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

合集下载

浅析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浅析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在油气成藏过程中,断裂带的形成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断裂体系既起到了沟通底部油气往上运移,同时又对油气聚集的圈闭起到了良好的封堵作用。

由此可见,通过对断裂体系合理的刻画,结合油气的生排烃期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积极地作用。

一、断裂输导系统内涵油井地下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尤其是会受制于风化岩石、地底应力及承载力方面的影响。

当油气在不整合面层运移时,岩石的孔隙结构、断裂层的输导性能都会对油气的运移造成影响。

而在断裂体系内部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伴随有碎裂岩石及形态各异的孔隙结构,因而断裂形成了油气输导结构通道,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不同断裂层的构造、性质都存在着一定差异,需要输导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满足相应的裂缝需求。

比如张性正断层的裂缝结构为张裂缝,此类裂缝的状态、性质相对不稳定,并且延伸性能较差,常以锯齿状的性状表现。

另外,各裂缝不相连,需要在断裂带孔隙处形成一个稳定的运移框架,进而构成剪切裂缝。

该裂缝的走向、延伸都相对较好,能够搭建一个运移桥梁,进而实现油气的输导作用。

二、断裂输导组合形式及其作用断裂输导体系可在油气输导过程中实现自主运移的模式,运移媒介可在背斜区域、断层遮挡区域及断层岩性圈进行运移工作,进而构成性能较好的复合运移模式,并且该输导系统具有以下作用:1.连通砂体。

断裂体系沟通了上下不同时期形成的砂体。

这一油气空间的构架形式能够在侧向运移的基础上实现垂直运移,使油气能够同时向水平、垂直两个方向运移。

同时,该过程的发生原因是受到盆地凹陷环境的影响,使上端区域出现断块、岩性和断层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下完成整体油气的输导工作。

2.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多发于底层岩层区域,形成一条完整的输导模式。

该系统构造中,可通过地势作用进行侧向运移,还能在断裂层区域进行斜向及纵向运动。

通过搭建一个立体化的网络构架形式,能够使凹陷区域的上方有隆起区域,且该区域能兼容地层超覆、断层岩性圈的运移作用。

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渤海海洋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干系摘要:渤海海洋辽东湾地区是中国近海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其中断裂构造控制成藏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对该区域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与油气成藏的干系。

探究表明,断裂体系复杂,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南西-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并且受到区域动力演化的影响,形成了多代次多期次的断裂演化史。

该区域主要油气藏类型为碳酸盐岩油气藏和古隆起构造油气藏。

其中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岩性较好的海相石灰岩中,受几何和物理条件制约,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

而古隆起构造油气藏普遍分布在储层裂缝、孔洞和岩石微裂缝中。

关键词:渤海海洋;辽东湾;断裂特征;油气成藏干系1.引言渤海海洋辽东湾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点油气勘探区。

近年来,该区块在地震勘探、钻探及地质探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浩繁的探究表明,该区的油气勘探效果主要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

其中,断裂构造的影响尤为显著。

断裂构造通过控制成藏空间、改变储集空间物性及导致成藏效率等方面对油气的富集与埋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断裂特征该区断裂构造多样且复杂,其中北西-南东向和南西-北东向断裂是该区域的主要断裂特征。

北西-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区域南部,南西-北东向断裂则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

此外,该区断裂还受到区域地质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代次、多期次的演化史。

3.油气成藏干系3.1 碳酸盐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是该区油气的主要类型之一。

主要分布在岩性较好的海相石灰岩中,受几何和物理条件制约,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

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断裂的控制,成藏岩层普遍表现为裂缝和岩石微裂缝。

其主要成藏方式为裂缝、孔隙和岩石微裂缝储集,具有严格的受控特征。

3.2 古隆起构造油气藏古隆起构造油气藏是另一种重要油气成藏类型。

储层主要为变质岩及其岩石微裂缝中,油气成藏与储层形态及裂缝密度、连通度、裂缝发育度等因素有关。

储层中的裂缝、孔隙和岩石微裂缝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第31卷 第5期2010年9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31Sept.N o.52010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8ZX 05006) 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 资助。

作者简介:陈 伟,男,1985年4月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区构造解析方面的研究。

