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回风石门中段揭露16#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2010-12-05)

231回风石门中段揭露16#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2010-12-05)
231回风石门中段揭露16#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2010-12-05)

南三采区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揭穿

16#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

一、概况

1、巷道布置

南三231回风石门中段位于南三井筒下部,该巷道从23通风上山(下段)底部5#测点,进行改向开口施工231回风石门时,首先按95°方位、平巷施工40m后,再从6#测点按40°方位、+21°坡度掘进与南三中部车场贯通,然后按+16°坡度掘进至1355m水平;再按平巷掘进至131218回风巷开口位置,最后按+17.4°坡度掘进至131218运输巷开口点。该巷为穿层巷道(掘进期间需揭16#至30#煤层)。

2、揭煤区域煤层

预计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2.1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法向距离为10m。往前掘进30.5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7m,往前掘进36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5m,往前掘进44.4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2m,往前掘进45.8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5m,往前掘进53.2m巷道顶板将揭露16#煤层,往前掘进73.6m巷道底板距16#煤层顶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2m,16#煤层厚约1.4m。

3、揭煤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揭16#煤层区域内煤层赋存稳定,无较大的地质构造存在。

4、煤层的顶、底板情况

直接顶板为细砂岩,灰色夹灰色条带,薄层状,夹层状菱铁矿,上部以波状层理,中部断续显波状微斜羽毛状层理,下部深灰色粉砂质波状层理。直接底板,泥岩,灰~褐灰色,含根化石。

二、通风系统及控制措施

1、通风系统

(1)该巷掘进过程中的设计配风量为530m3/min,掘进过程中局扇能保证迎头所需风量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通风系统稳定、畅通。

(2)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揭煤期间,其专用回风系统独立、可靠和安全。

2、控制措施

在23运输上山联巷已施工3道防突风门,该风门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质量标准化的相关要求。

三、工程布置及揭煤实施方案

1、工程布置(详见附图一)

2、揭煤实施方案

(1)先探后掘

1)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2.1,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0m,由抽放工区施完工前探钻孔。

2)前探钻孔用以探明16#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情况,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赋存位置,厚度、瓦斯压力等参数。

(2)区域防突措施:

1)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2.1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0m时,由抽放工区施工抽放孔作为区域防突措施。施工的抽放孔必须控制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左右(走向方向)各不小于20m,上下(倾向方向)各不小于15m范围,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要求施工的抽放孔必须穿过煤层全厚且进入煤层顶板1m,如果当一次打不穿煤层全厚时,可分段施工,但第一次实施的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小于15m。(区域防突措施孔参数见附图三)。

2)施工的抽放孔必须按照设计施工,施工的抽放孔必须立即进行封孔联网抽放,封孔深度5~8m,抽放的单孔负压不得小于13KPa。

3)通风区必须每班对抽放钻孔抽放浓度进行测试,对单孔抽放浓度降到10%以下的进行关闭,加强抽放系统巡视、放水、堵漏等管理,确保正常抽放。当所有单孔瓦斯浓度及混合瓦斯浓度均降到10%以下后,经验算,预抽率达到

30%以上时,方可立即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工作。

(3)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采用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或间接计算残余瓦斯含量的方法进行区域预抽措施效果检验工作。

1)采用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时,应在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施工5个检验测试孔(即压力测试孔)(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30.5m,即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法线距离7m)分别布置于预抽区域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检验测试孔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预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且避开采掘巷道的预抽超前距(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孔见附图四)。

①压力测试孔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进行封闭测试,测试人员每班必须对压力测试表进行读数并观察压力变化情况,只有当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

0.74Mpa时,方可视为区域措施有效,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

②若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大于或等于0.74Mpa,则该区域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无效,必须重新实施区域防突措施,直至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施工的钻孔出现喷孔、卡钻、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该区域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无效,乃属突出危险区,必须重新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2)采用间接计算残余瓦斯含量时,当区域内施工的预抽钻孔,经计算该揭煤区域的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时,方可视为区域防突措施有效,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否则将继续抽放,直至该揭煤区域的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 时。

(4)区域验证

1)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作为区域验证

①当措施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后,控制进尺至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5m(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36m),施工区域验证孔,进行区域验证。

②区域验证孔采用直径为42mm的钻杆施工,5个验证孔分别布置在巷道工作面的上部、中部、下部及两侧。使用ZYG-150B型钻机施工岩石部分,见煤后用煤电钻从见煤点开始施工(或直接用ZYG-150B钻机施工,用压风排渣),两侧的区域验证孔应控制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验证孔的施工详见附图五)。

③进行验证时,每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K1max临界为0.4mL/g.min1/2,S max临界为6kg/m。即:当每次测定的K1max≥0.4或S max≥6kg/m时,认为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性。当每次测定的K1max<0.4 mL/g.min1/2且S max<6kg/m时,认为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

2)在经区域验证无突出危险后,往前掘进过程中在巷道顶板距煤层底板法向距离5米至2米段(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6m,巷道顶板距16上#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5m,往前掘进44.4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2m),每个进尺循环前,必须沿法向方向布置3个孔对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若有突出,必须严格执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孔详见附图六)。

3)只有当区域验证和进行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后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后,方可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即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45.8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5m 时),在由当前掘进位置掘进到法向1.5m位置过程中必须采取边探边掘措施,探孔超前距不得小于2m,探孔数不得少于3个。

4)当掘进工作面掘至煤层法向距离2m(若揭煤期间巷道岩石松软、破碎,还应适当增加法向距离)位置时,必须沿工作面最小法向距离方向布置3个孔和掘进工作面方向布置3个孔进行最后验证(验证孔设计见附图七)。只有当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时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直接采用远距离放炮揭穿煤层。若验证结果出现有突出危险时或打钻出现喷孔现象时,必须按照要求补充局部防突措施。

