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反思

高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反思1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如何为社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国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测量技术是提高施工精度、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测量水平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成为为社会输送高水平测量员的基本保证。
2新形势下社会对高职学生测量能力的需求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建筑建设行业高速发展,对高精度、高水平的测量技术需求越来越高,事实证明,以岗位对接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手段,通过学校系统的培养及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二次培训。
所以新的市场形势下社会对高职院校测量类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市场的要求,能够独立完成施工现场必需的专业测量操作的毕业生。
(1)掌握全面的测量理论知识从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到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具体的施工项目如民用建筑测量、工业建筑测量、建筑变形观测及竣工测量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应该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2)精准熟练的测量技能对于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做到测量精准,操作熟练。
对于测量时涉及到的数据能够正确的处理、计算。
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建筑对象的变化。
(3)严谨的测量态度建筑测量的准确性跟测量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就应该养成严谨的测量态度,认真对待测量中的每一个数据。
(4)必备的资格证书取得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如测量员初级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努力取得国家认定的相关资格证书,可以提高企业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认知。
3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思路(1)强化师资建设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测量实践教学中第一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有足够的测量实践经验,第二要求测量使用的仪器与建设工程实际相吻合,让学生的实践学习跟工程实际对口。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Re o m n Pr c ie o h lntTr i ng M o e f r a d a tc ft e Tae ani d i Eng n e i g S r e p ca iy n i e rn u v y S e i lt
W a g Del 2 1 h y 2 Li a g i ’ n l , 3 Z ii o , Ch n qn g2
王德利 2 薄志义 李长青2 , , 2 , 3
(.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10 8 ; 00 3 2 北京 工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 , 京 10 4 ; . 北 00 2
3 北 京林业 大 学 , 京 10 2 ) . 北 00 9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性 和创造性 。 2. 2 2. 采 用 项 目教 学 法
12 教 学手段 落后 , 学方 法单一 , 乏 工程 实例 . 教 缺
现在多数教 师在教 学过 程 中所 采用 的教 学模 式还 同实施 一个 完 整 的项 目而 进行
14 教 师 队 伍 结 构 不 合 理 .
目前很多 院校 老年教师离 退休人数 日益增多 , 中年教师严 重 并 进行分析解决 。采 用启发式教 学 , 以从 根本上改 变学生被 动 可
匮乏 , 青年教师 队伍 不够稳定 , 师资数量 不足 , 结构不 尽合 理。同 听讲的局 面 , 培养 了学生 的 自学能力 、 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 。 分 时 大 多 数 青 年 教 师 毕 业 后 即走 上 教 师 岗位 , 乏 必 要 的 工 程 实 践 尤 其对于公式 的推导 和相关数 学运算 , 缺 先讲思 路 , 后让 学生 自学 ,
绘 事业 的不 断发展 , 新设备 、 新理论 、 新技 术 、 方法 的不 断应用 , 新
范 围。由于现代 测量 学体 系实 际上是 G S GI , S及 其集成 系 P , SR
统为核心 内容 的高新测绘科 学体系 。因此 , 建筑工程 测量课 程教
学 必 须 面 向 现 代 化 、 向 工 程 建 设 。 除 了传 统 的教 学 内容 必 须 引 面
第3 6卷 第 2 7期
20 10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ANXI ARCHI H TECTI E Ⅱ
V0 . 6 No 2 13 . 7
S p 2 1 e. 00
・2 07 ・
文章编号 :0 96 2 (0 0 2 —2 70 10 —8 5 2 1 )700 —2
高职院校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索

快速发展 和高等职 业教育 改革 的深化 ,测量 学原有教材 内 容已经不 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 。 13教学方法单一 . 在 以往 的测量 学教学过程 中一般采 用讲授法 ,这种方 法 只是填 鸭式 的教 育,强行 的灌输给学 生很 多知 识,把学 生看 成是被 动接受 知识的客体 ,无法很 好的调动 学生学 习 的主动性 。
内容上被 赋予 了太 多的 内涵 。传统测 量学主要 内容包括 测 量基本工作 、地形测 量和施 工测量等 几个大部 分 。每一个 大 部分又包 含许 多具 体 内容 ,在教学 的过程 中对 于每一 部 分 内容 ,既需要进行 理论知识 的介绍 ,又需要在 实践教 学 中对仪器进 行认识和 操作练 习,还需要对 具体测 量工作 开