E mail:chhw 85@文章编号:0253 2697(2010)05 0774 07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陈 伟1 吴智平1 侯 峰2 孔 菲1(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含油气盆地中断层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野外划分,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划分和常规测井刻度标定,总结测井响应特征,并运用指示曲线计算法和交会图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断裂带主要由位于中部的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上、下盘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变形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组成,而且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同一断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内部结构存在差异;空间上,断裂带具有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垂向上的分层性和走向上的分段性。

正是这些差异引起断裂带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物性的非均质特点,致使断裂带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能力也存在时空差异。

关键词:断裂带;内部结构;测井学;物性;时空差异;油气运聚中图分类号:T E 112 11 文献标识码:AInternal structures of fault zon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CH EN Wei 1 WU Zhiping 1 H OU Feng 2 KONG Fei 1(1.College of Geo r esour ces and I nf or mation,China Univers ity o f Petro leum,D ongy ing 257061,China;2.L uliang Oil Reco very F actory ,Petr oChina X inj iang Oilf ield Comp any ,K aramay 834000,China)Abstract :Develo pment o f faults and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changes ex ert g reat influence o n oil g as mig ration and accumulat ion in hydro carbon bear ing basins.Based o n prev ious studies and fault outcro p o bserv atio ns,the pr esent study integ rated the division o f fault zo nes w ith the info rmation on seismic,drilling,imaging lo gg ing ,etc.to qualitatively classify internal st ructur es o f faults,calibr ate co nv ent ional log g ing scales and sum up log ging respo nse char acter istics.Q uantitative analy ses wer e carr ied o ut on internal structures by means of instructio n curv es and inter section mapping.T he result rev ealed t hat fault zones wer e ma inly com posed of structural u nits w ith different defo rmation and propert ies in t he cent ral sliding breaking zo nes and the induced fracture zones on both the upper and lo wer plates,and ther e ex isted distinctly tempor 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al st ruct ur es of fault zones.T empor ally,internal str uctures w ere different fo r the same fault but at differ ent g eo lo gical per iods;spat ially,fault zo nes had hor izontal asymme t ry,ver tical str atification and segmentatio n along fault st rike.T hese differ ences ar e just what that caused the hetero geneity of physi cal pr operties o f differ ent str uctural units w ithin fault zo nes,w hich then makes tempo ral and spatial differ ences in abilities o f hy dr o car bo n tr anspor ting and sealing by faults.Key words :fault zo ne;internal structure;well log g ing;physical pr operty ;tempo ral and spatial differ ence;hydrocar bo n mig rationand accumulatio n断裂构造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类型,目前中国已知含油气盆地中多数含油气构造都伴生发育大量断层[1 2]。

地质构造分类及其对油气成藏得关系和作用

地质构造分类及其对油气成藏得关系和作用

地质构造分类及其对油气成藏得关系和作用?地质构造主要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一是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其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二是断层,包括地垒(断层上升岩层)和地堑(断层下降岩层)两种。

油气是赋存于沉积地层中的流体矿产,油气形成后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其运移、聚集、成藏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老盆地中的油气大都有多次聚散成藏的历史。

一般来说,油气在成藏过程中的聚集与破坏都与最新、即最后一期构造活动有关。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古老的克拉通盆地,与其他盆地比较,在地史上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受来自西南方向青藏高原隆升的挤压作用,其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平移、挤压、伸展、走滑。

所派生的次级构造大都为低幅度的鼻隆、背斜或断距很小、具平移性质的直立断层和遍及盆地砂岩中的密集节理。

这对改善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的储集空间是极为重要的。

这是因为低渗透油气层大都为致密岩层,这种性质的岩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都表现为脆性变形,并且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裂缝系统为特点。

这些裂缝较之孔隙来说,可以认为是极好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之所以能够开发,与油气储层中存在的裂缝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深埋地下固结坚硬的致密岩石在剪切作用下,主要引起断裂作用。

初始的x共扼及雁行破裂系统合并成不同的宽度,不同级别的剪切走滑带或局部裂缝单元,在这些地带受长期构造应力的作用,岩石易发生成分、结构的变化。

加之酸性水由裂缝的侵入,易溶物质被溶后形成发育的次生溶孔。

油气田勘探方法有哪些?各勘探方法的异同?目前,勘探油气田的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探法四类。

