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ppt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4【PPT】

——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 环境保护大会(2006-4-17)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 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 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 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在“发展环境”分析指 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 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 束强化…….(十一个问题之首)。
联合国 围绕气候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 《京都协议书》(1997年)
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框架条约》(2009年) 《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
全球性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政治
——食物链(food chains)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复杂的,大体上,呈现为一种 环环相扣的食物链,指生物界食物关系中,甲吃乙、 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生物之间这种能量转换连续 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具有以下特点:
在同一个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极不相同的多种 生物。
生态学
生态学以整个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为研究对象
环境指环绕着生物界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 壤、阳光和其他无机物质。
生态学所称的环境包括人类环境,但范围要 比人类环境广泛得多。
经济学
环境是指可为人类开发利用并 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财富。实质 上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 经济基础,即自然资源。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 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 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 衡;……..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 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 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 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在“发展环境”分析指 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 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 束强化…….(十一个问题之首)。
联合国 围绕气候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 《京都协议书》(1997年)
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框架条约》(2009年) 《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
全球性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政治
——食物链(food chains)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复杂的,大体上,呈现为一种 环环相扣的食物链,指生物界食物关系中,甲吃乙、 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生物之间这种能量转换连续 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具有以下特点:
在同一个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极不相同的多种 生物。
生态学
生态学以整个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为研究对象
环境指环绕着生物界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 壤、阳光和其他无机物质。
生态学所称的环境包括人类环境,但范围要 比人类环境广泛得多。
经济学
环境是指可为人类开发利用并 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财富。实质 上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 经济基础,即自然资源。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 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 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 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54张)

返回
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可分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
返回
1998年初,王女士租用新建居民楼门市房从事 餐饮业,在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未履行环保 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张营业。随着居民先后 入住,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引起的店群矛盾和纠 纷日趋突出。从2000年初开始,该楼住户多次向县 政府、县环保局、县工商局等单位投诉,强烈要求 取缔该饭店的违法经营活动。接到投诉后,环保局 会同工商等部门数次责令该饭店进行整改,并帮助 解决店群纠纷,但成效不明显。
返回
1995年7月,富运渔业公司所属的渔轮“远龙”号 在黄海某渔场作业时接到台风警报,即返港避风。在 离港口3海里处,“远龙”号遭到台风袭击沉没。富运 渔业公司闻讯后立即展开了救援工作,“远龙”号船 员全部获救。这次事故造成该船配载的30多吨柴油泄 漏,污染了邻近的滩涂水产养殖场。受影响的个体养 殖户李某等人要求富运渔业公司清除污染并赔偿损失 ,富运渔业公司以这种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 成的为由加以拒绝。
行为: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与管
理等有关行为则是环资法律关系中的“行为” 客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返回
下列可以纳入环资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 大气 B. 太阳 C. 动物园里饲养的濒危动物中华白暨豚 D. 植树造林 E. 工厂排放的污水 F.人工培育的新品种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老虎,咬死了耕牛,会 引发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这里其后又有两种情况:
章环资法概述
节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节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节环资法的法律关系 节环资法体系 节环资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节环资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
思考题
第一节 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可分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
返回
1998年初,王女士租用新建居民楼门市房从事 餐饮业,在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未履行环保 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张营业。随着居民先后 入住,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引起的店群矛盾和纠 纷日趋突出。从2000年初开始,该楼住户多次向县 政府、县环保局、县工商局等单位投诉,强烈要求 取缔该饭店的违法经营活动。接到投诉后,环保局 会同工商等部门数次责令该饭店进行整改,并帮助 解决店群纠纷,但成效不明显。
返回
1995年7月,富运渔业公司所属的渔轮“远龙”号 在黄海某渔场作业时接到台风警报,即返港避风。在 离港口3海里处,“远龙”号遭到台风袭击沉没。富运 渔业公司闻讯后立即展开了救援工作,“远龙”号船 员全部获救。这次事故造成该船配载的30多吨柴油泄 漏,污染了邻近的滩涂水产养殖场。受影响的个体养 殖户李某等人要求富运渔业公司清除污染并赔偿损失 ,富运渔业公司以这种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 成的为由加以拒绝。
行为: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与管
理等有关行为则是环资法律关系中的“行为” 客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返回
下列可以纳入环资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 大气 B. 太阳 C. 动物园里饲养的濒危动物中华白暨豚 D. 植树造林 E. 工厂排放的污水 F.人工培育的新品种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老虎,咬死了耕牛,会 引发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这里其后又有两种情况:
章环资法概述
节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节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节环资法的法律关系 节环资法体系 节环资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节环资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
思考题
第一节 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主要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2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55页PPT资料

特征 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
社会法 综合部门法
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
返回
第二节 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调调 整整 人人 与与 自人 然的 的关 关系 系? ?
