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
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

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作者:陈百成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非感染性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并迅速推广。
但随着初次置换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人工假体的磨损及松动问题促使关节外科医生对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髋关节假体材料的应用分析人工髋关节是受力复杂的负重关节,同时承受拉力、压力、扭转和界面剪切力以及反复疲劳、磨损的综合作用,每年要承受100 万~300 万次循环的体质量负荷并且由于其长期植入体内,要经受体液的腐蚀作用。
鉴于特殊的使用环境,假体材料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生物相容性好。
即生物材料能被人体组织所接受、且对人体无毒、无排异反应等。
2、生物力学相容性好。
人工关节材料与骨骼的弹性模量、热膨胀性能及其强度应尽量一致,才能将应力通过人工关节材料-组织界面进行有效传递。
3、生物结合性能好、固定好:即要求人工关节与周围的骨组织结合良好、不发生相对移动和下沉等。
4、寿命长。
人工关节一般设计寿命为20~50 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摩擦系数、费用低廉以及较好的抗磨损性能而成为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的常用材料。
但聚乙烯假体的最大问题是材料磨损以及产生的磨损颗粒。
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假体表面发生形变是聚乙烯假体磨损产生微米和亚微米颗粒的核心特征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聚乙烯使用中的磨损问题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聚乙烯进行表面改性,主要利用辐射交联和离子注入等表面处理技术,改变聚乙烯的表面分子结构、物理和化学特性,达到提高抗磨损性能和生物力学相容性的目的。
Martell 等研究发现,体内常规聚乙烯线型磨损0.21mm/年,而高交联聚乙烯则仅为0.14 mm/年。
金属材料是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的重要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钼合金、钴铬钼合金、钛合金等。
人工髋关节材料

人工髋关节材料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人工髋关节材料的选择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有效延长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目前,人工髋关节材料主要包括髋臼、髋臼衬、髋杯、髋杯衬、髋柄和髋头等部分。
这些部分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人工髋关节的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人工髋关节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和陶瓷等材料。
金属材料是人工髋关节材料的传统选择之一。
金属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损等优点,但由于金属离子可能对人体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患者出现金属离子过敏反应和异物反应,因此金属材料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塑料材料是人工髋关节材料中的另一种选择。
塑料材料具有重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塑料材料容易磨损,可能导致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缩短,同时塑料颗粒的脱落也可能引起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陶瓷材料是近年来人工髋关节材料的新选择。
陶瓷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且陶瓷材料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小,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材料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也逐渐应用到人工髋关节材料中,以期望能够兼顾各种材料的优点,减少其缺点,提高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人工髋关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骨质疏松程度、活动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人工髋关节材料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同时,人工髋关节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以满足患者对高质量人工髋关节的需求。
