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的关系

合集下载

p53codon72多态性与延边地区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p53codon72多态性与延边地区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p53codon72多态性与延边地区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南今娘.陈春杰。

胡续光.金硅+(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部,吉林廷吉133002)[摘要】[目的]探讨p53基因eodon72多态性与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乳腺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关系,并观察多态性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及94例对照健康妇女p53eodon7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p53codon72的3种基因型A r g/A rg、Pro/Pro、Pro/A rg在朝鲜族乳腺癌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78%,29.27%,21.95%,与朝鲜族对照组的16.28%,46.51%,37.20%相比较,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7),其中朝鲜族乳腺癌组A r g/A rg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其他2个型;在延边地区汉族乳腺癌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4l%,32.65%,46.93%,与汉族对照组33.33%,43.13%,23.5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Pr o/A rg在汉族乳腺癌组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53A rg/A r g及Pr o/A rg基因型分别可能是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乳腺癌发生的主要遗传易感因素.[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p53;多态性;朝鲜族[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824(2010)04-0243-03St udy on cor r el at i on bet w een p53codon72pol ym or phi sm and br e astC a n C e r l n Y anD i an a r e aN A N Ji n—ni ang,C H E N C hun-j i e,H U X u-gua ng,JI N Y u。

(D epa r t m ent of H um an A na t om y,Y anbi an U ni vers i t y C ol l eg e of B as i c M e di ci ne,Y a彬133002,J i l i n,C hi n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o st udy t he cor r e l a t i on bet w een p53codon72pol ym or phi s m and ge ne t i c suscept i bi l i t y f or br eas t c anc er i n K or e an—C hi ne se and H an nat i onal i t y i n Y anbi an ar ea,and t o obs er ve t h at t he pol ym or ph i cdi s t r i but i o n of p53eodon72am ong na t i ons w het heror not exi st e dt he di f f er e nc e a m ong nat i onal i t i es.M E T H O D S T he di s t r i but i o n of p53gene t ype i n90bl ock of pa r af f i n em bedde d t i ss ue of t he br eas t c anc er a nd94of ve no usbl ood of he a l t h w om e n w a s det e ct ed by P C R—R F LP m et hods.R E SU LT S T he proport i on of t hr e et ypesof A r g/A r g,Pro/P r o,Pro/A r g i n p53codon72gene w e re48.78%,29.27%,21.95%i n br eas t c a n c e r gr oup of K or ea n—C hi nes e,and16.28%,46.51%,37.20%i n cont r ol gr o up,r espect i v el y,and t otal of cons t i t ue nt r at i o w a s si g ni f i ca nt di f f e r enc e bet w een t w o gr oups(x2=10.17),i n w hi t ch t he r at i o of A rg/A rg w a s si gn i f i can t l y hi gher i n br eas t c anc er group of K or e an—C hi ne se t h an i n cont r ol gr oup and t he ot he r2t yp es.T he pr opor t i on of t hr e e t ypes of A rg/A r g,Pr o/P r o,Pro/A rg i n p53codon72gene w e r e20.41%,32.65%and46.93%i n br eas t c a nc e r gr oup of H an nat i ona l i t y,a nd33.33%,43.13%and23.53%i n cont r ol gr o up,r espect i v el y,and t he di f f er e nc e w a s s t at i s ti cal l y si g ni f i ca nt bet w een t w o gr oups(x2=6.18),t he r at i o of P r o/A r g w a s si gn i f i can t l y hi gher i n br eas t c anc er gr oup of H an na t i on al i t y t han i n cont r ol gr oup.C O N C L U SI O N7Fh e genot yp e of A rg/A rg and Pro/A rg i n p53cod on72c oul d be a ge ne t i c pre di sposi ng f act or f or devel o pm ent of br eas t c a nc e r i n K or e an—C hi ne se and i n H a n nat i onal i t y of Y anb i an ar ea,r esp ect i v el y.K ey w or ds:br ea st neopl as m s;genes,p53;p ol ym or ph i s n l;K or ean na t i on al i t y[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吉教科字2005) [收稿日期]2010—11-06串[通信作者]金昱(1963一),男(朝鲜族),教授,博士,研究向为细胞生物学.乳腺痛居女性肿瘤首位,每年伞球约有40万人死于乳腺癌,据报道仅200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生率为37.5/10万,发病人数为115万,死亡率为13.2/10,死亡人为4l…,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妇女身心健康.延边地Ⅸ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低f同内大城市旧1.乳腺癌的病因复杂,o』遗传囚素、激素、免疫及各种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囚子及牛活方式等)有关.目前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牛物学理沦和技术的发展,已认识到乳腺癌是多基因变异引起的疾病,乳腺癌的癌变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3J.在’』乳腺癌有关的多项指标研究中,p53癌基因蛋白是判断原发性乳腺癌较好的指标l4|.p53基因第4外显子codon72的多态性由于与卵巢痛及宫颈癌等肿瘤的易感性密切相关|5I而被广泛研究,且有些研究|6l结果表明p53e odon72多态性具有明硅的种族和地区差异.本研究以延边地Ⅸ朝鲜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为对象,探讨了p53codon72多态性‘:i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已确诊为乳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共90例均在患者知情同意F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其中朝鲜族为4l例,汉族为49例;从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收集健康朝鲜族及汉族新鲜血样(含有抗凝剂)共94例,其中朝鲜族为43例,汉族为51例,作为研究对照病例.1.2方法1.2.1D N A的提取新鲜帆液样本(含有抗凝剂)用U ni ver sal G eno m i c D N A E xt r act i on K i t3.0(T aK aR a D al i an提供)提取D N A.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用I)N A E xt r act i on f r o m par af f i n-e m b edd ed T i s sue K i t (T aK aR a D a l i an提供)提取D N A.1.2.2PC R扩增参照人类基因数据库资料设计,在位点两侧设计P C R引物,引物序列F:A A TG—G A T G A T I T I’G A T G C T G T C C C,R:C G‘F G C A A G T C A C A G—A cr ITG G C,引物由上海捷瑞公司合成.P C R反应体系总量为50肛L,内含10×buf f e r5斗L,氯化镁5斗L,dN T P(10m m ol/L)1I xL,Pr i m er F(10p)1.25I L L,Pr i m er R(10p)1.25斗L,T aq酶0.3I xl.,DN A2“L,最终用去离子水补充不足,将样品混匀后置入A B I 9600型PC R仪(A ppl i d B i osyst e m s,U SA)中进行扩增,其参数为94℃预变件2m i n,94℃变性20S,60℃退火208,72oC延伸30S,共循环35次,于72℃继续延伸.从蜡块组织中提取的样本以第l轮P C R扩增后产物为模板D N A进行第2轮P C R扩增,其反应条件和成分与第1轮P C R扩增一样.PC R扩增产物在20m l/I。