学 手段 和 考 核 方 式 等 方 面提 出 了测 量 学教 学 改 革 的 几 点措 施 。
关键词 :非测绘专 业;测量 学;教 学改革
D : 1 . 9 9 ji n1 7 —6 9 .0 . 00 5 OI 5 6 / .s .6 1 3 62 1 1 .4 0 s 0
E p o aino e c igR fr o u v yn r n ma pn ao s nHih r o ain l olg s x lrt nT a hn eo m f re ig o o S f No - p ig jr g e c t a l e M i V o C e
Ee ti P we, e g h uHe a 5 0 ) lcr o r c Zh n z o , n n4 0 1 1
Absr c : e p p r a ay e h r d t n lp o lms i e c i gsa t g fo t e ta hig pr cie o u v yn ,n ta tTh a e n lz d t e ta ii a r be n ta h n ,tri r m h e c n a t fs r e iga d o n c pr p s d s v r l m e s e of h ta h n r f r o o e e e a a ur s t e e c i g e o m o s r e i g i t a hi c ntntt a h n m a e il f u v y n n e c ng o e ,e c i g t ra c n tu to , a h n t o sta hngme n nda s sme t eh d t . o sr ci nt c i gme h d , c i a sa se s n t o sec e e m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下“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务第 一线 的高 素质 、 高技 能型人 才 。这类人 才将 来
工作 的重 点是 从事 技 术 性 管理 和高 智 能 的技 术 操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7 — 0 9
资助项 目: 桂 林 理工 大学 2 0 1 2年 度校 级重 点教 改工 程 立 项 项 目( 批准号 : 2 0 1 2 A2 0 )
土地税 费 、 保 护 土地 产 权 、 管 理 土 地资 源 等 工作 提
供基础 资料 和科 学依据 _ 1 ] 。 “ 2 十1 ” 人 才 培养 模 式是 “ 工学 结 合”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一种 具体 组 织 形 式 。是 指 培养 人 才 的高 职
院校 与使用 人才 的企 事业单 位 , 针 对社 会和 市场需 求, 共 同制定 人 才 培养 方 案 , 并 在师 资 、 技术、 办学
联 系人 :欧龙 E — m a i l :o u l o n g 5 l 1 @1 6 3 . c o n r
第 1期
欧 龙: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2 +1 ” 人才培养模式下“ 地籍测量”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 7・
程 中过 于偏重 地籍 测量 的部 分 , 忽略 地籍 调查 的部
改 革进行 探讨 。
关键词 :地籍 测量 ; 教 学改革 ; 高职 ; “ 2 +1 ” 模式
中 图分 类 号 :T B 2 2 —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9 2 6 8 ( 2 0 1 3 ) 0 1 - 0 0 9 6 — 0 3
U 引
1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我校 开设 “ 地籍测量” 课程 已二十余年 , 一 般
《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济、 人才 培养 和用 人 机制 相适 应 , 究 和建 立新 世 纪工 程 研 测量新 的教学 体 系 , 养 适 应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建 设 需 要 培
的综合 型人才 。本文 结 合我 校 情况 就 测量 教 学 中有 关 问 题 进行 了一 系列 改 革 , 提 出 了工 程 测 量 教 学 体 系 改 革 并 与创新 的思路 及办 法 。
工 程测 量课程 教学 面 临着 严 峻 的挑 战 。因 此 , 教 学 中 在
些先进 的理论 、 进 的 技术 也 逐渐 融 入 到整 个 测 量教 学 先 中 , 就 出现 了传统 的 内容与新 的理论 、 的技 术共存 的 这 新 状况。如果 完全 抛 弃传 统 的 方法 而 一 味追 求 新 的 理论 、
图 1 创 新性教学 体 系的构 建
Fi .1 Co t uci n ft nno to t a hi y t m g nsr to o he i va in e c ng s se
测量技 术与基 础知识 包括 测量 _ 概述 及测 绘科 学 [ = 作
现有教材 内容 包 括两 部 分 , 一部 分 为测 量 技 术 与 第 方法 , 主要 包括 绪论 、 准仪 及 水 准测 量 、 纬仪 及 角 度 水 经
测量 、 距离 测量 、 测量误 差 的基 本知识 、 小地 区控 制测 量 、
1 3 新 的理 论 、 的 技术 与 传 统 内容 的 问题 . 新
体现 当代 最新 的测 绘科 学 技 术 发 展 , 向 国家 水 利 及 土 面 木工 程建 设 主战 场 , 面分 析 社 会对 水 利 及 土 木 工 程 专 全 业人 才测 量能 力 的要求 , 以能力 培养 为本位 , 构筑 面 向 2 l 世纪 的课 程教学 内容新 体 系… 。 结合 我校情 况 , 重解 决 工 程 测 量 教 学 中存 在 的几 着
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所 占 比例 过 低 , 教 师 的 总 体 专 业 实 践 素 质 与指 导 实 训 环 节 的 能 力 有 待 提 高 :4 ()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的 建设 和 利 用 不 够 .学 生 实 践 技 能 的 培养 与行 业 ( 业 )要 求 脱 职 轨 .导 致 学 生 职 业 素 质 的 培 养 滞 后 ; 5 ()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单 ~ . 式 过 于 僵 化 . 能 形 不
术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但 目前 在 高 职 院 校
进 课 程整 体 教学 质 量 的提 高
以职 业 (岗位 ) 需 能 力 为 导 向 . 所 创 新 课
专 业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中 .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问题 极 大地 制 约 了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 1 教学 大纲 的 制 定 缺 乏 足 够 的论 ()