(5)局部防突措施

1)揭煤过程中,严格按揭煤工艺流程图执行(见附图八)。

2)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①掘进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视为有突出危险,必须采取局部防突措施。

Ⅰ、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0.4mL/g·min1/2。

Ⅱ、掘进过程中炮后瓦斯(T2)超过1.5%。

Ⅲ、出现瓦斯涌出异常:正常作业过程中,掘进面或其回风流瓦斯浓度突然升高超过1.0%以上。

Ⅳ、打钻时有喷孔、顶钻、夹钻、卡钻现象。

Ⅴ、煤层软分层突然变化。

Ⅵ、遇地质构造。

②该面采取的局部防突措施为超前预抽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由瓦斯抽放工区负责施工。抽放孔采取ZYG-150B型钻机施工,施工的抽放孔必须穿过煤层全厚且进入煤层顶板0.5m,如果当一次打不穿煤层全厚时,可分段施,但第一次实施的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小于15m,施工同时必须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八十二条规定控制巷到揭煤处轮廓线左右及上部5m,下部3m位置。(抽放钻孔根据现场情况由通风区另行设计)。

③施工超前预抽钻孔必须吊挂施工说明牌板并填写清楚,当班施工结束后,施工负责人必须将钻孔施工情况向瓦斯抽放工区调度和矿调度汇报;现场瓦检员必须及时向通风区调度汇报。

④每施工完毕一个超前预抽钻孔,必须立即使用水泥砂浆或马丽散对其封孔(封孔参数详见附图九),并及时与主抽放瓦斯管路进行联网抽放。

⑤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瓦斯抽放工区必须根据已施工的钻孔探明的情况,及时修改超前预抽钻孔参数。

⑥超前预抽钻孔施工前应加强施工地点支护,背好巷道顶帮,严禁空顶作业,瓦斯抽放工区施工超前抽放钻孔时,采区应做好供水、供电、供风及排水工作。

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措施效果检验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进行,效果检验孔总计施工5个,分别布置在底部、顶部、中部及两侧。使用ZYG-150B型钻机施工岩石部分,

见煤后用煤电钻从见煤点开始施工,见煤后每1m测定1次解析指标K1值,每隔1m测定一次钻屑量S,直至穿过煤层全厚或见煤深度不小于15m,K1max临界值定为0.4ml/g.min1/2, S max临界值定为6kg/m,当每次测定的K1max≥0.4或S max ≥6 kg/m时,认为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性,当测定的K1max<0.4且S max<6kg/m时,认为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验证孔施工详见附图七)。

①只有当验证无突出危险方可在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放炮直接揭露16#煤层。

②若验证出现有突出危险性或在煤层中施工的检验孔出现喷孔、卡钻、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则该区域采取的局部防突措施无效,必须再次实施局部防突措施,直至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后,方可在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放炮直接揭露16#煤层。

四、安全防护措施

1、揭煤前必须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03条和第105条要求检查原施工的防突风门和安设压风自救系统是否完好,若不符合防突规定要求,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和安设。同时要求人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将反向风门打开并且顶牢。只有当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爆破和无人作业时,反向风门方可关闭。

2、测压措施

(1)测压钻孔必须在封孔结束后等待24小时,水泥凝固后,方可安设瓦斯压力表进行测压。(钻孔封孔示意图详见附图九)。

(2)压力表测定过程中,每班由瓦检员观测,并汇报通风区调度3次。

(3)待瓦斯压力值稳定24小时后,方可拆除瓦斯压力表。

3、在爆破地点、撤人聚集地点、回风系统有人作业地点、距掘进工作面25-40m巷道位置必须安设有满足要求的压风自救系统和直通矿调度的电话,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可供5-8人使用,平均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风量不得小于0.1m3/min。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设见附图十一。

4、放炮安全防护措施

(1)放炮前,支护必须架抵迎头,并必须保证回风系统畅通。

(2)揭煤前,必须对23运输上山联巷的防突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完好。

(3)放炮停电、撤人范围及放炮设岗见附图(详见附图十)。

(4)放炮前,必须对停电范围内的电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器设备不失爆。

(5)严禁将措施孔或预测孔作炮眼使用,每次放炮前必须对钻孔、措施孔或预测孔进行充填,充填材料为黄泥等不燃性材料,充填深度超过炮眼深度的1.5倍。

(6)不准用不同截面的放炮母线连接使用,并且放炮母线严禁出线明接头。

(7)放炮母线间、放炮母线与脚线间的连接处必须错开150mm以上,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间的接头必须用黑胶布包扎好,并悬空,且距帮、顶、底板不小于500mm。

(8)放炮30分钟且瓦斯浓度在0.8%以下后,方可由施工队组的班队长、瓦检员、安检员进入工作面检查,确认无任何安全隐患后,由安检员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通知后,方可撤除站岗人员和恢复工作面作业。

五、组织管理措施

为确保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能安全、顺利的揭露16#煤层,矿成立揭煤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

采煤副矿长、经营副矿长。

成员:通风副总、采掘副总、通风区区长、瓦斯抽放工区区长及副区长、南三采区区长及副区长、通风区副区长及技术主管、安检科科长及分管通风副科长、瓦检队长、钻探队长、掘进队长、瓦检员、防突员、安检员。

揭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通风区,通风区区长兼办公室主任。各有关单位成立相应的揭煤领导小组,并报揭煤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揭开煤层前通风区必须控制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距离,根据要求作出打

钻或进尺的决定。

3、探孔、区域防突措施抽放孔、局部防突措施孔均由瓦斯抽放工区负责施工,效果检验由南三采区配合通风区进行,以上孔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负责。

