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2)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7)

三、声音的特性 (10)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

五、声的利用 (19)

第二章光现象 (26)

一、光的传播 (29)

二、光的反射 (33)

三、平面镜成像 (39)

四、光的折射 (45)

五、光的色散 (51)

六、看不见的光 (53)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63)

一、透镜 (64)

二、生活中的透镜 (71)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4)

四、眼睛和眼镜 (77)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80)

第四章物态变化 (90)

一、温度计 (92)

二、熔化和凝固 (96)

三、汽化和液化 (101)

四、升华和凝华 (108)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17)

一、电荷 (118)

二、电流和电路 (123)

三、串联和并联 (130)

四、电流的强弱 (141)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44)

期中检测 (157)

期末检测 (165)

第一章声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应该说,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现象丰富多彩,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就叫做发声体。日常生活中人可以说话,发声体是声带;敲击桌子发出声响,发声体是桌子;波动琴弦发出声音,发声体是琴弦;……

一、声音的产生

将尺子的一端压在桌角,另一端探出桌外,用手波动尺子发出声音,观察可以发现刻度尺在振动;将手放在声带所在位置上说话,手会感到声带的振动;……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但是有一些发声体的振动我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这就需要用到物理学的“转换法”。例如,将小球放在桌面上,敲击桌子可以看到小球振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以看到音叉激起水花;将一盆水放在正在发声的音响旁,水面出现了波纹;……这里分别将桌面的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将音叉的振动转换成激起的水花、将音箱的振动转换成水波纹。小球、水都可以将无法观察的振动直观的表现出来,这就是“转换法”。“转换法”在今后的

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到。

“既然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如果将这种振动记录下来,然后让发声体按照这一记录振动,不就可以发出声音来吗?”这一问题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前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应用到了物理学中的另外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逆向思考法”。这种方法的应用是很多物理规律被发现的引子。将一个问题倒过来去想,或者转变到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也导致很多发明的出现,刚才所说的留声机就是其中之一,今后我们学习的手电筒的反光罩、发电机等都是在这种研究方法的指引之下出现的。

二、声音的传播

发声体可以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又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呢?我们可以做几个实验来看一下:

1. 将你的耳朵紧贴桌面上,让另一个同学用力跺脚,你听到了什么?

2. 利用塑料袋将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后放入水中,然后将你的耳朵放入水中,你听到了什么?

在实验中,虽然隔着一张桌子,你仍然可以听到跺脚声,虽然隔着水,我们仍然可以听到收音机的声音,这些能够说明什么呢?——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我们把桌子、水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载体称之为介质,也就是说声音可以依靠固体和液体作为介质进行传播。

再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打开录音机,你可以听到音乐声,但是我们和录音机之间并没有液体和固体,此时又是什么物质作为介质传播的声音呢?——当然是气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声音可以依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介质进行传播。

学习到此处,你能否运用刚刚学到的“逆向思考法”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又应当如何进行探究呢?

运用“逆向思考法”我们可以提住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固体、没有液体、没有气体,声音能否传到远处呢?”物理学中把:“没有固体、没有液体、没有气体”的环境称为“真空”,这个问题就可以简化为:“真空能否传声”。

我们可以将正在响着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然后听一下声音的变化。此时我们会听到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当罩内形成真空时,声音就没有了。从这一实验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雷雨天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一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有自己的速度。科学研究及生活经验表明,声音在不同温度、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其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 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 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 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答案: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无论它们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因此应当选择D。

2. 小明说:“我用力跺脚,大地发出声音,但是大地并没有振动。这就说明发声体不振动同样可以发出声音。”这一说法对吗?

答案:这一说法不对。用力跺脚时大地同样振动,但这种振动我们无法直观观察,必须利用转换法:在地面上放一盆水,然后跺脚,你就会发现水面有波纹产生,这就说明大地同样在振动。

1. 关于声音的传播,不正确的是:

A. 学生听到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C. “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

D. 真空不能传声

2. 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

1. 一切声源(发声的物体)都在 (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A.振动

B.运动

C.静止不动

2. 有一山峡宽1200米, 两旁都是竖直徒壁, 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 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 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本题考查声速〗

A. 1025米, 175米

B. 600米, 600米

C. 1000米, 200米

D. 850米, 350米

3. 有人用木槌击鼓, 人耳听到的鼓声是靠________传播的. ________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

A.空气

B.真空

C.鼓皮

D.木头

4. 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 )〖本题考查声速〗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

