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lish Lexicology

课程编号: 12212032 适用专业: 英语(本科)

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执笔人: Brilliant 编写日期:2007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属于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英语词汇的基本知识,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的。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

1、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和变迁;

2、掌握英语词汇的主要构词法;

3、掌握英语词义的产生模式;

4、掌握科学的记忆词汇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词汇学习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构词法,词义及词义的正确选择等应作为教学重点。

作业方面:组织学生讨论课后的思考题,在适当的章节补充一些练习题以检查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考试环节:本课程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可采用名词解释、填空、判断、分析、简答、论述等题型进行。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的分配。

第一章英语词汇概况(1学时)

教学内容:英语词汇的发展和根据不同标准对英语词汇的分类。

教学要求:

1、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了解现代英语词汇的快速发展及原因。

2、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

3、掌握英语词汇的分类。

重点:英语词汇的几种类别。

难点:英语词汇分类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英语单词的形态结构(1学时)

教学内容:词素及词素的分类

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词素。

2、理解英语单词的形态结构。

3、掌握词素的分类: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

重点:词汇的分类。

难点:英语词汇的形态结构;词根,词缀。

第三章构词法(I)(4学时)

教学内容:英语单词的三种主要构词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构词法的一些基本概念:词干,词根,词缀等

2、理解各种构词法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3、掌握三种主要构词法及其应用:合成法,派生法,转类法。

重点:常见的三种构词法及其应用:合成法,派生法,转类法。

难点:构词法的方式与应用

第四章构词法(II)(4学时)

教学内容:英语单词的八种次要构词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八种次要构词法的基本概念。

2、理解这八种次要构词法的特征及构词规律。

3、掌握八种次要构词法及其应用:首字母构词法,裁剪法,拼缀法,反成法,专有名词转换法,重叠法,新古典法和其他的一些方法。

重点:该八种构词法及其应用。

难点:构词法的方式与应用。

第五章词义和语义特征(4学时)

教学内容:词的随意性、词的理据、词义的类型、成份分析及语义特征

教学要求:

1、了解英语词汇的随意性(即词的语音、词形与意义间无内在联系),及词义的理据(即词的意义与语音、词形间有一定的联系)。

2、理解词义的类别——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外延、内涵、社会和情感的意义)。

3、掌握词的语义特征。

重点:词义的类型

难点:词义和语义特征的具体表征与应用。

第六章多义关系和同形同音异义关系(4学时)

教学内容:多义关系与同音同形异义关系的概念及其文体价值

教学要求:

1、了解同形同音异义关系和多义关系的概念。

2、理解多义关系和同形同音异义关系在词汇中的意义。

3、掌握多义关系的概念及词义生成的两种类型——辐射型和连锁型;

掌握同形同音异义关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完全同形同音同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同形异音异义词。

重点:多义关系和同形同音异义关系的类型。

难点:多义关系和同形同音异义关系的文体价值。

第七章词义的联系(4学时)

教学内容:词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及上下义关系及语义场。

教学要求:

1、了解同义关系、反义关、上下义关系的概念及语义场的概念。

2、理解词的语义特征。

3、掌握同义关系与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的特征及其判定。

重点:语义场的分析

难点:同义关系与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的判定。

第八章词义和语境(2学时)

教学内容:语境的两种类型及语境在决定词义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词义的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语境在词义判定方面的重要意义。

2、理解两种类型的语境

3、掌握正确理解词义的方法。

重点:词汇的语境意义。

难点:语境中词义的正确理解。

第九章词义的变化(2学时)

教学内容:引起词义变化的原因、语境变化的趋势及词的修辞用法引起的语义发展和变化。教学要求:

1、了解词义变化的原因。

2、理解词义变化的四种类型。

3、掌握语义变化的四种趋势及由词的修辞用法引起的语义发展和变化。

重点:语义变化的趋势

难点:因使用词的修辞手法引起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第十章英语习语(2学时)

教学内容:英语习语的来源、分类及对各种习语的在句法、结构及文体上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英语习语的来源。

2、理解英语习语的概念。

3、掌握英语习语分类及及其特征。

重点:英语习语的结构与语义特征。

难点:从英语句法、结构及文体上对英语习语的分析。

第十一章美式英语(2学时)

