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夏长华;胡巧英;姚伟强;韩企夏【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1996(000)004【摘要】目的研究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66例食管癌外科切除标本,用亲和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53的表达,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预后的指标。
结果食管癌中p53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8.2%。
其表达水平与病灶长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有无淋巴结转移及p53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结论P53表达是反映食管癌预后的较好指标。
【总页数】3页(P243-245)【作者】夏长华;胡巧英;姚伟强;韩企夏【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浙江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清中P5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方汉刚;陈建新;乔健国;柴国清;韩劲松2.Ki-67、P53、LAT1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杜博;魏海峰;赵雪梅;倪志强;谭岩;方艳秋3.新疆多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阿卜拉江·阿卜杜热合曼;伊地力斯·阿吾提;侯志超;阿不都艾尼·吐尔洪;张力为;居来提·艾尼瓦尔;刘辉;才仁;买地尼也提·尼亚孜4.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琼;李甸源5.P53和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雷蕾;叶斌;王西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 p53,p16,PCNA蛋 白在食 管癌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方 法 用免 疫组织 化学 染色 sP法对 62例食管 癌标本 进行 p53 .
p16,PCNA蛋 白测定 。结果 62例食管癌 中 ,r63,PCNA蛋 白阳性 表达均 为 71.O% (44/62).p16缺失率 48.4% (30/62)。p16缺失 与肿
瘤 浸润深度 、淋 巴结转 移密切相关 (P<0.05、P(0.O1)。而 p53,PCNA蛋 白同时表达 56.5% (35/62).亦与肿瘤 浸润 深度 、淋 巴结转 移密
切相关 (P<0.05、P<0.01)。结论 食 管癌 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及 p16缺失 可视为危险 预后 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p1 6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rotein in esopha—
ge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 significance. M 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53,p1 6 and PCNA pr otein in 62 cases with eso
1.1 一般 资料 2004年 5月—2006年 7月食管 癌根治 切 2.1 p53,p16,PCNA蛋 白 的表 达 情 况 62例 食 管 癌 中 ,
除 62例 ,年龄 36—79岁 ,中位 年 龄 54岁 。男 41例 ,女 21 p53,PCNA蛋 白阳性表达均 为 71.0% (44/62),p16阴性表
维普资讯
2007年2月 第 35卷 第 1期
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龙源期刊网
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晖王胜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7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7例健康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67例患者有32例血清P53抗体呈阳性,阳
性率为47.8%;17例正常健康人血清P53抗体均为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
6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中,45例P53蛋白呈阳性,其阳性率为67.2%;22例表达P53蛋白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P < 0.05 )。
结论血清P53抗体检测可以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的指标,肿瘤组织
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关键词] 食管肿瘤;血清P53抗体;P53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
食管鳞癌与p53及CD44v6表达分析

食管鳞癌与p53及CD44v6表达分析高琨;刘静贤;刘毅强;陈柯【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2003(30)2【摘要】目的分析 p5 3、CD4 4v6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原发食管鳞癌 p5 3癌基因、CD4 4v6的表达。
结果p5 3的阳性表达为 4 7.8%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肿瘤大小未见显著相关 (P >0 .0 5 )。
CD4 4v6阳性表达为 79.9% ,分化程度高的阳性表达大于分化程度低的 ,侵及外膜、淋巴结有癌转移的表达大于无外膜受侵和无淋巴转移 ,但未见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p5 3阳性表达预示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低 ,有较强的侵袭能力。
CD4 4v6作为对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标记物并不十分理想。
【总页数】3页(P115-116)【关键词】食管鳞癌;P53;CD44V6;抑癌基因;免疫组织化学【作者】高琨;刘静贤;刘毅强;陈柯【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P53、CD44v6和CD2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周国华;姚维深;莫春生;2.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J], 高洁;刘弯;曹丹;郜慧英3.P53、CD44v6和CD2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周国华;姚维深;莫春生4.C-myc、P53、bcl-2、CD44V6、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犹东;高平5.食管鳞癌中P53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杨宣琴;王全红;焦士兰;龚方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中VEGF与p53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评价