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

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解和假体松动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耐磨颗粒所导致的。
生物固定假体一般是通过骨床及假体之间的紧密压配实现初步固定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通过骨长入使骨面和假体相互结合,形成长期稳定性。
对于青中年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目前普遍接受生物固定假体,对于老年患者,一般可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和生物固定假体,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问题,则可以选择骨水泥固定假体。
而骨水泥假体松动时,会出现较大的骨溶解量,若患者有翻修需要,则可以优先考虑生物固定假体。
在确认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的情况下,可对骨水泥的第三代技术进行使用,有利于骨面及骨水泥的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完整的水泥壳,一般厚度为2~3 mm。
如果骨水泥厚度不达标,如过厚或过薄都表面微孔。
正常情况下,近端固定假体,可以避免出现应力遮挡的情况,在手术以后患者出现痛感的概率相对较低,所以患者在股骨近端没有骨缺损的情况出现,通常都是建议其采用近端固定肢假体。
若患者在股骨近端存在缺损问题,且假体无法保证良好的初始固定效果,如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与粗隆间骨折合并,一般建议患者选择远端固定假体。
对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要尽快地恢复活动,并逐渐接受髋关节置换。
二、如何合理的选择摩擦界面如果股骨头直径比较大,一般不容易出现人工关节脱位的问题,且关节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能(下转第43页)4143格外关注,避免其产生自残自杀等行为。
同时,需要保持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如患者情绪综上所述,情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家中如果出现精神病患者,需要第影响。
两者相比,大直径股骨头发生碰撞的概率更低,因此,对于一些对骨头活动有较高需求的年轻患者,建议其选择大直径假体。
三、特殊的髋关节置换假体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而言,组配式股骨柄假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假体主要对一个完整的股骨柄进行分解,使其成为2~3个部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股骨的前倾角进行调整。
髋关节假体的选择PPT课件

发固定阶段
1、假体多孔表面所发生的骨长入。 2、骨骼在6-12 周初步达到生物固定。
3、假体孔的大小在350-550μm 最佳, 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骨的长入, 孔隙 度以20%-40%为宜,
4、喷塑厚度在50μm 最佳, 过厚容易 剥脱, 过薄则容易过早吸收。
20
固定与微动的关系
1、假体微动与骨-柄界面的缝隙程度有关。 2、股骨距的后壁支持作用。 3、近端与股骨峡部固定。 4、髓腔占有率。
14
环匝应力
髂股韧带 月状面 髋臼 髋臼唇 髋臼切迹 股骨头圆韧带
髋臼横韧带
脂肪垫 外侧面
15
髓腔张开指数(canal flare index CFI):距 小转子上方20mm处髓腔宽度与股骨峡部处髓 腔宽度之比 ,表示为CFI=CD/AB 普通型: 3.0-4.7 烟囱型: <3.0 水泥型假体 倒置香槟型: >4.7 生物型假体
与髓 腔 张 开 指 数的关系
16
骨骼形态的分型
A型 B型 C型
香槟杯型
17
普通型
烟囱型
生物固定原理
生物学固定经历两个阶段: 1、初始固定阶段 2、继发固定阶段
初始固定阶段 „ 依靠 形态匹配 “ 继发固定阶段 „ 依靠 骨长入 “
18
始固定阶段
1、初始固定是机械性的, 依赖于假体的外形。 2、必须将对假体无坚强 固定能力的骨松质磨锉 殆尽,使假体与髓腔紧 密相配后起固定作用。 3、前后位的3点固定
5
髓腔成喇叭状
骨质条件好
活动量大的
生物型固定
6
生 物 固 定 假 体
7
髓腔烟囱样
废用性骨质疏松
活动量小的
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

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临床上,许多患者面临髋关节置换,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医生,我要用什么假体?金属的?陶瓷的?全髋?半髋?人工髋关节置换被认为外科历史上最成功的手术之一,愈合良好,患者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包括:股骨颈骨折、晚期股骨头坏死、晚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DDH、强直髋等疾病。
人工全髋关节一般包括四个部件:髋臼杯、内衬、股骨头、股骨柄。
半髋关节置换只有股骨头和股骨柄两部分组成。