返回
第三节 环资保护法律关系
(一)主体 (二)内容 (三)客体
习题 返回
国家机关如何理解?能否包括联合执法机构形式? 自然物能否成为环资法律关系的主体? 人能否代表自然物行使权利? 后代人能否成为环资法律关系的主体? 可以成为环资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哪些?
问:联合执法机构是否可作为行政执法主体?
返回
相关法条链接: 《行政处罚法》第15条规定:行政处
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 责范围内实施。
返回
野人是人吗? 动物不是物?
返回
环资管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管理主体的权利:规范制定权、行政处理权、 处罚强制权、环资司法权。
(2)管理主体的义务:管理性义企业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可分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
返回
2019年初,王女士租用新建居民楼门市房从事 餐饮业,在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未履行环保 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张营业。随着居民先后 入住,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引起的店群矛盾和纠 纷日趋突出。从2000年初开始,该楼住户多次向县 政府、县环保局、县工商局等单位投诉,强烈要求 取缔该饭店的违法经营活动。接到投诉后,环保局 会同工商等部门数次责令该饭店进行整改,并帮助 解决店群纠纷,但成效不明显。
第二章 环资法概述
第一节 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环资法的法律关系 第四节 环资法体系 第五节 环资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第六节 环资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
社会法 综合部门法
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
返回
第二节 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调调 整整 人人 与与 自人 然的 的关 关系 系? ?
返回
第三节 环资保护法律关系
(一)主体 (二)内容 (三)客体
习题 返回
国家机关如何理解?能否包括联合执法机构形式? 自然物能否成为环资法律关系的主体? 人能否代表自然物行使权利? 后代人能否成为环资法律关系的主体? 可以成为环资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哪些?
问:联合执法机构是否可作为行政执法主体?
返回
相关法条链接: 《行政处罚法》第15条规定:行政处
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 责范围内实施。
返回
野人是人吗? 动物不是物?
返回
环资管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管理主体的权利:规范制定权、行政处理权、 处罚强制权、环资司法权。
(2)管理主体的义务:管理性义企业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可分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
返回
2019年初,王女士租用新建居民楼门市房从事 餐饮业,在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未履行环保 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张营业。随着居民先后 入住,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引起的店群矛盾和纠 纷日趋突出。从2000年初开始,该楼住户多次向县 政府、县环保局、县工商局等单位投诉,强烈要求 取缔该饭店的违法经营活动。接到投诉后,环保局 会同工商等部门数次责令该饭店进行整改,并帮助 解决店群纠纷,但成效不明显。
第二章 环资法概述
第一节 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环资法的法律关系 第四节 环资法体系 第五节 环资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第六节 环资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
3
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 内让学生看得懂,记得住,有必要对教材 内容在教学中作出适当安排。教材一共是 四编二十一章,从第四编第十七章以后作 为删除部分,第二编,第三编通过专题形 式、选择适当主题进行讲解。
.
4
(2)分类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
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 、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 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 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 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 就不同。如:近期大家关注的雾霾天气就是严 重的环境问题。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 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 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 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
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
.
19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 、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
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1.概述
• 2.参考资料
• 3.平时成绩
.
