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进展

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进展路会侠;李绍波【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从宫颈病变到宫颈癌病程较长,早期、及时、准确诊断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预防和终止病情的发展.宫颈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客观、无创、便捷而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糖类抗原125、p53、p16/Ki-67等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在宫颈癌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更准确地了解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检测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ervical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that severely impairs health of the female.The course of disease from cervical lesions to cervical cancer is long.Early,timely,exact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could prevent and terminate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Diagnostic methods of cervical cancer are varied,and serum tumor marker is a common one.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objective,handy and noninvasive,serum tumor markers dete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In recent years,the role of 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p53,p16/Ki-67 and other related tumor markers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assessment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diagnosis and prognosis,providing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Therefore,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umor markers in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different emphases,will have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23【总页数】6页(P4638-4643)【关键词】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作者】路会侠;李绍波【作者单位】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大理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的恶性肿瘤[1]。
早期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体阴性患者 相 比,内 膜 转 化 率 有 明 显 的 提 升 [3]. 此
素受体形成复合物,并进入细胞核,抑制细胞质中的
外,针对小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显示,部分孕激素
雌激素受体数量,若 复 合 物 在 细 胞 核 内 停 留 时 间 过
受体 阴 性 组 患 者 (
18% ~50% )对 孕 激 素 具 有 反 应
表达不足或呈负性 患 者 进 行 保 育 治 疗,因 为 子 宫 内
据报道,他莫昔芬与 孕 激 素 联 合 治 疗 的 有 效 性 已 被
膜癌孕激 素 敏 感 性 与 其 受 体 的 表 达 及 功 能 密 切 相
证实,这种联合治疗 可 以 解 决 子 宫 内 膜 癌 患 者 在 使
关.孕激素类药物目前主要包括睾酮及孕酮衍生物
导细胞凋亡 [56].李媛等 [7]研究表明,在治疗子宫内
中肿瘤特异性生长 因 子、人 附 睾 蛋 白 4 和 催 乳 素 水
中在晚期子宫内膜 癌 患 者,缺 乏 早 期 子 宫 内 膜 癌 患
膜异位症的过程中,结 合 使 用 腹 腔 镜 手 术 和 孕 三 烯
者的相关数据.
酮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殖激素水平,
1.
3 米非司酮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醋酸甲地孕酮可用于治疗子
米非司酮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孕激素与糖皮质
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其 对 于 激 素 依 赖 的 肿 瘤 有 明 显
激素的相互作用的 拮 抗 剂,同 时 具 有 与 雌 激 素 受 体
的治疗效果,并可与 宫 腔 镜 电 切 术 联 合 使 用 治 疗 早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适应证进行合理分析,并 在 治 疗 后 进 行 相 关 跟 踪 调 查,以 提 升 受 孕 率,同 时,对 肿 瘤 的 预 后 也 要
子宫内膜癌早期血清学筛查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8), 12777-1278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81791子宫内膜癌早期血清学筛查的研究进展赵香连,王海燕*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7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5日摘要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然而多数EC 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能尽早确诊,从而影响预后生存质量,因此探索子宫内膜癌的血清学标志物受到高度关注。
本文是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血清学筛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叙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血清学标志物Research Progress in Early Serological Screen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Xianglian Zhao, Haiyan Wang *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Jul. 15th , 2023; accepted: Aug. 6th , 2023; published: Aug. 15th , 2023AbstractEndometrial cancer (E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Its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most EC patients have no obvious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annot be diagnosed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prognosis. Therefore, the exploration of serological markers of endometrial cancer is highly concern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early serological screening for endometrial cancer.*通讯作者。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虽然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 行综合判断。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01
技术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对组织中特
定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的技术。
02 03
应用领域
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学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 的某些特定抗原,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细 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包括组织学类型、 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指标。
0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
组织形态学特征
1 2
子宫内膜腺癌
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具有明显的腺体 结构。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 和低分化三种类型。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较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肿瘤细胞 呈透明或水样外观,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
04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诊断技 术理学诊断是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细胞异型性、浸润 深度等指标,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诊断流程
在病理学诊断过程中,医生会先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大体观察,然后进行标本固定、切 片制作、染色等步骤,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表现。
3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较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肿瘤细胞 呈浆液性外观,常伴有深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
细胞分化与恶性程度
细胞分化
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是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高分化肿瘤细胞分 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低分化肿瘤细胞分化较差,恶性程度较高。
恶性程度
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分为Ⅰ期(早期)、Ⅱ期(中期)和Ⅲ期(晚期)。Ⅰ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Ⅱ期肿瘤侵犯子宫外膜或附件,Ⅲ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 膜或已远处转移。
人附睾蛋白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人附睾蛋白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郝丽娅;李佩玲【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Endometrial carcinoma lack of sensitive and distinctive tumor marker,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 is the new tumor marker foundin recent year. The gene of HE4 is first discovered in human epididymis epithelium cell. A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high level of HE4 was found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s from all kind of tumor tissues. HE4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except for pathema and region,we also need define the clinical reference ranges according to the age group and race. Compared with CA125,for the diagnosis,the prognosis,th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and the surgical resection ext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HE4 has mo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E4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子宫内膜癌患者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近年发现的新肿瘤标志物,HE4基因最早是在人附睾上皮细胞中被发现的。
CA125与HE4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CA125与HE4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E4和CA125水平,其中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0例、子宫良性腫瘤42例、健康妇女40例,两两比较各组的差异性;2、检测12例随访完整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HE4和CA125表达水平变化,比较三组手术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
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含量较另两组明显升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HE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E4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较CA125、HE4单项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增高;结论:血清HE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高于CA125,HE4与CA125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血清HE4含量还可能作为监测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的指标。
标签:子宫内膜癌;HE4;CA125;肿瘤标志物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 %~30 %。
目前,子宫内膜癌是北美等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近年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CA125主要用于检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标记物,近年发现其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国外报道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可以筛查出子宫内膜癌,国内也有研究者进行了HE4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HE4及HE4与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子宫良性肿瘤患者42例。
另选择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健康对照组。
三组的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所有HE4和CA125结果均来自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同位素检验科。
1.3 参考值血清HE4>140pmol/L判断为阳性,CAl25 > 35U/ml判断为阳性。
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进展