按照假体与骨头之间的固定方式分为:生物学固定、骨水泥型固定按照假体摩擦界面的不同分为:硬对软: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黑晶对聚乙烯硬对硬:陶瓷对陶瓷(黄陶、粉陶)、金属对金属、黑晶对黑晶等组合。
假体的选择需要考虑病人骨质条件、股骨髓腔条件、患者的年龄、活动水平等多个因素。
选择生物型假体还是骨水泥型假体?一般年轻人、骨骼质量较好的中老年人,我们一般选择生物型假体。
年龄较大的,活动量小,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存在恶性肿瘤需要化疗的病人,我们一般选择骨水泥固定假体,这样能够维持初始稳定性。
如果骨骼条件比较好,活动量大的,也可以采用混合型固定。
选择陶瓷还是金属?全髋关节的摩擦界面包括股骨头和内衬。
股骨头主要由金属和陶瓷两种材料制成。
内衬的主要材料是高分子聚乙烯、高交联聚乙烯、陶瓷、金属、黑晶。
陶瓷对陶瓷是最耐磨的组合。
对于活动较多的年轻人、关节稳定性较差的老年人,陶瓷对陶瓷能够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一般65岁以下的患者建议采用陶瓷-陶瓷关节。
65-75岁可以考虑陶瓷-陶瓷或陶瓷-超高交联聚乙烯关节。
80岁以上患者可以考虑金属-超高交联聚乙烯的关节。
黑晶假体采用优质金属,硬度、关节度、耐磨性、抗刮性较其他类型的假体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比传统金属更耐磨,比陶瓷更坚硬。
选择半髋关节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耐受差,预期寿命短的病人可以采用半髋关节置换。
涉及股骨侧病变、年龄大于70岁者多采取半髋置换。
累及髋臼(如髋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的病变、年龄不足70的股骨侧病变需要关节置换者多需要全髋置换。
人工髋关节置换哪种股骨头假体比较好人工髋关节材料那种比较好

人工髋关节置换哪种股骨头假体比较好人工髋关节材料那种比较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末期疾病的“终极”解决方案,目前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
通过关节置换手术用人工髋关节代替疼痛且丧失功能的自体关节,能够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最成功的手术之一。
在行髋关节置换术前,每位患者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即使用哪种人工关节假体?的确,关节假体的选择在关节置换手术中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术后效果和使用年限。
下面就和大家聊聊人工髋关节那些事。
何为人工髋关节?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由两大部分组成:与躯干相连的部分叫“髋臼”,是一个圆形的“碗”;与大腿骨相连的部分叫“股骨头”,是一个圆形的“球”。
髋关节的活动就如同球在碗里转动。
人工髋关节就是根据人体髋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研制的关节假体,通俗地讲就是用人造的“碗”和“球”替代原来的髋臼和股骨头。
关节假体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髋臼杯、内衬、股骨头和股骨柄。
人的髋关节由于使用率高,所以相对其他关节容易发生退行性病变;另外,饮酒、使用激素类药物、外伤等原因可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当髋关节疾病逐渐发展到症状严重、功能丧失的程度,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即通过外科手术在大腿骨上端植入股骨柄,柄端有一个金属球即人工股骨头,在髋骨窝中粘牢一个髋臼杯,将金属球嵌在髋臼杯内衬中,用以代替已经退化或坏死的股骨头结构,恢复髋关节功能。
为什么要恰当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了人工髋关节并非一劳永逸。
像所有机械产品一样,人工髋关节不能自我修复,具有一定使用寿命。
特别是人工关节的承重界面,即“内衬”和“股骨头”,会随着患者运动而磨损。
这种磨损以及磨损颗粒带来的一系列组织反应,是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实,对于人工关节的选择,主要是承重界面材料的选择,其磨损速度和情况决定了关节的使用时间和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

使用双极头还是单极头
临床上最常用的人工股骨头为Moore型和Thompson型 临床研究表明,双极头磨损再手术率低于单极头,但是研
究同时发现超过85岁老年股骨颈骨折使用单极头在效果, 并发症方面与双极头无差别。因此在欧洲及香港,单极头 仍被高龄病人使用。
喷沙处理的粗糙表面
表面光洁度仪测定的喷沙处理表面的粗糙度
骨长入(In-growth)
放大30倍的微孔表面
放大100倍的HA表面
股骨近端髓腔类型与柄的选择
Dorr分类法 Type A型:股骨髓腔在正位片上显示较厚的内外侧皮质
,在侧位上显示较厚的后侧皮质,远端股骨髓腔较狭窄, 因此近端髓腔呈漏斗形(Funnel)。 Type B型:股骨髓腔内侧尤其后侧皮质变薄,髓腔变宽 Type C 型:股骨髓腔内后侧皮质基本丢失,股骨髓腔显 著增宽。形态如烟囱(Stove pipe).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
髋关节假体的分类
按照假体应用及置换关节的范围:
半髋关节系统:双极半髋,单极半髋 全髋关节系统:表面置换全髋,普通型置换全
髋 肿瘤及定制髋关节系统: 翻修髋关节:
全髋关节
髋臼 内衬 球头 股骨柄
半髋关节
单极头
双极头
髋关节表面置换
组配式假体,适用于各种DDH等解剖异常关 节
THR 假体选择