5. 拿两只相同的玻璃杯, 一只装水, 一只是空的, 用一把小勺敲击它们, 哪个发声时,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小. (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A.空杯

B.盛水杯

C.一样

D.无法比较

声音的初步知识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仪器和器材】

空玻璃瓶,废钢锯条,带橡胶塞的广口瓶,细金属丝,铁片,纸,火柴,杯子2个,水,琴弦(或细铜丝)。

【实验方法】

一、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1.把空玻璃瓶口放在嘴边,对着瓶口用力吹气,有什么现象发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气体能发出声音)。

2.一个杯子内盛半杯水,用另一个杯子向这个杯子内倒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液体能发出哗哗的声音)。

3.把琴弦(或细钢丝)绷紧,用手指在琴弦中间一弹,有什么现象产生?(振动的琴弦发出声音)。

综上所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把废钢锯条一端压在左手指下(或实验桌的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用右手指拨动锯条,让锯条弯厉害些(但防止折断),松开手后,锯条即振动起来,发出较强的声音,并持续较长时间。如果轻轻拨动一下,锯条来回振动不很大,声音小得多了。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响;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1.在广口瓶的橡胶塞中央穿一根细金属丝,金属下端挂两片小铁片。将橡胶塞塞在广口瓶口,使铁片悬在瓶中。

2.用手握住瓶子摇动,能看见小铁片在相互撞击并能听见撞击声。

3.取下橡胶塞,点燃一些小纸片,放到瓶子里趁着火还没熄灭时赶快把塞子塞紧。等火熄灭后,再摇动瓶子,仔细听,铁片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纸的燃体。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空气减少了,声音的传播受到了影响。它表明,声音只有通过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出去,这种传播声音的物质就叫煤质,也叫介质。空气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播声音的介质。

【注意事项】

1.为防止漏气,瓶塞穿金属丝处最好用熔化的蜡封严,橡胶瓶塞周围涂一层凡士林。

2.如果有抽气机,声音的传播需要煤质的实验也可以这样做:在橡胶瓶塞上打一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将瓶塞塞紧,用橡皮管将玻璃管与抽气机抽气口连接。实验时一个人摇动抽气机抽气,一人摇动瓶子听声音。会听见声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参考资料】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先用硬纸卷成一个圆筒(约30厘米长),圆筒的上下底面应平整。在圆筒的底部铺一块泡沫塑料(也可以用海绵或棉花),上面放一块秒表或机械手表(秒表不与纸筒接触),耳朵在距纸筒上端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表的“嘀嗒”声,并记住声音的强弱。

然后将一块镜子或金属板放在纸筒上方,改变镜子的倾斜角度,使耳朵仍在原来位置,就能比较清楚地听到秒表的嘀嗒声。

再把泡沫塑料换成木板、金属板,镜子换成纸板、木板,重复上述实验,听一下“嘀嗒”声的强弱。

实验结果表明:松软多孔的物质对声音的吸收特别强,表面光滑的坚硬物体对声音的吸收弱而反射较强。

【思考题】

1.把锣敲响,再用手去摸锣面,有什么感觉?用力按住锣面后会怎样?

答案:就会感到锣面在振动。用力按住锣面后锣面不振动,锣声消失。

2.在鼓面上放些砂粒,鼓敲响时会看见什么现象;

答案:砂粒由于鼓面的振动跳起来。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关于人耳的构造我们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但是人能够分辨的声音间隔是0.1秒,也就是说只有两个声音间隔0.1秒以上时人才能够分辨出两个声音,否则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一个加强的声音。

此外由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因此说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也能将声音传播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对于一些听觉有障碍,但是听觉神经并未损伤的人士而言就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1. 敲击空钢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声敲击声?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本题看似简单,但是并不简单。想要将本题答对必须对题目具体进行分析。首先,题目中只交代敲击一根钢管,并未表明敲击一根多长的钢管。如果钢管比较短的话,由于钢管中传播的声音与空气中传播的声音间隔不到0.1秒,人无法进行分辨,因此只能听到一声敲击声。但是如果钢管足够长的话,就能够听到两声敲击声,第一声是由钢管中传来的,第二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阅读与探究

小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小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小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小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变化。

小华对实验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结论。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 小华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结论?

