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钛合金锻件的超声波探伤

钛合金锻件的超声波探伤钛合金比重小(约4.5)、熔点高(1600℃左右)、塑性好,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强,能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目前热强钛合金已用于500℃)等优点,因而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作飞机和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承载部件,除了钛合金材料的锻件外,还有铸件、板材(如飞机蒙皮)、紧固件等等。
现代国外飞机上采用钛合金的重量比已经达到30%左右,可见钛合金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途。
当然,钛合金也存在如下缺点:例如变形抗力大、导热性差、缺口敏感性较大(1.5左右)、显微组织的变化对机械性能影响较显著等,从而导致在冶炼、锻造加工和热处理时的复杂性。
因此,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以保证钛合金制品的冶金和加工质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钛合金锻件中容易出现的缺陷一.偏析型缺陷除了β偏析、β斑、富钛偏析及条状α偏析外,最危险的是间隙型α稳定偏析(I 型α偏析),其周围常伴有细小的孔洞、裂纹,含有氧、氮等气体,脆性较大。
还有富铝型α稳定偏析(II型α偏析),也因伴有裂纹并有脆性而构成危险性缺陷。
二.夹杂物多是高熔点、高密度的金属夹杂物。
由钛合金成分中高熔点、高密度元素未充分熔化留在基体中形成(例如钼夹杂),也有混在冶炼原材料(特别是回收材料)中的硬质合金刀具崩屑或不适当的电极焊接工艺(钛合金的冶炼一般采用真空自耗电极重熔法),例如钨极电弧焊,留下的高密度夹杂物,如钨夹杂,此外还有钛化物夹杂等。
夹杂物的存在容易导致裂纹的发生与扩展,因此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例如苏联1977年的资料中规定,钛合金X射线照相检查时发现直径0.3~0.5mm的高密度夹杂物就必须予以记录)。
三.残余缩孔见实例。
四.孔洞孔洞不一定单个存在,也可能呈多个密集存在,会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度加快,造成提前疲劳破坏。
五.裂纹主要指锻造裂纹。
钛合金的粘性大,流动性差,加上导热性不好,因而在锻造变形过程中,由于表面摩擦力大,内部变形不均匀性明显以及内外温差大等,容易在锻件内部产生剪切带(应变线),严重时即导致开裂,其取向一般沿最大变形应力方向。
钛合金工件超声检测PPT

超声检测技术在钛合金工件检 测中具有非破坏性、高精度和 高效率等优点,能够为工件的 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 力支持。
未来,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完善,其将在钛合金 工件检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
展望
加强超声检测技术在钛合金工件检测中的标准 化和规范化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和
异常,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医疗器械领域
钛合金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如人工关节、牙科植入物等。
超声检测技术可以对钛合金工件进行无 损检测,发现表面粗糙度、内部缺陷等 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钛合金工件超声检测在医疗器械领域中, 主要用于检测人工关节等植入物的表面和 内部质量,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硬件要求高
衍射时差法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传感器,因此成本较高。
04
钛合金工件超声检测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
钛合金因其高强度、轻量化和耐 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
天领域。
钛合金工件超声检测在航空航天 领域中,主要用于检测飞机和航 天器的关键部件,以确保其安全
性和可靠性。
超声检测技术可以对钛合金工件 进行无损检测,发现内部缺陷和
05
钛合金工件超声检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
检测目的
确保航空发动机叶片无裂纹、气孔等缺陷,保证 发动机安全运行。
检测方法
采用脉冲反射法,通过超声波在叶片表面和内部 传播,观察回波信号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检测结果
成功检测出叶片内部存在的微小裂纹,避免了潜 在的安全隐患。
案例二:医疗器械钛合金零件检测
02
超声检测原理
超声波基础
01
02
03
钛合金棒材超声波水浸探伤TCG曲线法应用技术研究

钛合金棒材超声波水浸探伤TCG曲线法应用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3-03-16T07:49:00.98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0月第20期作者:何喜[导读] 本项目通过制作并研究不同规格的航空用钛合金棒材TCG曲线在检测中的应用,何喜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21摘要:本项目通过制作并研究不同规格的航空用钛合金棒材TCG曲线在检测中的应用,结合水浸探伤的扫描结果,分析常规方法与TCG曲线法的检测差异和对信噪比的影响,经试验验证和分析,该技术可以明显的降低杂波波幅,使棒材检测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TCG曲线、水浸探伤、钛合金棒材1.背景介绍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决定飞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盘、轴、鼓筒、轴颈、叶片、导管等零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变负荷等恶劣环境下工作要求等级高,是发动机的核心转动部件和关键件。