地质法地质法是油气田勘探工作中贯彻始终的基本工作方法。

主要包括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岩石及油气显示的地质调查,获取地质资料并进行分析、解释,判断一个地区有无生成油气和储存油气的条件,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进行评价,确定有利的含油气区。

第6章_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分析

第6章_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根据不同的 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 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 及流体性质。
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储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之上。
一、地层 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位于不整合面以下,主要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 蚀构造有关。
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覆 盖,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 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一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大型超剥带是形成地层圈 闭的基础;充足的油源、鼻状构造、油气运聚动力以及 由高孔渗的砂体、断层及不整合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是 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的必要条件;浅部大气水的作用使 原油稠化。
委内瑞拉东部夸仑夸尔油田平面及横剖面图
东得克萨斯油田乌得宾(白垩系) 产油顶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
单家寺下第三系地层超覆油藏顶 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
第六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a.油气藏常呈块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 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试 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精选】第六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2010)14

【精选】第六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2010)14

第一节 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盆地(坳陷)总可采油气储 量为盆地面积与油气丰 度之乘积
面积大、丰度高的盆地: 可采储量大,如波斯湾 盆地(4);
面积大、丰度中等的盆 地:可以形成较大油气 田,如阿拉斯加北坡盆 地田(18);
面积小、丰度高的盆地: 可形成较大油气田,如: 洛杉矶盆地(1)。
第一节 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3)聚集系数(运聚系数):油气地质储量(聚集量)与 生烃量之比。
统计表明,石油运聚系数多为3%左右,最高达35%;天然气 运聚系数一般在0.5%-2%。
典型盆地
洛杉矶 二叠纪 西西北利亚 波斯湾
4个典型盆地运聚系数
生油量(亿桶) 地质储量(亿桶)
910 25000 240000 210000
第二节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
3. 分类
多种分类方案
• 连续组合:三者存在于连续沉积 的地层单位中,生、储层以不同 型式直接相接触(面接触、带接 触或体接触),输导通道以孔隙、 或孔隙-裂缝系为主
• 不连续组合:生、储层在空间上
直接接触或分隔,但在时间上不 连续,两者被不整合面或断层面 连接起来。
o)
Z0 l sin
式中,α为储集层倾角;rt和rp分别小孔隙半径和大孔隙半径;ρw和ρo分别为 水和油的密度; l为油柱长度。
只有α达到一定角度才能使向上倾方向的油柱达到一定高度值, 从而使其浮力足以克服毛细管阻力,发生向上倾方向的运移。因 此,油藏形成只有在区域倾斜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发生。
成气坳陷的地质环境比成油坳陷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1)腐殖型有机质 (2)成油坳陷在一定演化阶段(高成熟-过成熟)可转化为
成气坳陷。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在引言部分中,简要介绍了地质背景以及研究的问题意义和目的。

在具体分析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基本影响、断裂分布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断层对储集岩性的影响、断层对流体运移的影响以及断层对封盖层的影响。

在总结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关键词】断层,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地质背景, 问题意义, 研究目的, 基本影响, 断裂分布, 储集岩性, 流体运移, 封盖层, 重要性, 进一步研究,总结1. 引言1.1 地质背景地质背景指的是断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背景。

在地质学上,断层是地壳中存在的一种构造形态,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断层是地球壳中的一种裂缝,是地壳中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通常是由于地壳受到重力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

地质背景对断层的形成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背景中的岩性、构造、地形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断层的规模、走向、倾角等特征。

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断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因此了解地质背景对于研究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

在实际研究中,地质背景对地质构造、岩性、流体运移等方面的影响都需要被综合考虑。

只有充分了解地质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

在研究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时,地质背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2 问题意义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研究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作为地质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富含油气的地质构造、构造圈闭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研究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勘探开发实践,提高勘探成果的成功率和开发效率。

深入探讨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有助于深化对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地质构造和地下流体运移提供重要参考。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摘要:断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地区断裂格局决定其构造格局,进而影响局部构造的分布,断裂组合样式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与分布,断裂活动期次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时期和油气成藏模式,不同时期发育的断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存在差异。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北部a工区的构造背景和断裂特征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特征与油藏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断裂油气成藏作用油气分布中图分类号:tf7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353-011 区域地质概况及工区断裂特征1.1区域地质概况整体上看,该工区断层比较发育,但纵、横向均存在不均衡性(图1)。