2. 小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

3. 小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1.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____;打鼓时,____在振动;敲击一下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振动发出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2. 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这表明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

3. 声音在水、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本

题考查声音的传播〗

4.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本题考查声速〗

5. 蛇是没有耳朵的。但是蛇可以将脑袋贴在地面上,利用脑袋中的一块骨头接收到正在

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

6. 在一座较长的铁桥的一端敲一下桥梁,在铁桥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来的,第二声是通过_______传来的。〖本题考查声速〗

声音的共鸣

【目的和要求】

认识声音的共振现象──共鸣的产生条件。

【仪器和器材】

共振音叉(440赫兹音叉一对,其中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属卡子,用来改变频率),共鸣箱,音叉槌,吊在线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属卡子,把两音叉分别插在共鸣箱上,使两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约50-75毫米,如图1.56-1所示。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另一个音叉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2.在第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属卡子,改变这个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就不会振动发声。

说明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注意事项】

1.音叉插在共鸣箱上插得越紧密,则共振现象越显著。因此,实验时要防止音叉与共鸣箱结合处松动。

2.实验前要反复校验两音叉的距离。距离过远,则音响太弱。距离过近,则显示的共鸣现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参考资料】

1.把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来,敲击音叉,声音很小。插入共鸣箱上,敲击音叉,声音就增大。这是由于箱内空气的共鸣增大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度。

2.用气柱共鸣器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如图1.56-2所示,一根直径约3厘米,长100厘米的玻璃管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与蓄水器连接,组成一个连通器,在玻璃管里盛水。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管口。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管里空气柱的长度。将振动着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慢慢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某一位置时(波长的1/4),就听到很响亮的声音(气柱的第一个共鸣点);继续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时(波长1/4的3倍),又会听到一次响亮的声音(比上次弱些)(气柱的第二个共鸣点)。

3.实验方法1中如果没有叉股上的金属卡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管或贴上纸片、胶布,同样能改变音叉的固有频率。

4.用赫姆霍兹共鸣器演示:赫姆霍兹共鸣器是用黄铜铸成的,内部是一个空腔,两端有粗细两个孔。粗孔是用来接收传来的声波,细孔供监听用。手握共鸣器,将小孔贴近耳边,如图1.56-3所示。如果声音中有接近共鸣器固有频率的声音,共鸣器将共鸣。

三、声音的特性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那么振动又有什么规律呢?任何物体的振动都有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振动时物体会在平衡位置附近往返运动。有的偏离平衡位置较远,振动幅度大,有的偏离平衡位置较近,振动幅度小;有的振动的快,有的振动得慢。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而频率就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用赫兹(Hz)来表示,如果一个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是100次,那么它的振动频率就是100Hz。下面是一个物体的振动波形图:

OM是振动的平衡位置,oa是振幅,A是波峰,B是波谷,OC是一个振动周期,也就是说物体完成了一次振动。

学习完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术语,我们对声音的一些特性进行相关的研究。

首先,我们有一句俗语,称之为“闻其声知其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能够通过一个人的声音来分辨这个人到底是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眼睛蒙上,请任何一个你所熟悉的同学在你旁边说话,你会很快的分辨出这人到底是谁。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征,其它发声体也都有这一特点,例如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用同样的力气去敲击桌子和铁片,我们都能够清楚地进行分辨……这些都能够表明不同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会发出不同特征的声音,我们把声音的这一特征称之为音色。

那么,如果我们取相同的物体,让他们发声,此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其实我们动手实践一下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物体所发出声音的特征也不相同。

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所发出声音大小不同;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所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相同。而用力大时,发声体的振幅就大。可见声音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所发出的声音越大。我们把声音的大小称之为响度。也就是说,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用力敲击鼓面,发出响度较大的声音,此时鼓面的振动幅度会变大。这个实验的进行又要用到“转换法”。将一个小球放在鼓面上,轻轻敲击鼓面,看看小球振动情况,然后重敲鼓面,看看小球振动情况,会发现重敲时小球的振动变剧烈。这就说明了用力敲击鼓面,发出响度较大的声音,此时鼓面的振动幅度会变大。

我们再次拿出橡皮筋,这次需要将橡皮筋不断张紧,此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松紧程度不同的橡皮筋,你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了吗?此时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张紧时音调高。观察张紧时的皮筋振动时与比较松时的振动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皮筋的振动快慢不同,张紧时振动的快,松时振动得慢。而我们把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也就是说,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人们都能够听得到。人的耳朵有一定的听觉范围,能够听到的声音是20——20000Hz,高于或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人们都听不到。我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音称之为超声波,蝙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超声波。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称之为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大自然的活动都能够发出次声波。任何动物能够感受声的频率范围不同,像狗的听觉范围在15——50000Hz之间,因此在很多时候你认为没有声音,而

