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关于阅读鉴赏的基本要求高&考%资(源#网

阅读能力

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方法

1、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阅读鉴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三维目标”的把握问题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三维目标”是国家课程标准。课程不等于教材,更不等于教学。因此,不能把“三维目标”直接当做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三维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所拟定的具体的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还有显性和隐性的变化,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其呈现的情况是不同的。要防止教学目标虚化的情况出现。

②“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的“三个目标”,三者之间有区别,但更有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就不可能脱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方法的掌握而独立实现,它只能是在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中以渗透感染的方式实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所以,语文教学只能在语言的学习运用中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否则只会缘木求鱼了。“三维目标”与单维目标相比,它突出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问题

(1)、个性化阅读的几种偏向:a、在学习方式上,个性化阅读被误当做个人化阅读。b、在学习内容上,失去具体目标变得虚泛化。c、在学习表现上,缺乏深入思考显得肤浅化。(2)、如何理解个性化阅读教学?a、个性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别,它“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阅读就是一种对话交流,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与他人、与社会沟通融合社3、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有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不应该有预设,老师的预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生成问题的教学。语文教学是要开展个性化阅读,但怎样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呢?不要教师的预设,学生的阅读就个性化了吗?其实,预设与生成并不是二元对立的,科学合理的预设是有利于学生问题的生成的。关键要把握二点:第一,预设什么。教师所预设的应该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小火星,预设的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而不是等着学生回答的不可变更的答案甚至思维的陷阱。预设的目的是以一定的预设来唤起学生广泛的生成,不是以预设来达到预设。第二,怎样预设?最好的预设是在教学活动中相机而行的,不

应是硬抛给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熟悉教学内容和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如《故都的秋》第3自然段有一组写景的整句,“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教学中在学生诵读感受后,可指导学生就武汉的景点景物作一仿写。这种相机而行的预设,就是在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生成。

一堂语文课上得好与否,关键在两个字:“实”“活”。教学不是演戏,不能搞花架子。预设问题生成问题,都要有明确的指向,要有一定的思维度,做到深者浅出之,浅者深探之,使学生不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所得,教学有实效。“活”,就是学生或围绕老师预设的问题而生成问题,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生成问题,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互动中由“学会”到“会学”。只讲“活”不求“实”,易成花架子;只求“实”不讲“活”,易成机械传授,“实”也实不了。

三、高中语文必修(1)第3单元阅读鉴赏教学设计

1、单元课文的总体把握

本单元三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1)教学目标的把握

这是三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教学的目标可以大致确定为:a、体会探究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崇高的人生境界。b、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技巧。c、欣赏品味艺术化的散文语言。

(2)三篇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a、都是回忆纪念性文章。b、都是缘事抒情,把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寓于一定的形象之中。c、都是以生活片段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的。

不同点:a、在思想内容上《记念刘和珍君》是悲愤纪念文,《小狗包弟》是 2、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梳理选择

内容、方式《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作者简介鲁迅:文化巨人。多从民族的视角看社会,具有批判性思想。呐喊者。《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等

(方法):讲授笔记巴金:文化老人。多从人生的视角看社会,具有仁爱的思想。自省者。《家》《春》《秋》《随想录》等

(方法):讲授笔记梁实秋:文化传人。多从传统的视角看社会,具有保守性思想。守护者。《雅舍小品》《秋室杂文》

(方法):讲授笔记

字词积累(1)喋血(碗碟、间谍、书牒、蝴蝶、城堞)(2)殒身不恤(陨落)(3)菲薄(绯红、蜚语、扉页、咖啡、诽谤、悱恻、斐然(4)浸渍(债务、啧啧称赞)

(方法):课件或习题呈现(1)作揖(缉毒、编辑、修葺)(2)舔舔(舐犊情深)(3)珊瑚(删除、姗姗来迟、蹒跚)

(方法):课件或习题呈现(1)戊戌(戍守)(2)激亢(火炕、火坑、引吭高歌)(3)叱咤(惊诧)

(方法):课件或习题呈现

整体把握1、介绍写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兴趣。2、讨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悲悼赞扬,对段祺瑞执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愤怒控诉)3、给各节加上小标题(示例:一、悼念死者。六、血的代价)。