假体相关因素
固定方式 假体几何形
状 负重面处理
身体状况相关因 素
年龄 骨质量 股骨解剖形态 可耐受性
其他因素
活动量 经济状况
谢谢
纵向沟槽
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的分类与选择

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的分类与选择假体的选择应基于患者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假体设计特点,同时兼顾手术医师本人临床经验,必要时可术前准备多种假体。
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生物固定型和骨水泥固定型两大类。
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髋臼状况和股骨近端形态、骨质情况、骨缺损程度、医师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
1、生物固定型假体初始稳定性由假体的形态、表面处理等与髓腔和髋臼形成物理固定,长期稳定性则依靠骨长入或骨长上后形成生物固定。
生物固定型假体根据表面涂层可以分为微孔型、喷砂型和羟基磷灰石型等。
不同类型的生物型假体,如果手术技术掌握得当,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适合于绝大多数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
优点:手术时间短,避免了骨水泥本身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缺点: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假体的大小型号要选择得当,否则会影响术后效果,另外,发生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可能性较骨水泥型假体稍高。
2、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稳定性由骨水泥固化后与松质骨之间形成微交锁而提供,因此该类型假体可以提供即刻的稳定性,术后患者即可以完全负重活动。
骨水泥型假体尤其是骨水泥型股骨柄可以适用于大部分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重、骨质条件差、合并症多的高龄患者,使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利于早期负重活动。
优点: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患者可以术后完全负重锻炼;术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假体的角度。
缺点:由于需要等待骨水泥固化,因此手术时间较生物型假体更长;骨水泥固化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一过性血压、心率等变化;一旦假体失败后翻修时取出骨水泥困难;使用骨水泥型假体需要掌握骨水泥技术。
1、陶瓷头-陶瓷内衬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耐磨性在目前所有摩擦界面中最高,但陶瓷碎裂的风险、异响、脱位率相对较高。
由于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具有高耐磨性,因此尤其适用于活动要求高、相对年轻的患者使用。
2、陶瓷头-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对于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强烈建议使用高交联聚乙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作者:陈百成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非感染性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并迅速推广。
但随着初次置换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人工假体的磨损及松动问题促使关节外科医生对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髋关节假体材料的应用分析人工髋关节是受力复杂的负重关节,同时承受拉力、压力、扭转和界面剪切力以及反复疲劳、磨损的综合作用,每年要承受100万~300 万次循环的体质量负荷并且由于其长期植入体内,要经受体液的腐蚀作用。
鉴于特殊的使用环境,假体材料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生物相容性好。
即生物材料能被人体组织所接受、且对人体无毒、无排异反应等。
2、生物力学相容性好。
人工关节材料与骨骼的弹性模量、热膨胀性能及其强度应尽量一致,才能将应力通过人工关节材料-组织界面进行有效传递。
3、生物结合性能好、固定好:即要求人工关节与周围的骨组织结合良好、不发生相对移动和下沉等。
4、寿命长。
人工关节一般设计寿命为 20~50 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摩擦系数、费用低廉以及较好的抗磨损性能而成为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的常用材料。
但聚乙烯假体的最大问题是材料磨损以及产生的磨损颗粒。
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假体表面发生形变是聚乙烯假体磨损产生微米和亚微米颗粒的核心特征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聚乙烯使用中的磨损问题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聚乙烯进行表面改性,主要利用辐射交联和离子注入等表面处理技术,改变聚乙烯的表面分子结构、物理和化学特性,达到提高抗磨损性能和生物力学相容性的目的。