狗却会表现得十分警觉。在地理课中我们曾经学过地震前会发生“鸡飞狗吠猫上墙,老鼠搬家蛇出动”的异相,其实就是动物感知地壳活动所产生的次声波的一种表现。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之为声音的特性。不同特性的声音在专门展示声波波形的仪器——示波器上的形状各不相同,如图所示:

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但是甲乙的音调相同;甲的音调低于丙的音调,但是响度相同。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其实,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让人感到十分舒服,像许多的乐曲、歌声,这样的声音我们称之为乐音,从上面的波形图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乐音的波形是十分规则的。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响度不变时,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 利用小球被音叉弹开的程度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用了转换法

C. 利用示波器显示波形的方法来研究声音,应用了模型法

D. 类比水波研究声波,应用了类比法

答案:C (提示:利用示波器显示波形的方法来研究声音采用的是转换法)

物理之美,无处不在。下面是一首诗,通过这首诗可以联想到许多有关于声现象的物理知识,请你从声音这一角度谈谈这首诗中所体现的物理原理。(不少于2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星期天,小明正在家中完成作业,突然听到窗外有鼓号声,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对面有一家酒店正在举行开业典礼。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声速〗

(1)鼓声是通过____介质传播到小明的耳朵里的。

(2)小明看到敲鼓者的动作与听到的鼓声不和谐,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3)如果敲鼓者的动作与鼓声相差0.2S。那么酒店大约距离小明家多远?

(4)鼓声是由_________的振动发生的。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鼓面在振动。

(5)酒店老板想要让鼓声更大一些,场面更热闹一些,鼓手应当如何去做?为什么?

2. 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本题考查声音的音调〗

3.你观察过演奏家们调弦的过程吗?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或吉他、二胡等.调节琴上部的旋钮时,弦的调子就会变化.最终,弦上的张力恰好使琴弦发出音调正确的声音.可见,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跟弦张紧的程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弦音音调的高低与弦的张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定性关系)。〖本题考查声音的音调〗

音调和响度

【目的和要求】

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发音齿轮(齿数为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1.55-1所示。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转速越大,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实验表明: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用音叉槌轻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重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表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事项】

发音齿轮轴上的螺帽必须拧紧,以防齿轮打滑,影响实验效果或被甩出伤人、损坏齿轮。【参考资料】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验音盘(图1.55-2甲)来演示。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的轴上,用橡皮管把吹气管和皮唧连接起来,并把吹气嘴固定在支架上,对准某一列小孔(图1.55-2乙)。转动转台,使验音盘匀速转动,然后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的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声。把吹气嘴从验音盘边缘向中心移动(不用最里面一列不均匀小孔),保持转速不变,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直接演示。办法是在每个音叉的叉股上固定—根细钢针,另备一块被烟熏黑的玻璃板。用音叉槌敲击音叉,使两音叉振动发声,并同时匀速地在玻璃板上移动。移动时必须注意要使两音叉的钢针尖恰好与玻璃板接触,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3所示的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用上述的一个音叉和熏黑的玻璃板,在音叉槌轻击和重击两种情况下,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4所示的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称为噪声?

物理学中把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噪声,从波形图中来看,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噪声的定义更加的广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生活中的噪声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街道上汽车跑过的声音、自习课上的说话声、街边音像店中所放的音乐声等都可以认为是噪声。长期处于噪声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心烦意乱、精神不畅,严重的可以损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现今社会,噪声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之一。

2. 声音的大小如何去衡量?

上一节我们学习过:声音的大小就是响度,响度是用分贝来作为计量单位的。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0dB是人们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安静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人们可以正常的办公、休息;当声音的响度达到70dB时就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下课时大声说话时的音量就已经达到这一程度;长期处于90dB的坏境中,人的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引起听力减退、头疼等不适反应,高峰时马路上噪声就在90dB 左右;当人突然处于150dB的环境中,双耳就会丧失听力。环境保护组织对于声音的强弱有这样的规定: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要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应当让声音在70dB以下;要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就不应当超过50dB。然而在家用电器日益普遍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安静的环境,调查显示现在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正常使用时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45分贝,也就是说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3. 什么情况下乐音也会变成噪声?