4、远距离放炮揭煤期间的井下停电、撤人、站岗工作均由南三采区负责,矿调度进行跟踪落实。

5、远距离放炮揭煤时,南三采区必须安排一名区领导在现场协调负责,且为现场安全第一负责人。

6、瓦斯检查工作由当班瓦检员负责。

7、安检员必须严格按照该措施进行监督揭煤工作。

8、矿防突领导小组要及时总结分析揭煤期间的防突工作。

六、加强支护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加强支护的措施由采区另报。

七、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揭煤方法:采用远距离放炮逐步揭开煤层,直至完全揭开煤层。

2、爆破地点:中部车场三道风门外。(起爆点距工作面距离必须大于300m)(见附图十)。

3、揭煤期间必须保证专用回风系统畅通,严禁回风系统出现通风设施,且保证23运输上山联巷防突风门完好,有人作业时严禁关闭反向风门,必须将其进行固定顶牢,放炮时或巷道无人作业时必须将其关闭。

4、必须保证局扇正常供风,每天必须按照要求由安检员、瓦检员、电工等人员对中部车场的局部通风机进行风机切换工作,并汇报矿调度。

5、远距离放炮揭煤期间必须将该巷工作面、231回风石门中段及其回风系统内的所有人员全部撤出,并切断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及其回风系统内的电源,同时按照措施要求进行站岗截人和撤人。(远距离放炮期间的停电、站岗、撤人详见附图十)。

6、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携带完好的隔离式自救器,并学习本规程措施后方可参加作业。

7、每班班(队)长为当班的安全负责人,负责当班的安全工作。

8、必须执行好“一炮三检查”和“四人连锁放炮”的放炮制度。

9、远距离放炮揭煤期间,炮后必须等待30分钟,方可由瓦检员、安检员、班(队)长一起进入工作面检查瓦斯涌出情况及其它隐患,只有得到瓦检员、安检员、班(队)长检查无隐患后,其它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10、揭煤期间,通风区严格加强炮后瓦斯观察,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现场瓦检员、安监员、掘进班(队)长必须加强突出预兆的观察,并派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观山,发现突出预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该巷和回风流中所有非本安型电器设备的电源。并在与回风系统相连的巷道站岗或设置栅栏,并汇报通风调度,由通风调度汇报矿调度。

11、揭煤期间必须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保证探头灵敏可靠,能发挥其正常的断电、报警功能。必须保证工作面的瓦斯情况能在监测屏幕上正常显示,一旦监测系统不能正常显示,不准进行揭煤工作。

12、施工钻孔时,钻孔内的钻渣必须清理干净,无水严禁打、拨钻杆。测压钻孔封孔前,必须用湿绵纱或大小适合的刹杆堵严钻孔口,严防瓦斯涌出。

13、打钻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专项防突设计的要求认真进行打钻工作,严禁弄虚作假。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打到设计位置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调整。

14、抽放钻孔每施工完一个,必须封孔联网抽放,不能及时联网抽放的要用湿绵纱进行封堵,防止孔内瓦斯涌入巷道中。

15、打钻人员严格按钻孔参数施工,必须配齐钻孔参数测量工具,并正确使用。

16、严禁使用风镐作业。

17、打钻20m范围内必须加强粉尘冲洗,严禁出现粉尘堆积现象。

18、工作面打钻、预测过程中,20m范围内严禁有人作业。

19、揭开煤层后的工作面及在煤层段的巷道必须加强支护,防止漏冒顶。

20、凡在231回风石门中段作业的人员,必须加强防突知识的学习,必须熟悉避灾路线和掌握突出预兆。突出预兆主要有:煤体内有声响、煤的层理紊乱、打钻时顶钻、夹钻、卡钻或喷孔、煤的硬度变化、煤壁大面积掉渣、煤面

外移、煤的光泽变化、煤的厚度变大、煤体干燥、顶底板呈现阶梯状、瓦斯及温度忽大忽小等(以上预兆并不是会同时出现的)。

21、工作面放炮必须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⑴揭开煤层放炮时:放炮停电工作由南三采区机电副区长负责落实,同时撤人设岗工作由南三采区掘进副区长负责落实,落实完毕,确认无误后向矿调度室汇报,由矿调度下令方可放炮。

⑵放炮前由瓦检员对该工作面通风、瓦斯、防尘等情况进行检查;跟班队长对工作面打眼、支护、设岗及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放炮员对装药、联线情况进行检查;值班电工负责切断该巷道及回风系统所有电器设备的电源;安检员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上述五人检查完毕,无任何安全隐患,汇报所在单位的调度室,同时,在瓦检小票上签字确认后,由跟班队长将检查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根据汇报情况和回风系统的停电、撤人及站岗情况,确认停电、撤人及站岗区域无任何隐患后,方可通知跟班队长可以放炮,跟班队长通知放炮员放炮。放炮员只有接到跟班队长的命令后方可放炮。

22、瓦斯抽放工区钻探队负责各类钻孔的施工并按要求封孔联网抽放。

23、通风区防突人员负责预测预报或效果检验工作,必须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本措施的要求认真操作,填写防突牌板和设置工作面允许进尺标记,同时,设置明显标志牌,并及时汇报通风区调度,由通风区调度汇报矿调度和采区调度,严禁弄虚作假。

24、南三采区231回风石门中段施工队组,掘进跟班队长必须掌握进度,严格按给定的允许进尺米数进尺,严禁超掘。

25、地质部门必须加强该工作面地质预报工作,发现煤层、地质变化异常时,必须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6、预测、效果检验或工作面实施防突措施时,瓦检员、安检员、施工队(组)的班队长必须在现场把关。