教学内容:美式英语的特征、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

教学要求:

1、了解美式英语的发展过程——美国独立前,从独立到19世纪初,19世纪初到现在三个阶段的美式英语。

2、理解美式英语的特征——创造大量新词,沿用古老词汇,吸收大量外来词汇。

3、掌握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

重点:美式英语的特征,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

难点:美式英语的特点与使用。

第十二章英语词典及其使用(2学时)

教学内容:词典的类型及选择

教学要求:

1、了解词典的作用

2、理解词典的类型

3、掌握怎样选择合适的词典和怎样使用词典。

重点:词典的正确选择。

难点:英语词典的选择与正确使用。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英语词汇学是英语语言学的先行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构词法理论及规律。使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尤其是在阅读中可以用所掌握的构词法和语境知识去解决生词问题。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陆国强主编.《现代英语词汇学》,2007年3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张韵斐主编.《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2004年1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 胡壮麟等主编. 《语言学教程》,2001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姚乃强主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全程通用词汇表》,2001年6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词汇学 二、课程类别:英语专业限选课 三、教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为34学时, 总学分为2分四、开课时间:本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五、教学对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六、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词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内容: 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词汇学书籍。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主要采取由学生复述阅读内容,并对阅读内容中的思想和观点作出个人的评价。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完成基础词汇学理论的学习后,应根据所学词汇学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自己的学期论文。 Chapter I A General Survey of English Vocabulary Chapter II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Chapter III Word-Formation (I)Chapter IV Word-Formation (II) Chapter V Word Meaning and Semantic Features Chapter VI Polysemy and Homonymy Chapter VII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Chapter VIII Meaning and Context Chapter IX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Chapter X English Idioms Chapter XI American English Chapter XII English Dictionaries and How to Use Them 八、时间安排:本学期6-13周进行课程的讲授,14周组织学生复习,15周考试。详见下表。 周次日期 星期/节次 讲授内容 备注 第一周月 日 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10.1310.13周五.3.4周五.7.8General survey of English vocabulary;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第七周10.20周五.3.4Word-formation(I)第八周 10.2710.27 周五.3.4周五.7.8 Word-formation(II)

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17.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五、作文 18.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19.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20.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音节结构表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 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ān , gēng ,guā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国际音标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原则:“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

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 2000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对词汇量的要求是800个,另外要求400-500个认读词汇,合计1200-1300词。 2000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对词汇量的要求是1200个,另外要求750个认读词汇,合计1950词。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项目组1996-1997年对大学新生词 汇量的调查,重点大学新生的词汇量约1800-2200,边远民族地区学校新生的词汇量约1400-1600。 据此,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词汇量的起点定为:一级1800词,预备级1200词;四级应达到的词汇量累计4200词,六级应达到的词汇量累计5500词,六级后应达到的词汇量累计6500词。 国内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 自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设立新学堂,英语教学就进入了中学课程。1911年民国成立后,中学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并逐步颁布了相应的课程标准。 解放后为规范中学英语教学,教育部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或大纲。这些英语教学标准或大纲中对词汇量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不断在变化。这些数字上的变化详见下面的几个表。解放前大学中没有现在的这种大学英语(原称公共英语)性质的课程。故表二无解放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表一: 中学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

表二: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

表三: 中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词汇量的要求

国外和港台地区对词汇量的研究或要求 对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究竟需要多大的词汇量,至今人们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有学者认为如果阅读一般题材的读物和报刊需要30000词,但这不包括专业技术杂志,如果要包括专业技术杂志则所需词汇量要大得多(Allen,1983)。 Goulden认为英语为母语的20岁的大学生的词汇量为20000词族(word families),如果以每个词族平均有三个派生词,则其词汇量为60000词。5岁上学的儿童的词汇量为4000-5000词族,即约词,并以每年1000词族增加(Read, 2000)。 也有研究表明,美国中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平均为47000词,而大学生大约认识58000词(章扬恕,1990)。由此我们可以基本认定,作为有文化的英语本族语者,其词汇量大约为60000词。而一般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词汇量显然不 会需要这么大。根据统计,英美人在表达时大约使用3000-10000词。Thorndike编写的Te acher’s Word Book收词20000词,分为20级,每级1,000词(章扬恕,1990)。 那么对于以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应掌握多少英语单词才是合适的呢对此国外的语言教育学家也做了大量 的研究。West编写的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 收录核心词2000词,如果加上其中的派生词则达到约6000词。