Martell 等研究发现,体内常规聚乙烯线型磨损0.21mm/年,而高交联聚乙烯则仅为0. 14mm/年。
金属材料是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的重要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钼合金、钴铬钼合金、钛合金等。
现代金属材料强度高,具有抗弯曲、扭转和抗疲劳特性。
新一代假体采用大头、高抛光、小间隙,直径相差约100μ m 组合设计时其摩擦性能非常理想。
然而,金属的弹性模量(100~200 GPa)与人体骨骼(1~30 GPa) 相差甚远,导致了应力遮挡效应,从而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并且由于金属是生物惰性材料,植入人体后始终作为宿主的异体存在,容易变形和松动。
陶瓷材料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主要有氧化铝、氧化锆、羟基磷灰石(HA)以及复合陶瓷等。
陶瓷的离子结构可以吸引带极性的液体,使之均匀地覆盖在陶瓷的表面,有利于形成流体薄膜润滑效果,并且陶瓷材料硬度高、磨损率低、磨损颗粒小。
另外陶瓷可以在潮湿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克服了金属假体在体内潮湿环境下容易释放金属离子的问题。
加快陶瓷磨损的有关因素有垂直位臼杯、股骨颈碰撞以及股骨头分离等,这些对术者的手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黑晶材料,主要成分是锆97.5%+铌2.5%,锆合金在空气中加热,空气中的氧弥散进入合金,将表面转换为陶瓷,氧化的表面为5μm。
试验证实,黑晶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钴铬钼合金的强度②拥有陶瓷的光滑度及抗磨损特性③能够避免陶瓷的脆性破裂问题④可以避免金属过敏(不含金属镍)⑤翻修时,可用于破损锥部等。
承重试验证实,当承重达到8060 磅时陶瓷头出现破碎,而黑晶头在承重高达20,000 磅时,仍完好无损。
但需要注意的是,假体表面5μm 的ZrO2 涂层一旦损伤后,将会带来更大的磨损。
二、髋关节假体界面的分类及选择1、髋关节假体摩擦界面的比较与选择影响髋关节假体寿命的因素很多,但人工关节的磨损已经成为制约假体远期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关节摩擦副的选择至关重要。
金属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配对的人工关节是目前最常用的组合,但聚乙烯与金属磨损颗粒导致的骨溶解是远期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学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组合,包括:高交联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应用、金属对金属组合、陶瓷对陶瓷组合、陶瓷对聚乙烯组合等,这些新组合在体外具有优良的摩擦和润滑性能,但也存在各自缺点,且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金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目前临床多采用钴铬钼合金和聚乙烯配对,具有低摩擦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超过15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假体生存率可达90%。
此外,聚乙烯内衬可以做出各种特定的形状,如高边内衬、偏心距内衬等特殊形态,同时比硬对硬界面可以更好的耐受撞击。
但聚乙烯较差的抗磨损性能,产生大量的磨损颗粒进入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是造成骨溶解和松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假体远期寿命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通过惰性环境γ 射线消毒和热熔处理增加交联率、降低氧自由基残余,形成的高交联超高分子聚乙烯可明显提高抗磨损及老化性能,但对聚乙烯最佳的交联率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尚缺乏大宗病例的远期随访。
金属—金属界面,相比金属对聚乙烯界面其摩擦系数大大降低,超过10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其摩擦率低于1~20μ m/年,而金属对聚乙烯的摩擦率为70~600μ m/年。
另外,体内外研究证实,金属对金属关节的线性摩擦率只相当于金属对普通超高分子聚乙烯的百分之一。
伴随低摩擦率而来的是骨溶解率大大降低。
Migaud 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对39 例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平均随访6.6 年,无1 例发生骨溶解。
另外一个优势在于通过增加股骨头假体直径可以明显降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但是,金属假体磨损将释放金属离子和颗粒,研究显示患者钴铬离子的血清浓度可达正常人的7 倍,潜在的金属离子致癌可能、金属过敏和肾毒性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解决,尤其是金属过敏可能与假体失败密切相关。