27、巷道内的电器设备必须由采区按规定派专职电工负责检查、维修。由矿安检科电检组每7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防爆性能检查,严禁使用防爆性能不合格的电器设备。

28、防灭火管理严格按《月亮田矿防灭火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29、其它严格按《231回风石门中段掘进作业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0、安检员负责监督措施的执行。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编号:QY-JP-TF-2014—3-002 贵州百里杜鹃金坡煤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403回风石门)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时间:2014年3月5日

审阅人签字

规程(措施)学习贯彻签字单

前言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金坡煤矿和杉林煤矿整合而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原黔西县金坡煤矿、杉林煤矿进行资源、企业整合,成立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4煤层在开采+1340m水平以上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交通位置 金坡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管辖。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9.6km。距金坡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南距321国道(野坝)约25km、距离贵毕高等级公路约27km,北距326国道约15km,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二、工作面基本概况 1403回风石门位于一采区中下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的六平联络巷下部,由轨道上山内六平联络巷下方9米处开口以71度方位水平施工8m后,再以131度方位角水平施工108米后揭露M4煤层;然后施工1403回风顺槽,1403回风石门巷道全长116m,标高为+1411m。 设计巷道的四周均有巷道,但巷道掘进前方为M4煤层,因此必须做好探放水和防突工作,特别是石门揭煤期间的防突管理工作。 三、该巷道相对地面位置

永兴煤矿11601联络巷石门揭煤专项设计说明

11601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兴阳煤矿属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目前尚未形成负压通风系统。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长兴组、大隆组。矿井未做煤与瓦斯突出突出危险性性鉴定、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煤尘爆炸性鉴定。主井、副井、风井均布置在16#煤层顶板岩石中,在施工过程中无喷孔、顶钻、卡钻现象,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与管理。为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专项设计。 一、11601联络巷石门概况 1、巷道概况 11601联络巷石门担负11601首采工作面运送材料、通风行人、管线铺设工作面进风等任务,同时作为工作面发生灾变时的安全通道。11601联络巷石门在副井Y10点前20.5m处开门,方位角90°22′,平巷段施工5m,变20°上山施工75m至+1654m标高时开始落平施工石门。预计石门施工至25-35m时揭露16#煤层。巷道为锚网喷支护,半圆拱断面,墙毛高1.3m,毛宽3.2m,掘进断面为8.2m。 11601联络巷石门靠近2705钻孔,附近有副井掘进头施工,周围无采空区及其它开采活动。该巷道由浙江中宇公司负责施工,所有人员全部经过入井及防突专业知识培训。 2、煤层情况

16#煤层上距6#煤层98m,下距23#煤层52m,距27#煤层73m。16#煤层平均倾角30°,厚度0.82~2.29m,一般1.9m,属中厚煤层,全区可采。含夹石0~3层,单一煤层占见煤点的69.4%,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为稳定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底板为浅灰色团块状泥岩。 3、瓦斯概况 我矿未做过瓦斯等级鉴定,根据《贵州省织金县煤矿区文家坝井田南段精查地质报告》,16#煤层的甲烷含量加重烃含量平均值大于10mg/g.r,属沼气带,二氧化碳平均值1.06%~3.4%。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54号)对毕节地区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相邻矿井织金县城关镇核桃坝煤矿2006年度为高瓦斯,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8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4.0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43m3/min,相对涌出量1.76m3。依据《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计算,16#煤层瓦斯含量分别为9.92m3/t,依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采用分源预测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16m3,故以相邻矿井的瓦斯涌出量作为设计依据。 主井、副井和风井在施工过程中均揭露过23#煤层、27#煤层,揭煤过程中瓦斯含量低,无突出危险性。在施工11601联络巷超前钻孔时亦没发生喷孔、顶钻、卡钻等瓦斯突出现象,初步评价揭煤区域范围内瓦斯压力P<0.74Mpa无突出危险性。 二、通风、抽放、监控及控制风流的设施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全文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防止煤矿事故与职业病危害,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煤炭生产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煤炭生产活动. 第四条从事煤炭生产与煤矿建设的企业(以下统称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各级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投入、奖惩、技术措施审批、培训、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等.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 煤矿必须制定本单位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第五条煤矿企业必须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及装备. 第六条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对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煤矿企业应当履行告知义务,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并提出建议. 第八条煤矿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实行群众监督.煤矿企业必须支持群众组织的监督活动,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从业人员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作业.

10802运输运输巷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w

10802运输巷专用回风巷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一、概况 10802运输巷专用回风巷石门开门点设计于副井Z5点后31.8m,巷道开口方位角90°,掘进19m后调向按方位角33°,倾角+16°上山掘进施工,预计施工43m揭煤。 1、煤层煤质 工作面设计为二叠纪上龙潭组K8煤层,煤层厚0.6-1.8m,中有一层夹矸,厚0-0.1m,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以亮~半亮型煤为主,条带状结构,粉状~块状构造。井筒附近煤层较薄,厚度在0.3~0.8m之间,副井西侧较厚0.8~1.3m,平均1.2m,从东向西煤层右边厚的趋势,但变化不大,平均厚度1.2m。 煤质特征 Mad(%)Ad(%) Vdaf (%) St,d (%) Qnet (MJ/Kg) 工业 牌号 1.18-1. 36 13.59-15 .06 8.02-10 .40 2.52-2. 65 29.216-30. 108 WY03 1.28 14.36 9.21 2.59 29.662 属低灰、中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3、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层顶底 板名 称 岩石名称平均 厚度 (m) 岩性特征