能 力 培 养 、 践 教 学 环 节 建 设 、 资 水 平 实 师
提 高 、 外 实训 基 地 利 用及 考 核 方式 优 化 校 等 方 面人 手 进 行 大力 改 革 . 而 有效 地 促 从
论 基 础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学 生 在 校 学 习 期 间 . 论 知 识 以够 用 为 度 . 重 技 理 注
全 方 位 地 对 学 生 的技 能 水 平 进 行 评 估 .
大 大 降 低 了学 习 的积 极 性 以 上存 在 的 问 题 .归 根 到 底 是 由于 学 校 在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中 培 养 目标 与 社 会
职 教 育 教 学 的 核 心 问 题 高 职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决 定 了 高 职 课 程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征 : 出 知识 的 实 用性 , 出 职 业 的 针 突 突 对 性 . 出课 程 目标 的 多样 性 . 出课 程 突 突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3 专业课 程教学模式 的改革是教学改革 的重 中之重 .
职业技术性质 、 出职业 素质 的性质 、 出能 力 的素质及 职 突 突 业化特点 。教育观念 的转变 为高职工 程测量 专业 改革统一 了思想 , 统一了认 识 , 统一 了改革方 向。
职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构建 的知识 结构 、 技能 结构 、 质结 构 素
等内容 , 以便得到行业 职业认 可 , 业后 就能适 应职 业技 术 毕 岗位。这种课程体 系也 注重学生的整体 素质培养 , 择多样 选
神
1 1 坚持转变教育观念 是根本 . 没有教育观念 的转 变 , 教育教学 改革就不 能进行 。我们 坚持转变教育 观念 , 认识 到高 职教育不 是本 、 专科 的层 次教 育, 而是 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 的应运而生 的一种全新 的教育体 制。高职教育在现 实社 会 中有 “ 三突 一化 ” 的特 点 , 突出 即
念, 突出培养 学生从 事工程 测量专业 职业 所必需 的 知识 、 技
院级 “ 2+1 ”试 点改革。实行教学改革六 年 以来 , 该专业始
终坚 持以就业为导 向, 以培养 能力 为 中心 , 专业教 育培养 将 目标 定位 在“ 就业优势 要强 , 创业 优势要 好 , 造基础要 牢 , 深 发展要有 特色。 的位置上 。经过两届高职学生实践 , ” 高职 工
文章 编 号 :0 8— 7 3 2 1 ) 1— 0 5— 2 10 3 2 ( 0 0 0 0 5 0
高职 工 程 测量 技 术 专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革 的研 究 与 实践
范海 英 , 顾德 元
( 宁科技学 院 资源 与建筑工程系 , 辽 辽宁 本溪 170 ) 1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根据我校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教
学改革实践,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优化教学计划,强化
技能训练,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
高职工程测量人才的具体作法。
[关健词] 测量教学 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 技能训练
改革 实践
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发展、提高的核心问题,是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的生命线。提高高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质量,是落实以教学为
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立校办学思想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办
学规模、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为
此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
践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优化教学计划,拓宽专业口径
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现代社会对测
量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已经从掌握传统的测量
技能转变为既要有坚实的现代测量理论基础,又要具有多学科广泛
知识、管理能力、商业头脑和法律意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测量教
学的改革应以现代的内容对传统内容进行深化拓宽及调整删减,以
新内容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与传统内容有机结合。
(1)计算机信息科学内容增添
目前计算机在测量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地图绘制等方面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测量技术正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当前gps
特别是rtk技术及其相应的处理软件发展很快, dps 、rs、gis 、
es系统也在逐步完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形成计算机应用基
础、高级计算机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系统工程、数字图像处理、
工程预结算软件的运用等系列教学内容,使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
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能了解到专业发展的最新的进展。
(2)增设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
目前测绘科学技术涉及的领域不断增加,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已
广泛服务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全站仪数字测
图系统、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和已有地形图数字化系统,其成果与计