(方法)1、通读 2、提问 3、讨论 4、点拨 5、归纳 1、介绍作者在文革中所受的迫害。2、讨论包弟是一条怎样的狗(外貌:干净。本领:作揖。性情:忠诚,通人气)3、分析概括包弟在我家的经历和“我”的感情变化(初到我家(高兴)----七年相处(快乐)-----成为包袱(忧虑)----送去解剖(歉疚))。

(方法)1、通读 2、提问 3、讨论 4、点拨 5、归纳 1、介绍梁启超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影响。2、讨论文章的思路(简述演讲的背景(第1段)------描述这次演讲的情况(第2至9段)-----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特点(第10段))3、学生交流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方法)1、通读 2、提问3、讨论 4、归纳

文句赏析1、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它们”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2、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指什么?“惨淡的人生”是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什么人?)3、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一句三逗,气断声吞,声声泣血,字字含悲。“欣然前往”,说明她并非“被人利用”。)4、当三个女子------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用中外杀人者的凶残卑劣来反衬三个女子的临危不惧,从容沉勇)

(方法):1、品读2、批注3、提问4、讨论5、点拨6、归纳1、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我”心灵上的剖析透视)2、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口语化,不作任何修饰润色,表现出情感的真实质朴。)3、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对自我人格的批判,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4、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由人变成了狗,没有了人的尊严,任人摆布)

(方法):1、品读2、批注3、提问4、讨论5、点拨6、归纳1、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由身材、肖像、衣着写到精神气质,实写中带夸饰)2、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紧张处”即高潮关键处。“表演”是说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方法):1、品读2、批注3、提问4、讨论5、点拨6、归纳

问题探究1、作者为什么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怀念警醒与愤激痛恨)

2、能不能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文章从第三节开始,按时间顺序来写?(否。因为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是怀念烈士,而且是警醒人们要不忘血债。从惨案发生后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写起给文章提供了巨大的抒情议论空间。)

(方法):1、提问2、浏览3、讨论4、归纳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这场灾难?(以小见大,一条小狗都难逃劫难,足见“文革”时代生命受侵害的现实。)

2、作者认为自己对包弟犯了错误,他到底错在哪里?

3、我们如何评价作者的歉疚自责。(敢于自我反省,解剖灵魂,这是高贵人格的体现。呼唤

良知、正义,警醒世人,表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

(方法):1、提问2、浏览3、讨论4、归纳1、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a、直接表达 b、半直接半含蓄表达 c、含蓄表达)

2、梁启超为什么对《箜篌引》情有独钟?为什么讲解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为达彼岸,敢于冒死不顾。屈原、谭嗣同)

(方法):1、提问2、浏览3、讨论4、归纳

板书设计交代写作缘由(1---2节)

追忆烈士事迹(3---5节)

指出教训意义(6---7节)包弟-------(我)快乐

包弟-------(我)忧虑

包弟-------(我)歉疚演讲的背景

演讲的过程

概括性评价

课后练习1、第一、二、三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2、第四题课外练习。可提供几个题目便于学生搜集材料,如“勿忘三一八”,“向爱国青年致敬”3、补充阅读迁移题。1、第一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2、第二题要指导学生把题目材料和课文结合起来思考,可补充“说真话可贵”、“灵魂的扭曲与救赎”。3、补充阅读迁移题1、第一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2、第二题可组织学生讨论,要结合课文认识梁实秋关于文章写法的见解。

3、第三题是要求学生归纳综述本单元三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可让学生按要求写成小作文。

四、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阅读鉴赏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四篇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2、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梳理选择内容、方式《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

背景介绍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

(方法):多媒体呈现交接仪式的实况。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12000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到1944年,大约400万人

在这里惨遭杀害。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奥斯维辛获得解。

(方法):多媒体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资料 1、包身工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制度,被贩卖的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也归承包人所有。2、夏衍及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方法):讲授笔记

整体把握1、了解新闻(消息)及其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2、分析梳理出本文的结构内容。

(方法)讲授通读提问讨论归纳从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作者在写这些参观者的表情变化前写了一些什么?