顶底板情况老顶细砂岩、粉 砂岩 8.7 灰色中厚,水平层理发育 直接 顶 粉砂岩 3.38 黑色炭质,煤层为半亮型煤,粉状-块 状,以亮煤为主。 伪顶粘土岩0.5 灰黑色,以碳质泥岩及少量粉砂岩为 主. 直接 底 粉砂质粘土 岩 2.5 深灰、灰黑色碳质泥岩及薄-中厚层、 粉砂质粘土岩为主 老底粉砂岩 6.5 灰色中厚粉砂岩为主,水平层理发育 4、煤层埋深 煤层埋深5m~122m。 5、地质构造情况 10802运输顺槽位于井田北翼,井筒西端,无地质构造,地层基本南北走向,平均11°,揭煤区内无断层,无开采影响,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6、瓦斯赋存 K8煤层瓦斯含量,10802运输顺槽开掘前,根据煤层地质探钻孔测试,孔内瓦斯压力低于10%,属低瓦斯含量区,吨煤瓦斯含量低于5m3。根据重庆煤科院提供的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k8煤层在该区无突出危险性。

375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兴文县金河煤业责任有限公司375m抽放巷石门揭煤 防 突 专 项 设 计 二0一三年 会审意见

目录 第一章概况 (33)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 (33) 第二节煤(岩)层特征 (44) 第三节地质构造 (44) 第四节水文地质 (44) 第五节瓦斯、煤尘、及突出危险性 (55) 第二章通风及监控系统 (66) 第一节通风系统 (66) 第二节压风系统 (77) 第三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77) 第四节供电系统 (88) 第三章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88) 第一节石门揭煤实施流程 (88) 第二节区域预测 (1010)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1010)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111) 第五节区域验证 (1212) 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313) 第一节揭煤工作面预测方法 (1313) 第二节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1414) 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00) 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 (11) 第五章防突管理 (33) 第一节防突组织管理 (33)

第二节揭煤防突安全措施 (44) 第三节防突主要设备 (88) 第四节避灾线路 (99) 附图: 1.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示意图 2. 区域检验孔布置图 3. 预测(检验)孔布置图 4. 瓦斯排放孔布置图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 该系统巷道相对应地面为大园顶以东山脊东面斜坡一带(西高东低);巷道距地表埋深300m,为一小型背斜构造,位于背斜轴东翼。

二、相邻采区情况 巷道掘进层位全范围均为实体煤岩层,东翼330m处为K5煤层回风上山,上方100m处为+410mK5回风巷;下部102m处为+330mK5瓦斯抽放巷,西翼+230m 处为矿井田边界,其上部是k6煤层,均未布置回采巷道。 第二节煤(岩)层特征 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厚90~105m,含煤10余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层,自上而下为: K6煤层(大汉炭或高炭):位于煤系顶部,上距长兴灰岩6.0~9.4m,煤层厚1.0~2.36m,平均厚1.91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2层粘土岩或炭质泥岩夹矸,夹矸单层厚0.02~0.15m,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细砂岩,有时直接底板为粘土岩。泥岩细砂岩为较稳固岩石,粘土岩具弱膨胀性,易底鼓,遇水尤为严重。 K5煤层(小汉炭):上距k6煤层6.0~10.0m,煤层厚约0.8m,局部可采。 K1煤层(细花炭):位于煤系底部,其下为黄铁矿层,厚约0.9m,结构复杂,局部可采。 按“采矿许可证”规定,煤矿只开采K6煤层。 煤层综合柱状图见附图一。 第三节地质构造 巷道掘进范围内无大的地质构造。根据已掘的K5瓦斯抽放巷及K5回风上山地质资料反映,在巷道掘进范围内无大型地质变化,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不会遇到大的地质变化,但不排除遇到小的褶皱等地质构造,故在巷道掘进时应加强现场管理及先探后掘的措施。 第四节水文地质 巷道位于K6煤层底板内,即含水性较弱的长兴灰岩下方,由于其与长兴灰

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963-87 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1 工程简况 11601回风巷自皮带大巷尾开口,开口点标高+1596.987m,沿M16煤层顶板施工,施工5米时遇一断层,煤层缺失。目前已经施工约26m处,迎头处于M16煤顶板层位,巷底距离M16煤顶板法距3m,斜距约13.3m。随着巷道施工下山,预计该巷道向前施工13.3米将由巷道底板揭开M16煤。本巷道设计断面7.28m2,净宽2.8m,净高2.6m,采用锚网喷支护形式。 1.2 地质情况: 该区域M16煤为黑色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夹镜煤和暗煤,块状构造,玻璃光泽,硬度较多,煤坚固性系数f=1.15,煤层平均厚2.0m。顶板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夹薄菱铁质粉砂岩及团块状铝土质粘土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石门揭煤技术安全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石门揭煤技术安全措施(最新版)

石门揭煤技术安全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概述: 根据矿采掘部署的安排,施工至-50m西翼水平时需揭开九石门。石门标高-50m,距地表深约230m左右。进行突出危险鉴定,无突出危险。 二、揭煤措施 为确保安全揭煤或在暗斜井掘进过程中防止误穿煤层,特制定揭煤措施如下: ㈠安全保障措施 1.揭煤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成员:机电矿长、生产矿长、安监科长、通风科长、调度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揭煤期间的安全、技术、管理、督察、指挥、协调、组织指挥工作。 2.现场实施组

组长:安全副矿长。副组长:通风科分管防突的副科长。成员:掘进队、通风科、机电科、瓦斯检查员、救护队正副队长及技术人员、地测科地质技术人员、安监科安监人员。 ⑴现场实施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整个现场揭煤期间的安全、技术、指挥、协调等工作。 ⑵掘进队正副队长对揭煤过程中的巷道掘进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并严格按防突措施执行。 ⑶通风科正副科长对该区域的通风、安全防护设施、瓦斯、放炮管理负责。 ⑷机电科正副队长对该区域的机电设备的安装、检查(防爆性能、风电闭锁)负责。 ⑸瓦斯检查员对该工作面瓦斯监测监控的安装、检查、校正负责。 ⑹救护队正副队长负责揭煤期间的救护和现场戴机值班工作。 ⑺技术人员负责对防突措施的实施和资料的收集整理。 ⑻地测科地质技术人员负责对该工作面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处理现场地质问题,并及时进行地质预报。 ⑼安监科安监人员负责对该工作面防突措施的实施和巷道掘进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石门揭煤防突细则2019-7-16