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进展冯小丹【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结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转移途径,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但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通过术前、术中相关方法进行预测.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尚无预测方法的统一标准.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理、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决策,避免不必要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手术费用以及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Endometri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and its incidence is steadily increasing.The lymphatic metastasis is the main route metasta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in which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more common while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rare.However,patients with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have a relatively poor prognosis.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techniques could be critical tools for tailoring the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 endometrial cancer.The prediction methods of the para-aortic lymph nodes metastasi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But at present,there is still no uniform standard for forecasting techniques.Now we do a review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patient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e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modalities to predict the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guide clinical decisions,avoid unnecessary aortic lymphadenectomies,reduce morbidity,lower the cost of surgery and select appropriate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which areall of great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8(045)002【总页数】6页(P207-211,225)【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淋巴转移;预测;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作者】冯小丹【作者单位】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靶向治疗及疗效监测最新进展2024

宫颈癌靶向治疗及疗效监测愚新进展2024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表达实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ESTINY-PanTumor02研究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队列生物标志物和亚组分析目的:德曲妥珠单抗(T-DXd)已证明对表达HER2的乳腺癌和胃癌患者具有显着的生存益处。
在DESTINY-Pan Tumor02研究中,T-DXd在表达HER2的肿瘤(包括妇科肿瘤)中证明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本次报告了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队列的生物标志物和亚组分析。
方法这项开放标签II期研究NCT04482309评估了T-DXd:5.4 mg/kg Q3W)在HER2表达阳性(免疫组化IHC局部3+/2+i经过�1次全身治疗或未经替代治疗的局部晚期/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o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队列的结果(包括确认的HER2IHC状态)既往已有报道。
该分析显示了与各个妇科队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组的ORR。
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是在基线循环肿瘤DNA中检测到的BRCA1或BRCA2,同源重组复基因和错配修复突变(BRCA1/2m、HRRm,MMRm),I H C检测到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 D-L1) (SP263抗体;�1%个阳性免疫细胞)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 A-125。
还报告了每个妇科队列中通过既往治疗和通过使用既往HER2和拓扑异构酶I(TOP1)抑制剂治疗的ORR。
结果:在数据截止时(2023年6月),120例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接受了治疗[中位随访19.94{0.8~31.1 i 12.60(0.9~31.0入13.13 (0.7~30.6)个月]。
总体而言,80.8%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两种以上治疗。
在表达HER2的人群中,卵巢癌队列中BRCA1/2m和HRRm的发生率分别为18.4%(7/38)和21%(8/38);子宫内膜癌队列中MMRm的发生率为7.5%(3/40);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队列中PD-L1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50%(19/38)和59%(23/391在120例患者中,54例(45.0%)发生了2::3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13例(10.8%)发生了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病/肺炎(至2级12例,5级1例L结论:T-DXd在HER2表达阳性的妇科肿瘤患者中显示出临床意义的O RR,与既往治疗线数、既往使用HER2或TOP1抑制剂治疗、是否存在个体队列相关生物标志物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