食管癌中VEGF与p53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评价目的探讨食管癌中VEGF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食管癌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诊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以及同期2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选者p53蛋白、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并以5年为界,考察不同生存率患者的p53蛋白、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食管癌患者VEGF、P53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5年)的食管癌患者中VEGF与p53表达水平低于生存率(0.05),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2.1仪器与试药采用P53、VEGF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USCNLIFE公司;96孔细胞培养板和ELISA 板,Costar 公司;酶标仪,UV-250 型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TG16W 高速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厂。
2.2 方法收集所选对象空腹静脉血,于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后,在- 20℃冰箱保存备用。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P53浓度,具体操作步骤依据说明书进行。
2.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3.1 VEGF、P53在食管癌及正常组中的表达比较食管癌患者VEGF、P53的浓度分别为(252.3±31.3)pg/mL、(0.61±0.13)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3.2±10.9)pg/mL、(0.11±0.0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不同生存率患者的p53蛋白、VEGF的表达情况所选食管癌患者经手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5年(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记录5年生存率情况。
P53、P16及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P53、P16及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党叶川;李聪丽;王瑞雪【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24(16)5【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抑制蛋白基因P53(P53)、抑制蛋白基因P16(P16)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ESD治疗。
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镜下未见肿瘤组织或不典型增生组织)P53、P16、Ki-67蛋白表达。
ESD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有无术后复发食管癌,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0)与无复发组(n=60)。
比较两组癌组织P53、P16、Ki-67蛋白表达。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53、P16、Ki-67蛋白表达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
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P53、Ki-67蛋白表达升高,P16蛋白表达降低(t=9.276、13.987、10.595,均P<0.05);复发组的癌组织P53、Ki-67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低于无复发组(t=5.086、4.648、5.13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OR=1.870)、肿瘤浸润侵犯黏膜下层(OR=1.808)、有淋巴结转移(OR=2.089)、P53蛋白高表达(OR=2.046)、P16蛋白低表达(OR=1.988)及Ki-67蛋白高表达(OR=1.761)均是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53、P16、Ki-67蛋白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28、0.834、0.942,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
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胃癌研究进展

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胃癌研究进展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省份统计,死亡率最高的为青海省。
胃癌发病过程较长且发病机理复杂,是由多个基因参与,多个步骤进行,有多个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参与了这个过程。
作为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
p53基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DNA 损伤的修复。
p53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与50%的肿瘤的发生相关。
P53基因位于染色体 17p13,基因长度19 kb,包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
p53 基因在一些重要点位的突变,可导致异常的细胞增值。
它们形成了一个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
p53蛋白的多态性有10多个不同的形式[1]。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p53codon 72多态性,含精氨酸残基或含脯氨酸酸残基的。
由此得出:人群中携带的基因型为Pro/Pro纯合子、Arg/Arg 纯合子与Pro/Arg杂合子的三者之一。
虽然脯氨酸、精氨酸均是野生型蛋白,但其生物活性有很大不同[2]。
由于是两个不同的氨基酸残基,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也不一致。
抗体反应的实验证明这两种蛋白质的转录活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也有差异。
Pro型的转录激活能力比Arg型强;p53的精氨酸型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高于的脯氨酸型。
总之, Pro型p53 蛋白激活转录的能力较高, Arg型p53 蛋白诱导凋亡的能力较强。
文献报道p53基因密码子72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它导致一个位点精氨酸-脯氨酸改变。
Dumont等[3]人报告说Arg72等位基因如果是纯合子,具有诱导凋亡的功能,他的诱导能力是Pro72等位基因的15倍。
因为Arg72等位基因越少,其诱导凋亡的能力就越弱。