因此航空发动机金属构件超声波高灵敏度检测,是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机检测行业公认的难题,是发动机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此外随着新型航空发动机对性能和减重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关重零件越来越多地采用整体结构设计。
随着产品要求的不断提升,相关原材料的检测标准也在不断加严,尤其是钛合金棒材,目前采用现有超声波水浸检测方法,检测信噪比难以有效保证。
如某机?25mm的钛合金棒材,采用超声波水浸法探伤时,常出现杂波过高,信噪比差的现象,干扰缺陷波的评定,降低检测效率,甚至无法探伤,严重影响后续零件的制造和装配。
2.问题分析由于钛合金棒材材料性质、状态、尺寸等原因,使用一个探头进行全区域扫查时,易造成棒材不同检测区域的灵敏度有较大差异。
而实际检测时,为了提高大声程处的检测灵敏度不得不采用提高增益的方法,此方法造成信噪比下降, 直接影响了探伤效果。
有时杂波幅度大于标准所规定的平底孔回波幅度, 此时平底孔反射信号被湮没在杂波中, 无法实施探伤。
常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是由声源产生的脉冲波被引入到被检测的试件中后,若材料是均质的,声波沿一定方向,以恒定速度向前传播。
5193-2007编制说明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193-200X)编制说明一、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2006 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06)第13号)的精神,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修订《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国家标准。
计划要求2006年5月前完成标准草案,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8月前对标准进行预审,11月前进行审定。
二、 编制过程:本标准修订是在GB/T 5193-85《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使用该标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状况,进行方法的试验、分析和研究后,并参考国外同类标准AMS 2631B的相关内容编制成本标准的标准草案。
2006. 2月完成了标准修订前的调研、数据搜集工作。
2006. 4月底完成标准初稿,并在网上征求意见。
三、 调研和分析工作情况在本标准修订前,我们经过调研了解到现国内市场对钛及钛合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航空航天工业:利用钛合金的密度小、比强度高、耐高温、抗拉强度高、具有优异的耐腐性能等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涡轮盘及飞机紧固件等部位。
2、制碱化工:利用纯钛的密度小,耐腐蚀性等良好性能制作钛制压力容器、换热器、反应釜等化工设备。
3、医疗制药:利用钛合金的记忆性能可制作各种形状的人体骨骼等。
4、体育运动:利用钛及钛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等特性可制作登山和滑雪用材等。
从钛及钛合金的使用行业可以看出:钛及钛合金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钛的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记忆性等功能,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钛及钛合金的生产情况,国内主要的生产厂家为宝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使用钛合金的单位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医疗、石油、氯碱、制盐、海水淡化及化工等重要行业。
在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近二十年来执行该标准过程中发现:随着钛及钛合金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标准的适用范围明显不能满足产品的检验需求,如:6mm-13mm的钛及钛合金产品没有纳入原标准;另外,对20mm以下的产品采用纵波检验存在盲区较大等问题。
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无损探伤检测

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无损探伤检测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无损检测(NDT或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
无损检测可应用于设计阶段、制造过程、成品检验及在役检查等多方面。
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探伤(UT)、射线探伤(RT)、磁粉探伤(MT)、渗透探伤(PT)、涡流探伤(ET)等。
钛合金管是利用钛合金制作的管子,钛合金按组织可分三类:1、钛中加入铝和锡元素;2、钛中加入铝铬钼钒等合金元素;3、钛中加入铝和钒等元素。
它们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优良的冲压性能,并可进行各种形式的焊接,焊接接头强度可达基体金属强度的90%,且切削加工性能良好。