(方法)通读勾划讨论点拨归纳1、通读全文,划分出层次。2、梳理出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况,并作评价说明。(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居住拥挤。-----)

(方法)通读提问讨论点拨归纳

文句赏析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对比手法,表明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性的,象征英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当年耀武扬威的来,而今灰溜溜去。对比中有嘲讽有自豪)

(方法):品读批注提问讨论点拨归纳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既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毁灭不了的,当年的邪恶之地也能开出正义之花、胜利之花。)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集中营中数以千计的充满绝望的照片中,竟然还有着这样一张照片,它让人们看到,还在充满梦想的生命转瞬就化为了焚尸炉中的灰烬。它胜过千言万语的控诉,给人以巨大震撼。)

(方法):品读批注提问讨论点拨归纳 1、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者的淡云里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表明她们没有人的生活,没有人的尊严。)

2、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细节描写,表现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她们已被摧残成没有知觉的“生物”了。)

(方法):品读批注提问讨论点拨归纳

问题探究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好在哪里?(一方面是说末任港督的离去,一方面是象征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标题寓虚于实,意味深长)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英国曾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统治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如今香港回归,脱离英国的统治,它的太阳也就落了。)

(方法):1、提问2、浏览3、讨论4、点拨5、归纳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里的“没有新闻”是什么意思?2、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到“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1、提问2、浏览3、讨论4、点拨5、归纳1、作者是怎样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点面结合)2、课文中的材料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二类材料在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先叙述新闻事实,然后用过渡性语句引入背景材料)

(方法):1、提问2、浏览3、讨论4、点拨5、归纳

板书设计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告别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0时左右,交接仪式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易主

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概括介绍-----当年的人间地狱

参观感受-----恐怖,惊惧万分

和平回归-----阳光明媚社会背景:家穷卖身

工作情况:劳累凄苦

工作条件:三大威胁

工作待遇:任人驱使

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第四题作课后练习,其中的第1小题关键是要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否则会说空话、套话。第2小题想象要合理,要符合“二十多岁的姑娘”的生活经历和性格。1、第一、二、三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第四题作课后练习,可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农民工情况的报道,然后写成短文。2、指导学生抄写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注意其音形义)

小结:“阅读鉴赏”关键在“读”。读是理解感悟的钥匙,读是组织教学的纽带,读是调

适气氛的手段。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议,读中写,读中记。要善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如朗读与默读,听读与仿读,品读与演读,齐读与点读等等。

部编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课文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但是写法迥异,侧重点不同。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侧重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人物语言、外貌的刻画。因此,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极好范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 3.继续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从而为总结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感受人物内心。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通过查、读注释,找资料,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去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先从名字上来猜人物特点。从名字上看,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同学们,这些人物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交流,老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对人物的初步感受。通过初步阅读后的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导读: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

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

李卫东:阅读写作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高中语文】

阅读写作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卫东 一、大单元学习设计与学科大观念 随着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时期的“大单元学习”与之前的单元教学相比,更加强调基于单元的课程开发,更加注重学习方案的设计。崔允漷老师认为: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基于新课程标准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设计,凸显课程视角和学习维度,是以语文学科大观念为统领的、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单元整体教学。 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论述的针对性”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概念,但不是“大观念”,“论述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概括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揭示了跨越时间、地点和情境的概念性关系,就是“概念性理解”,是学科大观念(big idea)。 为什么需要大观念?无论是威金斯还是埃里克森,都强调“大观念”作为“透镜”“聚合器”的功能,即把离散的事实和技能聚合起来,形成意义。更重要的是,大观念有很强的迁移价值,能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大单元,没有大观念的“透视”,一篇篇课文就可能只是浅显的关联,不能深度组织起来,教学的是碎片化的知识,不能深度迁移和运用。 一、大单元学习设计与学科大观念 学科大观念有不同层级,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最为核心的大观念是围绕“内容和形式”的概念性关系和“语言和思维”的概念性关系的理解,这是指向语文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的本体性的大观念。而具有教学操作性的是“学习任务群”层面的、学习单元层面的大观念。这两个单元指向的区块大观念呢,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啊,是一致的,这种情况应该说在教学当中也会出现啊,更多的学习单元呢,可能在学科大观念上与学习任务群层面的学科大观念会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一、大单元学习设计与学科大观念 试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为例做些分析。 教材“单元提示”中指出:“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其中,“学习之道”是单元的人文主 1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 散文阅读(一)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散文阅读 (一)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view of the topic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prose reading (1)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一) 散文阅读 第一节理解结构类考题破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 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