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王晓燕;万沁;张珑山;左唯乂;胡传飞;罗永鸿;陈庄;陈枫【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14(22)1【摘要】目的探讨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和PCR方法检测高脂血症组202例(均为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和正常对照组194例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分布情况。

结果 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为ArgArg/ArgPro/ProPro,高脂血症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1%、45.0%和15.8%,正常对照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4%、55.7%和16.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女性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8%、42.1%、15.1%和27.3%、58.0%、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男性中三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及男性、女性中的分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53基因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存在相关性,携带Arg/Arg基因型的女性高脂血症发病风险增高。

基因型Arg/Arg可能是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p53;单核苷酸多态性;高脂血症【作者】王晓燕;万沁;张珑山;左唯乂;胡传飞;罗永鸿;陈庄;陈枫【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实验中心;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女性宫颈癌相关性的Me ta分析[J], 喻芳明;叶滕;苏杨娜;毛广运;施小柯;张本龙2.湖南地区汉族人群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的相关性 [J], 眭鸿颖;周萍;江宁;廖革望3.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J], 朱忠政;丛文铭;朱冠山;刘淑芳;冼志红;吴伟清;张秀忠;王艳华;吴孟超4.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剖宫产术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 [J], 廖农;鲁峰;赵伟;曾位森;李映桃;王少晶;高建华5.p53基因第72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和蒙古族妇女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 [J], 杨敏;徐景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古族食管鳞癌与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的相关性

蒙古族食管鳞癌与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的相关性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62 期2019 Vol.6 No.6265蒙古族食管鳞癌与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的相关性周 蕾(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摘要】目的 主要分析蒙古族食管鳞癌与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的相关性问题。

方法 选取150例蒙古族食管鳞癌患者与150例蒙古族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详细分析食管鳞癌与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p53的基因多态性易感性分布之间存在关系,组间数据相比,P <0.05。