从前两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已经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只要发出的乐音影响到他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那么这种乐音就属于噪声范畴。像音像店中招揽顾客所放的音乐,就是噪声。

4. 对于噪声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

面对如此严重的噪声污染,如何减小噪声的危害,控制噪声成为马上要解决的问题。

要控制噪声就应当了解从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在“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一

节中,我们了解到:声源振动产生了声音,然后通过各种介质(气体、液体、固体)进行传播,最后通过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控制噪声也应当从三方面入手:防止噪声产生(声源处)、阻断它的传播(传播途径)、防止它进入耳朵(入耳处)。

现在我们的机动车生产厂家在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许多的机器都装有防震底座等,这都是从声源入手进行防治的有效方法;城市道路两旁和高速公路两旁都安装有隔声板,城市提倡多种树,这些都是从传播途径中进行控制;纺织工厂的工人戴耳塞进行工作这就是从入耳处减小噪声。这些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有时可以数种方法并用。

现在的城市已经非常注意噪声扰民问题,很多城市已经出台了有关于夜晚施工的规定、有关于学校周边噪声管理规定等都对噪声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5. 噪声只有害而没有益处吗?

当然噪声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噪声不仅会对人产生不适的感觉,对其他的动植物同样会产生干扰,因此科学家有效的利用噪声进行田间除草、谷仓驱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小华在家练习小提琴,邻居张奶奶认为琴声十分悠扬悦耳,是乐音;而邻居明明却认为小提琴声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是一种噪声。他们谁的说法准确?为什么?

答案:其实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准确的。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悠扬悦耳,振动波形十分规则的声音就是乐音,小提琴的声音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因此就是乐音。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只要声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都属于噪声,小提琴声尽管十分悦耳,但是已经严重影响到明明的学习,对明明而言这就是噪声。从这一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环保角度讲,乐音也有可能转变成噪声,因此提醒每一个同学在平时听音乐、看电视时,注意调节音量的大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

2. 小红在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没放平就开动了洗衣机,洗衣机机身振动发出很大的声音,小红迅速用棉花将自己的耳朵塞上,她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应当怎样去做?

答案: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对的,尽管将自己的耳朵塞上之后自己听不到噪声,但是洗衣机仍然在振动发出很大声音,这个声音还是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人造成影响。因此小红应当迅速关闭洗衣机,让它停止工作,然后将洗衣机放平后再进行洗衣就可以了。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答案:手敲击一下西瓜,我们可以分辨西瓜熟不熟;通过听诊器,医生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有经验的铁路师傅通过敲击铁轨和车轮就可以分辨是否有螺丝松动;……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声音来获取信息的实例。其他生物也可以利用声音获取信息,例如生物课中我们学习过的蝙蝠,它在飞行时发出的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蝙蝠就可以通过回声的方位和时间来判断出目标的距离和大小,蝙蝠的这种方式被生物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回声定位”。模拟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来测定海洋的深度,渔民也可以通过声纳系统获知鱼群的信息。利用声音还可以进行诊病,中医中“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指的利用听来诊病。现代医学中的“B超”也是利用超声波检查的常用手段之一。

声除了能够传递信息之外,还可以传递能量。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拿一张纸放到你的面前,对着纸大声说话,你有什么发现?——纸在振动。这就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我们将一些小物体放在水中,然后将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就可以将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对物体表面造成损坏。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清洗

一些精密仪器。外科医生也利用超声波的这种能量经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使结石顺利排出体外而不对身体造成伤害。

超声波有什么应用?

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本题考查噪声〗

噪声危害与控制进展述评

摘要: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厂矿内部向外辐射的工业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等。由厂矿内部向外辐射引起扰民的工业噪声,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把厂矿内的噪声治理好了,噪声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问题解决了。同时噪声引起的扰民问题也解决了。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环境噪声问题,在国内一直受到更多的注意。由于控制环境噪声扰民和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等,是相通的。对噪声所采取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仪器),有相当多的部分也是可以相互借用。因此,可以这样来说,从环保角度来控制噪声,在控制技术与测试分析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来说,是一种帮助﹔同样,从控制职业噪声危害角度出发,在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测试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环境来说,也是一种帮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交叉。

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厂矿内部向外辐射的工业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等。由厂矿内部向外辐射引起扰民的工业噪声,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把厂矿内的噪声治理好了,噪声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问题解决了。同时噪声引起的扰民问题也解决了。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环境噪声问题,在国内一直受到更多的注意。由于控制环境噪声扰民和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等,是相通的。对噪声所采取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仪器),有相当多的部分也是可以相互借用。因此,可以这样来说,从环保角度来控制噪声,在控制技术与测试分析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来说,是一种帮助﹔同样,从控制职业噪声危害角度出发,在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测试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环境来说,也是一种帮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交叉。