石门揭煤防突细则规定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第六十四条采取井下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三)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并用穿层钻孔至少控制以下范围的煤层: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者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当区域防突措施难以一次施工完成时,可分段实施,但每一段都应当能保证揭煤工作面到巷道前方至少20m之间的煤层内,区域防突措施控制范围符合上述要求; 第四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第六十九条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必须对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检验指标优先采用残余瓦斯含量指标,根据现场条件也可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者其他经试验(应当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七条的要求)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检验。 采用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也可以参照本细则第八十八条的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第七十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应当根据经试验考察(应当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七条的要求)确定的临界值进行评判。在确定前可以按照表2指标进行评判,当瓦斯含量或者瓦斯压力大于等于表2的临界值,或者在检验过程中有喷孔、顶钻等动力现

象时,判定区域防突措施无效,该预抽区域为突出危险区;否则预抽措施有效,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检验的,如果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临界值且没有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时,判定区域防突措施有效,否则措施无效。 第七十一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均应当首先分析、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的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检验。 第七十二条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或者残余瓦斯压力等参数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二)对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井巷中部和井巷轮廓线外的上部和两侧。 当分段实施区域防突措施时,揭煤工作面与煤层最小法向距离小于7m后的各段都必须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且每一段布置的检验测试点不得少于4个。 自煤层顶板揭煤对实施的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时,应当至少增加1个位于巷道轮廓线下部的检验测试点; (七)各检验测试点应当布置于所在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各预抽瓦斯钻孔或者尽可能与周围预抽瓦斯钻孔保持等距离,避开采掘巷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适当增加检验测试点。 第五节区域验证 第七十三条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或者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采掘过程中还应当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并保留完整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证的原始资料。

石门揭煤技术安全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2734 石门揭煤技术安全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石门揭煤技术安全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概述: 根据矿采掘部署的安排,施工至-50m西翼水平时需揭开九石门。石门标高-50m,距地表深约230m 左右。进行突出危险鉴定,无突出危险。 二、揭煤措施 为确保安全揭煤或在暗斜井掘进过程中防止误穿煤层,特制定揭煤措施如下: ㈠安全保障措施 1.揭煤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成员:机电矿长、生产矿长、安监科长、通风科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黔西县新益煤矿 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矿长: 总工程师: 编制:黄伟 编制日期:2010年5月

前言 新益煤矿为新建矿井,于2005年批准建设。新益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南西,行政区划属黔西县羊场乡管辖,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5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M8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M10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M12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新益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南西,行政区划属黔西县羊场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5o59′09″~106o00′39″;北纬26o49′40″~26o51′30″。矿区距黔西县城33km,距毕节市138km,距贵阳市157km,距黔西火电厂45km,原煤采用汽车运输或在修文久长货运站转载火车外运,矿区交通较方便。详见图。

二、井田范围和煤炭储量 1、井田范围 矿区形状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4.9801km2,开采深度1000m~1500m标高,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见表。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函[2003]304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黔西县煤矿区新益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的函”:截止2003年12月26日止,新益煤矿保有资源量3677万t,其中:控制内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714万t,推断的内蘊经济资源量(333)1156万t,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1807万t。 第二节地层、煤层及煤质 一、地层及煤层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部含燧石石灰岩;二叠系上统的龙潭组(P3l)煤系、长兴组(P3c)灰岩、燧石灰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的沙堡湾段(T1y1)粉砂岩,玉龙山段(T1y2)石灰岩、泥质灰岩。此外,沟谷中零星分布有第四系(Q)的坡积、残积含砾、砂的亚粘土、粘土等。 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及蜓科化石,厚度不详。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为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7层。厚170.0~200.0m,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上部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石灰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黑色页岩互层,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燧石灰岩。厚10~40m。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题库 一、单选题 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起施行。 A.2004年3月1日 B.2010年3月1日 C.2003年11月19日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A.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B.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C.指导与管理相结合 3、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A.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 B.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C.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A.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B.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天气条件C.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 5、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A.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人为建设活动B.自然因素、工程建设C.自然灾害、人类活动 6、发生滑坡、崩塌时应尽快向()跑离危险区。 A.两侧 B.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上方 C.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下方7、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内的泥土及痰、 血等。 A.口、鼻、咽喉 B.口、耳、咽喉 C.口、眼、咽喉 8、受地质灾害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元以下的,为小型地质灾害。 A.100人(含),500万元以下 B.200人(含),300万元以下 C.500人(含),100万元以下 9、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所需经费;造成他人损失的,责任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A.责任人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10、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实现对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A.检查、巡逻和简易监测 B.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 C.检查、巡查和详细监测。 11、下列哪一灾情情况属于中型地质灾害?() A.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10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0.5~1亿 B.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以上 C.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5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5000万元 1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崩塌产生的前兆?()A.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B.主河流水位上涨C.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 13、下列哪种不是泥石流产生的3个必备条件之一()。 A.乱砍滥伐 B.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便于集水、集物 C.丰富的松散物质 14、下列哪种不是诱发地面塌陷产生的直接原因?()A.采矿形成采空区 B.抽水 C.乱砍滥伐 15、“新标准”中新增加的地质说明书是(C)。A.采区地质说明书 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揭煤地质说明书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五水平硬子槽石门大槽煤层 揭 煤 专 项 防 突 设 计 2009年11月