结论 p53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食管鳞癌易感染性之间存在关系,因此为了可以降低食管鳞癌的发生,需要重视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切实降低食管鳞癌发病率。

【关键词】蒙古族;食管鳞癌;p53;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2.65.01前言:食管癌是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蒙古族地区是食管鳞癌高发地区,也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病症。

现代研究认为,食管鳞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发展的过程,而p53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防止细胞突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p53基因多态性易感性与食管鳞癌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保证患者预后,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食管鳞癌蒙古族患者为研究组,包括男87例,女63例,平均年龄(59.3±7.1)岁。

选取同一时间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包括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龄(58.9±7.5)岁。

1.2 方法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5 ml ,EDTA 抗凝之后,放置在4℃环境下保存。

T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T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T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唐豪言,潘正龙,刘小方△摘要:目的探讨T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213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TP53基因rs1625895、rs9895829、rs28934578位点的基因型。

采用Log-rank检验法绘制肝癌术后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在共显性模型(HR=2.190,95%CI:1.142~4.201,P=0.018)和隐性模型(HR=2.275,95%CI:1.225~4.227,P=0.009)中,携带rs1625895AA基因型的患者预后更差;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s1625895多态性(HR=2.169,95%CI:1.015~4.637,P=0.046)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TP53基因rs1625895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相关。

关键词:肝肿瘤;多态性,单核苷酸;基因,p53;预后;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30151Association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TP53gene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ANG Haoyan,PAN Zhenglong,LIU Xiaofang△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Yantai264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of TP53gene and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was used to detect the genotypes of rs1625895,rs9895829and rs28934578of TP53gene in213HCC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The Log-rank test was used to plot 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of postoperative HCC patients.Multifactorial Cox proportional risk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of HCC patients.Results Patients carrying the rs1625895AA genotype hada worse prognosis in both co-dominant(HR=2.190,95%CI:1.142-4.201,P=0.018)and implicit models(HR=2.275,95%CI:1.225-4.227,P=0.009).Cox proportional risk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s1625895polymorphism(HR=2.169,95%CI: 1.015-4.637,P=0.046)w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CC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TP53gene rs1625895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Key words:liver neoplasms;polymorphism,single nucleotide;genes,p53;prognosis;risk factors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邮编264000)作者简介:唐豪言(1996),男,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方面研究。

p53codon72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p53codon72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p53codon72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聂伟伟;管晓翔;陈龙邦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年(卷),期】2011(9)3
【摘要】@@ 乳腺癌仍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约占全世界女性肿瘤的1/3.其发生率因种族和地理环境而异,其中欧美国家为高发地区,亚洲发病率则明显降低.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大约50%的肿瘤中发现p53突变,包括乳腺癌.p53与靶基因结合,参与基因转录过程,在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295-297,270)
【作者】聂伟伟;管晓翔;陈龙邦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内科,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内科,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内科,南京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I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J], 屈艳丽;于洪;赵玉霞;孙德宇;陈广军;刘丹
2.雄激素在乳腺发育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杨阳;武百所;覃君慧;
王瑞安
3.LncR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弭苗苗;魏晓楠;姜慧慧;张贵丽;王娜;辛钰
4.HIF-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J], 孟越;田晶
5.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J], 李晓梅;罗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I/PstI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I/PstI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 .6— . 9 P= 。0 ;l c sc/ l O 0 5 ,5 C = . 8— . 5 P= .0 3 c/ 2 , c/ l l 0 5 0 8 , 0 0 3 c/ 2v l c : R= .4 9 % / 0 3 07 , 0 0 0 ;2 c ( l c +c/ .
c ) O 0 7 ,5 C =05 0 9 , 0 0 8 ( lc 2 : R= . 39 % / . 8— .2 户= .0 ;c/ 2+c/2 . le : R= .8 9 % C : .4— .0 2 c ) e/ lO 0 4 ,5 / 03 07 ,
CYP 2E1Rs I P t Ip lm o p im o tiu e o eo h g a a c rrs n Chn s o uain : mea a / s oy r h s c n rb tst s p a e lc n e ik i iee p p lto s A t -
2 1年 4月 第 6卷 第 8期 02
C i Ciii s Eet ncE io )A r 52 1 V 1 N . hnJ l ca ( lc oi d i .pi 1 .02.o. o8 n n r tn l 6.
13 l