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大纲沈婷

对外汉语教学 一、教学对象:可以识字的外国留学生 二、培养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汉语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顺畅认识《三字经》的所有字,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温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本,了解主要内容。 三、教学内容:以《三字经》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认字,阅读,讲读,疏通文意。

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2013

《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词汇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学时数及学分:专业必修课,第7期,32学时,2学分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书号:《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张韵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ISBN: 978-7-303-00143-9 本大纲制定时间:2013年11月 本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授课对象为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总结英语词汇知识, 从而更科学地学习英语词汇,运用词汇学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和理解英语词汇, 正确地使用英语词汇。其次,本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所观察到的语言现象加以分析和总结的技能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学习现代英语词汇学的基础理论,使学生了解词的来源、词的形态、词的构成方式、词的语义特征、各种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词的联想与搭配等内容,观察美语和英语词汇的区别,掌握常用词汇知识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与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程的重点:词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语义变化,词汇衔接和语篇连贯。 课程的难点:词汇衔接和语篇连贯。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的学时为32学时。每课为2-4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如下: Chapter 1 A General Survey of English vocabulary 1.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vocabulary 2.Classifications of English wor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本章节讲授重点: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words? What are the three phases of English vocabulary? How can we classify English vocabulary? Chapter 2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现代汉语词汇学考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07·假期)课程班考试题 考试时间:2007年7月(孙银新副教授) 科目:现代汉语词汇学班别:07假期姓名:_____ 学号:______分数:_____ 考试题: 一、关于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及其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试加以评述。(20分) 1. 基本词汇 普通话词汇里,有些词是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的,一般的生活当中所必需的,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几乎用不着什么解释的。这样的词是词汇当中最主要的成份,叫做基本词。基本词的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 2. 基本词汇的特点 ⑴全民性 ⑵稳定性 二、现代汉语的词和词素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应该如何判定现代汉语的词?(20分)词素又叫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构成词语的要素。词是汉语中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1. 词,由语素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里的独立,就与“词素”区别了,词素是不能独立的最小的音意结合体。例“乡”这是个“xiang"和字形的结合,但不能独立运用,”乡村”就是一个词了。区别词和词素,用替换法。 三、汉语的造词和构词,造词法和构词法有何不同?试举例分析说明。(20分) 造词法和构词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研究词是用什么语言材料,什么样的造词方法来创造词,是一种造词方式。后者是从词的构造来分析,分析词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方式。所以:构词法不涉及单纯词,造词法说明一些单纯词如何创造出来,如:咕咚用的是语音学造词的“单纯拟声“。 另外两者都是分析词语的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比如“银币”和“银耳”这两个词: 1. 按构词法分析:都属限定式,前一个成分限定后一个成分; 2. 按造词法分析:“银币”属于句法学造词中的主从式,“银耳”属于修辞学造词中的比喻式。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大纲王悦修订版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学 大纲王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级口语1(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初级口语1(上)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学时:28 2.课程类别:留学生必修课 3.开设学期: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 4.教材: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1》,王淑红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二、课程介绍 1、本课程是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口语学习课程,是一门专项技能训练课。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口头交际能力需要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口语课就是培养这一口头交际能力的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说的能力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复述简短的熟悉话题材料的大意;可以就同课文内容类似的话题进行较完整的连续对话。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句较连贯。在实际交际中,能够就上述熟悉的话题作简短的问答和陈述,具有初步的会话能力。所说的话多为简单句型以及由简单句型连成的语段,语速较慢。 2、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词语,模仿、记忆在某一情况下的表达方式,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和替换的阶段。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表演法等互动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原则,在教学中着重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2)注重同一句型的变换,注意词汇和语法知识的重现,在讲练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本课所学的词汇、语法及句型,并有意识的复习以前学过的常用句型。 (3)学生练习法。当学生理解、模仿之后,就要让学生们大量地、反复地练习说。分为若干小组,在同一时间内分别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练习说在某一情景下的会话内容。 (4)教师提问法。当教师教完在某一情景下的会话内容之后,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该会话内容,教师可采用提问法。提问的方式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表层到深层。 (5)学生演练法。当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可以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这段会话,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待学生演练完毕后再纠正,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6)情境演练法。当课堂上所学的某一情景下的会话较容易实地实践时,可以在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将学生带出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在实际交际中学习。这样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1)讲课稿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 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 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 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DOC)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