噪声控制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涉及到噪声控制技术﹑护耳器以及噪声测量仪等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此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做一些简介并略加评说。

1﹑噪声控制技术与设备

目前国内外控制噪声的工程技术措施,仍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与阻尼等。40多年来这些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已取得重大进步,并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现在可以这样说,国外能解决的噪声问题,国内同样也能得到解决。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大体相当。自80年代以来,噪声控制产业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制造厂家达数百家。国外能制造的噪控产品,绝大部分国内也已能制造。各门类噪控产品,包括各类消声器﹑各类吸声构件和材料,各类隔声门窗和拼装式隔声罩(间),各类橡胶隔振器和弹簧隔振器,以及各种阻尼材料等,其品种规格目前在我国已比较齐全,可以满足需要。从声源上考虑控制噪声问题,在国内也得到重视,并已相继研制出低噪声风机﹑低噪声木工机械﹑低噪声冷却塔﹑低噪声电机等等。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研

究在国内也获得显著的进展,虽然这方面工作目前主要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这种技术有希望在21世纪发挥重要作用,使声源控制锦上添花。

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近些年,噪声控制技术的规范化工作以及噪控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工作在国内也获得重大进展。声强测量技术在声源定位以及现场隔声测量等方面也开始得到应用,加上计算机在噪控工作应用,包括声场预测﹑噪声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进一步推动了噪声控制工程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噪声控制工程中,要大量用到各种不同的声学材料(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当今,属于“环保”型和“安全”型的声学材料是最受欢迎的,即这种材料具有阻燃﹑防火﹑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特点。我国研制成的微孔板吸声材料就是具有这些特点,在国内外备受青睐,获得较广泛的应用。

虽然我国在噪声控制技术水平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能生产制造各种各样的噪控产品,但我们还看到我国噪声控制设备及其产业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专用加工设备缺乏,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太少。噪控产品质量的自检自测能力低,这些都值得改进。

2 护耳器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个人防护,即佩戴护耳器仍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从声源上或传播路径上把噪声控制住,这固然是积极的办法,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场所,从经济上或技术上考虑,目前仍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例如,有的生产车间,机械设备或管路很多﹑很复杂,操作的工人又比较少,解决这类问题,只需对几个操作工人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既省钱又实用﹔再如目前有梭织机车间的噪声级大都在100——105dB(A)之间,噪声源很复杂,机器台数又甚多,对于这一类的噪声问题,借助于护耳器来解决要比较实际些﹔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降噪措施,但噪声级尚未降到标准允许值以下,遗留下来的问题还须借助护耳器来解决。护耳器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

护耳器主要有耳塞和耳罩两种。好的护耳器应具有高的隔声值,并且佩戴舒适。我国在50年后期已开始了护耳器的研制工作。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塑料耳塞制品﹑超细玻璃棉耳塞(经柔化处理),以及各种耳罩等等。但由于舒适性问题的原因,或认识上的原因,这些耳塞﹑耳罩始终未得到推广应用。

90年代我国出现了LR-1型慢回弹耳塞。这种新型的耳塞是以聚氨脂泡沫塑料为主要原料在特殊工艺下制成的,具有隔声值高,佩戴舒适等特点,并且使用方便,能适用于具有不同耳道大小的使用者。使用时只需用大拇指与食指缓慢地将耳塞捻成细圆柱形,将其插入耳道中,该耳塞即可在一分钟内按耳道形状膨胀,封住耳道,达到比较满意的隔声效果。这种耳塞已通过原国家劳动部组织的部级鉴定。国家科技部已发文列这“九五”期间全国重点推广应用的项目之一。该耳塞现已投入批量生产。在90年代我国还出现了质量较好的医用硅橡胶耳塞以及质量较好的耳罩等。其他不同的品种不同特点的耳塞﹑耳罩(包括有源护耳器),国内还有人正在深入研究开发之中。

应当说,目前我国已研制生产出耳塞和耳罩,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可惜,护耳器的使用在我国各企业中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许多多的地方早就应当使用护耳器,但至今仍没有采用。加强宣传,提高对使用护耳器意义的认识,并且大力加强优质护耳器的推广应用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3 噪声测量仪器