(部编版)三上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5-8单元

三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 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精读课文活生生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0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 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第三,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一般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 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要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事、景、物的例子。布置的观察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清楚知道观察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将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运用于自己的观察中,明白观察积累的素材,是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五单元4篇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新主题阅读》文章5篇:《翠鸟》、《花花妈妈》、《大自然的口哨》、《山茶花》、《柿子树》。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有鸟二十章(节选)》《雪地上的麻雀》《花影》《割草归来》《蒲公英》《青青的草地(节选)》《鸽子》《巷尾的猫》《杨梅(节选)》《荔枝(节选)》。【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5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第五单元学习目标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彩的童年生活 三年级下 第四单元

三年级下册四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多彩的童年生活 【本组说明】 本组课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一个个故事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 过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时间赛跑》写“我”从外祖母去世后懂得了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了,从而又懂得了和时 间赛跑,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会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的道理。《检阅》讲述了波兰一所 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 博莱克走第一排。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维护别人都自尊,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争吵》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 争吵这件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绝招》讲述了几个小伙伴比绝招 的故事,告诉我们:绝招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人人都可以练出有用的本领。 课外选文共五篇供学生选读:《举手的秘密》让我们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带给我们的帮助 和力量。《打赌》告诉我们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收易拉罐的小男孩》告诉我们执着的人生 态度。《小狗特售》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受人尊重。《黑木炭白衬衫》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 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他们同样在我们的身上留下难以消除 的污迹。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 验,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培养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内容】 71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 招》2.课外选文:《举手的秘密》《打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小狗特售》《黑木炭白衬衫》【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 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重视读评结合,积累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 1.课外选文 2.阅读提示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经历过哪些有趣而又难忘的事呢,你能说给家听听吗?(学生说,老师和其他同学倾听,分享。)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刚刚学过的第四组课文中,也讲述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它们分别是——(学生回忆,老师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这些课文都从哪些方面讲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呢? 2.我们今天的主题“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汇报内容与主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词)《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72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专题,编排了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它们都是关于春天的诗歌、童话和故事。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 2.初读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了解文章中春天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一篇课文中春天的特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2.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感悟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下面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

并板书单元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让我们带着这一主题,翻翻第一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板书) 三.引导逐篇读文,初知文章内容 1.《找春天》 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孩子们发现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并用一个词说说春天给你的印象。 学习方法:自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2.《草》《宿新市徐公店》 阅读要求:男女生赛读两首古诗,想一想诗中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诗中的春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男女生赛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3.《笋芽儿》 阅读要求: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习方法:指名读——思考——交流——展示生板书 4.《小鹿的玫瑰花》 阅读要求: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合作读——思考——交流——展示 5.简要了解语文园地一 四.及时反馈,回归主题 看板书总结。再现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课题景物感想《找春天》小草、野花、树木、小溪万物复苏、春暖花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 1。本单元是新教材初中阶段中的第一个集中编排的小说单元。此前,虽然学生已在1-4册课本中接触到了6篇小说,课外也或多或少做了阅读,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体裁知识,但是由于这些小说都散居于四册书中由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的单元里,且有些篇目小说的特征并不突显,学生不易将相关的阅读小说知识系统起来,所以学生还未形成阅读小说的能力。因此,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仍应继续引导学生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将相关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小说的能力,形成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2。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世界,但是小说中借人和事所表现的人性或者情感体验则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它们所表现的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五篇小说都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故