钛合金管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冶金、轻工机械、仪表、发电、海水淡化、医疗器械、氯碱制盐、电镀、环保、铜业等行业。
怎么进行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探伤方法1、在探头和管材相对作周向旋转和轴向移动的状态下,采用线聚焦探头利用横波进行水浸法探伤。
必要时,亦可选用点聚焦探头。
2、探伤时,超声波束应由管材横截面法线的一侧入射(即只沿一个圆周方向进行探伤),必要时,可增加轴向入射超声波束,以检测圆周方向的缺陷。
另外,需方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可在管材横截面法线的另一侧再增加一个方向的探伤。
参考:《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2969.1-2007广东精美检测实验室,取得CMA认可资质,坚持“科学、严谨、快捷、公平”的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无损探伤检测,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测委托,出具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还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
行业标准《钛及钛合金薄板超声波探伤方法》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钛及钛合金薄板超声波探伤方法》编制说明《钛及钛合金薄板超声波探伤方法》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根据工信厅《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2]119号)的精神,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钛及钛合金薄板超声波探伤方法》有色行业标准的制定。
项目计划编号2012-0676T-YS,计划2013年完成编制。
1.2 本标准所涉及的内容简况钛及钛合金薄板大量应用于各种行业,为保证产品质量,产品需要采用无损检验来判定其内部是否存在分层、裂纹、夹杂、孔洞等影响使用功能的缺陷。
超声波探伤方法具有使用广泛、结果稳定、操作方便、环境适应性良好等特点,因此,本标准在对薄板进行无损检测时采用了超声波探伤。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在钛及钛合金薄板超声波探伤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的企业标准Q/BS 0506《钛及钛合金薄板兰姆波超声探伤方法》,并参考了国内多项型号专用探伤方法标准编制而成。
本标准也是对GB/T 5193《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的一个补充,将该标准适用范围未包括的小于6mm钛板材的无损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1.3 起草单位情况、主要工作过程1.3.1 起草单位情况宝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钛集团)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三五”期间为满足国防军工、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以“九0二”为工程代号而投资兴建的国家重点企业,原名902厂,1972年更名为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1983年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管;1999年划归中国稀有稀土集团公司管理;2000年下放到陕西省,隶属于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工厂整体改制为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历经40年的艰苦磨砺,宝钛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实力最雄厚、体系最完整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化科研生产基地,是我国钛工业的摇篮和旗帜。
钛合金锻件的超声波探伤

钛合金锻件的超声波探伤钛合金比重小(约4.5)、熔点高(1600℃左右)、塑性好,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强,能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目前热强钛合金已用于500℃)等优点,因而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作飞机和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承载部件,除了钛合金材料的锻件外,还有铸件、板材(如飞机蒙皮)、紧固件等等。
现代国外飞机上采用钛合金的重量比已经达到30%左右,可见钛合金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途。
当然,钛合金也存在如下缺点:例如变形抗力大、导热性差、缺口敏感性较大(1.5左右)、显微组织的变化对机械性能影响较显著等,从而导致在冶炼、锻造加工和热处理时的复杂性。
因此,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以保证钛合金制品的冶金和加工质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钛合金锻件中容易出现的缺陷一.偏析型缺陷除了β偏析、β斑、富钛偏析及条状α偏析外,最危险的是间隙型α稳定偏析(I 型α偏析),其周围常伴有细小的孔洞、裂纹,含有氧、氮等气体,脆性较大。
还有富铝型α稳定偏析(II型α偏析),也因伴有裂纹并有脆性而构成危险性缺陷。
二.夹杂物多是高熔点、高密度的金属夹杂物。
