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科 技 创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1 4 年 第 3 1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张 晓 美 吕明 辉
(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文章利用 2 0 1 0年 中国气象局委托 国家统计局开展 的全 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统计数据 , 根据经济学中费用一 效益分 析的有关理论 , 采用“ 支付意愿法” 、 “ 节省费用法” 和“ 影子价格 法” , 定量评价分析 了2 0 1 1 年全 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通过分 析比较 , 文章认 为 “ 支付意愿法” 的估算值则可以相对“ 真 实” 的代表全 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 即2 1 7 0 . 4亿元, 约占2 0 1 0年
1概 述
W = P x 喜 等 喜 ×
其中, W 为公 众气 象 服 务 效 益 ; P为矫 正 系数 ; M; 为 本 地 区第 i 类 的公 众 总 人 数 ; N 为 实 际收 回调 查 表 中第 i 类 的公 众 总 人 数 ; C ; 为第 j 个付费等级的中数 ; B 为第 i 类公众愿意支付 的第 i 等级标
根 据表 2的 数 据 ,可 得 到 影 子 价 格 法 下 的 公 众 气 象 服 务 效 益 影 子 价 格法 也 是 气象 服 务 效 益 评价 中也 是 常 用 的一 种 方 法 , 计 值 : W2 = 2 5 9 1 . 5 ( 亿元 ) 。 算公 式为 :W J 5 _ 3 节省 费用 法 P c f 【 Ⅳ G f 1 J 节省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相类似 , 不同的是从为消费者节省费 其 中, P为矫正系数 ( 一般用电视等覆盖率代替) , c影子价格 , T 用 的 角度 考 虑最 终 的效 益 , 调 查结 果 见表 3 。 为时间 , 一年为 3 6 5天 , M 本 地 区第 i 类 的公 众 总人 数 ; N . 为实 际收 表 3 公 众 气 象服务 年 减 少损 失 率调 查 结果 回调 查 表 中第 i 类 的公 众 总人 数 ; G 为第 i 类 的公 众 看 天 气 预 报 总 次数 。 2 _ 3节 省 费用 法 节省费用法 和支付意愿法相类 似, 不同的是从为消费者节省费 用 的角 度 考 虑最 终 的 效益 。两 者 在 计算 方 法 上 基本 上 是 一致 的。 3 数据 来 源 根 据 统计 数 据 ,可 得 到 节省 费 用 法下 的公 众气 象 服务 效 益 值 此 次 调查 范 围覆 盖全 国 3 1 个省( 自治 区 、 直辖市 ) , 全 国有 效 调 w3 = 3 6 8 1 8 . 9 ( 亿元 ) 。 查样本 为 2 3 1 0 0个 。 其 中 , 西 藏 的有 效 调查 样 本 为 6 0 0个 , 其 他 省 5 . 4 公 众期 望 值 估算 ( 自治 区 、 直辖市 ) 的有效 调查 样本 为 7 5 0 个。 公众希望政府投入气象服务的年保障经费值计算模型如下 : 4评价模型参数 的修正 4 . 1支付意愿法( 节省费用法) 中 取值的改进 ∑ ∑ × P 为 模 型 的矫 正 系数 ,区别 与 以往采 用 第 i 类 公 众 可 以接 收 到 气象服务的比例 , 如电视覆盖率 、 广播 电视覆盖率作为矫正系数 ; 文 其 中 w 为公 众希望政府投入气象服务 的年保 障经费值 ( 万 章将矫 正系数定义为第 i 类公众能够并且愿意接 收公众气 象服务 元 ) ; i 为公 众分 类 , 这 里将 公 众 分 为 城 市 和 农 村公 众 两类 , 即i n = 2 ; 的比率。我们可以从调查 中分别获得“ 能够接收到公众气象服务的 M 为第 i 类 公 众 的 总人 数 , M1 = 6 6 5 5 7 5 3 0 6 , M 2 = 6 7 4 1 4 9 5 4 6 ; 为 调 比例 ” 和“ 愿 意 接 收公 众 气 象 服务 的 比例 ” , 两者 取 交 集 就是 “ 能 够并 查 问卷中第 i 类公众的总人数 , N 1 = 1 5 3 0 0 , N 2 = : 7 8 0 0 ; 为投人金额等 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 的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 , 该矫正系数为 : 级划分 , n = 5 ; C 为第 i 个投入金额等级的中数 ,为开区间时取最低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加剧,农业气象服务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农业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农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农业生产策略,减少风险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本文就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利用统计技术和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农业生产指标数据进行测量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农作物产量和收益来确定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这种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和可验证性强的优点,但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且需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难度较大。