古汉语词汇学

小议“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读《古汉语词义论》有感 文学院对外汉语系10级八班赵锦颖1100100268 学过古代汉语的人都对词类活用这一现象有所接触和了解,这是古代汉语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到底什么是词类活用?大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十分了解。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学生,古代汉语是专业必修课程,又因为自己对于古典文学始终偏爱有加,所以在这门功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没能学精,但还是收获了很多。而古汉语词汇学这门课更使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汉语历经了千年的岁月,虽始终没有出现断代,但时光还是给了它很多改变。这些变化涵盖了方方面面,如字形、语法、词汇系统、语音等等。那些古代典籍,如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才能有所理解,同时不能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没有偏差。而正确理解古代典籍,对词义的正确把握是必要的功底。 《古汉语词义论》这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对古汉语词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其中,我最感兴趣和印象最深的便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活用。下面我就自己的收获谈谈对词类活用的认识。 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十分常见。要掌握词类活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词类活用。同词类活用常会一同出现的词有“转化”、“兼类”、“引申”等。很多人都混淆了这几个概念,下面我就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谈谈这几者的区别和关系。 其中“转化”和“引申”的关系较为亲近,它们同是字或词从旧义产生新义的途径,但不尽相同。它们的不同在于:引申是通过语义变化的手段产生新义,即通过义素的增减变化而产生新义。如果是直接引申,那么旧义与新义之间总有共同的义素,但一般说来不会是旧义的全部义素整个的进入新义;如果是间接引申,那么旧义与新义之间可能没有共同的义素。由引申产生的新义,可以与旧义属于不同的词类,也可以和旧义属于同一词类。“转化”则是通过语法变化的手段产生新义,即:是一个词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使它改属另一个此类,从而也就使它的词义发生改变。有转化所产生的新义,其词性一定是与旧义不同的。例如: 《史记·陈涉世家》:“皆指目陈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左传·成公十七年》:“我师师于刍扬。”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2006 年下半年国家教育部在满洲里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通过了经多次修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它的出台标志着新课程背景下,对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具有统一规范作用的新的课程标准的诞生,也意味着 1982 年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制订的第一部法定文件《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的结束。 《汉语课程标准》适用于以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含采用其他双语教学模式)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它不仅是各民族中小学必须要遵守和达到的最低标准,也是各民族中小学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编写教课书的主要尺度。 把《汉语教学大纲》改为《汉语课程标准》,这不单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它给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指明了在新世纪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汉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制定的《汉语课程标准》,总结了《汉语教学大纲》实施 20 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相关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原来的《汉语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汉语课程标准》从教育宗旨上,更加明确了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确立了以提高汉语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定位。 二是从教学目标上强调了三维目标,即要求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三是从教学形式上强调了整合,即从过去的强调教师、教材,到现在的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我们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 四是教学理念上强调了树立五个观,既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实质上是交往或对话……)、教师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生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 ……)、教材观(教材是载体;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和评价观(确立具有诊断、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体系……); 五是从实施策略上,突出了第二语言学科特点,强调了汉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汉语课程标准》明确了汉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时代特点以及阶段性培养目标,强调了把握和实施有别于普通中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教学形式和学习策略。 六是从教学管理上,富有弹性,为教科书编写、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汉语课程标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所提出的内容和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最低标准,它不限制上线,提倡多元评价,鼓励师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富有人文性和灵活性。 《汉语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有如下的特点:

英语词汇学最新教学大纲

英语词汇学 (English Lexicology) 课程编号:05100290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总学分:2 总学时:36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英语词汇学是一门以当代语言学多种理论为指导,全面深入研究英语词汇的专业课程。英语词汇学课程重在揭示现代英语词汇的普遍规律,侧重分析研究现代英语词汇现象,兼顾英语词汇的纵向演变和发展。 本课程旨在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者强化英语词汇知识,系统地了解现代英语词汇的过去和现状,把握英语词汇学习与使用的规则和特点。既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现象和分析语言问题的理论水平,又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二、课程主要内容: 英语词汇学导言(词汇学的性质、重要性、学习方法) 词的基本知识(词和词汇的定义与区别,声音与意义和拼写之间的关系,词汇划分的基本原则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 英语词汇的形成与发展(英语的亲属关系,英语词汇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现代英语词汇发展的趋势和方式) 英语构词法I (词的个构成成分,各成分之间的区别,对词进行结构分析)英语构词法II (现代英语主要构词法,这些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发展中的地位) 词的意义(了解“意义”的不同含义,词义的理据,几种常见意义) 语义关系和语义场(词与词之间的几种主要语义关系,它们的概念和特点)词义的演变(词义变化的必然性,词义变化的主要方式,词义变化的原因)词义与语境(两种不同的语境,语境对词义的重要作用) 英语习语(英语习语的概念、范畴、特点及其分类原则,习语的作用) 英语词典(不同类型词典的形式、内容、范围及特点) 三、教学方式 以讲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在讲授基本的词汇学概念和原理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后查阅资料,收集语料,描写语言和分析语言等活动,同时指定阅读材料并作课堂汇报。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自编 参考书目: 1.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张维友:《英语词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张韵斐,周锡卿:《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6.拉耶芙斯卡娅,《英语词汇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60

汉语词汇学

1、词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1)词必须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这种音义结合体是固定化的,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再被分割; 2)词是一种造句的单位,而且是最小的造句单位,其他一切属性和特点都在造句单位的限制下成立。例如: “天”“好”“刚”“和”“蟋蟀”“迪斯科” “思考”“虽然”“火车”“小说”等等。 单音节的如“天”等无法再分, 复音节的如“蟋蟀”“迪斯科”分割之后不成词; “思路”“虽然”分割之后,有的成分可以独立成词如“路”“虽”,有的成分不可以独立成词如“思”“然”; “火车”“小说”分割之后虽都可以独立成词,但不能表达原来的概念。 所以它们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2、固定结构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 包括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成分,也包括了“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专有名称。 它们不同于自由短语的临时组合;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的形式都有着不可任意改变的凝固性; 其定型性特点和造句的功能都与词是相当的,所以它理所当然的成为词汇的构成单位和内容的一部分。 3、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结构的总汇。 因为固定结构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在结构与意义的定型化、造句的备用单位等方面与词是等价的,符合语言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因而成为“词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赞同“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或“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等将固定结构排除在词汇之外的说法。 4、单纯词与合成词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就是单纯词。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无论是词根语素还是词缀语素(当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词根语素),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就是合成词。如“报纸”“腐败”“哥哥”“黑乎乎”等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再如“思想”“睡觉”“提高”“自卫”“胖子”“星星”“白茫茫”“计算机”。 5、(一)复合式 复合式是由词根和词根组成的合成词。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式 联合式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例如“城市”“艰难”“制造”“头绪”“骨肉”“禽兽”“岁月”“动静”“得失”“来往”等。构成联合式的各部分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17 学时:45 学分:2-5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三年级 课程英文译名:Modern Chinese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1.现代汉语的定义。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5.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汉语及其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二)语音(本章教学内容大部分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里完成) 1.语音基本概念 (1)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标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2.声母 (1)发音部位及其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

最新现代汉语笔记 词汇章节讲课教案

第一节词汇与词的构造 一、词汇 二、词汇单位 三、词的构造 第二节词义 一、词义的性质 二、词义的分类 三、语素义 四、义项 五、义素 六、语义场 第三节现汉词汇构成、词汇发展、词典 一、现汉词汇构成 二、现汉词汇发展变化和规范 三、词典