循 证 医学 ・
细 胞 色 素 P 5 E 基 因 R aI Pt 位 点 多 态 性 4 02 l s / s I 与 中 国人 食 管 癌发 病 风 险关 系 的 M t 分 析 e a
q a i a s se ,a d a a xr c e u l y sesl t d n d t e t td,a a me a a ay i t - n ss a p r r e b u ig h Re Ma 5 1 s f r . l w s ef m d y sn t e o v n . o t e wa

P53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新进展

P53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新进展

中圈分类号:R
735.7
文献标识码:A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疾病,全世界每 年约有600,000名肝癌新增患者,其中80%以上的肝癌为肝 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P53基因是一种 重要的抑癌基因,与肝癌有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一 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两者之间关系做一综述。 一、P53基因及其在HCC中的突变 人类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
异(P<O.05)[2]。这些结果提示P53蛋白在HCC中的表达
已无疑虑,随着P53蛋白表达率的增高,肿瘤细胞朝着恶化
的方向发展。 六、P53与HCC预后关系 鉴于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分级、分期、分化程度
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均大于30%,而且在非肿瘤肝 组织中均无P53蛋白的表达,这充分肯定了HCC组织中存
二、P53基因在HCC中的突变特点
突变是许多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在许多肿瘤中常有抑癌基 因定位的17号染色体短臂(17p)的杂合性丢失(LOH)。P53 基因在HCC发生中也存在着17号染色体短臂LOH的现 象。Guan等[6]通过对94例HCC患者进行研究发现。P53基 因的突变与17p13.1位点LOH有密切联系,但却无平行关 系,在P53附近的17p13.1位点,LOH的检出率为32%,而 P53的突变率却只有23%。然而在17p13.3远端与P53基 因之问却有一个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丢失(51%)。17p13.3远 端高频率的等位基因的丢失与P53基因的低突变率,提示在 17p13.3位点可能存在另一抑癌基因,此基因与P53基因在 HCC的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HCC中LOH不仅 仅限于17号染色体,Zhu等[7]在10q22-10q23和22q11.2— 22q12.1的区域内也检测到了LOH现象,分别为20%和 15%,此两个区域可能也存在着抑癌基因。Guan等Ⅲ和Zhu 等[73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HCC的发生是多基因共同作 用的结果。

代谢基因多态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代谢基因多态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代谢基因多态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刘希永;蔡善荣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年(卷),期】2000(027)001
【摘要】本文综述了与大肠癌化学致癌过程有关的酶系多态性与大肠癌的遗传易感性关系。

谷胱甘肽-S-转移酶为致癌物代谢有关的酶,GSTM1缺失与大肠癌有关,但尚不确定。

肉类经高温处理可产生杂环胺,回顾前瞻性研究表明,NAT1/NAT2快速酶与肉类进食量对大肠癌危险度有交互作用。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val/val可降低大肠癌的危险度。