(二)模型模拟法(三)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农民和政策制定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农业气象服务的使用和感受,以及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效益。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可操作性高的优点,但是可能存在调查样本不足和统计偏差的问题,需要进行数据加工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一)农作物产量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时,农作物产量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农作物产量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出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二)经济收益(三)灾害损失灾害损失是指天气极端事件(如干旱、洪涝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农业气象服务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灾害损失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出农业气象服务对灾害损失的影响。

三、结论综上所述,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确定适合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可以提供信息和建议,帮助农民和其它决策者做出适当的农业经营决策。

正如气象服务可以增强灾害减轻和气候适应能力,农业气象服务也可以帮助各类农业实践者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农业气象服务被视为提高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也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影响评估。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投资决策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成本–收益分析将所有的成本和收益汇总,以明确投资决策是否合理。

成本通常是指直接的和间接的投资费用,如气象站建设、维护和数据处理等;而收益通常包括生产增加、风险降低和经济增长等。

影响评估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即过程-影响链分析、函数回归和指标评估。

过程-影响链分析被广泛用于农业气象服务的评估,其基本思想是将农业投资的直接效应转化为间接效应和最终结果的链条。

过程-影响链分析可以从农业气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等方面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

函数回归是另一种常见的经济评估方法,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即独立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即因变量)的影响。

在农业气象服务的情境下,因变量可以是产量、收益、成本等经济变量,而独立变量则是某种农业气象信息或指标。

通过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分析农业气象信息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估计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指标评估是另一种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方法。

常见的指标包括管理效率、生产效率、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市场价值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用来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效益。

总之,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投资成本、经济收益、农业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等。

不同的经济评估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辅助决策信息,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和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确定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气象服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对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方法。

1.指标法指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这些指标可以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服务质量可以从服务内容、时效性、准确性、专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服务效果可以从农业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服务影响可以从农民满意度、认可度、信任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为了更全面、客观的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还可以进行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估。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客观评价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认可度和信任度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现场调查可以直接让调查员到农村地区进行调查,网络调查则需要建立一个农民反馈平台,通过互联网收集农民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应用农业气象服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访农民和农业工作者,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再根据气象服务的提供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发现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三、结论农业气象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可以通过提供准确、及时、专业的气象信息,帮助农业生产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确保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指标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希望可以为农业气象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提供参考。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魏荣源;吴晓芳;欧阳再根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3(33)10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公众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

以下就根据国内公众气象服务质量的评价现状,通过气象局气象效益评估,揭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影响。

【总页数】1页(P203-203)
【作者】魏荣源;吴晓芳;欧阳再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气象局,福建三明365000;福建省清流县气象局,福建清流363000;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2.采用节省费用法的我国典型区域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
3.密切值法在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
4.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I)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5.基于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我国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及分析

对我国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及分析

对我国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及分析[摘要]: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好和改善气象服务工作必须用科学可靠的方法对气象服务的收益进行评价,本文在阐述气象预期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气象服务;预期收益;评估与分析一、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概述1、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的气象变化越来越频繁,一些极端的气象现象的发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以气象服务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气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气象服务具有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气象信息的公益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的属性,即气象服务可以通过一定的投入获得一定的收益,所以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对气象服务预期的收益进行评估,以考虑其经济投入,为气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2、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分类和内容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可以多种分类,按照空间分为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按照受益对象来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和专用气象服务效益。