陶瓷—陶瓷界面,是目前已知的最低摩擦关节组合。
陶瓷具有极高的表面硬度有利于表面抛光,产生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可减少摩擦。
而陶瓷的表面亲水性能使滑液可以更均匀的分布于摩擦面,有助于润滑性能。
另外,陶瓷对陶瓷关节还可以在不增加关节磨损的情况下,增大股骨头假体的直径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脱位概率。
陶瓷磨损颗粒的相对生物惰性也有利于减轻骨溶解反应。
同样,陶瓷对陶瓷关节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陶瓷头及臼杯的碎裂、术后的嘎吱声等。
Toni 等报道,在3746 例髋陶瓷对陶瓷THA 患者中,有4 例发生股骨头碎裂,10 例发生髋臼陶瓷边缘碎裂,但陶瓷头直径≥32mm 者无一例发生头碎裂。
O’Toole 等随访了2397 例陶瓷对陶瓷THA 患者,发现有17 例患者诉髋部有嘎吱声(0. 7%)。
Toni 等分析发生嘎吱声患者的关节液后指出,关节液中出现陶瓷磨损碎屑说么假体关节面破坏并导致出现嘎吱声,会导致假体固定失败翻修,建议此类患者应行CT 扫描检查。
陶瓷—聚乙烯界面,相对于陶瓷对陶瓷界面,降低了陶瓷头碎裂的发生率,术后发生撞击时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同时也能够降低一部分手术费用。
氧化锆陶瓷由于对高温比较敏感,可导致磨损的增加,因此只能与聚乙烯组合。
Dambreville A 等报道了101 例氧化锆—聚乙烯THA 患者的7 年临床观察结果,发现其平均磨损率约为0.1mm/年。
临床上摩擦副的选择主要在患者,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活动水平、预期寿命和经济状况。
对于年纪大于60 岁,活动量小的患者,金属对聚乙烯仍属首选,对年轻患者,由于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则应优先考虑陶瓷对陶瓷关节假体。
选择金属对金属假体时,还要排除对金属过敏及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高交联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的比较与选择不管何种原因引起的假体失败,假体固定界面的松动为其最终结局,因此,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是决定人工髋关节远期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人工关节发展至今,假体的固定方式仍分为两种,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
对于髋关节假体的固定界面则主要分为三种:骨-金属假体界面,骨-羟基磷灰石-假体界面和骨-骨水泥-假体界面。
骨-金属假体界面,初期稳定性主要依靠假体表面与骨床的匹配度,后期稳定则需要依靠假体与骨床的愈合效果。
骨-金属界面骨整合是一种仅见于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现象,即活骨与植入物间直接接触并能承受应力的一种现象,因此临床上报道的X 线下所见的骨整合是不确切的。
早期失败的原因除了感染以外,主要是由于界面初始稳定性不足导致。
晚期失败的机制则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力学因素,前者主要为磨损颗粒引起的骨溶解,后者则主要继发于应力遮挡以及骨适应性重建。
控制界面的方法则主要是提高界面的骨整合、减少应力遮挡以及抑制骨溶解等。
骨-羟基磷灰石-假体界面,由于骨-金属假体界面的骨整合程度有限,且不同金属骨整合能力差别大,因此现代非骨水泥假体引进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以提高界面骨愈合。
HA 是骨组织的无机成分,能与骨形成良好的整合,其作为涂层可明显促进假体骨整合。
Coathup 等将21 例死亡患者的股骨假体取出,分析假体骨界面的骨塑形情况,结果显示HA 多孔涂层假体骨界面的骨长入量及假体骨接触面积均明显大于普通涂层及喷砂处理的假体。
Geesink等对436 例HA 涂层股骨柄进行平均8 年的随访,仅有1 例翻修,未见骨溶解。
其中224 例出现股骨柄中远段的股骨塑形现象,说明应力通过假体向股骨皮质正常传递。
但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来证实其优越性,同时HA 涂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涂层脱落和吸收、崩解等,而涂层的崩解可能会造成假体的失败。
骨-骨水泥-假体界面,通过假体和骨之间的骨水泥大块填充以及骨水泥和骨床之间的微观交锁而达到界面的机械稳定。
骨水泥的弹性模量很低,有利于应力自假体向骨逐步传递。
骨水泥不是粘合剂,因此必须做到大块填充和微交锁,术中应清洁骨松质面、减少骨面出血、加压充填等。
早期骨水泥固定假体的失败多与不适当的技术应用有关,其次与假体的不良设计。
晚期失败则有生物学因素(磨损颗粒导致的骨溶解)和力学因素(扭曲应力导致水泥鞘断裂)有关。
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型固定应在临床选择时,患者因素仍处于第一要素。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长期应用激素或老年患者,由于骨质量较差,初始界面强度不足,而且骨愈合能力差,骨-金属界面形成的概率低,因此一般不使用生物型假体;对于年轻、活动量大、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或翻修病例,则应该首选生物型假体。
HA 涂层技术推荐初次置换时采用近端或部分涂层,有利于避免应力遮挡,而全长涂层则主要用于翻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