横向上,工区东部和南部断层比较发育,工区北部断层较少;纵向上,中期发育的断层数量最多,其次是早期断层,最不发育的是晚期断层。

1.2断裂期次划分工区断层纵向上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图2),断开t4至t5反射层的断层为早期发育断层,其形成时期为断陷早期或贯穿整个断陷期,这类断层数量相对较少,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主要受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而形成,断距下大上小,边界大断裂对断陷期地层沉积起控制作用。

图1 工区断层叠合图图2 断裂期次划分断开t2至t1g4反射层的断层为中期发育断层,其形成时期为泉头组末期,青一段沉积时期继承性发育。

这类断层数量相对较多,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主要受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而形成,断距下大上小对沉积不起控制作用;断开t1-1至t06反射层的断层为晚期发育断层,其形成时期为姚家组末期,主要受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形成,这类断层较少,对沉积不起控制作用。

另外,本区还发育有部分长期发育断层,是早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在下次构造运动时的延续,断距下大上小,这类断层最少,对沉积不一定起控制作用。

早期对断陷期地层沉积起控制作用,中、晚期对泉头组以上地层沉积不一定起控制作用。

1.3工区断裂特征通过分析认为本区断裂关系有如下特征(图3):图3 t2标准层相干体沿层切片(1)本区断裂关系相对简单,断层密度较小,且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分带发育的特点,存在三个断裂密集带;(2)三个断裂密集带分别位于工区的中部、东南角和东部,断裂带走向分别为北北西、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层性质基本为正断层;(3)本区断层纵向上可以分为早期断层(断陷期地层沉积时期)、中期断层(泉头组沉积末期)、晚期断层(嫩二段沉积末期)和长期发育断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裂作用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意义
Faulting, Fault Sealing and Fluid Flow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1、在勘探方面,断层开启性—沉积盆地穿层、汇聚式流动, 即油气垂向输导系统;封闭性—侧向遮挡形成圈闭。 2、在开发方面,因断层分隔作用而造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 和截然不同油气水界面。 3、断层作用对原生油气的破坏作用。 4、通过断层的流体流动而造成储层的溶蚀/胶结作用。 归纳起来,可分为五个方面: (1)断层对油气聚集的“集中效应”; (2)断层对油气藏的“分散效应”; (3)断层对油气藏的“连通效应”; (4)断层对油气藏的“分隔效应”; (5)断层对油气储、盖层的“改造作用”。
克拉2气田的 气源为来自中上三 叠统,中下侏罗统 的暗色泥岩,储集 层为下白垩统巴什 基奇克组合下第三 系底砂岩,盖层为 下第三系泥岩、膏 泥岩和岩盐。
克拉2构造总发育6条逆断裂,断裂的拟和相态为“人”字型和“入”字型。除F5和F6断裂 外,其他4条断裂均断穿储层与原岩层,并向上终止于下第三系膏泥岩层中,只有F1断裂断穿老 第三系膏泥岩之中。F1断裂上部及F6断裂属于盖层内滑脱断裂。
2019/3/16 24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
Smith, D. A., 1966,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of sealing and nonsealing faults: AAPG Bulletin, v. 50, p. 363–374. Smith, D. A., 1980, Sealing and non-sealing faults in Louisiana Gulf Coast salt basin: AAPG Bulletin, v. 64, p. 145– 172.
九十年代以后,断层与油气成藏研究才真正进入到实质性 阶段: 1、断层损伤带、断裂岩物理特性及其封闭性分析; 2、断裂带古流体温压条件和流体化学特性; 3、断裂带与汇聚式流体流动; 4、断层封闭性定量分析。
2019/3/16
29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克拉2构造
2019/3/16 32
实验现象
F4
F2
F1
模型装载完毕后,开始注人氨气, 打开排气阀
氨气沿底部石英砂层平行推进
关闭排气阀,向上同时抽提各 胶皮至要求部位
氨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迅速沿断裂 空腔向上运移 2019/3/16
氨气顺着断裂临近砂体发生侧 向运移
氨气充注到顶部砂体中,进而 通过F4断裂散失掉 33
最终形成共轭断层
2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层带立体示意图
2019/3/16
2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
封闭(Seal)?
输导(Transport)?
2019/3/16
2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9/3/16 15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斜向滑动断层(Oblique-slip fault) ,命名采用组合命名法。
2019/3/16
16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层的两盘以断层面上某一点为轴作旋转运动称之为枢纽断层。 枢纽断层分两种类型,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其特点为断层各 处的断距不等,近轴处短,远处大;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中间,其 特点为断层的一侧如为正断层,另一侧则为逆断层。
断 裂 构 造
当作用于岩石上的力超过其强度界限时,岩石就会发
生断裂。根据断裂面两侧岩石位移的程度,可将断裂分为两种基本类ຫໍສະໝຸດ :其一,断裂面两侧的岩石位移不明显,称
之为节理;其二,断裂面两侧的岩石位移明显,称之为断 层。
2019/3/16
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地垒
2019/3/16 19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
对冲式断层
背冲式断层
2019/3/16
20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平行于最大压应力方向产生节理