细胞色素P450酶是多环芳烃与杂环胺类的重要代谢酶系,人群研究表明CYP1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刘希永;蔡善荣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0.2
【相关文献】
1.白细胞介素-27的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J], 郭俊宇;覃安强;李如锟;杨昌谋;黄甫达;黄展易;郭厚基
2.MPO G-463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J], 王燕颖;孙丽芳;王燕锋;禹晶;毛晓光;徐忠庆;张沛怡;王寅冬
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J], 杨志伟;
王燕锋;朱大勇;陈晓红;毛晓光;王燕颖
4.MTHFD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J], 彭勇;崔建华;赵新华;张石峰;张喜梅;黎亚芳;吴琼辉
5.Ⅱ相毒物代谢酶基因、致癌物代谢及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研究近况 [J], 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 fc l e t lc nc r de e o m n
X/ p n jZ NG h { N Doig, HE 0i
(.e at n f e ea S rey teP o l sHopa f u n n Sc u nPo ic , un n 6 8 5 , hn ; .h 1D p r me t n rl ugr,h epe stio a ga , ih a rv e G a ga 3 6 0 C ia 2T e oG l G n
『 键词】 5 关 p 3基 因 ;2位 密 码 子 ; 直 肠 癌 7 结
【 中图分 类号】 3 .+ R7 53 5
【 献标 识码]B 文
【 文章 编号 】 6 4 4 2 ( 0 ) 1 a) 1 8 0 1 7 — 7 12 1 0 ( 一 4 — 3 1
M e a a a y i he r l to s i t e 3 g ne c do 2 poy o ph m n t n l sst ea i n h p be we n p5 e o n 7 l m r i a d
调查 研 究
21 1第8 第 期 0 年 月 1 1 1 卷
Mea分析 p 3 因第 7 t 5基 2位密码子 多态性 和结直肠癌 的发病风险 的关系
辛 大 平 , 佳 佳 郑
(. 1四川 省广 安市 人 民医 院普外 科 , 四川广 安
6 8 5 ;. 3 6 0 2 四川 省广 安 区 中医 院 , 四川 广安
C ieeMe i n opt f u n n Scu nPo ic, u n n 6 8 5 , hn) hn s dc eH si l a ga , ih a rv e G aga 3 6 0 C ia i aoG n
[ b ta t Obet e Meaaayi terl inhpb tenp 3gn o o 2p lmop i n s f ooetl ac r A s c] jci : t nlssh e t s i e e 5 e ecd n7 oy rhm adr ko lrca c ne r v ao w i c dv l me tMeh d : aa ae fMe l e E aea dC 1 eecmp tr e l sac e . d srt ( R a d9 % e e p n. to s D tb sso di , mb s n NK r o uei dy erh d O d a oO ) n 5 o n w z i cn d neitra (5 / w r sdt v laetes e g f soit nb t e 5 e ecd n7 oy rhm n of e c evl9 %C) eeu e ea t t n t o scai e i n o u h r h a o wenp 3gn o o 2p lmop i a d
68 5 ) 3 6 0
【 要 ]目 的 : t 析 p 3基 因第 7 摘 Mea分 5 2位 密 码 子 多 态 性 和 结 直 肠 癌 发 病 易 感 性 的 关 系 。 方 法 : Me l e E ae和 从 di , mb s n
C K N I数据 库 中检索 研究 p 3基 因第 7 5 2位 密码 子 多态性 与 和结 直肠 癌易 感性 关 系 的公开 发表 论 文 , 用 Saa软 件 使 tt 合成 分析 p 3各基 因型 与结 直 肠癌 易 感 性 的关 系 。使 用 比值 比( d sR t , R) 9 %可信 区间 ( 5 C nie c 5 O d ai O 和 5 o 9 % of ne d It vl9 %C ) ne a, 5 I 作为 效应 指标 。同时评 价 所纳 入研 究 的异质 性及 发表 偏移 。结果 : 有 1 r 共 2篇关 于 p 3基 因第 7 5 2位 密 码 子 多态 性 和结 直肠 癌 易感 性 的公 开 发表 论 文 被 纳 入 本研 究 。1 2篇纳 入 文献 中总 共包 括 病 例 24 9例 , 照 5 对 36 2例 。合成 分析发 现 p 3基 因第 7 3 5 2位 密码 子 的 A g等位基 因 、 g r 因型 和 Po等位 基 因分布 的 比值 比( R) r ArPo基 r O 和 9 %可 信 区间 ( 5 I分 别 为『. ; . ~ .8 , .8 08 ~ .8和 I. ;.4 1 1。 以研 究 人群 进 行亚 组 分层 分 5 9 %C ) 1 3 08 11 1『 9 ;.9 1 ] 11 09 ~ . 1 0 9 0 0 0 3 析发现 亚洲人 中 p 3基 因的 A g 位基 因 、 rPo基 因型和 Po等位基 因分布 的 O 5 r等 Agr r R和 9 %c 分别 为1. 06 ~ . 1 5 , 0 0;.8 1 9, 9 1 『.4 09 ~ .1和f.0 08 ~ . 1在 高加 索 人 中 p 3基 因 的 Ar 位基 因 、 rPo基 因 型和 Po等 位 基 因 分布 的 1 ;.0 1 ] 12 ; .2 1 7 ; 0 2 7 5 g等 Agr r O R和 9 % 分别 为『.7 09 ~ . ]『.4 08 ~ .7和f.107 ~ .7。 过 B g e 和 E gr 法检 测均 未发 现存 5 10 ;.5 12 , 9 ;.3 1 ] 09 ;.0 11]通 0 0 0 e gr ge 方 在发 表偏 移 。结 论 : 本研 究提 示 p 3基 因第 7 5 2位 密码 子多 态性 与结直 肠 癌 的发病 率无 直 接关 系 ,5 p 3基 因多态性 可 能不 是结 直肠癌 易 感性 的独 立影 响 因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