目前在我国比较经常使用的是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公众气象服务的效益主要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和正面性的特点,主要是公众气象服务的各种现状、公众对气象服务有什么样的需求,包含什么样新的需求、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行为习惯及来源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评价,包括气象信息准确率评价、气象服务及时性评价以及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行业气象服务总效益是指国民经济行业组织应用气象服务产品获得各种效用的总和,主要内容是行业气象服务贡献率、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值、行业对气象服务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等评价,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度量性、多因素性和难归属性的特点。

本文的对两种气象服务的预期收益进行分析。

重大灾害性天气评估的对象主要是对某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评估,投入比较大,偶然性比较强,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对该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是否准确、预报及时性指标、气象服务覆盖率指标、政府部门对气象信息的反馈指标、决策部门响应指标、社会采取措施指标,气象服务效果指标,具有偶然性和不易控制性的特点,所以其投入不一定能够看到效果。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要点构架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要点构架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要点构架发布时间:2023-02-13T05:38:56.71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段嘉龙[导读] 所谓的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以及对应产品的帮助下,农业经济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段嘉龙吕梁市气象局,山西吕梁 033000摘要:所谓的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以及对应产品的帮助下,农业经济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

正是因为农业经济和气象服务之间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对于各类农业的风险防范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有鉴于此,为了提升农业效益评估的精准性以及对应的应用水平,农业经济效益的相关领域正在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也层出不穷。

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在某些关键点上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效益;评估我国地处东亚,地形条件多变,气候条件东西南北有着巨大的差异,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处于前列的农业大国。

正是因为这样,气象条件的数据获取和使用在我们国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看天吃饭的产业,我国农业产业是在多变的气象环境下进行生产活动的,而对于农产品来说,从种植到成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依赖合适的气象条件才可以进行。

因此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就成为了我们农业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 气象服务的概念气象服务是针对气象信息为主要内容,提供给使用方的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

而所谓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就是针对这项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于气象服务本身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效益结果评估。

通过对结果的评估反馈,气象部门可以对自身的服务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水平。

随着精准农业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以及对应的效益评估正在得到更多的重视。

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活动一般来说会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对气象预报服务的精准度,以及使用方对于气象信息的利用程度等等。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业中的气象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气象服务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因此,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非常必要。

潜在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方法、成本法、投影方法和参考法。

下面将就这四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市场方法市场方法是指采用市场价格作为评估依据来分析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市场方法分为直接估计和隐含方法。

直接估计是指通过市场调查、访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得出农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价格已经明确定义且市场信息丰富的情况下,但是在国内目前没有比较准确的市场价格数据,因此直接估计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隐含方法是通过估计与农业气象服务相关的市场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和价格,从而间接计算农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

例如,通过统计农业产值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再利用农业产值和价格数据计算农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

隐含方法可以克服直接估计方法的不足,但是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多元回归和统计分析等。

二、成本法成本法是一种计算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农业气象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相对比,计算成本收益比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成本法包括生产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两种,前者旨在估算农业气象服务的生产成本,后者是把农业气象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的成本和收益计入到评估之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到多种因素,如使用成本、维修成本、更新成本等。

三、投影方法投影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收益进行预测,从而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未来经济效益的方法。

通过对未来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得出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未来需求和价值,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投影方法的具体实现需要建立模型,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基于详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气象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统计数据,根据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采用“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定量评价分析了201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比较,文章认为“支付意愿法”的估算值则可以相对“真实”的代表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即2170.4亿元,约占2010年全国GDP的0.55%。

标签:经济效益评价;支付意愿;节省费用;影子价格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术界研究开始兴起,1990年、1994年和2007年WMO分别召开了3次研讨会[1,2],探讨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各国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但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3]。

1985年,中国气象局第一次以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探索。

随后又于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利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公众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4]。

为科学定量地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客观评价,2010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调查内容中涉及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文章将利用该调查数据,应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

2 评价方法
2.1 支付意愿法
3 数据来源
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有效调查样本为23100个。