第一节词汇与词的构造 一、词汇 定义:又称语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文言词汇、老舍的词汇)。语言建筑材料,反映社会:语言发展;标志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广;越多越表思想;生活阅读写作 二、几种词汇单位 1.语素: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1)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书:语音形式为shu;词汇意义为成本的著作;语法意义为名 词及其语法作用—实语素 吗:语音形式为ma;词汇意义无;语法意义为表示疑问语气 —虚语素 (2)语素可以使单音节也可是多音节 确定语素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之(替代过程中保持意义一致,马虎—马车) (3)根据构词能力可分为: A.成词语素:能独立成词,亦“自由语素”(词根) B.不成词语素: a.不定位语素(词根) b.定位语素(词缀) 其中,不定位语素和成词语素构成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1)独立运用:能单说(单独成句)或能单用(单做句法成分或者起语法作用:了,又) 区别词与语素:剩余法(先看成词语素,再看剩下的)(2)最小的:区别词与短语:拓展法或插入法 (3)字-语素-词:我喜欢巧克力糖7-5-3 3.固定短语:词与词固定组合,不可增减改换中间的词(自由组合是临 时组合) (1)专有名词(企业单位、书名、杂志名、电影名等) (2)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4.略语:经压缩或着省略的短语(部分固定成词,不可还原) (1)简称: A.均取前(家用电器:家电) B.均取后(人民警察:民警) C.一前一后(外交部长:外长) D.省并(中学、小学:中小学) E.外来词取第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加州) F.其他:(安理会,农贸市场)

现代汉语词汇学知识概要

现代汉语词汇学基础知识概括 文字: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有了文字,人类社会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是,经验,技术,并得以系统的流传下来,传播开去;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才可以更好地对文字进行加工)。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特点: 1)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3)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4)有超时空性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属于正式字体。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①金文:(钟鼎文)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②篆书:(大篆、小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③隶书:(秦隶、汉隶)是汉字演进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④楷书:(真书、正书)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的结构: 汉字结构包括笔画和部件。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字义。如:月、口、雨。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如:上、下、甘、本、末。会意(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森、休、涉。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如:洋、湖。 其中,象形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社会发展,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古今字的演变等原因,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不易掌握;有的声旁不易分辨出来。 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音序、形序)。 词汇 一、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几种词汇单位: 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确定语素可以用替代法,如:蝴蝶,迷离,马虎,骆驼。 语素按音节分: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 按构词能力分:成词和不成词语素,如:地、走、牛/ 民、语、习。 按位置分:定位和不定位语素,如:老/ 头、儿 2.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造句单位。 ●区别词和语素用:剩余法。如:他又送信来了。 短语是由此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扩展法或叫插入法。如:冰箱,冰的箱子。 3.固定短语:词跟词的固定组合。可分为:专有名称、熟语。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4.缩略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简称、数词略写)。 三、词的结构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以上的词构成的语素。 (一)单纯词:(单语素词) 1.连绵词: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双声词:玲珑、参差、仿佛。 2)叠韵词:彷徨、窈窕、烂漫。 3)其他:芙蓉、蝴蝶、鸳鸯。 2.叠音词:姥姥、潺潺、皑皑。 3.音译外来词:葡萄、咖啡、巧克力。 4.拟声词:哗啦啦。 (二)合成词: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 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 (1)母语与外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目的语与媒介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 (1)基础理论 (2)应用理论 (3)应用研究 (4)教育实践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3) 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4)学科地位的确立

(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 2、教学模式 3、语法翻译法 4、阅读法 5、听说法 6、全身反应法 7、团体学习法 8、暗示法 9、自然法 10、交际法 11、任务式教学 12、侵入式教学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课程设计 3、教学大纲 4、结构大纲 5、功能大纲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 1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1)《老乞大》 (2)《语言自迩集》 (3)《汉语教科书》 (4)《基础汉语课本》 (5)《实用汉语课本》 (6)《中文听说读写》 (7)《新实用汉语课本》 2 教材的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 3 教材选用的原则 4 语言测试的种类 5 语言测试的效度 6 语言测试的信度 7 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 8 教学评估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 语音考试内容: 1) 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 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 音节结构表 4) 拼合规律表 5) 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 语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 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 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声调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üng 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ü , xiü ,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ün , gyng ,guü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lán :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