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结合,可进行交通,水坝、桥梁等工程设计、
工程土方量计算、水库淹没区域计算、三维可视化规划设计,因此
根据测绘应用领域的扩大增设土建施工管理类等相关课程的内容
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势在必行。
优化后全新的教学计划的建立,使学生在掌握测量科学的基本理
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了当代最新的测量技术,具有更多的
工程知识和管理知识,拓宽了专业口径,显著提高了学生解决生产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的职业性高等教育,注重培养
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和技能性,为
此,我们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1.建立多种形式的测量实习实训场地
通过在校园内建立测图控制点,使学生们在校园内完成了1:500,
1:1000的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实习,所测的图纸等为学校的校
园规划、道路设计及校园绿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利用学校实
验楼的东、西两个楼梯作竖井,顶层作为地面,一层作井下,通过
在楼梯井处悬吊钢丝等,可进行井下定向实验;此外在南宁六景工
业园区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老师对测区的地形、地貌等
情况更加全面熟悉及掌握,指导学生时就会“脑中有图”,得心应
手,同时学生通过把自己实习的成果与学长的结果进行比照,找出
优势和差距,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置使学
生的岗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保证人才的应用性和技能
性。
2、调整测量教学实习的传统安排,提高实习效果
将原来分段进行的《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实习合并,这一
调整使得测量作业的全过程即由控制测量→建立图根控制网→地
形测图等基本作业组成的基本流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
全面的掌握整个测量作业流程及其各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由于各个作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任何一个作
业的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
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3、改革毕业实习的作法
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实习以前多为 “走马观花”参观式,即教师
带领学生集中在厂矿实习,这种形式由于厂矿的实习场地、仪器设
备有限,学生独立动手机会不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我们试行了
“顶岗式”实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顶岗实
习的岗位,聘请实习单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
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有利条件。
4、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
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即
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
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
职业资格证书和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岗证书。为
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基
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建立精品课程网页
构建了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促进了教
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制作
了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的全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充
分地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课程教学录像和场景教学相结合
在讲解民用与工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测量的内容时,我们通过播
放现场录制的施工场地的录像片,让学生了解施工放样测量的全过
程,同时组织学生到周边的施工现场进行场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场教学结束后,回到课堂,教师引导师
生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几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用人单
位反映我校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广、上手快后劲足,
我校高职测量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总之,通过
这几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充分体会到:只要我们根据市
场需求,抓住.专业特点,优化教学计划,强化技能训练,改进教
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高职工程测量
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劳景寮.高职工程测量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桂林工学院
学报,2001,(21).
[2] 魏锦辉 潘春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初探,
西部科教论坛,2010, (4).
作者简介:
肖飞:(1965-),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