因此,研究P5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是基于评价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作用。
目前已经有很多报道在肺癌,宫颈癌,食管癌的发生和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相关性。
肺癌患者p53、K—ras基因突变与吸烟关系的Meta分析

1 l一 8 小 J
20 5 1
L 删…
Ar
l . r EB k
l 1【 l a J C …
P 0f s rJxM r& r n ; 州 t ̄t4 e a a
r 19】 8 , 9 ,6 6) 2 0 : l 】
3 理 甭芳 . 于 强 . 蔡逢 春 . 24倒 不 能 手术 切 除 的 原 靛 件 肝 癌 动 等 o 酥化 疗 棒 塞 分 析 [ :中 华肿 瘤 杂 志 ,96 L 6 :6 —34 J 】9 ,8( 132 6 4 黎乐 群 , 学 航, 曾 健 , 肝 动 脉 化疗 桂 塞 结 合 B趣 引导 下 注 射 等
ai tea y h l t ̄ hrp ( n
癌 患 者 p 3 K. s 因 突变 与 吸 烟关 系 的 Me 5、 r 基 a t 析 a分
史章编号 : 0 , 0 (020 "0  ̄ 1 0 4420 ) 04 4 O 5 22 2
S o ig a d mua o s o 5 m kn n t t n f p 3、 K ・a e e n p te t wih ln c nc r: a M ea i r s g n s i a in s t u g a e t
a a y i n l ss
宫 亮 ( j军医大学 附属西南医院呼吸内科 . 第 重庆 403) 008
[ 于 6
挺, 于尔辛 破射治疗转移件肝癌 的 I 眯观察—— 附 3 例分析 6
J ]胂 瘤 .19 .63 :0 9 6 L( 、46一a7 0 n L x nC f c zi - / e f l ai r t: lp ul -r … hZ o e C.d a 删 a l l  ̄u e Pi e l cc d g y r n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预防医学ModernPreventiveMedicine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杨建洲1袁王金胜2袁纪爱芳2渊1.长治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袁山西长治046000曰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中心实验室袁山西长治046000冤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1]袁全世界每年新确诊的30多万食管癌患者中袁50%以上发生在中国遥食管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遥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袁与细胞周期调控尧DNA修复尧细胞分化尧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遥研究发现p53基因第72密码子具有CGT/CCT的单核甘酸多态性袁其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脯氨酸渊Pro冤和精氨酸渊Arg冤[2]遥多项研究表明p53Arg72Pro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相关袁但结论不一袁国内尚无关于中国人群食管癌与P53多态性的荟萃研究遥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既往在中国人群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袁评价p53Arg72Pro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袁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科学实验依据遥
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
国内文献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尧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渊CNKI冤尧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尧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袁国外文献检索Pubmed袁ScienceDirect袁SpringerLink等来获得全文袁收集1990年至2011年8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53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危险性的有关文献资料遥检索
中使用的中文关键词包括:p53基因尧食管癌尧食管肿瘤尧基因多态尧易感性曰使用的英文关键词包括:p53,esophagealcancer,polymorphism袁esophagealneoplasm,geneticpolymorphism袁sus鄄
ceptibility袁China.1.2文献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
文献入选标准包括淤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曰
P53PolymorphismsandSusceptibilitytoEsophagealCancerinChinesePopulation:aMetaAnalysisYANGJian-zhou,WANGJin-sheng,JIAi-fang.*TheDepartmentofPreventiveMedicineofChangzhiMedicalSchool,ShanxiChangzhi04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aminetheassociationbetweenP53polymorphismsandesophagealcancer(EC)bysystematicallyreviewingtheriskoftheoriginalstudies.METHODSTheliteraturesearchinCNKI,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ascarriedouttofindrelevantpapers.Disqualifiedstudieswereexcluded.OddsratioofP53Pro72Arggenotypedistributionsinthegroupofpatientswithesophagealcancerandthegroupofhealthycontrolwascalculated.TheMeta-analysiswasappliedwithRevMan5.1softwareforheterogeneitytestandpooledORcalculation.RESULTSOfthecasecontrolstudiesselectedforthisMeta-analysis,atotalof2495esophagealcancercasesand3835controlswereincluded.ThepooledORvaluesofArg/ProandPro/ProcomparedtoArg/Argwere1.12(95%CI:1.01-1.25)and1.43(95%CI:1.15-1.78),Zstatisticswere2.07and3.23,andtheirrespondingPvalueswere0.04and0.001.CONCLUSIONTherewasenoughevidencecurrentlytoprovetherelationshipbetweenP53Pro72Arggeneticpolymorphismandsusceptibilitytoesophagealcancer.Keywords:Esophagealcancer曰P53曰Genepolymorphism曰Meta-analysis