形成雁行排列节理带
节理带渐进演化成连续的角砾岩带
2019/3/16
2019/3/16
25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Allan, U. S., 1989, Model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entrapment within faulted structures: AAPG Bulletin, v. 73, p. 803–811.
2019/3/16 26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Losh,S., 1998, Oil migration in a major growth fault: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pathfinder core, south Eugene island Block 330, Offshore Louisiana, AAPG, v.82, n.9, p1694-1710 Losh,S., 1999, Vertical and lateral fluid flow related to a large growth fault, South Eugene Island Block 330 field, Offshore Louisiana, AAPG, v.83, n.2, p244-276 G. Jones、Q.J. Fisher和R.J. Knipe (1998) 著《Faulting , Fault sealing and Fluid Flow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吕延防等编著《断层封闭性研究》(2002),石油工业出版社
在2007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 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表示, 目前地质
学的研究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
1)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 提出中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 2)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 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
3)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
2019/3/16 1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9/3/16
14
平移断层(Strike-slip faults):断层两盘顺断面走向相对运动 的断层。 特征:断面近于直立。 左行(left-lateral)平移断层;右行(right-lateral)平移断层 走滑断层: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
2019/3/16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石油构造分析——第六讲
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
Faulting, Fracturing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2019/3/16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根据力学性质
剪节理
2019/3/16
6
3、根据力学性质
张节理
2019/3/16
7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层构造
断层(Fault)是地壳岩石体(地质体)中顺破裂面发 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 脆性破裂;
九十年代以前,主要 是断层圈闭样式及断 层带毛细管力相对遮 挡能力的评价(Smith,
1966, 1980; Schowalter, 1979; Watts, 1987; Allan, 1989; Bouvier等,1989)。
2019/3/16
28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9/3/16
30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裂输导实验(据吕延防,2006)
模型装载完毕后,开始注人氨气, 打开排气阀
氨气沿底部石英砂层平行推进
关闭排气阀,向上同时抽提各 胶皮至要求部位
氨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迅速沿断裂 空腔向上运移 2019/3/16
氨气顺着断裂临近砂体发生侧 向运移
AAPG Theme Issue 《Fault Sealing》(2003,87-3).
AAPG Memoir(2005,85)《Faults, fluid flow, and petroleum traps》
2019/3/16 27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9/3/16
17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层分类
2 1
3
4
5
7 6
2019/3/16
1、正断层 2、逆断层 3、平移断层 4、正平移断层 5、逆平移断层 6、7、枢纽断层
18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断层组合
阶梯状断层 地堑
Anderson,R.N., 1994, Gulf of Mexico growth fault drilled, seen as oil, gas migration pathway, Oil & gas Journal, June 6, 97-104 Knipe,R.J., 1997, Juxtaposition and seal diagrams to help analyze fault seals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APG, v.81, n.2, p187-195 Yielding,G., 1997, Quantitative fault seal prediction, AAPG, v.81, n.6, p897-917 Alexander,L.L., 1998, Fluid flow in a faulted reservoir system: fault trap analysis for the Block 330 field in Eugene island, south addition, Offshore Louisiana, AAPG, v.82, n.3, p387-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