脑中形成画面,读后交流阅读感受,并互相评议,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水平和评价他人的水平。)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