青山煤矿五水平硬子槽石门大槽煤层 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一、基本概况 1、巷道布置 五水平硬子槽石门揭煤位置于五水平大西口进550m处,巷道掘进至揭煤距离还有25m左右(见五水平开拓巷道图)。由矿开拓一区进行揭煤工作。 2、煤层情况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呈单斜形态。煤层厚约4.0m,走向N55°E,倾角SE65°。 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形态。本区岩层有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2),三迭系上统安源紫家冲段之砾岩亚段(T3a11)及紫家冲下亚段(T3a12-1),现分述如下: (1)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2) 灰白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岩溶裂隙不均衡发育,为井田含水层,俗称茅口灰岩,与煤系底层底部砾岩不整合接触。 (2)底部砾岩亚段(T3a11) A、灰色砾岩夹砂岩、粉砂岩。砾石成分为石英、燧石、含灰色粉砂岩团块及少量灰岩,分选行、滚圆度差,泥硅质胶接,中厚层状,厚20m左右。 B、紫家冲下亚段(T3a12-1):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部夹一层砾岩或砂岩,中厚层状,厚50m左右。其下部大槽煤层为本区开采煤层,厚0.6至17.6m。 4、瓦斯情况 (1)根据四水平相对应位置分析:此处岩石中无瓦斯涌出,煤层不在瓦斯突出危险区内。 (2)根据瓦斯地质分析,本区域内属于无突出区域,由于煤层瓦斯

参数不祥,所以在石门揭煤区域内进行瓦斯压力测定,测定方法按照《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中规定的操作程序执行。 5、通风系统 石门揭煤前,在四水平硬西石门的相对位置采用反井钻机施工方法施工一个回风眼子,在大巷内安装两套正向和反向防突风门,形成单独的通风系统。 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当工作面迎头距煤层法向距离10m前时,在工作面向顶板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以掌握煤层的厚度、赋存形态、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等。并在此2个钻孔中进行瓦斯压力测定。 2、取芯钻孔的布置:两钻孔起孔位置中巷道中心点距巷底高1m,向上仰角为0-4°,其中一孔方位平行于掘进方向,两孔深度必须穿透煤层全厚并进入顶板0.5m,取芯后,在24小时内退出钻杆并进行封孔,安装压力表测定瓦斯压力。 3、临界值参数确定: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规定,测定的瓦斯压力P小于0.74Mpa时,工作面确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工作面,应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三、揭煤处的区域防突措施 工作面两个测压钻孔中有一个测定的瓦斯压力P大于0.74Mpa时,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1、工作面防突措施的选取 该工作面属水平首次揭煤,采用预抽煤层瓦斯作为区域防突措施。 2、当工作面预测后掘进至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为7m左右时,执行防突措施。 3、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石门揭煤处巷道上部和东西两边的轮廓线外12m,底部6m。根据抽放半径8m计算,抽放钻孔数量为6个,布孔方式如下图1,图中1、2、3号钻孔距巷底高1m,2号孔为中心点,

13.揭煤地质说明书

揭煤地质说明书 巷道名称 概况 掘进地点 及施工情况勘控控制 程度-175运输巷位于三段暗斜井左翼,巷道施工方位237度,运输巷按 3%。施工,截止5月7日已施工32米,该巷道由采煤队施工。 根据21勘探线、钻孔21-3资料分析,3下层1.22米、4上0.71米、4下6.96米、5上层9.3米、5 下层0.47米、6层1.9米。 -175 大巷煤层名称3下、4 层 5 层、 6 层水平名称 采区名称-175石门-150/-200 采区预揭煤控制程度采掘工程 控制程度-175运输巷控制点,1号煤厚2.6米、2号煤厚2.3米、3号煤厚2.0 米。 3 下1.22m 4xx0.71m 4下6.96 m 5xx9.3 m 煤层产状 5 下0.47 m 6层1.9 m3下简单4上复杂4下复杂5上复杂5下复杂6层复杂煤层厚度 50o-70o / 450-/ 750煤层结构 煤层顶底板及

岩性 煤层顶底 板情况伪顶为黑灰色炭质细纱岩含有植物碎片厚度0.3-0.5米左右,煤层直接顶为沥青色、块状泥岩,青灰色矽质胶结的砂岩。煤层底板为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 煤层倾角较陡,/ 450-/ 750,该区段无3下、4上、4下层煤,5上层煤较稳定,全区可采。由1-4层夹石组成,夹石最大厚度5.51米,最小厚度0.1米,平均0.78米,夹石为灰色细砂岩,黑色炭质页岩。5 下层煤、6 层煤不稳定。 煤层情况 掘进区段地质 特征 地质构造情况 瓦斯地质概况该区从整体看煤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其走向为北东70 度左右,向南东倾斜,倾角最大85度,最小45度,平均55度。 该区煤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无断层构造。 该区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构造,揭煤区瓦斯赋存较小。 1、巷道将穿过炭质细砂岩、页岩、块状泥岩,岩性较破碎,易发生片帮冒顶现象,巷道掘进过程中应根据地质层位的变化,加强顶板管理,保证巷道安全生产。 2、、巷道穿过煤层时,应加强地质观测,巷道距煤层法线距离20 米时停 止施工,施工探放钻孔,探清煤层准确位置,施工卸压、抽采钻孔应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巷道安全揭开煤层。 问题及建议 亿佳合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联谊煤矿 揭煤地质说明书

煤矿石门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施

编号:AQ-JS-0535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石门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 施 Safety measures of coal uncovering and outburst prevention technology in crosscut of coal mine