乡》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被剥削被损害的农民的深切同情与焦虑,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它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至上的本质。《麦琪的礼物》写在圣诞节前夕,一对小夫妻相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彼此珍贵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这一切都表现了他们爱的真诚。《范进中举》围绕老童生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及周围人等的种种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不朽的失眠》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失意人的失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章的故事。阅读这些小说,汲取基中的真善美,鄙弃其中的假恶丑,尤其要引导学生摄取其中富含哲理性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被其虚构的情节所吸引的层面上。 3。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从时代看,古代作品一篇,现代四篇;从类别看,古代白话章回体小说节选一篇,短篇小说四篇;从作者看,中国小说四篇,外国小说一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学生都不熟悉,但学生对小说容易产生兴趣,且通过课内外阅读小说已有一定的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

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

修订版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丛书简介 本单元主题丛书内容有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黄山印象》、《飞越海峡看台湾》、《美丽的蝴蝶岛》、《南海明珠——海南岛》、《庐山云雾》、《五花山》、《美丽的长白山》、《美丽的武夷山》、《神奇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洱海》、《家乡的天鹅湖》、《江南小巷》,彰显了祖国山河壮丽,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古诗中的风光”,集中了《四时》、《芦花》、《贞溪初夏》、《花影》、《出郊》五首写景的古诗。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经典国学文化特色。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 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表达主题: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难点: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__8_节,两周共计__16___节。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 二、教学内容 7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三、单元学习目标 1. 精读古代优秀的经典诗词代表作,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 3.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4. 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词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尝试古诗词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5. 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尝试写文学短评,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6.背诵本单元所有诗词作品。 四、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家 1.人物卡片 将全班4人一个小组,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每人从以下8位古代著名诗人词人中选择两位做成“人物卡片”; 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要求:包括人物的名、时、地、评、作;人生简要经历(100字以内);理想抱负或者常在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风格特点; 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再与全班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建议】 推荐参考文章、书目: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曹操》 叶嘉莹《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才子传》《新唐书》《旧唐书》中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传记; 李长之《李白传》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唐宋名家词赏析》 等等。 (二)把握作品 1.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 (1)自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体会分别展示了两种怎样的人生状态?你更赞赏谁的人生选择,为什么? 提示:曹操有渴慕贤才,希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现得积极昂扬,充满进取的精神。——豪强割据,曹操不得不如此。 陶渊明归隐田园,显得消极避世,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自由、喜悦。——因为官场污浊,不自由,而诗人本性爱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于更赞赏谁,学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孟子·万章下》里提到圣人有四种:“圣之清者”,如伯夷;“圣之任者”,如伊尹;“圣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3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备课教师: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为三年级上册的第三个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动物、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去年的树》中鸟儿有着和人一样的真挚情感,历经周折,信守承诺唱歌给老朋友树听;《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青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以及“尝试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3篇文章的学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试着”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作质量提出过高的要求。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三单元4篇课文:《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 2. 《新主题阅读》文章8篇:《白蝴蝶》、《一只小鸟》、《一只喜欢流浪的碗》、《等信》、《熊猫村长的责任》、《谁的本领大》、《丑小鸭》、《猫和老鼠合伙》。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小树谣》、《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节选)》、《友谊的新绿》、《那一定很好玩》、《早晨我的心动了》、《旅游》、《增广贤文(节选)》、《谚语(一)》、《一只蚂蚁在我的脚边爬行》、《谚语(二)》、《成语(四)》。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8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课外阅读,把握好其价值取向。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 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 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 璨与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调动学生阅读 神话的兴趣,并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 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 板上吗? ( 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 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 引导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 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 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 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可以代表人去和恶劣 的自然做斗争。 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 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