摘要:目的探讨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遥方法检索CBMdisc,CMCC,CNKI,Medline,Pubmed袁ScienceDirect袁SpringerLink等数据库袁并收集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及硕尧博士学位论文袁获得有关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
感性的关系的文献遥确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袁对文献进行筛选袁然后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1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袁以病例组及对照组P53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值)为效应指标袁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袁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Egger爷s线性回归检验来评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遥结果携带杂合基因型渊Arg/Pro冤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渊Arg/
Arg冤的1.12倍渊OR=1.12袁95%CI院1.01-1.25冤袁携带突变纯合基因型渊Pro/Pro冤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的1.43倍渊OR=1.43袁95%CI院1.15-1.78冤遥结论表明与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相比袁携带杂合基因型渊Arg/Pro冤和突变纯合基因型渊Pro/Pro冤可显著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性遥
关键词院P53曰基因多态性曰食管癌曰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院R735.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201111173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渊编号2011011037-3冤杨建洲渊1976-冤袁男袁籍贯山西长治袁讲师袁硕士研究生遥主要从事临床流行病学与肿瘤学研究遥Email:jzyang69@yahoo.com.cn
纪爱芳Email院jiaifang2003099@163.com
基金项目院作者简介院
通讯作者院
DOI:网络出版地址院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365.R.20120919.1123.019.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2-9-19 11:23现代预防医学ModernPreventiveMedicine
于研究对象为食管癌病例曰盂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曰榆文献中报告数据完整袁有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观察人数尧阳性率等指标曰虞各基因型有综合的统计指标院比值比渊oddsratio袁OR冤及95%可信区间渊confidentialinterval袁CI冤曰虞对照组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遥根据以上文献资料入选标准袁经筛选剔除重复报告尧质量较差尧报告信息太少及无法利用的文献遥1.3统计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袁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袁若P﹥0.05则表示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袁若P﹤0.05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曰计算各研究及合并数据的OR值及其95%CI袁绘制森林图袁利用SAS9.0软件进行Egger爷s检验倒漏斗图的对称性来评估发表偏倚遥敏感性分析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剔除大样本研究后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遥
2结果2.1文献基本情况
根据以上文献资料入选标准袁经筛选袁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研究共有9篇文献10个研究[3-11]袁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一篇袁均
为病例对照研究遥累计食管癌病例2495例袁对照3835人遥
总例数第一作者LeePeixoto张蕾Hu张建慧Hong曹延延张静Shao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32005200720082008样本来源台湾河南北京山西河北北京河北广东河南北京病例/对照90/25432/5791/204120/130173/136758/1420349/635461/499421/500673/694Arg/Pro4613356084340188238240306Arg/Arg949513840425170164154195Pro/Pro44244324272641509199133Arg/Arg20820293719990127109163Pro/Pro2411363252219719672204Arg/Pro116241106869731315244247366病例组对照组表1纳入Meta分析文献基本情况
2.2P53Arg72Pro基因型分析分别比较杂合基因型渊Arg/Pro冤尧突变纯合基因型渊Pro/Pro冤与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遥杂合基因型渊Arg/Pro冤与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比较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字2=9.47渊P=0.40冤袁说明各研究结果间不存在异质性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遥RevMan5.0软件输出Meta分析森林图渊图1冤院合并OR=1.12渊95%CI院1.01-1.25冤袁OR值Z检验袁Z=2.07袁P=0.04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袁说明与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相比袁携带杂合基因型渊Arg/Pro冤增加了患食管癌的风险曰突变纯合基因型渊Pro/Pro冤与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比较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字
2=19.75渊P=0.02冤袁说明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袁采用随
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遥Meta分析森林图渊图2冤显示院合并OR=1.43渊95%CI院1.15-1.78冤袁OR值Z检验袁Z=3.23袁P=0.001袁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袁表明与野生纯合型渊Arg/Arg冤相比袁携带突变纯合基因型渊Pro/Pro冤可显著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性遥
图1Meta分析结果森林图渊Arg/ProVSArg/Arg冤图2Meta分析结果森林图渊Pro/ProVSArg/Arg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