煤矿石门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1061回风巷石门巷目前已经施工离M6煤底板层位,巷顶距离M6煤底板法距约3m,斜距约10m。随着巷道施工,预计该巷道向前施工约8米将由巷道底板揭开M6煤。本巷道设计断面6.01m2,净宽2.8m,净高2.2m,掘进断面为6.4m2,揭煤前后钧采用工字钢支护形式。 1.2地质情况: 1.2.1煤(岩)层赋存特征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稳定,厚度1.4~1.8m,平均厚1.6m,全区可采,无夹矸,结构简单。 顶板:伪顶黑色炭质页岩,强度低;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顶板。

底板:直接底板为灰色页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 1.2.2地质构造 龙金煤矿位于织纳煤田牛场向斜西北翼,矿区为单斜构造,区内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发育,地层产状较为稳定,地层倾向102o~107o,倾角5o~8o。地层产状变化小。原两个矿山建矿至今,未发现断距>10m的断层,未见影响矿井开拓布置、开采的地质构造。 综上所述,龙金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应属简单~中等复杂。 1.3瓦斯情况 1.3.1瓦斯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2010年11月19日(黔能源发[2010]699号)“关于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60m3/t。 1.3.2煤层的自燃特性 1.3. 2.1煤的自燃倾向及煤尘爆炸危险性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

资兴矿区管理局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2) 第一节突出煤层层位控制 (2) 第二节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的编制 (4) 第三节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的审批 (4) 第三章区域性“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5)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5)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6) 第四节编制石门揭煤区域消突评价报告 (7) 第五节区域验证 (8) 第四章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9) 第一节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9) 第二节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 (9) 第三节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10) 第四节防误穿煤层的措施 (10) 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11) 第五章石门揭开突出煤层的具体工作 (12) 第六章石门揭煤施工工艺 (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贯彻《矿山安全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的方针,预防石门揭煤发生突出,防止人身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 第二条资兴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辖区内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按突出矿井管理的高瓦斯矿井揭开突出煤层的作业,适用本细则。其它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在新水平开拓工程首次揭穿这些煤层时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条揭开突出危险煤层全过程,是指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整个过程。 第四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全过程,包括编制设计、制订措施、措施落实、协调指挥等工作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矿总工程师具体落实),矿井瓦斯研究室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执行。 第五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要按照煤层赋存条件严格编制石门 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其内容包括: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基本概况(巷道布置、煤层情况、地质构造、瓦斯情况、通风系统)、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和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做到不消突不揭煤。 第六条突出煤层在石门揭煤过程中发现消突评判指标超标、突出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石门揭煤工作,并立即分析、查找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石门揭煤工作。 第二章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第一节突出煤层层位控制

地测防治水标准化电子版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及考核评级办法 被检单位: 检查部门: 分管领导:

煤矿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 一、工作要求 1.机构设置 (1)矿井设立负责地质测量(以下简称“地测”)工作的部门,配备有满足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储量管理、矿井测量、井下钻探、物探、制图等方面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2)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工作机构; (3)冲击地压矿井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 2.煤矿地质 (1)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2)在不同生产阶段,按期完成各类地质报告修编、提交、审批等基础工作; (3)原始记录、成果资料、地质图纸等基础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4)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储量计算和统计管理符合《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规定。 3.煤矿测量 (1)测量控制系统健全,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原始记录、测量成果齐全; (2)基本矿图种类、内容、填绘、存档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 (3)沉陷观测台账资料齐全。 4.煤矿防治水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做好雨季“三防”。矿井、采区防排水系统健全; (2)防治水基础资料(原始记录、台账、图纸、成果报告)齐全,满足生产需要; (3)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4)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符合规定; (5)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和水害监测预警系统。 5.煤矿防治冲击地压 (1)按规定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2)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预测预报工作,按规定编制防冲设计及专项措施,防治措施有效、落实到位; (3)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健全,运行正常。 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重大事故隐患

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峨眉山市八益煤业有限公司苗圃煤矿 43110 上山人行斜巷石门揭煤






编制人:吴勇强
编制时间:2014 年 3 月 29 日
矿审签意见
业务部门及分管领导
签名
日期
编制人

防突队长 安检科长 通风科长 调度科长 机电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掘进副矿长 技术负责人
矿长
目录
二、编制依据 ........................................................... 三、揭煤区域基本情况 ...................................................
(一)工作面位置及周边采掘情况 .................................... (二)揭煤区域地质构造及巷道布置情况 .............................. 四、控制煤层层位措施和准确确定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 ....................... 五、揭煤区域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系统情况 ................................. (一)揭煤区域内的通风系统 ........................................ (二)加强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 .................................. (三)瓦斯监测装置的布置及要求 .................................... 六、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 (二)区域防突措施 ................................................ (三)揭煤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四)区域验证 .................................................... 七、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 (一)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二)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

二采区变电所揭煤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253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二采区变电所揭煤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二采区变电所揭煤安全技术措施 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确保二采区变电所安全顺利的揭穿煤 线,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人员施工安全, 特制定二采区变电所揭煤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本巷道掘进在IV13煤层的底板岩层中 进行。煤层产状为走向176°~356°,倾向 86°,倾角20°~26°,煤层为简单结构,厚 度平均为8.61m,赋存稳定。预计二采区变电所 开口处以方位角175°44′33″施工5-8m将揭 露F9断层带的IV13煤层,F9断层走向55°~

235°,倾向325°,倾角73°,根据13104下顺探巷揭露F9断层带煤层情况,预测该段煤层厚3.7m。 二、防突措施 (一)、组织措施 为了保证揭煤时的安全,特成立揭煤线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赵新法 副组长:王涛孙有明 成员:生产科安检科调度 室机电科副职以上人员及准备队队长、副队长、技术员 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生产矿长负责揭煤过程中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