2
概述
(1)性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最年轻的法学分支学科, 在专业学者和整个法律界的努力下,得以迅速发展, 并被列为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 一新兴部门法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与法学其他分支学 科相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更为庞杂,是法学 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具有明显的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显著增强 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有 效的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 物及其他有害物质。.20 Nhomakorabe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资源保护法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保护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 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促进经济发展
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资源浪费。
维护社会公正
资源保护法的实施可以维护社 会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
量。
资源保护法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社会组织监督
社会组织对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包 括环保组织、社会团体和 行业协会等。
公民监督
公民个人对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包 括环保志愿者、专家学者 和利益相关方等。
媒体监督
媒体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报 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 媒体平台。
THANKS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生 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利用等领域的法律规范。
我国环境保护法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不断适应国家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新需求 。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环境保护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人的利益 和发展权利。
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措施
要点一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 境污染
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 染物排放,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要点二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 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 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要点三
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各级政府应当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企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完整版教学ppt课件全套教程

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 非污染性损害,即由于人类不适当地从环境中取出或 开发出某种物质、能源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 危害。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环境资源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 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第二阶段,环境资源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 的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现代环境观要求人类必须在研究自然资源再生 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基础上,有限制地、合 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和自然协调 发展;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正确行 使环境权利,切实履行环境义务;必须正确处 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长辈的责 任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环境遗产。
第三阶段,环 境 问 题 区 域 化 、国 际 化 和 全 球 化 的 阶 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 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工业污染 和生态破坏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小钢 铁”遍地开花,在许多城市的工业区烟雾弥 漫、污水横流、渣滓遍地。特别是对矿产资 源的乱挖滥采,对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 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四)中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前,称为中国古代环 境保护。中国古代的环境资源问题与世界古代 环境问题大致相似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环境资源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 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第二阶段,环境资源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 的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现代环境观要求人类必须在研究自然资源再生 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基础上,有限制地、合 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和自然协调 发展;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正确行 使环境权利,切实履行环境义务;必须正确处 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长辈的责 任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环境遗产。
第三阶段,环 境 问 题 区 域 化 、国 际 化 和 全 球 化 的 阶 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 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工业污染 和生态破坏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小钢 铁”遍地开花,在许多城市的工业区烟雾弥 漫、污水横流、渣滓遍地。特别是对矿产资 源的乱挖滥采,对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 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四)中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前,称为中国古代环 境保护。中国古代的环境资源问题与世界古代 环境问题大致相似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活动
生态系统全部生命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 绿色植物每年制造的有机物质可达2000亿吨,成为整个生物 圈能量的总来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 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 大”。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人类环境的分类
(一)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 大类。
(二)按照环境的功能,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 宪法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三)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 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四)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 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四、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自然原因引 起的环境问题两类。狭义的环境问题则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 问题。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然环境的破坏
(二)环境污染
1954年,美国一批学者最早提出了“环境科学”这一名词并 成立了“环境科学学会”,但当时指的是研究宇宙飞船中的人工 环境问题,同现在的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二、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三、环境科学的任务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一、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串讲
参考教材: 一、汪劲著:《环境法学》
二、韩德培著:《环境保护法教程》
三、汪劲等编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
第一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一、环境的一般概念
二、人类环境的概念
“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 的。
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我国以前称“环境保 护法”,美国一般称“环境法”。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即强烈的社会性、自然性和技术性。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一)综合性(二)技术性(三)社会性(四)共同性
水、陆地、岩石、日光等。
2、生物系统,即生物圈,包括从最小的微生物到生物群落组成的大 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包括由人类活动控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政 治结构等。
为了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
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
(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 (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
能力。
第二节 生态学基本知识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人伊·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的。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人与生物圈”的研 究列为全球性的课题,强调从宏观上研究人与环境的生态学规律。 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 成。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
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
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1、地表大气中氧的形成。一切动物离开氧气便不能生存。地球表面 是最早同金星一样,只有二氧化碳,氧是地球大量覆盖了绿色植 物(主要是森林)以后制造的。大气中的氧大约有四分之三是经 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用来供给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需要。这 说明氧是次生的,有了氧气、才有动物和人类。氧的形成是生物 向高级阶段演化的必要条件。
2、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它可以阻挡和吸收对 生物有强大杀伤力的太阳紫外线。它是生物和人类的“保护伞” 和“宇宙服”。
3﹑对人体血液成分所作的科学测定表明:人体血液含有六十多种化 学元素,而且其平均含量同地壳各种元素的含量在比例上惊人的 近似。这说明人是环境产物的最明显的例证。
有人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人类——环境系统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1、物理系统,包括生物以外的各种无生命的环境因素,如大气、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四)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环境条件变得更加脆 弱。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 化的巨大压力。
过去30年,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三、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环境科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一、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是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终究会 被用尽的资源,如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
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海水等。除海洋外,目前还没有把它们作为自然资源立法的保护 对象。
六、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我们可以举几个明显例子说明生物和人类安全依赖自然环境 才能生存和发展。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 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五、自然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
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 是可更新资源,即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如土壤、淡水、动物、 植物等。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 益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