要解决好噪声问题,首先应对噪声问题进行测量﹑分析,搞清噪声的声级﹑频谱特性以及时间变化特性等。因此,噪声测量分析仪器是必不可少的。50年代噪声测量仪器主要是由电子管制成,体积较大,功能也比较简单,国内自已尚不能生产,主要靠进口。60年代半导体器件代替了电子管,仪器体积减少,品种也多了些,但国内所用的仪器也主要靠进口。从70年代起,我国已开始生产现场测试用的声级计﹑滤波器以及试验室用的测试仪器。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了9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噪声测量仪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噪声测量仪器向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大工业大迈进。国内现在已能生产这方面系列的﹑配套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现场测试用的声级计﹑积分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统计分析仪等,国内现在都已有系列的产品。专门为了检测噪声暴露量,并配合贯彻“听力保护规定”(即将颁布)用的个人噪声暴露计,现也已研制成功,即将投放市场。上述这些仪器都已做到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声学测量分析工作站国内也已出现,有了自已的产品。这种声学测量分析工作站是由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和微型计算机等部分组成的虚拟仪器系统。各种声学测量分析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工作站本身具有丰富的应用软件,几乎包括所有常用的噪声测量分析功能。由于各种声学测量分析功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因而工作站的功能可以不断扩充,只要增加一套软件,就相当增添一台或数台仪器设备。工作站的硬件大小与笔记本电脑相仿,既可以与台式计算机相连,也可以与笔计本电脑相连,在现场可以拎着走,便于现场流动使用。

我国目前生产的各类噪声测量仪器,与国际上先进的同类仪器相比,虽然在质量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国内产品现都已能符合国际上或国内的有关仪器标准要求,能满足国内工作的需要在价格上却比国外的仪器要便宜的多。

五、 声的利用

1. 声与信息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人们买陶瓷用品,习惯地用手敲一敲,再用耳朵听一听;现代住宅楼的走廊里安装了声控电灯等等,这些现象都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2)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渔民利用声纳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位置,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由此可知,利用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回声可以定位。

2.声与能量

将一薄纸条直立于嘴前,对着纸讲话,可看到纸片振动,讲话声音越大,纸条摇动的幅度越大,这一现象表明声能传递能量。可应用在许多方面,如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次声波预报地质、气象灾害、制成次声波武器。

3. 结构表:

1. 蝙蝠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答案:回声定位 声呐.

(蝙蝠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这叫回声定位,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本题说明利用声呐可以获得信息,注意声与声音的区别,声包括超声、声音、次声等,声音是指人可能感知的那部分声.)

2. 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

A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 .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

C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D .如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

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

答案:C

(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用来清洗精细机械,通过液体时,能引起液体中的小颗粒剧烈振动,听诊器实际上是减弱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增大响度.听诊器实际上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声在传递中要消耗能量,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超声波的技术应用主要有清洗、粉碎、医疗、测厚、测距等等.)

3. 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s m /10,声速为s m /340,进行

声波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碎除体内结石、超声波加湿器 回声定位:蝙蝠辨路、雷达搜索敌机、B 超声纳:探测海洋深度、水中鱼群、发现敌方声:包括次声、声音、超声、概念广

声音:仅指人耳感觉的那部分声 声与声音不声与信息

声的

利用

途中按一次喇叭,s 2后司机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喇叭处距山脚距离是多少?

答案:m 350

(发出声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走的路程可用t v s 声=1,而汽车在这段时间走的路程可用

t v s 车=2,鸣笛处到山脚距离2

1=

s )(21s s + 21=s )(21s s +=2

1=s t s s )(21+ =21m s m s m 3502)/340/10(=?+ 此题利用回声定位要紧扣速度公式,利用线段图建立物理情景.)

1.科学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s 14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______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s m /1500),这种方法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 简析声的用途。

1.声不仅能传递____,也能传递____.〖本题考查声与能量〗

2.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____的特点.(填“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本题考查声与信息〗

北京天坛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祈谷、祈雨、祈天的地方,其中有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圜丘在天坛公园的南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座分成三层的圆形平台,每层周边都有汉白玉栏杆,每个栏杆和栏板都有精雕细刻的云龙图案,每层平台的台面都由光滑的石板铺成.第三层台面高出地面约5m ,半径约11.5m ,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俗称天心石或太极石。当你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或唱歌时,你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但是站在天心石以外的人听起来,却没有这种感觉,站在天心石以外说唱,也没有这种感觉。

传说,皇帝每年都要到这里来祈祷上天,在圜丘的天心石上祷告:“苍天保佑,五谷丰登。”当他听到远比自己平时说话大得多的声音时,认为是老天爷显灵,觉得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上天。