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国古代神话》,像《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 二、班内互推神话故事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带来了,现在拿出来熟悉一下,准备与大家交流分享。 ( 课件出示分享要求 ) 出示全班分享目标: (1) 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神话故事的篇名、书名和作者讲清楚。 (2) 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3) 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班内交流。 ( 师巡视指导 ) 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 评价:听完四位同学的推荐和同学们的评价后,你现在最想读的书是哪一本?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中国古代神话》 1.课件展示: 同学们请看:《山海经》插图,说说你知道的故事人物。 2.介绍《中国古代神话》内容,作者简介。 3.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神话专著,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 四、推荐《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1.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了。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希腊神话集——《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2.《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内容简介,及推荐理由。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望月怀远》《商山早行》《秋思》《月夜忆舍弟》《乡愁》《边界望乡》《思乡——致我的兄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自我感悟等方法,明白诗歌大意。 3.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4.感受诗文的魅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意品诗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那么,在诗人的眼里,乡愁是什么?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惆怅。 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行又一行浸满离愁别绪的文字中。现在,让我们再次叩开诗歌的大门,用心灵去触摸与感受诗意的故乡。 二、对话《望月怀远》 1.出示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2.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他彻夜难眠,多情的人啊,也怨恨起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不得入眠。月亮啊,你虽然明亮,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只盼在梦中和家人相会,可是这漫漫长夜,如何才能入眠呢/ 2.孩子们,指导老师刚才的朗诵,指的是其中的哪首诗吗? 3.出示课件《望月怀远》,自由朗诵这首诗。

4.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指生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6.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望月怀远》,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7.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看看下边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8.学生谈感受。 9.教师总结:怨恨这漫漫的长夜。诗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愁眠,由愁眠而怨长夜,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啊! 三、感悟《商山早行》 1.同样是明月,同样是愁眠,同样的是牵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更将离愁别绪的情感写到了极致。 2.课件出示:《商山早行》 3.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4.带着问题读注释部分,诗人此时“人”在哪儿?“心”又在哪儿? 5.教师总结: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茅店,或身在旅途中,心啊,却留在了杜陵,留在了家乡,于是,在思乡的夜里,故乡,进入了诗人的梦乡啊!让我们带着这满满的思念,再来读一读《商山早行》 四、触摸现代诗歌 1.同学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都是相通的。《乡愁》,是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是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乡愁》,并思考填空: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探求未知无畏无私 【单元目标】 1.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 2.浏览是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并逐渐学会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视野。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设计解读】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传记文学《伟大的悲剧》科威特等人为探险事业而牺牲的事迹读来震撼人心。传记文学《太空一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令人敬仰。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以大胆的科学幻想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塑造热爱生活、大义大勇的地航员,人性的光辉和魅力冲击读者心灵。笔记小说《河中石兽》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本单元的课文国内外兼具,让学生体验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息的伟大探险精神,让学生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的质疑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大部分课文篇幅较长,适宜进行浏览训练。每篇文章“浏览”训练皆有法可依,或抓时间、地点、事件等重要信息,兼留意每段首句,或借助各部分小标题,或带上问题去一目十行,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本单元主题教学第一课时可采取整体集中训练 “浏览”方法的方式,多篇“横向”关联教学,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而非零碎感知。本单元在训练“浏览”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精读科学探险者探求未知领域的可贵精神。本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大胆尝试横向对比不同作品塑造的人物精神品质,同中求异,再顺势探究科学的思辨、质疑精神,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 囿于课时关系,本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教师可依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裁剪取舍。本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学设计还存在商榷之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及时指正,共商优化解决之道。 热血探险荡气回肠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海口市龙华区教研室林惠萍 【设计解说】 本节课是该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立足于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Reading) the fifth period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跨文化阅读课,是本单元话题的延伸。单元Section A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麻烦和问题,学会了应用基本句型如:I think you could/ should…及why don’t you …? 为他人提出相应的建议,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学习在语境中猜测词意,并采用对比、分析、归纳、讨论等方法,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起到对本单元知识学以致用的作用,实践“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初二学生已有了1,000左右的词汇量,已学过各种在校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结构,有了就学生生活问题进行简单表达的语言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已具备了对事物的初步对比、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结合新目标英语教材设计的特点和平时常用的教学策略,本节课设定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采取任务型学习策略,依次进行任务链涉及的各种活动,最后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听说读写用“五会”下列词或词组:football, until, push, send, themselves, freedom, pressure, pushy, crazy, as…as possible, all kinds of,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b.听说读”三会”下列词汇:fit,include, complain, compare, organized, adult.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在口头和笔头上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了解西方国家同龄孩子的生活,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帮助,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语境中的词汇教学,阅读技巧训练和语言的输出训练。 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教法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