其中,西藏的有效调查样本为600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效调查样本为750个。

4 评价模型参数的修正
4.1 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中Pi取值的改进
Pi为模型的矫正系数,区别与以往采用第i类公众可以接收到气象服务的比例,如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作为矫正系数;文章将矫正系数定义为第
i类公众能够并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率。

我们可以从调查中分别获得“能够接收到公众气象服务的比例”和“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例”,两者取交集就是“能够并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该矫正系数为:P1=0.996,P2=0.994。

4.2 影子价格法中Pi取值的改进
在影子价格法中,以往通常定义为第i类公众通过座机接收到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但现在除了座机以外,手机也是可以获得气象服务,所以文章将其定义为第i类公众通过手机和座机获得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根据调查结果,影子价格法中的矫正系数分别为P1=0.539,P2=0.52。

5 评价结果
5.1 支付意愿法
6 评价方法的改进
6.1 对W1的修正
在中国由于公共气象服务属于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多年来公众形成了让政府来“买单”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由个人来买单,所以,调查获得的公众支付意愿额应该小于其真实的支付意愿额。

上文计算结果也显示,公众希望政府为公众投入气象服务的经费远高于政府部门对中国气象局的实际投入。

因此,文章将W4中超出政府投入的经费(914.5-118.1=796.4亿元),也算作的公众“支付意愿”。

通过“支付意愿法”评估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应该在原有值(W1)的基础上再加上这部分经费(796.4亿元),即2170.4亿元。

6.2 对W3的修正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节省费用法”有两种计算方法,按户计算更为恰当。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人,按户口数据计算出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为11877.1亿元,约占2010年全国GDP 的3%。

7 三种方法比较
目前,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各自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采用支付意愿法来估算公众气象服务效益时,由于支付意愿的金额并非市场真实定价,并且不论定价是多少,公众必须支付;此外公众的支付意愿还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调查群体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因而该评估值与实际的效益值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出入。

(2)影子价格法中C的选择影响结果准确性,不同的C会产生差别较大的结果。

由于公共气象服务是无偿向公众提供的,因而没有办法直接计算出公支付意愿的金额有多大,但可以通过调查可以得到公众通过电视、电话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的次数,即公众对天气预报的需求量。

目前最常用的“影子价格”是参照拨打一次12121电话查询天气预报的价格。

因此确定在影子价格时,只能给出一个理想估值,并非目前的真实价格。

此外,这种方法确定的影子价格,会因为接收天气预报的渠道的改变而改变,如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公众通过手机和座机获取天气预报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3.9%和52%,因此影子价格法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支付意愿法”和“影子价格法”得出的结论比较相近,而“节省费用法”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气象损失中不仅包含避免损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损失,公众正确使用天气预报也只能挽回部分“可避免损失”,因此,“节省费用法”评估出来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极端的理想情况,是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上限。

因而在评估时,会形成过高的评估值。

此外,公众通常对气象服务到底给他们减少多少损失,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8 结束语
采用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和支付意愿法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值进行了评价,但获得的效益值差别较大,分别为11877.1亿元、2591.5亿元和2170.4亿元。

其中,改进后的节省费用法估算出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效益值,代表了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上限。

经过调整后的“支付意愿法”和“影子价格法”得出的结果比较相近,但由于“影子价格法”中影子价格点的选取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且对最终的结果影响很大,所以文章认为“支付意愿法”可以代表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2170.4亿元),占2010年中国GDP的0.55%。

对公众气象服务进行效益评价,得到效益值并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估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检验气象服务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通过评估争取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公众理解,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贾朋群,任振和,周京平.国际上气象预报和服务效益评估综述[J].气象软科学,2006(4):84-120.
[2]WMO. Madrid Conference Statement and Action Plan[Z].2007.
[3]濮梅娟,解令运,刘立忠,等.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I)──公众气
象服务效益评估[J].气象科学,1997,17(2):196-203.
[4]姚秀萍,吕明辉,范晓青,等.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与展望[J].气象,2010,36(7):62-68.
作者简介:张晓美(1983-),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