其实,这不过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圜丘第三层台面实际并不平,台面中心略高(如图),四周微微向下倾斜。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传向四周的声音,有一部分被四周的石栏板反射,射到稍有倾斜的台面后又反射到台中心。因为圜丘第三层半径仅11.5m ,从发声到回声返回中心仅需0.07s ,所以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分辨不开,只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还使人觉得似乎有声音从地下传来。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积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纸的厚度。 (2)平移法:如测量兵乓球的直径。 (3)替代法:如测量曲线的长度(以直代曲法、棉线黏贴法)。 (4)滚轮法:如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以曲代曲法) 7、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纳秒(ns)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XX0hz。人们把高于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内容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 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 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 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 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 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实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 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 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 和距离有关。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做成的。温度计的℃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规定为100℃.。 20.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等示数稳定再读数。 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一、作图题 【光的反射做图】:1.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 AB 、CD 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的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 【 光的折射作图】:5. 如图,是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 A (1)(3) .S (2) (4) (6) .B .A (8) (7)

8.如图,在凸透镜焦点F处放一平面镜MN,BF为一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将图补充完整。 【力的示意图】 1.如下图,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3.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图中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10N/kg ) 30度角的拉力。已知拉力大小F=50N ,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二、基础知识训练题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与就停止了。 2.声音靠 传播,真空 传声。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一般固、液体传声速度 气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m/s 。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3.回声与原声时差大于 s ,人耳可区分出它们。 4.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响度。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大。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声调。声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 是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6.物理学中,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7.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 8.声音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减弱噪声的途径:(1) ;(2) ;(3)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和_______。 【光】 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 ,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乒乓球的直径为4 ;(2)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3)一名中学生走了两小时通过的路程大约是3 105 。 4.你身体上最接近35mm长度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大拇指指甲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如图1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 7.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1) (2) (3) (4) 图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全汇总!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

1. 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 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B .寒冷的冬天, 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放在盘子里的水, 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D .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 2.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4. 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5. 2.唐诗《浪淘沙》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 6. 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A .千克/米3 B .克/厘米3 C .千克/分米3 D .吨/米3 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A .0.5g 60mg B .5g 60g C .50g 60kg D .500g 60t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A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 .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温度 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A . 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 C .体积相等 D .以上都不对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7.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8. 3.如图1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 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 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9. A .靠近透镜 B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0. C .远离透镜 D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图1 B 山在水中的倒影 A 屏幕上的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 C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1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012 目录 第一章机械运动 (5) 本章综述 (5)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 学习目标 (5) 知识详解 (5) 课外拓展 (8) 第2节运动的描述 (9) 学习目标 (9) 知识详解 (9) 课外拓展 (12)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3) 学习目标 (13) 知识详解 (13) 课外拓展 (16)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7) 学习目标 (17) 知识详解 (17) 课外拓展 (21) 本章总结 (21) 单元测试 (22) 第二章声现象 (28) 本章综述 (28)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8) 学习目标 (28) 知识详解 (28) 课外拓展 (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31) 学习目标 (31) 知识详解 (31) 课外拓展 (35) 第3节声的利用 (36) 学习目标 (36) 知识详解 (36) 课外拓展 (39)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9) 学习目标 (39) 知识详解 (39) 课外拓展 (43) 本章总结 (43)

第三章物态变化 (50) 本章综述 (50) 第1节温度 (50) 学习目标 (50) 知识详解 (50) 课外拓展 (55) 第2节熔化和凝固 (55) 学习目标 (55) 知识详解 (56) 课外拓展 (60) 第3节汽化和液化 (60) 学习目标 (60) 知识详解 (60) 课外拓展 (63) 第4节升华和凝华 (63) 学习目标 (63) 知识详解 (63) 课外拓展 (66) 本章总结 (67) 单元测试 (67) 第四章光现象 (72) 本章综述 (72)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73) 学习目标 (73) 知识详解 (73) 课外拓展 (76) 第2节光的反射 (77) 学习目标 (77) 知识详解 (77) 课外拓展 (80) 第3节平面镜成像 (80) 学习目标 (80) 知识详解 (81) 课外拓展 (83) 第4节光的折射 (84) 学习目标 (84) 知识详解 (84) 课外拓展 (88) 第5节光的色散 (89) 学习目标 (89) 知识详解 (89) 课外拓展 (91) 本章总结 (9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标分解 科学之旅 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 新教参P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9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例○、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建议: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射的规律。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完整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