由钛合金成分中高熔点、高密度元素未充分熔化留在基体中形成(例如钼夹杂),也有混在冶炼原材料(特别是回收材料)中的硬质合金刀具崩屑或不适当的电极焊接工艺(钛合金的冶炼一般采用真空自耗电极重熔法),例如钨极电弧焊,留下的高密度夹杂物,如钨夹杂,此外还有钛化物夹杂等。
夹杂物的存在容易导致裂纹的发生与扩展,因此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例如苏联1977年的资料中规定,钛合金X射线照相检查时发现直径0.3~0.5mm的高密度夹杂物就必须予以记录)。
三.残余缩孔见实例。
四.孔洞孔洞不一定单个存在,也可能呈多个密集存在,会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度加快,造成提前疲劳破坏。
五.裂纹主要指锻造裂纹。
钛合金的粘性大,流动性差,加上导热性不好,因而在锻造变形过程中,由于表面摩擦力大,内部变形不均匀性明显以及内外温差大等,容易在锻件内部产生剪切带(应变线),严重时即导致开裂,其取向一般沿最大变形应力方向。
大尺寸TB6钛合金超声波探伤浅析

大尺寸TB6钛合金超声波探伤浅析范艳霞;何雪康;吕琴【摘要】TB6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近β型钛合金.该合金在锻造过程中的组织形态的变化在超声波探伤中会以杂波水平的高低显示.该显示会影响检测人员对合金的质量判断,本文通过对TB6合金生产过程中不同组织形态进行超声波检测,在超声波检测中用不同探头和仪器匹配得出的波形信息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织状态的TB6合金的超声波探伤提出见解.【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近β型钛合金;组织形态;探头;超声波检测【作者】范艳霞;何雪康;吕琴【作者单位】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06;中航金属材料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宇航检测中心,贵州贵阳550009;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8+5钛合金由于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耐高温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领域,是当代飞机和发动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多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中要求高与耐热性好的重要零部件和飞机机体结构件[1-3]。
TB6 钛合金是一种近β型钛合金[4-5],该合金具有高强度、高断裂韧性、深淬透性、锻造温度低和抗应力腐蚀能力强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结构材料,如横梁、接头、滑轨、隔框和起落架等零部件[6-7]。
目前,针对TB6钛合金在β单相区的热变形行为、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相对匮乏,然而该合金在锻造过程中的组织形态的变化在超声波探伤中会以杂波水平的高低显示,影响检测人员对该合金的质量判断。
超声波探伤作为无损检测一种重要的检测技术。
利用超声波特性,对材料进行检测时候,不同声阻抗界面会发生反射,材料组织不均匀或差异较大会发生散射。
特殊组织或者粗大晶粒会局部产生反射或散射,在显示屏上显示局部杂乱的杂波[8]。
杂波较高会掩盖材料中细微的缺陷,容易造成漏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5193-200X)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2006 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06)第13号)的精神,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修订《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国家标准。
计划要求2006年5月前完成标准草案,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8月前对标准进行预审,11月前进行审定。
二、编制过程:
本标准修订是在GB/T 5193-85《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使用该标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状况,进行方法的试验、分析和研究后,并参考国外同类标准AMS 2631B的相关内容编制成本标准的标准草案。
2006. 2月完成了标准修订前的调研、数据搜集工作。
2006. 4月底完成标准初稿,并在网上征求意见,未收到返回意见。
2006年9月13日~16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分标委会在青岛市召开了《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等国家标准预审会。
来自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抚顺钛业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西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沈阳金池钛业有限公司、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陕西省凤翔县钛粉厂、西安宝德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河北省凯美特特种金属粉末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的近30名代表参加了钛及钛合金相关标准的讨论。
会上对《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国家标准进行了预审。
形成会议纪要如下:
1)范围中“6mm~230mm”改为“>6mm~230mm”。
2) 3.3中“Ⅰ级以上”、“Ⅱ级以上”改为“Ⅰ级及以上”“Ⅱ级及以上”。
3) 4.2.1中“5MHz”改为“2.5 MHz~5MHz”。
4) 4.2.2中“晶形晶片”改为“晶片”。
三、调研和分析工作情况
在本标准修订前,我们经过调研了解到现国内市场对钛及钛合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航空航天工业:利用钛合金的密度小、比强度高、耐高温、抗拉强度高、具有优异的耐腐
性能等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涡轮盘及飞机紧固件等部位。
2、制碱化工:利用纯钛的密度小,耐腐蚀性等良好性能制作钛制压力容器、换热器、反应釜
等化工设备。
3、医疗制药:利用钛合金的记忆性能可制作各种形状的人体骨骼等。
4、体育运动:利用钛及钛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等特性可制作登山和滑雪用材等。
从钛及钛合金的使用行业可以看出:钛及钛合金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钛的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记忆性等功能,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钛及钛合金的生产情况,国内主要的生产厂家为宝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使用钛合金的单位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医疗、石油、氯碱、制盐、海水淡化及化工等重要行业。
在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近二十年来执行该标准过程中发现:随着钛及钛合金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标准的适用范
围明显不能满足产品的检验需求,如:6mm-13mm的钛及钛合金产品没有纳入原标准;另外,对20mm以下的产品采用纵波检验存在盲区较大等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同类标准如AMS2631B《钛及钛合金棒、坯的超声波检验》等,并开始了对GB5193-85《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的修订工作。
四、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本次标准修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
1、适用范围:根据国内许多厂商在对小直径棒材为6~13mm棒材订货合同要求执行GB5193-85的实际情况,将原标准范围扩大为横截面厚度大于6mm。
并与AMS2632A基本一致。
2、考虑到小直径棒材耦合接触较差的实际情况,方法类别增加了φ6~45mm的棒材优先选用水浸聚焦法。
3、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修改为现在广泛使用的形式,用μm表示。
4、将原探伤仪应符合JB1834-76《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技术条件》修订为新版JB/T1006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适用技术条件》。
5、根据修订稿的适用范围调整情况,对探头一节将产品范围下延到6mm。
6、针对6~20mm平面产品接触法检测时盲区较大,不利于检测的问题,增加了“直径为8~20mm、工作频率为2.5~5MHz的双晶探头,推荐用于6~20mm厚的平面产品的接触法探伤。
”
7、根据实用试块的可操作性,对平底孔埋藏深度作了适当的修改。
8、修改了探伤期间若设备状态发生变动,应立即对设备进行重新校准,并对上次校准以来检查的
有怀疑产品进行重新检查。
9、根据AMS2631B修改了水浸法探伤时脉冲重复频率不低于600Hz。
10、参照AMS2631B对于无报警系统的手动扫描,推荐扫描速度由原来的应不大于150mm/s改为
应不大于127mm/s。
11、为保证缺陷评价的准确性,将原有4.7条中“脉冲宽度设定在最小,以便提供适当的分辨力”改为“脉冲宽度及抑制控制应设为:在不影响仪器垂直线性的情况下,能提供适当的分辨率的最小值。
”
12、对表2中的截面厚度根据适用范围作了适当的修订,主要是将棒直径为13~50修改为6~50,将探伤面现“部分圆周”修订为“整个圆周”,取消备注中的“具体情况由双方协商”,对板材部分将原“双面”修订为“双面或单面”。
13、鉴于验收级别中AA级要求较高,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增加了对该条中的注解,即“上表中
AA级仅限于纯钛或小规格产品”。
14、增加了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五、验证试验的情况和结果:
根据宝钛集团近十年来对钛及钛合金产品现场检验情况的跟踪和用户使用要求的分析,上述各项修订合理有效。
六、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本标准主要参照美国宇航标准AMS2631B和AMS2632A,部分内容有细化,其整体水平与AMS2631B 和AMS2632A相当。
七、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修订标准符合现行法规,标准审定后可替代现行GB5193-85《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
除该标准外,国内目前尚无钛合金加工材专用探伤标准。
八、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1)对超声检测的质量要求分级确定,除考虑产品的用途外,还要考虑产品的类别(纯钛或合
金)及被检产品的厚度范围。
(2)本标准未包括6mm以下加工材的探伤。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5193-200X)编制组
200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